2017-2018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練習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_第1頁
2017-2018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練習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_第2頁
2017-2018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練習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_第3頁
2017-2018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練習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_第4頁
2017-2018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練習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尋覓社會的真諦一、選擇題1.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讀漫畫,對簡政放權認識正確的是()①作為生產關系的調整,簡政放權能促進生產力發展②簡政放權通過變革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發展③簡政放權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價值選擇④簡政放權是解決我國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2017·課標全國Ⅲ)“爆竹聲中一歲除”是傳承千百年的中國春節習俗,然而2017年春節期間,許多人選擇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的煙花爆竹燃放量較往年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在從“放”到“少放”或“不放”的變化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環保過春節正成為“新年俗”。年俗的這種變化表明()①社會意識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主變化的②社會意識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③社會意識的變化總是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④社會意識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存在變化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從哲學上看,其理論依據是()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②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④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4.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必須要堅持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必須要堅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其依據在于()A.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B.生產關系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C.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社會基本矛盾D.上層建筑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5.(2017·海南)201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從唯物史觀看,這一改革()①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②是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性質的重大變革③反映了現階段我國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④表明我國農業生產關系整體上不適合生產力狀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17·江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畫面最大、圖像數量最多的涂繪類巖畫。花山巖畫主要描繪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和劍、鐘、銅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體圖形,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材料表明()A.生產方式制約社會發展進程B.生產關系是對生產力的反映C.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D.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取向。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因為其屬于()①思想認識,將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起推動作用③上層建筑,服務于先進的經濟基礎,推動社會進步④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促進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深刻地指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下列選項中與此寓意相吻合的有()①人民群眾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②維護人民的利益是最高價值追求③文化價值觀反映人們的社會實踐④社會實踐是創作文學藝術作品的源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9.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①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②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體現③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的重大舉措④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動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在我國農村改革中,農民首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首選了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創辦了第一批鄉鎮企業,被稱為我國農民的三大創舉。這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是()A.社會歷史的創造者B.物質財富的創造者C.社會變革的引導者D.精神財富的創造者11.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前,即便是自然觀上相當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一旦進入社會領域,總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義。這是因為()A.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真正的科學B.社會領域的客觀性弱于自然界C.沒有看到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12.目前,我國有10萬以上人口規模的特大鎮237個,5萬以上人口的鎮876個,原有的“小馬拉大車”的體制機制嚴重阻礙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按照“十三五”規劃,我國將推進特大鎮有序改市,賦予其部分縣級管理權限。“特大鎮改市”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是()①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②對上層建筑的合理調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④改革是解決我國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13.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文明的“金色名片”。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種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也不僅僅是地理變遷、水文、地震等訊息的“記錄者”,更不僅僅是文化藝術創作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結著民族情感,凝聚著國家共識,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種深沉而磅礴的偉大力量,堪稱民族與國家的“根”與“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指出,我們保護文物實際上也是在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來滋潤道德的力量,傳承我們的傳統優秀文化,來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現在經濟領域有不少大家詬病的問題,像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誠信缺失,這些也可以從文化方面去找原因、開藥方。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該是道德經濟。發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們推動現代化,既要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也要通過文化向人民提供優秀的精神產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來贏得世界的尊重。運用唯物史觀的相關知識,分析“要通過文化向人民提供優秀的精神產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來贏得世界的尊重”的原因。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認識到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文藝創作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知識,說明文藝創作為什么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參考答案考點規范練41尋覓社會的真諦1.C簡政放權變革了上層建筑,目的是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同時材料和漫畫表明簡政放權遵循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是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故②③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簡政放權涉及的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④說法錯誤,解決我國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徑是發展生產力。本題答案選C項。2.C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變化是由社會存在的變化引起的,排除①,選擇④;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超前于社會存在,也可以落后于社會存在,排除③,選擇②。答案為C項。3.B材料強調依法治國,涉及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關系,故排除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依據是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故②④正確;③在材料中未體現,故排除。故本題答案選B項。4.B堅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屬于調整生產關系的范疇,所以選B項,排除D項。A項正確但與題干要求無關;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C項錯誤。5.B6.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巖畫描繪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以及各式各樣的物質形態,可見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故答案為D項。A、C兩項材料未體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關系不是對生產力的反映,但要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排除B項。7.D①屬于認識論,不屬于唯物史觀,故排除;②說法錯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屬于生產關系,而屬于上層建筑,故排除;③④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D項。8.D題意強調要尊重人民的文藝創作主體地位,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要立足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故②④符合題意;①③說法正確,但是與題意無關。故本題答案選D項。9.B②不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①④符合題意,從唯物史觀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動力;③不符合題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調整和完善上層建筑的重大舉措,而不是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的重大舉措。所以B項是正確的。10.A三大創舉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因此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A項符合題意,B、D兩項表述不全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而不是引導者,先進的階級才是引導者,C項錯誤。11.C在自然觀上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但是進入社會領域很容易犯唯心主義錯誤,主觀地以為人類社會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一種歷史唯心主義觀點。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是因為沒有看到人類社會也是實踐的,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有其自身的規律,C項符合題意;A、D兩項觀點正確,但是沒有回答犯歷史唯心主義錯誤的原因,故排除;社會與自然界一樣也是客觀的,B項說法不科學。12.D體制機制創新不是理論創新,①不符合題意;“特大鎮改市”是對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屬于對上層建筑的調整,因此②符合題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因此③觀點片面且與題意不符;通過“特大鎮改市”的改革有利于解決阻礙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矛盾,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D項。13.答案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針對現在經濟領域中存在誠信缺失等現狀,向人民提供優秀的精神產品,有利于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來贏得世界的尊重。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通過文化向人民提供優秀的精神產品,是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體現,有利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本題屬于原因類試題。結合材料,可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知識進行分析。14.答案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文藝創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符合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要求。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文藝創作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同時,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文藝創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