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紅樓夢》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才藻》中寫到元妃省親,寶玉應命作詩,有
“綠玉春猶卷”一句,寶釵一眼瞥見,便勸他改去。且不說寶玉膠柱鼓瑟地有些學究氣,也不說寶釵自呈才
博地把錢翊的詩張冠李戴地算到了韓翊名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典詩論里盡管有那么多對用典的諷刺
貶斥,中國古典詩歌創作中卻依然那么喜歡用典。
②一般說來,中國詩,尤其是山水詩乃是一幅幅“以文字構成的圖像”的有意味的綴合。讀詩的人在接
觸這些文字的時候,腦熒屏出現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出現了一組組連續不斷的流動圖像,在這組圖像的依
次流動中,它所伴生的情感內核也隨之凸現,而詩的韻律及內部節奏又調節與控制著這些意象的流動頻率。
這種象、意、節奏融于一體,共同構成視境流動與心理快感。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頭一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在讀者的視境中立刻凸現出的就是烏云、烏云翻滾、(未)遮住山頭這樣一幅連續呈現的
動態畫面,并引起讀者心理快感。如果說,看電影正看到賞心悅目時突然燈光大亮,屏幕上打出“片子未來,
請稍候”,或者吃飯吃得正香時忽然來個石頭珞牙,必然令人大為掃興。讀詩也是如此,視境有節奏地連續,
就令人感到自然、輕松,就容易“神人”詩境,而視覺突然中斷或節奏被突然打亂,則令人感到別扭、難受,
也就無法很舒適地進入境界。
③由于作者與讀者之間文化對應關系的差異,典故便常常造成了讀者讀詩時的“視境中斷”,比如李賀
《感諷五首》之二中有四句:都門賈生墓,青蠅久斷絕。寒食搖楊天,憤景長肅殺。在“合格的讀者”的腦
海里,依次呈現的是郊外——賈誼墓——無人憑吊(荒草衰颯)——清明時節白楊卻在風中搖曳------種悲
憤的情緒、一種肅殺的情景,人們可以由此而聯想到賈誼墓前過去曾有過絡繹不絕的憑吊者與連綿不斷的
香煙,而如今卻冷落荒疏,就是踏青掃墓的時候,也那么冷冷清清,因而引發一種久遠的惆悵。然而,在并
不具備這種“認知能力系統”的讀者那里,“青蠅”這個典故便使得中間斷開了,缺少了這個中介環節,不
僅大大降低了詩歌的整體可感性,造成了節奏失調,甚至連詩意都會誤解。像那個清代最博學的注釋家王
琦,就把“青蠅”按照《詩?小雅?青蠅》的意思理解為“讒譜之人”,“青蠅久斷絕”就變成了大快人心
的好事,但既然是好事又何必“憤”“肅殺”,于是王琦只好硬著頭皮把它扭成“蓋妒能嫉賢雖只在一時,
而千載之下猶令人恨恨而不能釋”,因此李賀對今世的感慨變成了替古人生氣。
④但是,在熟悉典故的那些讀者的眼里,這種“視境中斷”便不存在了。這些深奧而有來頭的典故并沒
有給他們帶來困惑而只是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遐想。這種遐想所引起的暫時停頓,并不是錄音機突然斷電
式的中止而是交響樂曲譜中有意識的暫時休止符號。這短暫的休止實際上成了一種更深刻、微妙的連續,正
如。
⑤前者是節奏的打亂而后者是節奏的延綿,具有“認知能力”的讀者讀到這種用典的詩句時,他在瞬間
里就理解了典故的涵義。再進一步,他又能從中更多地體會到典故在詩中的象征意義與感情色彩,并由典故
為聯想的契機,在腦熒屏上浮現出用過這一典故的詩句,這樣,詩句的內涵頓時便豐富了許多,層次也增加
了不少。這種詩歌語言現象,西方新批評派文論家阿倫?泰特稱之為“張力”,它借助讀者的知識使一個意
象的外延與內涵迅速膨脹。典故像個橄欖,入口之初不覺如何,但越嚼就越有味兒。或者說詩中用典如造院
“借景”,園內只有曲欄池水,但借著游人的目光,卻使遠山、藍天、飛鳥都齊匯小院,使小園平添了許多
景致。在“合格的讀者”面前,典故已不再包裹著生澀堅硬的外殼而呈露了它的內核,而它的原型及其使用
史又引起了一連串的聯想,使它具有了極大的“張力”。
(摘編自葛兆光《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
材料二:
問“隔”與“不隔”之別。目: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
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
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
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摘編自王國維《人間詞話》)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第十八回中,寶玉應命作詩,有“綠玉春猶卷”一句,寶釵一眼瞥見,便勸他改去。材料
一引用這一內容的目的是批駁寶玉的學究氣和寶釵的張冠李戴。
B.讀詩的人在接觸中國詩的時候,腦熒屏不僅出現了文字,而且直接出現了流動圖像,如讀者讀“黑云
翻墨未遮山”時,視境中會出現烏云、烏云翻滾、(未)遮住山頭的畫面。
C.由于作者與讀者之間文化對應關系的差異,典故常常造成讀者讀詩時的“視境中斷”,因而中國古典
詩歌創作中雖喜歡用典,但中國古典詩論對于用典卻多有諷刺貶斥。
D.宋人楊億認為“味無窮而炙愈出,鉆彌堅而酌不竭”,這一說法與西方新批評派文論家阿倫?泰特提
及的“張力”有共通之處,他們都肯定了讀者有豐富詩歌內涵的作用。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代注釋家王琦把李賀《感諷五首》之二中的“青蠅”理解為“讒諧之人”,把李賀對今世的感慨變
成了替古人生氣。由此可見,讀者即便極為博學,也會誤讀典故,對于多意的典故,還需結合上下文理
解。
B.“‘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是指這兩句詞中運用了謝靈運、江淹等人的典故,在不熟悉典
故的讀者那里,閱讀節奏就被迫暫時中止了。材料二中的“隔”與材料一中的“視境中斷”的內涵是基本
一致的。
c.王安石詩云:“蕭蕭搏黍聲中日,漠漠舂影外天。”這兩句聲色俱佳、動靜相生,但“搏黍”(黃
鵬)和“舂短”(鷺鷺)橫亙其中,必然會造成“視境中斷”,降低詩歌的整體可感性。
D.材料一中出現了“合格的讀者”、具有“認知能力”的讀者、熟悉典故的讀者,這幾個詞在語境中的
意思是相同的,這些讀者能讀懂典故在詩歌中的意思,典故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困惑,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更
多的遐想。
3.下列選項,最適合出現在材料一第四段劃線處的一項是()
A.阿恩海姆說:“由聲音突然的中止所產生的那種死寂的靜止與充滿著生機的安靜之間是有很大區別
的。”
B.朱光潛說:“人用他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去應付審美對象時,如果對象所表現的節奏符合生理的自
然節奏,人就感到和諧和愉快,否則就感到‘拗'或‘失調’,就不愉快”。
C.美國美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說:“如果我們把一個靜止的鏡頭插入到影片的連續系列中,它就會呈
現出一種呆板僵化的姿態。”
D.劉勰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則馀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
4.材料一中多處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深入淺出地論證觀點,請結合文本,完成填空。
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論證觀點
看電影正看到賞心悅目時被迫中斷
?
吃飯吃得正香時石頭硝牙
錄音機突然斷電式的中止
②
交響樂曲譜中的暫時休止符號
造院“借景”,園內只有曲欄池水借
③
游人目光,使小園平添了許多景致
5.面對善用典故的中國古典詩詞,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讀者”?請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孫權”的典故為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千載白鷺鳴廬陵
徐劍
已經是晌午,秋陽浮冉于中天。秋后陽光仍熾,苦夏未盡。贛江清如鏡,樓高八面風,一行白鷺盤旋
江面,東風起,送我上青云。
秋聲近,吉安城郭。我看到白鷺洲,一洲分兩水,青螺嶼樓浮在水上,章貢之水贛南來。白鷺展翼,
扶搖直上江天,一派好風光!廬陵地杰人靈,北宋以降,古廬陵鼎甲四十九人,宰輔十九人,尚書六十九
人,兀立吉安的天空,一個個寒門學子戴烏紗,穿紅袍,胸掛錦雞,無限風光在廬陵啊!
今天的廬陵,歷史上又稱半座蘇州城。可已找不到舊時模樣。陽光金晃晃地,灑滿城郭。下車,一路
臺階至底,是一個廣場,正中央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白鷺洲書院”。
繞過白鷺洲書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橋。太陽斜照下來,站在橋上,極目遠方,由遠及近,贛江碧流天
際來,八面見畫境,是詩,是詞,更是秋水文章。乍看,不見一只白鷺翱翔,可我以為綠樹掩映中,棲息
著萬千白鷺,風掠,竹動,一鳴沖天,一如歷朝歷代的學子。
白鷺洲中學出奇地靜。逐級而下,過一座四角為石柱的亭子,南邊兩個石方柱,鑲著一副楹聯:“芟
其蕪,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狀;視其細,知其大,豈獨山原林麓之觀。”妙哉此言,修雜蕪而成參天
大樹也。移步石亭,但見贛江岸邊,一棵古樟樹,樹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猶如一柄巨傘,蔭庇著一代又
一代廬陵學子。據說,古樟樹有三百多年歷史,而白鷺洲書院則在朝朝暮暮中觀鷺棲鷺飛七百年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遙想當年,上饒府人氏江萬里知州廬陵,想為百姓辦點事,留得好官聲。他認
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過辦一所書院,讓貧寒子弟讀得起書。尋來找去,唯白鷺洲風水極佳,江
水湯湯,一洲浮于兩水之上,芳草萋萋,綠樹連江天,乘舟、乘船,可載廬陵學子行贛水,入鄱陽湖,進
長江,云帆高掛,金榜高中入殿堂。且白鷺洲書院又在水中央,學子上學,一篙撐舟,渡江而過,登洲,
驚起白鷺一片,盤旋半空,復落樹上,仿佛看到江水云樹間,佇立一個個白衣隱士,彼乃莊周化蝶,老子
騎青牛而來,孔子詠而歸,還有孟子、屈子、司馬遷化鷺而來。
太陽轉身了。我別過老樟樹,朝南,唯見一座漢白玉雕像兀立,英姿勃發、鳥紗錦袍的宰相巍然在
上,不用猜,一定是文天祥了。崖山一戰,南宋水軍煙消云散,文天祥成戰俘,大宋從此化為水沫泡影。
屠城將領欲留他一命,遠押北庭二年,勸降,可是他頭上華夏天空,有忠肝義膽天大地大圣人坐標:張良
椎,蘇武節,嚴將軍的頭,嵇侍中的血,張睢陽的齒,顏常山的舌。泱泱中華,哪一個壯士不驚天地泣鬼
神?哪一個賢者不冰雪鑒日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朝刑場走去,木枷囚車,壯懷激烈。喝一碗濁酒,向云山
外的廬陵投去最后一瞥。恍惚間,他看到白鷺洲書院創始人、南宋兩任丞相江萬里一家的結局。
元軍馬蹄在上饒府街衢閭巷響了起來,兵燹映紅半座饒州城。江萬里佇立石階上,仰望城郭,仰天驚
呼:“大勢不可支,余雖不在位,當與國共存亡。”白衣、白發、白胡須,飄飄,就像白鷺洲上一鷺鳥,
翻過漢白玉欄桿,縱身沉塘。
江萬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壯烈殉國。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學子的赤心,千古而下,令人長嘆。
遠眺,廬陵淡月初現,倒映在贛江。千江有水千家圓,和平樹下的日子真好。在白鷺洲中學流連,展
室是百年前的教室,二層老建筑。倏忽,刮來一陣百年穿堂風。風入室,瑯瑯讀書聲,我想到吉安兒女劉
真、伍若蘭,兩位年輕的共產黨人,不知他們當年是不是在白鷺洲中學讀過書?
劉真,吉安永新縣共產黨早期負責人。那一年,他因叛徒出賣被捕。面對敵人的威嚇,他說,殺了一
個劉真,還有千千萬萬個共產黨員站出來。
伍若蘭,朱德元帥的亡妻,她也是吉安的兒女。下井岡山,已有身孕的她跑不動了,持槍攔住敵人,
最終彈盡糧絕。面對敵人的威脅,她搖頭道,共產黨員永不叛黨,絕不會茍且偷生。
伍若蘭英勇就義,腹中,還有未出生的嬰兒。
青天之下,那錐心之痛的呼號,仍在吉安、在贛南、在江西,在風中回響,一如贛水嗚咽,長夜不
息。
空谷幽蘭,君子之愛。百年、千年秋風中,總有一股清馨吹過來,是八月桂花遍地開吧。三春楊柳,
九夏芙蓉,八月桂子紅,十葦稻谷黃,好個金廬陵。那天傍晚,在白鷺洲中學,我揮毫書下一對條幅存
念:白鷺云霄,春風廬陵。
該走了。秋陽正艷,羅霄如血,白鷺洲上,幾度夕陽紅。風月樓前憑欄近觀贛水,書院在,白鷺洲未
老,七百年成一夢。青山遮不住,贛江東流去,只留清白在人間,一顆文心、赤心巍峨井岡山,庇佑吉
安,照耀中國,千古不絕。
千載白鷺鳴廬陵。
(有刪改)
文本二
徐劍感嘆,其實“每個人都在淘世相、情感、人生之井”。當下的文學寫作,“并不缺技巧、語言,
關鍵是要有一種精神的照亮,寫出中國氣派和風格的精神境界和海拔”。
我們將用什么思想和精神來展現新史詩?文學的最高精神品質是什么?
就是一種精神的海拔!
(摘自《徐劍訪談錄》)
[注]古廬陵,隸屬吉安。
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段中兩個“風光”含義不同,前者指自然景色,后者指廬陵學子給當地帶來的巨大影響。
B.文章想象孟子、屈原等先賢化鷺而來,既增添了白鷺洲書院的傳奇色彩,又烘托了其悠久歷史。
C.崖山戰役失敗,作者用“煙消云散”“水沫泡影”等形象化語言旨在表達了對宋亡的惋惜之情。
D.劉真、伍若蘭兩位共產黨人曾在白鷺洲中學讀書,他們英勇就義的光輝事跡深深地感動了作者。
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兩段以及后文對白鷺洲書院的景物描寫,既表現了當地的自然風貌,又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
圍。
B.文章用張良、蘇武等忠肝義膽的賢者襯托文天祥的巍然形象、不屈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之
情。
C.文中畫線句子既體現文字整齊之美、文言詩詞之妙;又以短句為主,氣勢酣暢,情感充沛,感人至
深。
D.“千載白鷺鳴廬陵”意蘊豐富,耐人尋味,文章以此結尾,既照應了標題,又將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
8.文本一在構思上特點突出,請從行文線索方面進行分析。
9.文本二主張寫作要有“精神的海拔”,請具體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這一主張的。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材料一,:
齊宣王問日:“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目:“有。修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
糠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王日:“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口:”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詩》云:'王赫斯恕,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于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
安天下之民。《書》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日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
曷敢有越磐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
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節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有刪改)
材料二:
齊桓,其事行也,險污淫汰也,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目:於乎!夫齊桓公有天下之大干焉,夫
孰能亡之?使然①見管仲之能足以托國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為仲父,是天
下之大決也。貴賤長少,秩秩焉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是天下之大節也。諸侯有一節如是,則莫之能亡
也;桓公兼此數節者而盡有之,夫又何可亡也!
一旦然而住屋之門芟盡之豎子言羞獨生W他建何也?―曰:然!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泰文理
也,非服人之心也。鄉方略,審勞佚,畜積修斗而能顛倒其敵者也。詐心以勝矣。彼以讓飾爭,依乎仁而
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稱于大君子之門哉!
彼王者則不然:致賢而能以救不肖,致強而能以寬弱,戰必能殆之而羞與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
下,而暴國安自化矣。有災繆者,然后誅之。故圣王之誅也,恭省矣。文王誅四,武王誅二,周公卒業,
至于成王,則安以無誅矣。故道豈不行矣哉!文王載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紂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勢而不
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
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節選自《荀子?仲尼》,有刪改)
【注】①傕(tan)然:安然不疑的樣子。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或曰A然而仲尼之門B五尺C之D豎子言E羞稱乎F五伯G是何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惟……為能,只有……才能夠之意,與其在“惟士為能”中用法相同。
B.厥,代詞,與蘇洵的《六國論》中“思厥先祖父”的“厥”含義相同。
C.節,即關鍵之意,與《庖丁解牛》中“彼節者有間”的“節”含義不同。
D.乎,相當于“于”,文中表示被動,與“不拘于時”的“于”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兩國交往,面對小國要講求仁德,遵從天命。以仁德待小國,才能安定天下。面對大國要講
求智慧,敬畏天命,這樣才能安定自己的國家。
B.孟子認為作為君王應該好大勇摒棄匹夫之勇。他認為《詩經》中所記載的周武王興兵滅莒使天下百姓
得到安定的行為是大勇,而文王反對霸道也是大勇。
C.荀子認為齊桓公的所作所為可謂險惡骯臟、驕淫奢侈,但是他毫不懷疑管理的才能,堅定不移地把國
家托付給他,拋棄前嫌,尊管仲為仲父,故而能稱霸。
D.五霸不把政治教化作為治國的根本,不推崇禮儀,只注重方法策略,依靠計謀取勝,以謙讓來掩飾爭
奪,假仁愛之名來追求實利,是小人中的佼佼者。
13.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2)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14.簡要概括兩則材料的“交鄰國之道”。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旅行
殷堯藩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
堪?長堪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鵬鵠。
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②。
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注】①樵,古代驛路旁記里程的土堆。②呼盧,古代博戲的種。
15.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景,樹林籠罩在煙霧之申,時隱時現,寒氣森森,暗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B.第二句寫人,晚秋時節,路上往來的村民只帶著簡單的行李,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同情。
C.山中鵬鵑聲聲,讓人生出故鄉之思;旅店寒燈一點,讓人倍感寂寥,都以悲景寫悲情。
D.末句寫詩人深夜無眠、買酒澆愁的情景;一個“許”字,透露出鄰家對天涯孤客的理解。
16.“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二句在對比中顯出張力,請簡要賞析。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詩歌中常通過臉色的變化來表達情意,如《蜀道難》中人們聽聞蜀道之難的反應
“”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敘身世時“"。
(2)在《屈原列傳(節選)》中,司馬遷對屈原的《離騷》評價極高,其中認為其文字簡練、含蓄隱晦
的兩句是“,"。
(3)草木是古詩詞常用意象,它的榮枯容易引發人們的感慨,詩人往往借其寄寓作者復雜的情感,如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當人們處于興奮狀態時,疲勞常常無法轉換為“疲勞感”,“累而不覺”導致了疲勞的野蠻生長,形
成“隱性疲勞”。(甲),它會發出預警信號,如經常腦霧,難以專注;焦躁不安,容易厭煬;中途入
睡,半夜起床;口臭體臭,皰疹長疽...
要打破“隱性疲勞”的束縛,我們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強度的“耗能”下實現高效地“充能”,或者
通過降低“耗能”以確保“充能”及時跟上。眾所周知,優質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復元氣的黃金法則,甚
至有科學家堅信,它是好好養遍的良藥之一。說一千道一萬,確保擁有優質的睡眠無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①長時間的工作或學習,②身體和大腦的能量利用會變得低效,③就像輪胎的空轉,④沒有向前挪一
步,⑤卻耗能又損傷自己。因此,適當的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魚”,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
感,則能減緩疲勞累積的速度。這種“摸魚”并不是逃避工作或責任,而是給身體和大腦一個短暫的休息
時間,讓它們從緊張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恢復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全神貫注地沉溺游戲、興致盎然地猛
刷視頻,并不是“摸魚”,它只會讓你的疲憊累積。因為,只要有信息輸入,大腦就沒法停工。因此,真
正有效的“摸魚”,(乙),比如站一站活動活動筋骨,走一走離開屏幕的方寸世界,看一看窗外的藍
天綠草。說到底,遠離“隱性疲勞”,就是要放下緊迫感,保有松弛感。
18.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
字。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養病”,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
20.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
得改變原意。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編鐘演奏、昆曲展示、古詩朗誦、太極教學,瑞典民謠、希臘與波蘭民族舞表演等東西方節目;
《老照片中的京劇人物》和《中國之窗》圖片展充分展現傳統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現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成
就……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21日舉辦的“粽香曲韻話端午”活動飽含中國元素,同時兼具國
際審美,(),也增進了彼此友誼。
中國駐瑞典大使崔愛民向來賓介紹了端午民俗來歷,以劃龍舟為喻,講述國與國之間只有,
才能互利共贏,希望各界友人為中瑞友好交往貢獻力量。
扎香囊、制作龍舟模型、聽中國文化講座……端午節到來之際,中建三局聯合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
院走進智慧巢中學,(),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今天我自己扎了一個代表吉祥健康的香囊,準備把它送給我的媽媽。”柬埔寨磅通省智慧巢中學學生
艾麗婭說,“我很喜歡中國文化,很高興能通過這次活動了解中國的端午節。”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豐表示,“中國傳統節日是促進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我們
想通過這樣常態化的文化交流活動,幫助柬埔寨人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獨特韻味。”
21日,巴西里約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通過制作宣傳片、舉辦文化展示等活動,讓巴西學生們了解到,
端午文化不僅僅只是吃粽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創業扶持政策的需求導向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場營銷活動中的新打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師考試資料大全試題及答案
- 樂理考試背后的高度思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政策洪流中的創業扶持分析試題及答案
- syb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農產品電商的競爭力提升試題及答案
- 農業電商品牌市場推廣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師考試能力提升點試題及答案
- 傳統與創新在音樂創作中的結合研究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合作合伙合同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數學試題 (原卷版)
- 藏族民間舞-熱巴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西藏大學
- 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
-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操作指引
- 我國現階段領導權力腐敗的特點、發展趨勢及其整治腐敗的具體舉措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古詩詞默寫》專項訓練(含答案)
-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調研數學試卷(蘇教版)
- 17小猴子下山 第一課時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廚房人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 2024年無人駕駛行業培訓資料 - 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應用與法規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