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方案設計TOC\o"1-2"\h\u2658第1章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概述 3308271.1節能減排背景與意義 4153021.2能源行業節能減排現狀 4165761.3節能減排目標與挑戰 47779第2章節能技術概述 5293692.1節能技術分類 5217992.2節能技術發展趨勢 5230382.3節能技術在能源行業的應用 510184第3章節能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 6182863.1火電行業節能技術 6132163.1.1高效清潔燃燒技術 669223.1.2煙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 6308393.1.3節能減排一體化技術 677163.2水電行業節能技術 6185473.2.1水輪機效率優化技術 6143253.2.2水電站智能調度技術 673743.2.3蓄能電站應用技術 761633.3核電行業節能技術 774303.3.1核電機組運行優化技術 734163.3.2核電站熱電聯產技術 7216533.3.3核電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 7136213.4新能源發電節能技術 7131813.4.1風電機組控制策略優化技術 7201173.4.2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 761923.4.3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技術 75289第四章節能技術在石油化工行業的應用 7219024.1石油勘探與開采節能技術 7269754.1.1優化勘探技術 7322814.1.2提高鉆井效率 752064.1.3強化開采工藝 8178094.2石油加工與煉制節能技術 8170214.2.1精餾過程優化 852624.2.2焦化與裂化技術改進 850724.2.3能源回收利用 814954.3化工行業節能技術 8122344.3.1化工反應過程優化 89034.3.2流體輸送與分離節能 8241914.3.3廢熱回收與利用 8108134.3.4能源管理系統 821377第5章節能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 827955.1建筑節能設計 92545.1.1綠色建筑設計 9266255.1.2高功能建筑外殼設計 9155435.1.3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統設計 9125475.2建筑節能材料 935215.2.1保溫隔熱材料 9224845.2.2節能門窗材料 9289695.2.3高效節能設備 9136155.3建筑節能評估與監管 953715.3.1節能評估體系 977285.3.2節能監管制度 9174645.3.3節能監測與優化 968725.3.4能源管理系統 10214385.3.5節能培訓與宣傳 1028139第6章節能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 1079866.1公路運輸節能技術 10247416.1.1高效發動機技術 10241646.1.2車輛輕量化 1064136.1.3車輛節能駕駛輔助系統 1078916.1.4車輛維護與輪胎管理 10143226.2鐵路運輸節能技術 10189916.2.1高效電力牽引技術 1091836.2.2列車輕量化 10107646.2.3列車運行優化策略 10206066.2.4鐵路線路與信號系統優化 1067006.3水運與航空運輸節能技術 1136526.3.1船舶節能技術 11261146.3.2航空器節能技術 1131716.3.3航道與航線優化 11295336.3.4航空器運行管理優化 11182526.3.5船舶與航空器維護管理 1111098第7章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 11123647.1國際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 11235747.1.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巴黎協定》 11325197.1.2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11247567.1.3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策與法規 11255707.2我國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 1227287.2.1國家層面的政策與法規 12190957.2.2地方政策與法規 12241817.2.3行業政策與法規 1257677.3政策對節能減排技術的影響 1218537.3.1政策引導企業研發和應用節能減排技術 12201057.3.2政策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產業發展 12163307.3.3政策促進節能減排技術國際合作 1272397.3.4政策有助于形成全社會節能減排共識 129475第8章節能減排市場與經濟分析 12254468.1節能減排市場規模與潛力 12176428.1.1市場規模概述 1258998.1.2政策支持與市場潛力 1357738.1.3行業發展趨勢 13267568.2節能減排投資與成本分析 13109078.2.1投資概述 13168.2.2投資成本分析 1385668.2.3投資收益分析 13146268.3節能減排經濟效益評估 1469038.3.1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14260088.3.2經濟效益評估方法 14136398.3.3經濟效益評估結果 1430644第9章節能減排技術發展趨勢與展望 1470249.1節能減排技術發展趨勢 14125129.1.1高效清潔能源技術 14270349.1.2智能節能技術 1590849.1.3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1571869.2節能減排技術展望 1521299.2.1集成化能源系統 15101129.2.2新型儲能技術 15113549.2.3綠色交通技術 1530809.3節能減排技術挑戰與對策 1586989.3.1技術創新不足 155459.3.2成本與市場推廣 15309499.3.3法規與政策支持 1559869.3.4人才培養與交流 166718第10章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案例與啟示 1667410.1國內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案例 16479410.1.1案例一:電力行業脫硝技術改造 162920510.1.2案例二:鋼鐵行業能源梯級利用 16890610.1.3案例三: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162746810.2國外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案例 162792510.2.1案例一:德國能源轉型 162157110.2.2案例二:美國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16762710.2.3案例三:日本節能技術 161380210.3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啟示與建議 173113410.3.1啟示 17300510.3.2建議 17第1章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概述1.1節能減排背景與意義全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能源行業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為了應對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節能減排已成為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節能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對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節能減排有助于緩解我國能源供應壓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節能減排能夠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節能減排有助于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2能源行業節能減排現狀我國能源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另,清潔能源發展迅速,可再生能源比例逐步提高。但是我國能源行業節能減排仍面臨諸多問題。一是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過高,導致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大;二是能源利用效率總體偏低,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三是能源行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節能減排技術體系不完善。1.3節能減排目標與挑戰我國提出了明確的節能減排目標,即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為實現這一目標,能源行業需克服以下挑戰:(1)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例,降低化石能源消費占比;(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提升能源系統運行水平;(3)加強能源行業科技創新,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突破,形成完善的節能減排技術體系;(4)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能源行業節能減排長效機制,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在此基礎上,我國能源行業應緊緊圍繞節能減排目標,積極推進各項措施,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貢獻。第2章節能技術概述2.1節能技術分類節能技術按照能源類型、應用領域和節能方式可分為以下幾類:(1)傳統能源節能技術: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節能技術,如熱能回收、余熱利用、燃燒優化等。(2)新能源節能技術: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節能技術,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利用等。(3)工業領域節能技術:主要包括電力、鋼鐵、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技術,如電機調速、變頻調速、余熱發電等。(4)建筑領域節能技術:主要包括建筑圍護結構、供暖制冷、照明等節能技術,如節能門窗、地源熱泵、LED照明等。(5)交通領域節能技術:主要包括汽車、鐵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節能技術,如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高速列車等。2.2節能技術發展趨勢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節能技術發展趨勢如下:(1)高效節能: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2)清潔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降低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3)智能化: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和優化。(4)系統集成:將多種節能技術進行系統集成,形成適用于不同領域和場景的綜合性解決方案。(5)政策驅動:加大對節能技術的支持力度,推動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2.3節能技術在能源行業的應用節能技術在能源行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能源生產環節:采用高效節能設備,提高能源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能源傳輸環節:優化電網結構,提高輸電效率,減少線損,降低能源損失。(3)能源分配環節:利用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等技術,實現能源的高效分配和利用。(4)能源消費環節:推廣節能產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戶能耗。(5)能源回收環節:加強余熱、余壓、廢氣等能源回收利用,減少能源浪費。(6)能源管理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對能源消費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和優化,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通過以上應用,節能技術為能源行業提供了有效的節能減排手段,有助于實現我國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第3章節能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3.1火電行業節能技術3.1.1高效清潔燃燒技術火電行業作為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其節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高效清潔燃燒技術通過優化燃燒過程,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富氧燃燒、低氮氧化物燃燒等技術。3.1.2煙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煙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是對火電廠排放的煙氣中的熱量進行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率。主要包括煙氣冷凝換熱技術、熱管式省煤器技術等。3.1.3節能減排一體化技術火電行業節能減排一體化技術通過集成多種節能環保技術,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物減排。如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技術等。3.2水電行業節能技術3.2.1水輪機效率優化技術水電行業節能技術主要圍繞提高水輪機效率展開。通過優化水輪機設計、改進轉輪型線、提高制造精度等措施,提高水輪機效率。3.2.2水電站智能調度技術水電站智能調度技術通過建立水電站群優化調度模型,實現多目標優化調度,提高水電發電效率。采用先進的水文預報技術,提高水電站運行調度的準確性。3.2.3蓄能電站應用技術蓄能電站應用技術通過合理配置蓄能電站,實現電網調峰填谷,提高水電發電效率。同時采用雙向調節技術,提高蓄能電站的運行靈活性。3.3核電行業節能技術3.3.1核電機組運行優化技術核電行業節能技術主要關注核電機組的運行優化。通過改進控制策略、優化運行參數、提高設備功能等措施,降低核電機組能耗。3.3.2核電站熱電聯產技術核電站熱電聯產技術利用核電機組排放的廢熱進行發電,提高能源利用率。主要包括核電站抽汽供汽技術、核電站熱泵技術等。3.3.3核電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核電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通過對關鍵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和診斷,預防設備故障,降低維修成本,提高核電發電效率。3.4新能源發電節能技術3.4.1風電機組控制策略優化技術新能源發電節能技術以風電機組控制策略優化為核心,通過改進控制策略,提高風電機組在復雜工況下的發電效率。3.4.2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通過實時跟蹤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點,提高光伏發電效率。3.4.3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技術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技術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電站設備狀態監測、故障診斷與預測,提高電站運行穩定性,降低運維成本。第四章節能技術在石油化工行業的應用4.1石油勘探與開采節能技術4.1.1優化勘探技術采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術,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無效井的鉆探;引入地質統計與數據挖掘技術,提升勘探數據的解釋精度。4.1.2提高鉆井效率運用高效鉆井工具和優化鉆井參數,縮短鉆井周期,降低能耗;推廣鉆井液循環利用技術,減少處理和排放過程中的能源消耗。4.1.3強化開采工藝應用三次采油技術,提高原油采收率,減少能源浪費;引入智能油田管理系統,實時監控油井生產狀態,優化生產調度。4.2石油加工與煉制節能技術4.2.1精餾過程優化運用先進的過程控制系統,提高精餾塔的效率和穩定性;采用熱集成技術,回收和利用精餾過程中產生的低溫熱能。4.2.2焦化與裂化技術改進優化催化裂化工藝,降低反應溫度和壓力,減少能源消耗;推廣延遲焦化技術,提高渣油的加工深度,減少能源損失。4.2.3能源回收利用利用余熱回收技術,回收煉廠加熱爐、裂解爐等設備的余熱;發展氫能回收技術,提高氫資源的利用效率。4.3化工行業節能技術4.3.1化工反應過程優化運用先進的反應器設計,提高反應效率,降低能耗;引入過程強化技術,實現化工過程的集成與優化。4.3.2流體輸送與分離節能優化泵和壓縮機的選型和運行,降低流體輸送能耗;采用高效分離設備,提高分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4.3.3廢熱回收與利用推廣廢熱鍋爐、熱泵等設備,提高廢熱回收率;利用廢熱發電,降低化工企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4.3.4能源管理系統構建能源管理平臺,實現能源消耗的實時監控和分析;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5章節能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5.1建筑節能設計5.1.1綠色建筑設計建筑節能設計的首要任務是采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通過優化建筑設計,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綠色建筑設計包括建筑物的朝向、體形系數、自然通風、采光等因素的合理布局。5.1.2高功能建筑外殼設計高功能建筑外殼設計是提高建筑保溫隔熱功能的關鍵。通過采用先進的保溫隔熱材料、合理的構造設計以及高效的氣密功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5.1.3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統設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計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統,實現建筑能源的實時監測、優化調度和節能管理。5.2建筑節能材料5.2.1保溫隔熱材料選用高效的保溫隔熱材料,如巖棉、玻璃棉、聚氨酯等,降低建筑物的熱損失。5.2.2節能門窗材料采用節能型門窗材料,如低輻射玻璃、真空玻璃等,提高門窗的保溫隔熱功能。5.2.3高效節能設備選用高效節能的空調、照明、電梯等設備,降低建筑物的能耗。5.3建筑節能評估與監管5.3.1節能評估體系建立完善的建筑節能評估體系,對建筑物的能耗、碳排放等進行評估,為建筑節能提供科學依據。5.3.2節能監管制度建立健全建筑節能監管制度,加強對建筑節能設計、施工、運行等環節的監管,保證建筑節能措施的有效實施。5.3.3節能監測與優化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對建筑物能耗進行實時監測,發覺節能潛力,實施節能優化措施。5.3.4能源管理系統建立能源管理系統,對建筑物的能源消費進行統計分析,為建筑節能提供數據支持。5.3.5節能培訓與宣傳加強對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節能培訓與宣傳,提高節能意識,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第6章節能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6.1公路運輸節能技術6.1.1高效發動機技術公路運輸中,內燃機效率的提升是節能的關鍵。采用高效發動機技術,如渦輪增壓、高壓共軌噴射等,可顯著提高燃油利用率。6.1.2車輛輕量化通過使用高強度鋼、鋁合金等輕質材料,減輕車輛自重,降低燃油消耗。6.1.3車輛節能駕駛輔助系統應用車輛節能駕駛輔助系統,如定速巡航、發動機啟停技術等,有助于提高燃油經濟性。6.1.4車輛維護與輪胎管理定期進行車輛維護,保證發動機功能良好;合理選用輪胎,降低滾動阻力,提高燃油效率。6.2鐵路運輸節能技術6.2.1高效電力牽引技術采用高效電力牽引技術,提高鐵路牽引供電系統的功率因數,降低能耗。6.2.2列車輕量化通過優化列車設計,采用輕質材料,降低列車自重,減少能耗。6.2.3列車運行優化策略采用列車運行優化策略,如合理調整運行速度、優化列車編組等,降低能耗。6.2.4鐵路線路與信號系統優化優化鐵路線路設計,降低線路阻力;提高信號系統自動化程度,減少列車運行過程中的能耗。6.3水運與航空運輸節能技術6.3.1船舶節能技術采用船舶節能技術,如優化船體設計、提高螺旋槳效率等,降低燃油消耗。6.3.2航空器節能技術應用航空器節能技術,如改進發動機設計、提高機翼氣動功能等,提高燃油利用率。6.3.3航道與航線優化優化航道設計,降低船舶行駛阻力;合理規劃航線,減少航程,降低能耗。6.3.4航空器運行管理優化通過改進航空器運行管理,如合理調整飛行高度、減少備降次數等,降低燃油消耗。6.3.5船舶與航空器維護管理加強船舶與航空器的維護管理,保證設備功能良好,降低能耗。本章從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節能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這些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將有助于降低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能耗,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第7章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7.1國際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7.1.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巴黎協定》國際社會對節能減排高度重視,最具代表性的國際政策與法規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這些國際法律文件旨在限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7.1.2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是歐盟采取的一項重要政策,通過設定碳排放總量上限,對參與企業的碳排放權進行交易,從而促進減排。7.1.3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策與法規除此之外,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也制定了一系列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如美國的《清潔能源計劃》和日本的《全球變暖對策促進法》等。7.2我國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7.2.1國家層面的政策與法規我國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與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7.2.2地方政策與法規各地方根據國家政策,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例如北京市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和上海市的《上海市節能減排實施方案》等。7.2.3行業政策與法規針對能源、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行業特定的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如《能源行業節能減排實施方案》等。7.3政策對節能減排技術的影響7.3.1政策引導企業研發和應用節能減排技術通過制定優惠政策、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研發和應用節能減排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3.2政策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產業發展政策對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產生了積極作用,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新能源、節能環保等。7.3.3政策促進節能減排技術國際合作通過參與國際談判、簽訂合作協議等方式,我國積極推動節能減排技術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升我國節能減排技術水平。7.3.4政策有助于形成全社會節能減排共識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手段,提高公眾對節能減排的認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節能減排的良好氛圍,為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提供有力支持。(本章完)第8章節能減排市場與經濟分析8.1節能減排市場規模與潛力8.1.1市場規模概述能源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其節能減排工作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本節將從國家政策、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分析能源行業節能減排市場規模及發展潛力。8.1.2政策支持與市場潛力我國高度重視能源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進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此背景下,能源行業節能減排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市場潛力巨大。8.1.3行業發展趨勢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能源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未來,能源行業節能減排市場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1)能源結構優化,清潔能源占比提高;(2)節能減排技術不斷創新,應用范圍逐步擴大;(3)市場參與者增多,競爭日益激烈;(4)節能減排與環保、低碳等理念相結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8.2節能減排投資與成本分析8.2.1投資概述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投資主要包括技術研發、設備更新、工程建設和運營維護等方面。本節將對這些投資領域的成本進行分析,為投資者提供參考。8.2.2投資成本分析(1)技術研發成本:包括研發人員、試驗設備、材料等費用;(2)設備更新成本:包括設備購置、安裝、調試等費用;(3)工程建設成本:包括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等費用;(4)運營維護成本:包括設備維護、人員培訓、能源消耗等費用。8.2.3投資收益分析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投資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投資收益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能源節約:通過節能減排技術,降低能源消耗,減少能源支出;(2)環保效益: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環保處罰風險;(3)政策支持:對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給予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支持;(4)品牌形象提升: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有助于提高企業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8.3節能減排經濟效益評估8.3.1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本節從以下四個方面評估能源行業節能減排項目的經濟效益:(1)投資回報期:項目投資成本與收益的平衡時間;(2)凈現值:項目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的差值;(3)內部收益率:項目投資收益與投資成本的比值;(4)環境效益:項目實施對環境質量的改善程度。8.3.2經濟效益評估方法采用動態經濟效益評估方法,結合項目具體情況,對節能減排項目進行經濟效益評估。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經濟效益評估模型,包括投資成本、運營維護成本、政策支持等因素;(2)預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現金流量,計算各項經濟效益評價指標;(3)分析項目風險,包括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策風險等;(4)綜合評價項目經濟效益,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8.3.3經濟效益評估結果根據評估方法,對能源行業節能減排項目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結果表明:(1)項目投資回報期較短,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2)項目凈現值較高,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3)項目內部收益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投資風險較低;(4)項目實施對環境質量的改善具有顯著效果,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第9章節能減排技術發展趨勢與展望9.1節能減排技術發展趨勢9.1.1高效清潔能源技術高效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趨勢體現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在傳統能源領域,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將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高效清潔利用。同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將逐步走向成熟,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9.1.2智能節能技術智能節能技術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能源管理系統、能耗監測與優化、需求側管理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未來,智能節能技術將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9.1.3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是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手段。技術的不斷進步,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將逐步降低成本,提高適用范圍,為能源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技術支持。9.2節能減排技術展望9.2.1集成化能源系統未來,集成化能源系統將成為發展趨勢。通過多能互補、梯級利用,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潔替代。例如,風光互補發電、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分布式能源系統等,將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9.2.2新型儲能技術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新型儲能技術成為關鍵環節。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將逐步解決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等問題,推動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9.2.3綠色交通技術綠色交通技術是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系統、共享出行等技術的推廣,將有效降低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9.3節能減排技術挑戰與對策9.3.1技術創新不足面對能源行業節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4四川古藺縣山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美版八年級下冊8.色彩風景畫教案及反思
- 人教版三年級音樂下冊(五線譜)第1單元《森林與小鳥》教學設計
- 2024北京首旅集團戰略投資部副部長社會公開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空拓展安全培訓課件
- 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創新改變生活教學設計及反思
- 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設計:第2課 色彩的感染力
- 2024云南鴻園電力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吊車安全教育培訓
- 抽水蓄能電站優化控制
- 技能成才教育
- 立式注塑機操作指導書
- 區域檢驗中心建設方案
- 系統撥測方案
- FZ/T 07025-2022針織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
- 輸配電線路防火應急預案
- 10月自考外國文學史(00540)試題及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
- 基樁高應變動力檢測作業指導書
- 預防性侵害和性騷擾
- 資產管理辦法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