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文言文對比閱讀 訓練題(含答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文言文對比閱讀 訓練題(含答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文言文對比閱讀 訓練題(含答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文言文對比閱讀 訓練題(含答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文言文對比閱讀 訓練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

文言文對比閱讀訓練題

一、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

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

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蓋余以八月之望①過洞庭,天無纖云②,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

中③,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

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

體寒目眩,閩風、瑤臺、廣寒之宮④,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

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⑤。書以為金

沙堆觀月記。

(節選自張孝祥《觀月記》)

【注釋】①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農歷每月十五日,②天無

纖(xi臺n)云;天空沒有一絲云彩。③沙:指金沙地。當……之中;

處在……之間。青草;青草湖,④闔(lang)風:傳說是仙界昆侖山

所謂"三山"之一。瑤臺:傳說在昆侖山上,以五色玉為臺基。廣寒之

宮;即廣寒宮,月中仙宮。⑤備;齊全,完備。

1.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無與為樂者"中的"念”是考慮,想到的意思,這顯示了作者當時

的心境并不平靜。

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相與"是共同,一起的意思,欲睡的人和未寢

的人,結伴游覽。

C.”其高十干仞"中的"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十仞"即十丈,寫出了

金沙堆的高度。

D.”沙如金積"中的"積”是積聚的意思,點明了"金沙堆"名字中"堆"字

的緣由。

2.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

3.甲文段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

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兩個文段同是寫月夜景色,各有什么特點?

二、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甲】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

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

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節選自《三峽》)

【乙】

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

崖間有石,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①分明。既人跡所絕,莫

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回,雖途徑信宿②,猶望見此物。故行

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纖深,

回望如一矣。

(節選自《水經注》

【注釋】①成就:輪廓。②信宿:兩三日

5.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略無闕處(2)林寒澗肅

(3)最外高崖間有石(4)朝發黃牛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絕多生怪柏既人跡所絕

C.雖乘奔御風雖途信宿D.故漁者歌日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如人負刀牽牛。

8.【甲】【乙】兩文都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

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

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泡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

蔭。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

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

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選自元結《右溪記》)

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

10.根據下面表格提示,請你對加點詞語進行釋義。

方法聯系內容釋義

課內遷移山氣日夕佳(1)佳木異竹()

語境釋義蟬則千轉不窮:窮盡(2)合營溪()

關聯成語莫名其妙(3)不可名狀()

查閱字典若:①你,你的;②像,好像;③假如,如果;④乃,

才;⑤此,這個;⑥至,至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4)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2)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12.閱讀甲、乙兩文后,小如和小通進行了下面的討論。請你補全對

話內容。

小如:文人筆下的水有相同點,《右溪記》"洞懸激注”和《與朱元思

書》“急湍甚箭”都表現了水之湍急。

小通:是的,我還發現兩文的水都有(1)的特點,分別從"(2)”和

"(3)”可以讀出兩位作者從正面直接寫水的共同特點。

小如:這兩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與朱元思書》寄托了(4);

但《右溪記》寄托的情感我卻理解不了。

小通:你可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比如"悵然"一詞可以體會到作者對

右溪(5)的情感,進一步可以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理解,作者年輕

之時因被朝廷擱置,長期閑賦,"悵然”一詞還隱藏著(6)的情感。

四、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文】

與朱元思書(吳均)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

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

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文】

與施從事書(吳均)

故郭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①;綠嶂百重,清

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

羅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毙抛闶幚邰陬U物,悟衷③散賞。

[注]①漢:指銀河。②蕩累:消除憂慮。③悟衷:開闊心胸。

13.請你選出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A.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B.直視無礙爭高直指

C.清川萬轉蟬則千轉不窮D.千翼競來負勢競上

14.請你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

A.經綸世務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春冬之時歸飛之鳥

C.與朱元思書與施從事書D.秋露為霜愿為市鞍馬

15.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沒有文言詞語特殊用法的一項是()

A.窺谷忘反B.互相軒邈C.月色入戶D.疏條交映

16.請你選出對甲、乙兩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

A.甲文第2段前后形成了鮮明對照,反映了江水的動靜變化,補足

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B.乙文開篇寫山,以高遠的銀河與百轉的清川相互映襯,寫出山的

高峻幽深,是直接描寫。

C.甲文寫山,先寫群山高峻壯美,化動為靜。再寫山中的猿鳥活動,

展現出一派萬物欣榮、歡樂自得的氣象。

D.甲、乙兩文都在寫景中抒發了對山水的熱愛,表現出吳均熱衷于

在山水中找到心中的愉悅,消除官場瑣事的煩惱,流露出吳均對名利

的鄙棄。

五、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

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

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已卯上元①,予在僧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

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

③雜揉,屠沽紛然。歸舍巳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

而笑,孰為得失?過④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⑤釣魚

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節選自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僧州:地名,現在屬于海南。③

民:指漢族人。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④過:蘇軾的小兒子。⑤韓退

之:唐朝文學家韓愈。

1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A.念無與樂者()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C.欣然起行()D.相與步于中庭()

18.選出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A.蓋竹柏影也蓋自笑也

B.予欣然從之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C.解衣欲睡夕日欲頹

D.放杖而笑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20.【甲】【乙】兩文都描寫了蘇軾月夜“欣然”出行的情景,【甲】

文中作者夜游承天寺見到的景象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

橫,蓋竹柏影也”,【乙】文中作者上元日見到的景象是"(用原

句填寫)

21.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

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請結合【甲】文寫出對“樂天派”的理解

六、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夜登華子岡,輛水①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

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②,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③,

多思曩④昔,攜手賦詩,步仄徑⑤,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鰥⑥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

麥隴朝雒⑦,斯之不遠,儻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⑧者,豈能以

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節選自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注】①車罔水:車輪狀的湖水。②夜舂:晚上用臼杵搗谷(的聲音)。

舂,這里指搗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搗去外殼。③靜默:指已入睡。

④曩(nang):從前。⑤仄徑:狹窄的小路。⑥輕鯨(tiao):即白魚

名。身體狹長,游動輕捷。⑦朝雒(gou):早晨野雞鳴叫。雒,野

雞鳴叫。⑧天機清妙:性情高遠。天機,天性。清妙,指超塵拔俗,

與眾不同。⑨王維于開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輛川隱居,在隱居生活中他

經常同朋友飲酒賦詩,與山僧談經論道,裴迪是他的詩友。此文是王

維給裴迪的信,邀他在開春后同游山中。

22.下列對文中字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曉霧將歇""夕日欲頹"中的"歇""頹"分別是"消散""頹廢”的意思,

都寫出了此處景色在一天內的變化多端。

B."猿鳥亂鳴"中的"亂”寫出了鳥的鳴叫聲此起彼伏,渲染了早晨熱烈

歡快的氣氛。

C.”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中的"入""見"分別是"聳入""看見”的意思,

寫出了山峰之高,溪流之清澈。

D."儻能從我游乎"中的"從"是"跟隨"的意思,體現出王維對好友裴迪

的邀請,希望好友來年春天能夠前來一同游玩。

23.根據【甲】【乙】兩個文段的內容,在下面思維導圖的橫線上填

寫句子。

2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②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

可望。

25.【甲】【乙】兩文都是寫給朋友的書信,請簡要說說分別表達了

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故郭縣①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②,綠嶂百重,清

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③競來;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

春蘿⑤被⑥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里散賞⑦。

(選自吳均《與施從事書》)

【注釋】①故郭縣: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漢:銀河。③翼:

鳥兒。④企水:口渴求飲。⑤春蘿:即女蘿,學名松蘿,一種地衣類

植物。⑥被:同"披",覆蓋。⑦信足蕩累頤物,悟里散賞:這樣美好

的景致,確實會讓人消除煩惱,怡情養性,有所感悟,流連忘返。

2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曉霧將歇()(2)夕日欲頹()(3)綠嶂百重()(4)秋露為

霜()

2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歸飛之鳥"中"之"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是()

A.學而時習之B.何陋之有

C.水陸草木之花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2)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29.這兩則書信共同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具有什么樣的思想?請簡要

概括。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

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崛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

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

三聲淚沾裳。"

【乙】

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院(1),兼孟門津之名矣。此

石經始禹(2)鑿,河中漱廣(3)。夾岸崇深(4),傾崖返捍(5),

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

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6)。

其水尚崩浪萬尋(7),懸流千丈,渾洪旅(8)怒,鼓若山騰(9),

浚波(10)頹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11)下龍門,流浮竹,

非駟馬之追也。

——(本文節選自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

【注釋】(1)巨限(e):巨險。院:險阻重地。(2)經始:開始。

禹:治水的大禹,傳說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3)廣:開闊。(4)

崇深:高深。(5)捍:捍衛。(6)深:深處。悸:驚動。魄:心魂。

(7)尋:古代八尺為一尋。(8)渾洪:水勢浩大。顓(bi):傳說

中的一種動物,像龜。(9)鼓:鼓蕩。山騰:像山騰起。(10)浚

(jun)波:大的波浪。(11)慎子:慎到,戰國時人,著有《慎子》,

說:"河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之不及。”

30.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

(1)襄()陵

(2)沿()溯

(3)漱()廣

(4)素()氣

3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32.【乙】文與【甲】文”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是哪一句?

33.把"方知《慎子》下龍門"一句劃分節奏。

34.兩文都采用了什么描寫手法?試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C2.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苻交錯其中,

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3.作者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面對挫折的豁

達都包含其中。4.甲文段寫出了庭院中明亮皎潔的月色。乙文段則

寫出了金沙堆中秋夜月光皎潔、沙子宛若堆積的黃金的美景。

5.同"缺",空隙,缺口;肅殺,凄寒:中間;出發。6.C7.(1)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2)石頭形狀就像人背著刀,牽著牛。8.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

與贊美之情。

9.則/宜/逸民退土之所游處10.好;匯合;說出;假

如、如果。11.(1)(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彼

此都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2)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于是給它命名為“右溪”。12.清

澈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清流觸石厭棄世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