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翔宇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翔宇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翔宇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翔宇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翔宇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第一次階段性檢測一、單項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合計50分)1、1982年,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因為元謀人是()A.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B.我國目前發現的內涵最豐富的古人類C.我國境內最先開始家畜飼養的古人類 D.我國最先進行原始作物栽培的古人類2、考古發現是研究歷史的主要依據。下列可以用于研究史前時期歷史的是(

)A.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B.青銅爵C.刻有文字的甲骨 D.戰國銅壺3、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曾播放過專題片《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通過這部專題片我們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類生活場景有(

)A.元謀人使用石器勞動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鐵器獵取動物 D.山頂洞人用穿孔骨針縫制衣物4、下列有關我國境內遠古人類及其生活狀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最早的古人類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頂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D.遠古人類以家庭為單位各自生活5、某博物館接收了一批考古發掘的文物,這批文物的主要特征是:制作石器,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有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等不同類型的工具。這批文物可能來源于下列哪個遺址?()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鄖縣人遺址D.藍田人遺址6、在原始農業領域,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不包括人工栽培(

)A.水稻 B.粟 C.黍 D.玉米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原始農業興起的標志的是()A.定居生活B.制作陶器C.飼養家畜D.采集狩獵8、2020年12月,在浙江余姚發現大規模史前古稻田。從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可以了解到()舊石器時代的特點 B.黃河流域的文明 C.原始農耕生活 D.遼河流域的文明9、距今約6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是A.玉米 B.粟 C.米飯 D.小麥10、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明C.飼養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11、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①處應該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12、部分外國學者認為,中國并不存在夏朝,要駁斥這一觀點,以下史料中最具有說服力的是(

)A.大禹治水的傳說 B.《史記·夏本紀》的記載C.二里頭遺址及其出土文物 D.安陽殷墟及其出土文物13、2023年央視春晚上,三門峽文物元素“廟底溝彩陶花瓣紋”驚艷亮相舞臺,該創意取材于黃河中游地區,以種植粟為主,制陶業則以彩陶最為著名的遺址。該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B.山頂洞人遺址C.半坡遺址D.良渚遺址14、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興修水利工程,變害為利。下列遺址中,建有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的是()。陶寺古城B.良渚古城C.半坡遺址D.牛河梁遺址15、堯年老時,根據推舉和他對舜的考察,由舜繼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薦為繼任者。這種做法稱為()。A禪讓B世襲C分封D專制16、河南安陽殷墟,是商朝都城遺址,目前共發現13座王陵和1400多個祭祀坑。都城內有專門鑄造銅器、制造玉器的作坊。這表明商朝(

)A.實行奴隸制 B.實現了統一 C.手工業發達 D.曾屢次遷都17、某同學在閱讀《夏商周年表》時把公元前1046年這個時間用紅色的筆重點圈了出來,這一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涿鹿之戰 B.西周滅亡 C.夏朝建立 D.武王伐紂18、夏桀和商紂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們荒淫奢侈,殘暴無道,強迫百姓無休止的服勞役,致使民怨沸騰,終至亡國。他們慘痛的教訓說明(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國君不能過富裕的生活C.百姓不能服勞役 D.末代國君基本都是暴君19、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用品的規定嚴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B.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西周手工業中冶銅業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20、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

)A.變法改革,富國強兵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七雄之間兼并戰爭,連綿不斷 D.王室衰微,諸侯爭霸21、諸侯爭霸是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下列人物最早稱霸的是()。A.齊桓公B.晉文公C.秦穆公D.楚莊王22、春秋時期,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下列選項中屬于這一時期手工業發展的是(

)A.齊國大臣管仲帶領民眾煮鹽,使國富民強B.《國語·晉語》中記載人們已經使用牛來耕地C.越國大臣范蠡經商至家財萬貫,天下稱陶朱公D.楚國國王派使者去周都洛邑詢問九鼎的輕重23、史書記載,春秋初年的170多個諸侯國,到戰國初期只剩下十幾個了。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諸侯國的割據混戰日益擴大 B.人民遭受的災難更加深重C.歷史向著統一的方向發展 D.封建制度已經確立起來24、春秋中期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全國性的大分裂大混亂,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變革。春秋后期,農業精耕細作,耕地面積隨之不斷擴大,這主要得益于(

)①鐵制農具的出現

②青銅器的出現

③手工業的發展

④牛耕的出現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華夏”本義指衣冠華美又重禮儀。春秋時期,諸侯國間的爭霸戰爭使周邊民族融入華夏族。這說明春秋爭霸促進了(

)A.政治變革 B.民族交融C.經濟發展 D.技術進步二、填空題(共計5個題,每題2分,合計10分)26、是研究古人類歷史和古環境變遷的重要證據;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經濟被人們稱為“”。27、河姆渡遺址位于;良渚古城遺址位于。28、夏朝的都城是;西周的都城是。29、文化主要分布于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距今約5900—4400年。考古學家在洛陽附近發掘出年代相當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遺址是。30、春秋時期,西周的各種制度逐漸遭到破壞,后人稱之為“”;同一時期,諸侯國林立,一些強大的諸侯打出“”,積極爭奪霸主地位。三、材料分析題(共計4個大題,每題10分,合計40分)3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戰國]韓非《韓非子》材料二北京人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戰國]韓非《韓非子)(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境下,北京人只能過著什么樣的生活?(1分)為什么?(1分)(2)材料二證明了什么?(2分)它所證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2分)材料二中的遺址有什么地位?(2分)(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什么重大變化?(2分)32、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觀察下面兩幅圖片圖一

圖二材料三

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材料四

《史記·十二本紀》記載“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于天。”(1)從材料一看,我國早期人類遺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點?(1分)(2)材料二中的房屋結構是不同的,它們分屬于不同的農耕居民,其中圖一的房屋名稱是什么?(1分)屬于哪個地方農耕居民的房屋結構?(2分)圖二的房屋名稱是什么?(1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都有誰?(2分)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1分)(4)材料四反映的這種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和選拔的依據分別是什么?(2分)33、(8分)夏、商、周是我國早期國家產生和發展的時期,社會經濟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飛躍。某興趣小組以“王朝更替·制度創新”為主題進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材料一

【王朝更替】朝代建立時間開國君主都城亡國君主夏A禹陽城桀商約公元前1600年湯毫(后遷殷)B西周公元前1046年C鎬京周幽王(1)請完成表格內容,記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3分)A:C:B:材料二

【制度創新】朝章國典,制度創新①堯舜禹時期.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②從啟開始,王位按照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下去③周王朝通過“授民授疆土”而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④秦朝開創的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材料二中序號②的制度是我國古代哪一制度?(2分)材料三:(3)人物圖反映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1分)該制度有什么作用?(2分)(4)通過夏、商、周時期王朝更替的探究,你有哪些感悟?(2分)34、春秋時期是一個政治局面分裂動蕩,軍事斗爭頻繁,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的變革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此外,至遲在春秋末年,人們已使用牛來耕地,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時期農業方面取得了怎樣的發展?(1分)這種發展對諸侯實力會產生什么影響?(2分)材料二隨著王權的淪落,諸侯對天子的朝聘、貢獻大大減少,王室財政越來越拮據,不得不依賴諸侯的資助,周桓王(東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魯國求賻(喪葬費)。——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上)》(2)依據材料二分析,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