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訊】中醫診斷學復習重點
中醫診斷學復習重點
表1?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朝代醫家與著作特點
一是在診斷方法上涉及望
神、察色、聞聲、問病、切
脈等內容:二是認為診斷疾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經典病必須結合病者的內、外因
著作《黃帝內經》素加以考慮;三是從理論上
戰國
對辨證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
了基礎;四是貫穿了診病與
辯證相結合的診斷思路。
特別重視脈診,提出了獨取
《難經》
寸口診脈法
開始記錄病人的姓名、居
西漢淳于意(倉公)創診籍
址、病狀以及方藥等
張仲景
東漢是辨證論治的創始人
《傷寒雜病論》
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
四脈象,集漢以前脈學之大
西晉王叔和《脈經》
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
專著
對天行發斑瘡(天花)、麻
風等傳染病,基本上能從發
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病特點和臨床癥狀上作出診
斷。是對黃疸病人作實驗觀
察的早期記載
龔慶宣《劉涓子鬼遺
南齊
方》
是我國第一部論述病源與病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
候診斷的專著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
方》《備急千金翼方》
食指絡脈診法(小兒指紋診
唐
法)的創始人,是由《靈樞?
王超《水鏡圖訣》
經脈》“診魚際絡脈法”發展
而來
陳無擇(陳言)是病因辨證理論與方法比較
宋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完備的著作
是以浮沉遲數為綱,分類論
崔紫虛《崔氏脈訣》
述24脈
南宋
診法的專著,并繪脈圖33
施發《察病指南》
種,以圖來示意脈象
分12圖,為論舌的第一部專
敖氏《點點金》《金鏡著,后經清,杜清碧增補為36
元
錄》圖,即為現在所見的《敖氏
傷寒金鏡錄》
戴起宗《脈訣刊誤集
對脈學頗有貢獻
解》
金元之滑壽《診家樞要》為脈診的專著,載脈29種
世論述指紋在兒科診斷中的重
劉昉《幼幼新書》
要意義
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論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脈”
其中的“脈神章”、“十問
張介賓(張景岳)
歌”、“二綱六變”之論等,對
《景岳全書》
后世的影響甚大
李時珍(李瀕湖)詳述27種脈的脈體、主病和
明《瀕湖脈學》同類脈的鑒別
李中梓(李士材)
把脈象分為28種
《診家正眼》
申斗垣《傷寒觀舌心
法》
李延罡《脈訣匯辨》
周學霆《三指禪》
徐靈胎《澗溪脈學》
論脈診的著作
周學海《重訂診家直
清代
訣》
張登《傷寒舌鑒》載有120圖
梁玉瑜《舌鑒辨正》載有149圖
吳謙《醫宗金鑒,四診以四言歌訣簡要介紹四診的
心法要訣》理論與方法,便于掌握要點
所論內容全面,注意色脈并
林之翰《四診抉微》
重、四診互參
周學海《形色外診簡
摩》
陳修園《醫學實在易,
四診易知》
收集歷代有關望診的資料,
說明氣色與疾病的關系,從
全身各部位的形態色澤和
汪宏《望診遵經》汗、血、便、溺等各種變化
中進行辯證,并預測其順逆
安危,為全面論述望診的專
著
是當時中醫學最完整的病歷
喻嘉言《寓意草》
書寫格式
曹炳章《彩圖辨舌指南》
陳澤霖《舌診研究》
近現代趙金鐸《中醫證候鑒別診斷學》
朱文鋒《中醫診斷與鑒別診斷學》《常見癥狀中醫鑒別
診療學》《中醫診斷學》
表2-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溫熱?。?/p>
類別朝代醫家與著作成書特點
對溫病學說的發展起了
明吳又可《瘟疫論》
極大的推動作用
葉天士《外感溫熱
篇》
創立了衛氣營血辨
證
記載了豐富的溫熱類疾
溫熱類薛生白《濕熱條
病的診療經驗,完善了
疾病辨》
清溫病學的理論體系,突
余師愚《疫疹一
出了望舌、驗齒等在溫
得》
病診斷中的作用
吳鞠通《溫病條
辨》創三焦辨證
王孟英《溫熱經
緯》
傳染病盧之頤《疲瘧論專論瘧疾之常癥與變癥
明
診療疏》的證治
《時疫白喉提要》
《白喉全生集》專論白喉的著作
《白喉條辨》
《麻科活人全書》
《郁謝麻科合璧》
清論述麻疹的專著
《麻證新書》
《麻癥集成》
王孟英《霍亂論》
對于霍亂、鼠疫的診斷
羅芝園《鼠疫約
與辯證,均有較詳論述
編》
表3?問診(問診的一般內容)
考點主要內容
生活經歷、精神情志、飲食起居、婚姻生育,
個人生活史
小兒出生前后情況
家族史辨別遺傳性疾病與某些傳染性疾病
平素健康狀況,過去曾患過何病,是否有預防
既往史
接種,藥物過敏史,做過何種手術治療
表4?問診(問現在癥)伏)
考點類型臨床表現意義
惡寒重感覺明顯怕冷,輕微
風寒表證
發熱輕發熱
惡寒發發熱輕自覺輕微發熱,遇風
傷風表證
熱而惡風覺冷、避之可緩
發熱重自覺發熱較重,輕微
風熱表證
惡寒輕怕冷
高熱(39汽以上)持里實熱證一傷寒陽
壯熱續不退,不惡寒只惡明經證和溫病氣分
熱階段
下午?時(申時)
35陽明潮熱一陽明腑
熱勢較高者,稱為日
實證
哺潮熱
但熱不午后和夜間有低熱,午后或夜間潮熱一
寒骨蒸發熱(熱自骨內陰虛火旺,瘀血積
潮熱向外透發的感覺)久,郁而化熱
發熱以夜間為甚者,溫病發熱一熱入營
稱為身熱夜甚分,耗傷營陰
身熱不揚(即肌膚初
捫之不覺很熱,但捫濕溫潮熱一濕溫病
之稍久即感灼手),
午后熱甚,兼見頭身
困重等癥
長期微熱,勞累則
甚,兼疲乏、少氣、氣虛發熱
自汗
時有低熱,兼面白、
血虛發熱
頭暈、舌淡、脈細等
長期低熱,兼額紅、
微熱陰虛發熱
五心煩熱等
38℃以
每因情志不舒而時有
下氣郁發熱,亦稱郁
微熱,兼胸悶、急躁
熱
易怒等
小兒于夏季氣候炎熱
時長期發熱,兼有煩
氣陰兩虛發熱
渴、多尿、無汗等,
至秋涼自愈者
寒熱往自覺時冷時熱,一日
少陽病一半表半里
來多次發作而無時間規
證
無定時律
寒熱往瘧疾:惡寒戰栗與高熱交替發作,每日或二
來寒熱往三日發作一次,發有定時。兼劇烈頭痛、口
來渴、多汗等;
有定時氣郁化火及婦女熱入血室,寒熱往來,似瘧
非瘧。
表證無汗;風寒表證
無汗
里證無汗,津血虧虛,陽氣虛
有汗無
表證有汗:風邪(風熱)表證
汗
有汗里證有汗:里熱證
里虛證:陽虛,陰虛內熱
自汗醒時汗出,活動尤甚氣虛證和陽虛證
盜汗睡則汗出,醒則汗止陰虛證
其他自汗、盜汗并見氣陰兩虛
病勢危重,冷汗淋漓
特殊汗如水,面色蒼白,肢亡陽
出冷脈微
絕汗
病勢危重,汗熱而黏
如油,躁擾煩渴,脈亡陰
細數疾
冷汗汗有冷感陽氣虛或驚嚇
熱汗汗有熱感里熱蒸迫
黃汗汗出沾衣色如黃柏汁風濕熱邪交蒸
全身寒戰抖動,而后提示疾病發展的轉
戰汗
汗出折點
頭汗
但頭汗上焦熱盛;中焦濕熱;虛陽上越;進食辛辣
出
特征:汗出常見于健側,無汗半身常是病變
半身汗部位。
多見于:痿病、中風及截癱病人
局部汗手足心陽氣內郁,陰虛陽亢:中焦濕熱:陽明燥熱
出汗內結;脾虛運化失常
心悻、失眠、腹脹、
心脾兩虛
便清等
心胸汗
心悸、心煩、失眠、
心腎不交
腰膝酸軟等
外生殖器及其周圍汗
陰汗下焦濕熱
出
氣滯作痛;胸、脅、腕、腹脹痛,多是氣
脹痛滯.
但工目脹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
刺痛瘀血
寒邪阻滯(實證);陽氣虧虛(虛證);常
冷痛見于:腰脊、皖腹、四肢關節等處:寒凝肝
脈可見:睪丸墜脹冷痛、少腹冷痛
灼痛火邪竄絡(實證);陰虛火旺(虛證)
濕邪困阻氣機:但頭重痛,可因肝陽上亢,
重痛
氣血上壅所致
疼痛性
酸痛濕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腎虛骨髓失養
質
有形實邪阻閉氣機,心脈痹阻引起“真心
絞痛痛”:結石阻滯膽管引起上腹痛:寒滯胃腸
引起脫腹痛
空痛氣血虧虛,陰精不足
隱痛陽氣精血虧虛
胸脅皖腹疼痛而走竄
氣滯
不定
走竄痛
四肢關節疼痛游走不
風邪偏勝
定,痹證
固定痛胸脅皖腹等處固定作瘀血
痛
寒濕、濕熱阻滯,
四肢關節固定作痛
或熱壅血瘀
掣痛也
稱
筋脈失養
引痛、
徹痛
前額連眉棱骨痛陽明經頭痛
后頭連項痛太陽經頭痛
頭痛頭兩側痛少陽經頭痛
巔頂痛厥陰經頭痛
頭痛連齒少陰經頭痛
左胸心前區憋悶作胸痹:痰瘀阻滯心
痛,時痛時止膿
厥心痛(真心
胸背掣痛劇烈,面色
痛):心脈急驟閉
青灰,手足清冷
塞
胸痛,額赤盜汗,午
肺瘠;肺陰虧虛
后潮熱
胸痛胸痛,咳喘氣粗,壯
肝熱:熱邪壅肺
熱面赤
胸痛,壯熱,咳吐膿
肺癰:痰熱阻肺
疼痛部血腥臭痰
位胸肋軟骨疼痛而局部
脅肋痛:氣結痰凝
高起,皮色不變,或
血瘀
沿肋骨相引掣痛
胸部疼痛肝癌、胸部外傷等
肝氣郁結、氣滯血瘀、肝膽濕熱、肝膽火
盛、少陽證
脅痛
肝陰虛
寒凝肝脈、懸飲
實證:進食后疼痛加??;虛證:進食后疼痛
緩解
胃脫穿孔:胃院劇痛暴作,出現壓痛及反跳
胃睨痛
痛
胃癌:胃院疼痛失去規律,痛無休止而明顯
消瘦
腹部持續性疼痛,陣
腹痛腸痹或腸結
發性加劇,伴腹脹、
嘔吐、便閉
全腹痛,有壓痛及反腹部臟器穿孔或熱
跳痛毒彌漫
臍外側及下腹部突然
劇烈絞痛,向大腿內結石
側及陰部放射,尿血
疼痛部位多是所在部
臟器破裂或癌瘤
位
婦女小腹及少腹部疼痛經、異位妊娠破
痛裂
注意,某些心肺病變
上腹部疼痛
可引起上腹部疼痛
可由腸痛、脂膜痛等全腹、臍周或右少
病所致腹疼痛
寒濕阻滯或督脈損
脊痛不可俯仰
傷
背痛
背痛連項風寒客于太陽經腌
肩背痛寒濕阻滯
腰部經常酸軟而痛腎虛
腰部冷痛沉重,陰雨
寒濕
天加重
腰部刺痛,或痛連下瘀血阻絡或腰椎病
肢變
腰痛
腰部突然劇痛,向少
結石阻滯
腹部放射,尿血
腰痛連腹,繞如帶狀帶脈損傷
骨痍、外傷亦可導致
腰痛
風、寒、濕邪侵襲,或風濕郁而化熱,或痰
瘀、瘀熱阻滯氣血運行
脾胃虛損,水谷精微不能不達于四肢
四肢痛若獨見足跟痛或脛膝酸痛者,多因腎虛所
致,常見于老年人或體弱者
周身痛(有虛實之分):新病多實,久病多
虛
肝火肝
頭暈脹痛,口苦,易怒,脈弦數
陽
頭暈
氣血虧
頭暈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脈弱
虛
痰濕內
頭暈而重,如物纏裹,痰多苔膩
阻
日虛精
頭暈耳鳴,腰酸遺精
瘀血阻
外傷后頭暈刺痛
滯
心氣心
胸悶、心悸、氣短
陽虛
痰飲停
胸悶、咳喘痰多
肺
痰熱壅
胸悶壯熱、鼻翼煽動
肺
心、肺等臟氣機不
胸悶寒邪客
胸悶氣喘,畏寒肢冷暢
肺
肺腎氣胸悶氣喘,少氣不足
虛以息
氣管、支氣管異物,
其他氣胸以及肝氣郁結
等,均可導致胸悶
心膽氣
突然受驚
虛
心氣虧
膽郁痰擾,心神不安
虛
心血不
心悸心陰、心血虧虛,心神失養
足
心脈痹
血行不暢
阻
脾腎陽
水氣凌心
虛
肝氣郁
脅脹易怒,脈弦
結
肝膽濕
脅脹脅脹口苦,舌苔黃膩
熱
飲停胸
懸飲:脅脹而肋間飽滿,咳唾引痛
脅
食積胃
皖痞,曖腐吞酸
院
院痞
脾胃氣
皖痞,食少,便清
虛
胃陰虧
脫痞,饑不欲食,干嘔
虛
濕邪困
院痞,納呆嘔惡,苔膩
脾
飲邪停
睨痞,胃院有振水聲
胃
脾胃虛
腹脹喜按,虛證
弱
腹脹
食積燥
腹脹拒按,實證
結
身重與水濕泛溢及氣虛不運有關
氣血虧虛、風寒如絡、肝風內動、風痰阻絡、痰濕或瘀
麻木
血阻絡
腎陽虛命門火衰
思慮過
損傷心脾
度
肝氣郁
肝失疏泄,宗筋弛緩
陽痿結
濕熱下
宗筋弛縱
注
驚恐傷
腎
腎陰虛相火擾動精室
心脾兩
氣不攝精
虛
遺精腎氣虧
精關不固
虛
濕熱下
擾動精室
注
肝膽火擾,肝陽上
突發耳鳴,聲大如
亢,或痰火壅結、
實證雷,按之尤甚,或新
氣血瘀阻、風邪上
耳%起耳暴聾
襲,或藥毒損傷
耳
聾
腎精虧虛,或脾氣
漸起耳鳴,聲細如
虧虛,清陽不升,
虛證蟬,按之可減,或耳
或肝陰、肝血不
漸失聰而聽力減退
足,耳竅失養
肝火上
目痛目劇痛難忍,面紅目赤
炎
風熱上
目赤腫痛,羞明多哆
襲
陰虛火
目微痛微赤,時痛時止而干澀
旺
肝陽上亢、肝火上炎、肝陽化風及痰濕上蒙
實證
目眩清竅
虛證氣虛、血虧、陰精不足
目昏、
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目失所養
雀盲
營血虧虛,陰虛火
陰虛旺,心腎不交,心脾
兩虛
火邪、痰熱內擾心
陽盛
失眠神,心神不安陰虛陽盛
食積胃
實證
睨
心膽氣
虛證
虛
困倦嗜睡,頭目昏
痰濕困
沉,胸悶皖痞,肢體
脾
困重
脾失健飯后困倦嗜睡,納呆
運腹脹,少氣懶言
精神極度疲憊,神識
心腎陽
嗜睡朦朧,困倦易睡,肢陽虛陰盛
虛
冷脈微
正氣未
大病之后,神疲嗜睡
復
嗜睡伴輕度意識障
邪閉心
礙,叫醒后不能正確
神
回答問題
口干微燥邪傷津、溫熱病
發熱,脈浮數
渴初期
壯熱,大汗出。
里熱熾盛,津液大
口渴欲大渴喜
傷,嚴重腹瀉,或耗傷津液
飲冷飲
汗、吐、下及利尿太
過
口渴咽夜間尤甚,額赤盜陰虛津虧,虛火內
干汗,五心煩熱熾
小便量多,形體消
瘦,屬消渴病。
口渴而陰虛火旺,消灼津
小兒夏季見之,且無
多飲液
汗或少汗、發熱者,
為夏季熱
兼身熱不揚,心中煩
悶,苔黃膩者,屬濕
熱證;兼身熱夜甚,濕熱證;熱入營分
心煩不寐,舌紅絳證;陰虛證
者,屬熱入營分證;
渴不多
陰虛證
飲
渴喜熱飲而量不多,
痰飲內停
或水入即吐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
咽,兼面色焦黑,或血瘀證
肌膚甲錯
外邪新病食欲減退,正氣抗邪的保護性反應
脾胃虛久病食欲減退,兼面色萎黃,食后腹脹,疲
弱倦
濕邪困
食欲減納呆少食,脫悶腹脹,頭身困重,苔膩脈濡
脾
退
肝膽濕
肝木橫逆犯脾
熱
t'滯胃
睨納呆少食,脫腹脹悶,曖腐食臭
食
胃
滯
吃厭食,兼皖腹脹痛,曖腐食臭,舌苔厚膩
濕熱蘊
厭食厭食油膩,脫悶嘔惡,便清不爽,肢體困重
脾
肝膽濕
厭食油膩,脅肋灼熱脹痛,口苦泛惡
熱
消谷善胃火熾
消谷善饑,兼多飲多尿,形體消瘦,消渴病
饑盛
多食易胃強脾
消谷善饑,兼大便清瀉
饑弱
胃陰不足,虛火內
擾,則有饑餓感;
饑不欲饑不欲食,兼皖痞,
胃陰虛陽虛失潤,胃之腐
食干嘔呃逆
熟功能減退,故不
欲食
蛔蟲內
擾
小兒蟲積
偏嗜食
婦女妊娠期間,偏食酸辣,為生理現象
物或異
偏嗜肥甘,易生痰濕;過食辛辣,易致火盛;偏嗜生
物
冷,易傷月卑胃
食量漸疾病過程中,食欲漸復,食量漸增,是胃氣
增漸復,疾病向愈之征
食量變食量漸疾病過程中,食欲減退,食量漸減,是脾胃
化減功能漸衰之兆,提示疾病逐漸加重
危重病人,本來毫無食欲,突然索食,食量
除中
大增,是假神的表現之一,因胃氣敗絕所致
味覺漸退,口中乏脾胃虛弱、寒濕中
口淡
味,甚至無味阻、寒邪犯胃
口甜病人自覺口中有甜味濕熱蘊結
病人自覺口中黏膩不痰熱內盛、濕熱中
口黏膩
爽阻、寒濕困脾
病人自覺口中有酸
口味變口酸味,或泛酸,甚至聞傷食、肝胃郁熱
化之有酸腐氣味
心(肝)火上炎、
口苦病人自覺口中有苦味
肝膽濕熱
病人自覺口有澀味,
燥熱傷津,氣火上
口澀如食生柿子,多與舌
逆
燥同時出現
口威病人自覺口中有咸味腎病、寒水上泛
燥化太過;胃腸積熱、氣血陰津虧損
腸道阻結;陽虛寒凝、腹內糞塊阻結
便秘肛門部的病變、肌痿、風(喑)扉、腸外腫
塊壓迫、溫熱病過程中、過服止瀉藥或溫燥
之品、腹部手術之后、全身衰憊狀態等
大便便
外感風寒濕熱疫毒、脾胃濕熱
次異常
飲食所傷,食物中毒,痛蟲或寄生蟲積于腸
道
泄瀉
脾腎陽虛、脾氣下陷、肝郁脾虛(時干時
稀)
暴瀉(實)、久瀉(虛)
大便便完谷不久病;脾虛、腎虛
質異?;缕穑簜撤e滯(酸腐臭穢)
潴結不時干時稀:肝郁脾虛
調先干后?。浩馓撊?/p>
便膿血痢疾、濕熱疫毒、腸癌
血色喑紅或紫黑或柏
遠血;胃脫部出血
油樣便
便血血色鮮紅,血附在大近血:內痔、肛
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裂、息肉痔及鎖肛
出痔(直腸癌)
肛門灼
大腸濕熱濕熱痢疾的特點
熱
是:肛門灼熱、里
里急后
濕熱痢疾急后重、下痢膿血
重
大排
便濕熱內阻:瀉下如黃糜而黏滯不爽(臭穢)
感
異
便排便不
腸道氣滯:腹痛欲便而排除不爽,抑郁易怒
常爽
食積化腐:大便酸腐臭穢
大便失
督脈損傷、脊柱外傷、脾腎虛
禁
肛門氣
脾虛中氣下陷
墜
新病:尿頻、尿急、淋證:濕熱蘊結膀
小便頻尿痛、小便短赤胱
數久?。耗蝾l、色清量腎陽虛或腎氣不
小便尿多、夜間明顯固,膀胱失約
次異常實證(尿路阻塞):瘀血結石、濕熱、敗精
阻滯、陰部手術
感閉
虛證(氣化不利):腎虛(氣虛、陽虛)氣
化失司
尿量增
虛寒證、陽虛證或消渴
多
小便尿
熱盛傷津;汗吐下傷津;津液不化、水濕內
量異常尿量減
停;心陽衰竭及脾、肺、腎功能失常;濕熱
少
蘊結,尿路損傷、阻塞
尿道澀
濕熱內蘊、淋證
痛
小便排余溺不
腎陽虧虛、腎氣不固;勞淋、痛淋、精痛
尿感異盡
常小便失腎氣虧虛、下元不固;尿路失約(損傷、濕
禁熱瘀血阻滯);邪閉心包,心神失常
遺尿腎氣虧虛、脾虛氣陷;肝經濕熱
月經先
脾腎虧虛,沖任不固;血熱內迫,陰虛火旺
期
經期異月經后
營血虧虛:陽氣虛衰,氣滯血瘀、寒凝血瘀
常期
先后無
肝郁氣滯;脾腎虛損
定期
月經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漁業資源養護與開發技術平臺研發應用考核試卷
- 電氣安裝船舶與海洋工程考核試卷
- 石材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考核試卷
- 天然氣行業人才培養與技能培訓考核試卷
- 畜牧機械設計原理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的電磁波吸收特性研究考核試卷
- 電工儀表的模塊化維修考核試卷
- 江蘇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高三語文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第一中學2025屆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診斷性檢測試題歷史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四川體育職業學院《論文寫作與學術道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米、面制品安全生產與管理考核試卷
- 2024年7月1日實施新版醫療器械采購、收貨、驗收、貯存、銷售、出庫、運輸和售后服務工作程序
- JGJ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
- 甘肅省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標準細則
- 【精品課件】藥用高分子材料學
- 要素式起訴狀(離婚糾紛)
- 急性腎盂腎炎護理查房
- DB22T 5118-2022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標準
- 小學二下必讀書目《神筆馬良》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 登臨詩鑒賞(課堂PPT)
-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薄層砌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