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課件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3.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_第1頁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課件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3.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_第2頁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課件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3.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_第3頁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課件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3.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_第4頁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課件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3.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素養目標《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疆域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中國的疆域疆域海陸的變遷第三節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陸地和海洋新課導入滄海桑田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語文角度滄海桑田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原因有很多,如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人類活動造成的局部海陸變化圍海造田填海造陸活動結合實例了解海陸變遷海陸的變遷,這個令古人疑惑的問題,在今天看來已經成為常識。居住在海邊的同學甚至可以見到這種海陸之變。閱讀下面幾幅圖提供的實例,了解海陸的變遷。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后來由于地殼的變動隆起并抬升成為高山。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遺跡。

說明這些地區曾經是陸地,后來由于地殼下沉或海平面上升而成為海洋。荷蘭通過修建攔海大壩連接須德海北口兩岸,使4000平方千米的須德海灣變成湖泊,其中的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陸地。荷蘭圍海造陸,這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海陸變遷。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關于地球上海陸輪廓的爭論

大地那么堅固、穩定。海陸輪廓自古就是這樣的。我們腳下的大地在運動,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斷變化的。觀察世界地圖,說說你的發現。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是吻合的。難道這是巧合嗎?思與學魏格納從世界地圖上得到什么啟示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科學家魏格納的目光落在墻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滿臉疑惑?!捌婀郑〈笪餮髢砂洞箨戄喞陌纪?,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腦海里再也不能平靜,“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以前會不會是連在一起的?大陸會不會是漂移的?”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魏格納開始收集資料和實地考察,從古生物化石、地層結構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兩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證據。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盡管這個假說當時未能得到大多數學者的支持,但它打破了地球“海陸分布的固定論”的思想禁錮,幫助人類重新認識地球。魏格納(1880-1930)

大陸漂移說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2億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知識存在于每時每刻每地,只要細心觀察,并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另外,也說明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利用是永無止境的。活動運用大陸漂移說解釋地理現象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雖然只是一種假說,卻不是空想,而是在科學推斷的基礎上,找到了相應的資料及實證。下圖提供的資料,被認為是支持大陸漂移說的兩個典型實例。南美洲非洲古老地層A古老地層B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請你運用大陸漂移說的觀點,對圖示地理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南美洲和非洲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和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的一致性都說明非洲和南美洲曾是連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曾是緊密相連的整體,隨著原始大陸的分裂,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現在的海陸分布狀況。板塊的運動20世紀60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____;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____。穩定活躍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讀圖,思考:世界火山和地震帶與板塊分布之間有什么關系?火山和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特別是相互擠壓的邊界地帶,火山和地震發生頻率最高。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碰撞擠壓的地帶。地球的傷疤——東非大裂谷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活動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地理現象

板塊運動引起大陸漂移,形成世界地形的分布格局。地球上山脈的大規模隆起、裂谷帶的生成和發展,海洋的發育和消失,以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都與板塊運動密切相關?,F代測量表明,位于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地中海將會消失。根據測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仍在不斷升高。根據測量,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珠穆朗瑪峰、紅海、地中海位置示意讀珠穆朗瑪峰、紅海、地中海位置示意圖,試用板塊運動的觀點,對圖示現象作出合理解釋。1.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仍在不斷隆升?珠穆朗瑪峰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碰撞擠壓使地面不斷隆起,珠穆朗瑪峰不斷隆升。紅海地處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拉伸地帶。地中海地處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2.紅海為什么在不斷擴張?3.地中海為什么在不斷縮???中國的疆域板書設計滄海桑田海陸變遷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提出者基本觀點證據海陸的變遷板塊的運動六大板塊板塊運動與火山、地震的分布兩大火山地震帶板塊運動與地形隨堂練習(云南文山期末)中科院研究人員在山西陽泉首次發現2.9億年前的史前巨鯊——瓣齒鯊牙齒化石。瓣齒鯊是遠古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強的頂級掠食者。如圖示意該化石。據此完成下列習題。1.此次發現說明()A.當地由海洋變成了陸地B.史前巨鯊曾生活在陸地C.人們把化石帶到陸地D.當地海平面上升淹沒了陸地A2.下列成語能形容這種現象的是()A.愚公移山B.滄海桑田C.刻舟求劍D.掩耳盜鈴B3.(福建泉州晉江期末)福建晉江深滬灣是我國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遺跡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圖1全球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圖2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的形成過程【找證據】(1)圖2可以作為____________(海陸分布/海陸變遷)的證據。圖2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的形成過程海陸變遷【析原因】(2)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蠣礁出露沙灘是由于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____________(碰撞擠壓/張裂拉伸)導致地殼抬升而形成?!径\用】(3)深滬灣位于____________地帶上,地殼比較______,易發生地震。請列舉地震發生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亞歐太平洋碰撞擠壓環太平洋活躍如果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的空曠地帶;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開間的墻角,或用書包、枕頭等護住頭躲在桌下,地震結束后快速撤到安全的空曠地帶;等等。謝謝大家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岸紫律碜雍蛯W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F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也就是說,它規定了,老師上課都要講什么內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就像是一面旗幟,學校里所有具體的課程設計,都要朝它無限靠近。所以,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給學校教育定了一個總基調,決定了我們孩子成長的走向。各門課程基于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一步優化了課程設置,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幼小銜接、小學初中銜接,獨立設置勞動課程。與時俱進,更新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形式,注重學科內知識關聯、學科間關聯。結合課程內容,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提出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通過增加學業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增強了指導性。教育部將組織宣傳解讀、培訓等工作,指導地方和學校細化課程實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訂工作,啟動一批課程改革項目,推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