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工程項目設計手冊TOC\o"1-2"\h\u149第1章緒論 3249131.1農業工程概述 3205471.2農業工程項目設計原則 316558第2章農田水利工程設計 496212.1水源工程設計 4190972.1.1水源工程概述 4158282.1.2水源工程類型及選擇 4258562.1.3水源工程設計要點 5137802.2輸配水工程設計 5218882.2.1輸配水工程概述 5205922.2.2輸配水工程類型及選擇 5246942.2.3輸配水工程設計要點 5168542.3節水灌溉技術應用 5280432.3.1節水灌溉技術概述 5118662.3.2常見節水灌溉技術 5178762.3.3節水灌溉設計要點 616545第3章農業機械化設計 6245063.1農業機械選型與配套 667553.1.1農業機械分類及功能 639013.1.2農業機械選型原則 6153913.1.3農業機械配套設計 6259483.2農業機械化作業設計 790653.2.1耕作機械化作業設計 780993.2.2播種與栽植機械化作業設計 773633.2.3植保機械化作業設計 7207753.2.4收獲機械化作業設計 7279343.3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 7308503.3.1農業機械化管理組織 7226393.3.2農業機械化作業調度 747443.3.3農業機械維護與保養 7302183.3.4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與推廣 730670第4章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設計 721984.1農業生物環境工程概述 78244.2溫室工程設計 8324684.2.1溫室類型及結構設計 8128424.2.2溫室環境控制系統設計 8111664.2.3溫室內部布局設計 8130724.3現代化養殖場設計 8303974.3.1養殖場選址與布局 8157064.3.2養殖舍設計 855124.3.3飼養設備與設施 897584.3.4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84461第5章農田土壤改良工程設計 9325075.1土壤侵蝕防治設計 9214585.1.1設計原則 9145845.1.2設計內容 9271225.2土壤肥力提升設計 9213615.2.1設計原則 922045.2.2設計內容 980165.3鹽堿地改良設計 9222785.3.1設計原則 1084825.3.2設計內容 10267第6章農業廢棄物處理工程設計 10124896.1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 10216486.1.1農業廢棄物概述 10112346.1.2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分類 1027956.1.3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比較與選擇 10307296.2有機肥加工工程設計 1098386.2.1有機肥概述 10155336.2.2有機肥加工工藝流程 10198646.2.3有機肥加工設備選型與布局 11143526.2.4有機肥加工工程設計要點 1162586.3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 11290846.3.1農業生物質能源概述 11107826.3.2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 11234966.3.3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工程案例 11326826.3.4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工程設計要點 1118962第7章農產品加工工程設計 11262717.1農產品加工工藝設計 119897.1.1加工工藝流程規劃 11248057.1.2加工設備選型 11172067.1.3加工參數優化 11104857.2農產品加工廠設計與布局 1199347.2.1廠房設計 11246907.2.2生產線布局 1263117.2.3輔助設施設計 1211777.3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 12305337.3.1原料質量控制 12243637.3.2生產過程控制 12321077.3.3成品質量控制 1281317.3.4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121188第8章農業信息化工程設計 12268038.1農業信息化技術概述 12248728.2農業物聯網工程設計 12132678.2.1物聯網技術概述 12189128.2.2農業物聯網工程設計要點 13222678.3農業大數據應用設計 1355268.3.1農業大數據概述 13278888.3.2農業大數據應用設計要點 137826第9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設計 14202359.1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概述 14266769.1.1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4278879.1.2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與原則 14159479.2生態農業工程設計 14314879.2.1生態農業模式設計 1410829.2.2生態農業技術集成 14300709.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設計 15230809.3.1農業面源污染源識別與評估 1595519.3.2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選擇與集成 15124959.3.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布局與設計 1532097第10章農業工程項目投資與經濟評價 152679110.1農業工程項目投資估算 15648410.1.1投資估算的依據與方法 151625310.1.2投資估算的內容 151366810.1.3投資估算的編制 161016910.2農業工程項目經濟評價 162791210.2.1經濟評價的目的與原則 161609810.2.2經濟評價的方法 161637010.2.3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16130510.3農業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管理 16615810.3.1風險識別與評估 161783210.3.2風險應對策略 16828610.3.3風險管理措施 162479510.3.4風險監測與監控 16第1章緒論1.1農業工程概述農業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了生物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它旨在運用工程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工程主要包括以下研究方向:農業生產工藝與設備、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信息技術、農產品加工與儲運、農業水土工程等。1.2農業工程項目設計原則農業工程項目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原則:農業工程項目設計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實際生產需求,保證項目技術先進、合理、可行。(2)實用性原則:項目設計應充分考慮農業生產實際需求,保證工程設施經濟實用,易于操作和維護。(3)創新性原則:在項目設計中,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農業工程項目的科技含量。(4)環保性原則:項目設計應充分考慮環境保護,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5)安全性原則:項目設計要保證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防止發生。(6)經濟性原則:在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的前提下,項目設計應盡量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益。(7)可操作性原則:項目設計應考慮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保證工程設施易于操作,便于管理。(8)適應性原則:項目設計應結合當地氣候、地理、資源等條件,保證工程設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9)協調性原則:項目設計要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實現農業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10)可持續性原則:項目設計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證農業工程長期穩定運行,為農業生產提供持續支持。第2章農田水利工程設計2.1水源工程設計2.1.1水源工程概述水源工程是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為農田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本節將重點介紹水源工程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和工程布局。2.1.2水源工程類型及選擇根據水源類型,農田水利工程可分為地表水源工程和地下水源工程。地表水源工程主要包括水庫、塘壩、河道提水等;地下水源工程主要包括井、泉水、地下水補給等。設計時應結合當地水資源條件、農田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合理選擇水源工程類型。2.1.3水源工程設計要點(1)確定水源工程規模,應充分考慮農田灌溉需水量、水源可靠性、工程投資等因素;(2)合理布局水源工程,保證水源充沛、水質優良、便于管理;(3)水源工程設計應滿足灌溉制度要求,保證灌溉水源的適時、適量供應;(4)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保證水源工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2.2輸配水工程設計2.2.1輸配水工程概述輸配水工程是農田水利工程的紐帶,負責將水源工程的水輸送至農田灌溉系統。本節主要介紹輸配水工程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和工程布局。2.2.2輸配水工程類型及選擇輸配水工程主要包括渠道、管道、泵站等。設計時應根據農田灌溉需求、地形地貌、水源分布等因素,合理選擇輸配水工程類型。2.2.3輸配水工程設計要點(1)合理確定輸配水工程規模,保證灌溉水源的適時、適量供應;(2)優化輸配水工程布局,降低輸水損失,提高輸水效率;(3)注重輸配水工程的防滲、防淤、防凍設計,保證工程安全、穩定運行;(4)充分考慮輸配水工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低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2.3節水灌溉技術應用2.3.1節水灌溉技術概述節水灌溉技術是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緊張狀況的有效途徑。本節主要介紹節水灌溉技術的類型、技術特點及適用條件。2.3.2常見節水灌溉技術(1)滴灌技術: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具有節水、節能、減少病蟲害等優點;(2)噴灌技術:適用于平原、丘陵地區,具有節水、省工、改善土壤結構等優點;(3)微灌技術:適用于設施農業、果園、茶園等,具有節水、增加產量、改善品質等優點;(4)波涌灌溉技術:適用于大田作物,具有節水、提高灌水均勻度等優點。2.3.3節水灌溉設計要點(1)根據作物類型、灌溉制度和土壤條件,合理選擇節水灌溉技術;(2)充分考慮水源、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局節水灌溉系統;(3)注重灌溉設備的選型與配置,保證節水灌溉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4)加強節水灌溉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第3章農業機械化設計3.1農業機械選型與配套3.1.1農業機械分類及功能農業機械按照功能可分為耕作機械、播種與栽植機械、植保機械、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等。各類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3.1.2農業機械選型原則農業機械選型應遵循以下原則:(1)適應性強,滿足當地農業生產需求;(2)技術成熟,功能穩定,安全可靠;(3)操作簡便,維修方便;(4)節能環保,經濟效益好;(5)考慮農業機械之間的配套性,實現作業流程的優化。3.1.3農業機械配套設計根據農業生產需求,合理配置各類農業機械,形成完整的機械化作業體系。配套設計應考慮以下因素:(1)作業順序,保證各環節順利進行;(2)機械功能,保證作業質量;(3)作業效率,提高生產效益;(4)投資預算,合理控制成本。3.2農業機械化作業設計3.2.1耕作機械化作業設計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種類和種植制度,選擇合適的耕作機械。設計合理的耕作深度、耕作方式和作業速度,以提高土壤的適宜性和作物產量。3.2.2播種與栽植機械化作業設計根據作物種類、種植密度和播種要求,選擇合適的播種與栽植機械。設計合理的作業速度、行距、株距和深度,保證播種與栽植質量。3.2.3植保機械化作業設計根據作物病蟲害防治需求,選擇合適的植保機械。合理配置藥劑、作業方式和作業時機,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使用量。3.2.4收獲機械化作業設計根據作物成熟度、收獲方式和作業條件,選擇合適的收獲機械。設計合理的作業速度、割幅和損失率,保證收獲質量。3.3農業機械化生產管理3.3.1農業機械化管理組織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制定相關管理制度,保證農業機械化的有序進行。3.3.2農業機械化作業調度根據農業生產計劃,合理安排農業機械化作業任務,保證作業進度與質量。加強作業調度,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效率。3.3.3農業機械維護與保養加強農業機械的日常維護與保養,保證機械功能穩定,延長使用壽命。制定詳細的維護保養計劃,落實維護保養責任。3.3.4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與推廣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操作技能和安全生產意識。推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第4章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設計4.1農業生物環境工程概述農業生物環境工程是運用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知識,為農業生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的一門綜合性技術。本章主要介紹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和措施。4.2溫室工程設計4.2.1溫室類型及結構設計根據覆蓋材料、結構形式和功能特點,溫室可分為塑料薄膜溫室、玻璃溫室和陽光板溫室等。設計時應考慮溫室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作物種類和生長發育需求等因素,合理選擇溫室類型和結構。4.2.2溫室環境控制系統設計溫室環境控制系統主要包括通風、加濕、降溫、加熱、灌溉和光照等設備。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作物生長需求,實現環境因子的精確控制,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4.2.3溫室內部布局設計溫室內部布局應充分考慮作物種植模式、生產流程和作業效率。合理設置種植床、作業通道、排水系統等,以提高溫室空間利用率和生產效益。4.3現代化養殖場設計4.3.1養殖場選址與布局養殖場選址應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環境隔離等因素。場內布局應合理規劃生活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等功能區,保證養殖生產高效、環保。4.3.2養殖舍設計養殖舍設計應考慮動物種類、生長階段、飼養模式等因素,合理確定舍內面積、高度、通風、光照等參數。同時應選用適宜的建筑材料和設備,提高養殖舍的保溫、隔熱、防潮功能。4.3.3飼養設備與設施飼養設備主要包括飼料加工、輸送、喂養、飲水、糞便清理等設備。設計時應選用高效、節能、環保的設備,提高飼養自動化水平,降低勞動強度。4.3.4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糞污處理應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手段,實現糞污的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同時應加強養殖場環境監測,防止環境污染。通過本章學習,讀者應掌握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實際工程設計和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第5章農田土壤改良工程設計5.1土壤侵蝕防治設計5.1.1設計原則針對我國農田土壤侵蝕的現狀,防治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綜合考慮地形、土壤、氣候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2)采用生物與工程相結合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3)注重防治措施的長效性,降低維護成本;(4)結合農業生產,提高農田土壤侵蝕防治的綜合效益。5.1.2設計內容(1)工程措施:包括梯田、坡改梯、水平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等;(2)生物措施:包括草地、灌叢、植樹造林等;(3)農業技術措施:合理調整作物布局、優化耕作制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等。5.2土壤肥力提升設計5.2.1設計原則土壤肥力提升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土壤類型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機肥;(2)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透氣性和保水性;(3)注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提高;(4)結合輪作、深翻、秸稈還田等農業技術措施,提高土壤肥力。5.2.2設計內容(1)施肥設計:合理確定施肥種類、施肥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2)土壤改良劑應用:選用適合的土壤改良劑,改善土壤性質;(3)農業技術措施:輪作、深翻、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等。5.3鹽堿地改良設計5.3.1設計原則鹽堿地改良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鹽堿地類型和程度,選擇合適的改良方法;(2)注重生物與工程相結合的改良措施,提高改良效果;(3)結合農業生產,提高鹽堿地改良的綜合效益;(4)考慮改良措施的環境影響,保證生態安全。5.3.2設計內容(1)物理改良:包括排水、灌溉、深耕等;(2)化學改良:施用土壤調理劑、硫磺、石膏等;(3)生物改良:種植耐鹽堿作物、綠肥等;(4)農業技術措施:優化灌溉制度、調整作物布局、合理施肥等。第6章農業廢棄物處理工程設計6.1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6.1.1農業廢棄物概述農業廢棄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稻殼、農膜、動物糞便等。本節對各類農業廢棄物的特點、產量及處理現狀進行闡述。6.1.2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分類介紹目前國內外農業廢棄物處理的主要技術,包括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等。6.1.3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比較與選擇對比分析各類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的優缺點,提出選擇合適處理技術的原則和方法。6.2有機肥加工工程設計6.2.1有機肥概述有機肥是一種來源于動植物殘體或殘留物,富含有機質的肥料。本節對有機肥的定義、分類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進行介紹。6.2.2有機肥加工工藝流程介紹有機肥加工的主要工藝流程,包括原料預處理、發酵、粉碎、造粒、干燥、冷卻、包裝等。6.2.3有機肥加工設備選型與布局針對有機肥加工工藝流程,介紹關鍵設備的選型原則及設備布局要求。6.2.4有機肥加工工程設計要點分析有機肥加工工程設計中的關鍵環節,包括工藝參數確定、設備選型、工程布局、環保措施等。6.3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6.3.1農業生物質能源概述介紹農業生物質能源的定義、分類、特點及其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6.3.2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闡述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的主要技術,包括直接燃燒、生物發酵、熱解、氣化、液化等。6.3.3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工程案例分析國內外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的典型工程案例,總結成功經驗和啟示。6.3.4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工程設計要點探討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工程設計中的關鍵問題,如原料選擇、工藝路線、設備選型、能源效率等。第7章農產品加工工程設計7.1農產品加工工藝設計7.1.1加工工藝流程規劃農產品加工工藝設計應充分考慮原料特性、產品需求及生產規模,制定合理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預處理、加工、成品處理及包裝等環節。7.1.2加工設備選型根據加工工藝流程,選擇適合的加工設備。設備選型應考慮設備功能、生產效率、能耗、操作維護簡便性等因素。7.1.3加工參數優化對關鍵工藝參數進行優化,保證加工過程中產品質量穩定。主要包括溫度、濕度、壓力、時間等參數。7.2農產品加工廠設計與布局7.2.1廠房設計廠房設計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考慮生產需求、安全、環保等因素。主要包括廠房結構、面積、通風、照明、消防等設計內容。7.2.2生產線布局生產線布局應遵循工藝流程,優化物料流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主要包括設備布局、物流通道、倉儲區域等。7.2.3輔助設施設計根據生產需要,配置相應的輔助設施,如供水、供電、供氣、制冷、暖通等。7.3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7.3.1原料質量控制嚴格把控原料質量,建立原料驗收標準,保證原料新鮮、無污染、符合加工要求。7.3.2生產過程控制加強生產過程管理,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衛生標準,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風險。7.3.3成品質量控制建立成品質量檢測體系,對成品進行抽檢,保證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和消費者需求。7.3.4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銷售環節的全過程監管,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第8章農業信息化工程設計8.1農業信息化技術概述農業信息化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管理、流通和消費等環節進行信息采集、處理、傳輸和應用的過程。本章主要介紹農業信息化工程設計的相關內容,包括農業物聯網工程設計和農業大數據應用設計。8.2農業物聯網工程設計8.2.1物聯網技術概述農業物聯網是通過將傳感器、控制器、通信設備等硬件與云計算、大數據等軟件技術相結合,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生產過程、農產品質量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其主要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通信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8.2.2農業物聯網工程設計要點(1)明確設計目標:根據農業生產需求,確定物聯網系統的監測、控制和優化目標。(2)選擇合適的傳感器:根據監測對象和參數,選擇相應的傳感器,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3)網絡架構設計:結合農業生產現場條件,選擇有線或無線通信方式,構建穩定、高效的物聯網通信網絡。(4)數據采集與處理:設計數據采集系統,對農業生產數據進行實時采集、處理和分析。(5)控制系統設計:根據生產需求,設計自動或半自動控制系統,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精確調控。(6)平臺設計與開發:搭建農業物聯網平臺,實現數據展示、分析、管理和決策支持等功能。8.3農業大數據應用設計8.3.1農業大數據概述農業大數據是指在農業生產、管理、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產生的海量數據。通過對農業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障農產品質量。8.3.2農業大數據應用設計要點(1)數據采集與整合:梳理農業大數據來源,構建數據采集與整合系統,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一致性。(2)數據存儲與管理:選擇合適的存儲技術和設備,構建農業大數據存儲與管理平臺。(3)數據分析與挖掘: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方法,對農業大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4)應用場景設計:根據農業生產需求,設計具體的大數據應用場景,如病蟲害預測、農產品價格預測等。(5)決策支持系統:搭建農業大數據決策支持系統,為部門、企業、農民等用戶提供決策依據。(6)安全與隱私保護:加強農業大數據的安全與隱私保護措施,保證數據安全可靠。通過以上內容,本章對農業信息化工程設計進行了詳細介紹,旨在為農業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第9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設計9.1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概述9.1.1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面源污染、土地退化等問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設計,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9.1.2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與原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設計應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遵循以下原則:(1)綜合治理,突出重點;(2)結構調整,優化布局;(3)科技創新,提高效益;(4)政策引導,社會參與。9.2生態農業工程設計9.2.1生態農業模式設計根據不同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農業生產特點,設計適宜的生態農業模式,包括:(1)間作、套作、輪作等種植模式;(2)稻漁共生、稻鴨共生等養殖模式;(3)生態果園、生態茶園等經濟林模式。9.2.2生態農業技術集成集成應用生態農業技術,包括:(1)生物防治技術;(2)有機肥、生物肥應用技術;(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68-2025微束分析巖石微孔隙聚焦離子束-掃描電鏡三維成像分析方法
- 生態保護工程生態環境監測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中的法律法規遵守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生產與質量管理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品質保證體系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設備研發考核試卷
- 托兒所服務的專業素養與培訓考核試卷
- 核能發電站退役與拆解技術考核試卷
- 紡織品市場營銷與消費者行為考核試卷
-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能力進階英語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人民幣國際化》課件
- 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
- 2023年高考真題-政治(福建卷) 含答案
- 幼兒園小班認識小動物課件
- 標本采集錯誤應急演練
- 阿米巴管理模式培訓
- 體育概論(第二版)課件第五章體育手段
-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 《04S519小型排水構筑物(含隔油池)圖集》
- 【人工智能賦能小學體育教學的對策探究(論文)3800字】
- 設計(技術)變更申報審批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