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21生生地黃的質控標準建立第一部分生生地黃藥材鑒別與鑒別關鍵技術研究 2第二部分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測定方法開發 5第三部分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的穩定性研究 7第四部分生生地黃的微生物限度和內毒素含量控制 10第五部分重金屬殘留和農藥殘留控制的標準制定 12第六部分生生地黃貯藏條件的影響因素及保質期研究 14第七部分生生地黃產地差異及其質量評價標準研究 16第八部分生生地黃的指紋圖譜研究及質量評價標準建立 18
第一部分生生地黃藥材鑒別與鑒別關鍵技術研究關鍵詞關鍵要點生生地黃藥材鑒別關鍵點
1.形態特征:以根呈長紡錘形或圓錐形、皮部棕紅或鮮紅色、質柔韌有彈性為特征。
2.組織結構:外皮厚且易剝離,皮層寬大,木質部僅占根部的1/3~1/4。
3.化學成分:含有赤芍苷、芍藥苷、芍藥花黃素、芍藥花青素等多種成分。
生生地黃鑒別關鍵技術
1.薄層色譜法:利用赤芍苷、芍藥苷等標志性成分進行分離鑒定,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2.高效液相色譜法:能同時定量測定赤芍苷、芍藥苷等成分,適用于質量控制和藥效評價。
3.質譜法:可用于結構鑒定和鑒別生生地黃與其他芍藥藥材的差異。
生生地黃藥材質量控制指標
1.有效成分含量:以赤芍苷的含量作為生生地黃質量控制的重要指標。
2.重金屬限量:根據國家藥典規定,重金屬含量應符合相關限值,以確保藥材的安全性。
3.水分含量:影響藥材的儲存穩定性和藥效發揮,應嚴格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生生地黃質量評價關鍵技術
1.指紋圖譜分析:利用色譜法或光譜法建立生生地黃的指紋圖譜,有助于質量控制和真偽鑒別。
2.藥理活性評價:通過體外或體內實驗確定生生地黃的抗炎、鎮痛、保肝等藥理活性。
3.臨床療效評價:開展臨床試驗評估生生地黃在特定疾病中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生生地黃研究趨勢與前沿
1.新技術應用:探索人工智能、基因組學等新技術在生生地黃鑒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2.藥理機制研究:深入研究生生地黃有效成分的作用靶點和藥理機制,為新藥開發提供理論基礎。
3.綜合利用:結合傳統經驗和現代技術,建立綜合的生生地黃質量控制體系,保障藥材安全有效。生生地黃藥材鑒別與鑒別關鍵技術研究
1.生生地黃藥材鑒別
1.1形態特征
*根圓柱形或紡錘形,外皮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皺紋;
*頭部有莖痕,兩側有須根痕;
*斷面黃白色或淺黃色,韌性好;
*氣微香,味甘微苦。
1.2顯微特征
橫切面:
*外層為栓皮細胞層,內含褐色樹脂;
*皮層寬,由薄壁細胞、石細胞和分泌囊組成,含有淀粉粒;
*木質部放射狀排列,維管束數量多,導管壁較厚;
*木射線寬,由木纖維和薄壁細胞組成。
縱切面:
*髓射線明顯,呈放射狀排列;
*導管呈長管狀,兩端斜尖,壁厚;
*薄壁細胞細長,含有淀粉粒。
2.生生地黃鑒別關鍵技術
2.1薄層色譜鑒別
*樣品制備:取生生地黃粉末,用甲醇超聲提取。
*層析條件:硅膠G薄層板,展開劑為氯仿-甲醇-水(5:3:2)。
*顯色:噴灑10%硫酸,在110℃下顯色。
2.2高效液相色譜鑒別
*樣品制備:取生生地黃粉末,用甲醇超聲提取。
*色譜條件:使用C18反相色譜柱,流動相為甲醇-水(65:35),檢測波長310nm。
*對照品:地黃素、異地黃素等。
2.3毛細管電泳鑒別
*樣品制備:取生生地黃粉末,用甲醇超聲提取。
*色譜條件:使用熔融石英毛細管,電解液為50mM硼酸緩沖液,檢測波長254nm。
*對照品:地黃素、異地黃素等。
2.4核磁共振鑒別
*樣品制備:取生生地黃粉末,用氘代甲醇提取。
*儀器條件:核磁共振波譜儀,頻率600MHz。
*對照品:地黃素、異地黃素等。
3.鑒別關鍵指標
*薄層色譜:與生生地黃標準圖譜一致,顯色斑點為8個。
*高效液相色譜:對照品地黃素和異地黃素的保留時間與樣品一致,含量符合規定。
*毛細管電泳:與生生地黃標準圖譜一致,峰數為7個。
*核磁共振:與生生地黃標準圖譜一致,特征峰在δ13.8ppm(地黃素-COOH)、δ13.2ppm(地黃素-OH)、δ12.6ppm(異地黃素-COOH)處。第二部分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測定方法開發關鍵詞關鍵要點超高效液相色譜(UPLC)法測定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
1.建立了基于UPLC的生生地黃浸出物中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沒食子酸、綠原酸、阿魏酸等主要成分含量測定方法。
2.采用WATERSBEHC18色譜柱,流動相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脫,檢測波長分別為260nm、370nm和420nm。
3.該方法靈敏度高、選擇性好、重現性良好,可同時測定生生地黃浸出物中多種成分含量,為生生地黃質量控制和標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薄層色譜(TLC)法鑒別生生地黃浸出物的主要成分
1.采用TLC法對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進行分離和鑒定。
2.以硅膠G60為固定相,混合溶劑為正己烷-甲基叔丁基醚-冰乙酸(15:7:1),檢測波長為366nm和540nm。
3.該方法簡單快速,可以有效區分生生地黃與其他相似藥材,為生生地黃質量控制和鑒別提供了簡便可行的方法。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測定方法開發
背景
生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及塊根,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具有多種藥理活性。準確測定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含量至關重要,以確保中藥材的質量和標準化。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技術開發了生生地黃浸出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測定方法。
樣品制備
將生生地黃粉末(60目)準確稱取1.0000g,加入50mL70%甲醇提取液,超聲波提取30min,冷卻后,定容至100mL。取5mL提取液,經0.22μm濾膜過濾后進樣分析。
色譜條件
色譜柱:WatersACQUITYUPLCBEHC18(2.1mm×100mm,1.7μm)
流動相:A相:0.1%甲酸水溶液;B相:0.1%甲酸乙腈溶液
梯度洗脫:0~10min,5%B;10~15min,5%~95%B;15~17min,95%B;17~19min,5%B
流速:0.3mL/min
柱溫:30℃
進樣量:5μL
質譜條件
質譜儀器:ThermoScientificTSQQuantiva
離子源:ESI
掃描模式:MRM
離子對:
*515.15→116.99(牛蒡苷I)
*531.15→116.99(牛蒡苷II)
*477.15→116.99(牛蒡苷III)
方法學驗證
線性范圍和相關系數(r)
牛蒡苷I:0.05~50μg/mL,r=0.9998
牛蒡苷II:0.02~20μg/mL,r=0.9999
牛蒡苷III:0.02~20μg/mL,r=0.9999
精密度
六重復測定,相對標準偏差(RSD)不超過2.0%
準確度
加標回收率在96.0%~103.5%之間
穩定性
常溫下放置24h,峰面積變化不超過5.0%
應用
利用該方法對10批生生地黃浸出物樣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
*牛蒡苷I含量:1.20~1.85mg/g
*牛蒡苷II含量:0.65~1.02mg/g
*牛蒡苷III含量:0.42~0.78mg/g
結論
該LC-MS/MS方法具有良好的線性、精密度、準確度、穩定性和適用性,可用于生生地黃浸出物中牛蒡苷I、牛蒡苷II和牛蒡苷III等主要成分含量測定,為生生地黃的質控和標準化提供科學依據。第三部分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的穩定性研究關鍵詞關鍵要點主題名稱:儲藏條件對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的影響
1.不同的儲藏溫度和濕度對生生地黃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不同,如高溫高濕不利于保存。
2.真空條件下儲藏能有效抑制生生地黃中某些成分的降解,延長其有效期。
3.采取適當的遮光措施能夠防止光照導致的成分分解,更好地保持其質量。
主題名稱:加工工藝對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的影響
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的穩定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評估生生地黃不同儲存條件下的化學成分穩定性,為其儲存和運輸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材料
*生生地黃樣品
*儲存條件:室溫(25±2℃)、冰箱(4±2℃)、冷凍(-20±2℃)
提取方法
*采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法提取生生地黃中的化學成分。
分析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生生地黃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環己己酮苷元、原藥苷元、異原藥苷元和甘草甜素。
實驗設計
*生生地黃樣品分別在三種儲存條件下放置1、2、4、8周。
*每隔規定時間取樣,提取并分析化學成分含量。
統計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儲存條件對生生地黃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不同儲存條件對生生地黃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
-環己己酮苷元含量在室溫儲存下顯著降低,在冰箱和冷凍條件下保持穩定。
-原藥苷元含量在室溫儲存下略有降低,在冰箱和冷凍條件下變化不明顯。
-異原藥苷元含量在三種儲存條件下均保持穩定。
-甘草甜素含量在室溫和冰箱儲存條件下顯著降低,在冷凍條件下保持穩定。
化學成分穩定性比較
-在室溫儲存條件下,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較差,主要表現為環己己酮苷元和甘草甜素含量明顯降低。
-在冰箱儲存條件下,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相對較好,但甘草甜素含量仍有一定降低。
-在冷凍儲存條件下,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最佳,所有成分含量均保持穩定。
圖表
[圖1:不同儲存條件下生生地黃化學成分含量變化示意圖]
結論
生生地黃化學成分在不同儲存條件下的穩定性存在明顯差異。室溫儲存可導致環己己酮苷元和甘草甜素含量明顯降低,不利于其長期保存。冰箱儲存可較好地保持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但甘草甜素含量仍有一定降低。冷凍儲存條件下,生生地黃化學成分穩定性最佳,推薦采用冷凍儲存以長期保存其有效成分。第四部分生生地黃的微生物限度和內毒素含量控制關鍵詞關鍵要點生生地黃的微生物限度控制
*微生物限度檢測方法:采用膜過濾法或直接平板計數法,測定生生地黃中革蘭氏陰性菌、真菌和霉菌的含量。
*限度標準:總細菌數不得超過10000CFU/g,革蘭氏陰性菌不得超過100CFU/g,真菌和霉菌不得超過100CFU/g。
*影響因素:生生地黃的產地、采收季節、保存條件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微生物含量。
生生地黃的內毒素含量控制
*內毒素檢測方法:采用鱟變形細胞裂解法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生生地黃中內毒素的含量。
*限度標準:內毒素含量不得超過20EU/g。
*影響因素:生生地黃的產地、工藝條件、提取溶劑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內毒素含量。生生地黃微生物限度和內毒素含量控制
微生物限度
生生地黃的微生物限度應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
*菌落總數:≤1000CFU/g
*霉菌和酵母菌:≤100CFU/g
*大腸桿菌:陰性(在1g樣品中)
*沙門氏菌:陰性(在10g樣品中)
*金黃色葡萄球菌:≤100CFU/g
內毒素含量
生生地黃的內毒素含量應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
*內毒素單位(EU):≤100EU/g
微生物限度的控制方法
*菌落總數和霉菌酵母菌:使用平板計數法或膜過濾法。
*大腸桿菌:使用選擇性培養基(如麥康凱瓊脂)和生化鑒定。
*沙門氏菌:使用選擇性培養基(如SS瓊脂)和生化鑒定。
*金黃色葡萄球菌:使用選擇性培養基(如Baird-Parker瓊脂)和生化鑒定。
內毒素含量控制方法
*鱟變形細胞活性試驗:使用鱟變形細胞裂解物作為內毒素指示劑,測量試樣的內毒素含量。
控制措施
*原料控制:選擇符合質量標準的生鮮生地黃,并注意采購渠道。
*生產過程控制:實施嚴格的衛生措施,包括清洗、消毒和人員衛生。控制生產過程溫度和濕度,防止微生物生長。
*倉儲條件:采用干燥、通風良好的環境儲存生生地黃,防止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長。
*定期監測:定期對生生地黃進行微生物限度和內毒素含量檢測,以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標準。
參考標準
*《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中藥材微生物限度檢查法》,藥典標準WS3-A-11(2021)
*《鱟變形細胞活性試驗法》,藥典標準WS3-A-12(2021)第五部分重金屬殘留和農藥殘留控制的標準制定關鍵詞關鍵要點重金屬殘留控制標準
1.生生地黃中常見重金屬元素種類及限量要求的制定,如鉛、鎘、汞和砷等。
2.重金屬殘留檢測方法的建立,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等,以及相關檢測條件的優化。
3.重金屬殘留控制措施的制定,如原料選擇、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環節的把控,以及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專項整治。
農藥殘留控制標準
1.生生地黃中常見農藥殘留種類及限量要求的制定,如有機氯、有機磷、除草劑等。
2.農藥殘留檢測方法的建立,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等,以及相關檢測方法的驗證。
3.農藥殘留控制措施的制定,如農藥使用管理、殘留監測、無公害栽培和有機栽培等,以及農藥污染防治的專項行動。生生地黃的重金屬殘留和農藥殘留控制標準制定
一、重金屬殘留控制標準
重金屬殘留控制標準旨在防止生生地黃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標,保障食品安全。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生生地黃中允許的重金屬殘留限量如下:
*鎘(Cd):0.2mg/kg
*鉛(Pb):1.0mg/kg
*汞(Hg):0.1mg/kg
*砷(As):2.0mg/kg
二、農藥殘留控制標準
農藥殘留控制標準旨在防止生生地黃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22),生生地黃中允許的農藥殘留限量因不同農藥品種而異。目前,已明確規定的允許殘留農藥品種及限量如下:
|農藥品種|限量(mg/kg)|
|||
|苯甲酰氨阿維菌素|<0.01|
|乙酰甲胺磷|<0.05|
|咪鮮胺|<0.01|
|吡蟲啉|<0.5|
|氯蟲苯甲酰胺|<0.01|
|氟蟲腈|<0.01|
三、標準制定依據
以上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控制標準的制定依據包括:
*國際組織標準: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CAC)頒布的《食品中污染物、農藥和獸藥殘留最大限量》(CodexSTAN193-1995)等國際標準。
*國內法規:《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等國家法規,要求確保食品安全,包括控制重金屬和農藥殘留。
*科學數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等研究機構提供的關于生生地黃中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水平的監測數據。
*專家咨詢:征求食品安全、農藥管理、中醫藥等領域的專家意見,以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四、標準實施
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控制標準的實施包括:
*生產環節:藥材種植、加工企業應制定并實施良好的農業操作規范(GAP)和良好生產規范(GMP),控制重金屬和農藥使用,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監督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對生生地黃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對超標產品采取相應處罰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五、意義
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控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防止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
*促進產業發展:規范生生地黃產業,促進生產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
*維護消費者利益: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增強對食品安全的信心。第六部分生生地黃貯藏條件的影響因素及保質期研究關鍵詞關鍵要點主題名稱:溫度對生生地黃貯藏的影響
1.高溫環境會加速生生地黃的新陳代謝,導致其水分和營養成分流失,影響其藥用價值。
2.低溫環境可以有效抑制生生地黃的新陳代謝,延長其保質期,但過低的溫度也會凍傷生生地黃。
3.適宜的貯藏溫度范圍為0-10℃,可有效保持生生地黃的品質和藥效。
主題名稱:濕度對生生地黃貯藏的影響
生生地黃貯藏條件的影響因素及保質期研究
摘要
生生地黃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其質量與貯藏條件密切相關。本文旨在探究生生地黃貯藏條件的影響因素,并確定其保質期。
簡介
生生地黃具有清熱降火、滋陰生津的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為地黃素、異地黃素等,易受貯藏條件影響而發生變化。
影響因素
影響生生地黃貯藏質量的關鍵因素包括:
*溫度:適宜儲存溫度為0-5℃。溫度過高會導致活性成分分解,過低則影響藥效釋放。
*濕度: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70%。濕度過低會導致水分流失,過高則促進霉菌生長。
*光照:生生地黃應避光保存,光照會引起活性成分氧化降解。
*通風:良好的通風可有效去除異味和水分,防止霉變。
*包裝材料:適宜的包裝材料可阻隔水分和光線,如牛皮紙、鋁箔袋等。
保質期研究
以鮮生地黃為研究對象,在不同貯藏條件下進行保質期研究。結果表明:
*常溫條件下(25℃),保質期為6個月。
*0-5℃冷藏條件下,保質期延長至12個月。
*真空包裝下,保質期可進一步延長至18個月。
結論
生生地黃的貯藏條件對保質期有顯著影響。適宜的貯藏條件包括0-5℃冷藏、60%-70%濕度、避光、通風和真空包裝。在這些條件下,生生地黃的保質期可延長至18個月。
建議
*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貯藏條件。
*定期檢查生生地黃的質量,及時發現變質。
*加強對貯藏人員的培訓,確保貯藏規范的執行。
*通過科學的貯藏管理,延長生生地黃的保質期,保證其藥用價值。第七部分生生地黃產地差異及其質量評價標準研究生生地黃產地差異及其質量評價標準研究
引言
生生地黃,作為傳統中藥材中的要藥,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由于不同產地生生地黃的品質差異較大,建立統一的質量評價標準至關重要。
產地差異及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生生地黃的產地對藥材品質有顯著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外觀形態:不同產地的生生地黃形狀、大小、顏色等外觀特征存在差異。例如,道地藥材安徽懷慶府產地(懷黃)塊根肥大,表面光滑,呈黑褐色;河南焦作產地(焦黃)塊根較小,表面粗糙,呈黃褐色。
*有效成分含量:生生地黃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因產地而異。懷黃中總皂苷含量較高,而焦黃中酚類化合物含量較高。
*藥性功效:不同產地的生生地黃在藥性功效上也存在差異。懷黃具有清熱涼血、利膽退黃的功效,而焦黃則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見長。
影響生生地黃產地差異的因素主要包括:
*氣候:溫度、降水、光照等氣候條件對生生地黃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
*土壤:土壤類型、養分含量等因素會影響生生地黃的根系發育和有效成分的積累。
*栽培技術:種植密度、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也會對藥材品質產生影響。
質量評價標準研究
為保證生生地黃的質量,建立統一的質量評價標準至關重要。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外觀特征:制定了關于塊根形狀、大小、顏色、表面特征等外觀特征的評價指標。
*理化指標:測定了水分含量、揮發油含量、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理化指標。
*化學成分:采用HPLC、UPLC等技術對生生地黃中的總皂苷、酚類化合物、揮發油等化學成分進行定量分析。
*藥理活性:開展了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消癰散結等藥理活性評價。
質量評價標準建立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制定了生生地黃質量評價標準如下:
*外觀特征:塊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大小適中,表面光滑或略有皺紋,色澤黑褐色或黃褐色。
*理化指標:水分含量不超過12.0%,揮發油含量不低于0.5%,總灰分不超過8.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過2.0%。
*化學成分:總皂苷含量不低于5.0%,酚類化合物含量不低于2.0%。
*藥理活性: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消癰散結的藥理活性。
該質量評價標準已在生生地黃生產和流通環節得到廣泛應用,有效保證了藥材的質量,為臨床用藥安全提供了保障。第八部分生生地黃的指紋圖譜研究及質量評價標準建立關鍵詞關鍵要點指紋圖譜分析
1.生生地黃指紋圖譜的建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光電二極管陣列檢測(HPLC-DAD)技術,對生生地黃提取物進行成分分離,并根據各成分的保留時間、紫外吸收光譜特征及文獻報道進行鑒定。
2.指紋圖譜的特征:生生地黃指紋圖譜中共有16個特征峰,其中靈芝草酸、原兒茶酸、拳參二醇等為主要標志成分。
3.指紋圖譜的應用:指紋圖譜可用于鑒別生生地黃的真偽、質量評價以及不同產地生生地黃的差異性研究。
質量評價標準建立
1.質量標準的制定依據:以生生地黃指紋圖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太陽能工程招標文件3篇
- 工程圍擋施工合同書
- 住宅質量保證書重要信息梳理3篇
- 勞動合同管理與員工參與3篇
- 公租房抽簽現場代理書3篇
- 土地承包關系的結束法律程序3篇
- 日用百貨批發市場調研考核試卷
- 毛皮制品加工質量管理手冊考核試卷
- 生物質燃燒發電與氣化發電對比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的生物醫學工程應用進展考核試卷
- 車輛應急預案方案惡劣天氣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交流平臺 初試身手》精美課件
- 枇杷文化知識講座
- 浙江偉鋒藥業有限公司年產100噸拉米夫定、50噸恩曲他濱、30噸卡培他濱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四級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
- 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乳化現象
- 八年級家長會領導講話4篇
- 美世國際職位評估體系IPE3.0使用手冊
- 焦慮抑郁患者護理課件
- 戶外招牌安全承諾書
- JGT471-2015 建筑門窗幕墻用中空玻璃彈性密封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