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鄭州一中17屆2014—2015學年下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試題說明: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將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題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寫在答案卷上。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每題2分,共60分)。1.人類歷史上出現了不同人口增長模式是因為()A.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B.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自然災害和戰爭爆發C.不同地區人口居住地自然環境不同D.農業和工業的出現【答案】A【解析】【詳解】推動人口增長模式變化是生產力水平,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出現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類型。自然災害、戰爭爆發,不同地區人口居住地自然環境不同,農業和工業的出現,這些對人口增長模式影響不大,所以選A。2.在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過程中,最先轉變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長率 D.生育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原因。【詳解】在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中,從原始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到傳統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隨著生產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科技不斷進步,死亡率首先降低,所以首先變化的是死亡率。故選B項。3.人口再生產類型“現代型”的特征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B.極高出生率、極高死亡率、極低自然增長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較低自然增長率【答案】C【解析】【詳解】人口再生產類型有原始型和傳統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過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現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因此“現代型”人口再生產類型的特點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4.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取決于(
)A.出生率的高低 B.死亡率的高低C.自然增長率的高低 D.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兩方面【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人口數量的變化。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由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的機械增長共同影響,但機械增長對全球的人口數量沒有影響。D正確。1980年我國開始執行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2013年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下左圖是1978年以來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圖,下右圖是我國未來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規模預測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5.1980年我國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后A.人口規模開始下降 B.人口規模持續增加C.人口增速開始減慢 D.人口規模保持穩定6.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對我國未來人口產生的影響是A.全面放開二孩,人口增長速度將持續增加B.生育政策不變,人口規模在未來30年持續下降C.放開單獨二孩,人口年齡結構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開單獨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來30年持續上升【答案】5.B6.C【解析】【5題詳解】讀圖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國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長始終為正增長,所以人口規模持續增加;圖中看人口增速有較大波動,整體先增快,再減慢,后又增快,再后來持續減慢;故答案選B。【6題詳解】全面放開二孩,人口增長速度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有所增加,但是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以及婚育觀念的變化,人口增長速度不一定持續增加;由于我國人口規模大,早期生育慣性作用即使生育政策不變,在未來30年內人口規模可能會增長;放開單獨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來30年不一定持續上升,但是人口年齡結構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故答案選C。下表資料摘自聯合國于2000年發布的預測報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趨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遷出國數量(萬人/年)遷入國數量(萬人/年)中國30.3美國110.0墨西哥26.7德國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亞18.0英國136菲律賓.4澳大利亞8.37.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A.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遷移 B.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遷移C.從西半球向東半球遷移 D.從內陸國家向沿海國家遷移8.移民外遷的主要動因是尋求()A.更高的社會地位 B.更多的休閑時間 C.更高的收入 D.更優的自然環境【答案】7.A8.C【解析】【7題詳解】從圖表中可以看到世界移民的趨勢,遷出國主要包括中國、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遷入國主要是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故目前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去向仍是從發展中國家遷向發達國家,A選項正確。遷入國中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多為北半球國家,所以并不是從北半球遷往南半球,B選項錯誤。遷出國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都屬東半球,故并非主要從西半球遷往東半球,C選項錯誤。遷出國中中國、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都非內陸國家,并非從內陸遷往沿海,D選項錯誤。故選A。【8題詳解】從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來看,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遷往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經濟水平高,就業崗位多,經濟收入對于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吸引更大,故目前移民外遷的主要動因是尋求更高的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休閑時間和自然環境關聯度較小,排除ABD選項,C選項正確。故選C。【點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社會經濟因素包括經濟發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戰爭、國家政治變革和政治中心改變等。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人口潛力指數(單位:人/km2)是指目前人口狀況下各地區能夠繼續容納人口的潛力大小,人口潛力指數越大,說明該地區容納更多人口的潛力越大。讀“美國人口潛力指數分布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9.美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潛力指數高的原因是()①發展歷史悠久,經濟發達②土地資源充足和水資源充足③鐵礦和煤炭資源豐富④氣候條件優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從環境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導致美國東北部人口潛力指數下降的是()A.擴大地區開放度 B.大力發展科技C.提高生活文化消費水平 D.加強資源勘探開發【答案】9.A10.C【解析】【9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東北部是該國最早的工業區,其發展歷史悠久,經濟較為發達,①正確;美國東北部主要以平原為主,土地面積較大,瀕臨五大湖區,水資源充足,②正確;早期工業區的發展大多依托豐富的資源,同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區煤鐵資源較為豐富,③正確;美國東北部地區緯度較高,熱量條件相對較差,④錯誤。由此可知A正確,BCD錯誤。本題應選A。【10題詳解】提高生活文化消費水平,會消耗更多資源,使當地可供養和容納人口數量減少,使人口潛力指數下降,C正確;而擴大地區開放度、大力發展科技和加強資源勘探開發都能夠使當地經濟、技術和資源水平得到改善,使可供養和容納的人口增加,人口潛力指數上升,故ABD錯誤。本題應選C。【點睛】環境人口容量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下圖表示某城市的地租分布等值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地租分布等值線并不是呈同心圓狀而是有明顯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線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建設 B.環境因素 C.工業布局 D.農業布局12.若要在①②③④四處中選一處建大型超市,最好選在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1.A12.C【解析】【分析】本題通過某地區等地租線圖,考查影響地租的因素和商業區的區位因素。【11題詳解】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規律:離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向外逐漸遞減;但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較高。故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線向城外凸出。故本題選擇A。【12題詳解】圖中③處位于三條公路交匯的地方,交通最便利,最適宜建大型超市。因為大型超市需要建設在交通便捷,人口流量特別大的地區。①位于工業區,沒有適宜的大人口流量;②的交通沒有③便利;④位于風景區,也不符合大型城市規劃條件。故本題選擇C。讀“甲城的地理位置圖”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結構圖”,完成下面小題。13.在甲城城市用地結構圖中,①是()A.商業用地 B.公園綠地 C.居住用地 D.行政用地14.甲城的工業用地(圖中②)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A.遠離河流可防止水污染 B.位于垂直盛行風向的郊外可減輕大氣污染C.遠離居住區可減弱噪聲污染 D.遠離農田可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答案】13.C14.B【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城市功能分區。商業區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兩側,工業區分布在城市外圍,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居住區分布面積最廣,高級與低級居住區有背向發展的趨勢。城市功能區中占地面積最廣的是居住區,①面積最大,是居住用地。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14題詳解】本題考查工業區布局與風向之間的關系。該地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江蘇省南京市。該地為季風氣候,冬季吹西北風,夏季吹東南風,垂直盛行風向的郊外可減輕大氣污染。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下圖是某城市規劃簡圖,該市常年盛行東北風,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5.若圖中的□、△、▲符號分別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業類型,則▲符號最有可能是A.輕度污染工業 B.中度污染工業C.重度污染工業 D.無污染工業16.該市計劃建設電子儀器廠,你認為最合適的廠址應選擇以下四地的何地?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5.C16.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工業區位的合理布局。【15題詳解】根據圖示的□、△、▲符號分別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業類型距離市中心的距離逐漸增大,故判斷▲符號代表的工業污染最嚴重。所以選C。【16題詳解】影響電子儀器廠布局的主導因素是科技,應接近文化區,且布局于盛行風向的上風向,環境優美,故丁處最適宜。所以選D。下面左表顯示商品等級與城市等級的關系,右圖是城市服務范圍圖。根據圖表完成下面小題。17.關于圖示城市等級的比較,正確的是()A.B>C>A B.A>B>C C.A<B<C D.C>A>B18.圖中甲地居民要購買4、5級商品,應去的城市最合適的是()A.A B.B1 C.B6 D.C6【答案】17.B18.B【解析】【17題詳解】在城市體系中,城市的等級不同,其功能和服務范圍也不同。城市的等級愈高,其服務范圍就愈大、功能越全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越高級、數目越少、距離越遠;城市的等級愈低,則反之。結合表格城市A、B、C所能提供的商品種類的多少,反映出:城市等級越高,商品種類越多;商品等級越高。因此中心地等級由高到低依次為A>B>C。由此可知B正確,ACD錯誤。本題應選B。【18題詳解】據圖分析可知,A、B級城市均有4、5級商品,但甲地距離A、B6城市較遠,AC錯誤;B1有4、5級商品,且離甲地最近,B正確;C6沒有4、5級商品,D錯誤。本題應選B。【點睛】城市服務范圍的六邊形理論:每個高級城市周圍總是分布多個低級城市;高級城市服務范圍大,包含多個低級別城市服務范圍,距離越遠,數目越少;同級別的城市,其服務范圍圍繞中心呈正六邊形的分布趨勢,且彼此獨立、相互排斥;就整個區域而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相互重疊、交錯,層層嵌套的。讀左、右兩圖,完成下面小題。19.左圖反映了城市化進程中的某種重要現象,其成因不包括()A.城市環境質量下降,人們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B.農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C.城鄉間交通條件的改善D.郊區生產協作條件更好20.左圖反映的現象可能出現在右圖中的階段()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答案】19.D20.C【解析】【分析】【19題詳解】左圖反映的現象是郊區城市化或逆城市化。郊區城市化或逆城市化階段,中心城市人口繼續遷往郊區以及周邊的小城鎮和鄉村,城市人口出現負增長。其原因就是城市環境質量下降,人們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城鄉間交通條件的改善和農村地區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環境質量下降,人們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也是郊區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故A說法正確;農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也是郊區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故B說法正確;城鄉間交通條件的改善也是郊區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故C說法正確;郊區生產協作條件不如城區好,生產協作條件與郊區城市化或逆城市化關系不大,D說法錯誤。故選D。【20題詳解】郊區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主要出現在第Ⅱ后期和Ⅲ,C正確。Ⅰ期屬于城市化階段,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ABD錯誤。故本題選C。【點睛】城市化初期階段:問題較少,處于城市化低水平時期;中期階段: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出現了郊區城市化現象;后期階段:中心區表現出衰落的跡象,出現逆城市化現象。21.下列影響農業生產的主導區位因素與農業生產的組合,不正確的是()A.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產——氣候B.江西泰和縣千煙洲立體農業——地形C.我國亞熱帶沿海地區“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棚”——市場D.環地中海地區的農業變遷——水源【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區域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詳解】泰國湄南河平原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雨熱同期,故適宜水稻種植,故A項正確;江西泰和縣千煙洲立體農業是利用該地區多低山丘陵,而改善了地形條件發展,故B項正確;我國亞熱帶沿海地區“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棚”,市場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故C項正確;環地中海地區農業生產類型的變化主要受市場因素影響,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2.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喜”字梨、“福”字蘋果等,這主要是因為()A.轉基因技術的廣泛使用B.銷往歐美等西方國家,適應外國人的心理C.中國消費者的心理需要,即市場的需求決定生產類型D.使用農藥的結果【答案】C【解析】【詳解】使水果出現文字不需要使用轉基因和農藥,通過改變水果的光照條件即可,AD錯誤;該水果上的“喜”、“福”主要是為了適應中國人的心理,而不是外國人的心理,B錯誤;由于市場上出現了此類水果,說明該水果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需求,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市場需求影響農業生產規模和類型,C正確。本題應選C。23.關于季風水田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A.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的農業 B.全分布在東亞季風區C.比其他農業生產類型生產過程復雜 D.單產一般比小麥低【答案】C【解析】【詳解】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主要分布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通過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單產高,生產過程復雜,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4.關于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A.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B.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發展商品谷物生產的區位條件最優越C.美國人口眾多,為商品谷物生產提供了大量勞動力D.美國商品谷物生產一般是國營的【答案】A【解析】【詳解】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糧食作物主要為小麥和玉米,美國的商品谷物農場一般是家庭(私營)農場,農業生產高度的機械化,所需勞動力較少。故選A。25.下列關于乳畜業的敘述,正確的()A.乳畜業的產品主要是各種肉類和禽蛋B.乳畜業的農場既種植牧草,也種植飼料,故不輪轉放牧C.乳畜業是密集農業,日常擠奶工作無法使用機械D.市場和飼料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大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乳畜業是一種面向市場、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產品為牛奶和各類乳制品。故選D項。26.下列國家屬于世界主要乳畜產品供應國的是()A.阿根廷和新西蘭 B.荷蘭和丹麥 C.中國和英國 D.蒙古和加拿大【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乳畜業典型分布地區為西歐、北美五大湖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因此結合選項可知,四個選項中荷蘭和丹麥是世界主要乳畜產品供應國,B項正確,ACD錯誤。本題應選B。下圖是幾個地區(①②③)“農業基本情況的比較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27.①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是()A.季風水田農業 B.混合農業C.商品谷物農業 D.乳畜業28.與②地區農業相似的地區是()A.剛果盆地 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 D.墨累—達令盆地【答案】27.A28.D【解析】【27題詳解】本題考查了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生產特點。根據坐標圖可以看出①地區種植業比重很高、畜牧業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故選A。【28題詳解】本題考查了各種農業地域類型在世界和我國的分布情況。②地區畜牧業和種植業比重大致相當,且商品率很高,應為典型的混合農業生產區,墨累—達令盆地的農業生產類型與②地區相似,而大自流盆地為澳大利亞的大牧場放牧業的主要分布區。故選D。下圖為“我國某縣農業產值構成圖”,①②③分別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09年的農業產值,讀圖回答問題。29.對該縣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A.1979年水稻種植業比重達80%以上B.1979年至2009年畜牧業比重持續增長C.1994年農業構成中蔬菜花卉園藝業最高D.1979年至2009年農業產值構成趨于均衡30.該縣農業產值構成的變化,直接反映了A.市場需求的變化 B.勞動力數量減少C.氣候逐漸變暖 D.機械化水平提高【答案】29.D30.A【解析】【分析】本題以“我國某縣農業產值構成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29題詳解】讀圖可知1979年該區域的水稻種植比例約為76%,故A錯誤;讀圖可知畜牧業的比重先升后降的,故B錯誤;讀圖可知1994年畜牧業的比重最高,故C錯誤;讀圖可知①農業產值中水稻的比重為76%,畜牧業的比重為21%,蔬菜花卉園藝比重約為3%;②農業產值中水稻的比重為51%,畜牧業的比重為39%,蔬菜花卉園藝比重為10%;③農業產值中水稻的比重約為31%,畜牧業的比重約為37%,蔬菜花卉園藝比重約為32%,可知1979年到2009年該區域的農業產值構成是逐漸趨于均衡的,故D正確。【30題詳解】該縣農業產值構成的變化是無法反應“勞動力數量減少”、“氣候逐漸變暖”、“機械化水平提高”的,可知BCD錯誤;該縣農業產值的變化是由市場對不同農產品需求的變化所導致的,故A正確。【點睛】第1題本題答案容易誤選B項,因此在解答本題時要特別注意。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二、綜合題(共40分)31.下圖是某城市規劃簡圖及近年該城市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該市常年盛行東北風。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該城市主要功能區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和文化區,則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c、d四區域宜建高級住宅區的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3)該市計劃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選擇一處建設鋼鐵工業基地,最合適的選址是____地,原因是________。(4)根據該城市近年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該城市發展的人口優勢,并預測30年后該城市面臨的最主要的人口問題。【答案】(1)①.住宅區②.商業區③.工業區④.文化區(2)①.d②.靠近文化區,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區,環境優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3)①.乙②.位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河流下游;接近鐵礦資源;靠近公路,鐵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4)目前青壯人口多,勞動力豐富,社會負擔較輕,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子女養老負擔加重;國防兵源不足經濟負擔加重;老人精神孤獨,保障不夠【解析】【分析】本題以某城市規劃簡圖及近年該城市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為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區的布局、城市功能布局的原則及影響因素、人口問題等,考查學生以知識的調用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小問1詳解】讀左圖,根據各功能區的分布規律,①占地面最廣,且與商業區臨的近,應為住宅區;②位干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最大的消費人群,應為商業區;③離市區較遠,靠近交通線,應為工業區;④位于河流上游,環境優美,應為文化區。【小問2詳解】高級住宅區要求環境優美,污染小。d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河流上游,大氣污染、水污染都較少,又靠近文化區,適宜建高級住宅區。a處河流經過城區,水質較差。b處位于盛行風下風向,大氣污染嚴重。c位于城市盛行風的下風向,大氣污染較重。所以只有d最適宜。"【小問3詳解】讀圖,乙處位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河流下游,對市區的大氣、水污染少。接近鐵礦資源產地,可以降低運輸費用。附近有公路、鐵路、河流,交通便利。鋼鐵工業耗水量大,乙處離河近,水源充足。甲處用水不方便;丙處原料運輸不便,運輸成本高,距水源較遠:丁處位于河流上游易造成水污染,目原料運輸成本高。所以最合適的廠址在乙處。小問4詳解】讀圖,根據各年齡段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該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兒童人口比重較小,青壯年人口比重較大,勞動力豐富,社會負擔較輕,有利于當前社會的發展。30年后該城市面臨的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子女養老負擔過重,國防兵源不足,經濟負擔過重。32.讀下列圖表,完成下列問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年份1950197019902025發達國家50%66.6%72.6%80%發展中國家170%25.4%33.6%57%(1)甲圖中實線代表____國家,虛線代表____國家。目前,兩類國家的城市人口數量和增長的情況是____。(2)乙圖說明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數量的變化特點是____。(3)表格說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是____,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是____。【答案】①.發達②.發展中③.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超過了發達國家,增長速度也比發達國家快④.數量不斷增多,速度加快@發展中國家數量增長速度更快,未來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數集中分布在發展中國家⑤.起步晚,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較快,水平較低⑥.起步早,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較慢,水平較高【解析】【分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有關知識。【詳解】(1)發展中國家水平低,起步晚,速度快,進入城市化和郊區城市化階段;發達國家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進入逆城市化階段。甲圖中實線代表發達國家,虛線代表發展中國家。目前,兩類國家的城市人口數量和增長的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超過了發達國家,增長速度也比發達國家快。(2)乙圖說明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數量的變化特點是數量不斷增多(19602025年,從114個將迅猛增長到639個),速度加快;變化特點是:發展中國家數量增長速度更快(62到486個),未來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數集中分布在發展中國家。(3)表格說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是起步晚,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較快,水平較低(1990年才33.6%),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是起步早,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較慢,水平較高(1990年72.6%)。【點睛】33.下圖是“我國甲、乙、丙三區域的農業景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丙兩地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分別______、_____。(2)簡述甲地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____。(3)乙地發展季風水田農業的有利條件____。【答案】(1)①.商品谷物農業②.混合農業(2)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3)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勞動力豐富;傳統種植水稻的經驗豐富。【解析】【分析】本大題以我國某區域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農業地域類型、農業區位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小問1詳解】由題中圖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東北平原,采取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故其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商品谷物農業;丙地是珠三角地區,采取基塘農業方式生產,故其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混合農業。【小問2詳解】甲地是東北平原,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商品谷物農業,具有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的生產特點。【小問3詳解】乙地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高溫多雨期與水稻的生長期一致;位于河流沖積平原,地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該地區降水豐富,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該地區人口稠密,具有較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摩托車的騎躍技巧與體驗活動考核試卷
- 廚房電器生產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考核試卷
- 木材加工過程中的物料管理優化考核試卷
- 皮革制品修補行業國際標準與認證考核試卷
- 模擬音響電路設計考核試卷
- 紗線疵點分析與防治考核試卷
- 水果種植茬口農業產業國際合作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的應用考核試卷
- 洗浴行業服務個性化發展模式探索與應用考核試卷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2024版)解讀 4
- 銀行攝影營銷方案
- 勞動課程設計烹飪教案
- GB/T 15688-2024動植物油脂不溶性雜質含量的測定
- 醫院圍手術期管理制度培訓課件
- 2024至2030年中國高氯酸鹽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
- 設備巡檢手冊
- 藥品零售業中可持續采購的最佳實踐
- 人教版(2015)五年級下學期信息技術第6課視頻知識一起學 教案
- 光伏發電設備檢修維護工(二級)崗位能力認證考試題庫(含答案)
- 《空間計量經濟分析》課件
- 醫院培訓課件:《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專題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