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教版)課件考點23新航路的開辟_第1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教版)課件考點23新航路的開辟_第2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教版)課件考點23新航路的開辟_第3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教版)課件考點23新航路的開辟_第4頁
高考總復習歷史(人教版)課件考點23新航路的開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成長歷程模塊二第七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考點23新航路的開辟02第2關對接高考03第3關精練高考欄目導航01第1關梳理考點1.背景(1)原因①經濟根源: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作為貨幣的黃金、白銀的需求量日益增加。②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在西歐流傳以后,人們渴望到東方“尋金”。③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引起商業危機。④思想因素:教會鼓勵人們去遙遠的東方傳播天主教。01第1關梳理考點(2)條件①主觀條件:統治者積極支持海外探險活動,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②客觀條件: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展為遠航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易錯提醒]

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不是對黃金的狂熱追求,而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即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本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即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對資本原始積累的要求。2.過程時間人物支持國開辟的航路1487年迪亞士葡萄牙歐洲→______(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西班牙歐洲→美洲1497—1498年達·伽馬葡萄牙歐洲→非洲(好望角)→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西班牙穿越大西洋→_________→印度洋→歐洲非洲太平洋3.結果(1)_________、________從海外掠奪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2)荷蘭、________、法國等也加入海外探險的行列。(3)歐洲人稱新航路開辟過程為“______________”。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地理大發現4.影響(1)對歐洲:出現重大社會變革①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區域轉移到__________沿岸。②加速西歐__________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發展。(2)對世界:整體世界開始形成①結束世界各地____________的狀態,各地文明開始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一體。②地區性的貿易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____________的雛形開始出現。大西洋封建制度相對孤立世界市場[輕巧識記]新航路開辟1.新航路的開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2.新航路開辟的三個條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增加。3.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歐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新航路包括由歐洲到達亞洲(印度);從歐洲前往美洲;環球航行。四個人物分別是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4.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答題術語]

16世紀中期,英國大部分的呢絨、德國的金屬制品和織物、德法兩國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來自東方的香料以及波羅的海地區的小麥,都運到尼德蘭(荷蘭)的安特衛普(港口城市)成交。這反映出(

)A.西歐國家商業繁榮 B.新航路開辟推高了歐洲的物價C.荷蘭貿易出現順差 D.世界貿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東岸02第2關對接高考考向預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D

解析:從題干中信息可知,材料只是講這些國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蘭(荷蘭)的安特衛普(港口城市),根據時間16世紀中期,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西歐國家商業繁榮不合題意,故A項錯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出現“價格革命”,但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材料講這些商品都運到尼德蘭(荷蘭)的安特衛普(港口城市)成交,沒有涉及荷蘭貿易出現順差的信息,故C項錯誤;世界貿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東岸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它一方面引發了“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但是近5年全國卷試題很少直接涉及這部分內容,只有2017年全國卷I的第42題和2014年全國卷Ⅱ的第41題間接涉及這一內容,難度較大。1.“世界市場聯系之路”:新航路開辟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聯結通道,世界市場雛形形成。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個文明區域間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交融。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開辟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開闊了人們的眼界。4.“殖民掠奪之路”: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登上歷史舞臺,給亞非拉國家帶來空前的災難。5.“社會轉型之路”:新航路開辟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多元視角審視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影響(2015·廣東卷·19)一位哥倫比亞學者在“紀念美洲發現——兩個世界文明匯合5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說,“黃金和白銀的作用只是使兩個大陸之間的距離更加遙遠了”。由此可知(

)A.該學者關注殖民掠奪的后果B.“兩個大陸”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黃金和白銀阻礙了世界市場的形成D.該會議討論的是英國人登陸美洲的意義03第3關精練高考A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加強了“兩個世界文明匯合”,也給殖民地帶來深重的災難,加劇了美洲殖民地和歐洲的差距,因而“黃金和白銀的作用只是使兩個大陸之間的距離更加遙遠了”,故A項正確;“兩個大陸”指的是美洲和歐洲,故B項錯誤;黃金和白銀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而不是阻礙,故C項錯誤;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倫布船隊,該會議討論的應該是西班牙人登陸美洲的意義,故D項錯誤。1.“新航路開辟時代的‘黃金熱’的本質不是資產階級的貪婪,而是資產階級的進取。”這主要是指(

)A.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是尋金熱B.商路受阻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C.“黃金熱”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D.資產階級的本質熱衷于追求財富C

解析: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阻斷東西方貿易商路,故A項錯誤;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故B項錯誤;材料認為“黃金熱”是“資產階級的進取”體現了其能夠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金,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資產階級的本質,故D項錯誤。2.(2018·包頭模擬)15—16世紀,西歐專制國家可以調動社會上一切力量——經濟活力、技術進步、新教徒進取精神等等,把它們匯合成一個整體引向海外。這說明西歐專制制度(

)A.在早期發展中推動了社會進步B.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強有力后盾C.支持了工業革命后的殖民擴張D.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政治前提B

解析:根據材料“經濟活力、技術進步、新教徒進取精神等等,把它們匯合成一個整體引向海外”,這很明顯講的是專制國家在推動西歐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海外擴張中積極影響,而并不是所謂的社會進步,故A項錯誤;開辟新航路所必需的經濟條件、技術條件以及精神動力,這些都離不開專制政府的大力扶植,故B項正確;西歐的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后期,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政治前提”相關信息,故D項錯誤。B

解析:王室在轉口貿易中擁有高額利潤不能遭到王室拒絕,故A項錯誤;據所學可知1487年迪亞士向東航行并發現好望角,取得重大突破,而哥倫布卻要向西航行,故遭到王室拒絕,故B項正確;迪亞士到達好望角,故C項錯誤;材料未提丁的觀點,故D項錯誤。4.達·伽馬航行的佚名筆記中提到:“我們的國王及其先王每年派出船只,找尋那些基督徒,據他們所知,這些基督徒是住在這里東方國家里的,至于說到黃金白銀,他并不需要。”據此推斷達·伽馬遠航印度的真實意圖是(

)A.掠奪黃金白銀

B.傳播基督教C.印證地圓學說

D.找尋基督徒B

解析:據材料“黃金白銀,他并不需要”“找尋那些基督徒”可知達·伽馬航行的真實意圖是傳播基督教,不是掠奪黃金白銀,故A項錯誤,B項正確;印證地圓學說是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故C項錯誤;找尋基督徒只是表象,真實意圖是為了傳播基督教,故D項錯誤。5.地圖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工具。下圖是新航路開辟過程中一條航路的示意圖,對這一航路表述正確的(

)A.該航路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B.葡萄牙殖民活動據點延伸至非洲C.英國憑借此航路成為“日不落帝國”D.哥倫布首開此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D

解析:該航路沒有進行環球航行,證明不了“地圓說”,故A項錯誤;該航路是從歐洲到美洲,屬于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活動,故B項錯誤;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是憑借其廣闊的殖民地,故C項錯誤;該航路向西航行,到達了美洲,應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行,故D項正確。6.(2018·自貢模擬)1405年到1433年,明朝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強了明朝與周邊國家聯系。半個世紀后,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麥哲倫渡過大西洋沿美洲大陸繞過南美大陸南端進入太平洋,他的船隊于1522年返回歐洲。東西方遠航反映了(

)A.經濟發展有利于中西遠航

B.同樣的社會需求促進東西交往C.突破傳統形態的交流需求

D.更多了解世界的夢想推動遠航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西遠航都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故A項正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而西方開辟新航路是為了找到新的通商之路,故B項錯誤;明朝并未突破傳統思想,故C項錯誤;明朝并不是為了了解世界,故D項錯誤。7.(2018·揚州模擬)對哥倫布抵達美洲,不同地區的人們評價不一樣:歐洲人稱“發現美洲”和“地理大發現”,印第安人稱“歐洲人侵略的開端”,梵蒂岡(教皇國)人稱“向美洲開始傳播福音”,而有的史學家則稱“兩種文明相遇”。對這一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A.上述評價都體現了科學歷史觀

B.上述不同評價均缺乏史料實證C.印第安人沒有開闊的國際視野

D.對同一歷史事物會有不同解釋D

解析:材料中“歐洲人侵略的開端”“向美洲開始傳播福音”矛盾,不可能都體現了科學歷史觀,故A項錯誤;均缺乏史料實證,與史實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印第安人稱‘歐洲人侵略的開端’”反映了其遭受殘酷的種族滅絕等苦難,不能以沒有開闊的國際視野來無視殖民災難,故C項錯誤;材料中“不同地區的人們評價不一樣”“有的史學家”表明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史料,會導致不同的解釋,故D項正確。8.(2018·銀川模擬)17世紀初的西班牙劣幣狂行,一夜之間黃金白銀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場上充斥著劣質的銅幣,用這些銅幣去搶購糧食,會累壞體質虛弱的無產者,因為一口袋糧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銅幣。不無夸張的是買一支蠟燭要付出二倍的銅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低

B.金銀價值下降物價猛漲C.羅馬天主教會的盤剝

D.歐洲商貿中心的轉移A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17世紀初的西班牙,當時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低,不能夠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故A項正確;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歐洲,導致金銀價格下降,不是價值,故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羅馬天主教會的盤剝,故C項錯誤;歐洲商貿中心轉移指的是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與題目無關,故D項錯誤。9.(2018·河南六市模擬)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可劃分為中心區、邊緣區和半邊緣區(如下圖)。這反映了(

)A.價格革命導致西北歐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B.新航路的開辟導致美洲淪為貿易邊緣地區C.英國、荷蘭、法國逐漸成為貿易半邊緣區D.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D

解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從16世紀誕生之時起,就由中心區、邊緣區和半邊緣區這樣的三級結構組成,中心區利用邊緣區提供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生產工業品,向邊緣區銷售,賺取剩余價值,邊緣區除了向中心區提供原材料、初級產品和廉價勞動力以外,還提供銷售市場,雙方的貿易是不平等的,存在著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半邊緣區介于兩者之間,對中心區部分地充當邊緣區角色,對邊緣區部分地充當中心區角色,根據上述論述可知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殖民擴張導致西北歐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故A項錯誤;新航路的開辟導致美洲淪為貿易邊緣地區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英國、荷蘭、法國是中心區,故C項錯誤;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10.(2018·黃岡模擬)美洲作物之引種中國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總數接近30種。新舊大陸物種的交流也包括中國的瓷器、絲綢、茶及一些農作物等輸入美洲。歐洲人飲用從中國和印度輸入的茶、來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來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隨著熱飲的盛行,購置中國瓷制的飲具、炊具成為歐洲家庭的時尚。這表明(

)A.新航路開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聯系,物種實現了世界的自由流動B.殖民擴張活動擴展了歐洲的勢力,加強了對美洲和亞洲的掠奪C.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物種交流,豐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歐洲殖民活動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成為溝通美洲和亞洲的紐帶C

解析:新航路的開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聯系,物種實現世界范圍的流動,但沒有實現自由流動,因為世界范圍貿易關卡林立,如中國的“海禁”政策,故A項錯誤;殖民擴張活動擴展了歐洲的勢力,加強了對美洲和亞洲的掠奪材料沒有涉及到,故B項錯誤;美洲、歐洲和亞洲之間的物種流動是由新航路開辟帶來的,“隨著熱飲的盛行,購置中國瓷制的飲具、炊具成為歐洲家庭的時尚”表明世界物種的流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故C項正確;亞洲和美洲是通過新航路開辟連接起來,不是歐洲的殖民活動,故D項錯誤。11.美國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