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自主學練案_第1頁
《自然災害》自主學練案_第2頁
《自然災害》自主學練案_第3頁
《自然災害》自主學練案_第4頁
《自然災害》自主學練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第四節自然災害一、常見的自然災害1.氣象災害(連一連):2.地質災害(連一連):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1.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多,分布廣。2.氣象災害的分布:(1)干旱: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2)洪澇:集中在南方地區。(3)臺風: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4)寒潮: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3.地質災害的分布:(1)滑坡、泥石流:中西部山區,以西南地區最為集中。(2)地震:我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4.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的表現:(1)同一時間,往往有很多地區發生自然災害。(2)同一地區,不僅會出現多種自然災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災害有時還會連續發生。(3)同一災害,如干旱、洪災等,在大多數地區經常發生。三、防災減災1.運用遙感衛星等技術預報。2.修建大量的防災工程。3.建設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4.及時調動救災人員。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及成因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季風氣候條件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旱澇災害最為頻繁和嚴重的國家之一,旱澇災害的頻繁發生及持續積累給我國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讀我國干旱災害發生頻次分布圖、我國洪澇災害分布圖和A、B兩地的氣候資料圖,完成下列各題。(1)我國受洪澇災害影響最廣的地區是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填地形區)(2)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旱澇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夏季風活動不穩定。(3)根據A、B兩地的氣候資料,可以得出兩地夏季共同的氣候特征是高溫多雨,A地更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季節是夏季,B地更容易發生干旱災害的季節是春季。(4)在東部季風區,臺風、洪水災害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圖為影響我國的某氣象災害路徑和影響我國的年等頻次示意圖,據圖完成1、2題。1.該氣象災害是 ()A.旱災 B.澇災 C.寒潮 D.臺風2.與南京相比,成都受該災害影響次數較少,主要原因是 ()A.緯度較高 B.距海較遠C.地勢較高 D.地形阻擋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當自然災害來臨時,個人采取適當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災。據此回答3、4題。3.該圖示避災方法適合于 ()A.泥石流B.火山噴發C.地震D.寒潮4.下列現象或事件,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A.化工廠排放的廢水導致魚類大量死亡B.非洲的旱災,導致農田顆粒無收C.燃放大量煙花爆竹,引發森林火災D.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5.下列關于我國不同地區常發生的地理現象,敘述不正確的是 ()A.東北三省農業生產在春秋季節易發生低溫凍害B.華北平原降水集中于夏季,春旱嚴重C.黃土高原夏季水土流失嚴重D.臺灣、福建等東南沿海省區秋冬季節易遭受臺風侵襲2022年6月5日至9日,福建省部分地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引發多起地質災害險情,多處道路中斷。據此回答6、7題。6.上述材料反映了天氣直接影響的是 ()A.交通 B.軍事 C.農業 D.工業7.持續強降雨可能會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A.臺風 B.滑坡 C.寒潮 D.洪澇8.當自然災害來臨時,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有效避災,下面圖示中所列行為正確的是 ()9.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從地形來看,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發區以高原和為主。(2)從降水來看,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分布在年降水量毫米以上的地區。(3)從分布來看,時間上,我國的泥石流易發生于夏季;地勢上,我國的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地勢第級階梯。(4)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地區最為集中。(5)從地形、降水兩個方面分析我國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集中分布區的形成原因。地形:;降水:。讀我國某地區氣象災害成因示意圖,完成10、11題。10.圖中所示的某氣象災害是 ()A.寒潮 B.沙塵暴 C.春旱 D.洪澇11.該氣象災害最易發生的地區是 ()A.四川盆地 B.東北平原C.長江三角洲 D.華北平原12.安溪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地形多丘陵。當地居民小區多依山而建擋土墻,尤以“草方格”擋土墻最為典型。下圖是某小區“草方格”擋土墻,長度約50米,高8~10米,坡度70°~80°。“草方格”擋土墻最主要的作用是()A.防止風沙侵襲 B.提高森林覆蓋率C.為牲畜提供飼料 D.防止滑坡13.沙塵暴天氣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強大的風力裹挾著大量的沙塵,給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人民生活及生態環境等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某地理學習興趣小組在2022年寒假對此展開了研究,請幫助他們完成研究任務。研究方向:沙塵暴產生的原因及治理。研究思路: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措施。(1)我國的沙塵暴從空間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地區和地區;從時間上看,主要分布在季。(2)讀圖1和圖2,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分析陰影區域多發沙塵暴的原因。(3)我們可以通過禁止放牧、等措施減少沙塵暴天氣的發生。(4)我國是災害性天氣多發的國家,除了北方的沙塵暴,我國東部是暴雨洪澇多發區、季節性干旱多發區。請舉例說出幾條減輕干旱災害對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的措施。14.長江流域是一個洪災頻繁、旱災嚴重的地區。尤其以長江中下游平原洪災最為集中。長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干支流每年7、8月份進入主汛期,至10月起逐漸消退。如果上游與中下游洪水并發,會造成全流域災害。長江流域的旱災也很嚴重,如1934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赤地千里,一片荒蕪,旱情不亞于水災。(粵教版八上教材P33)(1)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頻發的原因是什么?(2)我國還有哪里也容易發生水旱災害?請舉例說明。

1.C2.D本題組考查我國自然災害。第1題,讀圖可知,該災害源于西北部蒙古和西伯利亞,大致有南線和東線兩條路徑,受災次數自北向南遞減,沿南下路徑向東、西遞減,可以判斷該氣象災害為寒潮。第2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大巴山阻擋,而南京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是華北平原,所以當寒潮南下時,南京更易受寒潮影響。3.C4.B本題組考查自然災害的含義及避震措施。第3題,圖中人物躲避在衛生間墻角,并保護頭部,適合于躲避地震。第4題,自然環境發生的異常變化稱為自然災害。旱災屬于自然災害;選項A、C、D都屬于人為原因造成的災害。5.D本題考查自然災害的發生地區及時間。臺灣、福建等東南沿海省區夏秋季節易遭受臺風侵襲。6.A7.B本題組考查天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第6題,結合題干信息,福建省部分地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引發多起地質災害險情,多處道路中斷,這說明天氣直接影響交通。第7題,福建山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持續強降雨在山區容易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臺風、寒潮和洪澇屬于氣象災害,不屬于地質災害。8.D本題考查防災減災的知識。發生地震時不能跳樓,這樣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海嘯來的時候要及時躲避;臺風到來時要避開廣告牌等懸掛物,避免被砸傷。9.【解析】本題考查泥石流、滑坡災害的分布和原因。第(1)題,從地形來看,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發區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第(2)題,從降水來看,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區。第(3)題,從分布來看,時間上,我國的泥石流易發生于夏季;地勢上,我國的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地勢第二級階梯。第(4)題,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西南地區最為集中。第(5)題,高原、山地地形起伏較大,加上降雨量相對較多且集中,雨水侵蝕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時雨水會腐蝕巖石,在壓力作用下逐漸產生裂縫,形成不穩定的區域,所以在雨水沖刷和巖石腐蝕共同作用下,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答案:(1)山地(2)400(3)夏二(4)西南(5)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坡度大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10.C11.D本題組考查自然災害的種類、分布及關聯性。第10題,圖中灌溉用水多,人口城市密集,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導致春旱嚴重。第11題,該氣象災害最易發生的地區是華北平原。12.D本題考查自然災害的防治。福建省東南部多丘陵,降水多且集中,易發生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依山而建的“草方格”擋土墻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滑坡。13.【解析】本題考查沙塵暴的發生地、發生季節以及發生原因等方面知識。第(1)題,據圖中所提供信息可知,我國的沙塵暴從空間分布看,主要發生在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從時間上看,主要集中在春季,該季節降水少,氣溫回升,蒸發量大。第(2)題,讀圖可知,陰影區域多發沙塵暴的自然原因是降水稀少,氣候干旱;人為原因是超載放牧等。第(3)題,濫伐森林、濫墾草地及過度放牧,使我國的土地荒漠化嚴重,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因此在冬末春初,我國北方經常會發生沙塵暴天氣。要治理沙塵暴,應采取退耕還林還草、禁止過度放牧等措施。第(4)題,旱災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為了減輕干旱災害對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應改進灌溉方式,采用噴灌、滴灌等科學的灌溉方式;發展節水農業,提高節水意識;注意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發展耐旱作物。答案:(1)西北華北春(2)自然原因是降水稀少,氣候干旱;人為原因是超載放牧等。(3)過度退耕還林還草(4)改進灌溉方式,采用噴灌、滴灌等科學的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