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行業土地流轉管理規范_第1頁
三農行業土地流轉管理規范_第2頁
三農行業土地流轉管理規范_第3頁
三農行業土地流轉管理規范_第4頁
三農行業土地流轉管理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行業土地流轉管理規范TOC\o"1-2"\h\u1342第1章總則 458991.1土地流轉管理的目的與意義 4120011.1.1土地作為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其合理、高效流轉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土地流轉管理旨在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維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411781.1.2土地流轉管理有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237931.1.3土地流轉管理有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通過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保證糧食生產基本穩定,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4296581.2土地流轉管理的適用范圍 425631.2.1本規范適用于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活動,包括土地流轉的申請、審查、批準、登記、監管等環節。 4181251.2.2本規范適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涉及的各類主體,包括流轉雙方當事人、中介機構、部門等。 489101.2.3本規范適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各種形式,包括出租、轉包、互換、轉讓、入股等。 4264031.2.4本規范適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各個階段,從流轉意向的達成、合同簽訂到流轉后的土地用途監管等全過程。 48904第2章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 4247912.1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4294092.2自愿、有償、合法原則 5149932.3保護農民權益原則 5712第3章土地流轉的程序與方式 5169643.1土地流轉的程序 565543.1.1土地流轉申請 5306333.1.2審核與公告 52503.1.3確定受讓方 5193213.1.4簽訂土地流轉合同 514963.1.5備案與報批 6249843.2土地流轉的方式 6257113.2.1出租 6137193.2.2轉包 685193.2.3互換 6154073.2.4轉讓 680003.2.5入股 6127063.3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與備案 67483.3.1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 610683.3.2土地流轉合同的備案 613765第4章土地流轉的權益保障 77394.1農民權益保障 7122864.1.1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應保證農民的土地承包權不受侵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7319314.1.2保障農民流轉決策權:尊重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保證農民自主、自愿參與土地流轉。 797354.1.3保障農民流轉收益權: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獲得合理收益,防止流轉收益被侵占。 762824.1.4保障農民就業權益:引導和支持農民在土地流轉后實現就業轉型,提高農民就業技能,促進農民增收。 7243124.2土地流轉雙方的權益保障 7138844.2.1明確流轉雙方權益:土地流轉合同應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保證雙方權益得到保障。 7254644.2.2公平合理確定流轉價格:流轉價格應充分考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類型、土地產出等因素,保證價格公平合理。 7272884.2.3保護流轉雙方合法權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雙方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合同義務,維護對方合法權益。 7289084.2.4完善土地流轉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服務體系,提供政策咨詢、合同簽訂、糾紛調處等服務,保障雙方權益。 7292554.3土地流轉權益的維護與處理 7150744.3.1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管理: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變更和解除,保證合同的法律效力。 776764.3.2建立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設立土地流轉糾紛調解機構,及時處理流轉過程中的糾紛,維護雙方合法權益。 754024.3.3加強土地流轉監管:對土地流轉過程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保障土地流轉市場的健康有序。 722854.3.4完善土地流轉權益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權益保障制度,為土地流轉雙方提供有力保障。 7129584.3.5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加大對土地流轉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和流轉雙方的法律意識,維護自身權益。 813308第5章土地流轉的用途管理 8191375.1土地流轉用途的規劃與審批 8131215.1.1土地流轉用途規劃原則 8151105.1.2土地流轉用途規劃內容 8186475.1.3土地流轉用途審批程序 8136215.2土地流轉用途的變更 8243445.2.1土地流轉用途變更條件 8171965.2.2土地流轉用途變更程序 896415.2.3土地流轉用途變更監管 8302585.3農業生產保障與環境保護 8286845.3.1農業生產保障 814855.3.2環境保護 9106385.3.3監管與處罰 9624第6章土地流轉的期限與續期 945516.1土地流轉的期限 988326.1.1土地流轉期限是指土地流轉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土地流轉使用時間。土地流轉期限應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和土地資源的特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 9199786.1.2土地流轉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對于承包期內的土地流轉,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農戶與發包方約定的承包期限。 993356.1.3土地流轉期限應根據流轉土地的用途、投資規模、生產周期等因素合理確定。一般而言,流轉期限應不少于5年,不超過20年。 9326386.2土地流轉的續期條件與程序 9223236.2.1土地流轉雙方在合同到期前,如需續期,應滿足以下條件: 9191136.2.2土地流轉續期程序如下: 986296.3土地流轉到期后的處理 10257876.3.1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土地流轉雙方應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10281206.3.2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如雙方未辦理續期手續,土地應視為已收回。在此情況下,承包方應停止使用土地,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071386.3.3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如雙方發生爭議,可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或提起訴訟,解決爭議。在此期間,雙方仍應按照原合同約定履行義務。 1013774第7章土地流轉的收益分配 10152007.1土地流轉收益的構成 10128927.2土地流轉收益的分配方式 10289937.3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的管理與使用 1122579第8章土地流轉的監管與法律責任 11191778.1土地流轉監管的主體與職責 1112418.1.1監管主體 11181188.1.2職責分配 11327588.2土地流轉違法行為的查處 11115058.2.1違法行為類型 11235648.2.2查處措施 12116568.3法律責任與糾紛處理 12230058.3.1法律責任 12314798.3.2糾紛處理 1219465第9章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現代化 1219499.1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 1293979.1.1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 1224039.1.2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的政策措施 13259019.2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13151669.2.1土地流轉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影響 13102169.2.2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策略 13214449.3土地流轉與農業科技創新 13325979.3.1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需求 1384879.3.2土地流轉與農業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 1330802第10章土地流轉的配套政策與措施 133234810.1土地流轉政策支持 131774110.1.1完善土地流轉政策法規 141286110.1.2強化土地流轉政策宣傳和培訓 143259310.1.3優化土地流轉政策環境 14431810.2土地流轉金融支持 14526010.2.1設立土地流轉專項貸款 141445110.2.2創新土地流轉金融產品和服務 143074710.2.3加強土地流轉金融風險防控 142008610.3土地流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4131010.3.1建立土地流轉服務機構 14177410.3.2培育土地流轉中介組織 142235710.3.3加強土地流轉社會化服務隊伍建設 142023410.4土地流轉信息平臺建設與推廣 141174510.4.1構建土地流轉信息平臺 143210410.4.2推廣土地流轉信息平臺 152070510.4.3優化土地流轉信息平臺服務 15第1章總則1.1土地流轉管理的目的與意義1.1.1土地作為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其合理、高效流轉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土地流轉管理旨在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維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1.1.2土地流轉管理有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1.1.3土地流轉管理有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通過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保證糧食生產基本穩定,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1.2土地流轉管理的適用范圍1.2.1本規范適用于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活動,包括土地流轉的申請、審查、批準、登記、監管等環節。1.2.2本規范適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涉及的各類主體,包括流轉雙方當事人、中介機構、部門等。1.2.3本規范適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各種形式,包括出租、轉包、互換、轉讓、入股等。1.2.4本規范適用于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各個階段,從流轉意向的達成、合同簽訂到流轉后的土地用途監管等全過程。第2章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2.1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土地流轉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公平原則要求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保證各方權益得到平等對待,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視和偏袒。各參與方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公正原則要求土地流轉過程透明、無私,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相關部門應嚴格監管,保證土地流轉程序的正當性。公開原則要求土地流轉的相關信息應及時向社會公布,提高土地流轉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2.2自愿、有償、合法原則土地流轉應遵循自愿、有償、合法的原則。自愿原則要求土地流轉必須基于農民自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農民流轉土地。有償原則要求土地流轉雙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獲得應有的收益。合法原則要求土地流轉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保證土地流轉行為的合法性。2.3保護農民權益原則土地流轉應遵循保護農民權益的原則。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同時要切實保障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土地承包權益、收益分配權益和就業權益,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中分享發展成果。還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議價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第3章土地流轉的程序與方式3.1土地流轉的程序3.1.1土地流轉申請土地流轉的發起方應向村委會或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提出書面申請,明確流轉土地的面積、位置、用途等相關信息。3.1.2審核與公告村委會或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收到申請后,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并在流轉土地所在地進行公告,公告期一般為7個工作日。3.1.3確定受讓方公告期內,有意向的受讓方可以提交競買申請。公告期結束后,由村委會或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組織公開競價或協商確定受讓方。3.1.4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流轉雙方在確定受讓方后,應簽訂書面土地流轉合同,明確流轉土地的面積、位置、用途、流轉期限、流轉價格等條款。3.1.5備案與報批流轉雙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后,應將合同報村委會、鄉鎮及相關部門備案,并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報批。3.2土地流轉的方式3.2.1出租農戶或集體組織將土地出租給其他農戶或企業,租金雙方協商確定。3.2.2轉包農戶將承包地轉包給其他農戶,轉包期限一般不超過原承包期限。3.2.3互換農戶之間為了方便耕作,可以相互交換土地承包經營權。3.2.4轉讓農戶將承包地轉讓給其他農戶或企業,轉讓后原承包關系終止。3.2.5入股農戶或集體組織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參與合作經營或企業股份。3.3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與備案3.3.1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應包括以下內容:(1)流轉雙方的名稱、住所、聯系方式;(2)流轉土地的面積、位置、質量、用途;(3)流轉期限;(4)流轉價格及支付方式;(5)雙方的權利和義務;(6)違約責任;(7)解決爭議的方式;(8)其他約定事項。3.3.2土地流轉合同的備案流轉雙方應在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后15個工作日內,將合同報村委會、鄉鎮及相關部門備案。村委會、鄉鎮及相關部門應做好土地流轉合同的登記、歸檔和管理工作。第4章土地流轉的權益保障4.1農民權益保障4.1.1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應保證農民的土地承包權不受侵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4.1.2保障農民流轉決策權:尊重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保證農民自主、自愿參與土地流轉。4.1.3保障農民流轉收益權: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獲得合理收益,防止流轉收益被侵占。4.1.4保障農民就業權益:引導和支持農民在土地流轉后實現就業轉型,提高農民就業技能,促進農民增收。4.2土地流轉雙方的權益保障4.2.1明確流轉雙方權益:土地流轉合同應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保證雙方權益得到保障。4.2.2公平合理確定流轉價格:流轉價格應充分考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類型、土地產出等因素,保證價格公平合理。4.2.3保護流轉雙方合法權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雙方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合同義務,維護對方合法權益。4.2.4完善土地流轉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服務體系,提供政策咨詢、合同簽訂、糾紛調處等服務,保障雙方權益。4.3土地流轉權益的維護與處理4.3.1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管理: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變更和解除,保證合同的法律效力。4.3.2建立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設立土地流轉糾紛調解機構,及時處理流轉過程中的糾紛,維護雙方合法權益。4.3.3加強土地流轉監管:對土地流轉過程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保障土地流轉市場的健康有序。4.3.4完善土地流轉權益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權益保障制度,為土地流轉雙方提供有力保障。4.3.5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加大對土地流轉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和流轉雙方的法律意識,維護自身權益。第5章土地流轉的用途管理5.1土地流轉用途的規劃與審批5.1.1土地流轉用途規劃原則土地流轉用途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5.1.2土地流轉用途規劃內容土地流轉用途規劃應包括以下內容:明確土地流轉用途,確定土地流轉面積,規劃土地流轉期限,制定土地利用方案,評估土地流轉效益。5.1.3土地流轉用途審批程序土地流轉用途審批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申請人向所在地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提交相關材料;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對審查意見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報縣級人民審批;縣級人民審批同意后,予以公告。5.2土地流轉用途的變更5.2.1土地流轉用途變更條件土地流轉用途變更應滿足以下條件: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性質,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5.2.2土地流轉用途變更程序土地流轉用途變更程序參照土地流轉用途審批程序執行。5.2.3土地流轉用途變更監管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應加強對土地流轉用途變更的監管,保證變更后的土地用途符合規劃要求,防止土地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5.3農業生產保障與環境保護5.3.1農業生產保障土地流轉后,應保障農業生產,保證流轉土地用于農業用途,不得改變土地性質,嚴禁非農建設侵占農用地。5.3.2環境保護土地流轉用途管理應充分考慮環境保護,防止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要素的污染,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5.3.3監管與處罰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應加強對土地流轉用途的監管,對違反規定改變土地用途、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予以查處,保障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第6章土地流轉的期限與續期6.1土地流轉的期限6.1.1土地流轉期限是指土地流轉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土地流轉使用時間。土地流轉期限應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和土地資源的特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6.1.2土地流轉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對于承包期內的土地流轉,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農戶與發包方約定的承包期限。6.1.3土地流轉期限應根據流轉土地的用途、投資規模、生產周期等因素合理確定。一般而言,流轉期限應不少于5年,不超過20年。6.2土地流轉的續期條件與程序6.2.1土地流轉雙方在合同到期前,如需續期,應滿足以下條件:(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履行合同約定,無違法用地行為;(2)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土地,保證土地資源合理利用;(3)按時足額支付土地流轉費用;(4)無損害土地質量、生態環境等行為。6.2.2土地流轉續期程序如下:(1)土地流轉雙方在合同到期前3個月,向發包方提出續期申請;(2)發包方在收到續期申請后,應在1個月內完成審核;(3)審核通過后,土地流轉雙方應重新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并報相關部門備案;(4)續期合同簽訂后,土地流轉雙方應按照新合同約定的期限和條件繼續履行合同。6.3土地流轉到期后的處理6.3.1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土地流轉雙方應按照以下原則處理:(1)土地流轉雙方如需繼續流轉土地,應按照本章第6.2條規定辦理續期手續;(2)如不再繼續流轉土地,轉出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收回土地,并辦理相關手續;(3)土地流轉雙方應依法妥善處理合同到期后的相關事宜,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6.3.2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如雙方未辦理續期手續,土地應視為已收回。在此情況下,承包方應停止使用土地,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6.3.3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如雙方發生爭議,可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或提起訴訟,解決爭議。在此期間,雙方仍應按照原合同約定履行義務。第7章土地流轉的收益分配7.1土地流轉收益的構成土地流轉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一)流轉土地的使用權轉讓收益:指土地使用權從原土地使用權人轉移到受讓方所獲得的收益。(二)流轉土地的增值收益:指流轉土地因規劃、開發、利用等因素,導致土地價值上升所產生的收益。(三)流轉土地的附屬權益收益:指流轉土地所附屬的房屋、林木、設施等財產權益產生的收益。(四)流轉土地的租金收益:指土地使用權人在流轉土地使用權過程中,按約定向受讓方收取的租金。7.2土地流轉收益的分配方式(一)按照土地流轉合同的約定進行分配:土地流轉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收益分配方式、比例和支付時間等。(二)按照土地流轉收益的構成進行分配:將土地流轉收益按構成分別進行分配,保證各方權益。(三)兼顧各方利益,合理分配:在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分配中,要充分考慮原土地使用權人、受讓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方的利益,保證分配公平合理。7.3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的管理與使用(一)加強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的管理:建立健全收益管理制度,明確收益管理的責任主體、程序和監管措施,保證收益安全。(二)合理使用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主要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發展、農民社會保障和公益事業等方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三)公開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使用情況:定期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開收益使用情況,接受監督。(四)加強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收益使用的審計監督:對收益使用情況進行審計,保證資金安全、合規使用。第8章土地流轉的監管與法律責任8.1土地流轉監管的主體與職責8.1.1監管主體土地流轉監管的主體主要包括農業農村部門、自然資源部門、鄉鎮以及村委會等。各級應加強對土地流轉監管工作的領導,保證土地流轉活動依法依規進行。8.1.2職責分配(1)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土地流轉的指導、協調、監督和管理,制定相關政策及規章制度,查處土地流轉違法行為。(2)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土地資源調查、規劃、登記、監管等工作,為土地流轉提供基礎數據和業務支持。(3)鄉鎮: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流轉的日常管理,指導村委會開展土地流轉工作,協調解決土地流轉中的問題。(4)村委會:負責本村土地流轉的具體實施,做好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備案和檔案管理,維護村民合法權益。8.2土地流轉違法行為的查處8.2.1違法行為類型土地流轉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未經批準擅自流轉土地;(2)違反土地用途管制規定;(3)侵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4)惡意串通、弄虛作假;(5)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8.2.2查處措施(1)農業農村部門應及時開展土地流轉違法行為的調查處理,對違法行為進行制止、糾正;(2)對違法流轉的土地,依法予以收回,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3)加強對土地流轉市場的監管,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4)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協作,對涉嫌犯罪的土地流轉違法行為,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8.3法律責任與糾紛處理8.3.1法律責任(1)違反土地流轉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土地流轉監管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8.3.2糾紛處理(1)土地流轉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2)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3)鼓勵各地設立土地流轉糾紛調解委員會,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服務;(4)加強對土地流轉糾紛處理的指導和監督,保證糾紛得到公正、及時處理。第9章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現代化9.1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9.1.1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農村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經營提供了基礎條件。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可以將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實現規模化種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本章首先分析土地流轉對農業規模經營的推動作用。9.1.2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的政策措施為保證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的順利進行,應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完善土地流轉市場體系,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農民參與土地流轉;優化農業信貸政策,支持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融資需求。9.2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9.2.1土地流轉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影響土地流轉有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值。本章從土地流轉對農業產業布局、作物結構和產業鏈延伸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土地流轉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9.2.2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策略為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應充分發揮土地流轉的作用。具體策略包括:引導土地流轉向優勢產業集中,促進產業集聚;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條件;鼓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9.3土地流轉與農業科技創新9.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