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_第1頁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_第2頁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_第3頁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_第4頁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主講人:XXX導入: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歷史的開篇期理念的孕育期夏商周:“大一統”的“一”從何而來?秦漢:怎么統?秦漢之后:怎么統?怎么大?觀念基石:夷夏之變和天下觀念目錄第一節華夏共同體的孕育第二節華夏共同體的發展第三節華夏共同體的成熟滾雪球理論距今三千年前,在黃河中游出現了一個由若干民族集團匯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像滾雪球一般地越滾越大,把周圍的異族吸收進入了這個核心。——費孝通華夏共同體的孕育壹第一節華夏共同體的孕育中華文明核心區01“內服”與“外服”02文字與青銅器03一、中華文明核心區(一)邦國林立——文化核心區出現5300前,陸續進入文明階段獨立發展3800前后,成熟文明形態核心與引領者(二)二里頭文化——王朝國家出現夏王朝及二里頭文化核心區形成的表現:相對成熟制度,國家形成城市規劃制度宮室制度墓葬制度青銅禮器央視訪談——二里頭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夏王朝及二里頭文化核心區形成的特點:首次突破了地理單元的限制;在文化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強勢輻射力;天下之中;標志著中華文化核心區的形成二、內服與外服1.商朝建立公元前16世紀夏朝東面商人崛起后期定都安陽殷墟自然災害說去奢就儉說王室內亂說“自仲丁以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莫朝。”——司馬遷《史記·殷本紀》2.王畿與四土;內服與外服商王朝繼承并拓展疆域王畿范圍:遠超夏朝河南省大部、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畿外方國:王室臣屬(3000多個)班爵制度:侯、伯、子、男內服大邑商直接統治外服不干涉其內政朝貢

聯系不緊密不穩定三、文字與青銅器(商朝)1.文字:文字的使用范圍超越了方言和語言的界限甲骨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使用范圍:遠超中原(陜西周原、山東大辛莊)“大禾”人面紋方鼎;(1959年湖南寧鄉出土,不在商的政治影響范圍內)2、青銅器:禮制的標志青銅制造工藝長足進步大禾人面紋方鼎唯一的人面紋為飾的鼎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銅、錫)華夏共同體的發展貳第二節華夏共同體的發展一、周初分封制(改朝換代)二、周朝的宗法制(改朝換代)三、周朝的禮樂制度(等級制度外化)四、從夷夏之辨到夷夏之變(周禮為標準)五、天下秩序(天命觀、天下)一、周初分封(一)背景和過程1.周朝滅商商朝西部中原古老部族逐漸西遷隴右姜姓羌人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一、周初分封(一)背景和過程2.王畿面積進一步擴大北至燕山南北南到江漢流域東至山東半島西達甘肅天水一、周初分封(一)背景和過程周朝分封兩次(1)周武王分封(古圣帝王后裔:焦,祝,宋,陳,薊,杞——抄作業)武庚反(2)周公旦分封(文、武、德)一、周初分封(二)具體內容分封王室宗親、元勛功臣、古帝王后裔;宗親為主、功臣為輔王室宗親:魯國(周公)功臣封國:齊國(姜子牙)古帝王后裔:殷(武庚)一、周初分封目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魯國:為周室輔齊國:夾輔周室公侯伯子男等級制度是否可行?如何保證?1.宗法制。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其特點是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二、周朝的宗法制2.宗法制的核心(改朝換代)嫡長子繼承制大宗和小宗原因:總結前朝教訓二、周朝的宗法制3、宗法與分封制合一的結構特點:家國同構;天下一家周天子與同姓諸侯保持親戚關系:血親關系:叔父、伯父周天子與異姓諸侯保持親戚關系:姻親關系:叔舅、伯舅三、周朝的禮樂制度禮樂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體現;典章制度、行為規則的總匯。1禮樂制度的特征:森嚴的等級規定;禮樂融合。2禮樂制度的實質:維護宗法制度、君權、族權、夫權、神權。3四、從“夷夏之辨”到“夷夏之變”行周禮、尊宗法——“夏”、“有夏”1、周王室:姻親邦國(姜姓、姞姓)等行周禮、尊宗法——諸夏、諸華2、分封的諸多兄弟邦國;不行周禮、不尊宗法——戎夷蠻狄(名義上臣服)“周禮”——標準(有利于滾雪球;有利于邊緣進入核心)3、非周王朝分封國(東夷邦國和部族):(一)“天命觀念”(二)天下共主(三)天下一家(四)“天下”觀念的政治視野和理想五、“天下秩序”(一)“天命觀念”殷商的天命觀:商朝遷都;祖伊斥紂王天命流轉,天命不可信。(武王滅商后,夜不能寐)流轉的標準:敬德保民。(周公演繹)夏商周三代更替都具有合理性。(周公演繹)(二)天下共主:承認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一個天命01一個天子02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03尊王攘夷04(三)天下一家分封制和宗法制帶來的理念同姓諸侯為兄弟,伯父或叔父異姓諸侯為姻親,伯舅或叔舅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觀念奠定的“定于一”的政治視野和理想1.“天下”觀念的重要意義天——天下——天子中國以天下為政治思考的基本單位和根本尺度(分久必合)古希臘以城邦為最高政治實體(合久必分)2.“天下”觀念的內涵(1)“天下”中包含“無遠不至”的情懷(2)“天下”理念有遠近邦族一統在內的共同體情懷(3)“天下”是一個有層次的三重概念

天子——諸侯——四夷

四夷”不可缺華夏共同體的成熟叁第三節華夏共同體的成熟諸侯爭霸與華夏共同體的形成百家爭鳴(重建天下秩序的理論探討)大夷之功(重建天下秩序的實踐)一、諸侯爭霸與華夏共同體的形成(一)諸侯爭霸加速了諸夏列國進一步融合(認同的情境性)春秋早期北方戎狄南下齊國“尊王攘夷”(二)諸侯爭霸加速了四夷與諸夏列國的融合(合縱連橫)假“攘夷”真“坐大”春秋晚期:華夏觀念形成,華夏共同體成熟二、百家爭鳴——重建天下秩序的理論探討(一)百家爭鳴的背景:諸侯混戰;各國變法圖強(二)百家爭鳴的主要內容:如何實現大一統(三)百家爭鳴的主要內容儒家:“以德治國”。“仁政”,“禮”,民本墨家:“以愛治國”。“兼愛”、“非攻”“尚同”。法家:以法治國。法治;強調耕戰。道家:以道治國。“無為而治”,遵循規律。荀子:禮法并重。(綜合百家,各取所長)“《春秋》慎辭,謹于名倫等物者也。是故小夷言伐而不得言戰,大夷言戰而不得言獲,中國言獲而不得言執,各有辭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四、大夷之功——重建天下秩序的實踐四、大夷之功——重建天下秩序的實踐01“大夷”推動了先秦民族的融合02“大夷”引領的時代變革03“大夷”對中華文明的意義“大夷”推動了先秦民族的融合楚人經略長江中游吳越統合長江下游秦人經營巴蜀盆地(二)“大夷”引領的時代變革1.引領制度變革(楚郡縣制)2.改變戰爭方式(道義;規模;約架)春秋早期:鄭國長處晉國和楚國之間,無滅國之憂春秋晚期:楚國壯大滅了陳國和蔡國;吳國攻楚;越國滅吳(三)“大夷”對中華文明的意義1.“大夷之功”彰顯了“邊緣可以競爭中心”共同體模式不是靜態的高級與落后的關系;而是動態的邊緣與核心的競爭關系2.“大夷”秦將直接拉開我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大幕小結夏商西周時期(天下秩序形成)中華文化核心區出現(二里頭文化)——商朝、西周對文化核心區的鞏固和發展——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奠定了西周的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