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填寫在本試卷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涂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作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書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陜西神木石峁遺址是目前所見龍山文化最大的城址。古城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重結構組成,城防設施完備,規模宏大。石峁人在修建城墻過程中,將玉鉞(兵器)、玉牙璋(禮儀性兵器)等玉器嵌入墻體或埋入墻根,有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希望城址安穩永固。由此表明,當時()A.定居生活出現 B.建筑技術明顯進步C.私有制已產生 D.國家形態初步具備【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屬于單類型單項選擇,據題干設問可知本題為本質類選擇題,時空是:新石器晚期。據材料“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和規模宏大的外城等三重城垣構成”及所學知識可知,龍山文化晚期,有些邦國都城規模較大,有宮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種禮器,階級分化也比較明顯,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材料中陜西神木石遺址符合這一時期文化特點,該遺址已經具備了初步國家形態,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他們的生活方式,排除A項;材料沒有將建筑技術進行比較,看不出有明顯進步,排除B項;私有制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單個家庭的出現,材料無法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2.西漢武帝末年,雋不疑任青州刺史。武帝去世后,昭帝即位,“齊孝王孫劉澤交結郡國豪杰謀反,欲先殺青州刺史。不疑發覺,收捕,皆伏其辜”。因此,昭帝擢升雋不疑為京兆尹,并“賜錢百萬”。據此推斷,西漢刺史制度()A.擴大了皇權范圍 B.有利于選拔郡國官員C.加強了中央集權 D.確保了官員清正廉潔【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雋不疑任青州刺史阻止了齊孝王孫劉澤謀反,這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監察作用,不是皇權范圍,排除A項;刺史制度是監察制度,與選拔官員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確保了官員清正廉潔”,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3.西晉末年,部分中原士人為避戰亂,舉族遷往河西。當地相對安定,重視文教,學風蔚然,儒家文化得以存續、發展。北魏統一北方后,河西士人大多被東遷平城,其學說成為北方儒家文化的重要來源。這說明()A人口遷移實現了文化傳播延續 B.人口遷徙推動河西經濟開發C.移民提高了遷入地的文化水平 D.北魏時期河西成為儒學重鎮【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材料描述了西晉末年中原士人為避戰亂遷往河西,儒家文化在河西得以存續和發展,之后北魏統一北方,河西士人東遷平城,其學說成為北方儒家文化的重要來源。這表明人口遷移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延續,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河西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儒家文化在河西地區得以存續發展,但并不代表河西地區文化水平提高,排除C項;北魏時期河西地區士人被遷往平城,不能反映河西成為成為儒學重鎮,排除D項。故選A項。4.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誓游西方以問所惑”,歷時17年,游歷天竺130國。后晉《舊唐書·玄奘傳》里,玄奘“往游西域,辯博出群,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說《西游記》中,玄奘被塑造為一心求法,歷經磨難,最終修成正果的高僧。這反映了()A文學作品與史傳記載差異巨大 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實C.文學作品完全顛覆了歷史真相 D.玄奘形象是層累建構的結果【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誓游西方以問所惑”,歷時17年,游歷天竺130國”“后晉《舊唐書·玄奘傳》玄奘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說玄奘被塑造為一心求法,歷經磨難,最終修成正果的高僧”可知,隨著歷史的發展,玄奘的事跡越發的具體鮮明,玄奘的形象在歷史的演進中被不斷地塑造,D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的是玄奘的形象在歷史的發展中被不斷的塑造,文學作品與史傳記載的差異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的是玄奘的形象在歷史的發展中被不斷的塑造,無法得出唐代記載的玄奘的形象更真實,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提及文學作品對歷史的顛覆,無法得出文學作品顛覆了歷史真相,排除C項。故選D項。5.陜西省澄城縣存有道光元年(1821年)刻立的《合村公議禁條碑》。碑文列有禁止窩賭、偷谷、偷苗、偷水、折樹、“縱放六畜,踐踏青苗”等多項規約。“凡此數條,若能遵而行之??數年之間,咸知禮規,仁讓成風”。這表明()A.鄉規民約成效顯著 B.基層治理敦風厲俗C.禮刑并用律令合一 D.生態危機日益凸顯【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本題材料“凡此數條,若能遵而行之……數年之間,成知禮規,仁讓成風”概括得出結論是:鄉規民約有利于規范鄉民行為,形成良好社會風氣,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鄉規民約成效,排除A項;《合村公議禁條碑》不屬于法律,因而材料不會涉及禮刑并用和律令合一,排除C項;材料只是提到了鄉規民約,未體現生態危機,排除D項。故選B項。6.鄭觀應曾撰寫《盛世危言》《易言》等論著,大談商戰,倡導改良。光緒帝詔令刊刻《盛世危言·前編》,加上科考改試時策,鄭氏著作因此風行一時。據研究,1894年到1900年,《盛世危言·前編》《易言》刊刻了20種版本,這種密集出版的程度,相當罕見。這反映了()A.實業救國思潮已經出現 B.出版事業實現近代轉型C.社會變革歷程曲折艱難 D.變法圖強成為時代主題【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鄭觀應在其論著中大談商戰,倡導改良,這本是符合當時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的,理應在社會上被廣泛傳播,但結果卻是在光緒帝的詔令和科考改試時策的影響下才廣為流傳,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國社會變革歷程之曲折艱難程度,C項正確;在光緒帝的詔令和科考改試時策的影響下才廣為流傳,說明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并不是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排除A項;依據材料信息無法判斷出版事業是否實現近代轉型,排除B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鄭觀應的著作的傳播情況,變法圖強更多的是涉及到當時的政治和制度層面的變革,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1933年初,國民黨軍隊對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根據地發展面臨嚴重困難。為此,《紅色中華》(第51期)社論指出:“用與進行戰爭同樣的熱忱與英勇來開展在經濟戰線上,生產戰線上的突擊。生產戰線上的勝利,是前方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這意在強調()A.土地革命是當時根本任務 B.要圍繞革命斗爭開展經濟建設C.要積極調動民眾革命熱情 D.武裝斗爭和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3年(中國)。據題干“用與進行戰爭同樣的熱忱與英勇來開展在經濟戰線上,生產戰線上的突擊。生產戰線上的勝利,是前方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為了更好的應對國民黨方面的“圍剿”,認識到經濟建設對根據地的重要性,意在強調圍繞革命斗爭開展經濟建設運動,B項正確;土地革命時期任務是三個相統一的方面: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且材料主旨并非強調要進行土地革命,而是加強生產應對國民黨的“圍剿”,排除A項;材料主旨要調動民主進行經濟方面生產的熱情,排除C項;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強調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僅涉及經濟建設,排除D項。故選B項。8.檢索《救亡之聲:中國抗日戰爭歌曲匯編》發現,歌名中以“中國”“中華”“祖國”為首詞的有80余首,以“保”為首字如“保家”“保國”的有70余首;以每首歌曲中出現的詞匯單次計算,其中“民族”有462首,“中華”有291首,“中華民族”有236首。上述關鍵詞體現了抗戰歌曲對()A.民族認同的彰顯 B.保家保國的呼吁C.抗戰信心的鼓舞 D.民族精神的發掘【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從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在抗戰時期,像“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等與家國相關詞語出現的較多,這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人的民族意識不斷增強所導致的,是民族認同的彰顯,A項正確;材料信息表明“保家”“保國”出現的頻率較低,排除B項;材料強調歌曲彰顯民族認同,與鼓舞抗戰信息無關,排除C項;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前已顯現,排除D項。故選A項。9.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工作,這既鼓舞了軍、烈屬的生產積極性,也直接鼓舞了前方將士的士氣。據此可知,“雙擁”工作的開展()A.保障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B.提高了軍、烈屬的社會地位C.推動了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 D.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據材料“既鼓舞了軍、烈屬的生產積極性,也直接鼓舞了前方將士的士氣”可知,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雙擁”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動員后方、鼓舞前線,保障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A項正確;“提高了軍、烈屬的社會地位”只能說明地方擁軍優屬的影響,不能說明“軍隊擁政愛民”的影響,不能完整概括“雙擁”工作的影響,排除B項;“雙擁”工作的開展對于經濟和國防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只強調其中一方面不能完整概括“雙擁”工作的影響,且C項、D項未能結合題干主要時間信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進行分析,排除C項、D項。故選A項。10.1982年3月,上海率先開展“振興中華”職工讀書活動,得到中央的肯定后在各地推廣開來。到1983年10月,全國參加讀書活動的職工達到1000萬人左右,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讀書指導委員會。這一活動的持續開展()A.體現了高等教育成效 B.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C.落實了科教興國戰略 D.深化了國有企業改革【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據所學解讀材料信息可知,20世紀80年代,上海率先開展職工讀書活動,后經過征名確定為“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在中共中央的肯定與號召下,各地區各單位積極舉辦“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征文等相關活動一時間風靡開來,這些做法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企事業單位職工,并非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排除A項;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1984年?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從1993年起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新體制,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考古學家曾發掘出一枚貴霜帝國鑄造的金幣。該金幣用希臘技術制作;正面圖案為手持波斯拜火教火炬的國王,背面圖案為舉起右手、手掌向外的佛陀;金幣兩面都鐫刻著希臘字母。這反映了貴霜帝國()A.技術精湛,世界領先 B.經濟發達,商業繁榮C.交融東西,文化多元 D.武力強大,對外擴張【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貴霜帝國)。據材料可知,貴霜帝國鑄造的金幣希臘技術制作,正面圖案為手持波斯拜火教火炬的國王,背面圖案為舉起右手、手掌向外的佛陀,金幣兩面都鐫刻著希臘字母,說明貴霜帝國金幣受到希臘文化、印度文化、貴霜文化的多重影響,這體現的是東西文化的交流,C項正確;材料信息沒有涉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對比,無法得出貴霜帝國金幣世界領先,排除A項;材料只是涉及金幣的外形和鑄造技術,無法得出貴霜帝國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霜帝國金幣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不能說明軍事上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12.中世紀歐洲普遍實行封君封臣制度。法國卡佩王朝初期王權衰弱,貴族之間征伐不斷;晚期則王權強大,政局穩定,社會秩序井然。這可用于說明,當時的法國()A.地理環境決定制度實施 B.社會安定導致王權強化C.貴族政治危及政局穩定 D.王權強弱影響制度成效【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由材料“法國卡佩王朝初期王權衰弱,貴族之間征伐不斷;晚期則王權強大,政局穩定,社會秩序井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王權衰弱,封君封臣制度成效不好,而晚期,王權強大,政局穩定,反映出王權強弱影響制度成效,D項正確;地理環境只是影響因素之一,不起決定作用,A項過于絕對,排除A項;王全強化,導致社會秩序井然,B項因果關系顛倒,破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未說明貴族政治危與政局穩定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3.14世紀,“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在《秘密》等著作中表達了棄絕俗世、尋求心靈寧靜的愿望,引起了同時代人文主義者的共鳴。15世紀,布魯尼、馬基雅維利等人文主義者卻積極任職于佛羅倫薩政府,運用古典文化知識完善城邦政治制度。這表明人文主義者()A.開始用理性改造世界 B.經歷了價值觀的變化C.追求合理的政治地位 D.掙脫了宗教信仰束縛【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15世紀(西方)。根據材料可知,14世紀彼特拉克棄絕俗世,而15世紀的人文主義者積極參政,說明其價值觀發生改變,B項正確;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排除A項;材料強調人文主義價值觀念的改變,追求合理的政治地位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排除D項。故選B項。14.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生活垃圾治理成為城市面臨的重要問題。19世紀上半葉,倫敦生活垃圾治理主要依賴私人承包,絕大多數生活垃圾都有對應的再利用途徑(如表所示)。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垃圾種類再利用途徑煤灰、煤渣制磚、農肥破布、碎布造紙、制衣帽碎瓷器建筑、鋪路廚余垃圾農業肥料各類破舊用品出售給對應廢品回收貨商A.市場活動的多元化 B.城市規模的擴大化C.都市生活的貧困化 D.城市治理的專業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上半葉(英國)。19世紀上半葉,倫敦的生活垃圾治理主要依賴私人承包,并且絕大多數生活垃圾都有對應的再利用途徑。這表明當時的市場活動非常多元化,不同種類的垃圾都能找到相應的市場需求和再利用途徑。市場活動的多元化使得垃圾能夠被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從而減少了垃圾的處理難度和環境污染。因此,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活動的多元化,A項正確;城市規模的擴大化是生活垃圾出現的原因,但并非垃圾處理多元的原因,排除B項;都市生活貧困化和現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不同種類的垃圾都能找到相應的市場需求和再利用途徑。市場活動的多元化使得垃圾能夠被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而非城市治理專業化,排除D項。故選A項。15.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伴侶一號”,引起世界普遍關注。美國隨即于1958年1月31日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一號”,并于7月創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這反映了()A.美蘇爭霸全面轉向科技領域 B.美國較蘇聯更重視科技發展C.科技競爭是冷戰的重要內容 D.兩極格局之下美蘇勢均力敵【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二戰后形成美蘇冷戰對峙的局面,雙方在包括科技在內的各領域開展競爭,材料反映的美蘇競相發展人造衛星技術,是冷戰在科技領域的表現,C項正確;科技只是當時美蘇冷戰對抗的一個方面,而非最主要方面,“全面轉向科技領域”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中美蘇都重視科技發展,不能僅憑“創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斷定美國較蘇聯更重視科技發展,排除B項;美蘇對抗態勢取決于雙方在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力量對比,材料只能反映科技方面,僅憑此不足以得出雙方“勢均力敵”,排除D項。故選C項。16.隨著殖民侵略加劇,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們自視為特殊族群并持有“白人至上”的種族觀念。1961年南非獨立后,當局長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廣大南非人民并未獲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據此可知()A.種族問題成為南非獨立的障礙 B.新興國家發展受殖民歷史影響C.落后的觀念長期制約經濟發展 D.殖民主義導致南非的持續動蕩【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南非)。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殖民侵略使得種族觀念在南非影響較深,南非獨立后,當局還長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廣大南非人民并未獲得真正的民族解放,可知南非發展受殖民歷史影響,B項正確;材料說的是南非已經獨立,但仍存在種族問題,排除A項;材料說的不是經濟,排除C項;材料說的是南非發展受殖民歷史影響,沒有體現局勢持續動蕩,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遼宋夏金時期,各政權之間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宋金貿易尤為突出。南宋曾多次“禁客旅私販茶貨,私渡淮河,與北客私相博易”,但民間貿易仍有發展。由南宋販入金的,有米、麥、粟、茶葉、水牛皮、漆貨、箭竿、羽毛、皮革、銀兩、銅錢、書籍等物,甚至還有耕牛等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由金販入南宋的,有食鹽、麥面等物。民間貿易的路線,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當時南北貨運不暢,雙方的物品因供需失調而價格相差懸殊,故利潤較為豐厚。由于重利的吸引,參與宋金民間貿易的人數眾多。——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會要輯稿》《中外歷史綱要》(上)等(1)根據圖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宋金民間貿易的基本特征。(2)根據圖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金民間貿易的主要影響。【答案】(1)基本特征:貿易范圍廣泛;貿易物品豐富;貿易路線集中在淮河流域;民間貿易為主;貿易利潤豐厚;參與人數眾多。(2)主要影響:促進了宋金之間的經濟交流;豐富了雙方的物質生活;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繁榮;加強了民族融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南宋的禁令,對南宋的統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解析】【小問1詳解】基本特征:由材料“各政權之間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可知貿易范圍廣泛;由材料“由南宋販入金的,有米、麥、粟、茶葉、水牛皮、漆貨、箭竿、羽毛、皮革、銀兩、銅錢、書籍等物,甚至還有耕牛等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由金販入南宋的,有食鹽、麥面等物。”可知貿易物品豐富;由材料“民間貿易的路線,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可知貿易路線集中在淮河流域;由材料“但民間貿易仍有發展。”可知民間貿易為主;由材料“......故利潤較為豐厚。由于重利的吸引,參與宋金民間貿易的人數眾多。”可知貿易利潤豐厚、參與人數眾多。【小問2詳解】主要影響:根據材料“遼宋夏金時期,各政權之間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宋金貿易尤為突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宋金之間的經濟交流;根據材料“ 由南宋販入金的,有米、麥、粟、茶葉、水牛皮、漆貨、箭竿、羽毛、皮革、銀兩、銅錢、書籍等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豐富了雙方的物質生活;根據材料“......甚至還有耕牛等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并結合所學知識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根據材料“......故利潤較為豐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動了商業的繁榮;結合所學知識,加強了民族融合;根據材料“南宋曾多次‘禁客旅私販茶貨,私渡淮河,與北客私相博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南宋的禁令,對南宋的統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過去遺留給邊區的除愚昧和貧窮外,還有流行感冒、猩紅熱、天花等各種疾病,奪去了很多百姓的生命。老百姓除跳巫拜佛外,不知衛生醫藥為何事。1941年,邊區醫院、衛生所、衛生人員訓練班等機關,經常為老百姓醫病、下鄉治療與宣傳。毛澤東主席提出要中西醫合作,開展群眾衛生運動。邊區召開衛生防疫會議,舉行衛生展覽會。邊區參議會通過相關提案,衛生運動由此開始興起。——摘編自《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初,黨和政府確定了“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有步驟地開展農村衛生工作,建立行政村衛生所、培養基層衛生人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遏制了惡性傳染病的傳播。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完善醫療機構經營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增加醫療衛生資源的供給,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取得巨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保障人民健康優先發展,推動形成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戰略轉變,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聚焦重大疾病,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摘編自《人民日報》《健康報》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陜甘寧邊區政府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舉措。(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共產黨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經驗,并從社會治理的角度闡述其影響。【答案】(1)舉措:設立醫療機構;培訓衛生人員;開展下鄉治療與宣傳;中西醫合作;開展群眾衛生運動;召開衛生防疫會議;舉行衛生展覽會;通過相關提案。(2)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與群眾運動相結合;根據時代發展不斷調整政策。影響: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強了人民的體質;促進了社會的穩定;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陜甘寧邊區。舉措:根據材料“邊區醫院、衛生所、衛生人員訓練班等機關,經常為老百姓醫病、下鄉治療與宣傳”可分析出設立醫療機構,培訓衛生人員,開展下鄉治療與宣傳;根據材料“毛澤東主席提出要中西醫合作,開展群眾衛生運動”可分析出中西醫合作,開展群眾衛生運動;根據材料“召開衛生防疫會議,舉行衛生展覽會。邊區參議會通過相關提案”可分析出召開衛生防疫會議,舉行衛生展覽會,通過相關提案。【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經驗:根據材料“黨和政府確定了‘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可分析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與群眾運動相結合;根據材料“完善醫療機構經營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形成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戰略轉變”可分析出根據時代發展不斷調整政策。影響:根據材料“有效遏制了惡性傳染病的傳播”可分析出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強了人民的體質;根據材料“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取得巨大發展”可分析出促進了社會的穩定;根據材料“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可分析出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字考察時段廣泛使用區域主要傳播方式歷史影響拉丁文公元前一千紀—15世紀西歐、南歐、小亞細亞、南亞、北非古羅馬的軍事征服古羅馬行政、司法管理的官方文字古羅馬拉丁文化對周邊地區的輻射羅馬天主教的傳播各地交流的媒介文字演變為現代歐洲各國的文字書寫符號承載并傳播西方古典文化應用于生物分類的命名規則、化學元素名稱等漢字公元前二千紀—19世紀中葉中國、日本列島、朝鮮半島、蒙古、東南亞部分地區、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儒家文化和佛教的傳播律令制度和科學技術的輸出官方交流與互動的媒介知識群體的通用文字各地交流的媒介文字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吸收漢字文化,形成各自文字體系各國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各國共享的漢字書法藝術——摘編自(新西蘭)費舍爾著,孫寶國譯《文字的故事:從結繩記事到未來文字》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拉丁文和漢字傳播方式差異。(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文字傳播對文明進步的意義。【答案】(1)差異:拉丁文的傳播主要依靠古羅馬的軍事征服、行政和司法管理以及宗教傳播等方式,具有較強的強制性和擴張性。漢字的傳播主要通過儒家文化、佛教的傳播以及律令制度、科學技術的輸出等方式,具有較強的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2)意義:文字傳播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加強了人們的聯系和溝通。文字傳播承載和傳播了文明,使得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文字傳播推動了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應用,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字傳播有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世界。差異:根據材料“古羅馬的軍事征服古羅馬行政、司法管理的官方文字,古羅馬拉丁文化對周邊地區的輻射,羅馬天主教的傳播”可得出拉丁文的傳播主要依靠古羅馬的軍事征服、行政和司法管理以及宗教傳播等方式,具有較強的強制性和擴張性。根據材料“儒家文化和佛教的傳播,律令制度和科學技術的輸出,官方交流與互動的媒介,知識群體的通用文字”可得出漢字的傳播主要通過儒家文化、佛教的傳播以及律令制度、科學技術的輸出等方式,具有較強的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從古至今世界。意義:根據材料“各地交流的媒介文字演變為現代歐洲各國的文字書寫符號,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半室外單色顯示屏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冷媒充注設備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全自動發熱線繞線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健康床墊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中級選手用羽毛球拍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企業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中的區塊鏈技術風險
- 從實踐到成功醫療團隊的成長經驗談
- 娛樂船和運動船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廚房用刀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人口健康指數與醫療大數據應用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2-國開(ZJ)-參考資料
- 診所中藥飲片清單
- AOI直通率持續提升報告
- 來料檢驗指導書鋁型材
- 基于單片機的無線射頻收發系統
- 工程項目監理常用臺賬記錄表格(最新整理)
- Purchase Order模板參考模板
- 質量保證體系調查表
- -腦梗死臨床路徑2016
- 財綜[2001]94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