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I》練習題_第1頁
《西方經濟學I》練習題_第2頁
《西方經濟學I》練習題_第3頁
《西方經濟學I》練習題_第4頁
《西方經濟學I》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經濟學I》課程練習題適用層次:專升本培養類型:經管類第一章導論1、經濟學產生的原因是()A、生產的需要。B、欲望滿足的需要。C、稀缺性的存在與選擇的必要。D、選擇的需要。E、社會發展的需要。2、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A、資源配置。B、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 C、經濟體制。D、資源的稀缺性。E、資源利用。3、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包括()A、價格決定。B、產量決定。C、成本決定。D、利潤決定。E、A、B、C、D。4、()不是宏觀經濟學的內容。A、收入決定。B、物價水平。C、經濟增長。D、廠商均衡。E、國際收支。5、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包括()A、經濟模型。B、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和動態分析。C、局部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D、個量分析與總量分析。E、A、B、C、D。習題解答:1、C2、B3、E4、D5、E第二章供求定理一、單項選擇題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增加將導致()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減少 D、需求減少2.其他條件不變時,消費者預期某商品的價格將要下降,則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會()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3.下列因素中不能導致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是()A、相關商品的價格不變 B、消費者的價格預期 C、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D、商品自身的價格4.兩種互補商品中的一種價格下降將導致另一種商品的()上升。A、需求量 B、需求 C、價格 D、均衡價格5.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會導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線()A、向左方移動 B、向右方移動 C、不變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6.x和y兩種產品的交叉彈性為1.41,則可以確定這兩種產品為()A替代品 B互補品 C劣質商品 D奢侈品7.當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則食物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將()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不變 D減少8.劣等商品需求的收入彈性是()A1>Em>0 BEm=0 CEm<0 DEm>19.需求和供給同時減少的情況下,均衡價格和均衡交易量將()A同時下降 B均衡價格下降,均衡交易量無法確定C同時上升 D均衡交易量減少,均衡價格的變動無法確定 二、名詞解釋需求 供給 均衡價格三、分析、計算題已知某一時期內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供給函數為。(1)求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并做出幾何圖形。(2)假定供給函數不變,由于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數變為。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并作出幾何圖形。(3)假定需求函數不變,由于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使供給函數變為。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Pe和均衡數量Qe,并作出幾何圖形。習題解答:(一)單項選擇:1.B 2.B 3.D 4.B 5.A6.A7.D 8.C9.D (二)名詞解釋:1、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2、供給: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某種商品的數量。3、均衡價格:是指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市場價格。(三)分析計算題:解:(1)根據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定義,當該商品的供求雙方數量相等時有:。由題中的已知供求函數,則有:求解得到:Pe=6將Pe=6代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得到:Qe=20其幾何圖形略。(2)在新的需求函數D2確定之后,供求將在新的條件下實現新的均衡。根據均衡的定義有,得到-10+5P=60-5PSD1D2QQ1SD1D2QQ1Q2OPP1P2將Pe2=7代入已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得到:Qe2=25其幾何圖形如右圖所示。(3)在需求函數不變的情況下,新的供給函數將決定新的均衡狀態。根據均衡的定義得到-5+5P=50-5P求解得到:Pe2=5.5將Pe2=5.5代入已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得到:Qe2=22.5S1S2DQS1S2DQQ2Q1OPP1P2第三章效用論一、單項選擇題1.當總效用以遞減的速率增加時,邊際效用應該是()A.為正值,且不斷增加B.為正值,但不斷減少C.為負值,且不斷減少D.為負值,但不斷增加2.當總效用曲線達到極大值時,邊際效用曲線()A.達到最小B.達到最大C.為零D.為正3.某消費者消費一個單位的某商品獲得的效用為50,消費兩單位該商品獲90效用,消費三單位獲得121效用,則該消費者消費第三單位該商品獲得的邊際效用為()A.87B.40C4.一條代表某消費者可以通過花費其所有收入從而購買的商品組合的曲線是()A.需求曲線B.供給曲線C.無差異曲線D.預算線5.預算約束線的條件決定于()A.消費者的偏好B.消費者的收入C.消費者的收入與商品的價格D.商品的價格6.基數效用論者認為,商品的需求價格取決于()A.它的邊際效用B.它的使用價值C.它的市場供求狀況D.它的總效應7.如果商品x、y的價格分別為Px、Py是即定的,當時,消費者要實現其均衡,應該()A.增多消費x,減少消費yB.同時增多消費x和yC.減少消費x,增多消費yD.同時減少消費x和y。8.某消費者只消費x和y兩種商品,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意味著,沿一條無差異曲線,隨著他對x的消費增加()A.以y衡量的再多一單位x的價值在下降B.以y衡量的再多一單位x的價值在上升C.為獲得再多一單位的x,必須放棄的y的數量在下降D.為獲得再多一單位的y,必須放棄的x的數量在下降9.序數效用論從()推導出需求曲線A.價格消費曲線B.無差異曲線C.效用可能性曲線D.收入消費曲線10.需求曲線上每一價格水平所對應的需求量都是能給消費者帶來()效用。A.最小B.可能最大C.最大D.不能確定11.某女士在收入較低時購買大寶SOD蜜做為化妝品,而在收入提高時去購買歐萊雅,則大寶SOD蜜對這類消費者而言屬于()A.吉芬物品B.正常品C.低檔品D.生活必需品12.無差異曲線有無數條的原因是()A.收入時高時低B.欲望是無限的C.消費者人數是無限的D.商品數量是無限的13.無差異曲線上任意一點的邊際替代率總是等于()A.價格之比B.數量之比C.邊際效用之比D.邊際成本之比14.消費者均衡點以上的無差異曲線的斜率()A.大于預算線斜率B.小于預算線斜率C.等于預算線斜率D.大于小于或等于預算線斜率15.消費者剩余是指()A.消費過剩的商品B.消費者得到的總效用C.消費者所得到的總效用減去支付貨幣的總效用D.支付的貨幣總效用二、名詞解釋1.效用2.邊際效用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4.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三、問答題1.試對基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做出解釋。2.解釋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及其原因?3.試解釋正常商品、低檔商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線形狀的成因。四、計算題1、已知商品x的價格PX=40,商品Y的價格PY=60,當某消費者消費這兩種商品達到效用最大時,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是多少?2.假設某人的月收入是1440,且被全部用于消費兩種商品X和Y,如果這兩種商品的價格分別為PX=20,PY=10,該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U=2xy2,那么,這個理性消費每月會分別購買多少單位的X和Y使其總效用最大,并求出最大總效用?習題解答一單項選擇題1.B2.C3.C4.D5.C6.A7.C8.C9.A10.C11.C12.D13.C14.A15.C二名詞解釋1.效用: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欲望的能力。2.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MU“表示。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期內,在其它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4.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在維持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時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用“MRS”表示。(三)簡答題1.答:(1)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的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處于時,消費者應該增加對第二種商品的購買,同時減少對第一種商品的購買。這種消費結構的調整直到使時停止。其原因在于:在時,意味著該消費者花在第二種商品上的單位貨幣帶來的效用量大于第一種商品帶來的效用量,這時該消費者只要減少對第一種商品消費,增加第二種商品的消費,就能夠提高總效用水平。(2)當時,增加對該商品的消費,使其邊際效用減少,并最終使得。原因在于:時,意味著消費者用一元錢購買第i種商品所得到的邊際效用大于所付出的這一元錢的邊際效用,說明消費者對第i種商品的消費不足,應增加購買第i種商品,以獲得更多的效用。2.答: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是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其原因在于: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逐漸增加,消費者想獲得更多的這種商品的愿望就會減小,從而他為了多獲得一單位的這種商品而愿意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3.答:根據價格效應,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含義,首先分析正常商品。當消費者收入和其它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該正常商品的價格下降,就會使得消費者預算線旋轉從而與一條代表消費者更高效用水平的無差異曲線相切,消費者可以消費更多的該正常商品,這是價格效應。同時,該商品價格的下降,必然使該商品的相對價格改變,消費者就會增加對降價商品的需求,這是替代效應。同時,商品價格的下降,使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從而增加了對正常商品的消費,這是收入效應。具體地,我們可以借助補償預算線這一工具,以假設的貨幣收入的增減來維持消費者的實際收水平不變,從而在分析替代效應時剔除實際收變動的影響,以此得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各自大小。低檔商品的價格下降,其相對價格下降,消費者增加了該商品的消費,這是替代效應,與正常商品一致的。但價格下降,引起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又導致消費者減少了對低檔物品的消費,這是低檔物品的收入效應。由于一般的低檔物品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小于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得低檔物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會增加對該商品的消費,這是低檔物品的價格效應。從而低檔物品的需求曲線仍是向右下方傾斜。吉芬商品作為一種特殊的低檔商品,價格下降,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作用方向與低檔商品是完全一致的,其特殊就在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應的作用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導致吉芬商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反而會減少對其消費,即價格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需求曲線違反一般現象,向右上方傾斜。(四)計算題1.解: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為:,已知,故X商品對Y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為:Y商品對X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為:2.解:已知I=1440,PX=20,PY=10,則該消費者的預算線方程為:(1)又已知效用函數為:,可以分別求得其消費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又因為消費者均衡條件為:,即:整理得:Y=4X。(2)聯立(1)(2)式求得:X=24,Y=96其最大總效用為:第四章生產論一、單項選擇題1、生產函數的斜率是()。A、總產量B、平均產量C、邊際產量D、以上都不是2、當TPL下降時,()。A、APL遞減B、APL為零C、MPL為零D、MPL為負3、當APL為正且遞減時,MPL是()。A、遞減B、負的C、零D、以上任何一種4、生產的第Ⅱ階段始于()止于()。A、APL=0,MPL=0B、APL=MPL,MPL=0C、APL=MPL,MPL<0D、APL>0,MPL=05、等產量線上某一點的切線的斜率表示()。A、邊際替代率B、邊際技術替代率C、等成本線的斜率D、邊際報酬率二、名詞解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產量線邊際技術替代率規模報酬三、問答題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內容及成因?5、生產的三個階段是如何劃分的?為什么廠商只會在第二階段上生產?9、試用圖形說明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實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原則和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成本最小的最優要素組合原則?四、分析計算題已知某企業的生產函數為Q=LK,勞動的價格W=2,資本的價格r=1。(1)判斷該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情況。(2)當成本C=3000時,企業實現最大產量時的L、K和Q的均衡值。(3)當產量Q=800時,企業實現最小成本時的L、K和Q的均衡值。習題解答(一)選擇題1、C2、D3、D4、B5、B(二)名詞解釋1、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當生產進入一定階段后,當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時,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變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呈遞減的趨勢。2、等產量線:在其它條件不變下,在生產給定產量的情況下,所必須投入的生產要素間的各種可能組合的軌跡。3、邊際技術替代率:在保證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用一種生產要素替代另一種要素的比例。4、規模報酬:是指在長期中,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當所有投入的生產要素都按照相同比例同時發生變動時所引起的產量的變動。(三)問答題1、答: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主要內容: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其它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持續等量地增加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投入,開始時,增加一單位該要素的投入量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某個特定值以后,增加一單位該要素的投入量所帶來的邊際產量將是遞減的。引起邊際報酬遞減的原因為:在生產過程的開始階段,隨著可變要素的增加,逐漸使得不變要素得到越來越有效的利用,也即可變要素與不變要素的組合越來越接近最佳,因此,此時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增加的,當可變要素增加到要素組合最佳時的數量,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最大,此后,如果再繼續增加可變要素則意味著固定要素與可變要素的組合中可變要素相對過多,而固定要素相對不足,這時繼續增加可變要素,雖然可以使總產量增加,但總產量度增加量則出現遞減現象,即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2、答:生產的三個階段是根據生產效率情況而區分的,并從TP、AP和MP的形狀和關系中得到。生產的第一階段從原點到平均產量最大點這一區間,其特征為MP>AP>O,為缺乏效率階段,第二階段從平均產量最大點到邊際產量為零點的區間,其特征為AP>MP,為有效率的生產階段。第三階段從邊際產量為零點到無窮遠點的區間,其特征為AP>MP且MP≤O,為無效率的生產階段。在生產的第一階段,由于MP>AP,且AP一直處于遞增狀態,這就意味著,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引起的總產量增加總會使得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能進一步提高,由此可見,生產的第一階段為缺乏效率階段,在生產的第三階段,由于MP≤O,這就意味著,增加可變要素反而會使總產量減少,由此可見,生產的第三階段為無效率階段;因此,理性的廠商不會選擇在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上生產,會選擇在生產的第二階段上生產,只有在此階段才存在著使利潤達到最大值的要素的最優組合,即為有效率的生產階段。3、答:如圖5所示,其中圖(1)表示廠商在既定成本水平下實現產量最大的最優要素組合,圖中給出了三條等產量線,對于等產量線Q3而言,是該廠商現有成本水平無法達到的產出水平,Q1,Q2都是既定成本下能夠達到的產量水平,而且Q1<Q2,其中等產量線Q1與等成本線AB有兩個交點,F、G在F點,兩種生產要素的邊技術替代率大于兩種要素的價格比,廠商只要通過增加勞動投入同時適度減少資本要素投入就能夠實現產量的增加同理,在G點,RTSLK<通過增加資本要素投入和適度減少勞動要素投入也能夠在成本下的最優生產。等產量線Q2與等成本線AB相切,切點處RTSLK=說明在此狀態下,無論是改變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都將引起產量的下降,因此,該產量是既定成本下的最大產量,這種生產要素的組合也就是最優組合。所以我們把最優生產的要素組合原則記為RTSLK=。圖(2)表示廠商在既定產量下實現成本最小的最優要素組合圖中給出了三條等成本線,對于等成本線A1B2而言,是該廠商無法達到實現既定產量水平的成本水平,此外的兩條等成本線AB。A2B2都是能夠達到既定產量的成本水平,而且A2B2>AB,其中等成本線A2B2與等是量線Q有兩個交點F、G,在F點,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大于兩種要素的價格比,廠商只要通過增加勞動投入同時適度減少資本要素投入就能夠實現成本的下降;同理,在G點,RTSLK=通過增加資歷本要素抽入和適度減少勞動要素投入也能夠降低成本水平,顯然這種狀態下的生產不是廠商的最低生產。等成本線AB與等產量線Q相切,切點處RTSLK=,說明在此狀態下,無論是改變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都將引起成本上升,因此,該產量是既定產量的最小成本,這種生產要素的組合也就是最優的組合。所以我們把最優生產的要素組合原則記為RTSLK=。(四)分析計算題解:(1)∵Q=f(L,K)=∴=f(L,K)=()==L=Q∵n=1∴該生產函數為規模報酬不變。(2)∵Q=∴MPL=MPK=由=得===∴K=L又∵企業的成本方程為C=WL+rK∴3000=2L+K=3L∴L=K=1000代入生產函數得:Q=1000×1000=1000因此,該企業成本為3000時,最大產量為1000,投入的資本和勞動數量均為1000單位。(3)將產量Q=800,K=L代入得:=800,K=L∴K=L=800再代入到成本方程得:C=WL=rK=800×2+1×800=2400因此,該企業生產800單位產品的最小成本為2400,均衡要素投入量均為800單位。第五章成本論一、單項選擇題1.某廠商每年從企業的總收入總取出一部分作為自己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報酬,這部分資金被視為()A顯性成本 B隱性成本 C經濟利潤D.生產成本2.短期內在每一產量上的MC值應該()A是該產量上的TVC曲線的斜率,但不是該產量上的TC曲線的斜率;B是該產量上的TC曲線的斜率,但不是該產量上的TVC曲線的斜率;C既是該產量上的TVC曲線的斜率,又是該產量上的TC曲線的斜率;D.既不是該產量上的TVC曲線的斜率,也不是該產量上的TC曲線的斜率。3.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的原因是()A規模報酬的變化所致 B外部經濟與不經濟所致C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率所致 D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所占比重所致4.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原因是()A規模報酬的變化所致 B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所致C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率所致 D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所占比重所致5.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將()A保持不變 B開始時趨于下降,然后趨于上升C開始時趨于上升,然后趨于下降 D一直趨于下降二、名詞解釋:機會成本 隱成本 正常利潤三、分析、計算題:假設某企業的短期成本函數是(1)指出該短期成本函數中的可變成本部分和不變成本部分;(2)寫出下列相應的函數:和。習題解答:(一)單項選擇:1.B2.C3.C4.B 5.D (二)名詞解釋1、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2、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3、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是廠商繼續留在原行業中經營所必須的最低報酬。(三)分析、計算題:解:(1)短期可變成本是指隨著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成本部分,因此該部分為:短期不變成本是指不受產量變動影響的成本部分,該部分為。(2) 第六章完全競爭理論一、單項選擇題1、在MR=MC的均衡產量上,企業()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潤;B、不可能虧損;C、必然獲得最小的虧損;D、若有利潤,則利潤最大;若有虧損,則虧損最小。2、如果在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則廠商()A、虧損,立即停產;B、虧損,但繼續生產;C、虧損,生產或不生產都可以;D、獲得正常利潤,繼續生產。3、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應該是()A、SMC曲線上超過停止營業點的部分;B、SMC曲線上超過收支相抵點的部分;C、SMC曲線上停止營業點和超過停止營業點以上的部分;D、SMC曲線上收支相抵點和超過收支相抵點以上的部分。4、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短期均衡條件是()A、P=AR;B、P=MR;C、P=MC;D、P=AC。二、名詞解釋三、簡答題1、為什么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SMC曲線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2、為什么廠商在短期虧損時仍然生產?在什么情況下不再生產?四、計算題1、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中的單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3Q2+10Q+200。當市場上產品價格P=100時,求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和利潤。2、某完全競爭的成本固定不變行業包含多家廠商,每家的長期總成本函數為LTC=0.1q3-4q2+50q(q是廠商年產量)。產品的市場需求函數是Q=9000-100P(Q是該行業年銷售量,P是產品價格)。(1)計算廠商長期平均成本為最小時的產量和銷售價格(2)求該行業的長期均衡價格和數量;(3)該行業長期均衡時有多少家廠商?習題解答(一)單項選擇題1、C;2、D;3、C;4、C;(二)名詞解釋1、完全競爭市場:指競爭完全不受任何阻礙相干擾的市場。完全競爭市場主要有四個特征: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產品完全同質;要素自由流動;完全信息。2、收支相抵點:SMC曲線與SAC曲線的交點,在這一點上,P=AR=SAC,廠商的利潤為零。3、停止營業點:SMC曲線與AVC曲線的交點,此時,P=AR=AVC,廠商無論生產或不生產,其結果相同,都虧損固定成本。4、生產者剩余: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通常用市場價格線以下、廠商供給曲線(即SMC曲線的相應部分)以上的面積來表示。(三)簡答題1、答:(1)完全競爭廠商的短均衡條件是MR=SMC,由于AR=MR=P,所以該均衡條件也可寫為P=SMC。根據這一條件,商品的價格和廠商的最優產量的組合,都出現在廠商的邊際成本SMC曲線上。(2)更嚴格地說,商品的價格和廠商所愿意提供的(能使他獲得最大利潤或最小虧損的)產量的組合,都出現在SMC曲線上等于和高于停止營業點的部分,由此可得出結論:完全競爭廠商的SMC曲線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就是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2、答:(1)短期生產中,不僅產品的市場價格是既定的,而且生產中不變要素投入量是不變的,即廠商上只能用既定的生產規模進行生產,這樣,不變的市場價格水平將直接影響廠商短期均衡的盈虧狀況。(2)當短期均衡為AVC<AR<SAC時,廠商雖然虧損,但繼續生產。因為AR在補償全部AVC后,可使固定成本得到部分補償,從而減少虧損;但如果不生產,則固定成本將全部虧損。因此,生產比不生產有利。(3)當AR<AVC時,廠商停止生產。因為此時廠商的全部收益連可變成本也補償不了,更談不上對固定成本的補償。若繼續生產,其全部收益還不能彌補可變成本,只要停產,可變成本就降為零,停產總比生產好。(四)計算題1、解:已知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3Q2+10Q+200,則短期邊際成本SMC=dSTC/dQ=0.3Q2-6Q+10,又知市場價格P=100,根據利潤最大化條件P=SMC,得100=0.3Q2-6Q+10,解方程得:Q1=30,Q2=-10(舍去),所以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為Q=30,利潤π=TR-TC=100×30-(0.1×303-3×302+10×30+200)=2500。2、解:(1)已知總成本函數為LTC=0.1q3-4q2+50q,則LAC=LTC/q=0.1q2-4q+50,欲求LAC的最小值,只要令LAC′=dLAC/dq=0,即(0.1q2-4q+50)′=0.2q-4=0,得q=20。所以LAC=0.1×202-4×20+50=10,長期均衡價格為P=(LAC)min=10。(2)由(1)知廠商長期平均成本最小時價格為P=10,此價格即為行業長期均衡價格(因為只有行業長期均衡時產品價格才等于最低平均成本),則行業長期均衡數量9000-100P=9000-100×10=8000。(3)由(1)(2)知單個廠商的均衡產量為q=20,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為Q=8000,該行業廠商數為Q/q=8000/20=400(家)。第七章不完全競爭理論㈠單項選擇題1在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時,壟斷廠商可以:()。A.虧損;B、利潤為零;C、獲得利潤;D、上述情況都可能存在。2在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產量上可以有:()。A、P大于LAC;B、P小于LAC;C、P等于最小的LAC;D、以上情況都可能存在。3在壟斷競爭中:()。A.只有為數很少幾個廠商生產有差異的產品;B、有許多廠商生產同質產品;C、只有為數很少幾個廠商生產同質產品;D、有許多廠商生產有差異的產品。4.寡頭壟斷廠商的產品是:()。A.同質的;B、有差異的;C、既可以是同質的,也可以是有差異的。D、以上都不對。5.在拐折需求曲線模型中,拐點左右兩邊的需求彈性是:()。A.左邊彈性大,右邊彈性小;B.左邊彈性小,右邊彈性大;C.左右兩邊彈性一樣大;D.以上都不對。(二)問答題⒈為什么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并解釋相應的TR曲線,AR曲線和MR曲線的特征以及相互關系。⒉對比分析壟斷競爭市場結構與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三)分析計算題某壟斷廠商的短期總成本函數為STC=0.1Q3-6Q2+140Q+3000,反需求函數為P=150-3.25Q,求該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四、習題解答㈠單項選擇題:1、D2、A3、D4、C5、A(二)問答題:⒈答:由于壟斷行業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就是市場需求曲線,壟斷廠商作為獨家賣主,可以通過改變銷售量來控制市場價格,即以銷售量的減少來抬高市場價格,以銷售量的增加來壓低市場價格,就是說,壟斷廠商的銷售量和市場價格成反方向變動,所以,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廠商所面臨的需求狀況直接影響廠商的收益。壟斷廠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商品的價格P,平均收益AR也是不斷下降的;壟斷廠商的總收益TR是先增后減的;壟斷廠商的邊際收益MR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TR與MR的關系是:當MR>0時,TR上升,當MR<0時,TR下降;當MR=0時,TR達到最大。此外,在每一個銷售量上,邊際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邊際收益曲線位于平均收益曲線的下方,且比平均收益曲線更為陡峭,下降速度更快。⒊答:壟斷競爭行業與完全競爭行業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壟斷競爭行業也包含有大量小規模廠商,該廠商能自由進入該行業。這些情況都很像完全競爭行業。但是,完全競爭行業的產品是同質的,各廠商產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壟斷競爭行業中每個廠商的產品不是同質的,而是存在差別。盡管這些有差別的產品之間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這種差別畢竟使每個廠商對于自己的產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競爭者的壟斷權力。因此,壟斷競爭行業每個廠商的產品的需求曲線,不是需求彈性為無窮大的水平線,而是自左向右下傾斜的,這是壟斷競爭廠商與完全競爭廠商的唯一差別。因此,壟斷競爭行業廠商長期均衡價格和產量雖然也是該廠商的產品需求曲線dd與LAC曲線相切之點的價格和產量,但由于這一切點不可能像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點那樣在LAC曲線的最低點,而在LAC曲線最低點的左邊那段向下傾斜的LAC曲線上。因此,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產量低于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產量,而價格則高于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價格。這就是說,同完全競爭相比,壟斷競爭導致較少產量,消費者支付較高價格,但生產者并未因此賺得更多利潤,因為較少的產量的平均成本也較高。此外,壟斷競爭者之間開展的廣告戰也導致更高的成本和價格。因此,從整個社會看,同完全競爭比較,壟斷競爭行業各廠商使用的設備規模小于最優規模,這樣的設備規模提供的產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該設備的最優平均成本。這意味著生產資源未能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因而壟斷競爭廠商長期均衡時也會出現過剩生產能力。這對于社會資源利用來說,造成了浪費。然而,由壟斷競爭造成這種浪費的原因是產品的差別性,產品的差別又滿足了人們本來就存在的多種多樣的需要。產品的多樣化,豐富了消費者生活,對消費者也有利。壟斷競爭情況下產品價格較高,可看作是消費者為滿足多樣化需要而付出的代價。(三)分析計算題:解:短期均衡時,MR=SMC。已知短期總成本函數可得SMC==0.3Q2-12Q+140。由市場反需求函數得MR=150-6.5Q。MR=SMC即0.3Q2-12Q+140=150-6.5Q。解得Q1=20Q2=-(舍去);均衡價格為P=150-3.25×20=85。第八章生產要素市場一、單項選擇題1.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一種()A.派生需求B.最終產品需求C.聯合需求D.以上均正確2.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中某廠商僅用要素L去生產產品,則該廠商對要素L的需求曲線與下面哪條曲線重合?()A.VMPL曲線B.MPL曲線C.MFLL曲線D.以上都不是3.某工人在工資為每小時10元的時候每周掙400元,每小時20元的時候每周掙600元,由此可判定()。A.收入效應>替代效應B.收入效應<替代效應C.收入效應=替代效應D.無法判定4.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A.平行于橫軸的直線B.垂直于橫軸的直線C.供給彈性=1D.向右下方傾斜的線5.供給同樣固定不變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叫做()A.地租B.租金C.準租金D.經濟租6.假設某歌唱演員的年薪為10萬元,但若她從事其它的職業,最多只能得到3萬元,那么該歌唱演員所獲的經濟租金為()A.10萬元B.7萬元C.3萬元D.不可確知二、簡答題為什么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彎曲?習題解答(一)選擇題1.A2.A3.A4.B5.B6.B(二)簡答題勞動供給對于W變動的反應取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當W↑時,替代效應使閑暇↓,收入效應使閑暇↑,當W較低時,替代效應>收入效應,W和閑暇反方向變化,則W和勞動供給L同方向變化,S向右上方傾斜。W較高時,替代效應<收入效應,W和閑暇同方向變化,則W和L反方向變化,即S向左上方傾斜。第九章福利經濟學一、單項選擇題1.在兩個人(A和B)、兩種商品(X和Y)的經濟中,交換帕累托最優條件為()A.A與B的MRTXY=MRSXYB.A與B的MRSXY=Px/PyC.(MRSXY)A=(MRSXY)BD.上述所有條件2.在兩種商品(X和Y)、兩種生產要素(L和K)的經濟中,達到生產的全面均衡的條件為()A.MRTSLK=PL/PKB.MRTSLK=MRSXYC.MRTXY=MRSXY;D.(MRTSLK)X=(MRTSLK)Y3.在兩個人(A和B)、兩種商品(X和Y)的經濟中,滿足生產和交換帕累托最優條件的是()A.MRTxy=Px/PyB.A與B的MRSxy=Px/PyC.(MRSXY)A=(MRSXY)BD.MRTTxy=(MRSXY)A=(MRSXY)4.一個社會要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率,得到最大的經濟福利,進入帕累托最優狀態,必須()A.滿足交換的邊際條件:(MRSXY)A=(MRSXY)BB.滿足生產的邊際條件:((MRTSLK)X=(MRTSLK)YC.滿足替代的邊際條件:MRTXY=MR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