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國家教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_第1頁
法治國家教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_第2頁
法治國家教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_第3頁
法治國家教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_第4頁
法治國家教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時法治國家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2.明確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3.闡明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學科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我國法治國家建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科學精神:探尋法治國家的基本內涵和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理解法治中國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樹立法治意識,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問題。3.法治意識:在理解法治國家內涵的基礎上,理解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4.公共參與:堅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為建設法治國家貢獻力量。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明確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難點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增強法治思維。教師準備指導學生閱讀《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查找了解法治國家建設的典型案例和文獻資料。精選案例,精心制作課件。學生準備學生閱讀《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查找了解法治國家建設的典型案例和文獻資料。情景導入導入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導入二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專門規劃,與《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以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一道,勾勒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施工表”“路線圖”,標志著法治中國建設駛入“規劃引領”快車道。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國宏偉藍圖更加清晰,全面依法治國腳步堅實有力。今天我們一起探究法治國家建設。精彩課堂總議題:讓法治成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子議題一:知內涵,明道理,什么是法治國家情景材料一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同步視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情景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上午,經歷過無數次歷史性時刻的人民大會堂,又一次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首次國家領導人憲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人民領袖帶頭遵守憲法、維護憲法,讓全面依法治國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2023年3月10日,新當選的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繼續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情景材料三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開始施行。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民法典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法系“善”的基本價值理念和“有典有則”的民事法律體系,既與強制性律典相銜接,實現了懲惡揚善、定分止爭的規范功能,又希望通過養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諧良善的社會秩序。例如,民法典將“保護生態環境”寫入總則,有助于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也順應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將人格權單獨入編,是落實憲法關于“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要求,彌補了國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輕人”的立法缺陷;對于“霸座”“霸鋪”甚至搶奪方向盤等不文明的乘坐行為,以民法的形式明確此類行為的違法性質,依法實施法律制裁。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同步視頻:民法典推進依法治國)情景材料四教材第86頁“探索與分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對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情景材料五為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強化黨紀政紀觀念,按照局“紀律作風提升年”活動安排,2023年4月18日下午,山東省濱州市審計局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到山東省魯北監獄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在監獄管理人員的引導下,首先參觀了監獄的學習生活區和監室,現場感受了服刑人員在獄中的生產和生活情景;然后參觀了濱州市直機關“黨員干部警示教育基地”,觀看了監獄宣傳片及教育改造片《從心開始》;最后聽取了2名服刑人員現身說法,講述自己思想蛻變,信念滑坡,生活腐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過程,剖析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軌跡和思想根源,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的損失和給家庭帶來的不幸,以及對失去人身自由發自內心的深刻懺悔。警示教育后,黨員干部紛紛表示,此次活動發人深省,深受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好人生每一步,約束自己的行為,慎用手中的權力,絕不越雷池半步,絕不觸碰黨紀國法高壓線,做一名經得起考驗的審計干部。合作探究:法治國家的內涵。學生互動1:觀看視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描述分享法治中國的樣子。教師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學生互動2:結合情景材料二,討論我國國家工作人員為什么要進行憲法宣誓,體現了法治國家具有什么特征?教師精講: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憲法是根本法,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憲法進行宣誓的制度突出了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有利于促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增強憲法意識,運用憲法思維、憲法理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內心深處尊重憲法;有利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首先想到憲法,避免出現違反憲法的行為,避免有關機關制定違反憲法的規范性文件。學生互動3:結合情景材料三,討論什么是良法之治,如何制定出良法?教師精講: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良法與善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良法要求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諸實施,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實現良法的價值。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為了發揮法律在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平衡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終達到善治的目標。學生互動4:結合視頻內容和情景材料四,討論回答什么是法治國家,法治如何為公民“撐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教師精講: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學生互動5:結合情景材料五,討論對國家權力進行規范的意義。偶有所得教師點撥: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是權力運行的基本原則。只要公權力存在,就必須受到制約和監督。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國家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學生互動6:(歸納必備知識)法治國家的具體表現。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及相關材料,探究和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表現,認同法治建設,堅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信心和信念。子議題二:付實踐,見行動,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情景材料一《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中強調,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為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法治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情景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問題·····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情景材料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維護憲法權威。”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再到黨的二十大正式明確提出“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從“憲法實施監督”到“憲法全面實施”,從“健全機制和程序”到“健全體制機制”,再到“健全制度體系”,中國憲法實施進入以“全面實施”為目標,以“實施和監督實施”為內容,以“制度體系建設”為總抓手的歷史新階段,形成了富有中國原創性、獨創性的憲法實踐,也貢獻了憲法實施原理的中國思想和中國方案。合作探究:結合上述情景材料和教材知識,討論如何建設法治國家。學生互動1:結合情景材料一,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如何建設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是什么?建設法治國家,離不開公民與社會齊心協力,請以小組為單位,就如何建設法治國家,建言獻策。教師點撥: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學生互動2:結合情景材料三,討論如何推進憲法實施。教師精講: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維護憲法權威。”合憲性審查是有關權力機關依據憲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對于可能存在違反憲法規定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以及國家機關履行憲法職責的行為進行審查,并對違反憲法的問題予偶有所得以糾正,以維護憲法的權威。合憲性審查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違憲問題,目的是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制度功能是推進“依憲治國”和“依法治國”價值要求的實現。學生互動3:結合情景材料二,舉例分享我國法律建設的巨大成就。教師點撥: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一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學生互動4:結合情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