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七年級語文上(R版)時間:12分鐘滿分:150分一、語文知識及運用(30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A.高邈(miǎo)醞釀(niànɡ)竦峙(zhì)黃暈(yùn)B.錐形(zhuī)薄雪(bó)宛轉(wǎn)唱和(hè)C.吝嗇(sè)發髻(jì)禪心(chán)蒞臨(wèi)D.撫摸(fū)花苞(bāo)淅瀝(xī)屋檐(yán)2.下列詞語中字形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A.哄托陶冶束手無策呼朋引伴B.潦亮窠巢花枝招展抖擻精神C.和諧薈萃名副其實咄咄逼人D.水藻朦朧繁花嫩葉迫不急待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他猶豫了許久,終于鼓足勇氣向老師承認了錯誤。B.“一年之計在于春”,十幾歲的年紀,正是人生的春天,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行動起來,播種夢想吧!C.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援面粉,彰顯了中華民族“貧賤不能移”的氣節。D.他對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總是津津有味。4.(A)我們讀書,是要借了書本上的記載尋出一條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請書本來管束我們的思想。(B)換句話說,要隨處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評它。(C)我們只要敢于批評,就可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話是對的,哪一句話是錯的,哪一句話是可以留待商量的。(D)這些意思可以寫在書上,或者寫在筆記本上。5.根據語境,續寫兩個分句,使之構成一個語意相關的排比句。(4分)美是游蕩在藍天上的幾縷白云,美是依偎在山岡上的幾點殘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閱讀《朝花夕拾》中的兩個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8分)【甲】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乙】“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可以抄一點。”“拿來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1)【甲】文中的“他”是___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___。(4分)(2)【甲】【乙】兩文中的人物經歷不同,作者對他們的情感態度也有所不同。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作者對“他”的情感。(4分)7.綜合性學習。(6分)學校決定以“書香滿校園,共享讀書樂”為主題開展一次讀書活動。請你隨我們到下列站點參加活動。(1)請收集一個“名人讀書故事”,并簡述故事情節。(2分)(2)假若你的媽媽平時反對你閱讀課外書籍,請你寫幾句話勸說你媽媽。(不超過100字)(2分)(3)請寫一句關于讀書的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2分)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一)8.古詩文積累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3)東臨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觀滄海》)(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5)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6)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運用擬人手法表達對朋友深切關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寫自己思念故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弈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2)俄而雪驟()(3)公欣然曰()(4)撒鹽空中差可擬()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撒鹽空中差可擬。(2)未若柳絮因風起。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A.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營造了和諧、溫暖、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B.謝太傅對兄女的答案更滿意。C.“公大笑”中的“笑”有諷刺兄子胡兒“撒鹽空中差可擬”不恰當的意味。D.“柳絮”一喻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詩人雪萊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深刻的意蘊。12.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的身份。(4分)鏈接材料:詠絮當年,嫻花映水初驚艷;清心何處,山月當空雪照明。注:謝道韞小時候有“未若柳絮因風起”句,被叔父謝安贊賞,成為名句。三、現代文閱讀(4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20分)報秋宗璞①似乎剛過完了春節,什么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②一朵花苞鉆出來,一個柄上的好幾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長越長,成為玉簪模樣。開放都在晚間,一朵能持續開一晝夜。六片清雅修長的花瓣圍著花蕊,當中的一株頂著一點嫩黃,顫顫地望著自己雪白的小窩。③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種玉簪花精神罷。④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閑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彩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常這樣自嘲。⑤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后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著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干凈的。可能因氣味的緣故,不容蟲豸近身。⑥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⑦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⑧久居異鄉的兄長,業余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⑨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使得逍遙。⑩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那第一朵出現已一周,凋謝了。可是別的會一朵一朵再接上來。圓鼓鼓的花苞,盛開了的花朵,由一個個柄擎著,在綠波上漂浮。13.本文是作者見________________報秋,生發感慨而寫的一篇抒情散文。(2分)14.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寫看到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作者吃驚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聯系全文,作者悵然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過10個字)(4分)15.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三項是()(4分)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可以提醒人們秋的到來,讓人們減少一些惰性。B.本文的主旨主要是贊美那種“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C.作者對“領取而今現在”一句的吟誦讓人體味到一種悠然自得、淡然面對現實的人生態度。D.“領取自己那一份”,是勸慰人們要及時把握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E.作者借助比較的手法,巧妙地寫出了玉簪花所散發出的與其他幾種花不同的芳香。F.作者把玉簪花的綠葉描寫為“綠波”,使人聯想到生活的長河,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邃的時間感。16.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1)當中的一株頂著一點嫩黃,顫顫地望著自己雪白的小窩。(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17.第⑥自然段畫波浪線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寫法?其用意是什么?(4分)(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8-21題。(20分)【材料一】文字記載表明,我國在三千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茶樹。商朝以前,茶因珍貴而被當作祭品。商朝以后,茶發展成為貢品。春秋時期人們用茶樹鮮葉做菜。西漢時期茶已成為當時的一種重要商品。進入唐代以后,飲茶漸成風氣,并形成了中國的茶文化。因為茶有著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熱解毒的養生及藥用價值,再加上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茶很早就在世界得以廣泛傳播。日本、朝鮮、蒙古、伊朗、土耳其等亞洲國家“茶”的讀音均來自中國,這就是很好的證明。中國茶向世界的傳播依托了多種方式:唐朝時,日本派出大批人員渡海前來學習中國文化,茶樹的種植和飲茶的方法也由此傳到日本。公元1618年,明萬歷皇帝派出公使將茶作為貴重的外交禮品,饋贈給俄國沙皇。茶還作為重要的商品被輸送到多個國家。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馬古道就是一條以馬幫運輸茶、鹽等物資的國際商貿通道,這條商路一直延伸到了西非紅海海岸。十七世紀,航海業發達的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大量地從中國販運茶葉至歐洲各國。

【材料二】中國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藝術性,其中茶道藝術還蘊含著中華傳統禮儀。唐代陸羽在他撰寫的《茶經》中創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標志著唐人飲茶已開始注重品飲藝術。現代中國的茶道藝術更為典雅精致,包括洗茶、沖泡、封壺、分壺、奉茶、聞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環節,首敬在座長者,充分體現了中國“尊老敬上”的傳統。中國茶文化推動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引進飲茶風俗,引入茶文化。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曾盛贊飲茶能體現文人的高雅,并經常在家舉辦茶會,以茶會友。英國查理二世的王后凱瑟琳認為飲茶比飲酒更加文明,在她飲茶嗜好的影響下,王室貴族也逐漸形成了飲茶風尚。【材料三】“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政府提出的重大構想,而茶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沿線各國通過各類茶事活動,以茶為媒,化解隔閡,進行貿易交流,實現共同發展。2015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茶葉8.2萬噸,同比增長15.2%。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推進,中國茶文化將發揮更大的價值。在茶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要面對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雖然現在我國茶葉輸出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費量僅為世界第六,30歲以下的消費群體往往首選碳酸飲料、咖啡、果汁等時尚飲品。18.根據以上三則材料,請你簡要概括中國茶及茶文化的重要價值。(6分)19.閱讀【材料一】,請簡要說明中國茶傳播至荷蘭和日本的情況。(4分)(1)中國茶傳播到荷蘭的時間和方式:(2)中國茶傳播到日本的時間和方式:20.中國茶在世界得以廣泛傳播的依據是什么?(4分)21.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針對【材料三】提到的問題,請你提煉出“吳裕泰”解決這類問題的經驗。(6分)鏈接材料:具有120余年歷史的茶業老字號“吳裕泰”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國茶文化上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北京裕泰東方前門店推出茶生活體驗館,消費者能夠在抹茶體驗區,親身體驗制作抹茶的過程,品嘗自己制作的傳統抹茶;在茶點體驗區,可以品嘗到包括抹茶、焙茶等口味的拿鐵和布丁。“吳裕泰”還推出了花茶冰淇淋、茉香奶茶等新產品,這些產品深受青年消費者的喜愛。四、作文(55分)22.以下兩題選做一題。要求:①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②詩歌除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襲。(1)從記事開始,我們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的路程,感受過十幾度春花秋月。這其中有春花般美麗的記憶,也有刻骨銘心的難忘經歷,它們裝點著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陽光。請以《珍惜》為題,寫一篇作文。(2)閱讀下面的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長大。從蝌蚪到青蛙,可能轉身并不需要華麗,但一定需要徹底。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遠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遠留在水里。

第一單元達標測試卷一、1.A點撥:B.“薄”應讀“báo”;C.“蒞”應讀“lì”;D.“撫”應讀“fǔ”。2.C點撥:A.“哄托”應為“烘托”;B.“潦亮”應為“嘹亮”;D.“迫不急待”應為“迫不及待”。3.D點撥:津津有味: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很有興趣。用在此處不恰當。4.B點撥:注意文本內在的邏輯聯系。5.示例:美是回蕩在密林中的幾聲鳥鳴美是跳躍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陽6.(1)范愛農藤野先生(2)示例一:范愛農:作者在文中追敘了在日本留學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社會黑暗,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作者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充滿同情和悼念。示例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事認真負責、嚴格要求,熱情懇切,治學嚴謹,生活樸素,對弱國學生沒有民族偏見,對魯迅更是充滿關懷,常常給予他鼓勵。作者對藤野先生充滿感激和懷念之情。7.(1)示例:韋編三絕:孔丘第一遍讀《周易》,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這樣讀來讀去把穿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好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故事也可,“魯迅嚼辣椒驅寒”“董仲舒三年不窺園”等故事也可)(2)示例:媽媽,您一直擔心我讀課外書籍浪費時間,會影響我的學習,我記得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對寫作有很大幫助。今后您還是讓我多讀點課外書籍吧。(3)示例: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二、(一)8.(1)夕陽西下(2)海日生殘夜(3)以觀滄海(4)楊花落盡子規啼(5)行舟綠水前(6)峨眉山月半輪秋(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8)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二)9.(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急。(3)高興的樣子。(4)相比。10.(1)在空中撒鹽大體可以相比。(2)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11.C點撥:公的大笑是善意的,不是“諷刺”,此文表現的是和諧快樂的家庭氣氛。12.強調謝道韞的身份是一個暗示,表明作者對謝道韞才華的贊賞與肯定。三、(一)13.玉簪花14.沒幾天便是立秋收獲的季節卻兩手空空點撥:第一問很簡單,第二問要注意題目中“聯系全文”,從后文找到“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句,加以概括即可。15.BDF點撥: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要點和中心思想的分析歸納,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概括以及對文章表達技巧的鑒賞。本題中,B項講本文的主旨主要是贊美玉簪花精神,有一定迷惑性。作者在文中講玉簪花精神只是順便提及,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說成主要是贊美玉簪花精神就更無根據了,因此B是錯誤項。D項“勸慰人們要及時把握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意思不錯,但“不要有非分之想”則說得過了,根據不足。因此D是錯誤項。F項講“綠波”能使人聯想到生活的長河,多少還有可能性,而“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邃的時間感”則夸大過分,有牽強附會之嫌,缺乏根據,因此F是錯誤項。16.(1)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玉簪花開放時美艷嬌羞的情態,表達了作者對玉簪花的喜愛之情。(2)這句話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