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承德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顯示了長期使用某一種殺蟲劑后,馬鈴薯甲蟲數量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殺蟲劑使馬鈴薯甲蟲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B.馬鈴薯甲蟲抗藥基因的產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馬鈴薯甲蟲在第12年后逐步適應環境D.馬鈴薯甲蟲種群個體間存在性狀差異2.如圖為某細胞分裂時的一對染色體示意圖,1~8表示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如圖所示結構中含四條染色體,稱為四分體B.1與3、4互為等位基因,1與7、8互為非等位基因C.減數分裂中,1與7或8組合可能形成重組型的配子D.若基因1、5來自父方,則2、6來自母方3.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其中A、B、C表示生態系統的不同成分。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A、B分別代表消費者和生產者B.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過程C.③過程代表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⑥過程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4.南方某地有一片熱帶雨林,最初碳積蓄量500噸/公頃,此時,總初級生產量每年為60噸/公頃,生長量為5噸/公頃,枯死量為10噸/公頃,葉的呼吸量為25噸/公頃。已知總初級生產量=生長量+枯死量+呼吸量,則該地每年的凈初級生產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分別是(單位:噸/公頃)A.15,20 B.35,25 C.5,20 D.30,255.如圖是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卵原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示意圖。該細胞()A.有兩個染色體組、4個核DNA分子B.正發生著同源染色體分離C.產生的卵細胞基因型是AB或AbD.產生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6.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spike)位于病毒囊膜表面,是已知最大的病毒表面蛋白。病毒通過刺突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進而進入宿主細胞。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A.刺突蛋白在病毒的核糖體中合成B.用于消毒的醫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脫水變性,從而使病毒失活C.病毒通過囊膜與細胞膜融合后以主動運輸方式進入宿主細胞D.只有人細胞膜上才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所以它只感染人類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下圖是相關人體穩態部分調節機制的示意圖(+表示促進,-表示抑制,GnRH、LH、FSH表示相關的激素)。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睪丸酮的含量在小于正常范圍時GnRH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2)由圖乙可知,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機制是______________,圖中免疫細胞接受的信號分子a、b分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該免疫細胞為T細胞,當其受損時會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圖丙表示人體免疫某一過程的示意圖,分析回答有關問題。(3)圖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___免疫過程,b細胞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4)若圖中抗原再次進入人體內,能迅速的被______________細胞(填字母)特異性識別,此免疫過程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5)若該抗原為HIV,侵入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______________細胞。8.(10分)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但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易變性,研究人員嘗試從細菌中分離得到耐高溫的蛋白質。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人員在取樣后,可將樣品用______(填牛肉青蛋白胨培養基或麥芽汁瓊脂培養基)在______條件下培養篩選得到所需菌種,該菌種在后續實驗中需頻繁使用,可用______培養基進行保藏。(2)欲從細菌中分離得到耐高溫蛋白質,一般需進行樣品處理、粗分離、______和純度鑒定。蛋白質溶液粗分離時,需進行______除去蛋白質溶液中的小分子雜質,該方法的原理是______。(3)利用電泳法對不同的蛋白質進行分離時,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和分子本身的大小都會影響分子的遷移速度,可在凝膠中加入______來保證影響因素的單一性。(4)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和凝膠電泳法鑒定蛋白質時,遷移速度都取決于蛋白質相對分子量的大小,兩種方法中遷移速度最快的分別是相對分子量______的蛋白質。9.(10分)某沙漠中的嚙齒動物和螞蟻都以植物種子為食,嚙齒動物喜歡取食大的種子,螞蟻偏愛小的種子。下圖為實驗區保留和移走全部嚙齒動物后螞蟻種群數量的變化。回答下列問題:(1)嚙齒動物和螞蟻是否存在競爭關系?___________,依據是_____________。(2)當所有的嚙齒動物都從實驗區域中移走后,螞蟻種群數量的變化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10.(10分)某研究小組將甲、乙兩株大小、形狀和生理狀況相同的幼苗放置在如圖1所示的密閉裝置中培養,其中甲的培養液為完全培養液,乙的培養液為缺鎂的完全培養液。給予兩裝置相同且適宜的恒定光照,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培養,容器中CO2濃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高等植物缺鎂會影響_____________的合成,曲線①對應_____________植株所在的裝置中的CO2濃度變化,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2)AB時間段,該植株葉肉細胞中的C3的含量_____________;C點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11.(15分)從一個自然界果蠅種群中選出一部分未交配過的果蠅,該種果蠅具有剛毛(A)和截毛(a)一對相對性狀,且剛毛果蠅和截毛果蠅的數量相等,每種性狀的果蠅雌雄各一半。所有果蠅均能正常生活。從種群中隨機選出1只剛毛雄果蠅和1只截毛雌果蠅交配,產生的87只子代中,42只雌蠅全部表現為剛毛,45只雄蠅全部表現為截毛。(1)上述結果顯示,果蠅剛毛和截毛在遺傳上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稱為____,其遺傳遵循____定律。(2)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結果不能確定A和a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請簡要說明理由。(提示:如果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則顯性純合雄果蠅的基因型可寫成XAYA)________________(3)為了確定A和a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請用上述果蠅種群為實驗材料,進行一代雜交實驗,應該怎樣設計實驗?(簡要寫出雜交組合,預期結果并得出結論)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
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藥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是殺蟲劑對害蟲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強的害蟲被保留了下來。【詳解】A、殺蟲劑使馬鈴薯甲蟲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越來越高,A正確;
B、馬鈴薯甲蟲抗藥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B錯誤;
C、12年后馬鈴薯甲蟲的種群密度維持相對穩定,因此說第12年后逐步適應環境,C正確;
D、馬鈴薯甲蟲種群個體間存在抗藥性強、弱等性狀差異,D正確。
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的能力。2、C【解析】
如圖為某細胞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應該是相同基因。【詳解】A、如圖所示結構中含兩條染色體,A錯誤;B、1與3、4互為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錯誤;C、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可使1與7或8組合形成重組型的配子,增加配子的多樣性,C正確;D、基因1和2、5和6都是通過DNA復制形成的,因此若基因1、5來自父方,則2、6也來自父方,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通過模式圖,考查細胞的減數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目變化規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3、A【解析】
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傳遞主要沿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傳遞形式為有機物,大氣中的碳元素進入生物群落,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徑)或硝化細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氣中CO2的主要來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動植物的細胞呼吸;2、據表可知A是分解者,B是生產者,C是消費者。①⑧代表生產者和消費者被分解者分解的有機物,④是光合作用,③⑤⑦代表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是化石燃料的燃燒。【詳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中A是分解者,B是生產者,A錯誤;B、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從而加快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正確;C、③代表生產者(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C正確;D、⑥是化石燃料的燃燒,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所以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D正確。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碳循環的知識,需要考生結合圖解分析出圖中各字母代表的生態系統的成分,再結合碳循環的過程進行解答。4、A【解析】
(總)初級生產量是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質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級生產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這就是凈初級生產量。【詳解】總初級生產量=生長量+枯死量+呼吸量,因此呼吸量為60-5-10=45,呼吸量包括葉(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因此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為45-25=20。凈初級生產量=總初級生產量-呼吸量=60-45=15。故選A。【點睛】熟悉生物量、初級生產量以及次級生產量的概念及相關的計算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A【解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由于該動物為二倍體,而該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并且處于著絲點分裂狀態,因此是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狀態的細胞,并且細胞的細胞質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該細胞是第一極體。【詳解】A、該細胞中著絲點已分裂,染色體加倍,有兩個染色體組、4個核DNA分子,A正確;
B、該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B錯誤;
C、由于卵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所以該細胞產生的卵細胞基因型是aB或ab,C錯誤;
D、該細胞的產生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交叉互換),D錯誤。
故選A。【點睛】本題以減數分裂細胞圖為載體,考查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生物變異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能夠識記并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數目的變化情況,并準確判斷。6、B【解析】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詳解】A、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刺突蛋白是當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利用宿主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中合成的,A錯誤;B、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用于消毒的醫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脫水變性,從而使病毒失活,B正確;C、由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病毒通過囊膜與細胞膜融合后以胞吞方式進入宿主細胞,C錯誤;D、有報道寵物狗和貓也確診了新型冠狀肺炎,說明新型冠狀病毒也能感染動物,D錯誤;故選B。【點睛】結合病毒的結構特征分析題意是解題的關鍵。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增加神經—體液—免疫甲狀腺激素神經遞質T細胞受損后分泌的淋巴因子減少,使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漿細胞減少,故產生的抗體減少體液記憶細胞b反應更快、更強,產生抗體更多T【解析】
圖甲:下丘腦、垂體、睪丸的分級調節和負反饋調節。圖乙:血液運輸甲狀腺產生的甲狀腺激素激素作用于免疫細胞,神經細胞分泌神經遞質作用于免疫細胞,免疫細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質。圖丙:該過程表示體液免疫,其中a表示T淋巴細胞,b表示記憶細胞,c表示漿細胞,d表示抗體。【詳解】(1)當睪丸酮含量小于正常范圍時,下丘腦產生的GnRH會促進垂體產生LH和FSH,垂體產生的這兩種激素會促進睪丸產生睪丸酮,所以當睪丸酮含量偏小時,GnRH會增加。(2)乙圖中既有激素,又有神經細胞產生的神經遞質,還有免疫細胞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可以體現出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圖中免疫細胞接受的a表示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b表示神經細胞分泌的神經遞質;當T細胞其受損時會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主要的原因是T細胞受損,分泌的淋巴因子減少,使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漿細胞減少。(3)該免疫過程有B細胞的參與,為體液免疫,b細胞由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不產生抗體,因此為記憶細胞。(4)圖中a為吞噬細胞,b為記憶細胞,c為漿細胞,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人體時,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所以二次免疫過程的特點是反應迅速,產生抗體多。(5)HIV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T細胞。【點睛】人體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體液調節中一般存在反饋調節機制;免疫調節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8、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高溫固體斜面純化透析小分子可自由進出透析袋,而大分子保存在袋內SDS最大和最小【解析】
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步驟:(1)樣品處理:①紅細胞的洗滌,②血紅蛋白的釋放。(2)粗分離:①分離血紅蛋白溶液,②透析。(3)純化(4)純度鑒: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詳解】(1)麥芽汁瓊脂培養基是培養真菌的培養基,所以樣品用牛肉青蛋白胨培養基,由于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易變性,為了篩選耐高溫的蛋白質,所以在高溫條件下篩選菌種。菌種在后續實驗中需頻繁使用,可用固體斜面培養基進行保藏。(2)分離得到耐高溫蛋白質,一般需進行樣品處理、粗分離、純化和純度鑒定。蛋白質溶液粗分離時,需進行透析除去蛋白質溶液中的小分子雜質,該方法的原理是小分子可自由進出透析袋,而大分子保存在袋內。(3)SDS帶有大量的負電荷,消除不同物質帶電性質的不同,使其遷移率只取決于樣品中各種分子量的大小。(4)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運動的路徑短,所以遷移速度快,所以分子量最大的物質遷移速度最快,凝膠電泳法鑒定蛋白質,分子量最小的物質遷移速度最快。【點睛】本題考查血紅蛋白提取和分離的相關知識,識記教材基本內容,難點是電泳法和凝膠色譜法的基本原理。9、是兩者生活區域相同,在生存空間上存在競爭關系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嚙齒動物和螞蟻具有競爭關系,因此嚙齒動物移走初期,螞蟻種群數量上升;隨螞蟻種群數量上升,種內斗爭加劇,導致種群數量下降,最后趨于穩定。【解析】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主要有競爭、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的競爭不僅僅是食物的競爭,也包括生存空間的競爭。【詳解】(1)在該生態系統中,嚙齒動物和螞蟻在食物上沒有競爭關系,但二者生活區域相同,在生存在空間上存在競爭關系;故兩者之間存在競爭關系。(2)由于嚙齒動物和螞蟻具有競爭關系,因此嚙齒動物移走初期,螞蟻因為競爭者消失,種群數量上升;后期隨螞蟻種群數量上升,種內斗爭加劇,導致種群數量下降,最后趨于穩定。【點睛】明確種間關系的類型及含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葉綠素乙缺鎂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導致植物光合速率減慢;乙植株的培養液缺乏鎂元素,乙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較少,導致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不斷降低二氧化碳濃度【解析】
分析題意和題圖:圖1所做實驗中甲、乙兩組的自變量為是否含鎂,因變量為光合速率。由于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缺鎂的一組由于葉綠素含量低,光合速率將下降。圖1中曲線代表凈光合速率,其中曲線②在AB段CO2減少速率大于曲線①,說明曲線①代表缺鎂幼苗的光合速率變化,即乙組植株的光合速率變化情況。【詳解】(1)高等植物缺鎂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缺鎂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導致植物光合速率減慢;由于乙植株的培養液缺乏鎂元素,光反應較弱,乙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較少,導致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即曲線①對應乙植株所在的裝置中的CO2濃度變化。(2)AB時間段,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該植株葉肉細胞中的C3的含量不斷降低;C點時容器中CO2濃度不再減少,此時光照強度、溫度適宜,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點睛】解答本題時抓住題干信息:甲、乙兩組的自變量為是否含鎂,而鎂是葉綠素的組成元素,缺鎂植株的光合速率較低,吸收CO2較少,據此分析圖2中曲線①對應乙植株所在的裝置中的CO2濃度變化。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變更租賃條款的相關協議
- 《供應鏈管理實務》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湖南鐵道左繼紅98課件
- 工程排堿溝施工方案
- 中華酒文化課件
- 《GB 4706.80-201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暖腳器和熱腳墊的特殊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專職業形象課件模板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個性與職業課件
- 有條件的股東內部股權轉讓合同
- 車輛維修方案
- 電場、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講義)含解析-2025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新高考)
- (完整版)行政文員筆試題庫及答案-打印版
-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教學課件(共25張) 高中歷史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 上海市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49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
- 廣播節目播音主持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工業大學
- 化妝品生產防滲漏質量控制措施
- 政務服務知識培訓課件
- 政府績效評估 課件 蔡立輝 第6-10章 政府績效評估的結果應用與改進 -政府績效評估在當代中國的推進
- 2025年職教高考對口升學 護理類 專業綜合模擬卷(3)(原卷版)(四川適用)
- 煙霧病教學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