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培正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培正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培正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培正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培正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培正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日本東洋史學家宮崎市定認為中國早在10世紀(即所謂“唐宋之變”)就已經進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個世紀。以下經濟方面的變化最能支撐宮崎觀點的是A.勞役和實物賦稅;貨幣賦稅 B.實物農業經濟;商品貨幣經濟C.內陸經濟;海洋經濟 D.農業經濟;工業經濟2.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腦會議號召不結盟國家要“通過有效行使反對霸權的國家主權來鞏固它們的獨立”“拒絕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壓力”。材料強調不結盟運動國家A.把斗爭的矛頭主要指向了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B.不滿美國、蘇聯兩國對第三世界的激烈爭奪C.從反帝、反殖發展到反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D.認識到發展民族經濟與爭取國家獨立的重要性3.如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部分)》,對該作品藝術風格的描述最為恰當的是A.閬風游云千萬朵,驚龍蹴踏飛欲墮B.勁健而不失飄逸,舒展而不失沉穩C.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D.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4.魯迅于20世紀初提出了改造國民性和“立人”兩個相關的命題,認為中國“國民性”中存在的某些嚴重缺陷和弱點是由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為此,他A.著文立說,批判傳統道德B.倡導民主,反對封建專制C.弘揚科學,摒棄愚昧迷信D.領導革命,重建道德價值5.當前正在興起的一種“反全球化”浪潮,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此起彼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到英國脫歐,再到推翻區域自貿協定,乃至退出世貿組織,從純粹的民間非主流呼聲變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說法。這些現象表明A.全球的經濟競爭更加激烈B.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C.南北方國家之間矛盾重重D.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弱化6.唐玄宗開元21年,在全國十五道置采訪使,以“六條”監察非法行為,劍南節度使王昱以劍南道采訪使身份巡邊姚州,笞殺姚州都督府所屬羈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采訪使制度A.埋下了藩鎮割據隱患 B.增強了地方行政權力C.注重維護君主的權威 D.加強了對邊疆的統治7.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慶祝十月革命的閱兵式發表講話:“讓我們偉大的祖先……的名字,在這次戰爭中鼓舞著你們!讓偉大列寧的旗幟指引著你們向勝利前進!”受閱部隊直接開赴前線作戰,此次戰役發生于如圖中的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8.2009年6月11日美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計劃在今后100天內創造或挽救60萬個就業崗位,將是7870億美元刺激方案實施頭100天所創工作機會的四倍。羅斯福新政時期相似的措施包括()A.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 B.建立社會保障體系C.“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 D.保障工人的經濟政治權利9.下列關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史功績,表述正確的是A.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綱領B.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C.確定建立獨立、自由、富強新中國D.確立了與國民黨開展合作的方針政策10.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前424)指出“來自戴爾波伊并使他們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沒有打動、雅典人離開希臘,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國土上面,鼓起勇氣來等候侵略他們國土的人們。”這說明希羅多德A.具有了早期人文主義思想B.極力反對希臘的宗教信仰C.贊揚發達的雅典民主政治D.害怕神權的力量影響雅典11.民國時期,無錫一男聘結一女,已擇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說這門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順從。男方知曉真相,退還庚帖。這件事被喻為“女權發達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濫觴”。對此理解比較全面的是A.社會觀念,碰撞轉型 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婦女解放,潮流涌動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2.十八世紀,不少啟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國的科舉制度:“它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舉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質是A.以文治國B.公平競爭C.分科考試D.重視教育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緬懷偉人,傳承精神,指引前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孫中山平均地權的思想,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土地制度和學說,比如“三代之井田、王莽之王田(土地國有制)與禁奴,王安石之青苗,共秀全之公倉(圣庫制度)”。二是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社會主義”理論。亨利喬治認為土地私有是社會貧富不均的主要根源,主張土地國有,征收地價稅歸公共所有,廢除一切其他稅收,使社會財富趨于平均。——摘編自馮自由《革命逸史》、夏良才《亨利喬治的單稅論在中國》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就任當日,就宣布中華民國今后實行“五族共和"。他說“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國……”在此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重申中華民族“主權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孫中山全集》第2卷(1)閱讀材料一,概括孫中山為民主共和斗爭的主要活動。(不得抄材料原文)(2)閱讀材料二,歸納孫中山平均地權思想的特點。結合所學,簡述三民主義的時代意義。(3)閱讀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關千“五族共和”思想的來源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①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國傳統儒家思想。②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歐美近代資產階級思想。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認識并加以闡述。14.(20分)孔子與儒學孔子研究是建國后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對孔子的評價直接關系到對儒家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里,孔學因與皇權結合而政治化,皇權因與孔學結合而理化。……皇權雖不斷更迭,而孔子的權威卻日益穩固,從未動搖過。——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為請政府于憲法中定孔教為國教。陳獨秀連加痛駁,謂孔教與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緣,孔子提倡的道德禮教為封建時代的道德禮教,他的倫理學說與共和立憲政體相違。此后,李大釗、吳虞等人也對禮教進行了大力批判,胡適還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號。——據郭延以《近代中國史綱》等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組織了聲勢浩大的討孔、批孔運動,反孔還是尊孔成為革命與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1978年開始,全面客觀地評價孔子成了學術界的熱衷話題。1989年以來,學術界先后召開了“儒學及其現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其他相關的學術會議,成立了“國際儒學聯合會”等組織。——據顏炳罡《五十年來孔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時期孔學“政治化”和皇權“理論化”的具體表現。(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對待孔學的態度,概述陳獨秀等人批判“孔教”的歷史背景。(3)據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來學術界“孔子研究”的特點,簡要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中國的唐宋之際是農業經濟為主,宋代出現商業革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早市繁榮,交易用的紙幣出現。故B正確;北宋時期尚未實行貨幣賦稅,排除A;中國的經濟在唐宋時期依然是小農經濟為主,排除C;工業經濟是近代才出現,排除D。故選B。2、C【解析】材料中的“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說明此時是強調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1973年第四次首腦會議號召不結盟國家要‘通過有效行使反對霸權的國家主權來鞏固它們的獨立’”,說明此時是強調反對霸權主義,故答案為C項。其他三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項。點睛:不結盟運動最初成立時,決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現;20世紀70年代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不結盟運動斗爭內容的轉變,也是當時國際社會主要矛盾的反映。3、C【解析】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顏真卿”、“《多寶塔碑(部分)》”及圖片文字可以判斷出該書法風格屬于楷書,因此C正確;A是對草書書法風格的描述,排除;B是對隸書書法風格的描述,排除;D出自曹植的洛神賦,是對洛水的一源位叫做宓百妃的神靈的外貌的一段描寫,排除。故選C。4、A【解析】

根據材料魯迅認為中國的“國民性”出了問題,故他通過文學革命批判傳統道德,因此A選項正確;根據材料無法體現政治上的問題和訴求,故B選項錯誤;根據材料問題的癥結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選項錯誤;D選項魯迅并非革命的領袖,故錯誤。5、A【解析】材料中的“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此起彼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到英國脫歐,再到推翻區域自貿協定,乃至退出世貿組織”,均是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開展的斗爭,說明全球化浪潮中各國之間的競爭激烈,故答案為A項。“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是指對發展中國家有利也有弊,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南北方國家之間矛盾重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弱化”說法錯誤,排除D項。6、D【解析】

“在全國十五道置采訪使”“巡邊、羈縻州”說明唐朝時期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故D正確;“埋下了藩鎮割據隱患”不符合這一時期的事實,屬于以后的影響,排除A;唐玄宗設“采訪使”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對地方的控制,采訪使是監察權、不是行政權,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君主權威問題,排除C。故選D。7、B【解析】

依據材料“1941年11月7日”“讓我們偉大的祖先……讓偉大列寧的旗幟指引著你們向勝利前進”并結合二戰的過程可知,這場戰役指的是莫斯科戰役。②處是莫斯科,B正確;①處是列寧格勒,A錯誤;③處是斯大林格勒,C錯誤;④處是羅斯托夫,D錯誤。故選B。8、C【解析】

政府提供就業崗位,這一舉措在羅斯福時期是“以工代賑”,C正確;A是對金融領域的整頓,不能提供就業機會,排除;社會保障體系關照的是社會弱勢群體,不能直接創造就業,排除B;D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不能直接創造就業崗位,排除。9、A【解析】

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的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實現共產主義,選項符合題意,故A正確;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是在1924年的國民黨一大上,B錯誤;“確定建立獨立、自由、富強新中國”是中共七大的內容,C錯誤;“確立了與國民黨開展合作的方針政策”是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D錯誤。10、A【解析】依據“來自戴爾波伊并使他們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沒有打動、雅典人離開希臘”可知其強調人的偉大和對神的懷疑,故A項正確;懷疑神不等于反對宗教信仰,故B項錯誤;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錯在“害怕”,材料無法體現,排除。11、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無錫女子對傳統包辦婚姻的不滿以書信告之男方,這反映了民國時期婦女的婚姻觀念發生了變化及女性對傳統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識,并且維護自己婚姻自由權利;而男方知曉后便退婚,這些體現了民國時期新舊觀念的碰撞,A項正確,D項排除;題干信息僅涉及婦女婚姻觀念變化,不能說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項;題干不能反映當時出現婦女解放潮流,排除C項。故選A。12、B【解析】

依據材料“不少啟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國的科舉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啟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舉制體現了平等的原則,故選B。科舉制產生之前,封建統治者即已提倡以文治國,由此可見,以文治國不可能是科舉制的本質,排除A;分科考試與重視教育不符合啟蒙思想家的主要訴求,故不會是啟蒙思想家推崇科舉制度的主要原因,排除CD。【點睛】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考查學生分析歷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信息是“不少啟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國的科舉制度”。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創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捍衛民主共和而斗爭;發展三民主義,促成國共合作。(2)特點:中西結合、注重公平。時代意義: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愿望,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3)選擇討論①儒家的大一統、仁愛、民本思想;選擇討論②啟蒙運動的自由、平等、博愛;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盧梭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思想。【解析】

(1)結合孫中山大事年表可知,孫中山在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及中華民族復興方面功勛卓著,結合其辛亥革命發及國民大革命的貢獻進行概括即可。(2)一問根據材料二“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土地制度和學說……二是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社會主義”理論……使社會財富趨于平均”可知孫中山平均地權思想體現了中西結合、注重公平特點;二問結合中國資本主義發展需要及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愿望的時代方向進行闡述。(3)分析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可結合所學從傳統儒家大一統、仁愛及民本思想進行闡述;分析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歐美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可根據材料三“主權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結合啟蒙運動中自由、平等、博愛及孟德斯鳩和盧梭思想進行分析闡述。14、孔子與儒學(1)孔學“政治化”:“大一統”主張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皇權“理論化”:“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學說的提出。(2)態度:革新、改造和利用。背景: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傳播了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3)特點:全面客觀地評價孔子;研究國際化。原因:實行改革開放,為重新評價孔子創造了社會環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為重新評價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礎;對外學術交流的增加,為重新評價孔子提供了學術支持。【解析】

(1)表現:孔學“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