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下學期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2023.07本試卷共9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把上對應題目后面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各門類的藝術都有著光輝燦爛的成就。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種藝術形式的發展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借鑒,“詩中有畫”正是在這種綜合發展中所逐漸形成的古典詩歌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它強調詩歌的畫面感、色彩感,形象地刻畫客觀事物和詩人的情緒感受。在中國古典詩歌,尤其在古典詩歌發展的極盛時期——唐代詩歌中,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在這個光輝頂峰幾百年后的北宋,蘇軾做出了“詩中有畫”的概括,從此這一特征成為古典詩歌藝術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聞一多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門第,從小就讀于家塾,古典文學素養十分深厚。他創立新詩的“三美”理論,與他對中國古代文化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深入了解和深刻認識是分不開的。其中關于“繪畫美”的探討,與古典詩歌“詩中有畫”的藝術傳統的繼承關系,以及在這種繼承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是十分明顯的。繼《詩的格律》之后,寫于1928年5月的《先拉飛主義》,比較集中地反映了聞一多對于“詩中有畫’藝術傳統的認識。他具體分析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詩人兼畫家集團“先拉飛派”,注意到他們由于在詩畫藝術手法之間的“不分彼此的挪借”所造成的特殊藝術風格,十分接近我國古典詩歌和山水畫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傳統而又有所區別。但此派完全無視詩歌藝術美的獨立性,以詩作畫,從而導致藝術型類的混亂,成為“末流的濫觴”“藝術的自殺政策”。在這篇論文的結尾,他有一段高屋建領的總結:從來那一首好詩里沒有畫,那一幅好畫里沒有詩?恭維王摩詰的人,在那八個字里,不過承認他符合了兩個起碼的條件。這不僅僅是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藝術傳統的歷史的、客觀的評價,而且充滿了對于提高新詩審美價值的信心和勇氣,言猶未盡地隱含著新詩“繪畫美”的高標準——必須跨越這個“起碼的條件”,形成更新、更高、更自覺的美學追求。如果說,“詩中有畫”是古典詩歌詩情畫意的極致即終點,那么,就應當成為新詩追求繪畫美的起點。從古典詩歌的“自然”走向新詩的“自為”,這是歷史的必然。聞一多之前以及與聞一多同時代的其他詩人,在“繪畫美”方面,基本上都還是在“詩中有畫”這個起點周圍徘徊。新詩的“嘗試”者胡適,提倡“抽象的題目用具體的寫法”。他的部分新詩作品,寫出了一些畫面,但都還只是一種自然流露。而聞一多,充分注意到視覺上語言形象的色彩、構圖,綜合了視覺方面和聽覺方面的審美要求,在中國新詩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包括獨立的“繪畫美”在內的新詩“三美”理論,把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覺的美學追求帶入新詩領域。他以色彩濃重的西方油畫的筆觸,在自己的詩中畫出一幅幅有著鮮明民族特色的畫面:檐前,階下,籬畔,圃心底菊花:靄靄的淡煙籠著的菊花,絲絲的疏雨洗著的菊花,——金底黃,玉底白,春釀底綠,秋山底紫。(《憶菊》)詩人在寫詩,又是在作畫,詩人以飽浸色彩的詩句,調動人們的視覺想象,引領人們觀賞這“自然美的總收成”。這里不摻雜任何哲理的追求,也沒有絲毫舊詩詞的痕跡,只是在自覺地描繪著“祖國之秋底杰作”,描繪著中華民族向上的精神和堅貞的性格。這樣開闊的意境不但古典詩詞無法容納,而且也是“自然流露”、隨意點染的詩篇所不可企及的。從創作實踐上看,聞一多在新詩語言的色彩運用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注重色彩的選擇、搭配,注重色彩的暗示,象征作用,利用詩歌語言色彩自身構成視覺方面的審美感受。他曾經成功地應用繪畫理論中補色的對比有使兩色達到最高強度的色彩學原理,用紅綠對比來演染極為熱烈的情緒:一氣的酣綠里忽露出一角漢紋式的小紅橋真紅得快叫出來了!(《春之末章》)作為完整豐富的新詩“繪畫美”的另一重要藝術體現——美丑辯證法的應用,聞一多的理論和實踐創造在新詩發展中則更是絕無僅有的。這方面的例子,除了《死水》,值得一提的還有《荒村》。這是一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疾苦、抨擊弊政的力作。自新詩誕生以來,這類題材的作品并不少見。影響較大的如劉半農的《相隔一層紙》,以一幅活生生的社會生活畫面極生動、極形象地表現了嚴重的階級對立,從藝術上看,的確“詩中有畫”。然而,由于過分局限于客觀現實的模寫,只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樂府式的白描,所提供的也還只是生活畫面對比的視覺感受。而在聞一多的《荒村》里,我們則可以體察到在那些詩的畫面里所包念的更深一層的美學追求。《荒村》寫的是人民為避反動軍隊燒殺搶掠,背井離鄉、遂成處處“荒村”的慘景。在這些“荒村”里,“門框里嵌棺材,窗根里鑲石塊”,而這些房舍的周圍卻有著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色:玫瑰開不完,荷葉長成了傘;秧針這樣尖,湖水這樣綠,天這樣青,鳥聲像露珠樣圓。大自然——經過世代勞動人民改造過的大自然,是這樣的美,而創造美、作為審美主體的人,卻無法在美的自然里存身。詩人以美寫荒涼,以象征生命的綠色、以象征美好希望的玫瑰來寫荒涼,卻令人更覺得荒涼。人們在美的畫面中更深刻地認識了荒涼,認識了丑。這種特殊的審美體驗,這種由美丑辯證法組織起來的新詩“繪畫美”,是當時其他詩人的新詩作品中所沒有的。(摘編自汪錫銓《試論聞一多關于新詩繪畫美的理論和實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中有畫”是古典詩歌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通過對客觀事物極富畫面感、色彩感的刻畫表現詩人的情緒感受。B.聞一多深受中國古典文化浸潤影響,在繼承古典詩歌藝術傳統的基礎上,豐富了“詩中有畫”藝術傳統的內涵。C.英國的“先拉飛派”藝術風格與我國古典詩歌和山水畫的創作傳統接近,但由于詩畫不分導致走向了藝術的末路。D.劉半農的《相隔一層紙》就體裁而言是新詩,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依然還是“詩中有畫”藝術傳統的延續與表達。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與繪畫雖是兩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但在畫面感、色彩感、描摹事物、表情達意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互相影響。B.聞一多對王維的詩歌及繪畫作品并不贊許,他認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只不過是藝術創作的兩個基本條件。C.《憶菊》是聞一多新詩“繪畫美”理論具體實踐的代表作,其藝術表現手法是對中國傳統舊詩詞創作的一大突破。D.聞一多《荒村》不僅呈現了自然生活畫面強烈的視覺對比,而且還通過畫面的對比隱含著更深一層的美學追求。3.“從古典詩歌的自然’走向新詩的“自為’,這是歷史的必然。”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怎樣向同學們介紹新詩“繪畫美”?請結合材料列出你的發言要點。(二)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采石磯郁達夫十月中旬的和煦的陽光,不暖不熱的灑滿在冷清的太平府城的街上。仲則在藍蒼的高天底下,出了龍津門,渡過姑熟溪,盡沿了細草黃沙的鄉間的大道,在向著東南前進。道旁有幾處小小的雜樹林,也已現出了凋落的衰容,枝頭未墜的病葉,都帶了黃蒼的濁色,盡在秋風里微顫。樹梢上有幾只烏鴉,好象在那里贊美天晴的樣子,呀呀的叫了幾聲。仲則抬起頭來一看,見那幾只烏鴉,以樹林作了中心,卻在晴空里飛舞打圈,樹下一塊草地,顏色也有些微黃了。草地的周圍,有許多縱橫潔凈的白田,因為稻已割盡,只留了點點的稻草根株,靜靜的在享受陽光。仲則向四面一看,就不知不覺的從官道上,走入了一條衰草叢生的田塍小路里去。走過了一塊干凈的白田,到了那樹林的草地上,他就在樹下坐下了。靜靜地聽了一忽鴉噪的聲音。他舉頭卻見了前面的一帶秋山,劃在晴朗的天空中間。“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樣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動了登高望遠的心思。立起了身,他就又回到官道上來了。走了半個鐘頭的樣子,他過了一條小橋,在橋頭樹林里忽然發現了幾家泥墻的矮草舍。草舍前空地上一只在太陽里躺著的白花犬,聽見了仲則的腳步聲,嗚嗚的叫了起來。半掩的一家草舍門口,有一個五六歲的小孩跑出來窺看他了。仲則因為將近山麓了,想問一聲上謝公山是如何走法的,所以就對那跑出來的小孩問了一聲。那小孩把小指頭含在嘴里,好象怕羞似的一語也不答又跑了進去。白花犬因為仲則站住不走了,所以叫得更加厲害。過了一會,草舍門里又走出了一個頭上包青布的老農婦來。仲則作了笑容恭恭敬敬的問她說:“老婆婆,你可知道前面的是謝公山不是?”老婦搖搖頭說:“前面的是龍山。”“那么謝公山在哪里呢?”“不知道,龍山左面的是青山,還有三里多路啦。”“是青山么?那山上有墳墓沒有?”“墳墓怎么會沒有!”“是的,我問錯了,我要問的,是李太白的墳。”“噢噢,李太白的墳么?就在青山的半腳。”仲則聽了這話,喜歡得很,便告了謝,放輕腳步,從一條狹小的歧路折向東南的謝公山去。謝公山原來就是青山,鄉下老婦只曉得李太白的墳,卻不曉得青山一名謝公山,仲則一想,心里覺得感激得很,恨不得想拜她一下。他的很易激動的感情,幾乎又要使他下淚了。他漸漸的前進,路也漸漸窄了起來,路兩旁的雜樹矮林,也一處一處的多起來了。又走了半個鐘頭的樣子,他走到青山腳下了。在細草簇生的山坡斜路上,他遇見了兩個砍柴的小孩,唱著山歌,挑了兩肩短小的柴擔,兜頭在走下山來。他立住了腳,又恭恭敬敬的問說:“小兄弟,你們可知道李太白的墳是在哪里的?”兩小孩好象沒有聽見他的話,盡管在向前的沖來。仲則讓在路旁,一面又放聲發問了一次。他們因為盡在唱歌,沒有注意到仲則;所以仲則第一次問的時候,他們簡直不知道路上有一個人在和他們斗頭的走來,及走到了仲則的身邊,看他好象在發問的樣子,他們才歇了歌唱,忽而向仲則驚視了一眼。聽了仲則的問話,前面的小孩把手向仲則的背后一指,好象求同意似的,回頭來向后面的小孩看著說:“李太白?是那一個墳吧?”后面的小孩也爭著以手指點說:“是的,是那一個有一塊白石頭的墳。”仲則回轉了頭,向他們指著的方向一看,看見幾十步路外有一堆矮林,矮林邊上果然有一穴,前而一塊白石的低墳躺在那里。“啊,這就是么?”他的這嘆聲里,也有驚喜的意思,也有失望的意思,可以聽得出來。他走到了紋前,只看見了一個雜草生滿的荒冢。并且背后的那兩個小孩的歌聲,也已漸漸的幽了下去,忽然聽不見了,山間的沉默,馬上就擴大開來,包壓在他的左右上下。他為這沉默一壓,看看這一堆荒冢,又想到了這荒冢底下葬著的是一個他所心愛的薄命詩人,心里的一種悲感,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來。“啊啊,李太白,李太白!”不知不覺的叫了一聲,他的眼淚也同他的聲音同時滾下來了。微風吹動了墓草,他的模糊的淚眼,好象看見李太白的墳墓在活起來的樣子。他默默的在墓前草上跪坐。看看四圍的山間透明的空氣,想想詩人的寂寞的生涯,又回想到自家的現在被人家虐待的境遇,眼淚只是陸陸續續的流淌下來。看看太陽已經低了下去,墳前的草影長起來了,他方把今天睡到了日中才起來,洗面之后跑出衙門,一直還沒有吃過食物的事情想了起來,這時候卻一忽兒的覺得饑餓起來了。他挨了餓,慢慢的朝著了斜陽走回來的時候,短促的秋日已經變成了蒼茫的白夜。他一面賞玩著日暮的秋郊野景,一面一句一句的盡在那里想詩。敲開了城門,在燈火零星的街上,走回學使衙門去的時候,他的吊李太白的詩《太白墓》也想完成了。(有刪改)[注]采石磯為傳說中李白落水處,自古成為騷人墨客借以追懷李白的題材。小說《采石磯》寫于1922年,是郁達夫的代表作,取材于清代性格孤傲、詩學李白的詩人黃仲則。小說共七節,本文節選自第三節。文本二: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郁達夫那種描寫自我的沖動、隨時可見的浪漫的自我想象以及一個人在路上的孤寂漂泊和對生命的感性尋找,構成了他大部分創作的原動力。而這些“一個人在路上”的漂泊和浪漫的自我想象早已被主體內在化了,每每被敘述者以具有切膚之痛、令人靈魂震顫的方式加以敘述,且形成郁達夫創作的一貫主題,它透露出郁達夫對生命和藝術的探索:面對日常世界的煩悶以及社會和現實的重壓,作為個體的人當下選擇如何?人的合目的性的取向又應怎樣?能不能找到一種真正的解決,以便人類把靈魂從自我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獲得一個人繼續前行尋找精神之光的力量?(摘編自聶和平《郁達夫:朝圣路上的漂泊者》)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黃仲則“不知不覺”地從官道走進了一條小路,說明他沉醉于欣賞秋郊野景達到忘我的境地。B.“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表達黃仲則當時孤獨寂寞之情,也勾起黃仲則拜祭李白的念頭C.小說選取高天飛鴉、白田秋山,細草簇生等平凡細小的意象,營造了清、靜、閑適的獨特秋味。D.“想想詩人的寂寞的生涯”既體現李白懷才不遇的悲涼,又蘊含他不為時人所容的耿介品格。6.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借助黃仲則一系列的動作來推動景物的轉換,移步換景,極大地拓展了環境空間。B.小說從黃仲則的視角,對村婦小童的動作、語言、心理等進行描寫,表現他們純樸的特點。C.作者簡要講述黃仲則的來與回,詳細敘述他尋找太白墓的過程,敘述詳略得當,主體突出。D.小說情節簡單但構思巧妙,半日之時、青山半腳,在有限的時空內張揚了深厚的文化韻味。7.小說中黃仲則看到荒冢后“不知不覺的叫了一聲”,這一聲凝結了千思萬緒,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8.一篇寫黃仲則小說,文本一卻以“采石磯”為題,請結合文本二簡要談談你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節選自《孝經·開宗明義章》)材料二: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而子遷適使反,見父于河洛之間。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絕于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節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材料三: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造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節選自《項脊軒志》)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涂對一處得1分,超過三處不得分。子A曰B夫C孝D德E之F本G也H教I之J所K由L生M也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敏”指聰明,與《論語》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含義不同。B.“涕”指眼淚,與《氓》“不見復關,泣涕漣漣”的“涕”字含義相同。C.“庖”指廚房,與《庖丁解牛》中“良庖歲更刀”的“庖”字含義相同。D.“顧”指回頭看、觀看,與成語“三顧茅廬”中的“顧”字含義不同。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先王的至德要道是“孝”,“孝”立足于家庭,面向社會。B.司馬談在臨死之際告誡司馬遷要繼承祖業,肩負起“太史”的職責。C.庭院設置院墻后,東犬西吠,雞棲于廳,可見家族分裂,走向沒落。D.大母帶著象笏來探望歸有光,希望借此激勵他用功讀書,光宗耀祖。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2)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平?”請結合材料,概括司馬遷無顏祭掃父母墳墓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快閣用黃山谷韻①程文德北風吹雨暗江城,快閣登臨欲晚晴。水落魚龍②雙渚闊,云開文武③遠山明。漁舟亂逐輕煙放,霜樹時驚返照橫。納納乾坤皆快閣,未應偏與白鷗盟。【注釋】①此詩為次韻詩,詩人為明代賢臣。黃山谷,即北宋詩人黃庭堅,號山谷道人。②魚龍:雙渚之名。③文武:指文筆、武姆二山。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與黃庭堅同為秋季雨后登閣賞晴,黃“倚”飄然悠閑,程“欲”則直陳欣喜。B.第三句語意蘊藉,既實寫雨落在魚龍雙渚上,江面開闊,也點出詩人舒展的心情。C.頸聯比擬生動,賦予漁船人之情態,寫出漁船因雨勢盛大而四處躲雨的熱鬧場景。D.數百年后,詩人登臨快閣和詩前人,語陳意新,境界闊大,胸懷廣遠,氣韻端方。15.本詩與《登快閣》尾聯“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一樣,都寫到了“白鷗”,但各有用意,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三)名篇名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一夫作難而七廟,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賈誼《過秦論》)(2)________________,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3)唐代李渤“訪”石鐘山遺蹤,親“扣”其石,親“聆”其聲,但蘇軾不認同李渤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解釋,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為何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呢?因此決定實地考察石鐘山,以探明其名由來。(4)《臨安春雨初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含蓄深蘊,陸游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春分的第一滴雨水滑過天空時,蟄伏在地層里的灰灰菜種子便開始①地朝上躥騰。幾乎是一夜之間,山崗上、田野里徹底發生了一場革命,一地的嫩綠席卷了整個世界。從嫩黃的三片葉子,到深綠的一株蔥郁,每一片葉子都笑容滿面地向著太陽靠近,用身體去點綴荒蕪的田野。“灰條復灰條,采采何辭勞。野人當年飽藜藿,兇歲得此為佳肴。”如同明人《野菜譜》中描述般,災年的灰灰菜可以與肉②。經水焯過的灰灰菜顏色翠綠晶瑩,片片葉子服帖地舒展著每一條脈絡,它的驚艷出場讓貧瘠的飯桌頓時有了生機。大人們拿起筷子象征性地挑起一小撮,之后便看著那些小腦袋湊在桌子上爭先恐后地③,眼里盡是無限的溫柔。此時,這盤翠綠帶來的不僅僅是胃的滿足,更重要的是一種希望和開始。從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到困于陳蔡之間的孔子,到《紅樓夢》里的劉姥姥,都吃過這藜藿之羹。咀嚼著嫩潤的葉子,就像是在探索一條深邃的歷史長河和文明古道。17.下列各句中的“一”字,和文中“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一”含意相同是哪一項?請作出選擇并簡析你判斷的理由。()A.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