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數字一點不老實
①嘿,好消息!“研究發現,每天喝一小杯紅酒有助于避免糖尿病、
阿爾茨海默病和心臟病等與衰老有關的健康問題。”但是等一下!“一
杯紅酒對心臟實在不利:科學家揭穿適度飲酒有益健康的迷思。”嘿,
還有更多好消息!“紅酒富含抗氧化劑,每天一杯可降低男性患前列腺
癌風險10%以上。”但是再等一下!“即使每天只喝一杯酒也會增加患
癌風險:研究警示,酒精與至少七種形式的疾病有關。”一個愛喝紅酒
的人讀《每日郵報》,情緒會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這些標題都
是基于過去五年的真實研究,并沒有胡編亂造。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紅酒會讓我們長生不老,還是會害死我們?
②如果你正在進行一項研究或者任何一個要用抽樣方法來了解的
事情一一比如某藥物治療某疾病的效果如何一一你得到的數字不一定
和事實完全一致。即使你有一組無偏差的樣本,并且研究做得很規范,
你得到的數字也可能只是由于概率的機制而隨機地高于或低于真實的
情況。
③假設吃炸魚柳可以稍微降低打鼾的風險,假設現在已經有很多
不同的研究討論炸魚柳是否會影響打鼾,我們還假設,雖然有些研究
規模很小,但做得都很規范,沒有發表偏差、p值操縱或其他可疑的
統計行為。我們期待的是,這些研究的平均結果會表明,吃炸魚柳的
人打鼾稍微少一些。但任何個別研究最終都可能得出略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這些研究確實沒有偏差,你會預期這些結果呈一種正態分布,集
中在真實效應周圍:有些數字更高,有些更低,其中大部分在中間附
近。所以,即使已經有很多關于炸魚柳與打鼾相關的研究,其中一些
研究的結果也不能代表現實情況。它們可能高估或低估了效應,甚至
可能發現該效應并不存在,或者發現炸魚柳導致打鼾。這時候該做的,
是努力弄清楚所有這些研究趨向于什么結論,即平均結果是怎樣。這
就是為什么人們會在學術論文的開頭做文獻綜述——將自己的研究結
果放到科學文獻整體的背景中去看。如果現有研究足夠多,如果在研
究或發表過程中都不存在系統性偏差,這樣的匯總結果能讓你清楚地
了解真實的效應。
④科學就是這樣進步的,至少理論上如此。但是,假設這時候發
表了一項新研究,它說的不是“這項研究讓我們對底層現實情況的理解
更進一步,也許還略微產生了改變”。相反,進行該研究的科學家立即
摒棄了所有的既有研究,并說:“這項新研究證明過去所有的相關研究
都是錯的。現在認為,炸魚柳會導致打鼾,把我們以前說的全忘了吧。”
這就不太科學了。
⑤每次記者就新的研究論文(如《開創性新研究揭示炸魚柳導致
打鼾》)撰寫新聞報道時,發生的都是這種事:沒有將其放在現有研
究的背景下考慮。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報紙報道的
是新聞,在科學領域,最明顯的“新聞”就是新研究的發表。如果新聞
標題是《新研究沒有多少新信息,且只能在既有研究的背景下看待》,
這可不怎么搶眼。此外,科學論文需要被視為全部相關研究這一整體
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存在的,而大多數記者和大多數讀者一樣,可
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如此,科學記者通常每天要寫五篇以上
的報道;他們除了記述新聞通稿外,很可能根本沒時間做別的,遑論
為結合背景信息來解讀新研究而聯絡其他科學家了。
⑥但這終歸是個問題,因為無論是就存在風險的特定情形,還是
就科學進程本身而言,它都會給讀者一種誤導性的印象。假設新研究
頻頻出現,結果炸魚柳和打鼾的關聯一周一變,那讀者就有理由認為
科學基本上是在隨意編造。
⑦我們對炸魚柳和打鼾的拙劣假想實驗只是一個例子,但這樣的
情況一直在發生,涉及真實的事物。我們繼續給《每日郵報》挑錯,
在他們的網站上以“新研究稱”為關鍵字進行谷歌搜索,返回了超過
5000條結果,涉及的主題從肥胖對腦功能的影響,到社交媒體和壓力
的關系,再到咖啡是否讓人更長壽。
⑧這些研究是真的嗎?是真的。每項研究都準確勾勒出當前對科
學的最佳理解嗎?可能沒有。問題還會更嚴峻。一項發現孤獨癥患者
腦內鋁含量高的研究在2017年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更廣泛的孤
獨癥研究在努力尋找與孤獨癥相關的強環境效應,這項研究在其中不
具代表性,但它加劇了人們對接種疫苗的更廣泛恐慌(因為有些疫苗
含鋁)。這一問題的肇始是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Wakefield)
等人于1998年發表在《柳葉刀》期刊上的研究,他們似乎發現麻腮
風疫苗與孤獨癥之間存在關聯——但該研究本身是一個離群點。一個
單一的小型研究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成熟的科學報道方法
不會對它抱有太大興趣,哪怕該研究沒有作假。然而,由于新聞行業
廣泛傾向于將單一研究看作事實,而非更大圖景中的一個瞬象,于是
導致了巨大的健康恐慌,全球疫苗接種水平下降,少數兒童因麻疹致
死或致殘。
⑨那么關于紅酒和健康,有什么共識?好吧,盡管新聞標題千差
萬別,但多年來,公共衛生立場沒有太大變化。少量飲酒的人往往比
完全不喝酒的人壽命稍長;但是當飲酒量超過這個數值時,預期壽命
又會下降。這是一個很小的效應,而且還不完全清楚是由什么導致的
——例如,人可能出于健康原因而不飲酒,這或令他更有可能過早死
亡。但共識似乎確實是,與滴酒不沾相比,少量飲酒可能有很小的保
護作用。尚不清楚紅酒是否尤其如此。但由于效應很小,任何新的研
究都很容易發現少量飲酒對你有害、有益或者毫無影響。新研究只有
在相關背景下看才有意義。當你看到一些內容,尤其是關乎健康和生
活方式并含有“新研究稱”字樣時,要謹慎對待。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每日郵報》中出現各種關于紅酒的不同新聞報道,影響
著讀者和科學界對于紅酒與健康關系的基本認識。
B.用抽樣的方法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研究,盡管其研究的樣本
精確,過程規范、真實,其結果也可能與真實情況有偏差。
C.第八段中“這一問題”指的是由于媒體報道了孤獨癥患者腦
內鋁含量高的研究,使人們產生對某些疫苗接種的恐慌。
D.少量飲酒的人壽命相對于不飲酒的人稍長,可能并不是由
于少量飲酒的保護作用,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健康狀況更好。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理論上每當一項新研究發表,它要被納入現有的研究集合;
一般而言,新數據的加入會使人們在科學理解上的共識更接近現實。
B.想要了解喝咖啡與長壽的關系,可以用統計學方法來展開
相關性研究。如果樣本選取合理,其研究結果將會與我們的預期吻
合。
C.除了新聞需要有搶眼的標題外,記者本身的時間很少也導
致他們不能認識到新的科學論文必須放在現有研究的背景下去考
慮。
D.有研究找到與孤獨癥相關的環境效應,但如果這個研究不
具代表性,那么再進行相關研究時就不需要考慮該研究的成果。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持第八段觀點的一項是()
A.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在現實中,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表明
空氣凈化器等常用設備能降低人群感染呼吸道病原體的風險。
B.通過收集400多萬人的基因組數據,遺傳學家確認,至少
對于歐洲血統的人們來說,基因突變可以解釋身高上的差異。
C.有人研究發現,如果睡前在發光屏幕上閱讀會嚴重影響人
的睡眠質量甚至會害死你,這一研究結果引起了人們的恐慌。
D.一項涉及到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200多萬人,隨訪時間長
達數年的研究發現,乳制品和肉類更有利于心臟健康和長壽。
4.文章標題“數字一點不老實”有哪些含義?請結合文本分析。
5.作者為何要進行“炸魚柳和打鼾關系的研究”這個假設?請根據
文本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雪山大地
楊志軍
①父親想辦一所學校,讓草原上的孩子都來上學。縣委書記王石
起先不同意,認為如果父親繼續當畜牧科長,就比較容易成為副縣長
甚至縣長。父親說:“我升上去有什么用?我讓我的學生升上去才算本
事。”
②父親騎著日雜①考察了一些日子后,把學校定名為沁多小學,
校址選在了“一間房”。這里是沁多縣的地理中心,離各個公社都比較
近,而且它坐落在沁多公社。沁多不光比其他公社富裕些,他的主任
也好說話。父親找到正在放羊的沁多公社主任商量,主任說:%噢呀,
一點點問題都沒有。我的孩子能去上學。”父親哈哈大笑,他明白這其間的情
誼。沁多公社的招生讓沁多主任出面,就能馬到成功。
③父親把“一間房”隔出一間教室、兩間宿舍和一小間辦公室來。
父親琢磨:木頭的隔墻再好不過,又輕便又不占地方。父親騎著日雜
直奔阿尼瓊貢,那里是整個沁多縣唯一有樹的地方。一陣寒暄之后,
他對香薩主任說:“我們想伐幾棵解板的樹。”父親還把需要木材的理
由也說了。香薩主任沉吟著,突然冷下臉來:“b樹上的鳥兒落在樹上,溝
里的斑鳩落在溝里,誰能說個不呢?但是今天我要說啦,不成,樹上的鳥兒樹上不能
落,溝里的斑鳩溝里不能去。山是神山,樹是神樹,我們從來沒有伐過。”父親沒根
到居然會遭到拒絕,只能笑著說:“那就不伐了,只當我沒開口。”父
親知道,主任恐怕不是心疼幾棵樹,而是不支持辦學,他總是覺得文
化知識跟牧人毫不相干。
④后來,父親只得用縣里囤積不用的生牛皮隔出所需的教室和寢
室,再用整張牛皮在門外的墻上掛起紅漆寫就的牌子,沁多小學就這
樣誕生了。
⑤然后就是制訂招生計劃和教學計劃,正忙活著,縣委書記王石
來了,說副州長兩次打來電話找父親,要升父親為副縣長了。父親說:
C“我怎么能去?學校不辦啦?還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在沁多縣甚至在整個阿尼瑪
卿州,教育幾乎等于零呀!”干石說:“你要是實在不想去,就得盡快讓學生
坐滿教室,學生來了這么多,不能不管吧?到那時我們就有理由不放
你。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
⑥父親迎來了一段廢寢忘食的日子,日柔跑得夠快,差不多一天
一個公社。公社主任們答應得都很好:噢呀,噢呀,讓孩子們去就是
啦。卻都是敷衍,沒有一個學生被家長送往學校的。父親又馬不停蹄
地開始跑第二遍,每到一個公社,直接跑到牧人家里,苦苦哀求,他
這么一做,同情就來了,但就是沒有一個牧人會讓父親帶走自己的孩
子。因為除了去阿尼瓊貢學經,草原上的人不知道也不認為還有別的
地方別的方式可以認字寫字。
⑦父親沮喪得就像滿草原的牧草,黃了,眼看著枯萎衰敗了。日
案的心情也不好起來,動作笨拙,無精打采不說,還老走錯路。父親
說:“以前只要由著你走,每一次都能走得準確無誤,現在怎么啦?是
不是你已經知道我是浪費時間瞎忙活,就不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啦?”
就像現在,它居然把父親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且毫無必要的地方。父
親埋怨道:“路是你走過的,怎么能偏到這里來?方向完全不同啊。”
日雜不服氣地噴吐著鼻息,把頭扭來扭去。父親拍了它一下:“天就要
黑啦,快往回走。”它不聽話,還是照直往前走著。父親真的生氣了,
勒緊韁繩,拉彎了它的頭。日柔也生氣了,長嘶一聲,猛地抬起前腿,
差點把父親甩下來,然后直奔前方。父親喊著:“日雜,日雜,你竟敢
對我這樣?”但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禮道歉,日
業沒有胡來,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帶到一個對他有用的地方:一頂帳
房和一群牛羊出現在山坳深處。他跳下馬背,撫摸著日雜。緊接著他
又發現:日案帶給他的不僅僅是一頂可以過夜的帳房,而是一個絕處
逢生的希望:帳房里全是孤兒,衣袍襤褸。父親不禁一陣歡喜,長舒
一口氣,對孩子們說他是專門來接他們的,縣上決定所有孤兒都應該
去“一間房”上學。
⑧半個多月后,父親的沁多小學開學了。學生除了白唇鹿公社的
十幾個孤兒,還有沁多公社的三十多個學生。每天早晨的第一節課,
父親都要帶著學生齊聲朗讀,有時是藏文詩,有時是漢文詩,有時是
他自己編創的一些文句,比如:我生地球,仰觀宇宙,大地為母,蒼
天為父,人人相親,物物和睦,山河俊秀,處處溫柔,四海五洲I,愛
愛相守,家國必憂,做人為首……
⑨過了些日子,最大的孤兒洛洛,忍不住問父親,d“老師啦,當初
你說是要我們去當阿卡②的,怎么又不當啦?不是不當啦,是要當比阿卡更
好的人。”“噢呀,老師是不是一個比阿卡更好的人?阿卡給人祈福要
酥油要糟耙要肉食,老師什么也不要,還得倒給我們吃的用的。”“這
算什么?老師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知識,到時候全都得送給你們。”
洛洛想了想說:“明白啦,老師是公家人。”父親又說,“等你們上完沁
多小學,再上一個更高級的學校,畢業后就都是公家人啦。”“啊噓,
真的嗎?”父親點點頭,他很有信心,牧區缺少干部,選拔有文化的藏
族人當干部是很自然的事。
⑩洛洛從此變得更加懂事,喜歡學習。轉眼冬天來臨,雪沃草原,
浩浩湯湯翻起了白浪,僅僅下了半天,就已經一尺厚了。天上的還在
落,地上的還在厚,雪朵大得如同盛開的雪蓮……
(有刪改)
【注】①日栗:馬的名字。②阿卡:安多藏語中對藏傳佛教僧人
的一種稱呼。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及藝術特色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
是()
A.父親“伐樹”被拒后,利用“囤積不用的生牛皮”、掛起“紅漆
寫就的牌子”等細節都體現了他面對困難時的智慧。
B.在教學過程中,父親通過自己編創的文句來引導孩子們尊
重自然,學會與自然共融共生,并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C.小說以“冬天來臨,雪沃草原”上的景象結尾,暗示著父親
在未來的辦學之路上,將有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
D.縣委書記王石由最初反對父親辦學到后來幫著出謀劃策,
這一變化表明他對父親的理解和尊重,凸顯了父親形象。
7.下列對小說人物語言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a句沁多主任毫不猶豫的回答,表現了他對父親的信賴與支
持,也暗含沁多主任與父親往日的情誼。
B.b句香薩主任用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回絕了父親的請求,他
的態度也代表著多數牧民對辦學的想法。
C.c句父親連用三個反問表明了自己在升遷與辦學中的抉擇,
強調了父親改變當地教育現狀的決心之大。
D.d句表現了洛洛對“上學”意義的困惑以及對父親的不滿,經
由發問與解答,既見痼疾,又見希望。
8.縣委書記王石說“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
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9.小說第7段用了大量篇幅描寫父親與馬的對話與互動,這樣寫
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是以善
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
也?必國富而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于農,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
者,必先禁末作,末作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農
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
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
作,而利農事。今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農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
則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不生粟之
國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
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塞
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
(節選自《管子?治國》,有刪改)
材料二:
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余
日;邪官不及為私利于民,則農不敗。農不敗而有余日,則草必墾矣。
詈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上壹,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民
平,則慎;慎,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
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不變。壯民疾農不
變,則少民學之不休。少民學之不休,則草必墾矣。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
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不殆。民不賤農,則勉農而不偷。國家不
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使商無得汆,農無得果。農無得案,則贏惰之農勉疾;商不得汆,
則多歲不加樂。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重關市之賦,則
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
(節選自《商君書》,有刪改)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
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為末A作B奇巧者C一日作D而五日食E農夫終歲之F作G
不足以H自食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指治理,與《屈原列傳》“治亂之條貫”中“治”詞義相
同。
B.末作,古代常指工商業,與下文中的“本事”所指的行業不
一樣。
C.宿,指隔夜的,與詞語“深仇宿怨”“宿志”中“宿”詞義不同。
D.貴,指看重,與《師說》“是故無貴無賤”中的“貴”詞義不
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管子?治國》開門見山,提出觀點,繼而通過剖析國民富
裕與貧困對國家治理的深遠影響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B.管仲通過對先王重視農業發展,而當時社會卻追逐商業的
深入分析,揭示了忽視糧食生產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C.商鞅認為,如果官員治政勤勉,就沒有時間到百姓那里謀
取私利,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這將有利于荒地開墾。
D.如果朝廷有信譽,官員不肆意妄為,農民認真從事農業,
不輕易轉行,百姓就不會非議君主,官員也就不辛苦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
(2)國家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14.材料一中倡導通過“禁末作”來“利農事”。請概括這一觀點在
材料二的具體體現。
三、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南行①(節選)
陸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氣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②。
將軍壇③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
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注】①此詩作于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春。這年三月
陸游赴山南(又名漢中)上任。山南為今陜西南鄭一帶。②分朋曹:
指分組進行比賽。③將軍壇:指漢高祖劉邦拜大將韓信的壇,遺址在
今陜西南鄭一帶。
15.下列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兩句緊扣題目,交代詩人的行程,“如繩”二字勾畫
出山路走勢。
B.七、八兩句借當年韓信登臺拜將和諸葛亮北伐之事來敘寫
古今興衰之變。
C.九、十兩句指出中原淪陷的原因是統治者未能由江淮出兵,
暗含著批判。
D.詩人于寫景敘事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時局的看法,景、事、
理融為一體。
16.詩人認為關中地區可以作為北伐的“本根”,請結合全詩簡要
分析其理由。
四、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歸園田居(其一)》中“,”兩句,自然真切
地描繪出“雞犬之聲相聞”的鄉村生活環境。
(2)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馬遷《屈原列傳》“",表明“小”
可以表達深遠的意義;又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指出“小”
也會釀成大的禍患。
(3)2024年春晚主題為“龍行矗高1,欣欣家國“,罐1篇”形容龍騰
飛躍動的樣子,古代很多詩人都曾把這樣“矗矗”的龍寫入詩詞中,如
五、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之后,大家討論得最多的問題是:
A_,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最直接的一個效應就是,如果地球沒有了轉動,目前地球上幾乎
所有的大陸都將被海水淹沒。原因很簡單,在地球轉動的時候,
艮,作為液態的海水會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
轉動,這些水會向地球兩極流動,從而造成大陸被淹沒。
另外,①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地球停止轉動,②因為是赤道附近
的大陸,③也充滿了危險。④地球在轉動的時候,⑤同樣是因為離心
力的作用下,⑥地球的赤道地殼會顯得更為突出一些,⑦然而在地球
沒有轉動的時候,⑧赤道附近就缺少離心力的作用,⑨所以很可能會
導致板塊坍縮,⑩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地震或者海嘯造成。
因為沒有了轉動,地球將會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陽,而另一面而
將一直處于黑夜當中,天空好像被蒙上了一塊黑布。盡管有地球大氣
的存在,但是遠離太陽的一面,還是會因為長期得不到太陽的照射,
從而溫度變得很低,不太適合生命的存在。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
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
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我童年時的確迷戀讀書,一有點時間就偷著看“閑書”。父親很是
反對,怕我因看"閑書"耽誤了割草放羊。我看“閑書”就只能像地下黨搞秘密
活動一樣。人真是怪,越是不讓他看的東西、越是不讓他干的事情,他看起來、干起
來越有癮。我偷看的第一本“閑書”,是繪有許多精美插圖的神魔小說《封
神演義》,那是班里一個同學的傳家寶,輕易不借給別人。我為他家
拉了一上午磨才換來看這本書一下午的權利。我的二哥也是個書迷,
借書的路子比我要廣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書。但這家伙不允許
我看他借來的書。他看書時,我就像被磁鐵吸引的鐵屑一樣,悄悄地
溜到他的身后,先是遠遠地看,脖子伸得長長,像一只喝水的鵝,看著看著就
無法自控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將書頁翻得
飛快,我一目十行地閱讀才能勉強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時偷看,
總是把書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曉記》,
藏到豬圈的棚子里。我去找書時,頭碰了馬蜂窩,嗡的一聲響,幾十
只馬蜂蜚到臉上,奇痛難挨。但顧不上痛,抓緊時間閱讀,讀著讀著
眼睛就睜不開了。頭腫得像柳斗,眼睛腫成了一條縫。我二哥一回來,
看到我的模樣,好像嚇了一跳。但他還是先把書從我手里奪出來,拿
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來管教我。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改成“像一只喝水的鵝把脖子伸得很長在
遠處看”,語意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21.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人稱由“我”轉換成“他”,有何用意?
22.語言文字運用I和II中黑體字部分,都有“好像……”,說說
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天空好像被蒙上了一塊黑布。
(2)好像嚇了一跳。
六、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II提到,父親因擔心“我”耽誤做正事而反對
“我”讀閑書,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時有發生。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A2.A3.C4.“數字一點不老實”在材料中指的是通過
抽樣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得到的數字由于概率的機制而隨機地高于或
低于真實情況,雖然數字是真實的,并不一定等于真實效應,未必準
確勾勒出當前對科學的最佳理解。如果沒有將數字放在研究背景和整
體中考慮,可能存在誤導。5.①作者先假設出有很多關于“吃
炸魚柳可以稍微降低打鼾的風險”的研究,用以解釋應如何通過這些研
究的平均結果了解真實的效應。
②再通過假設有新研究發現“炸魚柳會導致打鼾”并摒棄了現有研
究的錯誤傾向,指出記者就新的研究寫的新聞報道存在同樣問題。
③通過該不真實例子的假設,類比現實生活中涉及真實事物的現
象,更鮮明地證明新聞報道傾向于將單一研究看作事實會給讀者造成
誤導性印象,甚至更嚴重的影響這一觀點。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
A.“影響著讀者和科學界對于紅酒與健康關系的基本認識”錯誤。
《每日郵報》中出現各種關于紅酒的不同新聞報道不會影響科學界的
認識,主要影響普通讀者。
故選Ao
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
B.“如果樣本選取合理,其研究結果將會與我們的預期吻合”錯誤,
原為有“即使你有一組無偏差的樣本,并且研究做得很規范,你得到的
數字也可能只是由于概率的機制而隨機地高于或低于真實的情況”,可
知如果樣本合理,結果也可能與我們的預期不吻合。
C選項以偏概全。文章第⑤段論述記者撰寫報道時未能“將其放在
現有研究的背景下考慮”的三個原因:一是為了新聞標題的搶眼,二是
記者的認識問題,三是因記者沒有時間而未能聯絡聯絡其他科學家。
此三者為并列關系。題干中“科學記者本身的時間很少”屬于第三個原
因。
D.“不需要考慮”錯誤。文章第三段強調了科學研究應努力弄清楚
所有研究趨向于什么結論,選項曲解文意,過于絕對。
故選A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論點論據的分析能力
第八段強調的是,由于新聞行業廣泛傾向于將單一研究看作事實,
容易造成恐慌。
A.“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表明”不是單一研究,也沒造成恐慌。和觀
點不符。
B.不是單一研究,不存在恐慌,和觀點不符。
C.強調“睡前在發光屏幕上閱讀會害死你”,是將一個研究看做事
實得出的結論,容易讓人產生恐慌。符合觀點。
D.不是單一研究,沒涉及恐慌,和觀點不符。
6.C7.D8.①“把星星搬到地上”寫出了在草原上辦學校的艱
難;“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強調了通過辦學校來改變草原牧民落后
觀念的重要性。(或:“把星星搬到地上”理解成“草原上的學校如同天
上的星星一樣散落于各處的現狀”)
9.①通過父親因馬走錯路而引發對馬的一系列言行,表現了父親
質疑、埋怨、生氣、歉意的心情變化,豐富了人物形象。
②馬以“噴吐著鼻息”“長嘶”方式回應父親,則展現了馬“堅持己
見”為主人尋路的靈性與忠誠。饒有趣味,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③父親與馬的對話與互動,不僅表現了草原上人與馬如戰友同伴
般的親密關系,同時也引出下文中馬帶父親找到孤兒,使父親擺脫困
境這一情節。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將有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錯誤。依據父親辦學也已經得到支
持,縣委書記王石“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
光搬到人心里!”和“洛洛從此變得更加懂事,喜歡學習”“雪朵大得如
同盛開的雪蓮……”可知,興辦教育的前路充滿希望。
故選Co
7.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人物語言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D.“對父親的不滿”錯誤。原文“最大的孤兒洛洛,忍不住問父
親”“洛洛想了想說:‘明白啦,老師是公家人。’”“啊噓,真的嗎?”“父
親點點頭,他很有信心,牧區缺少干部,選拔有文化的藏族人當干部
是很自然的事”可知,洛洛對上學有疑惑,但是沒有對父親的不滿。從
父親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辦教育的目的和初心,是讓藏區的孩子能開
啟智慧,將來擔當重任。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由原文“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
人心里!”可知,句子將辦教育比喻成把天上的星星搬到人間,可知其
遇到的困難不少,寫出了在草原上辦學校的艱難。或者,在草原上建
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的學校,學校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散落于各處的
現狀,形容其分布廣而多;而教育的教化育人比喻為將星星的光芒搬
到人心里,即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強調了通過辦學校來改變草原牧民
落后觀念的重要性。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是不是你已經知道我是浪費時間瞎忙活,就不到我想去的
地方去啦?”“父親真的生氣了,勒緊韁繩,拉彎了它的頭”“日雜,日
栗,你竟敢對我這樣?”“但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
賠禮道歉,日案沒有胡來,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帶到一個對他有用的
地方”可知,小說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讓馬有了人的感情。父親像對待
戰友一般對馬,和馬引發一系列言行,比如“知道我是浪費時間瞎忙活”
表達了父親對自己的懷疑,“每一次都能走得準確無誤,現在怎么啦”
把對自我的不滿埋怨發泄到馬身上,“父親真的生氣了”生氣,“很快父
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禮道歉”以及父親對馬的歉意等
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寫出了父親的內心世界,豐富了人物形象。
由原文“日柔不服氣地噴吐著鼻息”“長嘶一聲,猛地抬起前腿,差
點把父親甩下來,然后直奔前方”可知,通過寫馬的反應,正面寫了馬
善于識途,甚至通人性的一面,它“堅持己見”最后證明是對的,為主
人尋找到了方向。擬人的手法也讓故事饒有趣味,增加了閱讀的興趣。
由原文“路是你走過的,怎么能偏到這里來?方向完全不同啊”“父
親拍了它一下:‘天就要黑啦,快往回走。“父親喊著:’日雜,日雜,
你竟敢對我這樣?“但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
禮道歉,日案沒有胡來,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帶到一個對他有用的地
方”可知,父親能與馬對話,表達了藏區人對動物以人相待的做法。在
父親眼里,日案不僅是馬,更是陪伴自己的生靈,人與馬如戰友同伴
般的親密關系。并在其互動中,忠誠的馬帶領主人找到了方向,引出
下文中馬帶父親找到孤兒,使父親擺脫困境這一情節。
10.CEG11.A12.D13.(1)糧食乃是成王業的根本大
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眾的途徑,是治國的道路。
(2)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農民盡力從事農業生產不偷懶,那么
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14.①不準商人賣糧謀利;②抬高奢侈品的
價錢,加重其賦稅;③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使商人懷疑從
商,使農民討厭從商。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
以吃用五天。農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
“者”,代詞,……的人,在“今為末作奇巧者”是主語,較長,在
其后c處斷開;
“而”連接“一日作”和“五日食”,意思完整,不可在中間斷開,在E
處斷開;
“農夫終歲之作”,主謂結構,意思完整,在其后G處斷開。
故在CEG三處斷開。
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一詞多義和文化常識的能力。
A.錯誤。詞義不同。“治亂之條貫”中“治”詞義是“治理得好”。句
意: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國家治亂興亡的條例。
B.正確。“本事”指根本大事,可代指農業。句意:糧食乃是成王
業的根本大事。
C.正確。“深仇宿怨”“宿志”中“宿”的意思是“舊有的、素有的"。句
意: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深而大的仇恨;一向懷有的志
愿或素有的、向來的志愿。
D.正確。“是故無貴無賤”中的“貴”詞義是“地位高”。句意:那樣
百姓就不會看重學問。/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
故選Ao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官員也就不辛苦了”錯誤,由原文“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可
知,意思是“如此百姓就不會議論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會感到官吏害
民”,此項曲解文意。
故選Do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也”,判斷句的標志;“人主”,人君;“涂”通
“途”,途徑。
(2)“殆”,危險;“勉農”,農民盡力從事農業生產;“草”,荒地。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此題解答時先理解“禁末作”來“利農事”的意思,然后從材料二中
找到有效的信息區間,最后分條概括其具體表現和做法。
結合“使商無得汆,農無得果。農無得果,則贏惰之農勉疾;商不
得汆,則多歲不加樂”可知,不準商人賣糧謀利;
結合“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可知,抬高奢侈品的價
錢,加重其賦稅;
結合“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
則草必墾矣。”可知,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
參考譯文:
材料一:
但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
人民貧窮就很難治理。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先使人民富裕起
來,然后再治理國家。從前,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統一天下,這是什
么原因呢?必定是國富而糧多的緣故。國富糧多來源于農業,所以先
代圣王都是重視農業的。凡屬于治國之急務,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
工商業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這些,人民便無法游蕩求食,人民無
法游蕩求食,就只好從事農業。人民從事農業則土地得到開墾,土地
開墾則糧食增加,糧食增加則國家富裕。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
則戰爭可以取勝,戰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
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都一定來源于糧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
的工商業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發展農業。現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
業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民終年勞動,卻不
能維持自家生活。這樣,人民就放棄農業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棄
農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那土地也就荒蕪而國家貧窮了。不生產糧
食的國家要滅亡,生產糧食而吃光用盡的國家僅能稱霸,生產糧食而
又能食用不盡的國家才可以稱王。糧食,能吸引人民;糧食,能招引
財富;糧食,也能使領土開拓。糧食一多,則天下的物產都來了。糧
食乃是成王業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眾的途徑,
是治國的道路。
材料二:
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那樣邪惡的官吏就沒有空閑時
間到百姓那里謀求一己私利。假如群臣的政務不相互拖延,那么農民
就會有充裕時間來耕田;邪惡的官吏沒有時間到百姓中謀私利,那么
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農民不會受到危害,就會有充裕時間來從事農
業生產,那荒地就一定能得到開墾了。
根據糧食的產量來計算田賦,那么國家的田賦制度就會統一,而
百姓承擔的賦稅才會公平。國家的田賦制度統一了,就會在百姓中有
信譽;有了信譽大臣便不敢做不應做的事。百姓的負擔公平,就會謹
慎對待自己的職業;百姓慎重對待自己的職業就不會輕易改變。國家
有了信譽大臣便不敢做不應做的事,百姓慎重對待自己的職業就不會
輕易改變,如此百姓就不會議論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會感到官吏害民。
百姓就不認為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恨官吏,那么壯年農民就會盡力從
事農業生產不改做其它行業。壯年人努力從事農業生產不改做其它行
業,那么年輕人一定會不斷向他們學習,從事農業生產。年輕人不斷
學習務農,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不要用務農以外的因素來衡量給某些人封官晉爵,那樣百姓就不
會看重學問,也不會輕視農業。百姓不認為有學問尊貴,就會愚笨;
百姓愚笨無見識,就不會到外國交游;百姓不到外國交游,那國家的
安全沒有危險。農民不輕視農業,就會努力生產而不偷懶。國家的安
全沒有危險,農民盡力從事農業生產不偷懶,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
To
商人不準賣糧食,農民不準買糧食。農民不準買糧食,那么懶惰
的農民就會努力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商人不準賣糧食,到了豐收年就
不能靠賣糧謀利來增加享受了;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價錢,加重收取
這些東西的賦稅,讓租稅的數量高出它的本錢十倍。加重關口、集市
上商品的稅收,那么農民就會討厭經商,商人就會對經商產生懷疑甚
至懶得干的思想,農民討厭經商,商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產業懷疑,
不愿意經商,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15.C16.①沃野千里,物產豐富,為戰略資源要地。②近靠函
谷關,地勢險要,為戰略軍事要地。③民風豪爽剛健,百姓身強體健,
為北伐重要兵源。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賞析能力。
C.“原因是統治者未能由江淮出兵”錯誤,詩句意思是,若要收復
中原,不應該選擇從江淮出兵的戰略方針。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觀點的能力。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郁郁”,平坦肥沃的原野一眼望不
到頭,麥田青青而桑葉郁郁蔥蔥。漢中之地,處處是平川沃野,麥隴
青青,長勢喜人,蠶桑郁郁,男耕女織。可見,關中地區沃野千里,
物產豐富,為戰略資源要地。
“地近函秦氣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地近陜西民氣風俗多豪放,
人分兩方又踢球又蕩秋千。可見,近靠函谷關,地勢險要,為戰要略
軍事地;民氣風俗尚豪壯,人們閑來以分隊蕩秋千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炭制品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策略與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法律法規知識考核試卷
- 電氣靜電及雷電安全防護技術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冶煉工藝考核試卷
- 玻璃防眩光涂層開發考核試卷
- 礦山電氣系統設計與優化考核試卷
- 畜牧機械質量管理與可靠性考核試卷
- 海底古海洋學研究中心考核試卷
- 海上旅游目的地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中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10次統練數學試題含解析
- 白細胞疾病及其檢驗(血液學檢驗課件)
- 案例3 哪吒-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
- T-CTSS 3-2024 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技術規程
- 車隊運營中的司機管理策略研究
- 新生兒臍部出血的護理
- 實驗室的智能化設計與建設
- 《中國海洋大學》課件
- 排污許可管理培訓課件
- 《鹽津鋪子公司盈利能力探析實例報告(10000字論文)》
- 2025年中考語文課內名著閱讀專題復習:第10部 《水滸傳》課件
- 案例:中建八局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綠色施工(76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