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綜合測試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常使用抗菌素,會引起病菌向抗藥性方向不斷變異,從而產生耐藥性
B.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而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C.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逐代自交的過程中,純種高莖的基因型頻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進化
D.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內因
2.在某小島上的一種啄木鳥,其喙長分布如圖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種在樹干中的蟲,其深度分布如圖
乙。下列關于子一代鳥喙的可能長度的說法合理的是()
蟲個體數(百只)
4,鳥個體數(百只)4
33
22
11
012345(cm)o
鳥喙長度蟲在樹干中的深度
圖甲圖乙
A.都比父母的長,因為鳥需要適應它們的環境
B.都比父母的長,因為較長的鳥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長,僅一代的時間還不足以進化出較長的鳥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長,因為蟲在樹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3.假設某動物種群中,最初一對等位基因B、b的頻率為0=0.75,4=0.25,若環境的選擇作用使B的基
因頻率不斷降低,若干代后等位基因B、b的基因頻率為p=0.25,q=0.75。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整個過程中,群體中基因型為Bb的基因型頻率變化規律是先增大后減小
B.該動物群體發生了進化
C.等位基因B、b的產生來自基因突變
D.該動物群體所處的環境沒有發生變化
4.調查發現某種蛻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僅吃糞便,還取食娛蚣、千足蟲等。與普通蛻螂相比,這種
蛻螂后腿較卷曲,便于捕獵,頭部較窄而長,便于進食內臟。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從進化的角度看,這種蛻螂與普通蛻螂存在生殖隔離
B.從變異角度看,這種蛻螂后腿卷曲的出現是因為突變
C.與普通蛻螂相比較,這種蛻螂類型的形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與普通蛻螂相比較,這種蛻螂種群的某些基因頻率發生改變
5.設處于遺傳平衡的某個種群,A的基因頻率為p,a的基因頻率為q,且若AA基因型個
體不斷被淘汰,則該種群AA、Aa、aa,3種基因型頻率的變化過程為()
頻
率
■打
LAAA.alaaAIALAaaaAAAaaaAAAaaa
①②③④
高中生物必修二1/4
A.②一③T④B.③T④一①
C.①一②—④7③D.②一③T④一①
6.一個全部由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組成的種群,經過連續n次自交,獲得的子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
為(1/2)",人人和22的基因型頻率均為(1/2)[1-(1/2)[。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可以肯定該種群在這
些年中()
①發生了生殖隔離②發生了基因突變
③發生了自然選擇④發生了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⑤沒有發生生物進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④⑤
7.下圖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選擇對種群的三種作用類型,其中最易產生新物種的是()
C.丙D.甲、乙
8.某地區有一種樺尺蟾,其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對淺色(s)是顯性。1870年以來,S
的基因頻率的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
s基因頻率(%)1050655012
A.1870年,種群中淺色個體的比例為90%
B.從1900年至I960年,該物種始終沒有進化
C.到1990年,該樺尺蟾已經進化成了兩個物種
D.自然選擇導致S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9.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兩個小島,某時間段內島上鳥類種類和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兩島上的鳥類存在地理隔離,不同種的鳥類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B.甲島較乙島鳥類種類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島的環境變化更大
C.兩島的鳥類各形成一個種群基因庫,且兩個基因庫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D.兩島上鳥類的種類雖然不同,但最終兩島上鳥類的數量趨于相同
高中生物必修二2/4
10.假設在某一個群體中,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數量相等,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下圖表
示當環境發生改變時,自然選擇對基因A或a有利時,其基因頻率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表示當自然選擇對隱性基因不利時A的基因頻率變化曲線
B.乙表示當自然選擇對雜合子不利時A的基因頻率變化曲線
C.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型
D.有利基因的頻率變化如曲線甲時,該種群已進化成新物種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50分)
11.螺旋蛆蠅是一種寄生在家畜上的動物。在實驗室里,把螺旋蛆蠅分成數量相同的兩組:一組使用殺蟲劑,
另一組使用電離輻射促使雄性不育。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群
和0
00
中750
的
500
個50
。
體2
數
(1)從圖一看,使用殺蟲劑處理一段時間后,螺旋蛆蠅個體數量逐漸上升。若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進行解
釋,其原因是螺旋蛆蠅中存在,在殺蟲劑作用下,o
(2)在電離輻射后,螺旋蛆蠅會產生如圖二所示的情況,對圖二進行分析可知,基因A的突變是0
(3)采用電離輻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滅螺旋蛆蠅,雖然最終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但所需時間較長,
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4)通過比較各種不同蠅的DNA序列,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現有甲、乙、丙三種蠅,其編碼
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單鏈及DNA單鏈中的堿基序列如下圖所示。
基因片段DNA單鏈DNA單鏈手的堿基序列
甲-*a-------|A|G|G|C|A|T|A|A|A|C|C|A|A|C|C|G|A|T|T|A|
乙3-*b,------*|T|C|C|G|G|G|G|A|A|G|G|T|T|G|G|T|C|C|G|T|
丙:,------十-----?|T|C|C|G|T|G|G|A|T|G|G|T|T|G|G|C|T|A|而
圖三
如果讓c,鏈和b,鏈分別與a鏈混合,根據結果可推知,與甲的親緣關系最近的蠅是,上述研究為生
物進化提供了水平的證據。
12.綜合大熊貓化石及現存種類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等多方面的研究,傳統的觀點認為大熊貓的瀕危是進化
歷程的必然。最新群體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存大熊貓并未走到進化歷史的盡頭,仍然具有進化潛力。請
依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及上述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1)一個大熊貓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是這個種群的,如果大熊貓種群仍然保持較高
高中生物必修二3/4
的遺傳多樣性,實際上反映了種群中基因的O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的基本單位。、、是新物種形成
的三個基本環節。
(3)如果大熊貓種群無限大,群體內的個體隨機交配,沒有突變發生,沒有任何形式的選擇壓力,那么群
體中的各種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變。對某地一個種群隨機抽樣調查,測知該種群中有基因型AA、Aa、
aa的個體若干只,由此可以計算出A和a的基因頻率。而根據A和a的基因頻率,可以推測出這個種群中
Aa的基因型頻率(N)大約是()
A.0WNW100%B.0VNW50%
C.0WN<50%D.N>50%
13.研究細菌對青霉素耐藥性形成的機理,設計如下實驗:
步驟1:取培養皿A(Ai、A2、A3……),加入普通培養基;取培養皿B(Bi、B?、B3……),加入含青霉素
的培養基。
步驟2:將適量細菌接種到Ai上培養,出現一些菌落。
步驟3:用絲絨包上棉花制成“印章”,在Ai輕蓋一下,再在Bi輕蓋一下,將Ai的細胞按相同的位置“復
制”到Bi上培養,Bi中出現少量菌落。
步驟4:根據Bi中菌落出現的方位,將Ai中對應位置的菌落取出,稀釋后均勻涂抹在A2培養基上,培養
基表面又會出現許多菌落。反復重復步驟3、4,在B2、B3……中保留下來的菌落越來越多。直到最后,所
有“復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來,且都具有了對青霉素的抗藥性。
(1)上述實驗中,細菌抗藥性的差異是因為某些細菌中存在變異,抗藥性增強的過程實質上是細
菌群體中升高的過程。該過程中青霉素起(填“誘變”或“選擇”)作用,依據是
O
(2)如果Bi中沒有菌落保留下來,實驗就無法進行下去。若要使實驗進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4/4
第六章綜合測試
答案解析
、
1.【答案】B
【解析】經常使用抗菌素,會對病菌的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但不會引起病菌發生抗藥性變異,A錯誤;
自然選擇是定向的,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B正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而并非基因
型頻率的改變,C錯誤;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內因,D錯誤。
2.【答案】C
【解析】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下一代鳥的喙不一定比親本的長,A、B錯誤;由圖甲可知,鳥的喙長在3?4cm
的較多,由圖乙可知,蟲在樹干中的深度在6?8cm的較多,因此鳥喙長的才能吃到蟲子,所以啄木鳥進化
的趨勢是喙長的容易得到較多食物而生存下來,但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下一代鳥的喙不一定比親本的長,
且僅一代的時間還不能進化成較長的喙,C正確,D錯誤。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該蛻螂與普通蛻螂還是同種生物,說明它們之間沒有出現生殖隔離,故A錯誤;由于突變的存在,
蛻螂種群中存在普通晚螂和“生活品味”提高的蛻螂,由于自然選擇的定向選擇,使“生活品味”提高的
蛻螂基因頻率提故B、C、D正確。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最初只有基因型為Aa的豌豆,現在出現了三種基因型,說明基因型頻率改變,但經過計算發現,
基因頻率不變,說明種群沒有發生突變、沒有出現生殖隔離、沒有發生自然選擇,也沒有發生進化,D正
確。
7.【答案】C
【解析】丙種群存在明顯的不同方向的變異傾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易產生新物種。
8.【答案】D
【解析】1870年,S的基因頻率為10%,s的基因頻率為90%,淺色個體(ss)的比例為90%x90%=81%,
A項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項錯誤;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到1990
年,該樺尺蟾并沒有與原來的種群產生生殖隔離,C項錯誤;自然選擇會導致S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D
項正確。
9.【答案】C
【解析】由于鳥類位于兩個不同的島上,所以兩島上的鳥類存在地理隔離,不同種的鳥類之間存在生殖隔
離,A正確;甲島的環境變化大,從而選擇出較多的適應環境的鳥類,B正確;由于一個島上的鳥類不屬于
同一物種,所以每個島上均有較多的基因庫,C錯誤;由題圖可知,兩島上的鳥類數量最終趨于相同,D正
確。
高中生物必修二1/2
10.【答案】C
【解析】如自然選擇對隱性基因不利,因為有雜合子的存在,A的基因頻率不可能為1,A錯誤;自然選擇
對雜合子不利時,原本A與a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變化,B錯誤;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個體的表型,進
而可能影響到種群中基因頻率的改變,C正確;形成新物種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意味著生物進化,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產品加工中的生物活性物質精準提取與功能化研究-全面剖析
- 移動學習技術與應用-全面剖析
- 新能源接入策略研究-全面剖析
- 面部識別與安全系統-全面剖析
- 耐磨合金鑄鐵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超高壓電纜連接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基于大數據的金融量化投資策略與2025年市場風險管理分析報告
- 智能倉儲分揀機器人市場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2025
- 五年級勞動技能與社會責任教育計劃
- 2025年人教版四年級英語教材分析計劃
- 創新物業服務管理的思路與方法
- 上市公司涉稅風險分析報告
- 少數民族維吾爾族民俗文化介紹圖文課件
- 引導接車監控裝置操作辦法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部分課后題-參考答案
- 讀書分享交流會《外婆的道歉信》課件
- 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課件
- 醫療器械自查表【模板】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2BM3U2Rules》教學
- 曼陀羅繪畫療法
- 四年級下冊英語素材單元知識點總結 陜旅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