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的政治和軍事1_第1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1_第2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1_第3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1_第4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習目標1.唯物史觀: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角度理解,宋代政治制度演變趨勢的特點及影響,辯證客觀地評價政治現象。2.時空觀念:認識兩宋時期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3.史料實證:通過文獻資料記載,論證宋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加強的特點及影響。4.歷史解釋:運用文獻資料,認識宋代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解決了唐代以來的藩鎮割據問題,也造成了龐大的管理體系的弊端。重點:認識宋初加強專制集權的主要表現及其影響。難點:探討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學習重難點目錄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三、王安石變法四、南宋的偏安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背景(1)北宋建立后,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2)鑒于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2.目的:強化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定。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①行政(削實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②財政(制錢谷):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③軍事(收精兵):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2)分散機構權力①在中央: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樞密院與禁軍管理機構“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并不統兵,后者統兵但無權調兵。②在地方:先后設立了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合稱“四監司”,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3)崇文抑武: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大力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4)評價①積極: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強化了中央集權。②消極: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1.《文獻通考》載:“宋朝設官之制,名號、品秩一切襲用唐舊。然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用三省長官。中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別置中書于禁中,是謂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由此可見宋朝()典型例題D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1)宋遼關系①遼的興起: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領了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②宋遼戰爭:北宋統一后,兩次發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③宋遼和議:A.內容: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B.影響: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2)宋夏關系①宋夏戰爭:北宋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生戰爭,屢戰屢敗。②宋夏和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保持帝號,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1)原因①軍隊不斷擴編,導致軍費直線上升,占到國家財政開支的大半。②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致使官僚隊伍不斷膨脹。(2)后果:養兵和養官成為朝廷的沉重負擔,財政狀況日益惡化。2.宋遼邊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識干戈”。這說明澶淵之盟()A.削弱了北宋軍事力量 C.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典型例題B三、王安石變法(1)背景:北宋的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過程:宋仁宗在位時,大臣范仲淹曾發起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史稱“慶歷新政”。(3)結果:新政明顯觸犯了官僚集團的既得利益,引發抵制,很快歸于失敗,但此次新政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三、王安石變法(1)開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2)目的:富國強兵,鞏固封建統治。(3)原則:加強國家對農業、商業、軍事、教育等領域的管理和控制。(4)范圍: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諸多領域。三、王安石變法(5)內容①富國方面: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②強兵方面: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三、王安石變法(6)結果①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②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又以失敗告終。③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激烈爭議。④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3.王安石在變法中“募饑民修水利”,以“賑救食力之農”“興陂塘溝港之廢”。與傳統“煮粥賑災”“開倉放糧”等賑災方式相比,王安石此舉()典型例題A:“王安石的新法……之招人反對,根本上似乎還含有一個新舊思想的沖突……亦可說是兩種態度之沖突。此兩種態度,隱約表現在南北地域的區分上。新黨大率多南方人,反對派則大率是北方人。”據此推斷()A.經濟的發展程度影響政治觀念 C.變法措施加重了北方人的負擔 典型例題A四、南宋的偏安(1)1127年,北宋被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滅,徽宗、欽宗被俘虜北去,史稱“靖康之變”。(2)趙構(就是宋高宗)在應天府稱皇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四、南宋的偏安(1)背景:南宋初年,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戰績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檜主動向金朝求和。(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