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一 第四單元 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_第1頁
板塊一 第四單元 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_第2頁
板塊一 第四單元 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_第3頁
板塊一 第四單元 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_第4頁
板塊一 第四單元 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元時期: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四單元第9講第一章點擊此處添加小標題第二章點擊此處添加小標題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課程標準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考情分析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高頻考點,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兼顧2.情境設計:多利用文獻資料、表格、地圖、社會現象設計試題情境,注重考查經濟發展與社會的新氣象,如(2023·全國甲卷,26)北宋市民生活;(2023·全國乙卷,26)南宋刻書風氣;(2023·遼寧卷,4)金人購茶;(2022·全國甲卷,26)宋代手工業;(2022·湖北卷,4)宋代門第觀念的變化;(2022·山東卷,3)宋代紡織業;(2021·6月浙江選考,6)宋代海外貿易3.核心考向:兩宋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新變化;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宋時期的社會變化整體感知內容導航一梳理必備知識二突破關鍵能力三鏈接高考熱點四課時精練落實基礎性第一章梳理必備知識1.農業的發展知識點一經濟的發展耕作制度宋朝時,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有些地方還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糧食產量經濟結構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棉花種植棉花在內地的種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廣,南方植棉逐漸普遍,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邊疆開發在遼夏金元統治之下,邊疆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都有顯著進步2.手工業的發展部門概況地位或作用制瓷業(1)宋朝出現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瓷器,色彩多變,質感渾厚(2)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部門概況地位或作用礦冶業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印刷業宋元時期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3.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基層市場宋朝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高峰,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邊境貿易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貨幣流通北宋錢幣年鑄造量最多時高出唐朝十多倍,開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海外貿易①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②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商品以香料、珠寶等為主③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城市的興盛北宋東京、南宋臨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華著稱4.經濟重心南移唐朝中期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增長迅速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南宋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諺語稱“蘇湖熟,天下足”元朝①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②對隋唐時期的大運河進行取直,大大縮短了航程③創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主要任務是運輸江南的糧食1.思考·情境問題《蘇軾詩集》卷17記載:彭城舊無石炭(煤)。元豐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訪獲于州之西南白土鎮之北。以冶鐵作兵,犀利勝常云……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為君鑄作百煉刀,要斬長鯨為萬段!據此我們可以獲取哪些歷史信息?答案北宋已經使用煤作為冶鐵燃料;北宋時期由煤冶煉出來的鐵制兵器異常鋒利;北宋煤得到推廣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2.拓展·思維點撥宋元城市發展的特點(1)發展階段:坊市制度被坊市合一、臨街設店為特征的格局所取代。(2)空間分布:向近海轉移,海運興盛帶動沿海港口城市發展。(3)規模功能:人口總數擴大,出現夜市、曉市等,經濟功能大大增強。(4)人口構成:市民階層興起,工商業人口比重加大。(5)文化結構:市民文化成為宋代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3.拓展·思維點撥宋朝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1)統治者支持、鼓勵發展海外貿易。(2)宋朝造船業發達,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事業。(3)戰亂頻繁,陸上絲綢之路受阻,所以宋朝的對外貿易以海路為主。(4)增加政府收入的需要。4.圖解·關鍵知識全面認識經濟重心轉移知識點二宋代社會的變化門第觀念淡化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重視家族背景的門第觀念仍然十分流行宋朝①科舉制度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更加強調公平競爭②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給政治增添了活力③婚姻擇偶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不再關心祖先名望,即“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宋以前社會上長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視的賤民階層宋朝①賤民階層數量顯著減少②家內服役更多地來自雇傭③農民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國家對社會的控制松弛①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②官府對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以及日常生活標準的限制更加松弛拓展·思維點撥宋代不立田制,國家不再干涉土地財產關系的變化,結果是土地兼并嚴重,租佃關系盛行,成為重要的土地經營形式。宋代佃戶擁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地主有基本平等的地位。只要和地主結算清楚,就可以自由流動。宋代租佃關系與人身控制松弛返回提升綜合性第二章突破關鍵能力視角1宋朝商業繁榮商業革命——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的新變化主題一材料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貿易經濟,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店鋪、朝廷辦事機構與居民住宅錯落相間,朝著大街幾乎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坊市制度的崩潰,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當時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二萬多戶,其中640家資本雄厚的商戶,分別屬于160行,囊括米、鹽、茶等各類商品貿易。號稱“正店”的大酒樓有170家,兼具飲食與商品貿易的多種功能,作為商人驗看商品質量、商定商品價格、簽訂契約的場所……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與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摘編自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解讀材料從宋朝坊市制度時空的突破、商業經營種類、規模和功能多樣化、文化、娛樂等方面反映宋代東京(開封)繁華的經濟生活景觀。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東京出現“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的原因和表現。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農耕經濟的發展;政府商業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響;東京處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表現:經濟功能增強,商業貿易繁榮;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政府放松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出現了比較完善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貨幣經濟發展,出現紙幣。思考視角2經濟重心南移材料秦漢時期,我國便已存在“富商大賈,周流天下”的情況。然而當時進入長途流通領域的,只有金銀珠寶之類體輕價昂的商品,糧食等大宗貨物的貿易往往僅限于其產地及附近區域。雖然歷代政府也通過漕運調運糧食,但一般商人則不敢問津。因此,長期以來便形成一條不成文的貨物轉運原則:“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北宋時期形成了以開封為中心的漕運網,把東京、江淮、關中等經濟發達地區緊密聯系起來。伴隨這些條件的成熟和形勢的變化,商賈們置流行數百年的“千里不販糴”的原則于不顧,爭先恐后地擠上長途販糧的征途,這是北宋以前幾乎沒有出現過的情況。——摘編自王興文《北宋漕運與商品經濟的發展》材料反映北宋時期突破自秦漢以來“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的原則,體現了北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商品經濟的繁榮推動長途販運發展。解讀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宋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販糴”的轉運原則作出合理的歷史解釋。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答案解釋:北宋時期,商人開始大規模從事長途販糧的商業活動,打破了之前歷史上長途販運以輕質商品為主的局面。唐宋以來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農業生產發展為長途販糧奠定基礎;大運河的開通和宋代漕運體系的形成為長途販運提供運輸條件;另外還有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商業利潤的驅動以及造船技術的進步等因素,共同推動宋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販糴”的轉運原則,出現長途販運的現象。長途販運有利于農業發展,促進農產品商品化;刺激了商品經濟發展;加強了區域間的經濟聯系。1.唯物史觀——宋朝“商業革命”的原因及表現深化拓展2.歷史理解——宋代經濟發展及經濟重心南移的啟示(1)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經濟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經濟的發展都是在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完成的。(2)生產力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3)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的發展必須得到統治者的重視。(4)自然環境對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經濟重心南移是自然環境與整個社會生產力之間辯證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應注意經濟開發與保護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視角唐宋之變開放平等——宋代社會的新變化主題二材料較之此前的漢唐世族地主社會,齊民社會具有社會等齊性、契約普遍性和社會流動性三個方面的進步特征:社會等齊性意味著社會特權階級大大縮小了,社會身份趨于等齊;社會等齊性為社會“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創造了前提條件,導致契約的普遍化,并使人們擺脫了身份的束縛,可以自由地遷徙并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這就大大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齊民社會為人們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發展機會和相對平等的競爭條件,亦即為人們提供了一條可以上升的途徑。這就成為齊民社會較之漢唐世族地主社會進步性的基本內涵。——摘編自高德步《唐宋變革:齊民地主經濟與齊民社會的興起》解讀針對唐宋變革,材料以世族地主社會與齊民社會轉變的對比,概述了齊民社會的特點;并從影響視角分析齊民社會對推動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對唐宋時期興起的“齊民社會”作出合理解釋。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現:特權階層縮小,社會身份趨于等齊;契約的普遍化;人們可以自由遷徙并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社會為人們提供了上升途徑。影響:沖擊了貴族特權;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思考1.唯物史觀——宋朝社會發生變化的原因(1)經濟:宋朝經濟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對外貿易都有較大的發展。(2)政策:宋朝土地私有制迅速發展;土地流動性增強,社會階層流動也隨之加快。(3)政治:唐末五代以來,社會經歷了劇烈的變動,門閥士族制度逐漸走向衰亡。(4)科舉制度: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礎。(5)戰爭影響:唐末五代戰爭打擊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了士族制度的衰落。深化拓展2.歷史理解——兩宋時期社會、生活習俗的新變化返回達成應用性第一章鏈接高考熱點(2022·山東卷,3)目前考古發現的宋代紡織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黃昇墓的紡織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蘇金壇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蘇武進宋墓衣物殘片。湖南南陽宋墓和寧夏西夏陵區108號墓絲麻織品,浙江蘭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絲織衣裙,浙江臺州南宋趙伯澐墓紡織品60余件等。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宋代A.海上絲綢貿易興盛B.紡織業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質發生明顯變化D.南方紡織技藝已超過北方高考真題悟√1231.學習情境——以宋代進出口物品對比考查手工業成就(2022·全國甲卷,26)宋朝海外貿易中,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等,輸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為大宗。政府每年從海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這表明,在宋朝A.進口商品成為基本生產資料B.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C.外貿成為國家稅收主要來源D.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宋朝海外貿易中,輸出商品多為手工業制成品,而輸入產品多為奢侈品,最終政府每年從海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意味著當時貿易出口量較大,說明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D項正確;進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產資料,排除A項;漢代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排除B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外貿成為國家稅收主要來源,排除C項。1231232.生活情境——從民眾日常生活看宋代社會變遷(2023·全國甲卷,26)民眾日常生活能夠反映時代特點。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紅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聽人說書C.到指定市場用銀元購物D.出門時穿件黃色棉袍√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繁榮,市場活躍,市民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瓦舍等供市民娛樂的場所,其中的說書演出在當時非常盛行,故選B項;玉米和紅薯都在明朝時傳入中國,排除A項;晚清時,政府開始鑄造銀元,排除C項;棉花種植在元朝時期得到大力推廣,到明代后期,棉布才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排除D項。1231233.社會情境——從文人刻書風氣看宋代社會發展(2023·全國乙卷,26)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等亦以刻書為己任。這有助于A.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書籍是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所以南宋時期書籍的流行推動了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形成士族階層,并非在南宋時期出現,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儒學正統地位確立,排除B項;隋朝科舉制初創,唐朝進一步發展,排除C項。123經典模擬練1.[歷史解釋·新認知]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種糧食,而是專門種菜、種果、種花、種茶、種棉、種桑。當時還出現了專營各種農產品的農戶,如菜戶、茶戶、果農、蔗農、花戶、園戶、藥戶、酒戶、漁戶等。這說明當時A.糧食生產出現下降B.政府著力加強社會控制C.小農經濟開始解體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23√12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糧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故選D項;經濟作物種植區域的擴大并不代表糧食產量的降低,A項錯誤;無論是糧食作物還是經濟作物,都是農民自發的經濟行為,B項錯誤;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小農經濟開始解體,C項錯誤。1232.[史料實證·新觀點]宋太宗末年,朝廷命三司使陳恕考究茶法利害,陳恕召茶商條陳利弊,分茶法為三等,對副使朱太初說:“吾觀上等之說,取利太深,此可行于商賈,而不可行于朝廷;下等固減裂無取;唯中等之說,公私皆濟。”并最終實行了“公私皆濟”的中等之法。據此可知,當時A.政府對商人逐利行為正當性的認同B.商稅收入成為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C.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已逐漸廢弛D.對外貿易發展促使國家政策的調整√通過材料信息可知,當時政府在調整政策時,沒有只單方面考慮朝廷利益,而是同時考慮商人的利益,由此可見政府對商人逐利行為正當性的認同,故A項正確。B、D兩項表述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故排除;材料現象只反映了當時“抑商”政策的松弛,沒有體現“重農”政策的變化,故C項錯誤。123A.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程度加深 B.宋與遼的經濟互補性非常強C.宋遼間交流又對立的特殊關系 D.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3.[信息挖掘·新角度]下表為遼宋榷場貿易中商品交易種類與限制交易情況。這反映了宋遼時期123√類別內容宋對遼輸出的主要商品茶、藥材、布帛、瓷器、珍珠、象牙宋對遼嚴禁輸出的商品銅錢、金、銀、銅、鐵等金屬,硫磺、硝,書籍遼對宋輸出的主要商品羊、駱駝、皮革、毛氈、鹽、馬具遼對宋嚴禁輸出的商品馬、糧谷123根據材料可知,宋遼雙方在貿易方面,都限制一些重要物資的貿易,反映了宋遼間交流又對立的特殊關系,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少數民族封建化程度,故A項錯誤;從表格中限制的商品可以看出宋與遼的經濟并不是互補的,故B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故D項錯誤。1.宋代經濟與生活13世紀的中國在近代化方面進展顯著,比如其獨特的貨幣經濟、紙幣、流通證券,其高度發達的茶鹽企業……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法]謝和耐《南宋社會生活史》[材料解讀]宋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某些方面已經具備了近代社會的色彩,在很多領域領先世界。[命題方向]宋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經濟重心的轉移;兩宋的社會轉型。命題視角拓2.宋代社會變化在宋代,商人、佃農、奴婢均為編戶齊民。齊,等。無有貴賤,謂之齊民。土地買賣、典當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繳納交易稅即可,對于百姓遷移、更換職業,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與此同時,瓦肆、勾欄等場所的興起為市民階層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文化生活。——摘編自郭尚武《兩宋良賤制度的消亡及其影響》等[材料解讀]宋代出現齊民社會,政府對百姓人身控制逐漸松弛,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命題方向]宋代社會變化;唐宋之變;宋代商業與城市變化。返回第二章課時精練12345678910111213141.(2024·丹東一模)在遼西、遼北和遼東地區的遼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發現鐵制的農具,其形制與中原同類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圖縣、皂新縣和北鎮市等地,先后發現了側面內部帶有契丹文印記用來鑄造鐵犁的銅范。這些考古發現可用來佐證遼代A.契丹民族已經完成了封建化B.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廣泛C.遼寧地區已具精耕細作色彩D.經濟模式與中原地區一致√選擇題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據材料可知遼寧地區已經存在比較成熟的農耕生產工具和鐵器鑄造技術,這反映當地農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生產技術更加發達的精耕細作階段,故選C項;少數民族封建化的表現廣泛,包括經濟的農耕化、政治制度的封建化和生活習俗的封建化等多個方面,A項存在以偏概全的錯誤,排除;中原與遼寧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屬于國內的交流,排除B項;遼代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以游牧經濟為主,排除D項。選擇題1516172.(2023·張家口三模)下表為史書所載宋代礦冶業發展狀況。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雇傭勞動日益普及

B.小農經濟出現衰退C.地方治安秩序紊亂

D.社會經濟活力增強√徐州地區徐州利國……冶各百余人,采礦伐炭,多饑寒亡命、強力鷙忍之民也江西信州鉛山銅坑……故常募集十余萬人,晝夜采鑿廣東韶州韶州四方之人,棄農畝、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萬17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由題干可知,宋代礦冶業雇傭了大量勞動力進行采礦,表明這一時期民營手工業得到了發展,意味著社會經濟活力增強,故選D項;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礦冶業的發展并不能說明小農經濟出現衰退,排除B項;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地方治安秩序狀況,排除C項。1516173.據《宋史》記載,宋代新擴展的茶區如下表所示(表中括號內文字為今地名)。由此可見宋代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區域新擴展茶區江南江州(江西九江)、鄂州(湖北武昌)、池州(安徽貴池)、饒州(江西鄱陽)、信州(江西上饒)、洪州(南昌)、撫州(江西臨川)、筠州(江西高安)荊湖潭州(湖南長沙)、鼎州(湖南常德)、澧州(湖南澧縣)、岳州(湖南岳陽)兩浙處州(浙江麗水)、溫州(永嘉)、衢州(衢縣)福建南劍州(南平)17A.江南民眾最喜飲茶

B.制茶技術迅速提高C.商品經濟獲得發展

D.福建地區經濟衰落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區域新擴展茶區江南江州(江西九江)、鄂州(湖北武昌)、池州(安徽貴池)、饒州(江西鄱陽)、信州(江西上饒)、洪州(南昌)、撫州(江西臨川)、筠州(江西高安)荊湖潭州(湖南長沙)、鼎州(湖南常德)、澧州(湖南澧縣)、岳州(湖南岳陽)兩浙處州(浙江麗水)、溫州(永嘉)、衢州(衢縣)福建南劍州(南平)17材料中宋代經濟作物茶葉種植區域擴大,由此可見宋代商品經濟獲得發展,C項正確;題干信息僅是關于茶葉種植區域的變化,“最喜飲茶”與材料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制茶技術迅速提高,排除B項;福建的種茶區域也有增加,不能說明福建地區經濟衰落,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2024·河南九師聯盟測試)《夢粱錄》載:臨平、湯村等鎮市,因南渡以來靠近行都(臨安),“二百年戶口蕃盛,商賈買賣十倍于昔,往來輻輳,非他郡比也”。濮院鎮,北宋為一草市,高宗時,曲阜濮氏扈從南下卜居于此,以農桑、機杼之利,日生萬金,四方商賈云集,遂置鎮。這反映出南宋時期A.市鎮興盛深受時局影響B.四民社會秩序遭到了沖擊C.重農抑商政策漸趨松弛D.傳統經濟形態向近代轉型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據材料信息可知,臨平、湯村等鎮市因為靠近南宋行都臨安而繁榮,說明市鎮興盛受時局影響,故選A項;材料與四民社會秩序無關,排除B項;材料體現一些市鎮因與都城相近而發展起來,與重農抑商政策無關,排除C項;明清時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意味著傳統經濟形態向近代轉型,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2023·重慶巴南模擬檢測)北宋仁宗時期,政府在淮南六州茶葉盛產區,設置“山場”十三個,管理茶葉的生產和買賣,稱為榷茶。場官先將官府收購茶葉的錢發給茶農,稱為本錢,茶農在茶葉收獲后,必須將茶葉全部賣給山場,嚴禁私售。這種做法A.加重官府對茶農的高利盤剝B.表明政府放松對經濟的控制C.削弱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D.使得茶稅成為最主要的稅源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材料“茶農在茶葉收獲后,必須將茶葉全部賣給山場,嚴禁私售”體現的是宋朝時期政府對茶葉買賣的控制,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與官府對茶農的高利盤剝無關,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其他稅源,不能得出茶稅成為最主要稅源的結論,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2023·惠州一模)北宋設立街道司,專門負責管理城市里的攤販。他們通過丈量街道,為商販規劃出可以擺攤的位置,對于流動的或是固定的個體戶小商販甚至免繳課稅。這說明北宋A.地攤經濟成為支柱

B.政府財政危機嚴重C.商業環境相對寬松

D.傳統經濟政策瓦解√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對城市攤販的種種措施體現了北宋商業環境相對比較寬松,故選C項。A項與史實不符,故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財政危機,排除B項。北宋對地攤經濟的寬松政策,并不意味著重農抑商政策瓦解,故排除D。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2023·揚州調研)據《都城紀勝》記載,臨安的茶館三教九流匯聚,不僅張掛名人書畫,插四時花,還有弦歌和說書。對茶館主來說,茶水費的收入有限,故他們往往兼營其他生意,如兼賣酒、湯、果汁等飲食。這反映了宋代茶館A.集中分布南方

B.凸顯理學觀念C.運營手段靈活

D.經營收入微薄√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據材料“不僅張掛名人書畫,插四時花,還有弦歌和說書”“兼營其他生意”可知,宋代茶館采用多種方式增加商業利潤,反映了其運營手段的靈活,故選C項;材料僅列舉了臨安的茶館經營情況,并沒有涉及全國茶館的布局,無法得出集中分布地點,排除A項;理學強調封建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而茶館“三教九流匯聚”,明顯與理學理念沖突,排除B項;茶館通過“兼營其他生意”來獲得更多額外收益,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2023·鹽城三模)宋朝雖積極采取招保船、鼓勵貿易政策,但仍設置諸般禁防,“自來有市船處,不許私發番船”。凡船出海貿易,皆須申請公憑,經市舶司檢驗,對于出港不經檢驗而無公憑者,“許諸色人告捉,船物沒官”。此舉意在A.拓展商品海外市場

B.防止政府稅收流失C.加強東南沿海防務

D.改善邊疆民族關系√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據材料信息可知,宋朝時期,政府鼓勵對外貿易,但同時也加強了管理,這有利于維護正常的貿易秩序,同時防止稅收流失,提高財政收入,故選B項;材料中是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而非拓展商品海外市場,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描述加強東南沿海防務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民族關系的信息,排除D項。179.(2023·泉州五模)宋金政權在一些交界地點設立榷場。金對宋輸出的商品有毛皮、人參、銀、馬等,宋對金輸出的物資有糧、茶、銅錢、牛、書籍等。這說明A.民族交融開始出現

B.邊疆地區得以開發C.南北民間貿易活躍

D.地區經濟存在差異√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據材料可知榷場中宋金雙方交換的產品不一樣,說明宋金各自的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故選D項;“開始出現”不符合史實,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民族交融,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邊疆地區的開發,排除B項;榷場屬于官方貿易場所,無法說明南北民間貿易活躍,排除C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2023·湖南長郡中學模擬)兩宋時期,西夏占據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他們經常掠奪過往商旅的財物,或者強取貨物,抽十分之一的上等品。這一現象A.緩解了西夏政權的財政危機B.導致了宋、夏之間戰爭頻繁C.推動了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D.阻斷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西夏占據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并且對往來客商劫掠,不利于絲綢之路正常的商業往來,這是兩宋時期陸路貿易衰落的原因之一,客觀上推動了海上貿易的繁榮,故選C項;材料只有西夏的劫掠行為,并未說明這些行為的影響,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宋、夏之間戰爭頻繁,是由于政權的對峙局面,而不是由于宋朝政府保護商貿往來引發的與西夏的沖突,排除B項;阻斷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說法太絕對,排除D項。1711.(2023·棗莊三模)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們也會在傳記和墓志中追溯遠祖如何顯赫;宋代士大夫卻不覺得貧賤是恥辱,反而會回顧當年的艱難,激勵自己和清貧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斷齏畫粥”的故事。這種變化A.根源于商品經濟的發展B.表明宗法觀念逐漸消亡C.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D.體現社會主流思想改變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根據材料可知,唐代重視家庭背景的門第觀念,而宋代科舉制度逐漸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門第觀念淡化,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故選C項;材料“唐代……遠祖如何顯赫;宋代士大夫卻不覺得貧賤是恥辱”不是強調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材料表明宗法觀念淡化,“消亡”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唐宋時期社會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沒有改變,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2023·重慶八中模擬)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會在金明池舉辦各種水戲表演,吸引了眾多市民觀賞。《東京夢華錄》載“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又一人上蹴秋千,將平架,筋斗擲身入水”(如圖所示)。這反映了北宋A.城市市民豐富的娛樂生活B.崇尚力量成為社會的風尚C.市民熱衷于進行體育運動D.城市娛樂功能進一步突出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水秋千”表演17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材料體現了北宋都城汴京有各種水戲表演,觀看的市民較多,這說明了宋代城市經濟繁榮,市民的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故選A項;宋代并不崇尚“力量”,而是重文,排除B項;材料中的表演是供民眾觀看的,市民并沒有全部參與進去,排除C項;北宋城市突顯的是經濟功能,排除D項。171234567891011121314選擇題13.(2023·寧波聯考)宋朝以后修譜的社會功能呈現出與前代大不相同的特征。“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宋朝以下,譜牒僅作為封建倫理道德教育的教材,強調“觀吾譜者,尊祖敬族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造成這種變化的時代因素不包括A.科舉制度日趨完善

B.政府推廣家訓經驗C.商品經濟活躍發展

D.士族階層不斷衰落√151617選擇題政府推廣家訓經驗有利于凝聚家族意識,增強家族觀念,不是造成宋代以來不重視譜系的因素,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科舉制度的日趨完善,使得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增強以及世家大族的門第觀念不斷減弱,是造成題干中變化的時代因素,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商品經濟活躍發展沖擊了傳統的家族觀念,使得社會階層趨于平等,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士族階層不斷衰落是唐代以來的社會現實,這使得重視譜系的觀念逐步淡化,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選擇題14.(2024·貴州適應性聯考)與前代不同,宋代雖也有“奴婢”,但是被雇傭的,宋人曾言“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宋代對販賣人口的懲處極為嚴厲,拐賣人口者會被處以絞刑,買方也要從重懲處。由此可知宋代A.實現了社會平等

B.人身依附關系減弱C.社會關系契約化

D.士族豪門地位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選擇題據材料可知,宋代奴婢“被雇傭”且“本出良家”體現了宋代家內服役更多地來自雇傭,且宋代嚴懲販賣人口,反映了政府對百姓的控制相對減弱,體現了當時人身依附關系減弱,故選B項;“實現了社會平等”表述太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宋代契約關系有一定發展,但C項說法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士族豪門在宋代地位下降,但雇傭奴婢和嚴懲販賣人口等現象與此無關,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2023·杭州模擬)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對夔州路的主客關系頒布的專法規定:“夔州路諸州官莊客戶逃移者,并抑勒歸舊處,他處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諸縣主戶、壯丁、寨將子弟等旁下客戶逃移入外界,委縣司畫時差人計會所屬州縣追回,令著舊業。”材料說明此時A.佃戶地位呈現出下降的趨勢B.農民雇主隊伍具有不穩定性C.客戶人身依附性仍相當嚴重D.政府對農民擇業的嚴格限制√17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官莊客戶逃移者,并抑勒歸舊處”和“旁下客戶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