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西哈拉鎮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新疆伊西哈拉鎮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新疆伊西哈拉鎮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新疆伊西哈拉鎮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新疆伊西哈拉鎮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伊西哈拉鎮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是我國境內距今約7000一5000年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為代表的陶器,又有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的玉器。并且還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這體現出中華文明的主要特點是A.靠近水源分布廣泛 B.多元一體中原核心C.歷史悠久世界領先 D.定居為主農業發達2.“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實現“法令由一統”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宗法制C.郡縣制D.分封制3.現代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如圖是商代甲骨卜辭和例字材料。對材料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井田制度 B.獸骨成為當時唯一的書寫材料C.早期中國王權與神權相結合 D.甲骨文是中國文字形成的源頭4.資本主義的變化影響著西方諸國的沉浮。一國之強盛,或支配地位被他國所取代,都有其時代大背景。凡能夠在資本主義某一發展階段上捷足先登者,往往搶占發展優勢,成為一個潮流的領頭人。下列選項中,能夠印證以上觀點的是A.新航路開辟后的重商主義促使荷蘭、英國迅速率先崛起B.工業革命后英法兩國采用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引領資本主義發展C.固守重商主義傳統的徳國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實現了真正的統一D.實施“混合經濟”的美國在20世紀初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5.西周實行“世祿制”,各級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戰國時期,官員大都實行俸祿制,發放糧食依量官職高低而存在等級差別,高者萬石。這一變化A.減輕了土地兼并現象 B.調動了官員的工作主動性C.瓦解了傳統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權制的形成6.明朝萬歷《秀水縣志》載嘉興王江涇鎮,“多織綢,收絲編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務耕織”。清初康熙《吳江縣志》載蘇州吳江縣的盛澤鎮,以綾綢為業,“富商大賈數千里輦萬金而來,摩肩聯袂,如一都會”。這些記載表明A.絲織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江南市鎮特色經濟繁榮C.跨區域性質的長途貿易興盛 D.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加強7.封建等級制與等級君主制下社會的重大變化表現在A.君主名號 B.宗教領袖 C.貴族領地 D.市民地位8.徐錫齡《熙朝新語》載:“蘇州長間門外南滾黃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多系晉省之人。”由此可見明清時期A.開始形成一批繁榮的商業市鎮B.蘇州成為徽商晉商主要活動區域C.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繁榮D.蘇州居當時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9.在羅馬帝國早期.政府大興土木,修建神廟、廣場、凱旋門等帝國英雄的紀念場,還為羅馬歷代英雄修建紀念碑、紀念像和紀念并銘刻一些英雄人物的個人功績。其根本目的在于A.確立神權的統治地位 B.樹立統治者的個人權威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 D.培育公民的國家榮譽感10.①屋大維以愷撒養子的身份,繼承了愷撒的政治遺產。②屋大維生前并未公開稱帝,而是自稱為“第一公民”或“元首”。③他還保留了羅馬共和國的機構和官職。④但他仍然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以上文字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古代希臘人首創了數學、科學和哲學,最先寫出了有別于純粹編年表的歷史書,自由地思考著世界的性質和生活的目的,而不為任何因襲的正統觀念的枷鎖所束縛。這表明古代希臘A.民主制推動文化繁榮 B.科學發展領先世界 C.神學傳統觀念被拋棄 D.人文精神內涵豐富12.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推行變法,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是A.司馬光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孝文帝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擁有豐富而珍貴的思想文化遺產,為充實人類思想寶庫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這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大變革中,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加之著名門人的不斷出現,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兩座文化高峰”之一。——整理自張岱年主編《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道者,所舒適于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沒,而子孫長久安寧數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隆興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論格物致知之學,反對老、佛異端之學;二札論外攘夷狄之復仇大義,反對和議;三札論內修政事之道,反對寵信傳臣。但當時湯思退為相,主張和議。……宋朝慶元二年十二月,監察御史沈繼祖以捕風捉影、顛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狀”,朝廷權貴對理學掀起了一場史所罕見的殘酷清算。黨爭之下,朱子門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嚴重打擊。——整理自《宋明理學》(1)閱讀材料一概述儒學在先秦成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學與當時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復社會秩序構想上有何不同。(2)閱讀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漢武帝時期儒學被捧上獨尊地位的表現。(3)閱讀材料三并綜合所學知識,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①作為一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朱熹一生強調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試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分析朱熹“三札”主張提出的背景。②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一個流派,是宋代以后“新儒學”的代表性成果。試結合朱熹一派命運分析理學地位的變化。14.(20分)西學東漸在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近代中國社會各層面都發生了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在通事(注:翻譯)、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了以漢字注音為特點的洋涇浜英語。下列表格是洋涇浜英語示例:英語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ommission洋涇浜英語三明治啤酒德律風引擎大拉斯康密興詞義肉加面包麥制酒電話發動機外幣傭金材料二“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對西方挑戰的反應從軍事和經濟領域擴大到社會和文化領域。這種大反映在中國人選擇翻譯的西方書籍的類別有了改變。在1850年到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后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問題:(1)從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獲取這一時期中國社會變化的哪些信息?(2)依據材料二,指出1902年前后兩個時期中國學習西方的側重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說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呈現的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材料“這些文化遺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為代表的陶器,又有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的玉器。并且還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可知中國古代出現過彩陶、玉器、還有宗教觀念等傳播為標志的文化整合過程,主要核心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即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的多元一體格局,故選B;材料不能體現靠近水源,A錯誤;材料只有中國,沒有對比項,不能說明當時世界領先,C錯誤;D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2、C【解析】

由材料“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斷出應該是與秦始皇有關,而秦朝統一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故C項正確;A項是原始社會的權力繼承制度,排除;B項是西周時期推行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權力繼承制度,排除;D項是西周時期實行的地方行政體制,排除。【點睛】“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是關鍵信息。3、A【解析】

根據甲骨文中“田”字的造型可知商代已經出現井田制度,故選A;B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D項無法體現,排除。故選A。4、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后英法兩國率先采用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從而引領了資本主義發展,故B正確;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崛起,故A錯誤;重商主義不是德國的傳統,故C錯誤;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故D錯誤。5、D【解析】

戰國時期實行俸祿制,根據官職高低發放,這是對世卿世祿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強君主集權,D正確;官員俸祿制度的出現和土地兼并之間并無因果聯系,而且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制剛剛確立,土地兼并現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祿制存在等級差異,對于官員工作主動性方面的調動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絕對,排除。6、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明朝時期王江涇鎮、盛澤鎮主要是發展織綢、綾綢業,凸顯的是市鎮特色,B正確;資本主義萌芽的顯著標志是雇傭關系的出現,A排除;材料未涉及跨區域的長途販運貿易,C排除;材料與農產品商品化趨勢無關,D排除。故選B。7、D【解析】

封建等級制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間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等級關系。大多建立在君權神授思想的基礎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級關系,擴大控制范圍,古代被許多國家的多數君主采用以管理和鞏固自己的統治范圍。封建等級制度中等級最高的是帝王。而帝王以下的,通過行臣服禮和封受采邑(土地)等手段,兩個封建主之間結成君臣關系,在上的稱封君,在下的稱封臣。封臣對封君行臣服禮并宣誓效忠,從封君那里接受采邑。封臣的義務主要是奉召為封君服軍役。等級君主制形成于西歐封建制度確立以后。12世紀以后,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國的王權呈逐漸加強之勢,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和新興市民階層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局面。政權形式是王權借助由教會貴族、世俗貴族和城市市民組成的等級代表大會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統治基礎由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等級君主制使王權得到加強,市民階層的利益和要求開始受到重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可知,兩種制度下社會重大變化是市民的地位,D正確;君主名號并未發生變化,排除A;封建等級制和等級君主制屬于世俗權威,宗教領袖并未發生大的變化,排除B;貴族領地在兩種制度下都得到了維護,排除C。8、C【解析】材料信息“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等反映了區域間長途販運發展較為迅速,故C項正確;ABD項不符合題意。點睛:材料“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是解題的關鍵。9、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羅馬重視本國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紀念,有助于培養羅馬公民國家觀念,故D項正確;神權統治是歐洲進入中世紀后確立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英雄,而不是現實中的統治者,排除B項;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屬于直接目的,排除C項。故選D。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材料中④是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D項正確;①②③是歷史敘述,A、B、C項錯誤。11、D【解析】

根據“自由地思考”、“不為任何因襲的正統觀念的枷鎖所束縛”等信息可知體現了古希臘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故選D;材料主要反映了人文主義精神和獨立的思考,沒有涉及民主制和神學觀念,排除AC;材料沒有涉及與其他地區的比較,無從體現科學發展領先世界,排除B。故選D。12、B【解析】

北宋的王安石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他在思想上破除當時人們的守舊心理,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矩不一定要效法,人們的議論不需要擔心,這表明了他的決心,故B項符合題意;其它三項中的人物與題意所述無關,排除AC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原因:社會劇烈變化;儒學二重性特點;孔孟諸子的努力與宣傳。不同:儒家主張道德重建;道家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2)觀點:天人感應;推行教化;君權神授。表現:重用儒生;設置太學;表彰六經。(3)①背景:佛道沖擊;邊疆危機;吏治腐敗;儒學復興運動。②變遷:朱熹的理學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誣為“偽學”;朱熹死后理學被官方奉為儒學正宗,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解析】

(1)原因,根據材料“這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大變革”“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加之著名門人的不斷出現”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概述儒學在先秦成為“文化高峰”的原因。不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另一座主張恢復社會秩序構想的文化高峰是道家,道家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而儒家主張道德重建。(2)觀點,根據材料“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仁義禮樂皆其具也……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此受命之符也”即可概括出董仲舒的主要觀點;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儒學被捧上獨尊地位的表現有重用儒生、設置太學、表彰六經等。(3)考生可任選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如果選①,則可根據材料三中的“一札論格物致知之學,反對老、佛異端之學”“二札論外攘夷狄之復仇大義,反對和議”“三札論內修政事之道,反對寵信傳臣。但當時湯思退為相,主張和議”等具體內容并結合魏晉隋唐以來儒學所受的挑戰和北宋面臨的內外形勢來分析朱熹“三札”主張提出的背景。如果選擇②,則要根據“監察御史沈繼祖以捕風捉影、顛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狀’,朝廷權貴對理學掀起了一場史所罕見的殘酷清算。黨爭之下,朱子門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嚴重打擊”并結合南宋以后程朱理學的發展來分析理學地位的變化。14、(1)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