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邊塞軍旅詩〞教學案一、定義:邊塞軍旅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局部。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何謂軍旅詩?軍隊謂之"軍旅",?國語?齊語?中說:"春以搜振旅,秋以獵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軍旅整于郊。"戰爭之事,也謂之軍旅,?論語?衛靈公?中,衛靈公向孔子請教戰爭之事,孔子答復說:"軍旅之事,丘未之學也。"因此,軍旅詩,就是以軍隊和戰爭為題材的詩歌。軍旅詩定義為:表現現實的或虛擬的軍人形象戰時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態的詩歌。二、表達的思想情感:1、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2、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離恨;3、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4、宣泄對黷武開邊的不滿、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情;5、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6、大方參軍與久戍思鄉的無奈;7、衛國激情與艱辛生活的沖突;8、獻身為國與痛恨庸將無能的悲慨。三、盛唐邊塞詩: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1、特點⑴、題材廣闊:一方面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面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⑵、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⑶、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⑷、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就邊塞詩的體裁來看,包括歌行在內的古體詩創作已經成熟,蔚為大觀,代表作品有:李頎?古參軍行?,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另一個方面,近體邊塞詩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齡?出塞?、?參軍行?,王之渙?出塞?,王翰?涼州詞?。2、美學風格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包含了: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等各個方面。盛唐邊塞詩表達了一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一方面以夸大比照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展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沙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志。如"不破樓蘭終不還";"愿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種對立統一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四、邊塞詩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從戍邊戰士的角度,或寫戰爭的慘烈,或寫報國的豪情。以王昌齡的?參軍行?為例: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詩以戍邊戰士的視角,既讓我們想見戰爭的殘酷劇烈、戰事的頻繁不斷,又讓我們看到了戰士誓死報國的豪情壯志,以及最后必勝的堅決信念。〔二〕、從閨中主婦的角度,批判戰爭破壞了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從思婦的角度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形成獨特的邊塞閨怨詩。以金昌緒的?春怨?為例: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常年戍邊的親人還安康地活著嗎?每天吃得飽嗎?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這一切,都讓思婦擔憂、牽掛,而這些擔憂、牽掛無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極就不自覺地出現在白日夢中了。在夢中與思念的人兒相會,也是一種苦澀的幸福啊,難怪女主人要趕走得意的黃鶯鳥。這種無理而有情的動作正提醒了戰爭破壞了人民安寧的生活,看起來它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實那么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闊人民所承受的痛苦。〔三〕、從旁觀者的角度,控訴戰爭的罪惡。杜甫在?兵車行?中沉痛地寫到:"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戰爭使得無數的家庭背井離鄉、使得無數的戰士變成累累白骨!高適在?燕歌行?里用比照的手法展示了這樣一幅畫面:"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方面是前線的戰士浴血奮戰,隨時都有戰死的可能;一方面卻是將領們縱情聲色、歌舞升平。〔四〕、從將士的角度,寫因長期戍邊而產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齡的?參軍行?較為典型: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解析:這里的"邊愁"有對于現實的憂愁、建功立業的渴盼,更有離鄉背井拋婦別雛的痛楚、無限的鄉愁。五、主要意象及其主要特點:1、主要意象:烽火、狼煙、馬、寶劍、鎧甲、孤城、羌笛、胡雁、鷹、夕陽、大漠、長河、長城、邊城、胡天等;2、主要特點:一、是濃郁的漢代情結。唐代邊塞詩有一種典型的文化現象:以漢代唐,出征的軍隊稱為漢兵,將領稱為漢將,邊塞稱為漢塞,就連天上的月亮也稱為漢月。不僅如此,一般的邊塞詩在提及周邊少數民族時,也往往沿襲漢代的稱謂,把交戰對方稱為匈奴,把其首領稱為單于、左賢。在稱頌戰地英雄時,常常提到的也是漢代的霍去病、李廣、班超、馬援等,以呼喚英雄精神的回歸。這種漢代情結既是對歷史的繼承,又是對歷史的超越。二、是鮮明的邊地風貌。自然景觀多是黃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區域多是塞外、雁門、漠北、玉關、黃河,異域風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戰馬,人物多是戍卒、將帥、胡人,用典多是投筆、長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濟)、樓蘭,樂曲多是與邊塞軍旅生活有關的?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行路難?等。六、代表詩人:1、高適〔1〕、生平:高適(702-765)是盛唐邊塞詩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邊塞經歷有密切的關系。高適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參軍,建立邊功。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自天寶十二年(753)開場,高適長期參軍,三度出塞,軍旅生活體驗豐富。高適每次出塞都寫了大量的詩或紀行,或抒懷。高適邊塞詩題材選取角度的特點是: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的現狀,把戰爭和國家的安危、人民的苦樂聯系在一起考慮,因此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對邊塞的紛擾不寧表示憂慮:"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他對戰士的勇往無前,作熱烈的歌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燕歌行?)。他對戰爭的意義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詞?)。角度全面是高適詩歌的獨到之處。〔2〕、詩作風格:風骨凜然前人評價高適的詩"讀之使人感慨"(嚴羽?滄浪詩話?)"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概括起來就是風骨凜然。"風骨凜然"即突出雄渾悲壯的精神意緒,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概,因而有氣魄,有境界的詩風。他的詩繼承漢魏古詩的遒勁風格,常用的表現方式是鋪排比照,直抒胸臆。詩作帶著強烈的感情。譬如說明功名欲望的"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高適在詩中常常抒發議論,穿插在敘事和抒情當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詩以七古見長。詩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鮮明而又簡潔。故胡應麟?詩藪?稱"音節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2、岑參〔1〕、作者生平:岑參(715-769)是盛唐邊塞詩的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經歷有密切關系。他向往參軍立功,把它當作求取功名的一條主要途徑。參軍前,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終日不得意,出門何所之。從人覓顏色,自嘆是男兒。"(?江上春嘆?);"蓋將軍,真丈夫,行年三十執金吾。"(?玉門關蓋將軍歌?);"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從天寶八年(749)開場,岑參兩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書記,后赴北庭任節度判官,經歷了長達八年的邊塞生活,歷練成為一個邊塞詩人。〔2〕、詩風:奇情壯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岑參的邊塞詩句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感情熱烈,氣勢雄渾,場景壯闊,色彩瑰麗,想象豐富,句式跳躍,語言奔放。他的作品寫奇景,抒奇情,有奇采。3、王昌齡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4、盧綸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七、代表作品:1、李白?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現存李白詩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樂府題目而寫時事與心聲的。其中第四首寫思婦思念遠行的征人,當屬閨怨之類。另外五首都表述詩人"橫行負勇氣,一戰靜妖氛"的大方從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氣充溢,為盛唐邊塞詩中的奇葩之一。這首詩是組詩的第一首。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扣緊題目。五月,在內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展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折楊柳?為樂府橫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他是借聽笛來渲染襯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又說:"一氣直下,不就羈縛。"詩為五律,依慣例當于第二聯作意思上的承轉,但是李白卻就首聯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擊鉦、鼓,用來節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折,已由蒼涼變為雄壯。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隨"字,摹狀士卒的令行制止。"抱"字,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那么亦盡情流露出來。尾聯"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借用傅介子大方復仇的故事,表現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直"與"愿"字照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感召力。2、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邊塞詩大都以詞情大方、景物恢奇、充滿報國的忠貞或低徊的鄉思為特點。常建的這首?塞下曲?卻獨辟蹊徑,彈出了不同尋常的異響。這首詩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嘆時運,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中央朝廷與西域諸族的關系,歷史上陰晴不定,時有弛張。作者卻拈出了美好的一頁加以熱情的贊頌,讓明媚的春風吹散彌漫一時的滾滾狼煙,賦予邊塞詩一種全新的意境。詩的頭兩句,是對西漢朝廷與烏孫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動概括。"玉帛",指朝覲時攜帶的禮品。?左傳。哀公七年?有"禹合諸侯干涂山,執玉帛者萬國"之謂。執玉帛上朝,是一種賓服和歸順的表示。"望"字用得筆重情深,烏孫使臣朝罷西歸,而頻頻回望帝京長安,眷戀不忍離去,說明恩重義浹,相結很深。"不稱王"點明烏孫歸順,邊境安定。烏孫是活動在伊犁河谷一帶的游牧民族,為西域諸國中的大邦。據?漢書?記載,武帝以來朝廷待烏孫甚厚,雙方聘問不絕。武帝為了撫定西域,遏制匈奴,曾兩次以宗女下嫁,訂立和親之盟。太初間(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為公主,下嫁烏孫,生了四男二女,兒孫們相繼立為國君,長女也嫁為龜茲王后。從此,烏孫與漢朝長期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系,成為千古佳話。常建首先以詩筆來謳歌這段歷史,雖只寥寥數語,卻能以少總多,用筆之妙,識見之精,實屬難能可貴。一、二句平述史實,為全詩鋪墊。三、四句順勢騰騫,波涌云飛,形成高潮。"天涯"上承"歸去",烏孫朝罷西歸,馬足車輪,邈焉萬里,這遼闊無垠的空間,便隱隱從此二字中見出。"靜"字下得尤為有力。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曾經是積骸成陣的兵爭要沖,如今卻享有和平寧靜的生活。這是把今日的和平與昔時的戰亂作明暗交織的兩面關鎖的寫法,于無字處皆有深意,是詩中之眼。詩的結句雄健入神,情緒尤為昂揚。詩人用彩筆繪出一幅輝煌畫卷:戰爭的陰霾消散凈盡,日月的光華照徹寰宇。這種理想境界,表達了各族人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崇高理想,是高響入云的和平與統一的頌歌。"兵氣",猶言戰象,用語字新意煉。不但扣定"銷"字,直貫句末,且與"靜處"挽合,將上文繳足。環環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氣概。沈德潛詡為"句亦吐光",可謂當之無愧。常建的詩作,大多成于開元、天寶年間。他在這首詩里如此稱頌和親政策與弭兵理想,當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開邊黷武的亂政而發的,可說是一劑針砭時弊的對癥之方!3、盧綸?塞下曲四首〔其二〕?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因為是和張仆射之作(詩題一作"和張仆射塞下曲"),語多贊美之意。第二首,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詩的取材,出自?史記?。據載,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就有這樣一次富于戲劇性的經歷:"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刮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制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林暗草驚風",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覺,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次句即續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引"是"發"的準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定自假設,沉著不迫。在一"驚"之后,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后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跡,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平明"),將軍搜尋獵物,發現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棱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于戲劇性。"石棱"為石的突起局部,箭頭要鉆入殊不可想象。神話般的夸大,為詩歌形象涂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4、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完畢,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唐代邊塞詩不乏雄渾之作,然而畢竟以表現征戍生活的艱險和將士思鄉的哀怨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夾雜危苦之詞或悲涼的情緒。當讀者翻到李益這篇塞上之作,感覺便很不同,一下子就會被那天地空曠、人歡馬叫的壯麗圖景吸引住。它在表現將士生活的滿懷豪情和反映西北風光的壯麗動人方面,是比擬突出的。詩中"蕃州"乃泛指西北邊地(唐時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廣西宜山縣西,與黃河不屬),"蕃州部落"那么指駐守在黃河河套("黃河曲")一帶的邊防部隊。軍中將士過著"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的生活,十分艱辛,但又被磨煉得十分堅強驍勇。首句只夸他們"能完畢",即善于戎裝打扮。作者通過對將士們英姿颯爽的外形描寫,示意讀者其善戰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寫"馳獵",不復言"能"而讀者自可神會了。軍中馳獵,不比王公們佚游田樂,乃是一種常規的軍事訓練。健兒們樂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練,作好隨時迎敵的準備。正是"為報如今都護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組詩其四)。"朝暮馳獵黃河曲"的行動,表現出健兒們大方激昂、為國獻身的精神和決勝信念,句中飽含作者對他們的贊美。這兩句著重刻畫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風貌,后兩句那么展現人物活動的遼闊背景。西北高原的風光是這樣壯麗:天高云淡,大雁群飛,歌聲飄蕩在廣袤的原野上,馬群在綠草地撒歡奔跑,是一片生氣蓬勃的氣象。征人們唱的"燕歌",有人說就是?燕歌行?的曲調。目送遠去的飛雁,歌聲里誠然有北國戰士對家鄉的深切思念。然而,飛鴻望斷而"燕歌未斷",這開懷放歌中,也未嘗不包含歌唱者對邊地的熱愛和自豪情懷。如果說這一點在三句中表現尚不明顯,那么讀末句就毫無疑義了。"牧馬群嘶邊草綠"。在贊美西北邊地風光的詩句中,它幾乎可與"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奇句媲美。"風吹草低"句是寫高原秋色,所以更見蒼涼;而"牧馬群嘶"句是寫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綠"字下得絕佳。因三、四對結,上曰"塞鴻飛",下對以"邊草綠",可見"綠"字是動詞化了。它不盡然是一片綠油油的草色,而且寫出了"離離原上草"由枯轉榮的變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覺又回到草原上。這與后來膾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都以用"綠"字見勝。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鳥喚來的。而塞北的春天,那么由馬群的歡嘶來迎接。"邊草綠"與"牧馬群嘶"連文,意味尤長;似乎由于馬嘶,邊草才綠得更為得意。詩所表現的壯美豪情是十分可貴的。八、名作賞讀:1、高適?塞上聽吹笛?〔1〕、對詩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為哪一項〔5分〕A.前兩句用雪凈牧馬月明等營造了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B.第三句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將梅花落拆用,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實景,讓人看到落梅的花瓣灑滿關山的奇異景象。D.本詩構思巧妙,言辭婉轉,情思含蓄,意境深遠,是唐人邊塞詩的上品。〔2〕、詩歌最后兩句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5分〕〔3〕、本詩在表現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請簡要答復。〔5分〕〔4〕、點評風吹一夜滿關山在詞語錘煉方面的妙處。〔5分〕2、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1〕找出詩中采用夸大手法描繪風沙之大的兩句詩。〔2分〕〔2〕、詩中用細節描寫極言天氣寒冷的是哪幾句?〔3分〕〔3〕、詩中如何描寫風的?〔5分〕〔4〕、詩中表達了那些奇情。〔5分〕3、李頎?古參軍行?〔1〕、以下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A.詩歌前三句先描寫辛勞又單調的參軍生活,又著意描寫了邊陲的惡劣環境,冷落凄涼。B.三、四句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征夫與遠嫁公主進展比照,突出了他們同樣的幽怨之情。C.詩歌七、八句中,兩個“胡〞字有意重復,“夜夜〞“雙雙〞又有意使用疊字,強化了情感。D.九、十兩句寫玉門猶被遮斷,行人追隨將軍拼命向前,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E.詩中寫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觀表達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稱,場景如在眼前,真切感人。〔2〕、本詩畫線句與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最后兩句“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所抒之情有何異同?請結合詩歌加以比擬。〔5分〕參考答案1、?塞上聽吹笛?〔1〕、C〔2〕、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如果答哀傷、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土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情調。不過,這種思鄉情緒并不消沉。〕〔3〕、最突出的特色是虛實結合,前兩句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寫得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戰士們趕著馬群歸來,天空中灑下明月的清輝。?梅花落?本是一種曲調,作者拆開用,又構成了虛景,仿佛飄落的不是笛聲而是梅花的花片,這樣,虛實交織,構成了美妙闊遠的意境。〔4〕、風吹一夜滿關山的妙處A、化聲為形,風吹的就不是音樂聲,而是四處飄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灑滿關山,與雪凈月明的實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戰士由聽曲而想到形狀,想到了故土的梅花,向讀者透露了戰士的思鄉之情。2、?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1〕、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2〕、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3〕、?走馬川?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征的險惡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及技巧
- 連體餐盒采購方案范本
- 愛樂貓迷你四驅車課程
- 工廠聲屏障的施工方案
- 上海中醫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方向與實踐(養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Hadoop大數據存儲與計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洞室化灌止水施工方案
- 凍煤破碎施工方案
- 長春工業大學《廣告文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圖書管理員的崗位技能要求與試題及答案
- 自體輸血管理制度與技術規范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題庫: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核心知識試題
- 2025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XX鄉鎮履職事項清單表(1356項)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武漢市二調10篇范文+深圳一模4篇范文匯編
- 2025年共青團入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宣傳崗筆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漳州市醫院招聘考試真題
- 售后技術服務年終總結
- 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異物防控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