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畢業班第二次統一檢測試題語文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積累與運用1.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A.京張高鐵在建成之后將成為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鐵路,智能化將貫穿建設和運營的始終。B.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在去年七月設計完成,十月部件陸續開始到貨,今年三月進入總裝階段。2020年它將完成試驗、投入使用,創造新的“中國深度”。C.中國已成為全球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國,清潔能源投資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源于中國的綠色技術正在造福更多國家。D.我們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藏糧于地”;發展現代農業,將科技融入糧食生產中,實現“藏糧于技”。中國糧食不僅要讓中國人吃飽,更要讓中國人吃好!2.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在今年的熱播劇《都挺好》中,蘇大強成為最亮眼的角色之一,他遇事總愛推脫,是個坦蕩如砥的人。B.北京世園會舉行塞爾維亞民謠、捷克木偶劇、京劇表演、天津快板、非遺展示等文化活動,讓游客眼花繚亂。C.3月30日,四川涼山州木里縣發生火災,30名撲火人員首當其沖,不顧自身安危上山救火,最終不幸全部犧牲。D.“一帶一路”建設充分激發了東南亞、西亞、中亞、中東歐等不同區域的優勢,眾多國家趨之若鶩,紛紛加入合作,分享貿易紅利。3.給空缺處選填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在我的夢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綠葉蔥蘢,。夢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讓它僅僅是個夢嗎?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蕩漾B.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蕩漾C.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蕩漾D.所有清波蕩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4.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不知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詩歌。①優秀的詩歌可以飛越時間的長河、②不同的國度,拔動人們的心弦。她如絕美的天籟,拂去塵世的喧囂,③她似閃爍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間,我們的情感將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們的思想將在孜孜以求中變得深邃。三歲讀《靜夜思》和16歲讀《靜夜思》④感觸是那么不同。1.文段中劃線的詞語使用不當,下列詞語可以替換的是()A.迂回 B.徜徉 C.彷徨 D.躊躇2.文段中標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A.① B.② C.③ D.④5.選出下列有關課外名著的表述有誤的一項。A.在《格列佛游記》中,作者用來諷刺現代科技的“拉格多科學院”坐落在馬國。B.祥子在屬于自己的第一輛車被大兵搶走后,從軍營中拉了三匹駱駝并賣掉,于是“駱駝祥子”這個名字便被叫開了。C.《水滸》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等,小說講述了大鬧野豬林、智取生辰綱、拳打鎮關西等膾炙人口的故事。D.保爾當過童工,后來在革命者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鍛煉成長為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6.在學校攝影大賽中,這張獲獎照片《沖》展現運動員起跑的瞬間。請仔細觀察并用生動的語言描寫畫面內容。(不少于80字)7.默寫。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___。(《黃鶴樓》)纖纖擢素手,__________。(《迢迢牽牛星》)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__________,小橋流水人家。(《天凈沙·秋思》)浮光躍金,__________。(《岳陽樓記》)8.閱讀下面語段,按要求作答。這行者昂昂烈烈,挺著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卻將那架鷹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開大步,徑走入門里,坐在南面當中。紅孩兒當面跪下,朝上叩頭道:“父王,孩兒拜揖。”行者道:“孩兒免禮。”《西游記》語段中“行者”假扮成誰的樣子?結果又是如何被識破的呢?二、閱讀9.閱讀下面的五代詞,完成小題。南鄉子李珣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幕。1.煙、雨、落花、鷓鴣組合在一起,除了點明暮春時節之外,還有哪些作用?請簡要作答。2.下面哪一個選項的詩句最能表達詞中“遠客”的心境?請作出判斷并簡要分析。A.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B.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C.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D.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10.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①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①柯:地名。1.解釋下列加點字。猶復以為將(________)既已言(________)辭令如故(________)不如與之(________)2.下列選項中與例句所加點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A.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狼》)B.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趙普》)C.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3.翻譯句子。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史記》司馬遷)4.文中提到的曹沫、管仲和齊桓公三人,你最佩服的是誰?請結合原文說說理由。11.(四)議論文閱讀閱讀是有重量的精神運動鐵凝①人工智能時代以疾風暴雨之勢降臨人間,深深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生產演化的規則,顛覆了人們衣食住行用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嚴峻地沖擊著人們傳統閱讀書籍的習慣。如今,在幾乎人人一部手機和電腦的情況下,網絡閱讀已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的閱讀行為也隨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眼睛在網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漸替代以往細嚼慢咽似的傳統閱讀。但我覺得,人在獲得大面積爆炸性信息的同時,也會有某種難言的失重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閱讀其實是一種有重量的精神運動。②上世紀70年代初,我還是一個少年,偷偷讀到一本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記得扉頁的題記是這樣兩句話:“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這兩句話使我深深感動,讓我生出想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的沖動。我初次領略到閱讀的重量,它給了我身心的沉穩和力量。③我的一位親人,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從城市下放到鄉村,勞動之余,倚靠著田野的草垛通讀了《資本論》和《列寧全集》。問他當時為什么讀這些書,他只說是因為喜歡。也許正是閱讀讓他度過了那段苦難的歲月。④今天想來,類似的閱讀實在是一種無功利心的自發性之舉。因其自發性,所以也沒有預設的閱讀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閱讀收獲便格外寶貴和難忘。難忘的還有一種沉入心底的重量,這重量打擊你,讓你既甜蜜又酣暢。⑤閱讀的重量有時在于它的“重”,有時卻在于它的“輕”。這“輕”,不是輕浮,而是一種無用之用,是閱讀心境的解放。⑥今天,我們的閱讀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諸多變化。市場上賣得好的書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實用的書:養生、美容、商戰、股票、英語……書海已經“茫茫”。各取所需的閱讀已不再承載精神的重負,而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⑦閱讀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更想強調的是,“無用”的閱讀,更多的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這樣的閱讀不是生存甚至生計所必需的,但它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溫暖以及自身的價值。它的“無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這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的閱讀境界呢?這種自然存在的閱讀狀態,可或許更能體現人生的精神價值吧。(節選自《光明日報》,有改動)1.下列對“有重量的"閱讀,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細嚼慢咽似的傳統閱讀。B.是無功利性、無預期的自發性閱讀。C.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式閱讀。D.是各取所需、立竿見影的快餐式閱讀。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網絡閱讀能使人們快速、便捷地獲得大量信息,但人們也由此產生了某種難言的失重感。B.“無用”的閱讀不為生計,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溫暖和自身的價值。C.文章除了運用舉例、對比的論證方法外,還運用了比喻論證,如第①段的“疾風暴雨之勢”“細嚼慢咽似的”等。D.文章通過準確、通俗樸實的語言將“有重量的精神運動”這個抽象的內容闡述得清楚明了。3.第⑤段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實現“有重量”的閱讀?請結合全文簡要回答。12.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鄉村麥浪石廣田①五月的鄉村,宛若漂浮在麥浪上的一艘艘小船,優哉游哉地蕩漾著。②應著時節的集市和廟會越來越熱鬧。買鐮刀的、買桑叉的、買木锨的、買掃帚的、買簸箕的……人們熙來攘往,唯恐錯過了時機。收麥子的時候,哪一樣農具都很緊缺,誰也不好意思像平時一樣招呼一聲就借了去。③只有麥客是悠閑的。他們哼著小曲兒,把一臺臺休息了一年的收割機開出家門,駛入維修站,一絲不茍地檢查起來。“時間就是金錢”,誰都害怕正在搶收的收割機壞在麥田里。“機器壞了事小,誤了收麥子才是大事”,這是麥客們的信條。④忙著灌漿的麥子只關心天氣,在一天天燥熱起來的太陽下努力生長,向著生命的頂峰沖刺。這時候,它們最討厭連綿的陰雨和狂風了。如果遇上雨中的狂風,一方方麥子就會整塊撲倒下去,除了不便收割,產量也會折去大半。⑤于是,人們在喜悅中擔心,在擔心中喜悅。五月,是如此讓人牽腸掛肚。⑥待麥梢開始發黃,饞嘴的小孩子看得準,要提前嘗一下鮮。他們挑揀地頭兒上長得最飽滿的麥穗,放到火上烤或籠屜里蒸,讓新麥的香氣在村子里氤氳,安撫著人們的擔心。⑦聽母親講,過去“青黃不接”的年代,很多人會把尚未完全成熟的麥子割下來,放到磨上碾成“捻轉”吃。從我記事起,就沒有遇到那種年景,自然也沒有品嘗過“捻轉”是什么滋味。再說,把沒成熟的麥子割下來,太糟蹋了,但凡有一點兒法子,誰會舍得呢?⑧五月的鄉村,大人也沒閑著。荒蕪了很久的打麥場長滿了雜草,去年的麥秸有的還堆在場邊,風雨人跡把平整的地面破壞掉了……于是,套上牲口、帶上犁耙,淺淺地犁開、耙平。先灑上點兒水,再鋪上一層薄薄的麥秸,讓石滾子吱吱呀呀地響起來,把浮土壓實碾平——這里,將成為麥子第一個短暫的家。⑨到了月底,原來碧綠的麥浪會由淺黃變成深黃,在太陽和熱風下炸芒。田邊地頭的人影多起來,有經驗的人掐下一粒麥子放到嘴里,用牙齒試著軟硬、估著產量,“咯嘣咯嘣”幾下后喜笑顏開:“今年看來收成還不錯!”難怪,去年秋天種下的種子,在漫長的等待中終于要收獲了。“蠶老一時,麥熟一晌。”這一晌,可不像說起來那么輕松。⑩多希望自己也能像麥客一樣,五月底駕駛著收割機由南向北追逐著麥浪前行。那是喜悅、幸福的麥浪——試想一下,在無垠的山河間感受收獲的滿足,不也是一種人生洗禮嗎??我仿佛看到,五月鄉村的麥浪正歡笑著向我涌來,撞個滿懷……(選自《光明日報》2017年5月20日)1.閱讀②~④段,簡要概括“人們在喜悅中擔心,在擔心中喜悅”的三件事。2.文中畫線句富有表現力,請結合加點的詞語,具體分析。先灑上點兒水,再鋪上一層薄薄的麥秸,讓石滾子吱吱呀呀地響起來,把浮土壓實碾平——這里,將成為麥子第一個短暫的家。3.請簡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第⑩段“試想一下,在無垠的山河間感受收獲的滿足,不也是一種人生洗禮嗎?”你是怎樣理解的?13.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題。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①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會少一些在黑暗中的摸索。②先進的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引領者,是民族前進的燈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許多有價值的理念和精神,值得挖掘和弘揚。③首先是和而不同的理念。中華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中國人自古就主張和而不同。春秋時期的晏子曾說,“和”就像八音的和諧,一定要有高低、長短、徐疾各種不同的聲調,才能組成一首完整和諧的樂曲。孔子也認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說,君子以“和”為準則,聽取各種不同的聲音,獨立思考,加以判斷。“和”不是爭,而是在相互影響中使事物得到發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就是“和而不同”的具體體現。面對當今紛繁復雜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相互尊重,共享和諧生活。④不可或缺的是勇于擔當的精神。孟子講“以天下為己任”,“己任”就是責任擔當。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強調個人對他人、對國家,甚至對自然所負有的責任。我們今天講的擔當精神,可以從這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擔當中獲得不竭的動力。我們今天講勇于擔當,就是要直面問題、知難而進,逢山開路、遇河架橋,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擔負起屬于自己的歷史責任。⑤還有經世致用①的胸懷。中國思想文化史告訴我們,做人和做學問這二者應當統一,而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將學問用在匡時濟世上,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要有氣節和操守,如果做不到,所謂“經世致用”就失去了靈魂。經世致用也是端正優良的學風。《論語》第一句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里的“習”有兩個含義:一是溫習,一是踐行。儒家倡導“行勝于言”,強調知來源于行,行高于知。當然,我們更應該把知識和行動聯系起來,就像清初思想家顧炎武主張的,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做到慎思篤行、行以致知、學以致用。⑥習主席曾說:“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所以,我們要用優秀文化引領人們的生活,不斷挖掘和弘揚其積淀的文明理念和民族精神,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注:①“經世致用”本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由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提出),后發展為要有遠大理想抱負,胸懷天下,并將“學用結合”,腳踏實地,做有成效。鏈接一: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即認為每一個事物都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自然地發展。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個人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會促使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個人身、心間的和諧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寵辱不驚,進退有據;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能互得其利,持續發展。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最終目標主要是要達到第一種和諧,而佛教、道家則側重于后兩種和諧。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對我們今天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尤有借鑒意義。中國傳統文化還認為,要達到上述的三種和諧,就必須堅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反對走極端。鏈接二: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鏈接三: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為了與天地斗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于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一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并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鏈接四:以德化人的高尚風范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系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并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1.閱讀上述材料,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繁榮的文化。B.面對當今紛繁復雜的世界,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諧共處。C.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出發,勇于擔當的精神指的就是以天下為己任。D.如果沒有高尚的人品,沒有氣節和操守,很難將學問用在匡時濟世上。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事件中不屬于“勇于擔當”精神的一項是()A.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使他歷盡艱辛,持節不屈。B.東晉詩人陶淵明,性格耿直,看不慣官場的污濁與黑暗,便辭官歸家,過著隱居生活。C.著名文學家聞一多,在戰爭年代拍案而起,激情演講,奮不顧身地為真理而斗爭。D.鄧稼先在艱苦的年代里,毅然回國,積極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3.結合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的文明理念,下面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和精神,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發展。B.和而不同的理念主要告訴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君子主“和”,小人主“同”。C.自強不息不僅是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也是一種民族和國家發展的精神推動力量。D.古代經世致用的胸懷主要強調“行”而不重“知”,今天我們要強調二者的結合。4.請分析下面語句中加橫線詞語的表達效果。先進的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引領者,是民族前進的燈塔。5.“鏈接一”中講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結合文本,請你談談如何做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三、語言表述14.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橫線上續寫兩句話,使之與被仿句子構成排比。閱讀古詩詞,讓心靈成長。我要學習木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勇敢,也要學習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我要學習韓愈“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忠心,也要學習白居易“念私自愧,盡日不能記忘”的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15.人的一生,總有一些記憶值得珍藏,總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總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總有一些夢想值得追求……請以“值得”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內容具體,要有真情實感。2、字數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1、B【解析】
B:語序不當,“陸續”和“開始”調換位置。故選B。2、B【解析】
本題考查詞義辨析。A坦蕩如砥,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猶豫,現多用來形容大面積的地方很平坦。使用對象錯誤。B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使用正確。C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難。此句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D趨之若鶩:是貶義詞,比喻人們成群地爭著前去。不符合D句語境,使用錯誤。故選B。3、C【解析】
從前一個句子“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綠葉蔥蘢”來判斷后面的句子的句式也應該一致,從“受污染的”排除A;從“被砍伐的森林”找到相同句式的“受污染的河流”,再從“重新綠葉蔥蘢”進一步確認“重新清波蕩漾”,所以應該選C。這類題首先要判斷橫線上應該填什么樣句式的句子,再從被選的一組句子中逐段分析,找到符合要求的句子。選擇時還要注意主題的一致性,要符合語言環境。4、1.B2.C【解析】
1.試題分析:考查詞語的辨析與使用。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常比喻猶豫不決。A.迂回:指繞向敵側或敵后進攻敵人。與語境不合。B.徜徉:陶醉于某事物當中。符合語境。C.彷徨: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或猶疑不決。與語境不合。D.躊躇:猶疑不決。不合語境。據此,答案為B。2.試題分析:考查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她如絕美的天籟,拂去塵世的喧囂”與“她似閃爍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構成并列,中間應該用分號,而不是逗號。故答案為C。5、A【解析】
試題分析:現代科技的“拉格多科學院”是在飛島國,不是“坐落在馬國”。故答案為A。6、示例:這是一個運動員起跑的瞬間。發令槍響了,一個身穿運動背心和短褲的運動員迅速起身,只見他身體前傾,幾乎與地面呈45度,雙拳緊握,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兩臂用力擺動。高抬右腿,左腿奮力一蹬,整個人像一支離弦之箭一般沖了出去。【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仔細觀察下面這張照片,發揮豐富的想象,描述其中的場景。注意把運動員起跑瞬間的動作(身體各個部位,如左右臂、左右腿、雙手、整個身體一一描述)、神態(臉部緊張表情)、外貌等描寫細致。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可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7、(1)芳草萋萋鸚鵡洲(2)札札弄機杼(3)八百里分麾下炙(4)枯藤老樹昏鴉(5)靜影沉璧【解析】
傳統的記憶型默寫題,要求學生直接默寫出指定的文句,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強背誦識記,尤其是不僅能背誦,還要能默寫。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能夠背誦全文(詩),選擇符合語境要求的句子。“鸚鵡”“洲”“杼”“麾”“炙”“藤”“璧”是此題中的易錯字,作答時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寫,要想得滿分,關鍵在于平時強化記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寫錯別字。默寫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直接型默寫題、理解型默寫題、遷移型默寫題、運用型默寫題、簡單賞析型默寫題。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記清楚,寫正確,理解透徹,對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錯不漏、不增不添地進行背誦和書寫。另外要對名句要注意分類積累。8、牛魔王。他因答不出紅孩兒的生辰,被紅孩兒識破。【解析】
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于名著的了解。閱讀名著除了識記文學常識,還要對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復閱讀,從而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本道題考查學生對《西游記》中經典情節的具體掌握情況。在六健將前往請牛魔王的路上,孫悟空變成了牛魔王的樣子成功對付那六怪。后來孫悟空假扮的“牛魔王“以吃齋為同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紅孩兒懷疑,又因答不出紅孩兒的生辰,被紅孩兒識破。孫悟空打不過紅孩兒,便請來觀音菩薩,觀音降服紅孩兒,悟空救出師父。據此作答即可。二、閱讀9、1.從“思鄉”二字告訴我們這是一首思鄉小詞。詞中寫岸邊煙雨朦朧,花瓣伴著雨滴飄落水中,鷓鴣幾聲啼叫,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凄涼孤寂的畫面,借景抒情,為下文渲染了離愁別恨的思鄉之情做鋪墊。2.C【解析】1.本題考查了對詩歌語句的賞析能力,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構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結合詩句的內容“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分析,這首詩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思鄉之情。2.此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南鄉子》表達的“遠客”心境是,身在遙遠異鄉,內心孤獨凄涼,思歸心切,卻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遙寄鄉愁。而C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也是表達了作者深處邊疆之“遠”,保家衛國,但功業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達內心的孤獨凄涼,寄托思鄉之愁。ABD三項并沒有體現出這種心境,故選C。10、1.(1)仍然(2)已經……,……以后(3)先前,原來(4)給2.D3.(1)桓公于是答應將侵占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2)陳勝又暗地里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4.三人任選一人即可。曹沫抓住勇氣和膽識,管仲抓住有政治眼光,有大局觀,目光長遠,通曉大義等角度,齊桓公抓住從諫如流,有胸襟氣魄。【解析】1.本題考查對課外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平時注意多積累歸納,加強對課內文言文中重點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象的理解與識記,并學會遷移運用,如《滿井游記》中“余寒猶厲”的“猶”的意思是“仍然”;《桃花源記》中“既出,得其船”的“既”的意思是“已經……,……以后”;《狼》中“兩狼之并驅如故”的“故”的意思是“先前,原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的“與”的意思是“給”。做題時要根據課內知識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2.本題考查辨析文言虛詞的能力。文言虛詞是文言文學習的基本內容,要特別注意重點虛詞的用法。作答本題時,首先要把握“以”的基本用法,然后結合語境來分析。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介詞,相當于“用”;介詞,相當于“把、拿”;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介詞,可譯為“憑借”;介詞,相當于“從、由”;介詞,譯為“按照”;連詞,相當于“用來、以便”;連詞,表示順承,相當于“而”,也可不譯;連詞,譯為“以致”;通“已”,已經。示例中的“以”,意為“憑借”,A項中“以”意為“用”;B項中“以”表示順承,相當于“而”;C項中“以”意為“認為、以為”;D項中“以”意為“憑借”。故選D。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1)乃,于是;許,答應;盡歸,全部歸還。(2)間令,暗使;之,到、往;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叢祠,樹木蔭蔽的神廟。4.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對人物的正面描寫,作者評價和側面烘托等。“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體現曹沫勇氣非凡,“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體現了曹沫膽識過人;“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體現了管仲有政治眼光,有大局觀,目光長遠,通曉大義的特點;齊桓公能聽取管仲的意見,割還了侵占的魯國領土,體現了齊桓公從諫如流,有胸襟氣魄的特點。答題時先表明觀點,要結合其性格特點分析理由。三人任選一人即可。參考譯文:齊桓公答應和魯國在柯地會盟訂約。桓公與莊公已經在壇上訂了盟約,曹沫手持匕首脅迫齊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沒有人敢動手,問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說:“齊國強魯國弱,而貴國侵犯魯國也太過分了。現在齊國、魯國是相鄰的國家,大王一定要考慮考慮這件事!”桓公于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說完話,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壇,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臉色不變,言辭從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棄自己的誓約,管仲說:“(你)不能這樣。貪圖小利來使自己快意,在諸侯中失去信義,失去各國的幫助,不如給他。”這樣,桓公就割還了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三次戰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還給了魯國。11、1.D2.C3.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對閱讀重量的“重”的論證,自然引出下文對閱讀“無用之用”的論述。4.示例:①采用細嚼慢咽的閱讀方式。②選擇有精神內涵的閱讀內容。③追求無功利心的閱讀境界。【解析】
1.D.根據第⑥段”“各取所需的閱讀已不再承載精神的重負,而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中的句子“不再承載精神的重負”可知D項中的內容不是“有重量”的閱讀。故選D。2.C.第①段中的“疾風暴雨之勢”“細嚼慢咽似的”是比喻修辭,不是比喻論證。故選C。3.本題考查文章結尾的作用。一般從結構上與內容上這兩個角度來回答。中間在文中的作用:結構:過渡、為下文作鋪墊、埋伏筆。內容:概括內容、突出人物品質/情感。但是具體作用還要結合文章的內容來分析才行。第⑤段“閱讀的重量有時在于它的‘重’”承接上文論述閱讀重量的“重”;“有時卻在于它的‘輕’”,自然引出下文對閱讀“無用之用”的論述。故而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4.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答題的重點是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閱讀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更想強調的是,‘無用’的閱讀,更多的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這里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要選擇有精神內涵的閱讀內容,二是要細嚼慢咽;“這樣的閱讀不是生存甚至生計所必需的”,其實是在建議我們追求無功利心的閱讀境界。12、1.①人們紛紛購買農具,唯恐錯過收獲的時機;②麥客檢查收割機,害怕機器壞在麥田里;③人們擔心連綿的陰雨狂風,擔心不便收割,產量也會折去大半。2.運用動作描寫,抓住富有農民勞動特點的動作,寫出人們勞作的熟練與辛苦,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3.①結構上照應題目“鄉村麥浪”及開頭,并總結全文。②內容上深化主題,表達作者對豐收的喜悅和對人們辛勤努力的贊美。4.①從表面上看,麥客五月底駕駛著收割機由南向北辛苦地收割麥子。②從深層看,人們在勞動中,獲得收獲,獲得成長,獲得人生新的感受。【解析】1.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解題時,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線索),再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動,采用“人+事”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遺漏主要情節,不必敘述細節,語言要簡潔通順。閱讀②~④段,根據題目的要求概括“在喜悅中擔心,在擔心中喜悅”三件事。文章第2段可概括為:人們紛紛購買農具,唯恐錯過收獲的時機。第3段敘寫麥客認真檢查收割機,害怕機器壞在麥田里。第4段敘寫人們最討厭連綿的陰雨和狂風,擔心不便收割,產量也會折去大半。據此概括作答。2.試題分析:考查對描寫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寫方法:肖像(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對話)、心理等。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等。作用: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襯托、突出……的特點。語句“先灑上點兒水,再鋪上一層薄薄的麥秸,讓石滾子吱吱呀呀地響起來,把浮土壓實碾平——這里,將成為麥子第一個短暫的家”中,加點的詞語都是動詞,運用了動作描寫,具體準確地敘寫人們平整打麥場時動作的熟練及勞作的辛苦,表達了作者對勞作者的贊美之情。據此理解作答。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進行分析。結尾部分的文字一般來說,結構上有總結、照應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結構嚴謹。內容上有突出主旨,抒發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結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發讀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我仿佛看到,五月鄉村的麥浪正歡笑著向我涌來,撞個滿懷……”從“我”的視角來寫,既表達作者對豐收的喜悅和對人們辛勤努力的贊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也與文章的題目和開頭相照應,使文章的結構嚴謹。同時,還用詩意的語言,給人留下了美好的憧憬和想象的空間。據此理解作答。4.試題分析: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這類試題,不要浮于語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簡單地理解為詞句的表層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點進行片段研讀和探究,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緊扣文章中心主題分析其深層意思。文章第⑩段中的語句“試想一下,在無垠的山河間感受收獲的滿足,不也是一種人生洗禮嗎?”,結合上下文來看,表面上寫麥客們駕駛著收割機由南向北辛苦地收割麥子,;從深層看,人們在勞動中獲得收獲,感受著收獲的滿足的同時獲得成長,獲得了對人生新的感受和認知。據此理解作答。13、1.C2.B3.D4.“引領者”原指引導、帶領前進的人,“燈塔”是一種固定的航標,用以引導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險區。文中把“先進的文化”比作人類生活的“引領者”、民族前進的“燈塔”,生動形象地突出了先進文化的引導作用。5.秉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行為準則,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和經世致用的胸懷;堅持中庸之道,做事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反對走極端;以“和”為準則,聽取各種不同的聲音,獨立思考,加以判斷;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交流、互相借鑒、共同進步,互相尊重,共享和諧社會。【解析】
1.C項不符合文意。以“天下為己任”只是勇于擔當的一個方面。原文中,孟子講“以天下為己任”,“己任”就是責任擔當。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強調個人對他人、對國家,甚至對自然所負有的責任。我們今天講的擔當精神,可以從這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擔當中獲得不竭的動力。我們今天講勇于擔當,就是要直面問題、知難而進,逢山開路、遇河架橋,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擔負起屬于自己的歷史責任。故選C。2.B.陶淵明歸隱屬于避世,不屬于勇于擔當。A.蘇武持節不屈屬于對國家有責任。C.聞一多在戰爭年代拍案而起屬于對民族有擔當。D.鄧稼先在艱苦年代里毅然回國屬于對國家有擔當。故選B。3.D項強調“行”而不重“知”錯。原文:“經世致用”本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由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提出),后發展為要有遠大理想抱負,胸懷天下,并將“學用結合”,腳踏實地,做有成效。故選D。4.此題考查賞析詞語的表達效果。解題思路:本義+文中義+作用(寫出了什么特點/情感),如果詞語運用了修辭手法,從修辭手法的角度進行賞析。“引領者”原指引導、帶領前進的人,“燈塔”是一種固定的航標,用以引導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險區。文中把“先進的文化”比作人類生活的“引領者”、民族前進的“燈塔”,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突出了“先進文化的引導作用”。5.本題考查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解答此類題需要學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根據文章觀點、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及相應的建議。本題可結合文中“面對當今紛繁復雜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相互尊重,共享和諧生活”“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擔負起屬于自己的歷史責任。”“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做到慎思篤行、行以致知、學以致用。”“我們要用優秀文化引領人們的生活,不斷挖掘和弘揚其積淀的文明理念和民族精神,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物流運輸合同書樣本
- 2025租房承租權轉讓合同樣本
- 學生社團活動與綜合素質提升計劃
- 代設計服務合同樣本
- 興林糧油購銷合同標準文本
- 臨期鮮奶采購合同樣本
- 2025年蔬菜的采購合同范本
- 畜禽普查整改方案范本
- 個人房產入股合同標準文本
- 供銷保密合同標準文本
- 2025-2030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PKP)及病例分享
- 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課件高一下學期化學人教版
- NB/T 11524-2024礦用噴水滅火機器人通用技術要求
-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古詩詞解析
- 糖尿病科普教育的社交媒體推廣-洞察分析
-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應用
- 數學與科技的融合跨學科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實踐
- 產品包裝流程與規范
- 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與評價
- 2025年高壓電工作業考試國家總局題庫及答案(共28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