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二輪高考復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卷有答案_第1頁
2018屆二輪高考復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卷有答案_第2頁
2018屆二輪高考復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卷有答案_第3頁
2018屆二輪高考復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卷有答案_第4頁
2018屆二輪高考復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專題卷有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精優練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2)及解析一、選擇題1.中國古代某思想家提倡“仁政”學說,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該思想家應是()A.韓非 B.老子 C.孟子 D.莊子【解析】選C。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學說,提出“仁政”和“君輕民貴”的思想,故選C。【補償訓練】(2019·黃岡高二檢測)儒家經典強調:“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段話體現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禮法并重 D.禮治為先【解析】選B。題干材料說明儒家人士主張統治者要為普通民眾樹立重禮儀、重道義和重信義的榜樣,民眾即會跟著效仿,國家也就很容易治理好,這反映出儒家在治國方面強調“德治”,故選B。A、C、D的含義材料中并未直接體現。【特別提醒】孟子的“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容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并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下表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中央官制的演變情況。這些演變A.起到監督皇權的作用B.體現了制度的傳承性C.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D.緣于皇帝個人的喜好【答案】B點睛:這一題屬于新情境式比較類材料選擇題,這類題在教材中有知識依托,但是題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沒有見過的,考生需要將材料閱讀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再結合所學知識對所有選項進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夠準確作答,所以這類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而這又是高考特別注重考查的題型,所以建議考生多關注這類習題的訓練和積累。這一題在考查古代中國中央官制的變化,這種考查變化的題目在高考命題中占有的比重呈現增長趨勢,因為比較是將歷史知識深入探討的方式之一,需要引起考生的關注。2.在中國古代,秦以后的許多王朝在立國之初,其官員主要來自于功臣,即所謂的“功臣政治”,其兒子也往往能占據高位,稱作“功臣子政治”。這一現象A.說明科舉制度形同虛設B.導致貴族政治得以恢復C.影響國家治理模式轉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襲特權【答案】C【解析】秦以后的選官制度經歷了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變化,隋朝開始才實行科舉制,故A的說法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A;貴族政治是世卿世祿制,題干中的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沒法體現功臣的兒子一定是世襲了父親的職位,故BD的說法也不符合史實;由于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只是對奪取皇位中功臣的一種獎勵,而不一定有利于國家的統治,故這種現象會影響國家治理模式的轉型,故選C。3.爵位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先秦時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權力的標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備行政職能,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這一變化A.導致了皇帝與官員矛盾的激化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歷史舞臺C.促使政治權力與經濟勢力分離D.是適應新形勢而調整的結果【答案】D4.唐史書記載:“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宋代,一些繁盛的草市廣泛分布于鄉村,成為政府最基層的稅收單位,材料表明A.中國古代商業形成了三級市場體系B.宋朝廣大鄉村開始出現很多草市C.草市發展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D.草市的稅收滿足了政府開支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這一禁止性規定,說明唐朝時,朝廷不允許在州縣之外設置“市”,這意味著在其它地方形成的“市”是不符合朝廷之法的,草市“本身含有不合法”之意。但是宋代時,“草市”成為政府征稅的對象則表明“草市”取得了合法地位,草市發展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故C正確;材料無法體現“三級市場”,排除A;草市最初形成于南北朝時期,B不符合史實,排除;宋代時,“草市”成為政府征稅的對象表明,草市的稅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并不能說明這種稅收滿足了政府開支的需要,且與材料“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這一禁止性規定不符,故D錯誤。5.宋元時期,政府規定買賣田地皆須經所部官司申請“文牒”,作為轉讓產權的依據,經有司批準后方可買賣。這一規定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動租佃關系日益規范C.得益于商品經濟的發展D.限制了土地買賣的進行【答案】A6.先秦時官營手工業作坊產品上都刻有工種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來記錄產品的生產情況。但考古資料顯示,河北武安縣發掘的10座戰國晚期窯址中,出土了許多單獨刻有生產者姓名印記的陶器、陶片。這說明A.官營手工業注重保證質量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國家規范了民營手工生產D.工商業經營范圍得到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先秦時官營手工業作坊產品上都刻有工種及制作工匠的名字,說明官營手工業由政府掌控,而到了戰國晚期,出土了許多單獨刻有生產者姓名印記的陶器、陶片,說明民營手工業興起,“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故B項正確;材料只是說明“以此來記錄產品的生產情況”,無法體現注重保證質量,故A項錯誤;通過材料中產品上刻有的記錄來看,官營手工業更顯規范,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記錄產品的生產情況發生變化,沒有體現經營范圍,故D項錯誤。7.《詩經?周頌》中寫道:“噫嘻成王,既昭假爾(成王輕聲感嘆作祈告,我已招請過先公先王)。率時農夫,播厥百谷。”周公還告誡后代為君要“先知稼穡之艱難”。材料反映了A.當政者重視糧食安全的思想B.當政者借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術出現革命性的變化D.小農經濟對西周統治的重要性【答案】A8.宋代《圖畫見聞志》:“嘗試論之,竊觀自古奇跡,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依仁游藝,探賾鉤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畫。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精”的要義在于A.繪畫技法高雅傳神B.生動體現事物特質C.忠實再現事物全貌D.理想化的道德人格【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的“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可知,“精”的根源是高尚的人品,因此“精”的要義在于理想化的道德人格。故答案為D項。材料探討的是高雅傳神的原因,A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認為“精”的根源是高尚的人品,B、C項與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9.孟子說“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有賤丈夫(民間商人)焉,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材料反映戰國時期A.官府承認私商的合法存在B.官府壟斷了商業和手工業C.私營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D.開始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有賤丈夫(民間商人)焉,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說明官府承認私商的合法存在,A正確;官府并滅有壟斷商業,B錯誤;私營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是明朝后期,C錯誤;開始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是戰國時期,D錯誤。二、非選擇題10、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僚制度是維系君主權力運作的重要支柱。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君為元首,臣為股肱,上下相維,內外相制,若網之有綱,絲之有紀……古之王者,設……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綱紀其內;設方伯、州長、卒正、連帥、屬長,以綱紀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從。此為政之體也。——司馬光《上神宗之體要》材料二中國自秦以下,傳統政治,論位則君最高,論職則百官分治,論權則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漢代之選舉,唐代以下之考試,皆有職司,其權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則一依選舉考試之所得。故中國自秦以下之傳統政府,僅可稱之曰:“士人政府”。——錢穆《國史新論》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封建君主為了“綱紀其內”和“綱紀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別實行了哪些制度?(2)據材料二,指出錢穆的主要觀點并概括其主要論據。(不得照抄原文)(3)據上述材料,分析錢穆對于古代官僚制度認識的局限性。【答案】(1)綱紀其內: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內閣制、設置軍機處。(任答三點給3分)綱紀其外: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度。(2)觀點:中國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論據:君臣各掌其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