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金元部分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金元部分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金元部分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金元部分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金元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金元部分

元好問

字裕之,號遺山山人,世稱元遺山

論詩主張表現真,提倡剛健質樸之分,工詩、詞、散文,以詩的成就為

最高,是金代最杰出的詩人

有《遺山先生集》

《岐陽》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首七律通過對岐陽城破之后慘象的描繪,表達對國事艱危、人民受難

的焦慮,以及對戰爭的極度厭惡

二、內容分析【紀亂詩】

首聯:追溯歷史,說明金兵有險不能守,致使蒙軍一再進犯秦地

頷聯:寫詩人對岐陽戰事的關注

頸聯:寫岐陽城破之后的慘景,是詩人的想象辭,并非實地口聞,乃緊

承上句而來

尾聯:以責問上天的語氣,揭示全詩的主題

三、藝術特色

1、此詩下字用語精警凝重,恰當地表達了詩人濘沉悲郁的感情

"草不橫"說明金兵毫無戰功

"十年"說明戰爭曠日持久

"暗秦京"形容戰爭危之烈

"野蔓有情縈戰骨既準確形容了白蠲野的慘酷清景,又用反語揭示

內心的沉痛,令人有驚心動魄之感

四、典故出處

【隴水東流聞哭聲】古詩《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野蔓有情縈戰司江淹《恨賦》"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

五、歷年真題

[201910]概括元好問《岐陽》一詩的主旨

《壬辰十二月□駕東狩后即事》泛讀

一、主題思想

詩人在國破家亡、自身淪為敵囚這些重大變故的刺激下,寫出一系列紀

亂詩,堪稱金元易代之際的“詩史”

詩篇對國勢傾危、生靈涂炭的現實不是一味地哀嘆悲泣,字里行間仍充

溢著一股慷慨壯烈之氣,意境蒼涼雄闊

二、內容分析

首聯:慨嘆戰事頻繁,無辜百姓被殺戮殆盡

頷聯:承上,進一步渲染戰爭的殘酷,慘不忍睹

頸聯:抒發懷抱,表明自己雖有救國之志,卻無力回天,只有徒喚奈何

尾聯:指責駐守北方的將帥不以大局為重,貽誤戰機,清醒地認識到國

家已經瀕臨絕境

三、藝術特色

1、用典極貼切

頸聯連用兩個典故【精衛填海、包胥哭庭】表明息愿意矢志求國,至死

靡它,但現實嚴酷,無處可以求援

尾聯用劉知遠典故,抨擊有關將領坐視不救,任憑蒙古軍隊猖狂肆虐,

表現出詩的悲憤交加,痛心疾首

四、典故出處

【精衛】《山海經?北山經》炎帝的女兒溺死東海后冤魂所化,常銜西山

木石以填東海

【包胥】《史記?伍子胥列傳》

鄧牧

字牧心,自號三教外人,又號九鑒山人,世稱文行先生

有《洞霄圖志》《伯牙琴》

《君道》泛讀

一、主題思想

選自《伯牙琴》,本文激烈地抨擊歷史上的暴君,指出皇帝是最大的掠

奪者和剝削者,從而對秦及以后的君主集權制度給予了深刻的批判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揭示遠古之人不樂為君,君主是不辭辛苦為老百姓辦事的

第二段:對秦及以后君主視天下為一己之私進行了無情鞭勒,明確提出

"天生民而立之君”的核心觀點

第三段:大膽地顛覆帝王之尊,認為這才是止亂求治之道

三、藝術特色

1、采用對比論證的方法

從君主制的發展來說,遠古之人不樂為君,君主不辭辛苦為老百姓辦事,

受到百姓的擁戴,秦及以后則相反

從人的心態來說,遠古之人是"以位之不得人是懼",而秦及以后君主

則是“懼人奪其位"

歸結到一點,即是否以民為本,不謀私利,兩相對比,涇渭分明,清楚

地顯示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2、文章觀點鮮明,氣勢充沛,語言表達上頗具特點

善用排比:稱頌"至德之世"的一段,運用一系列排比,描述上古之君

飲食、衣服、宮室的樸素,以及"分未

嚴""位未尊"的狀況,不容置疑

多用反詰句式:第四自然段的開頭與結尾,前后呼應,極

董解元

不詳,有《西廂記諸宮調》又名《弦索西廂》《西廂掐彈詞》為區別王

實甫的西廂記又稱《董西廂》,取材于唐元稹《鶯鶯傳》

諸宮調是宋、金講唱文藝的一種新形式,有說有唱,以唱為主,說用散

文,唱用韻文,演唱時采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言式,基本上屬敘事體

《西廂記諸宮調?白口解圍》精讀

一、主題思想

白□解圍是鶯鶯、張生愛情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董解元將白□將軍與

杜確合為一人,增加了許多情節,大大豐富了故事的內容,也使得人物

形象更為飽滿

二、藝術特色

1、本節選部分,側重塑造了白□將軍杜確的形象

運用烘托、夸張的手法,有層次地展現白□將軍的性格特征

正面描繪了其堂堂相貌和大將口度

以孫□虎的聞□喪膽、不戰自亂,突出將軍過人的神勇

最后以官軍的兵不血刃、以一降十,將將軍的神威渲染到極點,產生了

強烈的藝術效果

2、語言極富特色,把詩詞和俗語、方言加以糅合,

使民間口語和詩歌語言自然地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具有民間文學色彩的

生動活潑的語言

3、語言清新流暢,表現力強,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關漢卿

號已齋叟,元雜劇的奠基人之一

暴露抨擊黑暗現實,表現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特別是表現普通婦女苦難

與抗爭,同時也塑造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情節緊湊合理,人物個性

鮮明,語言本色自然,具有□久的舞臺生命力

一生共創作雜劇六十多種,現存十八種,散曲現存小令五十余首,套曲

十余套

有《竇娥冤》《單刀會》

《竇娥冤?第三折》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通過敘述竇娥的遭遇,其負屈含冤,叱天責地,對黑暗的社會提出了憤

怒的控訴,她的思想發展體現著作品主題的不斷深化,它以一個平凡善

良、安分守己的女子的覺醒揭示了封建社會"官吏第無心正法,使百姓

有口難言"的嚴酷現實,指出了產生竇娥這悲劇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統

治的腐敗

二、藝術特色

1、三樁誓愿撼人心魄,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使得刑場籠罩在“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的陰慘氣氛之中

三個誓愿——實現,以獨特的方式表現了竇娥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所產

生的感天動地的力量

反映了人民群眾伸張正義的迫切要求

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

體現了劇作家對被壓迫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人物形象

竇娥:不甘屈辱,不畏強暴的剛毅性格,又善良質樸,對親人充滿細致

入微的關懷體貼之情

四、典故出處

【裝弘化碧】《拾遺記》周代忠臣茯弘,無辜被害,傳說流血化為碧玉

【里帝啼鵑】《寰宇記》古代蜀王杜宇,號望帝,為其相所逼,隱居山

中,魂化杜鵑,啼聲凄厲,百姓哀之

【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太平御覽?淮南子》戰國時鄒衍是燕國忠臣,

燕惠王被讒下獄,時值夏天,他仰天大哭,感動上蒼,竟然降霜

【東海曾經孝婦冤】《漢書?于定國傳》漢代東??す褘D周青,為侍奉婆

婆矢志不嫁,婆婆不愿拖累她而自縊,被其小姑告以殺人之罪,判死后

東海三年大旱

五、歷年真題

[202010]分析《竇娥冤》第三折所表現的竇娥的性格特征

[201810]概括《竇娥冤》第三折中竇娥的性格特征,并結合具體情

節加以論述

[201710]論述《竇娥冤》中竇娥思想變化對于深化主題的作用

[201604《竇娥冤》第三折中,竇娥許下的三樁誓愿是什么?這些誓

愿實現,包含何種思想意義,有何藝術效果?

[201404]試概括《竇娥冤》第三折中竇娥的性格特征,并結合具體

情節加以論述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篇散曲套曲是關漢卿的自我寫照,自我調侃,也是自我贊賞,自我肯

定,以銅豌豆自喻,充分展現了自己豐富的閱歷、倔強的性格、不可一

世的才情,以及九死不悔的決心

二、內容分析【全篇圍繞"不伏老"展開】

【一枝花】寫自己少年□流,至老不變

【梁州】寫自己無憂無慮,"你道我老也,暫休"

【隔尾】以子弟每對比,顯示自己的老當益壯

【尾】全面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示堅持初衷,至死不渝

三、藝術特色

1、成功運用了"賦”的手法,極力鋪排,洋洋灑灑,令人目不暇接

2、句式多用排比,勢如排山倒海線,一氣呵成

3、語言老辣,毫無忌憚,嬉笑怒罵,皆成妙趣

四、典故出處

【金縷】唐曲調名,《金縷衣》

【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園林

【章臺柳】唐代許堯佐傳奇《柳氏傳》,指妓女

五、歷年真題

[201610]簡析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呈現的主人公自我

性格特征

王實甫

名德信,字實甫

《西廂記》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雜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擅□抒情,曲詞,寫兒女EJ情一類的劇本

現存雜劇《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一說關漢卿》三種;《販

茶船》《芙蓉亭》各存曲文一折

《西廂記》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折是常演出的《長亭送別》,老夫人不滿張生和鶯鶯的結合,逼迫張

生上京求取功名,使熱戀中的有情人分別

作者選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創造了蕭瑟悲涼的戲劇氛圍,又滲透著主人

公的離愁別恨,水乳交融,情辭相稱,具有動人藝術魅力

二、藝術特色

1、對鶯鶯的心理描繪極為細膩

“口亭送別"這特定時空交叉點上的鶯鶯的心靈深處,多層次地展示了

"此恨誰知”的復雜心內涵,交織著對親人的百般依戀,對別離的無

限悲戚,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對金榜題名、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劇的深深

憂慮,也揭示了這一復雜心理內涵所體出的靈魂純凈之美

鶯鶯在送別張生時依戀、悲戚、不滿、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

緊地聯系在一起

鶯鶯對張生的爰,是互相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世俗的考慮和利害

的打算,珍視爰情,蔑視功名

2、本折曲詞,既文采斐然,又不乏本色,兩種□格自然協調,淺深濃

恰到好處

"滾繡球”頗具詩詞的委婉,又體現出口語的爽利

"脫布衫"前兩句寫鶯鶯眼中的秋景,暗含詩詞的筆致,后兩句寫鶯鶯

眼中的張生,則是純用口語的白描,而轉換之間,不露痕跡,愉如天

衣無縫,做到了雅俗共賞,兩皆相宜

三、典故出處

【舉案齊眉】《后漢書?梁鴻傳》,比喻夫妻互敬

【蝸角虛名】《莊子?則陽》,空虛的名譽

【紅淚】《拾遺記》,女子傷心的眼淚

【比司馬青衫更濕】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

衫濕"

【伯勞東去燕西飛】樂府詩《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

女時相見",喻離別

【青鸞】青鳥,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

五、歷年真題

[202008]《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曲詞文采斐然,又不乏本色,

兩種風格自然協調,試以【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萎

迷。酒席上斜y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為例,簡要說明

[201804]《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崔鶯鶯在與張生分別時,表明

了對愛情與功名怎樣的態度?試舉例說明

[201604]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冰、晚來誰染霜林

醉?總是離人淚”為例,簡析《西廂記》寫景的特色和作用

[201410]試分析《西廂記》中心理描寫對于塑造鶯鶯形象的作用

□致遠

號東籬,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

有“曲狀元"之譽,后世將其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

家”,曲詞清俊豪放

現存《漢宮秋》《岳陽樓》等七種,有輯本《東籬樂府》,現存小令百

余首,套曲二十三套

《漢宮秋》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劇是散曲套曲,在史實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再創造,借

漢元帝與王昭君的生離死別,歌頌了真摯的愛情,表現了昭君的民族氣

節和對故土的深切依戀,作者把悲劇的原因歸結為統治集團的無能和國

力的衰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取材于《漢書?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葛洪《西京雜記》

二、藝術特色

1、以詩筆寫劇,準確、細膩地揭示了漢元帝送別王昭君時的心里活動

[雙調新水令]至[殿前歡]五支曲子中,漢元帝直抒胸臆,追憶往日的歡

娛,盡情傾吐離別的哀傷,依依難舍

[雁兒落]至[川撥棹]三支曲子,斥責大臣的無能,嗟嘆自己的軟弱,失

望之極而又無可奈何

[七弟兄]至[收江南]三支曲子中,漢元帝既想象昭君在塞外□霜中口途跋

涉的艱辛,又想象自己獨返皇宮后徹夜難眠的凄涼,表現了離愁未已、

相思又繼的纏綿思緒

[鴛鴦煞]一曲,通過漢元帝凝神癡想中錯把北去氈口聲當作南歸大雁的

錯覺,深一層透視了元帝內心深處的震顫,完成了這一悲劇

2、曲辭優美,文采斐然

曲辭具有意境美:描繪的塞上秋景遼闊、廣遠、粗獷、蒼涼,月夜深宮

則幽靜、朦朧、深邃、凄清,兩種意境特色鮮明,令人難忘

具有音律美:對仗工整,韻腳響亮

"梅花酒""收江南"二曲運用短句頂真重復的修辭手段,節奏短促,

往復回環,產生了蕩氣回腸的藝術效果

三、典故出處

【一曲陽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陽關無故人"

【今曰漢宮人,明朝胡地妾】李白《王昭君》詩

【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色】宋陳師道《妾薄命》詩

【俺可糟糠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故事

【攜手上河梁】《文選-李少卿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高燒銀燭照紅妝】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雙調《夜行船-秋思》精讀

一、主題思想

此作是散曲中的秋思名篇,表達不為物役、自適其適的心志,曲中不免

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情緒,但其堅持獨立人格、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態度,

難能可貴

二、內容分析

【夜行船】由花開花謝聯想到人生的短暫虛幻

【喬木查】【慶宣和】對帝王豪杰的富貴無常寄予感慨

【落梅風】對守財奴的執迷不悟給予嘲弄

【風入松】【撥不斷】對鄉村的自然風光和隱居的寧靜生活表示由衷的

贊嘆

【離亭宴煞】再次通過名利之徒與山林高士兩種生活的鮮明對比,表達

不為物役、自適其適的心志

三、藝術特色

1、感情激憤強烈,意象獨特鮮明,色彩斑斕絢麗,有很強的感染力

2、語言豪辣動宕,明爽流暢,快人快語,一瀉無余

這種語言□格的形成,得力于其中多處運用的鼎足對【三向對】,對得

工整自然,氣勢酣暢

3、還結合運用博喻【眾多的比喻】,反復設喻,增強了感情表達的力

四、典故出處

【百歲光陰一夢蝶】《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蝶

【裴公綠野堂】唐憲宗宰相裴度

【陶令白蓮社】東晉詩人陶淵明

【北?!恐?建安七子”孔融《后漢書?孔融傳》

張養浩

字希孟,號云莊,追封濱國公,謚文忠

詩、文兼擅,以散曲著稱,關心民生疾苦的情懷,格調較高

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中呂《朱履曲?警世》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首小令依據歷史經驗,告誡人們仕途險惡,不要迷戀官場,應該急流

勇退,全身遠禍,執迷不悟,悔之晚矣

二、藝術特色

1、立意深刻,表達頗為成功

開頭連用"膠漆""參商"兩個比喻,十分貼切,對比鮮明

中間引入范蠡、張良兩位古人作為對照,非常恰當,"笑人癡"一筆點

醒,便將全篇的意思貫穿起來

末尾用"抻著胸"形容初登"要時的神氣",用"睜著眼"形容面臨危

機時的愚蠢,都極其形象,使人深感可笑又可悲

三、典故出處

【膠漆】《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喻情投意合

【參商】參星和商星,喻彼此對立,關系不睦

【摸】挺

【要路】《新唐書-崔湛傳》表示重要道路

睢景臣

一作舜臣,字景賢,或作嘉賢

雜劇有《鶯鶯牡丹記》等三種,散曲《睢景臣詞》,現存套曲三套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篇從一位熟知劉邦老底的鄉民的視角來寫主祖還鄉的種種情況,故意

抹去皇帝頭上的神圣光環,揭起“麒麟皮"而專寫"馬腳",顯示了劉

邦流氓無賴的本來面目,表明劉邦還鄉實際是生事擾民,對故鄉百性并

無任何好處

二、藝術特色

1、雖是散曲,卻采用了戲曲的代言體形式

以一位熟知劉邦老底的鄉民視角來寫高祖還鄉的種種情況,看似嘲笑鄉

民"有眼不識泰山",其實是障眼法,目的便是肆無忌憚地表現對皇帝

的大不敬,通過鄉民眼睛的折光,"真□天子”失去了莊嚴的色彩,變

得極其滑稽可笑,因此產生了強列的諷刺效果

2、節奏前半舒緩,后半急促,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鄉民起初不知底里因

而懵懵懂懂,誠惶誠恐,繼而識破真相,大呼上當,又氣又惱的神情變

3、語言潑辣而又尖刻,具有入木三分的針硬力量

四、歷年真題

[201704]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雖是散曲,卻采用戲曲的

代言體形式,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張可久

字小山,存小令八百多首,套曲九套,是傳世作品最多的元散曲作家

致力于散曲創作,以清麗口口,亦有本色之作

有《小山樂府》

南呂《金字經?春晚》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傷春傷別的小令,傷春是因為落紅滿地,春意闌珊,傷別是因

為心上不歸,音訊杳然,兩重傷感的疊加,使抒情主人公難以為情,潸

然淚下

曲中的"春"既反映自然景物,同是又是女子自喻,語意雙關,余味深

二、藝術特色

1、情語、景語水乳交融

以秀美之景抒纖細之情,末兩句化用宋人詩句,與全篇意境也很諧和,

中間幾句寫登樓望遠、淚濕羅袖的情態,簡傳神

一個"彈"字更如畫口點睛,使全篇增添了動感,也染上了一層散曲特

有的色彩

貫云石

自號酸齋,晚號蘆花道人

散曲與自號甜齋的徐再思齊名,后人合輯《酸甜樂府》,現存小令七十

多首,套數八套

口格豪放,清逸,俳諧兼而有之,詩、文、書法并有可觀

雙調《殿前歡?楚懷王》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憑吊屈原的小令,作者對屈原的高尚人格極為崇敬,對他忠心

耿耿卻橫遭陷害的悲慘命運深感痛惜,曲中故作曠達,內里卻隱藏著難

言的辛酸和悲憤

二、內容分析

開頭兩句就揭示出忠臣與昏君的矛盾

接下來寫屈原的精神和品格光照干古,但先賢的悲慘命運卻使人惆悵不

已,悲憤化為一場苦笑

三、藝術特色

1、"傷心"與"笑"搭配,看似荒誕不以,實孫上正反映了一種極為

復雜的情緒

末幾句笑屈原倔強而不放達超脫,是將悲憤花為一番反語,糊涂中透露

出精醒,詼諧中包含著苦澀,寓意深長

四、典故出處

【日月同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評價《離騷》"推此志也,雖與

日月爭光可也"

【滄浪污你?你污滄浪?】《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

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劉時中:號逋齋,鐘嗣成《錄鬼薄》稱其為“劉時中待制”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精讀

一、主題思想

作者以寫實的創作態度,反映元代民眾在災荒中的苦難,作者情感熾烈,

對災民的悲憫,對奸商的憎惡,對貪官的憤恨和對高監司的由衷感激,

滲透于整篇作品,隨時隨地自然流露,充分體現了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

以及愛憎分明的強烈正義感

由于此套曲深度觸及了重大社會問題,關注民生疾苦,被譽為散曲中的

“新樂府”

二、內容分析

第一部分:[端正好]可視為全套的序曲,交代寫作的緣起,一為揭露現

實社會的痛苦和不平,二為感謝高監司對黎民的救濟

第二部分:[滾繡球]與[倘秀才]六支曲子,具體描繪天災人禍給老百姓

帶來的苦難,是全曲的重點

第三部分:[滾繡球]至[叨叨令]四支曲子,揭露官吏昏庸,與劣紳勾結,

加重了百姓的痛苦,感嘆幸而高監司及時采取措施,給百姓帶來一線生

第四部分:[煞][尾]曲,歌頌高監司的功德

三、藝術特色

1、藝術上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不加任何粉飾的白描和鮮明的對比

對天災的嚴重,糧食的匱乏,饑民的困苦,社會的混亂,都有十分生動

細致的描繪

對奸商的鬼喊伎倆,官紳的勾結手段,也有豪不留情地揭露

[叨叨令]一曲以兩組"有錢的","無錢的"反復對比,以下"小民好

苦也么哥”的感嘆,便從內心深處迸發而出

四、典故出處

【甑生塵】《后漢書-范冉傳》"甑中生塵范史云”

【鵠立】《后漢書-袁紹傳》"今整飭士□,瞻望鵠立"

【填溝壑】《孟子-梁惠王下》"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

【發政施仁】《孟子-梁惠王下》"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花襯口蹄忙】孟郊《登科后》"春□得意口蹄疾,一日看盡□安花"

【玉筍朝班】《新唐書-李宗閔傳》"典貢舉,所取多知"

【金甌姓氏香】《新唐書-崔琳傳》"一日書琳等名,覆以金甌,會太

子入"

【繡衣郎】《漢書-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奸滑,治

大獄"

【粒我蒸民】《尚書-益稷》"蒸民乃粒

五、歷年真題

[201710]簡述劉時中《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觸及重大社會問題的

特點

劉因

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駟,字夢驥

元世祖稱之為"不召之臣",習程朱之學,以受徒著述為業

詩宗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有《靜修集》

《觀梅有感》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作者因觀賞梅花有感而發,表達了對南宋滅亡的哀

二、內容分析

首聯:意為經歷□期戰爭,現已塵埃落定,南宋王朝已經滅亡

頷聯:由梅花而夢想西湖,流露出對江南□物人文的向往

頸聯:提心江南春意衰減,實際上是擔心口期戰亂給華夏大地造成難以

愈合的創傷

尾聯:點明主旨,表達故國之思,情感含蓄委婉

三、藝術特色

1、情感含蓄委婉

趙孟頻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

博學多才,書畫為一代大家,書法對后世影響尤大,又能詩善文

有《雪齋文集》

《岳鄂王墓》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首七律是瞻仰岳口墓時所作,作者對宋金對峙的歷史進行了反思,對

岳□蒙冤屈死表示極為沉痛的哀悼,對南宋君臣茍且偷安的政策及其造

成的惡果表示強烈憤恨和深深的遺憾

二、內容分析

首聯:寫西子湖畔岳□墓前蒼涼肅穆之景,暗寓傷痛之意

頷聯:與首聯形成對比,一方面是南渡君臣茍安淫樂,醉生夢死,將社

稷完全置之腦后,一方面是岳□等爰國將士浴血奮戰,收復失地,為中

原父老翹首期盼

頸聯:接寫抗金關鍵時刻岳口被害,造成千古遺憾,從此中原收復無望,

偏安難以維持,令人扼腕口嘆

尾聯:收結全篇,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從氣氛上說呼應首聯,從情感

內涵上說組合中間兩聯

三、藝術特色

1、語言平易,不假典故而含蘊豐滿,真實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歷年真題

[202104]說明趙孟)慎《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

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兩聯對比的運用及其效果

[201310]簡述趙孟^《岳鄂王墓》一詩的主旨和語言特色

李孝光

字季和,號五峰,有《五峰集》二十卷

《大口湫記》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記述了兩次游覽大□湫瀑布的情景,描繪了大□湫雨季和旱季的不

同景象

二、藝術特色

1、根據景物特點,適當地調整角度,變換筆法,是這篇游記寫作成功

的關鍵

寫雨季:先寫震耳欲聾的水響,然后移步換景,寫大□湫前的立石,接

連用了連串比喻,極寫立石之奇,千回百折,大□淵瀑布"千呼萬喚使

出來",以下寫其迸落如震霆,余沫如暴雨,無不重在表現其非凡的氣

寫旱季:重在表現其雖“乍小乍大"卻仍然“勃勃如蒼煙”的特點,水

的激射下紅如是砂的洼石,石間碧滑如翠羽鳧毛的樹木,都籠罩在氤氯

的水汽之中,展現出一派秀麗的景象

2、寫景不忘寫人,寫人的感受和聯想

雨季大口湫旁,對語但口口張,相顧大笑,烘托出景象的壯觀

旱季大口湫旁,除了家僮取水引起的笑聲以屬于人的活動,寫斑頭□、

黃猿,還有宛如故人的一輪明月,都顯示出人與自然的和諧,表現了人

內心感受到的大自然情趣

楊維楨

字廉夫,號鐵崖,別號東維子、鐵笛道人

其詩時于稱"鐵崖體",影響頗大,竹枝詞饒有民歌口味

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

《題蘇武牧羊圖》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詠史題畫詩,歌頌了蘇武崇高的民族氣節

二、內容分析【五言律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