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智能交通系統規劃與實施方案手冊TOC\o"1-2"\h\u23944第1章引言 4151791.1智能交通系統背景 4243191.2研究目的與意義 4289491.3國內外研究現狀 426285第2章智能交通系統概述 4225372.1智能交通系統的定義與組成 5195812.2智能交通系統的功能與特點 563302.3智能交通系統的分類 528066第3章城市交通現狀分析 5242523.1城市交通發展概況 597053.2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 58023.3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需求 53242第4章智能交通系統規劃 582384.1規劃目標與原則 5230994.2總體規劃框架 5326284.3關鍵技術研究 516921第5章智能交通系統設計 576615.1系統架構設計 5120575.2系統模塊設計與功能劃分 576345.3系統集成與接口設計 531326第6章信號控制系統 5318086.1信號控制系統的定義與分類 5150956.2單點信號控制策略 5207136.3干線協調控制策略 5315526.4區域協調控制策略 520576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統 5190747.1概述 5199117.2公交優先策略 552247.3公交調度系統 579097.4公交信息服務系統 513631第8章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5146248.1概述 578078.2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 5259678.3交通信息發布與接收 560548.4交通信息服務平臺 626458第9章電子警察與監控系統 648389.1電子警察系統 659439.2監控系統 6124399.3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 6327569.4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 621524第10章停車誘導系統 6486110.1概述 62421410.2停車場信息采集與處理 62975410.3停車誘導策略 62193710.4停車誘導信息服務 626389第11章智能交通系統實施與評價 63142411.1系統實施策略與步驟 62782111.2系統實施保障措施 61710311.3系統評價方法與指標 62575711.4案例分析 623237第12章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與展望 61971512.1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 647112.2智能交通系統技術展望 62550912.3政策與產業環境分析 6525512.4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建議 614702第1章引言 6135071.1智能交通系統背景 647561.2研究目的與意義 681641.3國內外研究現狀 7289第2章智能交通系統概述 724462.1智能交通系統的定義與組成 7217022.2智能交通系統的功能與特點 8191512.3智能交通系統的分類 84625第3章城市交通現狀分析 9283933.1城市交通發展概況 9298183.2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 9132223.3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需求 923032第4章智能交通系統規劃 103044.1規劃目標與原則 10112444.1.1規劃目標 10158074.1.2規劃原則 10144964.2總體規劃框架 10173084.2.1系統架構 10188784.2.2關鍵模塊 11133814.3關鍵技術研究 11264624.3.1交通信息采集技術 11311624.3.2交通管理與控制技術 11298524.3.3交通服務與應用技術 113906第5章智能交通系統設計 12311965.1系統架構設計 12135965.1.1總體架構 12210245.1.2層次架構 1238365.2系統模塊設計與功能劃分 12235805.2.1交通信息采集模塊 12274705.2.2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 1353635.2.3交通控制模塊 1385815.2.4交通誘導模塊 13291145.2.5出行服務模塊 13102515.3系統集成與接口設計 13138785.3.1系統集成 13180625.3.2接口設計 1314962第6章信號控制系統 14122096.1信號控制系統的定義與分類 14240966.1.1單點信號控制系統:僅對一個交叉口進行信號控制,以提高該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14259806.1.2干線協調控制系統:通過對一條主干道上多個交叉口的信號進行協調控制,實現交通流在干線上的順暢。 1481616.1.3區域協調控制系統: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對多個交叉口的信號進行協調控制,以提高整個區域的道路通行能力。 1497156.2單點信號控制策略 14163606.2.1固定周期控制:信號燈的周期和綠信比固定不變,適用于交通流量變化不大的交叉口。 14206246.2.2感應控制:通過檢測器實時檢測交叉口各方向的交通流量,動態調整信號燈的配時,使交叉口通行效率最大化。 1432786.2.3自適應控制:根據歷史和實時交通數據,自動調整信號燈的配時方案,以適應交通流量的變化。 14278776.3干線協調控制策略 14146856.3.1綠波控制:通過調整干線上一系列交叉口的信號配時,使交通流在干線上的行駛速度保持恒定,實現綠波帶。 14195026.3.2拉鏈式協調控制:通過在相鄰交叉口設置固定的相位差,使交通流在干線上的車輛形成隊列,減少停車次數。 14122226.3.3動態協調控制:根據實時交通數據,動態調整交叉口的信號配時,實現干線交通流的優化。 14253326.4區域協調控制策略 15229966.4.1多交叉口聯動控制:在一個區域內,將多個交叉口的信號配時進行協調,以減少擁堵和提高通行效率。 1513096.4.2分區控制:將一個大的區域劃分為多個子區域,分別對每個子區域的信號進行協調控制。 15202736.4.3中心協調控制:通過設立交通控制中心,對整個區域內的交叉口信號進行集中管理和協調控制。 1523066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統 15223077.1概述 15151537.2公交優先策略 1582527.3公交調度系統 1554827.4公交信息服務系統 16287第8章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16296208.1概述 16298378.2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 16151458.3交通信息發布與接收 17212608.4交通信息服務平臺 1712973第9章電子警察與監控系統 1778419.1電子警察系統 17307699.1.1概述 1765099.1.2系統構成 17228819.1.3關鍵技術 18261679.2監控系統 18293319.2.1概述 18107799.2.2系統構成 18199959.2.3應用場景 1884529.3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 18203529.3.1概述 18252379.3.2關鍵技術 18207779.3.3應用案例 18173209.4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 19205869.4.1概述 19247279.4.2系統構成 1989999.4.3應用案例 1932481第10章停車誘導系統 191930210.1概述 191047810.2停車場信息采集與處理 192470410.3停車誘導策略 191561410.4停車誘導信息服務 20725第11章智能交通系統實施與評價 201242611.1系統實施策略與步驟 201387311.2系統實施保障措施 21501511.3系統評價方法與指標 21825911.4案例分析 2131701第12章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與展望 222145612.1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 223212412.2智能交通系統技術展望 222215912.3政策與產業環境分析 231849912.4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建議 23第1章引言1.1智能交通系統背景1.2研究目的與意義1.3國內外研究現狀第2章智能交通系統概述2.1智能交通系統的定義與組成2.2智能交通系統的功能與特點2.3智能交通系統的分類第3章城市交通現狀分析3.1城市交通發展概況3.2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3.3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需求第4章智能交通系統規劃4.1規劃目標與原則4.2總體規劃框架4.3關鍵技術研究第5章智能交通系統設計5.1系統架構設計5.2系統模塊設計與功能劃分5.3系統集成與接口設計第6章信號控制系統6.1信號控制系統的定義與分類6.2單點信號控制策略6.3干線協調控制策略6.4區域協調控制策略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統7.1概述7.2公交優先策略7.3公交調度系統7.4公交信息服務系統第8章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8.1概述8.2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8.3交通信息發布與接收8.4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第9章電子警察與監控系統9.1電子警察系統9.2監控系統9.3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9.4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第10章停車誘導系統10.1概述10.2停車場信息采集與處理10.3停車誘導策略10.4停車誘導信息服務第11章智能交通系統實施與評價11.1系統實施策略與步驟11.2系統實施保障措施11.3系統評價方法與指標11.4案例分析第12章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與展望12.1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趨勢12.2智能交通系統技術展望12.3政策與產業環境分析12.4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建議第1章引言1.1智能交通系統背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機動車數量持續增加,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和能源消耗等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ITS)應運而生。智能交通系統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對交通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交通安全性、效率性和舒適性,實現人、車、路和諧共處。1.2研究目的與意義本研究旨在針對我國交通現狀,探討智能交通系統在提高交通效率、緩解交通擁堵、降低交通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內容包括分析智能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在我國的應用前景。本研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交通效率: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實現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降低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保障交通安全:運用智能交通技術,提前發覺潛在的安全隱患,減少交通,降低人員傷亡。(3)促進綠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統有助于優化交通結構,鼓勵低碳出行方式,減輕環境污染。(4)推動產業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1.3國內外研究現狀在國外,智能交通系統研究較早,如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已取得了顯著成果。日本在70年代開始研究智能交通系統,先后完成了道路與車輛之間的通信系統、交通信息通信系統等方面的研究。美國從60年代末開始研究智能化交通系統,1991年成立了美國智能交通系統協會,推動智能交通系統在和企業的發展。國內智能交通系統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我國高度重視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與推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眾多科研院所和企業紛紛投入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在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存在一定差距。第2章智能交通系統概述2.1智能交通系統的定義與組成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ITS)是一種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技術,對交通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的新型交通系統。它旨在實現人、車、路之間的和諧統一,提高交通安全性、效率和舒適性。智能交通系統的組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交通信息采集系統:通過傳感器、攝像頭、雷達等設備,實時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如車流量、車速、道路狀況等。(2)信息處理與分析系統:對采集到的交通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為交通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3)交通控制系統:根據分析結果,對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道路渠化等進行智能調控,實現交通流的優化。(4)出行者信息服務系統:為出行者提供實時、準確的交通信息,幫助出行者規劃出行路線,提高出行效率。(5)應急管理系統:在突發事件或交通發生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進行交通組織和救援。2.2智能交通系統的功能與特點智能交通系統具有以下功能和特點:(1)提高交通安全:通過實時監測和預警,降低交通發生的概率,減少人員傷亡。(2)提高交通效率:通過智能調控交通流,緩解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減少環境污染:優化交通組織,降低車輛能耗和排放,改善城市環境質量。(4)提高出行舒適度:為出行者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出行服務,提高出行體驗。(5)信息化、智能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交通信息的實時采集、處理和分析,為交通管理提供科學依據。2.3智能交通系統的分類根據應用范圍和功能特點,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公交優先系統、交通信息發布系統等。(2)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監控系統、緊急救援系統、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3)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公交車輛監控系統、公交調度系統、出行者信息服務系統等。(4)停車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停車場管理系統、路內停車誘導系統、立體停車庫等。(5)智能車輛系統:主要包括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載導航等。(6)物流運輸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貨物跟蹤系統、智能配送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等。第3章城市交通現狀分析3.1城市交通發展概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持續增長。公共交通、私家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道路網絡、公共交通系統、交通樞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同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為城市經濟發展和市民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3.2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盡管我國城市交通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1)交通擁堵。城市人口和機動車數量的持續增長,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質量。(2)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高。雖然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據重要地位,但還存在線路覆蓋不足、服務水平不高、換乘不便等問題。(3)交通污染和能耗問題。城市交通污染和能耗問題日益嚴重,對環境和資源造成了很大壓力。(4)交通安全問題。城市交通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5)交通基礎設施供需矛盾。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供應與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城市快速擴張的背景下,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問題更加突出。3.3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需求針對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需求日益迫切。以下是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需求:(1)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實時采集城市交通信息,如道路狀況、交通流量、車輛運行狀態等,為交通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智能出行服務。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市民提供個性化出行方案,提高出行效率。(3)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優化公共交通線路、調度和服務水平,提高公共交通運營效率,吸引更多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4)智能交通管理。通過智能交通信號控制、交通組織優化等手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5)交通安全保障。運用智能監控和預警技術,提高交通安全水平,降低交通發生率。(6)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推廣。鼓勵和支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的發展,降低交通污染和能耗。(7)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對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第4章智能交通系統規劃4.1規劃目標與原則4.1.1規劃目標本章節旨在明確智能交通系統規劃的目標,以實現以下幾方面:(1)提高交通安全性:降低交通發生率,提升道路通行安全。(2)優化交通效率:緩解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交通排放,改善城市環境質量。(4)提升服務水平:為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4.1.2規劃原則(1)統籌規劃:充分考慮城市交通發展需求,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2)創新驅動:引進先進技術,鼓勵創新,提升智能交通系統技術水平。(3)可持續發展:注重環保,實現交通與環境的和諧共生。(4)分步實施: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推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4.2總體規劃框架4.2.1系統架構智能交通系統規劃采用層次化、模塊化的架構,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數據采集與傳輸層:負責實時采集交通數據,并通過通信網絡傳輸至數據處理層。(2)數據處理與分析層:對采集到的交通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為決策支持提供依據。(3)應用服務層:為部門、企業和市民提供各類交通信息服務和應用。(4)決策支持層: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為交通管理決策提供支持。4.2.2關鍵模塊(1)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模塊:包括交通信號、視頻監控、車牌識別等子系統。(2)交通管理與控制模塊:包括智能信號控制、交通誘導、應急管理等子系統。(3)交通服務與應用模塊:包括出行服務、停車誘導、公交優先等子系統。4.3關鍵技術研究4.3.1交通信息采集技術(1)視頻監控技術:通過高清攝像頭實現道路監控,提高交通違法行為識別率。(2)車牌識別技術:實現對車輛身份的快速識別,為交通管理提供數據支持。(3)傳感器技術:利用各類傳感器采集路面、氣象等信息,為智能交通系統提供數據支撐。4.3.2交通管理與控制技術(1)智能信號控制技術:根據實時交通流量,調整信號配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交通誘導技術:通過實時交通信息發布,引導車輛合理選擇出行路徑。(3)應急管理技術:實現對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和處置,保障道路通行安全。4.3.3交通服務與應用技術(1)出行服務技術:提供實時路況查詢、導航服務,方便市民出行。(2)停車誘導技術:通過實時停車信息發布,引導車輛合理停放。(3)公交優先技術:提高公交運行效率,優化公共交通出行體驗。第5章智能交通系統設計5.1系統架構設計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ITS)的設計旨在實現高效、安全、環保的交通出行。本章將從系統架構的角度,詳細闡述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5.1.1總體架構智能交通系統的總體架構分為三層: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1)感知層:主要負責采集交通信息,包括道路、車輛、行人等交通要素的信息。感知層設備包括攝像頭、雷達、地磁、線圈等。(2)傳輸層:主要負責將感知層采集到的信息傳輸至應用層,包括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兩種方式。傳輸層設備包括光纖、通信基站、路由器等。(3)應用層:主要負責對傳輸層傳來的交通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為交通管理、出行服務等提供決策支持。應用層主要包括交通控制、交通誘導、出行服務等模塊。5.1.2層次架構智能交通系統層次架構分為五層: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和用戶層。(1)基礎設施層:主要包括感知設備、傳輸設備、計算設備等硬件設施。(2)數據層:負責存儲和管理感知層采集到的交通數據,包括原始數據、處理后的數據等。(3)服務層:提供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服務,為應用層提供支持。(4)應用層:實現具體的交通業務應用,如交通信號控制、出行誘導等。(5)用戶層:為交通參與者提供交互界面,包括PC端、移動端等。5.2系統模塊設計與功能劃分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以下模塊:5.2.1交通信息采集模塊交通信息采集模塊負責實時采集交通信息,包括道路狀況、車輛行駛狀態、行人行為等。通過多種傳感器設備,如攝像頭、雷達等,實現交通信息的全面感知。5.2.2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負責對采集到的交通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包括數據清洗、數據融合、數據挖掘等。為交通控制、誘導等模塊提供決策依據。5.2.3交通控制模塊交通控制模塊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對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等進行智能控制,實現交通流量的優化調度。5.2.4交通誘導模塊交通誘導模塊通過分析交通數據,為出行者提供實時的交通信息,包括路線規劃、擁堵預警等,引導出行者合理選擇出行路線和時間。5.2.5出行服務模塊出行服務模塊為出行者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包括實時公交查詢、共享單車租賃、智能停車等。5.3系統集成與接口設計5.3.1系統集成智能交通系統集成主要包括硬件設備集成、軟件系統集成和數據處理集成。(1)硬件設備集成:將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的硬件設備進行集成,實現交通信息的全面采集、高效傳輸和處理。(2)軟件系統集成:將各個模塊的軟件系統進行集成,實現交通業務的高效協同。(3)數據處理集成:對采集到的交通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為交通管理、出行服務等提供支持。5.3.2接口設計智能交通系統需設計以下接口:(1)感知設備接口:實現感知設備與數據層的通信,包括數據采集、設備狀態查詢等。(2)傳輸設備接口:實現傳輸設備與感知設備、應用層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3)數據處理接口:實現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與數據層、應用層之間的數據交互。(4)業務應用接口:實現各個業務模塊之間的數據交互和功能調用。(5)用戶接口:為用戶層提供交互界面,實現用戶與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第6章信號控制系統6.1信號控制系統的定義與分類信號控制系統是指通過電子設備對交通信號燈進行智能化控制,以實現道路交通優化管理的一種系統。它主要分為以下幾類:6.1.1單點信號控制系統:僅對一個交叉口進行信號控制,以提高該交叉口的通行效率。6.1.2干線協調控制系統:通過對一條主干道上多個交叉口的信號進行協調控制,實現交通流在干線上的順暢。6.1.3區域協調控制系統: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對多個交叉口的信號進行協調控制,以提高整個區域的道路通行能力。6.2單點信號控制策略單點信號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6.2.1固定周期控制:信號燈的周期和綠信比固定不變,適用于交通流量變化不大的交叉口。6.2.2感應控制:通過檢測器實時檢測交叉口各方向的交通流量,動態調整信號燈的配時,使交叉口通行效率最大化。6.2.3自適應控制:根據歷史和實時交通數據,自動調整信號燈的配時方案,以適應交通流量的變化。6.3干線協調控制策略干線協調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6.3.1綠波控制:通過調整干線上一系列交叉口的信號配時,使交通流在干線上的行駛速度保持恒定,實現綠波帶。6.3.2拉鏈式協調控制:通過在相鄰交叉口設置固定的相位差,使交通流在干線上的車輛形成隊列,減少停車次數。6.3.3動態協調控制:根據實時交通數據,動態調整交叉口的信號配時,實現干線交通流的優化。6.4區域協調控制策略區域協調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6.4.1多交叉口聯動控制:在一個區域內,將多個交叉口的信號配時進行協調,以減少擁堵和提高通行效率。6.4.2分區控制:將一個大的區域劃分為多個子區域,分別對每個子區域的信號進行協調控制。6.4.3中心協調控制:通過設立交通控制中心,對整個區域內的交叉口信號進行集中管理和協調控制。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統7.1概述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共交通系統在緩解交通擁堵、減少空氣污染、提高出行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智能公共交通系統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趨勢,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對傳統公共交通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適的出行體驗。7.2公交優先策略公交優先策略是智能公共交通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信號優先:通過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為公交車提供優先通行權,減少公交車在路口的等待時間,提高公交運行效率。(2)專用道設置:在主要交通干道上設置公交車專用道,減少公交車與其他車輛的交織,降低公交車行駛過程中的延誤。(3)公交港灣式停靠站:在公交站點設置港灣式??空荆构卉囋谕?窟^程中不影響其他車輛的正常行駛,提高公交運營效率。(4)公交優先交叉口:在交叉口設置公交優先信號,減少公交車在交叉口的等待時間,提高公交運行速度。7.3公交調度系統公交調度系統是智能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功能:(1)實時監控:通過車載GPS系統,實時監控公交車運行狀態,包括位置、速度、客流量等信息。(2)智能調度:根據實時監控數據,結合線路、客流、路況等因素,自動最優調度方案,實現公交車的實時調整。(3)車輛維護管理:對公交車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保證公交車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提高運營安全性。(4)駕駛員管理:對駕駛員進行培訓、考核和管理,提高駕駛員的服務質量和安全意識。7.4公交信息服務系統公交信息服務系統旨在為乘客提供實時、準確的公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實時公交查詢:通過手機APP、公交站牌等渠道,為乘客提供實時公交運行信息,包括車輛位置、到站時間等。(2)線路查詢:提供公交線路查詢功能,方便乘客了解線路走向、站點設置等信息。(3)出行規劃:根據乘客出行需求,提供最優出行方案,包括線路選擇、換乘信息等。(4)公交IC卡:推廣公交IC卡,實現公交支付的便捷化,提高乘客出行體驗。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在提高公交運營效率、優化乘客出行體驗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將不斷優化和完善,為我國城市交通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第8章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8.1概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交通需求不斷增長,交通擁堵、尾氣排放等問題日益嚴重。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作為解決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交通信息的采集、處理、發布和接收,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實時的交通信息服務,提高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8.2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是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交通信息采集:通過地磁車輛檢測器、攝像頭、GPS、浮動車等技術手段,實時獲取道路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等數據。(2)交通信息處理: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清洗、融合等操作,形成可供分析的交通信息數據。8.3交通信息發布與接收交通信息發布與接收是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交通信息發布:通過網站、手機APP、戶外LED顯示屏等多種渠道,向企業和個人發布實時交通信息。(2)交通信息接收:用戶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接收并查看實時交通信息,以便于出行決策。8.4交通信息服務平臺交通信息服務平臺是實現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功能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數據管理:對采集到的交通信息數據進行存儲、管理、更新等操作,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2)交通信息分析: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交通信息進行分析,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3)服務接口:為各類用戶提供交通信息查詢、出行推薦、路況預警等服務接口。(4)安全保障:采取加密、認證等技術手段,保證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安全。通過以上內容,本章對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了詳細闡述,為我國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參考。第9章電子警察與監控系統9.1電子警察系統9.1.1概述電子警察系統是一種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實時監測、自動抓拍、自動傳輸和處理的系統。它有效地提高了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效率,降低了交通違法行為的發生率。9.1.2系統構成電子警察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前端設備、傳輸網絡、中心處理系統和客戶端應用。前端設備包括攝像頭、雷達、線圈等傳感器;傳輸網絡包括有線和無線通信技術;中心處理系統負責對抓拍到的違法行為進行識別、處理和存儲;客戶端應用為用戶提供查詢、統計和分析等功能。9.1.3關鍵技術電子警察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圖像識別、車牌識別、車輛檢測、違法判定等。這些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電子警察系統在交通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9.2監控系統9.2.1概述監控系統是指利用視頻攝像頭、傳輸設備、控制設備和顯示設備等組成的系統,用于實時監測、記錄和回放監控區域的畫面,以便于及時發覺和處理各類安全事件。9.2.2系統構成監控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前端攝像頭、傳輸網絡、中心控制設備和客戶端應用。前端攝像頭負責采集監控區域的視頻畫面;傳輸網絡將視頻畫面傳輸至中心控制設備;中心控制設備負責對視頻畫面進行處理、存儲和分發;客戶端應用為用戶提供實時監控、錄像回放和遠程控制等功能。9.2.3應用場景監控系統廣泛應用于公共安全、交通安全、企業安全等領域,如城市道路、廣場、商場、學校、工廠等場所。9.3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9.3.1概述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監控視頻進行分析和處理,實現對特定目標的自動識別和跟蹤,以及異常事件的實時檢測和報警。9.3.2關鍵技術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的關鍵技術包括目標檢測、目標跟蹤、行為識別、場景分析等。這些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監控系統的智能化水平。9.3.3應用案例視頻分析與事件檢測在交通領域、公共安全領域、醫療保健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果,如擁堵檢測、行人闖紅燈檢測、車輛違停檢測等。9.4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9.4.1概述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交通管理手段,對交通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以降低交通的危害和損失。9.4.2系統構成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系統包括數據采集、預警分析、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等模塊。數據采集模塊負責收集交通監控數據、氣象數據等;預警分析模塊對數據進行分析,預警信息;應急處理模塊負責對交通進行快速響應和處理;指揮調度模塊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聯動。9.4.3應用案例交通預警與應急處理系統在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場景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實時監測和預警,為交通管理部門和駕駛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有效降低了交通的發生率。第10章停車誘導系統10.1概述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汽車保有量逐年攀升,停車問題已成為城市交通擁堵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提高城市停車設施的利用效率,停車誘導系統應運而生。本章主要介紹停車誘導系統的概念、發展歷程、系統構成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現狀。10.2停車場信息采集與處理停車場信息采集與處理是停車誘導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停車場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等環節。本節重點介紹以下內容:(1)停車場信息采集:包括停車場基本信息、實時停車數據、歷史停車數據等。(2)信息傳輸:涉及數據傳輸技術、通信協議、網絡安全等方面。(3)信息處理:對采集到的停車數據進行處理,為停車誘導策略提供數據支持。10.3停車誘導策略停車誘導策略是停車誘導系統的關鍵環節,其主要目標是提高停車設施的利用效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本節主要介紹以下幾種典型的停車誘導策略:(1)基于距離的誘導策略:根據駕駛員與停車場的距離,推薦最近的停車場。(2)基于空位率的誘導策略:根據停車場的空位率,推薦空位率較高的停車場。(3)基于歷史數據的誘導策略:通過分析歷史停車數據,預測駕駛員的停車需求,為其提供合適的停車場。(4)多目標優化誘導策略: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距離、空位率、停車費用等,為駕駛員提供最優的停車方案。10.4停車誘導信息服務停車誘導信息服務是停車誘導系統與駕駛員之間的交互界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信息發布:通過手機APP、導航設備、路側顯示屏等方式,向駕駛員發布實時停車信息。(2)誘導路徑規劃:根據駕駛員的需求和實時交通狀況,為其規劃最優的停車路徑。(3)個性化服務: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駕駛員提供個性化的停車推薦。(4)用戶反饋與評價:收集用戶對誘導信息的反饋和評價,不斷優化誘導策略,提高誘導效果。第11章智能交通系統實施與評價11.1系統實施策略與步驟智能交通系統的實施是一個系統性、復雜性的過程,需要明確的策略與步驟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以下是智能交通系統實施的一般策略與步驟:(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項目所在地的交通狀況、瓶頸問題以及用戶需求,明確智能交通系統的目標與功能。(2)系統設計:根據需求分析結果,設計智能交通系統的總體架構、子系統劃分、技術路線等。(3)技術研發與集成:針對系統設計中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發,并完成各子系統的集成。(4)系統實施:按照設計方案進行系統部署,包括硬件設施建設、軟件系統開發與調試等。(5)運營維護:保證系統穩定運行,進行定期維護與更新,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交通需求。11.2系統實施保障措施為保證智能交通系統的順利實施,以下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為項目實施提供政策保障。(2)資金保障:合理規劃項目資金,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醫養生保健調理師職業技能資格知識考試題與答案
- 2026年山東省春季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勞動改造培訓課件
- 安全責任培訓課件
- 美發師培訓課件
- 辣椒代加工協議合同協議
- 殘疾服務協議書
- 寧夏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應用題100道及答案
- 道路監理實施合同協議
- 過戶給勞務派遣合同協議
- Unit1-Unit3 (單元測試)-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一起干活安全協議書
- 六上 Unit 1 Part A 課件人教版六年級英語
- 從心理學角度談醫患溝通
- 酒店裝修工程保修條款
- 2023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小升初英語試卷
- 常用焊管規格表
- DL∕T 5161.17-201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第17部分:電氣照明裝置施工質量檢驗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場地使用申報表
- 煙草物理檢驗競賽考試題庫及答案附有答案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無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