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池區高二下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貴池區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高二語文試題
(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
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晰。
3.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保持答題卡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在魯迅小說中,看客群體始終是以模糊不清的群體方式存在的,他們更多的是無名無姓,無思想無意識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時候他們僅僅只作為小說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環境而存在,但卻能夠使人感到強烈的壓迫,壓抑,甚至“吃掉"狂人”。這樣的力量群體更多的是一個個象征性的符號,是一張張大同小異的面孔。魯迅在描寫他們時往往以他們身上的某種特征來作為他們的稱謂,例如“花白胡子"駝背五少爺”等等。外在形象的模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們內心的空洞蒼白,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意識,沒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渾渾噩噩的生活使他們既可憐又可悲。而魯迅小說中的看客描寫,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繪上,而是更注重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來挖掘他們的共同特點,他們內在靈魂的深處是愚昧無知,是精神極度空虛,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進取。
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幾乎都是無知的,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知,所以他們的生活才會是百無聊賴,對周圍事物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著狂熱的態度,對低級趣味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癡迷其中。因為無知,所以對別人的痛苦冷眼旁觀,沒有自己的思想判斷,愚昧地實施著冷漠的語言和行動暴力。在魯迅的作品《吶喊》中、圍觀的人雖然擁有著健壯的體格,但是他們卻都是病態的,麻木的神情,無知的精神,把自己的同胞被殺頭當作盛宴來欣賞。這也是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魯迅認為只從身體上拯救國民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教育和拯救。
精神世界的空虛造就了他們的無情和冷眼旁觀。在他們的眼里,現實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戲構成的,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悲劇,對于他們來說都算是“好戲"。他們碌碌無為,對生活沒有任何的期待和向往,總是以別人的痛苦來當作自己的快樂。在生活中把別人的悲劇當作茶余飯后談笑的內容,不停的嘲諷和譏笑別人使他們感到無比的快樂。在每一次的圍觀中,他們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只需要看就行了,用不著參與,甚至還可以在高興之余戲謔一下被圍觀的人,沒有絲毫的人情味?!犊滓壹骸分械恼乒窈兔癖娡昝赖卦忈屃诉@些,他們在酒館期待著嘲諷孔乙己,使一次次陷入困境的孔乙己也不能得到嘴上的饒恕。在平庸枯燥的生活當中,對他人生活中痛苦的窺探成為他們尋求消遣的方式,這種消遣又恰巧的建立在別人的悲傷和不適中。
在魯迅的小說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進取,是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們中無論是上層統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別人的生命??纯妥运降耐瑫r是他們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在他們的眼里,只要能夠有口飯吃,不會在街頭凍死餓死就十分滿足??纯蛡兊纳姝h境即便不盡如意,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改變,他們日復一日的沉溺于此,安于現狀,在這種不思進取的思想指導下,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面對復雜的人情世態時,看客們只是活著,快樂和痛苦在他們的心中留不下任何的烙印,轉眼間都被自己所遺忘。
(摘編自《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形象》)
材料二:從客觀角度分析,“看客”旁觀的行為有其歷史淵源,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愚、規民行、限民言,早已經麻痹了群眾,迫使百姓收起了對他人的愛與對社會的責任,不敢有這樣高尚的權利,只能接受管理這一單一的義務。他們用無情冷漠的表情來掩蓋自己的內心的恐懼與無助,生怕一個出格就要被抓去殺頭。然而圍觀行為是不犯法的,甚至這是百姓們接觸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為民眾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了。
孔乙己、祥林嫂默然死去;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鬧革命……這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瀾?他們也是千千萬萬的庸眾之一,而直到今日,現實中仍然有他們的翻版,見人跳樓,觀看者還鼓掌大叫“往下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為態度在社會上屢見不鮮,足見人情冷漠。這是在侵蝕著原本美好的社會道德、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信任,助長著不正風氣的滋生蔓延!
怎么挽救這樣一個病態的群體?魯迅早年想通過學醫濟世救民,后來恍然發現醫學只能救治人的肉體而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要改變這種畸形的社會現象,根本是要改變國民的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確立,平等思想的傳播,使人們漸漸改變了思想,打開了心扉,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煥發出生機,雷鋒精神、志愿服務、愛心捐款等社會互援形式越來越受到推崇,“幼有所育,教有所學,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不再遙不可及,社會環境是合眾人之力營造出來的,只有每個人的道德都提升上來,以眾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國格,整個國家社會才會更加美好和諧。中國已經打破了那個沒有窗戶的鐵的黑屋子的困境!
(摘編自謝彤《以史為鑒,以人為鏡——淺析魯訊小說中的“看客”形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魯迅小說中看客群體大部分外在形象模糊,甚至只是象征性符號,只代表小說的背景,但使人有強烈的壓迫感。
B.魯迅認為看客群體大多體格健壯,但精神是病態的,因此魯迅決定棄醫從文,要從精神上教育和拯救他們。
C.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魯迅小說中“看客"行為在現實的翻版,侵蝕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助長著不正風氣的蔓延。
D.魯迅知道學醫不能濟世叔氏,于是棄醫從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民的思想,打破了鐵的“黑屋子”的困境。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看客們內心空洞蒼白,精神極度空虛,生活渾渾噩噩,所以魯迅對他們的描寫是以模糊不清的群體方式存在。
B.魯迅小說中,無論是上層統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別人的生命。
C.在封建制度下,作為百姓們接觸外界的唯一渠道和“娛樂"方式,“圍觀”這一畸形現象被認為是正常的。
D.只要每個人的道德都提升上來,以眾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國格,整個國家社會就會更加美好和諧。
3.下列選項中描述的情節產生的根本原因與材料二中“看客"行為產生的原因不同的一項是()(3分)
A.《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即使窮困潦倒,也不愿脫下那作為讀書人標志的“又臟又破”的長衫,還用手一個個地排錢,來顯示自己的身份。
B.《故鄉》中的中年閏土,與我再次相見時,對“我"畢恭畢敬,生疏的一聲“老爺”使得親密無間的童年玩伴“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C.《阿Q正傳》中的阿Q以為革命就是喊口號,于是高喊“我要造反,我要革命”;以為革命就是盤頭發,用一根筷子把盤起的頭發插上。
D.《祝?!分械南榱稚┞犃肆鴭尩脑?,用辛苦積攢的工錢捐了門檻,她認為自己已贖罪,便坦然地去拿祭祀的物品,但遭到四嬸的呵斥。
4.材料一和材料一都是關于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形象,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4分)
5.下面的語段是《阿Q正傳》結尾對阿Q被殺后看熱鬧的群眾的描寫,請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些“看客”們的心理特點。(6分)
至于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于被槍斃呢?而城里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并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材料一:
懷石投江
曹堯德
這一夜,對屈原來說是多么短暫,時光的流逝如閃電,似流星,若瞬目,不覺東方已經泛白,雄雞已經啼鳴。
白馬聲聲嘶鳴,并不斷地用前蹄刨那欄廄,發出一陣陣單調而枯燥的“嘣嘣"聲。這聲音提醒了屈原,該給白馬添些草料了。然而當屈原來到馬廄一看,槽里的草料滿滿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點未少。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驚,他認為白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飲不食。屈原并未掌燈,借著從木窗欞透進來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見那白馬扇著兩耳,噴著響鼻,雙目半睜半閉,焦躁不安地拽著韁繩走來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麩皮,加少許水,用料杈攪拌均勻,親切地拍著白馬的腦袋說:“吃吧,我的老伙計,吃飽了好有力氣趕路……”白馬搖搖頭,嗅也不嗅、聞也不聞,伸出長舌舔著主人的手背,兩眼掛著混濁的淚水……
回到房中,屈原滿臉淚痕地坐在窗前,整理著他那一大堆寫滿了詩文的簡牘。響動將小媭從夢中驚醒,她迷迷糊糊地問道:“爹,天亮了嗎?"
屈原信口答道:“早著呢,尚可睡一大覺。”
小媭低聲催促道:“爹,您好幾夜不曾合眼了,還是上床睡一會兒吧。"
“這就睡,這就睡。”屈原這樣應著,重返馬廄,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斷頭低的白馬,然后到角落的亂草堆里取出那對碩大的石鎖,這是他請石匠毛老爹專門加工的,一個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經在這里掩藏了多日。他將石鎖裝進了被套里,一頭一個,不偏不倚,放在馬的鞍背上。一切準備停當,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時小媭睡得正香,她身體微胖,肌肉松弛,臉皮浮腫,嘴角掛著淺淺的微笑,大約正在做著什么美夢。見了女兒的這一美滋滋的睡態,屈原不覺一陣酸楚,熱淚把抓般地涌出,滾落。
此時,天光已經大亮,太陽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內的燈盞,然后走到外間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臉,為的是洗凈滿面淚痕,不讓女兒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間靜靜地站了一會,想想還有些什么未盡之事或處理得不甚周到之處,然后返回西間,踱至女兒床前輕聲喚道:“兒呀,快快起來,今天是端午節,華夏大地處處皆祭圖騰,爹應友人之邀,欲到遙遠的地方去主祭。你給我縫的那件長袍置于何處?快些拿來我穿。"
小媭聞聽爹爹喊她,一個骨碌爬了起來,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著自己親手縫的袍子過節,還要出遠門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興啦,急忙打開木箱,將折疊得規規整整的長袍,雙手捧著交給父親。
屈原接過長袍,抖開,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頭上,然后將那柄陸離長劍掛在腰間,似欲出征的將軍。
屈原打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緩韁而前,沿著羅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們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體,沒有一個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斷地和他打著招呼,詢長問短,但今日屈原的話卻特別少,很令眾人吃驚納悶兒。
一位漁翁手拿漁網,站在江邊問道:“大夫,近日身體可好?您可千萬莫太傷心了?。 鼻c了點頭。
一位中年婦女正在剜野菜,見了屈原,硬是要拉他進屋去歇一歇,屈原搖了搖手。正在這時,曾經將屈原安置到桃花園去避暑養病的那位老漁父從湘江打魚歸來,見了屈原連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說道:“聽說秦軍要過揚子江了,我們可往哪兒逃?。 ?
屈原望著老漁父滿臉憂傷的表情,嘴唇動了幾動,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他咬了咬牙,猛然把韁繩一勒,在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馬騰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遠,很遠……屈原騎著馬走了一陣,翻身下馬,攀上懸崖的頂峰,面對巨谷深淵而立,上頂天,下柱地,巋然崛聳,似巨峰,若山崖,類石雕。
屈原踱至崖邊,面向西北,仿佛見到秦兵已渡過揚子江,長驅直入,往南方奔來,遍地烽火,四處狼煙,尸骨狼藉,血跡斑斑;洞庭湖上濁浪排空,玉笥山頭烏云滾滾,腳下則是山搖地動,泥沙軟綿;舉首環顧,天是昏蒙蒙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歸與樂平里的方向,他佇立許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禮,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從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過之后,屈原用盡平生之力將被套從馬背上掀了下來,從中取出石鎖和麻繩,用麻繩系緊了石鎖,一頭又系緊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對碩大而沉重的石鎖,縱身躍入深淵。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一躍?。【驮谶@縱身一躍的剎那間,一道耀眼的閃電蜿蜒長空,轉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巒坍塌。正當這風暴雨狂之際,一顆明星劃破鉛灰色的蒼穹,流向西北——她隕落了!
(節選自《屈原傳》,有刪改)
材料二: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選自《史記·屈原列傳》,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寫白馬不斷用前蹄刨欄廄,對草料聞也不聞,伸舌舔主人手背,兩眼混濁的淚水,可見白馬是很通人性的。
B.屈原準備好后,見女兒睡得正香,嘴角還掛著淺淺的微笑,他一陣酸楚,熱淚涌出,可見他對親人也是無限留戀。
C.屈原接過長袍,抖開,穿好,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頭上,將陸離長劍掛在腰間,表明屈原此時已下定決心。
D.百姓們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體,都非常痛心,不斷地和他打招呼,詢長問短,就是怕屈原選擇自殺。
7.關于文中“屈原投江”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江堤上百姓們對屈原的憐惜和問候中,可見屈原是深得民心的。
B.老漁夫的話道出楚國面臨的艱難處境,這更加劇了屈原內心的痛楚。
C.屈原踱至崖邊,見秦兵已渡過揚子江并長驅直入,心徹底絕望了。
D.屈原最后一跳,是對當權者的警示,也是無力挽救國運的無奈選擇。
8.文章中出現了屈原女兒小媭的形象,小說設置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9.材料一中出現了“漁翁"老漁夫”的形象,材料二中也出現了“漁夫”,他們和屈原的對話差別很大,在你看來,哪個材料在這一形象的設置上文學效果更好?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詩文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笔辏闹M州。德祜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厓山破,弘范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蹦相l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列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
B.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
C.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
D.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
)(3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的稱呼,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B.涕泣,指哭泣,流淚。與“不見復關,泣涕漣漣”的“泣涕"意思相同。
C.咸淳,帝王年號。“咸淳九年”是帝王年號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等四種。
D.除,古代指授予官職,也用于免去舊職授予新職,與“擢"陟”“拜"等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時遇見舊相江萬里,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容色改變,認為改變社會狀況的責任大概在有志節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顏談判,據理力爭,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帶到鎮江,后來趁夜色逃離,最后來到溫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了。弘范還是堅持要求他寫,文天祥于是寫下自己所作的《過零丁洋洋》詩給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營多次表明心跡,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他視死如歸,死前從容坦蕩,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14.文天祥愿意“一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
游諸葛武侯書臺①
宋·陸游
沔陽②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
當時典午③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風想像梁甫吟④,尚憶幡然答三顧。
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
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
【注】①諸葛武侯書臺:諸葛亮相蜀時,曾在成都北筑讀書臺。②沔陽:今陜西勉縣,城南定軍山有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遷城北。③典午:指司馬。④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諸葛亮隆中時,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3分)
A.本詩開篇交代了諸葛武侯祠的地點、環境,渲染出蕭條的氣氛。
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
C.詩中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
D.詩中以《出師表》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
16.本詩與《蜀相》都是詠史懷古詩,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諸葛亮,但表達的情感有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_____________,"兩句直接表明自己寧可突然死去隨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討好別人的丑態。
(2)古詩詞中很多以“自”“空"營造意境氛圍的,如姜夔《揚州慢》的詞序中“寒水自碧”一句與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
(3)運用典故可以使文章達到辭近旨遠的效果,《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兩句引用了“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為蜀道的由來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勝。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可能有不少人思考過,誦讀大量古詩詞的意義到底何在?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曾強調“詩詞可以影響做人的深淺厚薄”,肯定了古詩詞對個人氣質塑造、人格養成、素養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跨越千百年的歷史,古詩詞早已滲透在我們社會生活中。除了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熱播,電視、網絡媒體上的名家詩詞課被熱捧,古詩詞學習的小程序或公眾號流行等,還有一個事件特別值得關注。
還記得疫情初期,日本援華物資外包裝上的古詩詞么?“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些在這一特殊時期出現在捐贈物資的外包裝上的詩句無疑被賦予了我們的近鄰愿與我們共克時艱的新的意義?!巴段乙阅咎?,報之以瓊瑤。"當全球面臨嚴峻的疫情考驗時,我們自然要①________地站出來分享戰役經驗、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無論是使領館、地方政府,還是各大企業、民間組織,都不約而同地在援外物資的包裝箱上貼上了精心挑選的寄語。詩句、箴言、歌詞……一行行簡短而真摯的文字背后,藏著我們②________的滿滿真情,更寄托著特殊時期人們心中的美好期盼。
盡管詩句本身并不能殺死病毒,卻可以給予正在與病毒殊死搏斗的人以別樣的溫暖和感動,讓他們感受到了防控病毒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力量:這是人類互相理解與支持的力量,這是③________、休戚相關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人類社會和諧共處與共同發展的美好意愿,讓我們暢想“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人類社會新圖景。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熬夜搶購的東西,心心念念盼發貨,結果東西到手,反而覺得沒那么香了。其實,這是大腦中的“獎勵回路”機制在作怪。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感到饑餓,就會去尋找食物。在你吃掉巧克力。收獲飽腹感的同時,(1)________,產生愉悅感。雖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悅,但是這一效應持續的時間很短,而且很快隨著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東西后,很快失去新鮮感和滿足感。
越到后面,那東西越難重燃你的熱情,即使它天天出現在你面前。因為對于(2)________,多巴胺水平也會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這時大腦會再次激活“獎勵回路”,刺激你渴望擁有新事物,以便不斷通過新鮮的刺激來(3)________。所以,你才會一方面覺得到手的東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買買買"。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對“獎勵”的渴望,冷靜審視自己的真實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費。
20.下列句中的引號和文中“不香"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葛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B.大幕又一挑,站出戲班頭兒,大聲叫喊要維持秩序,立即就跳出一個兩個所謂“二桿子"人物來。
C.《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序”以散體敘事,“辭"以駢體抒情,二首相得益彰。
D.更有兩位虎頭虎腦的有干,他們走過“天下最難走的路”,現在卻靜靜地坐著,溫雅得和閨女一般。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有病句,請指出來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此為孝子之心也;“拋頭顱,灑熱血”,此國之忠臣義士也。自古常言:忠孝難以兩全。果真如此乎?
材料二:子曰:“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以上兩則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新時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自身發展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文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參考答案
1.D
【解析】“魯迅……打破了鐵的‘黑屋子’的困境”張冠李戴。根據材料二最后一段“社會環境是合眾人之力營造出來的,只有每個人的道德都提升上來,以眾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國格,整個國家社會才會更加美好和諧。中國已經打破了那個沒有窗戶的鐵的黑屋子的困境”,可知“打破‘黑屋子’困境”的不是魯迅,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確立,平等思想的傳播"。
故選D。
2.A
【解析】B.“無論是上層統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擴大了范圍,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他們中無論是上層統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這里的“他們中”是指“看客中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上層階級和下層民眾。
C.“唯一渠道”說法有誤。根據材料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少有的渠道之一"可知“唯一”是錯誤的。
D.“只要……就……"說法有誤,根據材料二的最后兩句,可知原文為“只有……才……”,此處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混淆。故選A。
3.C
【解析】材料二中“看客"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而C選項中阿Q行為表現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沒有充分地發動和依靠群眾,所以很多人民群眾不理解,以為革命就是形式主義。故選C。
4.①材料一側重于分析“看客"的三個心理特點:愚昧無知、精神空虛、自私自利;②材料二側重于分析“看客”行為產生的原因、在當今社會的危害和解決辦法。(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5.①愚昧無知。阿Q是他們的同胞,同胞被殺,看客們卻當做盛宴來欣賞,認為槍斃沒有殺頭好看;未莊的看客們與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鄉人,但都說阿Q是壞的,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②精神極度空虛。看客們精神空虛,以別人的痛苦來當做自己的快樂,圍觀阿Q行刑是為了去看“好戲"。③自私自利。看客們認為別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莊的看客們都說阿Q壞,是因為怕被阿Q連累了,趕緊劃清界限。(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6.D【解析】“就是怕屈原選擇自殺”錯,百姓此刻并不知道屈原的選擇。故選D。
7.C【解析】“見秦兵已渡過揚子江并長驅直入"錯,文中是“仿佛見到秦兵已渡過揚子江,長驅直入”。故選C。
8.①小媭的出現充實小說內容,使小說情節更豐富更具感染力。
②小媭的出現襯托了主要人物,描寫屈原投江前對親人的眷戀、內心的痛苦,使他的形象更豐滿、更真實。
③小媭的出現在一定意義上凸顯了主題,屈原舍棄親人,舍棄生命而無悔地選擇懷石投江,表達了對祖國
的忠貞和熱愛。(每點2分,答對2點即得4分。)
9.材料一中的人物設置更好:①“漁翁"老漁父”在材料一中都是普通百姓的一員,將屈原和百姓的命運系在一起,凸顯出他憂國憂民的形象。②從屈原的角度看,面對“漁翁"老漁父”的關心與問詢,他無法回答、無力回天,面對國破家亡的現狀,他只有選擇沉江殉國,表現了屈原的愛國情懷。
材料二中的人物設置更好:①漁父的問詢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舉世皆濁、眾人皆醉,表明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人性的悲劇,深化主題。②屈原的選擇與漁父相勸的隨波逐流的人生態度形成對比,寧愿葬身魚腹也不與眾人同流合污,贊美屈原正道直行的高潔品質。(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10.B【解析】句意: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但國家撫養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有急難,向天下征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國,但愿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于是傾盡家財為軍費。
“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語意完整,“第"為轉折連詞,位于句首,“國家”為“養育"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定語后置句,“有聞風而起者"作“忠臣義士”的后置定語,所以其間不能斷開,排除A。故選B。
11.D【解析】“擢"陟”的意思是(官職)提拔升遷,與“除"意思不同。故選D。
12.B【解析】“赴元朝都城”錯誤,張冠李戴。文中為“如軍中請和”,所以“元朝都城”應為“元軍軍營"。故選B。
13.(1)我見過的人很多,改變社會狀況的責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一定要竭盡全力呀!
(2)我不能護衛皇上,卻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
【解析】(1)前一個“其”,表推測,“大概";后一個“其”表祈使語氣,“一定要";“勉”,“盡力,努力"。
(2)“捍”,護衛,保衛;“父母”,此處指皇上;“乃”,副詞,“卻,竟然"。
(注:每點1分,句意各1分,每小題4分,共8分。)
14.①為臣無愧于國家,忠君愛國,一身不仕二朝,不愿投降。
②為人無愧于所學,讀圣賢書,舉圣賢事,仁至義盡,無愧于心。(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
參考譯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歲中進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皇上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為湖南提刑,順便拜見了原丞相江萬里。江萬里一向認為文天祥有超過常人的意志節操,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改變容色說:“我老了,綜觀天時人事將有變化,我見過的人很多,改變社會狀況的責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盡全力?!毕檀臼?,改任贛州知州。德祐初年,元軍進逼愈急,皇上下詔號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著詔書大哭,發動郡中豪杰,有民眾萬人。朝廷知道后,讓文天祥憑江西提刑安撫使的身份領兵入衛。他的好友勸阻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陟縣2025屆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摸底考試含解析
- 湖南省邵陽市五四中學2025屆初三第四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5月模塊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蘇州大學《應用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碳酸飲料包裝設計與應用考核試卷
- 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政策支持與經濟效益考核試卷
- 木材加工技術標準制定考核試卷
- 電子出版物質量管理與標準化考核試卷
- 油料作物種植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策略考核試卷
- 礦業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考核試卷
- 《民航重大安全隱患判定標準(2024 年修訂版)》知識培訓
- 國家安全你我有責-202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宣教課件
- 樓梯 欄桿 欄板(一)22J403-1
- 幼兒園繪本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教學課件全文
- 2024年河南省水務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5以內的相鄰數課件
-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課件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論文
- 客戶退貨申請單
- 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焚燒發電施工組織設計(201頁)
- 苯冷卻器設計(共2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