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單元目標檢測卷十六文化溝通與傳播(時間:5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們突破了西周“以天為宗”的觀念,無論是孔子的“復禮”還是韓非的“法治”,都把視線從天上轉到了人世。這反映出當時()A.政治構想都具有創新的性質B.神學迷信觀念已經被基本掃除C.完成了新的社會秩序的建構D.政治意識由重天命轉向重人事2.有學者認為,甲骨卜辭的記載反映了早期人類身處的社會歷史狀況和思維特征。這種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對社會的相識,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天人思想的發端與雛形。甲骨卜辭()A.反映了我國早期社會的真實狀況B.促進了自然與人的和諧C.影響了秦漢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3.史詩《吉爾伽美什》將城邦首領吉爾伽美什描繪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進行殘暴統治,致使民怨四起,人們便向神靈哭訴,于是神靈創建出巨人恩奇都去懲處他,但兩人在決斗中成為好摯友,此后吉爾伽美什棄惡從善,為民除害,立下很多功績。上述材料可以用來反映()A.尼羅河流域文學發達B.兩河流域的文明程度C.亞述帝國的王權崇拜D.伊斯蘭教的重要影響4.古羅馬修建的格羅塞姆競技場運用希臘古典柱式的實踐,使人們領悟到層層柱式建筑立面的妙處:建筑經分割而顯得秀巧,可使人在碩大無朋的建筑面前感到親切而閑情逸致。材料中的古羅馬建筑()A.反映了羅馬帝國的廣袤和等級森嚴B.彰顯了古羅馬的人文精神C.體現了古羅馬對古希臘穹頂風格的繼承D.反映了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殘暴統治5.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傳聞是毗耶娑,書名的意思是“宏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該史詩大約定型于2—4世紀,是漫長的歷史積累的產物,是很多人不斷加工擴充的結果,其內容多為神話傳聞。據此可知該書()A.荒誕離奇完全沒有史料價值B.寫作年頭久遠可以看作歷史C.側面反映古代印度社會風貌D.是文學珍寶,但與真實歷史無關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諸文化是非洲與外界相互影響的結果,這種相互影響就其程度而言,遠遠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亞與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響。這說明()A.非洲文明是多種文明交融的結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文明較落后C.非洲文明對世界影響范圍更廣D.非洲主動汲取借鑒世界先進文明7.古羅馬地理博物學家普林尼說:“遙遠的東方絲國在森林中收獲絲制品,經過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羅馬,使得羅馬起先崇尚絲制衣服”“保守估計,印度、中國和阿拉伯半島每年可以通過貿易從羅馬帝國賺取一億銀幣的利潤,這便是我們羅馬帝國的婦女每年用作購買奢侈品的花費”。上述材料主要說明()A.中國與歐洲各國交往親密B.絲綢之路將歐亞大陸聯系起來C.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絲織業發達D.羅馬對絲綢的需求旺盛8.16世紀以后,“馬尼拉大帆船”滿載中國商品,從馬尼拉(位于菲律賓)橫渡太平洋,前往美洲。這種貿易持續了兩百多年,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絲—銀”對流。這反映出()A.菲律賓成為世界貿易的主角B.中國淪為西方列強的商品銷售市場C.西方列強起先了殖民擴張和掠奪D.新航路開拓親密了世界商業聯系9.19世紀末的經濟發展,再加上海洋運輸和鐵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種真正的世界經濟。到1900年時,歐洲人從世界各地進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鹽等物資;歐洲資本同樣投向了海外,以建設鐵路、礦山、電廠和銀行。這說明()A.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市場起先形成B.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經濟秩序C.歐洲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D.全球資源通過世界市場流向歐洲10.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折服了地中海地區以及其他地區。之后的幾個世紀里,羅馬人起先借用希臘詞匯,他們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將它們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位,因為只有在書寫希臘詞匯的時候才會用到這些字母。這表明()A.腓尼基字母的創制深受阿拉馬字母的影響B.希臘字母是歐洲全部字母的唯一源頭C.武力折服對文明溝通具有確定影響D.拉丁字母形成后進一步演化出希臘字母11.亞歷山大去世后,在希臘馬其頓地區,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而埃及、兩河流域等地區的政治體制則增加了一些希臘的因素;同時富于理性的西方哲學與埃及、西亞豐富的數學、天文學結合,從而誕生了阿基米德等宏大的科學家。這段話旨在說明()A.亞歷山大遠征溝通了東西方文化B.亞歷山大遠征給被折服地區帶來了災難C.亞歷山大折服了埃及、西亞等地區D.斗爭是促進東西方文明溝通的唯一方式12.有學者指出,西屬拉美人民經過近16年的浴血戰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假如從世界全局來考察,它不僅打擊和沖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體系,而且對歐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沖擊。這表明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A.與世界各地革命運動相互協作B.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D.標記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徹底完成13.19世紀,英國將軍納皮爾說,法國在(歐洲)大陸上進行的長期流血斗爭,不是想在很多野心強國之中爭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為了爭奪領土,或獲得短暫的政治優勢,而是一場貴族制度還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同等還是特權作為歐洲文明原則的殊死斗爭。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侖斗爭()A.是為了搶占殖民地B.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C.是為了爭當世界霸主D.促進了西歐城市的興起14.京師高校堂最初安排設道學、政學、農學、工學、商學等10科。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后,京師高校堂被保留下來,實際只辦了詩、書、易、禮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經理學詔學者,日懸《近思錄》《朱子小學》二書以為的”。這反映出()A.京師高校堂仍以理學為宗旨B.“中體西用”成為社會思潮C.頑固勢力竭力阻撓教化改革D.京師高校堂的教學內容未發生實質性改變15.下圖所示的亞歷山大博物館設在埃及亞歷山大的古代經典學術中心。其前身的建立者是()A.托勒密·索托B.伊本·白圖泰C.列班·掃馬 D.亞歷山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2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5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盡管在不同的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之間甚至內部存在沖突與沖突,但是,大勢所趨,人類試圖跨越種種分界線,追求相互接觸和溝通的努力從未停止。事實上,正是這種不同倫理和價值系統的相遇相通給人類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對話以人類文明的多元性為前提,它承認同等與差別。假如沒有同等,就沒有共同的基點;假如沒有差別,就沒有溝通的必要。當同等成為對話的基礎時,差別將使這種為對話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憧憬、必要和富有意義的成果。——摘編自[美]杜維明《文明對話的語境:全球化與多樣性》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留意:論題明確、詳細,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楚)(1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尚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冀、兗等九州,并且“相地宜全部以貢”,規定其他八州經各條水陸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貢,夏王朝又以冀州物產加以賞賜。可以認為,貢路是中國商路的早期形態。商貿往來通道涉及疆土內外,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絲路、茶路、皮貨路、藥材路等,有用線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還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駱駝之路、馬隊之路、船隊之路等。商路上,中心政府與周邊民族和域外各國以進貢和回賜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貢貿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馬互市、持續古今的鹽業專賣政策、大運輸河河運等長途販運史實,構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商貿歷史文化遺產,使中國商路的歷史價值具有不行替代的地位。——摘編自王茹芹《中國商路》材料二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歐亞大陸之間販運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香精等。到18世紀末,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規模擴大。大西洋貿易的規模尤為巨大,因為美洲大陸種植園生產了大量煙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歐洲銷售,他們還必需輸入勞動力,從而導致了旺盛一時的三角貿易。這一時期全球性貿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東、西歐之間的商品交換。西歐得到了種種原料,尤其是谷物。波蘭、匈牙利和俄國等國得到了紡織品、武器、金屬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歐洲與亞洲的貿易比不上與美洲和東歐的貿易,其主要緣由是歐洲的紡織行業反對從亞洲各國進口棉紡織品,他們擔憂支付外國棉紡織品而造成的金銀流失會危及國家平安。其次個緣由是,歐洲難以找到能在亞洲市場上出售的商品。歐洲直到18世紀末發展起動力機器時才解決與亞洲貿易中的這一問題。——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中國古代商路的特點,并分析形成這些特點的緣由。(8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18世紀相對于1500年以前世界貿易呈現的新改變,并從國際視角分析其影響。(6分)18.全球人口的流淌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歐洲移民表目的地時間范圍人數美國1821—1932年3420萬俄國亞洲地區1800—1939年1200萬阿根廷1856—1932年640萬加拿大1821—1932年520萬材料二美國外來移民潮與技術獨創統計年份移民增長數(萬)年份專利證書增長數1851—1854年37.9—42.81851—1856年757—23151863—1866年17.6—31.91863—1867年3781—123011879—1882年17.8—78.91880—1883年12926—211961898—1903年22.9—85.71898—1903年20404—31046——摘編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來移民對美國城市化的影響》(1)依據材料一,說明歐洲移民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緣由。(8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外來移民的不斷增加對美國社會產生的影響。(6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徐光啟誕生在上海一個小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青年時期的徐光啟,曾在家鄉與廣東、廣西等地教書謀生。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舉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啟在南京結識了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人,起先接觸西方的科學。他以對先進科學技術特有的敏感與熱忱,留意學習和介紹西方的科學技術,成為當時中國學習、介紹、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第一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啟考中進士,從今踏入仕途,先后在翰林院、詹事府、禮部任職。崇禎五年(1632年)成為禮部尚書兼東閣高校士,不久成為文淵閣高校士。《農政全書》是徐光啟日積月累所成之書,全書共60卷,約50多萬字,包括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蠶桑等有關農事的各個方面內容,是我國古代農學的集大成著作,在我國農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與價值。——摘編自周瀚光、王貽梁《獨創的國度——中國科技史》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學問,從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精確全面)(15分)
單元目標檢測卷十六1.D依據題干材料“都把視線從天上轉到了人世”,可知當時思想家的政治意識更加留意人事,故D項正確。2.D依據題干材料“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天人思想的發端與雛形”,可知甲骨卜辭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故D項正確;甲骨卜辭能夠反映我國早期社會的一些狀況,但未必真實,故A項錯誤;甲骨卜辭反映了“自然與人的關系”,但體現不出自然與人的和諧,故B項錯誤;秦漢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C項不符合題干材料,故錯誤。3.B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史詩《吉爾伽美什》是兩河流域的文學珍寶,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看法,可以反映兩河流域的文明程度,B項正確;史詩《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兩河流域居民創作的文學作品,并不是尼羅河流域的文學作品,A項解除;史詩《吉爾伽美什》敘述了蘇美爾地區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的活動,并非亞述帝國,C項解除;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因此史詩《吉爾伽美什》的創作不行能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D項解除。4.B依據題干材料“可使人在碩大無朋的建筑面前感到親切而閑情逸致”,可知古羅馬建筑留意人的感受,彰顯人文精神,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體現羅馬帝國的等級森嚴,解除A項;穹頂風格是古羅馬在建筑上的創新,解除C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羅馬奴隸制國家的統治,解除D項。5.C依據題干材料,可知《摩訶婆羅多》是經過古印度人長期積累加工而成的,雖然其內容以神話傳聞為主,但是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印度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等社會風貌,C項正確;《摩訶婆羅多》內容多為神話傳聞,但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內容,不能確定否定或者確定,要客觀看待其史料價值,解除A項;寫作年頭是否久遠并不能確定其史料價值的凹凸,解除B項;文學作品也有確定的史料價值,也可以反映歷史的部分內容,解除D項。6.A依據題干材料“非洲諸文化是非洲與外界相互影響的結果”,可知非洲文明是多種文明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結果,故A項正確;B、C、D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故解除。7.B題干材料反映了中國絲綢遠銷到羅馬,沒有反映歐洲各國,A項解除;題干材料沒有反映絲織業發展水平,C項解除;D項沒有全面反映題干材料,解除;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絲綢之路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連通歐亞大陸,故選B項。8.D“馬尼拉大帆船”加強了亞洲和美洲之間的經濟聯系,這說明新航路的開拓親密了世界商業聯系,故選D項;題干材料中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并不是由菲律賓主導,A項解除;鴉片斗爭后,中國漸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商品銷售市場,解除B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掠奪,解除C項。9.C依據題干材料“歐洲人從世界各地進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鹽等物資”“歐洲資本同樣投向了海外,以建設鐵路、礦山、電廠和銀行”,可知歐洲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故C項正確;18世紀60年頭,工業革命起先,A項不符合題干時間,故解除;當時的經濟秩序并不合理,B項解除;D項沒有全面反映題干材料,故解除。10.C依據題干材料“羅馬人……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將它們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位”“在書寫希臘詞匯的時候才會用到這些字母”,可知武力折服客觀上加強了不同地區和民族的文化溝通和聯系,對文明溝通具有確定影響,故C項正確;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它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故A項錯誤;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日歐洲幾乎全部字母文字的源頭,故B項錯誤;依據所學學問,可知腓尼基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D項錯誤。11.A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亞歷山大遠征溝通了東西方文化,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被折服地區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碰撞與溝通,促進了文學、科學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故A項符合題意。12.C依據題干材料,可知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成功,沖擊了殖民主義,動搖了歐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從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程,故選C項;題干材料體現了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影響,沒有體現其與世界各地革命運動相互協作,解除A項;B項沒有全面反映題干材料,解除;西屬拉丁美洲獨立后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并未徹底完成,政治上、經濟上還面臨很多社會問題,解除D項。13.B依據題干材料“不是想在很多野心強國之中爭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為了爭奪領土,或獲得短暫的政治優勢”,可知拿破侖斗爭不是為了搶占殖民地,也不是為了爭當世界霸主,解除A、C兩項;依據題干材料“一場貴族制度還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同等還是特權作為歐洲文明原則的殊死斗爭”,可知拿破侖斗爭傳播了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思想,沖擊了歐洲封建制度,故選B項;10—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解除D項。14.D依據題干材料“實際只辦了詩、書、易、禮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懸《近思錄》《朱子小學》二書以為的”,可知京師高校堂仍以傳統儒學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故D項正確;京師高校堂最初安排所設10科中包括道學、政學、農學、工學、商學等,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學為宗旨,故A項錯誤;從題干材料中無法得出B項,解除;題干材料未體現頑固派竭力阻撓教化改革,故C項錯誤。15.A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亞歷山大博學園,其中有特地保藏文化珍品的繆斯宮,繆斯宮后來被稱為“亞歷山大博物館”。16.參考答案:示例一論題:中華文明在與不同文明的溝通中不斷進步和發展。闡述:古代中原地區與周邊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民族交往、溝通、交融中,共同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古代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文明溝通聯系的紐帶,促進了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佛教文化的傳入,豐富了中華文化,儒家學者援佛入儒,對理學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影響了中華傳統倫理道德;近現代中國的轉型和崛起都得益于中國打破了封閉、汲取了西方工業文明和世界其他優秀文明成果。總之,中華文明是在與其他文明不斷溝通互鑒中豐富發展的。示例二論題:同等的文明對話是解決當前全球化問題的關鍵。闡述:全球化背景下出現一系列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諸如文化沖突、環境問題、平安問題等;國際社會通過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相互合作、同等協商,以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必定造成世界經濟和政治局勢的混亂。總之,各國應保持開放心態,以同等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各文明發展中產生的問題,為世界文明共同旺盛作出努力,以同等溝通與對話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還可以從“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英語發言稿集合(4篇)
- 2025至2031年中國多級深井潛水電泵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動詞的時態語態教學設計
- 企業級數據共享平臺中的區塊鏈技術及其合規問題研究
- 等差數列教案
- 教研組教師個人教學教研工作總結(4篇)
- 2025四川長虹技佳電鍍裝飾公司招聘安全管理等崗位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文化藝術的融入裝修合同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 第2單元 練習六 課件
- 科技文化合同履約金約定
- 傳統園林技藝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直播中的禮儀與形象塑造
- 2024年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檢測卷【含答案】
- 老年人中醫健康知識講座總結
- 海南聲茂羊和禽類半自動屠宰場項目環評報告
- 跳繩市場調研報告
- 《民法典》合同編通則及司法解釋培訓課件
- 《大學生的情緒》課件
- 交通事故法律處理與索賠案例分析與實踐指導
- 2023年河北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
- 大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大賽題庫第三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