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專業部分(下午)真題_第1頁
2019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專業部分(下午)真題_第2頁
2019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專業部分(下午)真題_第3頁
2019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專業部分(下午)真題_第4頁
2019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專業部分(下午)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專業部分(下午)真題

(總分:80.00,做題時間:21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總題數:16,分數:80.00)

某多層無筋砌體結構房屋,采用燒結多孔磚(孔洞率25%)砌筑,磚強度等級采用MU20級,采用M10級

混合砂漿,磚柱截面為490mmX490nlm(長X寬),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

(分數:6)

(1).試問,磚柱強度驗算時,按齡期為28d的毛面積計算的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與以下何項數

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3.0

B.2.7

C.2.5J

D.2.3

解析: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表3.2.1-1,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為2.67MPa。

柱截面積為:0.49X0.49=0.240hn2Vo.3m*根據第3.2.3條第1款規定,強度調整系數為:0.7+

0.2401=0.9401o

則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為:2.67X0.9401=2.51MPa0

選項中與2.51最接近的是2.5,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砌規》表3.2.1-1查得抗壓強度設計值:

②計算柱截面積,根據第3.2.3條規定確定強度調整系數;

③計算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

(2).試問,當驗算施工中砂漿尚未硬化的新砌墻體時,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與以下何項數值最

為接近?()

(分數:2)

A.3.0

B.2.5

C.2.0

D.1.0J

解析: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6850003—2011)第3.2.4條規定,施工階段砂漿尚未硬化的新砌砌體的強

度和穩定性,可按砂漿強度為零進行驗算。查表3.2.1T,得到抗壓強度設計值為0.94MPa。

根據第3.2.3條第3款規定,驗算施工中房屋構件時調整系數為1.1,故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

0.94X1.l=L034MPao

選項中與1.034最接近的是1.0,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砂漿抗壓強度設計值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砌規》第3.2.4條查得砂漿強度:

②根據《砌規》表3.2.1-1查得抗壓強度設計值:

③根據《砌規》第3.2.3條第3款查得調整系數并計算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

(3).假定采用燒結多孔磚(孔洞率大于30%)砌筑,其他相關參數不變。試問,墻體強度驗算時,齡期為

28d的以毛面積計算的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2.94

B.2.67

C.2.51

D.2.40J

解析: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表3.2.1-1及表注,當燒結多孔磚的孔洞率大于30%時,

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應乘以0.9。因此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為:0.9X2.67=2.403MPa。

選項中與2.403最接近的是2.40,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燒結多孔磚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取值。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砌規》表3.2.1T及表注計算抗壓強度設計值。

某砌體結構辦公樓,開間360()mni,層高2900mm,如題4?8圖所示,縱、橫墻厚均為240nm1。懸挑外走廊

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荷載標準值為5.OkN/n?,活荷載標準值為3.5kN/m;室內部分采用跨度為

3600mm的預應力多孔板,板厚及抹灰厚共130mm,恒荷載標準值為4.OkN/nf,外走廊欄桿重量可忽略不

計,墻體自重(含粉刷)4.5kN/m%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為1.5MPa。

提示:按《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進行荷載效應組合。

(分數:10)

(1).假定,挑梁下無構造柱或墊梁,試問,二層頂挑梁計算傾覆點到墻邊緣的距離x。(mm),與以下何項

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650

B.260

C.90J

D.70

解析:

挑梁埋入砌體墻中的長度為:11=240+1800=2040mm>2.2hb=2.2X300=660mmo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第7.4.2條第1款規定,當li>2.2h時,計算傾覆點到墻

外邊緣的距離為:xo=0.3hh=0.3X300=90mm<0.131,=0.13X2040=265.2mmo

提示:按《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進行荷載效應組合。

(分數:10)

(1).假定,挑梁下無構造柱或墊梁,試問,二層頂挑梁計算傾覆點到墻邊緣的距離x°(mm),與以下何項

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C.90-J

D.70

解析:

挑梁埋入砌體墻中的長度為:11=240+1800=2040mm>2.2hb=2.2X300=660mm?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61?50003—2()11)第7.4.2條第1款規定,當L>2.2h“時,計算傾覆點到墻

外邊緣的距離為:x,,=0.3h?=0.3X300=90inm<0,131,=0.13X2040=265.2mm?

因此Xo=90mm,選擇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挑梁計算傾覆點到墻邊緣的距離的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計算挑梁埋入砌體墻中的長度,與2.2倍挑梁的截面高度進行比較;

②根據《砌規》第7.4.2條第1款規定計算挑梁計算傾覆點到墻邊緣的距離。

(2).假定,挑梁自重及樓面恒荷載標準值為Ge,墻體荷載如題5圖所示,計算挑梁的抗傾覆力矩時,挑

梁的抗傾覆荷載,下列何項組合是正確的?()

(分數:2)

A.Grl+Grt

B.Grl+Grt+Grj+GiS

C.Gil+Gn+GrS

D.Gu+Gra+G"

解析:

挑梁尾端至墻外邊緣的距離為:L=1800+240=2040mm,挑梁尾端上部45°擴展角的陰影范圍水平長度

13=2640mm,L>li?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第7.4.3條規定,當時,對應圖7.蟲3(b),尾端

上部擴展角陰影范圍應按題5圖右圖計算,因此選擇B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挑梁的抗傾覆荷載組合。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砌規》第7.4.3條規定,找到對應的圖進行判斷。

(3).假定,挑梁計算傾覆點到墻邊緣的距離為x0=50mm,挑梁自重1.5kN/m,試問,挑梁抗傾覆驗算時,

傾覆力矩設計值(kN?m),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30

C.50J

D.60

解析:

(2).假定,挑梁自重及樓面恒荷載標準值為&5,墻體荷載如題5圖所示,計算挑梁的抗傾覆力矩時,挑

梁的抗傾覆荷載,下列何項組合是正確的?()

(分數:2)

A.Grl+Gri

B.Gri+Gr24-Gr3+G.5

C.Grl+Grl+Gr5

D.Grl+Gra+Grt

解析:

挑梁尾端至墻外邊緣的距離為:L=1800+240=2040mm,挑梁尾端上部45°擴展角的陰影范圍水平長度

13=2640mni,1311o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第7.4.3條規定,當時,對應圖7.4.3(b),尾端

上部擴展角陰影范圍應按題5圖右圖計算,因此選擇B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挑梁的抗傾覆荷載組合。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砌規》第7.4.3條規定,找到對應的圖進行判斷。

(3).假定,挑梁計算傾覆點到墻邊緣的距離為Xo=5Omm,挑梁自重1.5kN/m,試問,挑梁抗傾覆驗算時,

傾覆力矩設計值(kN-m),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30

B.40

C.50J

D.60

解析: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第7.4.1條和第4.1.6條規定,傾覆力矩設計值為:山=

(1.3X1.54-1.3X5X3.6+1.5X3.5X3.6)XI.5X(1.5/2+0.05)=53.IkN?mo

選項中與53.1最接近的是50,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挑梁傾覆力矩設計值的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砌規》第7.4.1條和第4.1.6條計算傾覆力矩設計值。

(4).抗傾覆驗算時,挑梁下的支承壓力設計值(kN),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提示:挑梁自重取1.5kN/m°

(分數:2)

A.50

B.60

C.100

D.120J

解析: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第7.4.4條規定,挑梁下的支承壓力可取2倍的挑梁的傾

覆荷載設計值,即:

N1=2X(1.3X1.5+1.3X5X3.6+1.5X3,5X3.6)XI.5=132.75kN

選項中與132.75最接近的是120,因此選D項。

按照恒荷載、活荷載分項系數分別取1.2、1.4,可得:

N1=2X(1.2X1.5+1.2X5X3.64-1.4X3.5X3.6)XI.5=123.12kN

選項中與123.12最接近的是120,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挑梁下支承壓力設計值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砌規》第7.4.4條計算挑梁下的支承壓力。

(5).挑梁支承于丁字墻上時,挑梁下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設計值(kN),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160

B.140-J

C.100

D.80

解析:

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第7.4.4條規定,局部受壓承載力設計值為:

nyfAl=0.7X1.5X1.5X1.2X240X300=136080N=136.08kN

選項中與136.08最接近的是140,因此選B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杳挑梁下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砌規》第7.4.4條計算挑梁下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某長條形的設備基礎安全等級為二級,假定,設備的豎向力合力對基礎底面沒有偏心,基底反力均勻分

布,基礎的外輪廓及地基土層剖面、地基土層參數如題9?13圖所示。

提示:①土的飽和重度可近似取天然重度;②粉砂的密實度為中密。

(1).假定,地下水位標高為-2.500m,基礎及其以上土的平均重度為14kN/m)試問,設備基礎底面修正

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kPa),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

A.240

B.280

C.320

D.350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5.2.4條表5.2.4,粉砂承載力修正系數為:n?=

2.0,n1i=3.0o

代入式(5.2.4),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產熊+小丫(b-3)+naYm(d-0.5)=180+2X

(18.5-10)X(5-3)+3X18.5X(2.5-0.5)=325kPa<.

選項中與325最接近的是320,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修正。

提示:①土的飽和重度可近似取天然重度;②粉砂的密實度為中密。

(分數:10)

(1).假定,地下水位標高為-2.500m,基礎及其以上土的平均重度為14kN/m:'。試問,設備基礎底面修正

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kPa),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240

B.280

C.320J

D.350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6350007—2011)第5.2.4條表5.2.4,粉砂承載力修正系數為:nb=

2.0,nd=3.0o

代入式(5.2.4),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丸=鼠+小丫(b-3)+HaY?(d-0.5)=180+2X

(18.5-10)X(5-3)+3X18.5X(2.5-0.5)=325kPa。

選項中與325最接近的是320,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修正。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規》第5.2.4條表5.2.4查得修正系數;

②代入式(5.2.4),計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2).條件同上題,假定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設備沿縱向作用于基礎頂面每延米的豎向力合力Fk=

850kN?試問,驗算軟弱下臥層地基承載力時,②層土頂面的附加壓力值p(kPa),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

接近?()

(分數:2)

A.110J

B.120

C.130

D.140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5.2.7條表5.27,E“&=9/3=3,z/b=2.5/5=

0.5,則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23°o

基底壓力為:ph=850/5+14X2.5=205kPa;基底土的自重值為:pc=18.5X2.5=46.25kPa.

代入式(5.2.7-2),可得軟弱下臥層頂面附加壓力值:

p,=b(px-pc)/(b+2ztan9)=5X(205-46.25)/(5+2X1Xtan230)=111.44kPa

選項中與111.44最接近的是110,因此選A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軟弱下臥層頂面附加壓力值的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計算Esl/Es2和z/b,根據《地規》表5.2.7查得擴散角6;

②求pk和pc;

③代入式(5.2.7-2),求軟弱下臥層頂面附加壓力值pz。

(3).條件同題9,相應于作用的準永久組合時,設備沿縱向作用于基礎頂面每延米的豎向合力F=600kN。

試問,當沉降經驗系數以=1時,設備基礎引起的第②層土最大變形量s(mm),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

近?()

提示:變形計算時;第②層的自重壓力至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的壓力段的壓縮模量%可取

3.OMPa。

(分數:2)

A.30

B.40

C.50

D.60V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5.3.5條規定,最大變形量s按下式計算:

(4).條件同上題,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設備沿縱向作用于基礎頂面每延米的豎向合力F=110()kN。

試問,截面A試問處每延米的彎矩設計值M(kN?m),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40J

B.50

C.60

D.70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2.14條規定,截面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

為:al=2.5-1.9=0.6mo

由于基底壓力為均勻壓力,可得每延米彎矩設計值為:

Mi=pjai72=(1100/5X1)X0.672=39.6kNXl

選項中與39.6最接近的是40,因此選A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條形基礎截面處每延米的彎矩設計值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規》第8.2.14條計算截面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

②求每延米的彎矩設計值。

(5).假定,設備基礎縱向每延米自重標準值為100kN,試問,當設備基礎施工及基坑土體I可填完成后,在

沒有安裝設備的情況下,如場地抗浮設計水位標高為-0.500m,設備基礎的抗浮穩定安全系數,與以下何

項數值最為接近?()

襄鎏形曩醯用黑小蝴矗制正9海"膽苗一5=600/(5X1)+14X2.5-18.5X2.5=108.75kPa。

查表K.0.1-2,條形基礎,Zi=5m,b=2.5m,z/b=2,得*=0.2018;Zi-i=2.5m,b=2.5m,z/b=l,

得a一=0.2353。

代入數值,得最大變形量為:

S=4X1X[108.75/(3X103)]X(5X0.2018-2.5X0.2353)=0.061m=61mm

詵項中與61最接近的曷60,因此詵D項°

長條形基礎中心點處附加壓力為:p?=p-p,=600/(5X1)+14X2.5-18.5X2.5=108.75kPa?

查表K.01-2,條形基礎,z,=5m,b=2.5m,z/b=2,得%=0.2018;z>-i=2.5m,b=2,5m,z/b=l,

得ai=0.2353。

代入數值,得坡大變形量為:

S=4X1X[108.75/(3X103)]X(5X0.2018-2.5X0.2353)=0.061m=61mm

選項中與61最接近的是60,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基最終變形量。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計算長條形基礎中心點處附加壓力;

②根據題干數據和《地規》表K.0.1-2查得平均附加應力系數;

③根據《地規》第5.3.5條規定計算地基最終變形量So

(4).條件同上題,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設備沿縱向作用于基礎頂面每延米的豎向合力F=1100kN?

試問,截面A試問處每延米的彎矩設計值M(kN??),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40J

B.50

C.60

D.70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2.14條規定,截面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

為:al=2.5—1.9=0.6m?

由于基底壓力為均勻壓力,可得每延米彎矩設計值為:

M產pJa/72=(1100/5X1)X0.672=39.6kNXl

選項中與39.6最接近的是40,因此選A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條形基礎截面處每延米的彎矩設計值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規》第8.2.14條計算截面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

②求每延米的彎矩設計值。

(5).假定,設備基礎縱向每延米自重標準值為100kN,試問,當設備基礎施工及基坑土體回填完成后,在

沒有安裝設備的情況下,如場地抗浮設計水位標高為一0.500m,設備基礎的抗浮穩定安全系數,與以下何

項數值最為接近?()

提示:基坑回填土的重度與①粉砂相同。

(分數:2)

A.1.00

B.1.05

C.1.25

D.1.45V

解析:

建筑物自重及壓重之和為:G*=100+(2.5-1.9)X2X(2.5—0.5)X18.5=144.4kN;浮力作用值

為:N**=(2.5-0.5)X5X10=100kN.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5.4.3條式(5.4.3),抗浮穩定安全系數為:K,=

Gk/N?,k=l.444。

選項中與1.444最接近的是1.45,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抗浮穩定安全系數的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計算建筑物自重及壓重之和Gk以及浮力作用值N.”;

②根據《地規》第5.4.3條式(5.4.3)計算抗浮穩定安全系數。

某開發小區擬建住宅、商務樓、酒店等,其場地位于7度抗震設防區,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震

設計分組為第二組,地下水位標高為-1.000m,典型的地基土分布及有關參數情況見題14?18圖。

(分數:10)

(1).試問,下列關于本場地各層巖土的描述,何項是正確的?()

(分數:2)

A.①層粉質黏土為低壓縮性土

B.②層淤泥質黏土的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V

C.③層粉砂的密實度為稍密

D.⑥層中風化砂巖屬于較軟巖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2.6條第2款規定,①層壓縮系數a—=0.42,

為中壓縮性土,A項錯誤。

根據第4.1.12條規定,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黏性土或粉土

為淤泥質土。B項正確。

根據第4.1.8條表4.1.8,③層標準貫入錘擊數為N=21?27,砂土密實度為中密,C項錯誤。

根據第4.1.3條表4.1.3,⑥層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9.OMPa,堅硬程度為軟巖,D項錯誤。

因此選擇B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巖土分類及工程特性指標的相關知識。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規》第4.2.6條判斷A選項;

②根據《地規》第4.1.12條判斷B選項;

③根據《地規》第4.1.8條表4.1.8判斷C選項;

④根據《地規》第4.1.3條表4.1.3判斷D選項。

(2).試問,該建筑場地的場地類別為以下何項?()

(分數:2)

A.I

B.II

C.IllV

某開發小區擬建住宅、商務樓、酒店等,其場地位于7度抗震設防區,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震

(分數:10)

(1).試問,下列關于本場地各層巖土的描述,何項是正確的?()

(分數:2)

A.①層粉質黏土為低壓縮性土

B.②層淤泥質黏土的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J

C.③層粉砂的密實度為稍密

D.⑥層中風化砂巖屬于較軟巖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4.2.6條第2款規定,①層壓縮系數a-2=0.42,

為中壓縮性土,A項錯誤。

根據第4.1.12條規定,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黏性土或粉土

為淤泥質土。B項正確。

根據第4.1.8條表4.1.8,③層標準貫入錘擊數為N=21?27,砂土密實度為中密,C項錯誤。

根據第4.L3條表4.1.3,⑥層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3=9.OMPa,堅硬程度為軟巖,D項錯誤。

因此選擇B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巖土分類及工程特性指標的相關知識。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規》第4.2.6條判斷A選項:

②根據《地規》第4.1.12條判斷B選項;

③根據《地規》第4.1.8條表4.1.8判斷C選項;

④根據《地規》第4.1.3條表4.1.3判斷D選項。

(2).試問,該建筑場地的場地類別為以下何項?()

(分數:2)

A.I

B.II

C.IIIV

D.IV

解析: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4條規定,由于⑤強風化砂巖層的剪

切波速為550m/s,大于500m/s,且其下臥各層巖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故場地覆蓋層厚度取全

該層頂面,覆蓋層厚度為:3.5+23+3+8=37.5m。

根據第4.1.5條規定,計算深度取覆蓋層厚度和20m兩者的較小值,故dO=min(37.5m,20m)=20m。

則剪切波在地面至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為:t=3.5/160+16.5/75=0.242s。

土層等效剪切波速為:vse=d0/t=20m/0.242s=82.6m/s。

根據第4.1.6條表4.L6土的等效剪切波速vse=82.6m/s,覆蓋層厚度37.5m,則場地類別為III類。

因此選擇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場地類別的劃分。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抗規》第4.1.4條規定計算覆蓋層厚度:

②根據《抗規》第4.1.5條規定確定計算深度d0并計算剪切波速vse;

③根據《抗規》第4.1.6條規定確定場地類別。

(3).假定,在該場地上要建一棟高度為48m的高層住宅,在①沉管灌注樁、②人工挖孔樁、③濕作業鉆孔

灌注樁、④敞口的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的4個樁基方案中,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根據

(建),以下哪個選項提出的方案全部適用?()

(分數:2)

A.③④

B.①?④

C.0@

D.@@J

解析:

①項,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第3.3.2條第2款規定,沉管灌注樁用于淤泥質土

時,局限于多層住宅,故不適用于48m高層住宅,①不適用。

④項,根據第3.3.2條第3款及其條文說明,設防烈度為8度及以上地區,不宜采用PHC樁,今場地位于

7度區,可以采用,即④適用。

②③兩項,根據附錄A表A.O.1,人工挖孔樁不適于淤泥質土,因此②不適用;濕作業鉆孔灌注樁適用于

淤泥質土,因此③適用。

故選擇D。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樁的選型。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樁規》第3.3.2條第2款判定①不適用;

②根據《樁規》第3.3.2條第3款及其條文說明判定④適用;

③根據《樁規》附錄A表A.0.1判定②不適用;

④根據《樁規》附錄A表A.0.1判定③適用;

⑤綜合判斷,得出答案。

(4).假定,小區內某多層商務樓基礎擬采用敞口的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PHC樁),樁徑500mm,壁厚

100mm,樁頂標高為-2.500加,樁長31m。試問,初步設計時,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

驗關系,單樁的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kN),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提示:不考慮負摩阻影響。

(分數:2)

A.1000

B.1200

C.1600

D.2400V

解析: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第5.3.8條規定計算。

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為:h?=31-(3.5-2.5)-23-3=4m;空心樁內徑為:d,=0.5-2X0.1=0.3m.

則h/d=4/0.5=8>5,根據式(5.3.8-3),樁端土塞效應系數為:3=0.8。

代入式(5.8.3-1),得單獨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

Q,k=Qsli+Qpk=uEwikli+qpk(Aj+XpApi)=nX0.5X(40X1+17X23+52X3+74X4)+5500X5

(n/4)X(0.5J-0.32)+

0.8X(it/4)X0.32]=2388kN

選項中與2388最接近的是2400,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計算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hb和空心樁內徑<11;

②根據《樁規》第5.3.8條式(5.3.8-3)確定樁端土塞效應系數Xp:

③根據《樁規》第5.3.8條式(5.3.8T)計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5).假定,小區內某超高層酒店擬采用混凝土灌注樁基礎,樁直徑800mm,以較完整的中風化砂巖為持力

層,樁底端嵌入中風化砂巖600mm泥漿護壁成樁后樁底后注漿。試問,根據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單樁

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單樁嵌巖段總極限阻力標準值源(kN),與以下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

(分數:2)

A.2400

B.3600

C.4000

D.4800J

解析: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194—2008)表5.3.9注1,由于frk=9.0MPaV15MPa,因此巖層屬于軟

巖。嵌巖深徑比為:hr/d=600/800=0.75?查表得樁嵌巖段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0.875。

由于泥漿護壁成樁后樁底后注漿,因此查表結果乘以1.2,則0=1.2X0.875=1.05。

代入式(5.3.9-3),嵌巖段總極限阻力標準值為:

Qrt,=€rfrkA?=1.05X9.0X103X(n/4)X0.82=4747.68kN

選項中與4747.68最接近的是4800,因此選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嵌巖樁單樁豎向承載力。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樁規》表5.3.9及表注1求;r:

②根據《樁規》式(5.3.9-3)計算嵌巖段總極限阻力標準值Q,*。

某辦公樓位于8度抗震設防區,基礎及地基土層分布情況見題19?20圖,為消除②層粉細砂液化,提高

其地基承載力,擬采用直徑800mm,等邊三角形布置的沉管砂石樁進行地基處理。

(分數:4)

(1).假定,②層粉細砂經試驗測定e0=0.79,e??=1.02,e?,?=0.61,要求擠密后②層粉細砂相對密度

Drl=0.8?試問,初步設計時,沉管砂石樁的間距s(in),取下列何項數值最為合理?()

提示:根據地區經驗,修正系數§=1.1。

(分數:2)

A.3.1

B.3.3

C.3.5J

D.3.7

解析:

某辦公樓位于8度抗震設防區,基礎及地基土層分布情況見題19?20圖,為消除②層粉細砂液化,提高

(分數:4)

(1).假定,②層粉細砂經試驗測定e0=0.79,e皿=1.02,e.s=0.61,要求擠密后②層粉細砂相對密度

Drl=0.8。試問,初步設計時,沉管砂石樁的間距s(m),取下列何項數值最為合理?()

提示:根據地區經驗,修正系數4=1.1。

(分數:2)

A.3.1

B.3.3

C.3.5V

D.3.7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第7.2.2條式(7.2.2-3),地基擠密后要求達到的孔隙

比為:el=e??-Dr,(e??-e?,?)=1.02-0.8X(1.02-0.61)=0.692。

根據第7.2.2條式(7.2.2-1),等邊三角形布置的砂石樁間距為:

(2).假定,地基處理施工結束后,現場取了3個點進行了砂石樁復合地基靜荷實驗,得到承載力特征值分

別為165kPa、185kPa、280kPa?試問,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本工程砂石樁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加(kPa),取下列何項數值最為合理?()

(分數:2)

A.165

B.185

C.210

D.宜增加試驗量并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J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附錄B.O.11條規定,當滿足其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

時,可取其平均值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當極差超過平均值的30%時,應分析離差過大的原因,需要

時應增加試驗數量,并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本題中,平均值=(165+185+280)/3=210kPa,極差=(280-165)/210=55%>30機

因此宜增加試驗量并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選擇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要點相關知識。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題意計算平均值和極差;

②根據《地處規》附錄B.0.11條規定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某單層地下車庫建于巖石地基上,采用巖石錨桿基礎,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柱網尺寸為

8.4mX8.4m,中間柱截面尺寸600mmX600nm,地下水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以下0.5m,題21?22圖為中柱的

根據第7.2.2條第2款規定,沉管砂石樁的樁間距,不宜大于砂石樁直徑的4.5倍。本題中,sW4.5d=

4.5d,管砂=3600mm,滿足要求。

選項中與3.573最接近的是3.5,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根據第7.2.2條第2款規定,沉管砂石樁的樁間距,不宜大于砂石樁直徑的4.5倍。本題中,sW4.5d=

4.5d,管砂=3600mm,滿足要求。

選項中與3.573最接近的是3.5,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沉管砂石樁的樁間距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處規》第7.2.2條式(7.2.2-3)計算地基擠密后要求達到的孔隙比;

②根據《地處規》第7.2.2條式(7.2.2-1)計算砂石樁間距;

③根據第7.2.2條第2款規定判斷是否滿足要求。

(2).假定,地基處理施工結束后,現場取了3個點進行了砂石樁復合地基靜荷實驗,得到承載力特征值分

別為165kPa、185kPa、280kPa。試問,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本工程砂石樁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砒(kPa),取下列何項數值最為合理?()

(分數:2)

A.165

B.185

C.210

D.宜增加試驗量并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V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附錄B.O.11條規定,當滿足其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

時,可取其平均值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當極差超過平均值的30%時,應分析離差過大的原因,需要

時應增加試驗數量,并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本題中,平均值=(165+185+280)/3=210kPa,極差=(280-165)/210=55%>30%,

因此宜增加試驗量并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選擇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要點相關知識。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題意計算平均值和極差;

②根據《地處規》附錄B.0.11條規定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某單層地下車庫建于巖石地基上,采用巖石錨桿基礎,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柱網尺寸為

8.4mX8.4m,中間柱截面尺寸600mmX600mm,地下水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以下0.5m,題21?22圖為中柱的

基礎示意圖。

(分數:4)

(1).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在中間柱承臺底面的豎向力標準值總和Nk=-480kN(方向向上,

已綜合考慮地下水浮力、基礎自重及上部結構傳至柱基的軸力);作用在基礎底面形心的力矩標準值

及上均為100kN浮力。試問,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單樁錨桿承受的最大拔力N皿(kN),與下列何項數

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125

B.150

C.200V

D.250

解析: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第5.1.1條規定,以受拉為正,則豎向力為:

22

N<?x=(K+Gi.)/n+M,ky1/Eyi+Mrtxt/Exi=480/4+[100X0.6/(4X0.62)]X2=203.33kN

選項中與203.33最接近的是200,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基礎示意圖。

(分數:4)

(1).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在中間柱承臺底面的豎向力標準值總和Nk=-480kN(方向向上,

己綜合考慮地下水浮力、基礎自重及上部結構傳至柱基的軸力);作用在基礎底面形心的力矩標準值M城

及上均為lOOkN浮力。試問,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單樁錨桿承受的最大拔力N皿(kN),與下列何項數

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125

B.150

C.200V

D.250

解析: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第5.1.1條規定,以受拉為正,則豎向力為:

22

N??=(F*+Gk)/n4-M,ky./Lyi+Mvkxl/Ex,=480/4+[100X0.6/(4X0.62)]X2=203.33kN

選項中與203.33最接近的是200,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單樁錨桿承受的最大拔力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樁規》第5.1.1條計算單樁錨桿承受的最大拔力。

(2).假定,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單根錨桿承擔的最大拔力值N*=155kN,錨桿孔直徑150nlm,錨桿筋體

采用HRB400鋼筋,直徑32mm,錨桿孔灌漿采用M30水泥砂漿,砂漿與巖石間的結合強度特征值為

0.38MPa?試問,合理的錨桿有效錨固長度5),取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分數:2)

A.1.1

B.1.2

C.1.3J

D.1.4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8.6.3條規定,單根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符

合:NtmaxWRt=0.8ndllf。

代入數值得,155X103^0.8nX150X1X0.38.

解得:1》1082.5mm=1.0825m.

根據第8.6.1條第1款圖8.6.1,有效錨固長度應符合:1。40d=40X32=1280mm=1.28m。因此

1>1.28m.

選項中與1.28最接近的是1.3,因此選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錨桿有效錨固長度計算。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地規》第8.6.3條規定計算錨固長度的限值;

②根據《地規》第8.6.1條第1款圖8.6.1計算錨固長度的構造要求限值;

③根據兩者數值進行比較,確定合理的有效錨固長度。

1.預制鋼筋混凝土單肢柱及杯口基礎,如題23圖所示,柱截面尺寸為400nlmX650mm。試問,當柱滿足鋼

筋錨固長度及吊裝穩定性的要求,柱的插入深度h(mm),基礎杯底的最小厚度a(mm)和杯壁的最小厚

度t(m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題23圖

(分數:2.00)

A.hi=500;ai=150;t=150

B.hi=500;ai=150;t=200

C.5=650;ai=200;t=150

D.h(=650;ai=200:t=200

解析: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8.2.4條第1款表8.2.4-1,柱截面長邊尺寸為:h

=650mm,則柱的插入深度為:hi=h=650mm<,

根據第8.2.4條第2款表8.2.4-2,杯底厚度:ai>200mm,杯壁厚度:t2200nlm。

因此選擇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預制鋼筋混凝土柱與林口基礎連接的相關規定。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根據《地規》第8.2.4條第1款和第2款確定插入深度、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限值,進行綜合判斷。

2.試問,下列關于地基基礎監測與檢驗的各項主張中,哪項是錯誤的?()

(分數:2.00)

A.基坑開挖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監測,實施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

B.處理地基上的建筑物應在施工期間及使用期間進行沉降觀測,直至沉降達到穩定為止

C.對有粘結強度復合地基增強體應進行密實度及樁身完整性檢驗V

D.當強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動和側向擠壓對鄰近建(構)筑物產生不利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并采取

挖隔振溝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解析:

A項,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135()0()7—2()11)第10.3.2條規定,基坑開挖應根據設計要求進

行監測,實施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A項正確。

B項,根據《地規》第10.3.8條第3款規定,處理地基上的建筑物應在施工期間及使用期間進行沉降變

形觀測。B項正確。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第7.1.3條規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的驗收檢驗應采用復

合地基靜載荷試驗,對有粘結強度的復合地基增強體尚應進行單班靜載荷試驗。C項錯誤。

根據《地處規》第6.3.10條規定,當強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動和側向擠壓對鄰近建構筑物產生不利影響

時、應設置監測點,并采取挖隔振溝等隔振或防振措施。D項正確。

因此選擇C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基基礎監測與檢驗的相關規定。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認真審題,找出選項中關鍵字。

②根據《地規》第10.3.2條、第10.3.8條第3款、《地處規》第7.1.3條及笫6.3.10條對各選項進行

判斷。

3.在進行高層建筑計算分析時,結構阻尼比的取值,下列何項相對準確?()

(分數;2.00)

A.在多遇地震分析中,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阻尼比取0.05,高層鋼結構的阻尼比取0.02

B.高層鋼支撐一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簡化估算計算中,阻尼比不應大于0.045V

C.高層鋼框架一支撐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分析中,阻尼比可取0.07

D.高層混合結構在風荷載作用計算分析中,阻尼比取0.04

解析:

A項,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8.2.2條第1款規定,鋼結構抗震

計算的阻尼比,多遇地震下的計算,高度不大于501n時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nl時,可取

0.03;高度不小于200m時,宜取0.02,A項錯誤。

B項,根據《抗規》附錄第G.1.4條第1款規定,鋼支撐-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計算,結構的阻尼比不

應大于0.045,也可按混凝土框架部分和鋼支撐部分在結構總變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為等效阻尼比。B項

正確。

C項,根據《抗規》第8.2.2條第3款規定,鋼結構抗震計算的阻尼比,在罕遇地震下的彈塑性分析,阻

尼比可取0.05。C項錯誤。

D項,根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3—201())第11.3.5條規定,混合結構在多遇地震作

用下的阻尼比可取為0.04。風荷載作用下樓層位移驗算和構件設計時,阻尼比可取為0.02?0.04。D項

錯誤。

因此選擇B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結構阻尼比的取值。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抗規》第8.2.2條第1款判斷A選項;

②根據《抗規》附錄第G.1.4條第1款判斷B選項;

③根據《抗規》第8.2.2條第3款判斷C選項;

④根據《高規》第11.3.5條判斷D選項。

4.某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房屋高度58m,下列何項觀點符合規范、規程要求?()

(分數:2.00)

A.剛重比和剪重比的限值與結構體系有關

B.當結構剛重比為4600m"時,可判定結構整體穩定

C.當結構剛重比為7000m3時,彈性分析時可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不利影響

D.當結構剛重比為lOOOOnf時,按彈性方法計算在風或多遇地震標準值作用下的結構位移,樓層層間最

大水平位移與層高之比宜符合規范限值1/800的規定

解析:

A項,根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式13—2010)第4.3.12條規定,剪重比限值和結構體系

無關;根據第5.4.1條規定,剛重比限值和結構體系有關。A項錯誤。

B項,根據第5.4.4條第1款規定,剛重比下限為:1.4中=1.4X5a=4709.6m:當結構剛重比為4600m2

V4709.6m2時,整體穩定性不符合要求,B項錯誤。

C項,根據第5.4.1條第1款規定,剛重比上限為:2.7rf=2.7X582=9082.8m2,當結構剛重比為7000條

<9082.8m°時,需要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不利影響,C項錯誤。

D項,當結構剛重比為lOOOOm'AgOgZ.gn?時,可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不利影響,根據第3.7.3條第1款

規定,最大位移和層高之比的限值為1/800。D項正確。

因此選擇D項。

【考點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剛重比和剪重比的相關規定。

【解題思路】

本題解題分析步驟如下:

①根據《高規》第4.3.12條和第5.4.1條判斷A選項;

②根據《高規》第5.4.4條第1款判斷B選項;

③根據《高規》第5.4.1條第1款判斷C選項:

④根據《高規》第5.4.1條和第3.7.3條第1款判斷D選項。

假定某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共6層,平面規則,在二樓樓面轉換,底層框架柱共16根,二層及以

上框架柱共28根。每層框架抗側剛度分布比較均勻,首層層高為6.0m(從基礎頂面算起),二層以上層

高均為4.2m。標準設防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0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場地類別H類,安全

等級為二級。框架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40(L=19.IN/mni2)?

(分數:6)

(1).假定,按托柱轉換層的筒體結構進行轉換層上下結構側向剛度比驗算,二層柱截面均為1000mm結構

進行轉換層,試問,滿足規范首層與二層等效剪切剛度比的最低要求,若首層柱均為長方形,其截面邊長

(mm),至少取以下何項數值?()

(分數:2)

A.1150

B.1250

C.13504

D.1450

解析:

根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附錄E.0.1計算,等效剪切剛度比應滿足下式

要求:yei=LGiAi/(G2A2)]G(hz/hi)》0.5。

由于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