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細胞呼吸為細胞生活提供能量第1課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基礎練習題組一細胞呼吸相關理解1.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細胞呼吸釋放出能量能合成ATPB.細胞呼吸是細胞中有機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過程C.細胞呼吸是細胞內有機物“緩慢燃燒”的過程D.細胞呼吸底物只能是糖類【答案】D【解析】【分析】概括地說,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過程。【詳解】AB、細胞呼吸又叫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有機物經一系列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屬于放能反應,AB正確;C、與體外燃燒相比,細胞呼吸是細胞內物質“緩慢燃燒”的過程,C正確;D、細胞呼吸是指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底物不一定是糖類,也可以是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D錯誤。故選D。2.人和動物細胞可利用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作為能源進行代謝,這些能源物質參與細胞呼吸的過程中都出現的變化是()A.分解后釋放能量B.其中一種化合物完全可由另兩種物質轉變而來C.通過厭氧呼吸產生酒精D.氧化分解后形成水、CO2、尿素【答案】A【解析】【分析】在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作為能源,參與細胞呼吸被氧化的過程中,這些物質被分解后釋放能量。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能成為某些細胞的成分。【詳解】A、有機物在細胞呼吸過程中被氧化分解,同時釋放能量,A正確;B、糖類可由脂肪、蛋白質轉化而來,但蛋白質不可能脂肪、糖類轉化而來,B錯誤;C、人無氧呼吸的產物只有乳酸,C錯誤;D、糖類、脂肪徹底氧化分解后只能形成水、CO2,D錯誤。故選A。3.細胞代謝包括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無論是分解代謝還是合成代謝,都與細胞呼吸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不能說明細胞呼吸是細胞代謝核心的是()A.為合成代謝提供能量B.為合成代謝提供碳骨架C.細胞內有機物的生物合成以細胞呼吸為中心D.細胞呼吸過程需要消耗氧氣【答案】D【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的實質是細胞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因此也叫細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2、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過程。3、無氧呼吸:在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葡萄糖等有機物經過不完全分解,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詳解】A、細胞合成代謝是各種各樣的生物合成反應,細胞呼吸可以為這些合成反應提供能量,A正確;B、細胞合成代謝是各種各樣的生物合成反應,這些反應的產物是細胞生活、生長和修復損傷所需要的物質,細胞呼吸為合成反應提供碳骨架,B正確;C、無論是分解代謝還是合成代謝,細胞內有機物的生物合成均以細胞呼吸為中心,C正確;D、厭氧呼吸不消耗氧氣,D錯誤。故選D。題組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4.杜絕酒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交警檢查酒駕等違章行為時,可用于檢測司機呼出的氣體是否為酒精的試劑是()A.0.1%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B.本尼迪特試劑C.5%重鉻酸鉀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答案】C【解析】【分析】1、檢測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2、檢測酒精: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3、本尼迪特試劑可以用來檢測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出現紅黃色沉淀。【詳解】A、溴麝香草酚藍溶液可以用來檢測CO2,不能檢測酒精,A錯誤;B、本尼迪特試劑可以用來檢測還原糖,不能檢測酒精,B錯誤;C、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可用于檢測司機呼出的氣體是否含酒精,C正確;D、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來檢測CO2,不能檢測酒精,D錯誤。故選C。5.在檢驗酵母菌細胞呼吸產物時,常用到一些特殊的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B.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C.乙醇在酸性條件下能與灰綠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變成橙色D.乙醇在酸性條件下能與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變成灰綠色【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既可進行有氧呼吸又可進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過程中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無氧呼吸過程中消耗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驗。乙醇在酸性條件下能與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變成灰綠色。【詳解】A、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能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A正確;B、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該溶液會由藍變綠再變黃,B正確;C、乙醇在酸性條件下能與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變成灰綠色,C錯誤;D、乙醇在酸性條件下能與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變成灰綠色,D正確。故選C。【點睛】本題屬于簡單題,屬于考綱中識記層次的要求,著重考查了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中的產物的鑒定,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和重鉻酸鉀溶液顏色變化的過程是考生識記的易錯點,平時要多注意易錯知識點的積累。6.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材料。以下是某生物興趣小組以酵母菌為材料開展的相關實驗研究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選用A、B、C裝置探究酵母菌需氧呼吸時的裝置順序是C→A→BB.探究酵母菌需氧呼吸時,設置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以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干擾C.利用E裝置探究酵母菌呼吸類型,若在實驗過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則說明此裝置中酵母菌進行了需氧呼吸D.探究酵母菌厭氧呼吸時,D瓶需在表面滴加一薄層植物油,目的是讓酵母菌充分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性真菌,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水和二氧化碳,釋放大量能量;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釋放少量能量。【詳解】A、B、探究酵母菌的需氧呼吸時,需連接裝置C→A→B,10%的NaOH溶液可吸收空氣中的CO2,以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澄清石灰水可檢測需氧呼吸的產物CO2,AB正確;C、E裝置中,NaOH溶液會吸收錐形瓶中的CO2,若紅色液滴左移,說明有O2消耗,酵母菌進行了需氧呼吸,C正確;D、探究酵母菌厭氧呼吸時,D瓶需在表面滴加一薄層植物油,目的是創造無氧環境,保證實驗時酵母菌只進行厭氧呼吸,D錯誤。故選D。7.某生物興趣小組同學課后欲探究水稻細胞呼吸的方式,進行了如下實驗。如圖所示A瓶中裝入10棵水稻幼苗和一定的培養液,B瓶裝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步驟如下:步驟Ⅰ:將A瓶置于_______________的適宜環境中。步驟Ⅱ:打開閥門1、2,從左側通入空氣,一段時間后觀察B瓶變化。步驟Ⅲ:停止空氣通入,更換B瓶內澄清的石灰水,關閉閥門1,閥門2依舊開啟,一段時間后觀察B瓶變化。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Ⅰ:將A瓶置于____________(填“充足光照”或“黑暗”)的適宜環境中。(2)步驟Ⅱ:B瓶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驟Ⅲ:出現步驟Ⅱ的現象,不能說明水稻進行了厭氧呼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更正措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欲檢測步驟ⅢA瓶中是否含有酒精,可以吸取培養液,滴加___________檢測。(5)該實驗初步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黑暗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③.A瓶中含有氧氣④.讓水稻呼吸一段時間后再連接B瓶⑤.酸性重鉻酸鉀溶液⑥.水稻既能進行需氧呼吸,也能進行厭氧呼吸【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是探究水稻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其中瓶中是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CO2;A瓶是水稻幼苗和一定培養液,B瓶中是澄清石灰水,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目的是檢測有氧呼吸過程中CO2的產生。【詳解】(1)探究水稻的呼吸方式,應將A瓶置于黑暗的適宜環境中,排除光合作用的影響。(2)A瓶內水稻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O2,使B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A瓶中有氧氣,若要測定水稻是否進行厭氧呼吸,需讓水稻呼吸一段時間耗盡氧氣后,再與B瓶連接。(4)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可用于檢測酒精。(5)由實驗可知,A瓶中有氧氣時,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水稻可進行需氧呼吸;A瓶中氧氣耗盡后,澄清石灰水也變渾濁,說明水稻可進行厭氧呼吸。【點睛】本題結合圖示,考查探究水稻呼吸方式的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裝置圖的分析、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等,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第2課時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基礎練習題組一需氧呼吸2021浙江金華磐安第二中學高一期中8.給小白鼠提供18O2后,首先出現放射性的物質是()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丙酮酸 D.水【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少量能量;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詳解】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因此讓小白鼠吸入18O2后,18O2進入細胞中的線粒體,與[H]反應生成水,所以最先出現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即D正確。故選D。【點睛】2020浙江嘉興一中、湖州中學期中9.下列關于電子傳遞鏈的敘述,錯誤的是()A.只在有O2的條件下發生 B.消耗的[H]就來自糖酵解C.伴隨水的生成釋放大量能量 D.該階段需要多種酶的催化【答案】B【解析】【分析】電子傳遞鏈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內膜,氧氣與[H]結合生成水并釋放大量的能量,釋放的一部分能量與Pi和ADP結合生成ATP。【詳解】A、電子傳遞鏈是細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必須有氧氣的參與,A正確;B、電子傳遞鏈消耗的[H]來自于糖酵解和檸檬酸循環,B錯誤;C、電子傳遞鏈過程中,氧氣與[H]反應生成水并釋放大量的能量,C正確;D、電子傳遞鏈合成了水和ATP,需要多種酶的參與,D正確。故選B。2020浙江嘉興高一期末10.需氧呼吸是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在需氧呼吸的第一、二階段都會產生[H],[H]最終在第三階段被消耗。在此過程中,氧氣的作用是()A.促進酶的催化作用B.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C.與葡萄糖中的碳結合生成CO2D.在電子傳遞鏈階段與[H]結合生成水【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于細胞質基質,1分子葡萄糖分解為兩分子丙酮酸,產生少量[H]并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發生于線粒體基質,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H]并釋放少量能量;第三階段發生于線粒體內膜,[H]與氧氣結合成水并釋放大量能量。【詳解】ABCD、需氧呼吸第三階段,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經過線粒體內膜上電子傳遞鏈的傳遞,與O2結合生成水,產生大量ATP,ABC錯誤,D正確。故選D。2021浙江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改編11.真核細胞中,葡萄糖可經需氧呼吸徹底氧化分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糖酵解階段葡萄糖中的化學能大部分以熱能形式釋放B.丙酮酸在線粒體中分解時,產生[H]和少量ATPC.電子傳遞鏈階段H2O分解成O2、H+和電子D.糖酵解為電子傳遞鏈提供[H]和ATP【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場所為細胞質基質,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還原氫和少量能量;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還原氫和少量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還原氫和氧氣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詳解】A、糖酵解階段葡萄糖中的化學能大部分儲存在丙酮酸中,A錯誤;B、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丙酮酸分解產生CO2時,產生[H],B正確;C、氫原子進入電子傳遞鏈(呼吸鏈),最后傳遞給氧,與之生成水,C錯誤;D、電子傳遞鏈不需要糖酵解和檸檬酸循環提供能量,D錯誤。故選B。2020浙江之江教育評價聯盟聯考改編12.如圖表示某細胞內需氧呼吸的部分途徑,其中X代表物質,①②代表代謝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X代表二氧化碳和水B.①③過程均會產生大量ATPC.與②過程有關的酶均鑲嵌在線粒體內膜上D.1分子葡萄糖在②過程將生成6分子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細胞有氧呼吸過程:第一階段(糖酵解)1個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個含3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釋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的過程;第二階段(檸檬酸循環)糖酵解的產物指那2個含3個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被分解,形成6個二氧化碳分子,釋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階段(電子傳遞鏈)特殊的分子所攜帶的氫和電子分別經過復雜的步驟傳遞給氧最后形成水并產生大量ATP。【詳解】A、X代表[H],A錯誤;B、①過程會產生少量ATP,③產生大量ATP,B錯誤;C、②與③有關的酶大部分在線粒體基質中,少量在內膜上,C錯誤;D、1分子葡萄糖在③過程將生成4分子二氧化碳,在②過程會產生2分子二氧化碳,D正確;故選D。2019浙江綠色教育評價聯盟高三模考13.關于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人體細胞需氧呼吸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18O標記葡萄糖,產物水中能檢測到18OB.用14C標記葡萄糖,產物二氧化碳中能檢測到放射性C.用18O標記氧氣,產物水中能檢測到18OD.用3H標記葡萄糖,在細胞溶膠、線粒體中均能檢測到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需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有氧(需氧)呼吸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詳解】A、在需氧(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中的氧進入二氧化碳,不進入水,A錯誤;B、葡萄糖中的C進入需氧(有氧))呼吸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中,B正確;C、氧氣參與需氧(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形成水,用18O標記氧氣,產物中能檢測到O,C正確;D、葡萄糖中的3H進入[H]中,該過程既發生在細胞溶膠中,也發生在線粒體中,即在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均可發生,D正確。故選A。2020浙江麗水高一能力測試14.真核細胞需氧呼吸的基本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階段A為糖酵解,該階段的產物是丙酮酸和物質①B.階段B會產生大量ATPC.階段A和階段B為階段C提供[H]和ATPD.階段C為[H]在電子傳遞鏈上的傳遞,有關酶存在于線粒體內膜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可知,階段A為糖酵解過程,即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階段B為檸檬酸循環,即有氧呼吸第二階段,階段C為電子傳遞鏈,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圖中物質①為CO2,物質②為水。【詳解】A、階段A的底物為葡萄糖,為糖酵解過程,該階段的產物是丙酮酸、少量[H]和ATP,A錯誤;
B、階段B為檸檬酸循環,該過程產生少量ATP,B錯誤;
C、階段A、B產生[H]和少量ATP,階段A和階段B為階段C提供[H],階段C產生ATP,不消耗ATP,C錯誤;
D、階段C為電子傳遞鏈,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因此有關酶存在于線粒體內膜,D正確。
故選D。
15.如圖是有氧呼吸過程的圖解,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有氧呼吸是從________的氧化分解開始的,全過程分為________個階段。(2)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進入該場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釋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階段產生的;H2O是在第________階段形成的;產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____階段。(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葡萄糖②.三③.線粒體④.丙酮酸⑤.二⑥.三⑦.三⑧.與氫結合生成水,同時生成大量的ATP⑨.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解析】【分析】梳理有氧呼吸的過程、場所等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對圖示分析對各問題情境進行解答。【詳解】(1)有氧呼吸是從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開始的,全過程分為三個階段。(2)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其過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產生少量的[H],并釋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其過程是丙酮酸與水一起被徹底分解生成CO2和[H],釋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是在線粒體內膜上完成的,其過程是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氧結合生成H2O,并釋放大量的能量。綜上所述,進入線粒體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釋放的CO2是在第二階段產生的;H2O是在第三階段形成的;產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階段。(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與氫結合生成水,同時生成大量的ATP。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為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題組二厭氧呼吸2020浙江紹興諸暨中學高一階段測試16.下列有關厭氧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A.產生少量ATP B.可產生水C.可釋放二氧化碳 D.在細胞溶膠中進行【答案】B【解析】【分析】厭氧呼吸是在無氧的條件下發生的,在細胞溶膠中進行,厭氧呼吸的過程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與需氧呼吸的第一階段一樣,進行糖酵解;第二階段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乳酸或乙醇和CO2。【詳解】A、厭氧呼吸是不徹底的氧化分解,產生少量的ATP,A正確;B、厭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只能分解形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產生水,B錯誤;C、厭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能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確;D、厭氧呼吸在細胞溶膠中進行,D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細胞呼吸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2020浙江嘉興一中、湖州中學高一期中17.下列關于人體厭氧呼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氫和氧反應生成水 B.兩個階段都在細胞溶膠中進行C.只有第二階段可以生成ATP D.葡萄糖分解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分析】人體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過程:
(1)需氧呼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細胞溶膠反應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
反應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
反應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2)厭氧呼吸的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細胞溶膠
反應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階段:在細胞溶膠
反應式: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詳解】人體細胞厭氧呼吸不產生水,A錯誤;根據分析內容可知,厭氧呼吸的兩個階段均在細胞溶膠中進行,B正確;厭氧呼吸過程中由于有機物分解不徹底,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少量能量,產生少量ATP,C錯誤;人體細胞厭氧呼吸的產物只有乳酸,D錯誤。故選B。2021浙江杭州高二月考18.酵母菌在無氧環境中進行厭氧呼吸。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1分子葡萄糖所含的能量大于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中有大量[H]生成C.丙酮酸轉變為酒精的過程中伴隨有ATP的合成D.第二階段是對丙酮酸進一步氧化生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型生物,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詳解】A、根據有氧呼吸的過程可知,1分子葡萄糖中能量大于2分子丙酮酸中能量,A正確;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是細胞呼吸第一階段,有少量NADH生成,B錯誤;C、丙酮酸轉變為酒精的過程中不釋放能量,不產生ATP,C錯誤;D、厭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是將丙酮酸還原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D錯誤。故選A。【點睛】2020浙江湖州高二期末19.下列關于骨骼肌細胞利用葡萄糖進行厭氧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A.既無水的生成,也無CO2的生成B.細胞溶膠中含有厭氧呼吸所需的各種酶C.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D.生成的乳酸運往肝臟再生成葡萄糖需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人體細胞無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
概念:在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不徹底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
過程:(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細胞質中);
(2)2丙酮酸+4[H]2乳酸(細胞質)。【詳解】A、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既無水的生成,也無CO2的生成,A正確;
B、人體骨骼肌細胞厭氧呼吸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細胞溶膠中含有厭氧呼吸所需的各種酶,B正確;
C、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儲存在不徹底的氧化產物乳酸中,C錯誤;
D、生成的乳酸運往肝臟再生成葡萄糖需消耗能量,D正確。
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了無氧呼吸的概念,生成乳酸反應過程、反應場所,意在考查學生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分和聯系,難度中等。2020浙江北斗星盟高三適應性考試20.下列關于人體骨骼肌細胞厭氧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A.厭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在肝臟中轉變為葡萄糖并釋放能量B.厭氧呼吸產生的CO2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C.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可在乳酸脫氫酶的催化下被[H]還原D.厭氧呼吸第二階段釋放少量能量,轉化為熱能和ATP【答案】C【解析】【分析】人體骨骼肌細胞可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無氧呼吸只在第一段有少量能量釋放。據此分析作答。【詳解】A、厭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在肝臟中轉化為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A錯誤;B、人體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只能產生乳酸,不產生CO2,B錯誤;C、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可在乳酸脫氫酶的催化下被NADH([H])還原為乳酸,C正確;D、厭氧呼吸只在第一段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不釋放能量,D錯誤。故選C。2020浙江湖州高二期末考試21.人體骨骼肌細胞在短暫缺氧(如短跑)的情況下會進行厭氧呼吸,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劇烈運動時CO2的產生與厭氧呼吸無關B.肌肉細胞厭氧呼吸可以快速并大量地提供ATPC.厭氧呼吸只能利用葡萄糖中的一小部分能量D.肌肉細胞進行厭氧呼吸是一種克服暫時缺氧的應急措施【答案】B【解析】【分析】無氧呼吸中葡萄糖中能量大部分儲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部分釋放,而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ATP中。【詳解】A、人體骨骼肌細胞在劇烈運動時CO2的產生是有氧呼吸,與厭氧呼吸無關,因為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A正確;B、肌肉細胞厭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少量能量,因此不能快速并大量地提供ATP,B錯誤;C、人體骨骼肌細胞厭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少量能量,能量都部分儲存在乳酸中,因此只能利用葡萄糖中的一小部分能量,C正確;D、人體骨骼肌細胞在短暫缺氧(如短跑)的情況下會進行厭氧呼吸,以滿足能量供應,因此肌肉細胞進行厭氧呼吸是一種克服暫時缺氧的應急措施,D。故選B。2019浙江喜興一中、湖州中學高一期中聯考22.下圖表示人體細胞中的兩類呼吸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③過程既產生[H],也消耗[H]B.②過程中需要①過程提供[H]C.③過程需要大量O2參與D.②、③過程發生的場所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題圖分析,①是葡萄糖酵解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②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人體細胞中進行的呼吸方式是①②是無氧呼吸過程,①③是有氧呼吸過程。【詳解】A、題圖分析,①是葡萄糖酵解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②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人體細胞中進行的呼吸方式是①②是無氧呼吸過程,①③是有氧呼吸過程。故③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生[H],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消耗[H],A正確;B、②過程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反應物是①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的產物[H]和丙酮酸,故②過程中需要①過程提供[H],B正確;C、③過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第三階段需要氧氣的參與,C正確;D、②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D錯誤。故選D。題組三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比較2020浙江溫州高一期末23.若以葡萄糖為呼吸底物,則細胞呼吸前后會發生氣體體積變化的是()A.乳酸菌在完全無O2條件下B.蘋果組織在O2不足條件下C.馬鈴薯塊莖在O2不足條件下D.動物肌肉在O2不足條件下【答案】B【解析】【分析】細胞呼吸包括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兩種類型。需氧呼吸必須有氧參加。在需氧呼吸的過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會消耗6molO2,同時釋放6molCO2。厭氧呼吸是在無氧的條件下發生的,不消耗O2。在厭氧呼吸的過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會產生2mol乙醇和2molCO2,或者是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會產生2mol乳酸。【詳解】A、乳酸菌在完全無O2條件下進行厭氧呼吸,將葡萄糖分解為乳酸,沒有CO2生成,所以細胞呼吸前后不會發生氣體體積變化,A錯誤;B、蘋果組織在O2不足條件下,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同時進行,在需氧呼吸的過程中消耗的O2量與產生的CO2量相等,在厭氧呼吸的過程中不消耗的O2,有CO2生成,因此細胞呼吸前后會發生氣體體積變化,B正確;C、D、馬鈴薯塊莖與動物肌肉在O2不足條件下,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同時進行,在需氧呼吸的過程中消耗的O2量與產生的CO2量相等,在厭氧呼吸的過程中不消耗的O2,產物為乳酸,沒有CO2生成,所以細胞呼吸前后不會發生氣體體積變化,C、D錯誤。故選B。24.下面甲圖為呼吸作用示意圖,乙圖為線粒體結構模式圖,丙圖為酵母菌在不同O2濃度下的CO2釋放速率。請據圖回答:(1)甲圖中,E代表的物質可能是____________,動物細胞可以進行的過程為_________階段(填字母)。(2)甲圖中C、D階段發生的場所依次對應于乙圖中的_________(填序號)。(3)甲圖中從A階段到產生E物質的階段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寫出有關的反應式:___________。(4)丙圖所示過程中,酒精產生速率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試解釋C點出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體劇烈運動時,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則人體產生的CO2與消耗O2之比是__________;劇烈運動后,人體會有酸脹的感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酒精和二氧化碳②.ABCD③.②①④.無氧呼吸⑤.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⑥.逐漸減少⑦.此時無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還較弱⑧.1:1⑨.劇烈運動導致供氧不足,骨骼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圖表示呼吸作用,ACD表示有氧呼吸、AB表示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X是丙酮酸,E是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乙圖是線粒體的結構圖,①②分別是線粒體內膜、線粒體基質;丙圖為酵母菌在不同O2濃度下的CO2釋放速率,其中C點表示CO2釋放速率最低,有機物消耗最少。【詳解】(1)根據分析可知,甲圖中,E代表的物質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動物細胞可以進行的過程為ABCD階段。(2)甲圖中C、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發生的場所分別為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依次對應于乙圖中的②①。(3)甲圖中從A階段到產生E物質的階段的呼吸方式是無氧呼吸,反應式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4)丙圖所示過程中,酒精產生速率的變化趨勢是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酒精產生速率逐漸減少,C點時無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還較弱。(5)人體有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2C3H6O3+能量,只有有氧呼吸產生CO2,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人體產生的CO2與消耗O2之比是1:1;劇烈運動后,人體會有酸脹的感覺,原因是劇烈運動導致供氧不足,骨骼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點睛】本題考查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曲線,意在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圖形、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練習題組一綜合分析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2021浙江寧波北侖中學高三適應性考試25.下列關于人體肌肉細胞的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的厭氧呼吸在細胞溶膠和線粒體嵴上進行B.阻斷電子傳遞鏈階段的反應,需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反應將不能持續C.若適當提高蘋果果實儲藏環境中的O2濃度,會增加酒精的生成量D.細胞消耗等量的底物時,厭氧呼吸產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多【答案】B【解析】【分析】1、需氧呼吸第一階段為糖酵解過程,發生在細胞溶膠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為檸檬酸循環,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少量能量;第三階段為電子傳遞鏈,發生在線粒體內膜,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2、厭氧呼吸全過程: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溶膠中,與需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兩分子的丙酮酸,過程中釋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階段也發生在細胞溶膠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為乳酸,厭氧呼吸第二階段不產生能量。【詳解】A、細胞的厭氧呼吸只在細胞溶膠中進行,A錯誤;B、需氧呼吸包括連續的三個階段,若阻斷電子傳遞鏈階段的反應,則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檸檬酸循環的反應將不能持續,B正確;C、若適當提高蘋果果實貯藏環境中的O2濃度,需氧呼吸會有所增加,則會減少酒精的生成量,C錯誤;D、細胞消耗等量的底物時,厭氧呼吸產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少,D錯誤。故選B。2020浙江A9協作體高三聯考26.研究人員發現北歐鯽魚在缺氧條件下體內存在如下代謝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是()A.過程①②③均能產生少量的ATPB.過程①②③均發生在細胞溶膠C.過程①②③均能產生少量的[H]D.酒精以主動轉運的方式排出肌細胞【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為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②為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③為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物為酒精和二氧化碳。【詳解】A、圖中能產生ATP的過程只有①②,③過程不釋放能量,沒有ATP產生,A錯誤;B、過程①③都屬于無氧呼吸,過程②屬于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所以都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B正確;C、丙酮酸轉化為酒精的過程中不產生[H],C錯誤;D、酒精以自由擴散的方式排出肌細胞,D錯誤。故選B。2020浙江“超級全能生”高三聯考27.人體肌肉細胞呼吸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階段A~D為相關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物質①為NADH,物質②中的氧來自葡萄糖B.階段A~D中,只有階段D不產生ATPC.乳酸菌進行階段D的場所與人不同D.劇烈運動引起階段D增強,階段C減弱【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可知:A為糖酵解,糖酵解在細胞溶膠中進行;B為檸檬酸循環,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階段C為電子傳遞鏈,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階段D是厭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乳酸,場所是細胞溶膠;物質①為NADH,物質②是H20。【詳解】A、物質②為H20,其中的氧來自O2,A錯誤;B、階段A~D中,只有厭氧呼吸的第二階段(階段D)不產生ATP,B正確;C、乳酸菌進行階段D(厭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場所與人相同,均為細胞溶膠,C錯誤;D、劇烈運動時依舊以需氧呼吸為主,但也有厭氧呼吸參與,階段D和階段C均增強,D錯誤。故選B。【點睛】透徹理解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過程,并能結合題圖判斷各過程是解題關鍵。2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養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O2時,其產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圖所示(兩種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濃度為a時()A.酵母菌只進行厭氧呼吸B.2/3的葡萄糖用于厭氧呼吸C.產生ATP的場所只有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D.消耗[H]的場所只有線粒體內膜【答案】B【解析】【分析】需氧呼吸消耗一分子葡萄糖、6分子氧氣的同時產生6分子二氧化碳;厭氧呼吸不消耗氧氣,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時產生2分子二氧化碳。【詳解】A、酵母菌厭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1∶1,氧濃度為a時酒精的生成量是6mol,則厭氧呼吸CO2的生成量也為6mol,而實際上CO2的生成量為15mol,因此存在需氧呼吸,A錯誤;B、需氧呼吸產生的CO2量為156=9(mol),需氧呼吸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產生6molCO2,生成9molCO2則消耗了1.5mol的葡萄糖,厭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產生2molCO2,生成6molCO2則消耗了3mol的葡萄糖,因此,用于厭氧呼吸的葡萄糖占2/3,B正確;CD、同時進行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時,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溶膠、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消耗[H]的場所有細胞溶膠和線粒體內膜,CD錯誤。故選B。2020浙江溫州十校聯考29.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條件abcdCO2釋放量10867O2吸收量0347A.a條件下,呼吸產物除CO2外還有乙醇或乳酸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少C.c條件下,種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d條件下,產生的CO2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答案】B【解析】【詳解】A、a條件下,O2的吸收量為0,說明種子此時只進行無氧呼吸,種子無氧呼吸的產物是CO2和酒精,A錯誤;B、b條件下,CO2的釋放量>O2的吸收量,說明此時種子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根據表中數據:有氧呼吸消耗氧氣3,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0.5,釋放的二氧化碳為3,那么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應該是83=5,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2.5,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少,B正確;C.c條件下,種子消耗的葡萄糖不一定最少,只是圖中幾個數據相比,c條件下種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C錯誤;D、d條件下,CO2的釋放量=O2的吸收量,說明此時種子只進行有氧呼吸,此時產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D錯誤。故選B。題組二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及應用2020浙江杭州高三教學質量檢測30.將酵母菌培養在葡萄糖溶液中,圖示為其CO2的釋放速率和O2的吸收速率隨O2濃度的變化曲線,C點以后兩曲線重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離體培養的動物細胞的CO2釋放速率也與圖示曲線類似B.曲線BC段,酵母菌厭氧呼吸速率不斷減小C.與A點不同,C點時糖分解釋放的能量主要存儲在ATP中D.若能去除丙酮酸,酵母菌可不進行呼吸作用其它階段,只發生糖酵解【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線圖:曲線上A點所對應的O2濃度為零,此時酵母菌只進行厭氧呼吸。在O2濃度小于曲線上C點所對應的濃度時,CO2的釋放速率大于O2的吸收速率,說明酵母菌的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都能進行。在O2濃度為曲線上B點所對應的濃度時,CO2生成量最小,細胞的呼吸作用最弱。在O2濃度大于曲線上C點所對應的濃度時,CO2的釋放速率和O2的吸收速率相等,說明酵母菌僅進行需氧呼吸。【詳解】A、動物細胞的厭氧呼吸沒有CO2生成,因此離體培養的動物細胞的CO2釋放速率不與圖示曲線類似,A錯誤;B、在一定O2濃度的范圍內,隨著O2濃度的逐漸增加,需氧呼吸逐漸增強,對厭氧呼吸的抑制逐漸增大,因此曲線BC段,酵母菌厭氧呼吸速率不斷減小,B正確;C、C點時,CO2的釋放速率和O2的吸收速率相等,酵母菌只進行需氧呼吸,此時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儲在ATP中,C錯誤;D、丙酮酸是糖酵解的產物,若能去除丙酮酸,酵母菌仍能通過糖酵解產生丙酮酸,進而進行呼吸作用的其它階段,D錯誤。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識記并理解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過程、產物等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把握橫縱坐標的含義,重點分析曲線的起點、拐點、交點、落點以及曲線的變化趨勢,明確每一曲線所蘊含的生物學信息,進而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釋各種情境下的曲線含義,并進行“圖→文”的轉化。31.如圖表示光照、儲藏溫度對番茄果實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低溫和黑暗條件下更有利于儲存番茄果實B.番茄果實細胞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C.光照對番茄果實呼吸的抑制作用8℃時比15℃時更強D.儲藏溫度下降時果實呼吸減弱,可能與細胞內酶活性降低有關【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圖可知,隨溫度的降低呼吸強度降低,在每一溫度下,黑暗條件下比有光條件下呼吸作用強度大,即光照對呼吸強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溫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詳解】A、低溫、光照條件下更有利于貯存番茄果實,由圖看出低溫條件下呼吸強度更低,但黑暗條件下比光照條件下呼吸強度高,所以黑暗條件下不有利于果實的儲存,A錯誤;B、番茄果實細胞產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番茄果實需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厭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B正確;C、光照對番茄果實呼吸的抑制作用8℃時比15℃時更強,由題圖看出8℃時黑暗條件下與光照條件下呼吸強度差值比15℃大,即抑制作用更強,C正確;D、儲藏溫度下降時果實呼吸減弱,可能與細胞內酶活性降低有關,呼吸作用是酶促反應,酶活性受溫度影響,一定范圍內溫度降低酶活性降低,D正確。故選A。2021浙江寧波效實中學高二期中32.如圖表示某植物非綠色器官在不同O2濃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的變化情況,根據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該器官有可能來自油料作物B.M點是貯藏該器官的最適O2濃度,此時厭氧呼吸的強度最低C.N點時,該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相等,說明其只進行需氧呼吸D.L點時,該器官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基質【答案】A【解析】【分析】縱坐標為二氧化碳釋放量,據圖可知,N點后氧氣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
【詳解】A、氧氣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釋放量,說明該器官有可能來自油料作物,因為脂肪氧化分解時耗氧量大于糖類,釋放二氧化碳量卻相對較少,A正確;
B、M點適宜貯藏該器官,但此時厭氧呼吸還沒有消失,B錯誤;
C、該器官的呼吸作用底物還包括部分脂肪,故氧氣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釋放量相等時不能說明其只進行需氧呼吸,C錯誤;
D、L點時,該器官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D錯誤。
故選A。2021浙江寧波高一階段測試33.科研人員探究了不同溫度(25℃和0.5℃)條件下密閉容器內藍莓果實的CO2生成速率的變化,結果見圖1和圖2。(1)由圖可知,與25℃相比,0.5℃條件下果實的CO2生成速率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著果實儲存時間的增加,密閉容器內的________濃度越來越高,抑制了果實的細胞呼吸。該實驗還可以通過檢測________濃度的變化來計算呼吸速率。(2)某同學擬驗證上述實驗結果,設計如下方案:①稱取兩等份同一品種的藍莓果實,分別裝入甲、乙兩個容積相同的瓶內,然后密封。②將甲、乙瓶分別置于25℃和0.5℃條件下儲存,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各瓶中的CO2濃度。③記錄實驗數據并計算CO2生成速率。為使實驗結果更可靠,請給出兩條建議,以完善上述實驗方案(不考慮溫度因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低溫降低了細胞呼吸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儲機器人安全檢測與實時數據分析-洞察闡釋
- 關于雙方協議書合同6篇
- 電氣安裝建筑與土木工程考核試卷
- 航班空中餐食文化考核試卷
- 科技創新與趨勢的項目管理研究考核試卷
- 纖維板行業區域發展差異考核試卷
- 探索光的世界
- 四川省遂寧高級實驗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嘉峪關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2月份網絡聯考試卷語文試題含解析
- 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固體理論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臺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pdf
- AI時代的智能領導力探討
- 鐵路維修教材分析課件
- 電能技術監督培訓
- 2025年河南三門峽黃河明珠(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苯甲酸福格列汀片-藥品臨床應用解讀
- 運輸機場機坪運行管理規定
- DB62-T 4134-2024 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規范
- 四年級下冊課外閱讀(含答案)
- 美術創作行業藝術品損壞免責協議
- 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數學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