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江三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沅江三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沅江三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沅江三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沅江三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沅江三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徽章最早誕生于A.土地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北洋軍閥時期2.“因信稱義”(唯信仰得救)是路德宗教神學的主要教義,也是他進行宗教改革的基石。這一神學觀點的最重要意義在于A.促進了“新教”的形成與傳播 B.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C.大大簡化了宗教儀式 D.否定了出售贖罪券的合法性3.洋務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時扮演著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論者譏諷洋務派實質上是“種豆得瓜”。下列對洋務派所得的“瓜”的最準確理解是A.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C.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D.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4.下圖是20世紀50~70年代大國關系圖。圖中“——”表示合作關系,“←→”表示對抗關系,閱讀下圖,甲、乙、丙所代表的國家正確的是A.甲是中國、乙是英國、丙是法國B.甲是日本、乙是蘇聯、丙是英國C.甲是美國、乙是中國、丙是蘇聯D.甲是法國、乙是日本、丙是美國5.19世紀末,華商各商會成立后基本上都把“興商學”列入組織章程,通過創辦商業學堂、商業報刊和宣講所、閱報所等多種形式致力于近代商業教育。這體現了A.國人的文化素質提高 B.商會是傳統行會的延續C.政府保護華商的利益 D.商戰思想的傳播與深化6.20世紀80年代初期,流行音樂在中國異軍突起,風靡一時。歌曲生產和消費各個環節的資源,如寫作、出版、演出等,都大量集中到了流行音樂領域。這一現象A.導致了文藝方針的調整 B.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推動C.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成效 D.推動了浪漫主義音樂的普及7.《歐洲瓷器史)中提到:“銀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國作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國提供到歐洲市場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歐洲風格的器皿……有時歐洲主顧訂購的器皿帶有盾形紋徽?!边@一現象說明A.市場需求刺激制瓷業發展B.歐洲改進了中國制瓷技術C.官營手工業壟斷制瓷技術D.中國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場8.《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東北建機神廟。至此,杭州已有機神廟數處,可證絲織業之不斷發展與擴張?!边@反映出,當時杭州A.放棄抑商政策促進了絲織業發展 B.絲織業已使用機器大生產C.絲織業的發展受到傳統思想影響 D.成為絲織業最發達的城市9.近代歐美國家的稅收理念大多經歷了從“稅收法定主義”到“稅收憲政主義”的演變,即從征稅的權力基本控制在議會里,議會通過立法的形式規范征稅的各項內容,轉變為必須對代議機關的征稅權進行憲法上的限制。這表明歐美國家A.憲政制度的完善B.征稅程序嚴格化C.否定了議會至上D.稅收立法民主化10.如圖直觀地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對其解讀錯誤的是A.國共合作推動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現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C.第二次革命高峰是全民族抗戰的實現D.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曲折中走向勝利11.《共同綱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的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這說明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外交策略是A.一邊倒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另起爐灶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12.吠陀經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羅門;彼之雙臂,生剎帝利;彼之雙腿,生吠舍;彼之雙足,生首陀羅”據此可見,婆羅門宣稱種性是A.佛祖安排 B.國王指令 C.神靈旨意 D.人民意愿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出身世醫之家,他曾自謂“吾家三世皆知醫”。章太炎自幼聰慧,啟蒙老師朱有虔在民族主義思想方面對其影響極深,他曾說“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此亦吾人之志也”。1906年,章太炎東渡日本,親見老醫治腸僻,十六歲時,嘗見“老醫以四逆湯與之,亦十活八九”。1910年,寫成并發表《醫術評議》,1924年著成醫學論文集《時病新論》,1926年,在《張仲景事狀考》中考證張仲景事狀。章太炎對中醫學術問題還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經脈屬西醫所論血管,“中醫誠有缺陷,遽以為可廢,則非也”。他冷靜剖析中醫、西醫各自利弊,融匯中西,有學者評論“若論近代中西醫結合學科之始,當自章太炎始”?!幾远螘匀A《章太炎醫學思想淵源探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章太炎對近代國醫發展的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章太炎在近代國醫發展方面作出貢獻的原因。14.(20分)材料1901年,清政府下詔進行軍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內裁汰綠營、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營中精選士兵成立常備、續備、巡警等軍。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訓練新軍頗具規模,自應逐漸推廣,因令各省選派將弁赴北洋、湖北學習新軍操練,學成后,發回原地管帶新軍。1903年,清政府設立練兵處,總理練兵事務;各省設督練處。1904年,練兵處會同兵部奏定《新軍營制餉章》、《陸軍常備學堂辦法》以及選派陸軍學生出洋游學章程,正式劃定軍制。1905年,統一全國新軍編制為三十六鎮,按省分配,限年完成。與新軍編練相適應,1895年前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武漢等重鎮設立武備學堂和隨營學堂。……軍制改革不僅使中國出現近代化軍隊的嶄新建制和兵種的分類,而且由于軍隊成分的變化和知識化程度的提高,使中國向來鄙視軍人的傳統觀念發生改變。但是,新軍的產生和擴充并不意味著清王朝的重新鞏固,而是其內在矛盾的繼續擴大。——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軍制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軍制改革的特點。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蘇瑞金成立,A正確;北伐戰爭時期,共產黨沒有獨立的政權,B錯誤;解放戰爭時期我黨的政權是人民民主政權,C與材料無關;北洋軍閥的最后統治結束于1928年底,故D與材料無關。2、B【解析】

馬丁·路德提出人的靈魂只要依靠個人虔誠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購買贖罪券;每個教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而不是盲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這實際上否認了教皇的權威。所以應選B。3、B【解析】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用西方的先進技術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但客觀上卻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從經濟上瓦解了封建統治的基礎.因此“種豆得瓜”的“瓜”是指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故B項正確;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是洋務運動的主旨思想下產物,故A項錯誤;洋務運動并沒有促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故C項錯誤;“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屬于洋務運動的客觀影響,不是得的“瓜”,故D項錯誤?!军c睛】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①洋務派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技術工人,客觀上剌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在洋務派倡導下出現了,這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③洋務運動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4、C【解析】試題分析:此題需要對國際關系有著比較準確的定位。從圖示可以看出,在50年代,甲與乙丙均是對抗的關系,但是乙丙是合作的關系,而到了60年代則是沒有了合作,全是對抗,到了七十年代,乙丙還是對抗,可是甲丙之間進行了合作。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甲乙丙依次是美國、中國和蘇聯。關系C。其它各項均不正確??键c:戰后國際關系點評:戰后蘇聯和中國建立了盟友關系,但是在50年代后期關系不斷地惡化,到了60年代分裂;中美關系在戰后是出于對抗狀態,但是到了70年代中美關系則是緩和化,79年建立了外交關系。5、D【解析】

19世紀末民族危機加重,興起了實業救國思潮,主張商戰,興商學正是這種商戰思想深化的表現,D正確;商業教育的興盛不等于文化素質的提升,排除A;近代商會與行會性質不同,排除B;C與題無關,排除。6、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代初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思想解放的影響,流行音樂在中國異軍突起,C項正確;文藝方針的調整是流行音樂發展的原因而非結果,A項錯誤;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在1992年才提出的,B項錯誤;198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與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音樂普及無關,D項錯誤。7、A【解析】

材料反映歐洲的訂購使得中國的瓷器更加多樣化,所以是歐洲市場需求刺激了制瓷業的發展,故A正確;材料信息沒有說歐洲改進了中國的制瓷技術,故B錯誤;官營手工業的產品是不投放市場的,與歐洲市場出現中國瓷器的說法沖突,故C錯誤;中國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場是在鴉片戰爭以后,故D錯誤。8、C【解析】

材料表明,清初“機神廟”的發展能夠證實杭州絲織業的繁盛,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傳統思想依然影響著絲織業,C正確;在清代,政府仍實行“抑商”政策,排除A;“機器大生產”出現于近代,排除B;“最發達”的說法無法從材料中得出,排除D。故選C。9、A【解析】

稅收理念從“稅收法定主義”到“稅收憲政主義”的演變,表明近代歐美國家認識到必須對代議機關的征稅權進行憲法上的限制,這一過程體現了憲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為A項。材料反映的是對議會征稅權的限制,不是規范征稅程序,排除B項;C項說法絕對,限制議會征稅權并非否定議會至上,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項。10、B【解析】

第一次低谷是在國民大革命后,出現低谷的原因的是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對中共的血腥屠殺,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根據題干圖示可知,第一次高峰是在1921-1927年,第二次高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結合所學可以知道,兩次高峰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兩次國共合作,故AC兩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根據題干的圖示可以看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曲折中走向勝利,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1、B【解析】

根據“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完整”“和平”“反對帝國主義”等內容可知,這體現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正確;一邊倒指的是倒向社會主義陣營,排除A;另起爐灶指的是不承認國民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與題無關,排除C;D指的是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然后再建交,與題無關,排除。12、C【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婆羅門認為種姓是根據“太初之世”的“原人”演化而來的,說明種姓體現了神靈的旨意,故選C項;佛祖是佛教的神祇,佛教的出現晚于種姓制度的出現,排除A項;印度的國王屬于剎帝利,所以種姓制度不可能根據國王指令,排除B項;種姓制度不符合人民意愿,故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貢獻:出版醫學著述;考證中醫代表人物;反思中醫理論;促進中西醫融合;維護中醫國粹。(2)原因:自幼聰慧與個人價值取向;家學淵源與師承關系;強烈的民族主義觀念;豐富的人生閱歷?!窘馕觥?/p>

(1)據材料“1910年,寫成并發表《醫術評議》1924年著成醫學論文集《時病新論》”得出出版醫學著述;據材料“1926年,在《張仲景事狀考》中考證張仲景事狀”“對中醫學術問題還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經脈屬西醫所論血管”來考證中醫代表人物;據材料“中醫誠有缺陷,遽以為可廢,則非也”可知反思中醫理論;據材料“若論近代中西醫結合學科之始,當自章太炎始”可知促進中西醫融合;維護中醫國粹。(2)根據材料“出身世醫之家,他曾自謂‘吾家三世皆知醫’。章太炎自幼聰慧,啟蒙老師朱有虔在民族主義思想方面對其影響極深,”從自幼聰慧與個人價值取向;家學淵源與師承關系;強烈的民族主義觀念;豐富的人生閱歷等方面回答。【點睛】本題考查章太炎在近代醫學方面的成就,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闡釋歷史事物的能力。14、(1)背景:《辛丑條約》的簽訂,民族危機加深;西學東漸的影響;舊式軍制不適合發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動等。(2)特點:迫于外力;效法西方軍制;軍制改革與軍校教育配套進行;漸進性;成效有限等【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下詔進行軍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內裁汰綠營、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營中精選士兵成立常備、續備、巡警等軍”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辛丑條約》后民族危機加深、舊式軍制不適合發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動;結合所學知識從西學東漸的影響角度補充。(2)“特點”,根據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下詔進行軍制改革……19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