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_第1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_第2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_第3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_第4頁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2、理解詩意,感受_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背誦全詩。[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準備]:1、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2、收集有關_所寫的詩詞。[課前預習]: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解題。1、師: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征,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二萬五千里長征,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在長征即將結束的前夕,一代偉人_寫下了詩這首的七律《長征》。風云歷史,濃縮成一首詩。今天我們就順著偉人的筆跡,去觸摸長征的風景。(教師板書課題:25七律.長征)2、解釋“七律”。(七言八句,頷聯、頸聯對仗工整)。二、初讀,整體感知。出示閱讀提示(請一位學生讀,明確要求):1、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把詩讀通順,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讀的節奏和感情。2、指名學生讀,正音并檢查生字:逶迤磅礴泥丸岷山。3、剛才在讀詩歌的時候,哪兒些字詞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來。誰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預設: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軍、盡開顏。隨著我們深入學習,我想對“暖”“寒”這兩個字的含義會有更深刻的理解。)4、再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寫了什么?(紅軍長征,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最后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哪句話看出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理解著句詩。只等閑:平平凡凡的小事。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詩歌描寫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三、品“萬水千山”體會“遠征難”。(等閑小事有哪些?讀著讀者,你仿佛都看到了那些畫面了.)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幾幅圖?為什么?萬水千山: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困難多,艱險多。A那么紅軍戰士們渡過了哪些河呢?請你在詩中找出來。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誰來讀一讀寫水的詩句。B、紅軍渡過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過哪些山呢?找出:五嶺、烏蒙、岷山。誰再來讀一讀寫山的詩句。2.這一路長征,紅軍可謂是跋山涉水,長征從江西瑞金出發,一直到達陜北延安,這就是長征的整個路線圖。(出示長征路線圖)。1、“騰細浪”、“走泥丸”1)、說感受預:綿延不絕的五嶺只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的波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只不過是滾動著的小泥丸。引導:說得真好,能讀出你的感受嗎?(2)、看圖。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引導:五嶺山脈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烏蒙山海拔2300多米,氣勢磅礴。拖著病殘之軀,忍饑挨餓翻越這樣的大山,他們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戰士們的草鞋走破了一雙又一雙,有的戰士累倒了,有的戰士病倒了,有的戰士永遠留在了山上。但這樣的困難紅軍怕不怕?(不怕)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師生合作讀)(3)、學生練讀引導:多么強烈的對比呀,誰能讀出山的雄偉,細浪、泥丸的輕巧?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生自己練讀之后,老師引領學生分組讀。)這樣的事情在紅軍的眼里都是小事。只因為——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4)、男女合作讀,再齊讀。2、“暖”與“寒”說感受→讀。過渡:還能從詩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紅軍的勇敢?(1)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引導:金沙江之戰,干凈利落,快刀斬亂麻,高興呀!再讀——(2)預答:害怕(這就是寒)讀心驚肉跳(這就是寒)讀毛骨聳然(這就是寒)讀看了這場戰斗,你有什么感受?預設:慘烈、激烈(這就是寒)——你讀!驚心動魄(這就是寒)——你讀(3)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引導: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惡戰,這一“暖”一“寒”是紅軍戰士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兩場戰斗,兩種場面,心情一樣嗎?你能讀出這兩種不一樣的感受嗎?自己練一練。(分男女組朗讀)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這一暖一寒再現了紅軍戰士面對敵人的英勇無畏——讀;這一寒一暖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紅軍把困難視為“等閑”的樂觀精神——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3、悟“更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質疑:更喜?讀讀前面的詩句,細細琢磨。(有過哪些喜?)2)、他們翻越了五嶺和烏蒙,他們渡過了金沙江,奪下瀘定橋,這一切他們都曾樂觀的面對,雖然如今面對的大雪山終年積雪,綿延千里,但是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他們依然樂觀;不放在眼里)翻越了岷山,意味著長征即將勝利。誰不高興呢?所以,_看到的是“三軍過后——”(生接)“盡開顏”3)師:是啊,紅軍是英勇的,紅軍是樂觀的,難怪_會那樣豪情萬丈地贊道——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四、總結全詩,拓展延伸。1、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對長征做個總結。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得到什么啟示?師:同學們得到的啟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以后同學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不妨想想紅軍長征,一定會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讓你勇敢地戰勝它。我想,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一課的收獲。3、拓展延伸交流所搜集到的_的其他長征詩詞,說說_詩詞的風格。板書設計:(畫細浪)遠征難25七律長征只等閑(畫泥丸)英勇樂觀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1.認識“逶”、“迤”等6個生字,會寫“崖”、“渡”2個生字。會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詞語的意思。2.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朗讀課文中讀出磅礴的氣勢,并背誦課文。3.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難點:(1)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并讀出磅礴的氣勢。(2)了解文章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教學準備:1.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2.播放《長征組歌》。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1.播放歌曲《長征組歌》,將學生帶入紅軍長征的艱苦歲月。板書:5.七律長征2.解題。(1)七律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2)國民黨_對紅軍發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士在戰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1.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并借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1)檢查生字讀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泥丸(wán)(2)指導易混淆的字。“崖”是上下結構,與“涯”進行比較。“崖”是山字頭,與山有關;“涯”與水有關,泛指水邊。“渡”是左右結構,與水有關,表示從水中經過。3.讀詩歌,要求讀出詩歌的停頓與節奏。三、再讀課文,感知理解。1.老師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奏。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3.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發表意見。4.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出氣勢。四、讀句、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1.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2.釋詞。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說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3.說說詩句的意思。紅軍戰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4.出示: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5.釋詞。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6.說說詩句的意思。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7.為什么五嶺山像細小的波浪,烏蒙山卻像泥丸呢?說明紅軍戰士勇往直前,活潑樂觀,在他們眼里五嶺山就很小,如同細小的波浪;同樣烏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懷。這氣勢是何等的偉大!接下來請同學們讀出這種氣勢。8.齊聲朗讀這一句詩。(加點部分要重讀,同時要注意放聲朗讀,讀出氣勢)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總結課文,感悟寫法。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描寫了哪兩個場面?紅軍過五嶺山的快速場面與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的場面。2.全詩中總寫的詩句是哪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布置作業。抄寫《七律?長征》。第二課時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指名朗讀古詩。2.明白全詩的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3.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紅軍戰士勇往直前,很活潑樂觀地度過了五嶺山和烏蒙山,這是“千山”的代表,“萬水”又指哪些呢?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2.釋詞。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3.說說詩句的意思。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4.體會“暖”與“寒”的意思。“暖”是因為紅軍戰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來到了河對岸,怎能不讓人激動欣喜呢?“寒”是因為紅軍戰士從瀘定橋上冒著生命的危險,才渡過了大渡河,來到了對岸!看著這懸崖峭壁,看著這洶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犧牲的戰士們一個又一個,怎能不感慨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讓人心驚膽寒呢?5.這句詩又刻畫了哪兩個場面?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飛奪瀘定橋。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7.釋詞。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8.說說詩句的意思。更讓紅軍戰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流露了紅軍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呢?為長征勝利而感到無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三、學習寫法。1.課文描寫了哪幾個場面?請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騰五嶺山走烏蒙山渡金沙江奪瀘定橋喜爬雪山2.全詩圍繞哪一句詩來寫的?這樣的寫法叫什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點面結合3.分析點面結合與特色。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點面結合的寫法非常有條理,而且能夠很全面地反映復雜的活動場面,讓場面更加具體、生動。4.試著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大掃除的場面。四、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磅礴的氣勢。2.背誦課文。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3一、教材分析(1)概括介紹教學內容:《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2)分析教學內容特點:全詩共四聯,56個字。首聯開門見山地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第二、三、四聯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戰勝的困難。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作者按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他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第四聯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感情的結束。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2)理解詩意,體會情感。2.過程與方法:(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2)通過材料,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感受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四、教學過程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1)談話:毛澤東是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中國著名的詩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板書課題。(2)“長征”從字面上講什么意思?關于長征大家了解多少,課前查閱了資料,說一說你對長征的了解。學生交流資料。(3)師小結,看紅軍走過的路線圖。看完路線圖,你有什么感受?2、初讀文本(1)翻開課文,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文,你可以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指生讀詩,讀生詞,注意正音,特別是“逶迤、磅礴”。(2)滲透律詩特點,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劃分的節奏自由試著讀一讀?課件出示劃分節奏的全文。指讀。3、自讀質疑,交流啟思(1)師: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畫出來,我們過會交流交流。先小組交流。(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相機指導。4、師生互動,錄像材料輔助,精讀詩文(1)用“只等閑”一詞切入詩文。板書“只等閑”,師引:“等閑”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種解釋:那結合詩句應該選擇第幾種?(2)詩中紅軍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書遠征難)(3)具體從那幾句看出紅軍把遠征難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帶著問題,默讀詩文,畫出相關詞語,寫寫你的體會。學生畫詩句,師點撥。小組交流討論一下。(4)重點理解(詩句意思)5、課堂總結,升華情感同學們,回顧長征我們感慨萬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這里決不僅僅說是學習七律長征,學習一首詩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長征給我們的力量和啟迪!6、布置作業,課外延伸(1)介紹學生閱讀《地球的紅飄帶》(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4【教材分析】《七律·長征》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走近毛澤東”為主題展開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回顧走過的路程,滿懷激情寫下的,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全詩共四聯,56個字。首聯開門見山地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第二、三、四聯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戰勝的困難。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作者按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他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第四聯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學習目標】1.自主認讀“礡、丸、岷”3個生字。通過自主識記、組內聽寫的方式會寫“丸、崖、岷”3個字。2、通過推想或查詞典理解“逶迤、磅礴”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詩歌用詞的生動準確;體會比喻、夸張的表達手法及作者使用這種手法準確表達情感的妙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結合本詩了解“七律”這種詩歌體裁。4.借助資料理解詩意,體會長征的艱難,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學習重難點】1.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毛澤東與紅軍戰士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2.抓住關鍵詞語,借助背景資料,重點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課前準備】師:多媒體課件生:預習課文,了解長征的背景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學習過程】一、解讀詩題,了解長征1.結合本首詩了解“七律”這種詩歌體裁: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二、四、六、八句要押韻,格律比較嚴格。2.間隔號后面“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學生匯報對長征的整體了解。二、讀準字詞,展示朗讀小組展示(匯報詞語認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師生評價。齊讀,感受七律的節奏和韻律。三、品讀詩歌,感悟長征之艱難與偉大結合任務單,組內交流學習收獲。選擇其中一聯深入體會思考,小組討論:1.默讀并畫出相關詞句,說一說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遇到過哪些艱難險阻?2.在毛澤東的詩句里是怎樣描寫這些艱難險阻的?3.你從詩句中感悟到毛澤東及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4.帶著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聯。(一)首聯:小組匯報討論成果,其他小組補充、評價。教師追問、點撥、引導、提升:1.理解“等閑”一詞,帶著感受,齊讀詩句。2.思考首聯與后三聯的關系,體會其總起作用。3.感情朗讀。(二)頷聯:小組匯報討論成果,其他小組補充、評價。教師追問、點撥、引導、提升:1.借助五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及資料感受長征之艱難。2.理解“逶迤、磅礴”的意思,體會詩歌用詞的生動準確;體會比喻、夸張的表達手法。3.感情朗讀。(三)頸聯:小組匯報討論成果,其他小組補充、評價。教師追問、點撥、引導、提升:這里為我們介紹了兩場戰役: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同樣是戰役,為什么是一暖一寒呢?學生思考、發言。通過講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體會“暖”;教師補充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資料,感受戰斗的驚心動魄,進一步體會“寒”。感情朗讀這一聯。(四)尾聯:小組匯報討論成果,其他小組補充、評價。教師追問、點撥、引導、提升:抓住“喜”字,體會樂觀積極的革命精神。四、總結升華,感受偉人風采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試著背誦這首詩。2.課外拓展:課后,同學們可以讀一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有關長征的其他作品。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教學目標: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運用。教學重點: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教學方法: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來源于生活而遠遠高于生活,是_《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我們曾經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征現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題目,我們了解到這是一首寫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誰能說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二、背景介紹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三、文體介紹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四、檢查預習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2、解釋詞語。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五、指導朗讀,1、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2、學生齊讀課文。六、整體感知要求:結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討論交流后,明確: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七、文本賞析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_和黨中央的統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于藐視并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