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鄉愁》課堂實錄-2021-2022學年-部編版(2016)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4課《鄉愁》課堂實錄-2021-2022學年-部編版(2016)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4課《鄉愁》課堂實錄-2021-2022學年-部編版(2016)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4課《鄉愁》課堂實錄-2021-2022學年-部編版(2016)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4課《鄉愁》課堂實錄-2021-2022學年-部編版(2016)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鄉愁》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學習《鄉愁》。請描述你心目中鄉愁的樣子?

生:鄉愁是人在城市里,想念鄉下的爺爺奶奶,以及小時候那些回不去的一些人,一些故事。

生:我會想到狗。小時候一去爺爺奶奶家,就有一條狗在迎接我。

師:我想到一個標題一一那山那人那狗。

生:鄉愁就是爺爺奶奶做的飯菜。我小時候一回家,爺爺奶奶就會用山上砍的柴做飯,特別

香。

生:我想到的是慢慢地、淡淡地扼住我喉嚨的一種東西。

師:那是什么呢?

生:一種情感。可能是一所房子。(生笑)

師:其實你想說的是兩方面:鄉愁可能是個老屋,我記得你說過你外婆有個老屋;想到這個

的時候,慢慢地喉嚨就發緊。是不是這樣的?

生:是的。

師:以后慢慢說啊。

生:我想到的美食和方言。

師:你們發現沒有,當我們描述鄉愁的時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描述。我們說著說著,就會跳

轉到一些可以描述的東西上去。因為鄉愁不是一個具體可感的東西,所以,我們寫鄉愁就繞不開

一個話題一一化抽象為形象。

屏顯

化抽象為形象(具體)

師:要化抽象為形象,最經濟的做法是什么?

生:比喻。

師:同學們,把這句話寫下來一一比喻是化抽象為形象最經濟的寫法。經濟,就是用最少的

文字、最少的成本,來表達最豐富的內容。

屏顯

通俗的說,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

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即所謂“舉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師:余光中的《鄉愁》享譽海內外,他的技術,其實也就是比喻。

二、整體感知

師:在詩歌中,那用來做喻體的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象,

初讀詩歌,找出詩歌中的意象。

屏顯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972年1月29日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運用了哪四個意象來比喻鄉愁?

生: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師:接下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琢磨余光中意象選擇和運用的妙處。我們先做第一步,用

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的詩意。

(教師范讀)

生:第一節是說我想念我的母親,我就寄信給她。所以這個時候,鄉愁就寄托在一枚小小的

郵票上。我長大后想見到我的妻子,但是我需要一張船票。后來,我的母親去世了,想見到她卻

被墳墓阻隔著。

生:陰陽兩隔。

生:現在我想回到大陸,卻被海峽阻斷了。

師: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僅僅從準確明白地表達意思入手,這首詩歌,其實可以變成

這樣。來,讀讀看——

屏顯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師:這樣也把意思表達清楚了,但這樣寫,好嗎?

生:這樣寫,缺乏一種距離感。

師:什么意思?

生:鄉愁它那么小,那么窄,那么矮,那么淺,卻阻隔了,我回不去。所以有一種無力感在

里面。

師:也就是說,這種無力感,造成了一種距離,是吧?那,我加上一部分體現小的的詞語,

看看是否能夠完整地表達了鄉愁的感覺了。來,齊讀!

屏顯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師:這樣變化后好些了嗎?

生:感覺還是不好。

師:那是不是因為你們第一次讀了原版,所以不能接受改編版的呢?讀讀這個版本試試看。

我們再讀讀看。

屏顯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師:說說看,這樣可以嗎?

生:我比較了這三個改動的版本,第一種"鄉愁是郵票"這樣是名詞的堆積;第二種"鄉愁是一

枚郵票"這樣是量詞和名詞的堆積;第三種"鄉愁是小小的郵票”這樣是形容詞和名詞的堆積。都覺

得有缺陷,只有量詞、形容詞和名詞結合在一起,這首詩的表達效果才是最好。

師:我們把"堆積"換成"組合"這個詞語更好。你的意思就是余光中的《鄉愁》這里面的每一個

字都不能少,也不能多,這樣的寫法我們就叫經濟、剛剛好。

師:那么,余光中的鄉愁,通過這樣一些文字,在著力表現什么?請注意加粗部分。請大家

討論2分鐘,然后我們來交流。

生:討論。

屏顯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學生討論)

師:好,我們來交流看看。

生:“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這一行字數最多,又是以“鄉愁”起頭,給人一種視覺上

的延長感,就讓人覺得,鄉愁是悠長悠長的。

師:大家聽懂沒有,他是從什么來講的?

生:從字數。

師:從字數來看,也就是從形式上來看。一眼看上去,這句以"鄉愁"開頭的句子最長的,從

形式上讓人感覺到鄉愁是悠長的、是綿長的。你的觀察角度很獨特哦。

生:“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中國人熟悉的事物,讓人覺得親切、讓人產

生共鳴。

師:請同學們記筆記:選擇意象時,要選擇大家耳熟能詳的,容易產生共鳴的,容易共情的。

但這樣也有一個危險,就是容易俗。

生:這些意象分成兩類:郵票、船票是輕的,變化的,不穩定的;墳墓、海峽是相對永恒的,

沒法超越的地理概念,是重的。這樣,就構成一個前后的對比。

師:我們整理一下這位同學的答案:就是墳墓和海峽相對于郵票、船票來說是重的,可是詩

人偏要在前面用"矮矮的""淺淺的"來修飾。所以,大家發現沒有,余光中在故意制造什么?

生:張力。

生:對比。

生:反差。前面的形容詞,都給人一種輕輕巧巧的感覺,但是,后面給出的名詞都是沉重的,

這種對比,就構成了一種反差。

師:我來調整一下我的教學設計。如果這里,余光中不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按照時

間情況,他應該說什么?聯系地理知識來說。

生:鄉愁是一灣深深的海峽。

生:鄉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峽。

生:鄉愁是一片深深的海峽。

生:鄉愁是一條深深的海峽。

師:一道,一片,都比"一灣"要顯得深,寬廣。余光中在這種反差、對比中,構筑了我們解

讀詩歌的空間。

三、比較思辨

師:那么,余光中著力想表現的,是鄉愁輕、小還是重、大呢?

屏顯

鄉愁之輕之小?

鄉愁之重之大?

生:重和大。

生:我認為鄉愁應該是又輕又小的。如果不看形容詞,單看郵票和船票,是輕的;加上形容

以后,就更輕、更小了。鄉愁很輕很小卻超越不了,就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感覺。

師:“可遇不可求”這個詞語使用不準確。我們大家來猜一猜,他到底想用哪個詞語表達。

生:可望不可即。

師:用“如影隨形”會不會更好一點?如影隨形,那么就很輕,但又很重,因為它始終縈繞

在身邊。你看看,這是不是你想表達的意思?

生:是的。

師:很重的鄉愁,很輕地表達,這大概也是這首詩的藝術魅力的原因。余光中還寫過一首鄉

愁題材的詩,我們來讀一讀《鄉愁四韻》。

屏顯

鄉愁四韻

作者: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杳,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師:這首詩也很簡單,比較直白,也選擇了四個意象。

生: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

師:這兩首比較一下,你覺得哪一首詩藝術成就更高一些?

生:《鄉愁》。

師:藝術成就有個簡單標準,你覺得你要寫的話能寫出哪一首?

生:第二首。

師:這首詩比較好仿寫。《鄉愁》不好仿寫。

生:《鄉愁四韻》沒有張力。

師:你覺得《鄉愁四韻》的鄉愁和《鄉愁》的鄉愁比,輕一些還是重一些?

生:輕一些。

生:重一些。

師:我個人覺得重一些,同學們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

師:如果你覺得《鄉愁四韻》的鄉愁還不夠重的話,我們也可以和于右任的鄉愁比較著來讀。

屏顯

望故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蕩!不得大陸,不能回鄉,大陸乎,何日光復?

1962年1月24日

生:歷史書上有。

師:這首詩是于右任1962年寫的。他1964年去世,也就是說它在寫這首詩的時候知道自己

將不久于人世,他多么希望回去。讀這樣的詩歌,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沉重的。

師:甚至是沉痛的。這首詩的字字句句,都在表現鄉愁之濃之重,詩歌內部沒有反差。余光

中把鄉愁寫得很小很輕,是不是因為余光中的鄉愁真的很輕很小呢?我們來讀讀余光中的經歷。

特別注意,加粗的數字。

屏顯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

1950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

1972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里寫下《鄉愁》。

1992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陸。“40多年過去,故鄉變了。文化的鄉愁是永遠解不了。”

他說。

20余年來,余光中回大陸60余次。

2017年12月14日逝世。

師:要特別注意標紅的數字,說說哪些數字打動了你?

生:1950-1972,他20多年沒有回大陸,他回來的心情是激動地。

生:打動我的數字是1992年。這個時候,中國正在改革開放,故鄉的面貌肯定改變了,但是

文化的鄉愁沒有變。他在空間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但是在時間上,他最留戀的,還是那段他在

故鄉度過的歲月,但是他回不去了,所以,他的鄉愁是沒有辦法消除的。

師:此處應該有掌聲。我們對一個地方念念不忘,并不是因為這個地方更美,而是那個地方

那段時間有我。所以余光中回來了,但是他的文化鄉愁,是無法被慰藉的。我們繼續關注數字。

生:也是1972和1992年,他二十多年沒有回過大陸。

師:20多年沒回大陸,詩人在臺北舊居僅僅花了20分鐘寫下這首《鄉愁》。繼續關注數字。

生:他四十多年沒有回故鄉,在后來的二十余年中,回大陸60余次。這是一種補償性的回故

鄉。

師:現在我們感受到了,余光中感受到的鄉愁,是重的。這20多年的鄉愁,濃濃的重重的鄉

愁,凝結在這幾句淺淺的的詩句中。雖然是二十多分鐘一揮而就,但是,這種藝術效果,卻是深

思熟慮的寄過。這種手法,我們叫著一一

屏顯

以輕寫重

語淺情深

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做,造成了一種怎樣的藝術效果?余光中刻意在營造一種什

么感覺?

師:就是明明很重很深卻說得很輕很淺,他可能在可以追求一種什么感覺?

生:......

師:說不出沒關系,其實他追求的是一種一一

生:距離感。

師:哈哈,你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鄉愁四韻》有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望大陸》有沒

有?

生:沒有。

師:這種距離感,借用一個文學創作理論來說,就是錯位,就是非常規。

屏顯

距離感

錯位——非常規

師:這種距離感,有什么好處呢?就像我們之前討論的,如果按照常規寫法,最后一節應該

用什么形容詞?

屏顯

鄉愁是的海峽

生:一片深深的海峽。

生:一道深深的海峽。

生:鄉愁是一條深深的海峽。

師:這種距離感,錯位,非常規,產生的藝術效果是什么?

師:答不出來沒有關系,我們先來琢磨一下其他作品一一

屏顯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只恐雙溪酢皤舟,載不動許多愁。

師:這里都是寫愁,寫思念,哪個重?

生:后面兩句。愁重的都船都載不動了,多得一條江都裝不滿。

師:我們看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這長江,在地理上有20多公里寬,可是王安石卻說''一

水間”,很窄的樣子;“盈盈一水間”這一水,是一一

生:是銀河。銀河也寬,詩人也說得很淺。

師:這個淺,這個窄,這個小,就不是一種真實的描述,而是一種心理感受,是一種心靈上

的錯位。你如果覺得不能理解,也沒有關系。余光中這樣寫,就能夠使《鄉愁》更耐人尋味、常

讀常新。所以,余光中的《鄉愁》有這樣幾個特點一一

屏顯

通俗淺顯含蓄克制

師:就像李白的《靜夜思》一樣,短短二十個字,卻成為了經典,站在唐詩的榜首。我記得

剛才上課時有個同學說余光中寫這首詩時內心一定是很激動的。心情是可以激動地,但我更愿意

相信他此時此刻,是對20年的一個回想,是在平靜中寫下這首詩的。我們可以想象、比較一下,

余光中寫《鄉愁》和于右任寫《望故鄉》,誰的心情更平靜?

生:余光中。

屏顯

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

感。”

師:來,齊讀。

師:是要有強烈情感的。沒有強烈的情感,就不必寫詩。但是,痛苦、喊叫、聲嘶力竭、悲

痛欲絕那是寫不了的詩。哭不是,長歌當哭才是。

四、創作心法

師:所以說,余光中《鄉愁》不僅是一首好詩,也是一篇寫詩的經典范文。學了這首詩之后,

有人仿寫了幾節,請你來評價。同學們,請看這幾句,通俗易懂吧?是不是好詩?

屏顯

其一

小時候

鄉愁是一碗牛肉面

媽媽在廚房那頭

我在餐桌這頭

生:這不是好詩。

生:把牛肉面換成玻璃門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生活和詩還是要有一種距離感的,是吧?船票、郵票、墳墓和海峽都暗示著

距離,余光中在營造一種距離感。以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味道,歌詞是這樣的一一想念你的笑,

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作為歌詞不錯,但不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