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創建主要先進事跡_第1頁
文明村創建主要先進事跡_第2頁
文明村創建主要先進事跡_第3頁
文明村創建主要先進事跡_第4頁
文明村創建主要先進事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文明村創建主要先進事跡荊村于2008年被溫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村,一年來,我們始終以創建文明村為契機,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做好村里的各項工作,全村精神文明、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下面就我村的市級文明村復評工作作如下幾方面做起:一、基本情況:小荊村地處大門島西南側的煙墩崗下,距大門鎮3公里處,位于大荊村與長沙村之間,山體坐北朝南,與倪嶼鄉隔海相望,行政村共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土地總面積1536畝(包括水果林基地200畝)。現有總人口717人,224戶,總勞力494人,村民從事行業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產業結構相對合理。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40.1萬元,村集體收入51.553萬元,人均純收入6183元,村集體經濟年人均可支配325元。全村正式黨員15名,村兩委干部5人,班子團結,基層組織健全,黨員的凝聚力、戰斗力強。二、思想組織建設方面:1、提高認識,健全組織。建設文明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文明村建設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按照市文明辦對文明村建設的具體要求、具體標準,要求班子人員充分認識,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把文明村建設工作作為現階段工作的重點列入議事日程,并認真組織實施,同時制定了創建方案及相關政策措施,為建設工作提供組織保障。村黨支部為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各項制度,把村領導班子建成團結協作、民主務實、清廉實干的班子,把干部隊伍建成精干、高效,能為群眾辦實事的干部隊伍,積極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黨員的雙帶作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同時堅持開展黨員遠程教育培訓,組織黨員按時討論黨課。2、為民辦事,熱誠貼心。在為民辦事的過程中,堅持以熱情的態度接待每一位來訪者,用平和的語氣解釋每一個疑問,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群眾,用熱誠的心辦好每一件實事,正確處理各種糾紛事件,讓來訪者有惑而來,解惑而歸;高興而來,滿意而歸。3、利用平臺,廣泛宣傳。利用村報、標語、廣播等宣傳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結合黨員干部遠程教育,我村圍繞自己的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學習活動。4、關心百姓疾苦,走訪困難群眾。黨支部在“三八節”、“七一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走訪了一些困難群眾,以此送去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鼓勵困難群眾增強信心,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三、文教衛建設方面:1、積極開展農村文化活動陣地建設。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廣大農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以此,小荊村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村五、村莊整治建設方面:近兩年來,我村共投入資金250萬元,開展對村莊環境的整治、新漁村建設: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并以規劃為基準,結合區域功能,突出地方特色,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縮減自然村,建設中心村”的思路,并以小荊山省級景區景點為依托,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景點臺階石路1760米、停車場650㎡、村主干道和景點兩旁綠化帶共1120米和5個花坦、計1200㎡,改建村辦公樓前荒地1750㎡種植花木、假山、小橋流水、休閑廣場150㎡、古城墻400米、健身活動場2個計300㎡、籃球場400㎡、生態宣傳長廊40㎡和其它5個宣傳欄等配套設施,同時對全村進行改水、改廁5座、改溝500米、生活污水凈化池2個、亮化路燈148盞、道路硬化3.2公里等,使我村在創建中卓有成效。六、產業發展方面:村黨支部把生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增加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的重要途徑。一是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以小荊山省級景區景點為依托,加大了農家樂休閑旅游業配套設施建設,并落實各項政策,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客商前來投資,盤活集體經濟。二是繼續做好水果林200畝的土地開發種植。通過培育管理等途徑,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產條件,規范經營行為,有效地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是為了有效推進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并建立農業和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2009年我村落實國家“三農”政策,油菜良種補貼和糧食直補等資金共計18249.80元,使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農業綜合生產發展逐步提高,耕地生產利用率達到了95%以上。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村級主要經濟指標及增長幅度超過當地平均水平。四是隨著農業產業的成形和壯大,漁農民的就業問題是發展經濟的責任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因此,我們堅定不移地把技能培訓擺上重要位置,以強化勞動力技能培訓為目標,推進漁農民轉產轉業增加收入為目的。首先我村根據洞頭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洞頭縣促進漁農民轉產轉業若干優惠政策(試行)的通知》(洞政發〔2006〕28號)和洞頭縣“萬名漁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漁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轉產轉業漁農民自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有關事項的通知》(洞農培辦〔2007〕07號)文件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通過一系聯技能培訓,拓寬了就業渠道,推動漁農民轉產轉業。其次:積極引導返鄉人員創業,以工業反哺農業,不斷推進農村農民工人化進程,為漁農民增加了收入。總之:我們在文明村建設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黨員、干部、群眾的素質、集體意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我們充分認識。我們將根據文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