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0-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是古代兩河流域的優秀文學作品,它得以較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形式是A.莎草文書 B.泥版文書 C.石刻 D.青銅銘文【答案】B【解析】【詳解】《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兩河流域的早期人類留下的文學珍寶,其得以較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形式是泥板文書,由大英博物館的喬治·史密斯從亞述古都尼尼微亞述巴尼拔墓里的泥板圖書館中發掘出這部史詩,共11塊泥版,計約3600行,史詩內容又為第12塊泥板補全,因此B正確,ACD解除。故選B。2.古代文明各自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以下帝國曾經折服整個地中海周邊,將地中海變為內海的是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帝國【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古代羅馬帝國全盛時期,“曾經折服整個地中海周邊,將地中海變為內海”,B項正確;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沒能將整個地中海囊括在疆域中,使“地中海變為內海”,ACD三項不符合題意。3.哥倫布曾對其踏上的新大陸表示缺憾,認為那里并不像馬可波羅所說“黃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見A.發覺美洲完全出于歷史的偶然 B.哥倫布遠洋航行是為找尋印度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初步形成 D.新航路開拓有深刻的經濟動因【答案】D【解析】【詳解】哥倫布因為新大陸上沒有“黃金遍地,香料盈野”而感到缺憾,說明其開拓新航過程中有經濟動因,即找尋黃金和香料,D正確;題干與發覺美洲本身無關,解除A;題干顯示找尋新航路的目的是經濟因素,而非找尋印度,解除B;新航路開拓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尚未形成,而且題干內容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無關,解除C。4.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個人的充分發展。他們崇尚“全才”,不僅重思辨和理論,追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日常生活的實際須要服務”。這A.標記歐洲進入手工工場階段 B.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興起C.體現其反對禁欲主義的要求 D.深受古希臘羅馬文化影響【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可知,文藝復興時期部分先進意大利人“追求個人的充分發展”,不僅重思辨和理論,追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見為日常生活的實際須要,這種理念和近代自然科學探討方式相像,因此其有助于推動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B正確;題干內容不能作為歐洲進入手工工廠階段的標記,解除A;題干所述內容與反對禁欲主見無關,解除C;題干所述理念中并未體現出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色調,解除D。5.“牛頓體系的本質在于,地球和其他天體都依據相同規律運動,并且可以量化計算”“牛頓通過自己的宏大著作宣告了科學時代的來臨”,這說明牛頓的發覺A.為天文學革命奠定理論基礎 B.引起人類相識的巨大飛躍C.使人類擺脫宗教神學的影響 D.使人類起先關注現實世界【答案】B【解析】【詳解】通過題干可知,牛頓的理論總結了宇宙天體運動的規律并證明白其可以量化計算,這一發覺沖破了宗教神學對人類認知的束縛,引起了人類相識的巨大飛躍,B正確;伽利略為天文學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A解除;C表述確定,牛頓的理論主要是使得科學探討漸漸擺脫神學影響,而非使得人類擺脫宗教神學影響,解除;古希臘時期人類起先關注現實世界,解除D。6.法國雕塑家羅丹(1840~1917年)面對一些人物塑像時說:“盧梭目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18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們指責從古以來天經地義的道理”。羅丹所說的“共同性格”是指A.反對君主專制 B.強調三權分立相互制衡C.主見主權在民 D.提倡開明君主實施立憲【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盧梭”“18世紀”“指責從古以來天經地義的道理”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里18世紀諸人物指的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其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他們的共同主見,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啟蒙運動時期主要思想家的共同主見是反對君主專制,A正確;三權分立是孟德斯鳩的主見,不是共同主見,解除B;主權在民并不是啟蒙思想家共同主見,解除C;伏爾泰主見開明君主,實施立憲,這一主見并不是共同主見,解除D。7.據統計,1750~1760年英國人均原棉消耗量200克,比1698~1710A.有利于棉紡織業進行技術革新 B.說明運用蒸汽動力推動了棉織品普及C.導致英國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 D.表明棉織品產量擴大推動了產業革命【答案】A【解析】【詳解】英國人棉花消耗量的增加擴大了國內市場,有利于棉紡織業進行技術革新,為工業革命的開展供應了條件,A正確;當時還沒有蒸汽動力,解除B;英國已經對外擴張了,解除C;材料沒有體現產量,解除D。8.1844年,正義者同盟汲取了“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現點,宣稱人類的愛是殲滅貧富之間沖突的手段,要通過號召相互諒解,用和平方法去建立同志式的勞動組織。這A.標記國際工人運動進人新階段 B.屬于空想社會主義的范疇C.進一步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影響 D.表明社會主義得到初步實踐【答案】B【解析】【詳解】空想共產主義都主見廢除私有制,殲滅階級差別,共同勞動,平均安排產品,建立社會同等。他們中有些代表人物還主見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論證了過渡時期等問題。但他們在一些基本問題上,還未能擺脫空想社會主義的根本缺陷,因而他們的志向社會不能實現。從材料可以看出,正義者同盟解決貧富分化差距問題寄希望于人類的愛,這明顯是不行能實現的,因此屬于空想社會主義范疇,B正確;A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解除;此時馬克思主義尚未誕生,也尚未實踐,CD解除。故選B。9.19世紀末,歐洲主要列強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安排: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浩大殖民地,法國要從西非的佛得角向東非的索馬里擴張;德國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這些安排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列強爭奪非洲的沖突加劇 B.三國達成了瓜分非洲的協議C.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 D.形成了針對非洲的殖民體系【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英國妄圖建立一個……法國要從……德國希望”等信息可知,這時期英、法、德等提出了在非洲大陸縱觀交織的殖民安排,反映的實質問題是在侵略非洲問題上列強爭奪激烈,即列強爭奪非洲的沖突加劇,A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這時期英法德為侵略非洲而各自提出的殖民安排,沒有體現三國瓜分非洲而達成的協議,B項錯誤;材料只是體現了19世紀末三國侵略非洲而提出的殖民安排,沒有對前后殖民狀況進行對比,無法得出列強瓜分非洲速度加快的結論,C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這時期英法德為侵略非洲而各自提出的殖民安排,反映的實質問題是在侵略非洲問題上列強爭奪激烈,沒有體現殖民非洲而形成的體系,D項錯誤。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的根本前提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 B.亞洲起先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C.亞洲人民堅持抗拒斗爭 D.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確定程度的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確定的發展,為其國家的改革供應了經濟基礎,同時為改革意識的覺醒供應了物質基礎,也是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的根本前提,D項正確;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是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的思想基礎,A項錯誤;亞洲起先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是這時期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的外部環境,而不是根本前提,根本前提應從經濟層面上思索,B項錯誤;亞洲人民堅持抗拒斗爭是這時期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的結果,而不是根本前提,C項錯誤。11.“凡殖民地及領土于此次斗爭之后不復屬于從前統治該地之各國,而且居民尚不克獨立于今世特殊困難狀況之中,則最妥當方法莫如以此種人民之保佐委諸資源上、閱歷上或地理上足以擔當此項責任而亦樂于接受之各先進國”。這一規定體現的原則是A.集體平安 B.機會均等 C.委任統治 D.全體一樣【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中的“而其居民尚不克獨立于今世特殊困難狀況之中,則最妥當方法莫如以此種人民之保佐委諸資源上、閱歷上或地理上足以擔當此項責任而亦樂于接受之各先進國”,表明帝國主義國家主見委任統治,C正確;集體平安政策又稱集體平安保障。眾多國家對國家平安和國際和平的集體相互保障。在集體平安保障下,侵略者進攻集體平安體系中任何一個國家即被視為侵擾全部國家,與題干內容不符,解除A;機會均等是從利益均沾發展來的基本含義是任何一國通過不同等條約等手段從中國獲得的特權中國必需同等的賜予其他列強各國不得利用在中國的特殊地位排擠他國,與題干內容不符,解除B;全體一樣原則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國際聯盟采納的議事原則。即國聯所做決議需由全體成員一樣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員推翻則決議無效,與題干內容不符,解除D。12.“布爾什維主義和布爾什維克黨的產生,標記著與西歐社會民主黨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出現。”“新型”主要是指其A.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 B.以暴力革命為斗爭手段C.主動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發展 D.以列寧為首的堅毅領導【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布爾什維克黨屬于馬克思主義革命性質的政黨,主要是為建立社會國家,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目標,A正確;BCD不能體現其“新型政黨”的特征,解除。故選A。13.“約有75%的零售業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業經營權重新回到私人手中,農夫最終可以自由買賣他們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舊限制著經濟‘制高點’:重工業、批發商業、銀行業與運輸業”。蘇維埃政府這些做法A.有利于當時經濟復原發展 B.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體現C.促進了斯大林體制的建立 D.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全面失調【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體現額是蘇俄政府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這有利于當時的經濟復原,A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排斥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B解除;斯大林體制屬于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C解除;D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解除。故選A。14.甘地認為:“非暴力抗拒總是優于武裝反抗”“非暴力并不意味著向壞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協”“非暴力決不能用于愛護一個邪惡的事業”。以下不符合“非暴力不合作”原則的是A.1920年9月組織罷工、罷課、罷市、集會游行B.1922年2月聯合省喬里喬拉村村民沖擊警察局C.1930年3月破壞食鹽專營法,組織“食鹽進軍”D.1940年國大黨政府辭職抗議印度總督宣布參戰【答案】B【解析】【詳解】“非暴力不合作”首先意味著不實行暴力手段,1922年2月聯合省喬里喬拉村村民沖擊警察局明顯是暴力行為,與“非暴力不合作”原則不符,B符合題意;A、C、D符合“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則,不符合題意,解除。15.《波茨坦公告》宣布:“欺瞞與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折服世界者之權威及勢力,必需永久剔除”“言論、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對于基本人權之重視必需成立”“日本后參與國際貿易關系當被允許”。對此理解最恰當的是A.盟軍重視徹底根除日本封建主義遺毒 B.盟軍允許日本在民主原則下生存與發展C.埋下了后來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隱患 D.確定了戰后由美國單獨占據日本的原則【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反映出,在剔除“使其妄欲折服世界者之權威及勢力”即建立民主政治之后,日本可以參與國際事務,這反映出盟軍允許日本在民主原則下生存與發展,B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日本的封建殘余仍舊存在,解除A;《波茨坦公告》對日本有所限制,埋下隱患并不精確,解除C;D項與主旨無關,解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題,共55分。16.中世紀時,西歐城市在爭取自治過程中,曾獲得很多特許狀,以下是部分特許狀節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任何個人來到這個市鎮,只要住滿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從前領主的追捕。”“我授權我們自治市的市民們擁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時間內舉辦一次市場的權利,定在每周四,并且和我們溫切斯特、牛津或者其他我們土地上的公民們一樣享有全部的自由權利和免關稅權。”“倫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權力任命他們所愿的倫敦市民為市長,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們所愿的倫敦市民為法官,負責處理依據國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訴,遇有訟案即審理;此外無論何人均不得對倫敦人民行使司法權力。凡屬市民均不得因任何糾紛而到市區之外進行投訴。”(1)從以上特許狀中,城市與市民可以獲得哪些權利?這對城市發展有何影響?(2)對國王(封建領主)頒布城市特許狀的行為,你有何相識?【答案】(1)權利:市民身份自由:獲得--定的經濟權利(自由交易、免關稅權)和政治權利;城市享有確定的行政管理權,享有獨立的司法審判權;影響:吸引周邊民眾涌人城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社會地位提升;明確國王(領主)與市民之間的權利義務,確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領主權力。(2)相識:是城市長期斗爭的結果;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國王(領主)不得不適應新的變更;國王(或領主)賜予城市自治權的同時,也強調了市民對國王(領主)的忠誠與歸屬。【解析】【詳解】(1)權利;依據“任何個人來到這個市鎮,只要住滿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從前領主的追捕。”得出市民身份自由;依據“我授權我們自治市的市民們擁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時間內舉辦一次市場的權利”得出獲得確定的經濟權利(自由交易、免關稅權)和政治權利;依據“此外無論何人均不得對倫敦人民行使司法權力”得出城市享有確定的行政管理權,享有獨立的司法審判權;影響;依據所學可從吸引周邊民眾涌人城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社會地位提升、明確國王(領主)與市民之間的權利義務,確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領主權力等方面概括。(2)相識:依據所學可從特許狀是城市長期斗爭的結果、促使封建國王不斷適應新的變更、強調了市民對國王的忠誠與歸屬等角度概括。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493年,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仲裁下,劃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線:在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100里格的地方,貫穿北極到南極,分界線以西的一切土地屬于西班牙的勢力范圍,以東屬于葡萄牙的勢力范圍。教皇子午線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起先。由于葡萄牙不滿這一仲裁,西、葡兩國又于其次年年締結條約,把這條線向西移動270里格。依據這個條約,巴西部分地區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1)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劃定“教皇子午線”的背景。(2)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教皇子午線”的影響。【答案】(1)背景:新航路開拓:西班牙、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的沖突尖銳;教會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皇具有政治權威。(2)以協商方式劃分勢力范圍(解決國際爭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得到認可;亞非拉地區漸漸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解析】【詳解】(1)背景: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教皇子午線的背景須要從新航路開拓、西葡對外擴張的沖突及教皇的重要地位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2)影響:依據材料中教皇子午線劃分的勢力范圍及所學學問可知,其影響主要體現為劃分勢力范圍、對西葡擴張的范圍認可及亞非拉地區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8.以下為1689年《權利法案》部分內容節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行為。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運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曾為非法而有害。除經議會同意外,平常在本王國內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1)依據材料,指出《權利法案》的實質,并分析其頒布的背景。(2)結合所學學問,指出這一文件頒布的影響。【答案】(1)實質: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背景: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力氣上升:爆發議會與國王的斗爭:光榮革命后議會獲得最終成功。(2)確立議會主權,君主立憲制基本確立;英國進人穩定發展:影響了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解析】【詳解】(1)實質:從《權利法案》內容來看,主要是限制國王的立法權、財政權及軍事權,確定的是議會主權,因此實質可歸納為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背景: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權利法案》頒布的背景主要有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妥協、議會同國王的斗爭及議會的成功等。(2)影響: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權利法案》頒布意義主要有確立議會主權,君主立憲制基本確立;英國進人穩定發展;影響了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據貝洛赫《1750~1980年的國際工業化水平》上表為1750~1900年世界制造業產量相對份額簡表。從表中提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邏輯嚴謹。)【答案】[示例一]論題:工業革命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闡述: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發展快速,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相對緩慢,各國發展呈現不平衡。其次次工業革命超出了一國范圍,在幾個先進的國家同時發生:德日等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資本主義快速發展;英法等國在此期間技術更新較慢,工業發展速度放緩。其次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綜上所述,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駕馭新技術的國家發展快于其他國家,最終導致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其他論題示例]論題2:其次次工業革命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論題3.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展快速,在其次次工業革命期間發展放緩。論題4.德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展緩慢,其次次工業革命期間發展快速.論題5.俄國在兩次工業革命期間與其他國家相比均較為緩慢。【解析】【詳解】論題:依據數據表可以看出,從1750年至190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水平發展水平凹凸不一,由此可以得出觀點,工業革命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闡述:依據數據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發展快速,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相對緩慢,各國發展呈現不平衡。依據數據表可以看出,從范圍上看,1860年至1900年期間,即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超出了一國范圍,在幾個先進的國家同時發生;從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