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師聯盟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西方哲學家對人的本質曾下過三個論斷:“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動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下列各項屬于這一哲學家的觀點的是A.人類認識產生于對外界事物的感覺 B.萬物始于水C.人是萬物的尺度 D.信仰即可得救2.1919年5月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與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長陳策舉行會談時,不斷詢問何時重啟西藏問題的談判,陳策答復“因青島問題,已引起國人對領土問題注意,西藏事務,恐難辦理。”此后北洋當局以“政府無權變更領士”一再拒絕了英人的無理要求。這表明A.五四運動激發了愛國熱情 B.尊重民意成為朝野共識C.群眾運動影響了外交決策 D.政府堅持捍衛國家利益3.北宋山水畫作品《晴巒蕭寺圖》《雪景寒林圖》《早春圖》等,章法處理都呈現出賓主分明,眾山拱伏主峰的景觀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賓主之位置經營,以及相互朝拱環抱、顧盼有情的畫面形象。這表明宋代A.商品經濟發展繁榮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C.理學觀念影響繪畫 D.藝術呈平民化趨勢4.我國是世界上疆域遼闊的國家,祖國的疆域是歷史上形成的。有學者認為,元朝實際上奠定了我國疆域的基礎,其關鍵理由是因為元朝時A.實行行省制度 B.西藏、臺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C.疆域最遼闊 D.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5.下面為1952—1958年我國科研成果統計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時間1952—1955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數據科研項目100項科研項目400項科研成果3406項A.“左”傾錯誤已經波及科研領域B.“一五”計劃實施激發了科研熱情C.“科教興國”戰略推動了科研騰飛D.新中國逐步邁入了“科技的春天”6.西周初年,邊陲之地的諸侯國地廣人稀。經過春秋時期的開發,這些封國內的荒地被開墾,大型農田水利工程開始興建,楚國修建芍陂渠,吳王修建伍堰河。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A.鐵制生產工具的使用 B.南方水旱災害較為嚴重C.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D.吳楚經濟實力較為強大7.1919年3月,蘇俄政府頒布了《關于消費公社》的法令,規定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該規定A.提高了蘇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鞏固十月革命成果C.激發了工農的生產積極性D.促進了蘇俄社會公平8.有學者認為,西周的宗法制是按照等級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宗族組織制度,是文明社會對千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的改造和進一步利用。下列關于宗法制的闡述,正確的是A.這種等級原則實現了周天子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宗法制為血緣關系在文明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C.該制度首創千西周,是對傳統制度的升級改造 D.最高執政集團實現了在高度集權基礎上的分權9.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加普遍。據此可知A.均田制導致土地集中現象加劇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買賣C.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D.封建小農經濟日益被大莊園經濟取代10.“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這段話最早有可能發表于A.《時務報》 B.《國聞報》C.《民報》 D.《新青年》11.美國在羅斯福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針,主張限制政府的規模和權力,反對政府干預私營經濟。羅斯福新政使政府特別是聯邦政府的職能和權力有了空前的擴展。現在美國政府成為凌駕于各個壟斷資產階級集團利益之上的國民經濟管理者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協調人。這主要表明美國A.政府職能發生巨大變化 B.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經濟政策C.政府干預主導經濟發展 D.經濟運營機制發生根本變化12.1974年,在中美關系的談判中,基辛格希望中國承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中國政府則堅持認為臺灣問題采用什么方式,是否采用和平方式,將由中國人自己決定。這反映出A.中美關系實現了正常化 B.美國堅持“兩個中國”原則C.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D.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成為共識13.1937~1941年,華北各敵后抗日根據地普遍實行減息政策,規定民間農貸的年利率一律不得超過或1.但1942年,中共中央宣布除抗戰以前的舊債不得超過年利1,外,抗戰開始后的新債由債權人和債務人“自由議定”。這一政策變化A.促成了各階層團結抗戰 B.適應了抗戰形勢的變化C.導致了封建債務的廢除 D.減輕了農民的債務負擔14.《后漢書》記載,東漢安帝永初年間,曾兩次調動江蘇、浙江一帶的糧食,賑濟河南等地。這反映出A.江南農業得到一定發展 B.北方的農業產量持續下滑C.長途貿易取得長足發展 D.南北經濟呈現互補的趨勢15.仔細觀察下面兩幅不同時期的山東地圖,從左圖到右圖的變化主要說明了古代山東地區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強B.行政區劃范圍由小到大C.在全國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機構設置由繁到簡16.如圖為左家塘楚墓出土的對龍對鳳文經錦,從圖中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的裝飾藝術風格較商周更開放,動物紋樣往往頭部寫實,而身體經過簡化,有的直接與藤蔓結為-體,有的動物體與植物體共生,形式豐富優美、多樣化。這種變化說明A.社會思潮的活躍推動觀念改變 B.地理環境會造成藝術風格不同C.藝術創作受外來文化因素影響 D.社會轉型會引起藝術風格變化17.明確揭示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重要會議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18.依據上海警察局檔案,1919年5月上海許多學生家長都收到同樣一份由上海華童公學校長發出的通知(見下圖)。引發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業發展吸引勞動力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C.淞滬會戰發生,逃避斬獲D.國民經濟崩潰,學業難繼19.20世紀60年代,美國漫威公司創造了綠巨人浩克這一漫畫人物形象,情節是蘇聯間諜在實驗中搞破壞,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馬射線的輻射而變成了綠巨人。這一藝術創作反映出A.美國民眾對于蘇聯崛起的恐懼B.漫畫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時代影響C.美蘇兩極對抗擴展到文化領域D.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文化事業發展20.閱讀非洲奴隸貿易統計數據柱形圖(1501~1875年)。決定柱形圖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程度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C.世界工業化發展水平提高 D.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的突破21.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的“激進”其實是清政府的“極端”逼迫出來的。……與其呼吁民眾不要“激進變革”,不如吁請統治者不要“極端頑固”。可以佐證此觀點的是A.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 B.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C.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與護國運動22.1908年,上海《圖畫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鄉下私塾先生前往上海城里的新式學堂任教,把電燈當作鬼火,嚇得徹夜未眠;講解新教材的課文時牽強附會地把孟德斯鳩當作曹操(字孟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為西化的大都市 B.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傳入中國C.啟蒙思想在中國得到傳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23.如圖為公元117年羅馬帝國皇帝去世時的疆域圖,下列描述符合該時期的是A.大斗獸場每個拱門兩邊都配有希臘式石柱,將建筑力度和外觀美感融為一體B.圖拉真廣場層次分明,功能豐富,廣場兩側配有四排粗大的柱廊C.萬神殿由門廊和正殿構成,集希臘柱式和羅馬拱門建筑風格于一體D.圖拉真紀功柱的柱體自下而上有一條浮雕帶,描繪了圖拉真遠征場景24.1964年10月17日,蘇聯《真理報》發表文章指出,當前:“裙帶關系,草率的結論,魯莽冒失的、脫離實際的決定和行動,吹牛皮說大話,根本不顧科學和實際經驗已經研究出來的結論,凡此種種都和列寧式的黨格格不入。…”這一論斷A.肅清了列寧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影響 B.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東縛C.為勃列日涅夫的政策調整做了鋪墊 D.改變了蘇聯農業的落后面貌25.1916年,“雙十節”慶祝活動規模盛大,打破了民國建立以來慶祝活動的紀錄。正如某報道所稱:“共和重昭,陰霾肅清,人民皆以誠意祝禱……盛況,迥非往年所可比。”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新文化運動已席卷全國 B.國民民主參政意識增強C.臨時政府統治基礎穩固 D.復辟帝制行為有違潮流26.北宋中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如宋仁宗在位期間人才濟濟,文官群體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這種現象A.激發士人的社會責任意識 B.加快了新貴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現 D.導致書院講學的日臻發達27.“城市”是由“城”與“市”結合為一的產物。有學者將中國歷史上“城”與“市”的關系演變概括為5個階段:有城無市,城中有市,城區即市區,城在市中和有市無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區即市區″階段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陽B.唐都長安C.宋代東京D.明代蘇州28.在西周分封的過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諸侯在治理諸侯國過程中“啟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實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針,廣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穩定政局,鎮撫各族B.阻礙了西周勢力的拓展C.導致了諸侯獨立,王權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認同29.光榮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儀式上,議會當眾宣讀了《權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義宣讀了誓詞:“我們衷心地接受你們向我們提出的議案,并保證以英國法律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威廉所說的“你們”是指A.英國民眾B.英國貴族C.英國議會D.英國王室30.下表為在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武器和刑罰統計情況(部分)。這反映出商朝A.強制性權力已出現 B.對外征戰十分頻繁C.實行嚴刑峻法統治 D.社會階級矛盾激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從上海發展看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材料一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華人職業分布表職業人數職業人數職業人數職業人數苦力544鴉片館主353雜貨商329錢莊助理228百貨業主453洋行雇員344船民253茶葉店主174裁縫375木匠、建筑工、承包商330船商、絲商、棉商230老鴇222小販165米商123酒店業主151糖果商、面包商119傭人152典當商119理發師132煤商95——資料來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報》材料二1865年英商匯豐銀行上海分行開業清廷批準江南制造總局成立1867年租界設立上海水龍公所,以供消防之用1872年英商出資創辦的《申報》1884年英商主辦《點石齋畫報》創刊1896年上海徐園放映電影,這是電影在中國的首次放映1897年夏瑞芳、鮑咸昌在滬創立商務印書館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開業《女學報》在上海創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婦女報紙1911年《新申報》號外在次日報道了北京學生五四愛國示威1925年日商紗廠資本家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摘自熊月之《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材料三注:專門事業指工程師、科學家、律師、醫生、記者、作家、會計等;雜類指傳統服務行業(小商販、洗衣、幫傭、理發等)和少量游民及幫會成員。——摘自鄒依仁《舊上海人口變遷的研究》,上表根據數據繪制問題(1)材料一體現了上海開埠早期,租界內華人職業分布怎樣的特點?(2)材料二中體現了上海社會哪些方面的變遷?(3)對比材料一與材料三,華人職業分布有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4)基于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上海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轉型的認識。32.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同一轍——這就是一個絕對君主制的國家內部通過對政治的民主化改造來實現社會的現代化轉型。……英國革命與美國革命是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而法國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問題:(1)從現代化視角看,美國革命要完成哪兩個主要任務?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2)材料中作者認為“法國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你同意這種評價嗎?為什么?33.軍人的沉浮材料一君主專制建立后,軍人地位日趨下降,并逐漸成為人所不恥的賤民階層。在民眾心中逐漸養成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日常心理。材料二近代以來,軍人一下子活躍和突出出來,成為社會風云人物,站在了時代的潮頭。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幾乎都同軍事有關。“軍人者,據國家最重要之地,則亦為國家最優遇者。”——以上摘自《新制度與大革命》問題:(1)君主專制建立后,軍人為什么逐漸成為人所不恥的賤民階層?(2)列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與軍事有關事例各一個。(3)近代以來,導致軍人站在時代潮頭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是亞里斯多德對人的本質的三個論斷,結合所學可知,亞里斯多德認為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是人類認識的來源,認識產生于對外界事物的感覺,故A符合題意;泰勒斯提出萬物始于水,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BCD不符合題意,排除。2、C【解析】
因為五四運動,北洋政府拒絕了重啟西藏問題的談判。這表明群眾運動影響了北洋政府的外交決策,故C正確;材料主旨說的是北洋政府的外交決策的原因,故A錯誤;B項錯在“共識”,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北洋政府堅持捍衛國家利益,故D錯誤。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儒學到宋代發展為理學,理學強調的是存天理,滅人欲,以便維護封建等級秩序。材料“眾山拱伏主峰的景觀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賓主之位置經營,以及相互朝拱環抱、顧盼有情的畫面形象”體現的是對等級秩序的維護,說明理學觀念影響繪畫,C選項符合題意;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會沖擊等級秩序,A選項排除;道家強調的是無為而治和逍遙的人生態度,材料不能體現,B選項排除;材料中的山水畫比較高雅,無法體現藝術呈現平民化的趨勢,D選項排除。4、B【解析】
元朝疆域廣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對于西藏設立宣政院管理,臺灣被稱為琉球,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所以說元朝實際上奠定了我國疆域的基礎,B正確;A是地方制度;C是實行行省制原因;D是民族關系發展。5、A【解析】
科研項目從100項激增到3406項,明顯是體現了大躍進和浮夸風,說明“左”傾錯誤已經波及科研領域,故選A項;科研項目的激增已經突破正常值范圍,不僅僅是激發科研熱情的結果,故排除B項;“科教興國”提出于1995年,與題意時間不符,故排除C項;僅從表格內容無法體現新中國邁入了“科技的春天”,故排除D項。6、A【解析】
春秋時期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的確立主要和生產力發展有關,即鐵制生產工具的使用,A正確;自然災害是影響因素之一,不屬于主要原因,B排除;春秋時期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排除;材料中的吳楚兩個僅是修建水利工程的代表,不能就此推出兩國的經濟實力強大,D排除。故選A。7、B【解析】
根據材料“規定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蘇俄加強對社會物資的控制,體現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主要是為了保護十月革命果實,B選項符合題意。提高了蘇俄的公有化程度和促進了蘇俄社會公平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D選項排除。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選項排除。【點睛】戰時共產主義是蘇俄在1918—1921年實行的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剝奪資產階級,對小企業普遍實行國有化;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貿易,實行產品實物供應及主要消費品配給制;取消貨幣和核算制,實行總管理局制,國家直接給每個企業制定產、供、銷計劃;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戰時共產主義是在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爆發時期,為適應戰爭需要而采取的臨時措施,對集中國內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國武裝干涉,贏得國內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8、B【解析】
根據材料“西周的宗法制……是文明社會對于原始的氏族血緣關系的改造和進一步利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為血緣關系在文明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故B項正確;西周并未實現周天子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A項;宗法制確立于夏朝,排除C項;周并未實現最高執政集團的高度集權,排除D項。故選B。9、C【解析】
分析材料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加普遍根據所學,說明當時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故C正確;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主要是為限制土地兼并,AB選項排除;D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10、C【解析】
題干中的言論是關于三民主義的,最早在《民報》發表,選項C正確;《時務報》《國聞報》均屬于維新派報刊,而三民主義是革命派主張,因此三民主義不可能刊登在這兩份報刊上,選項A、B排除;選項D與題干中“最早”不符,排除。11、A【解析】
根據題干“限制政府的規模和權力……成為……國民經濟管理者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協調人”可知,羅斯福新政擴大了政府權力,強化了政府經濟運行中的調控作用,反映了政府職能的變化,故A項正確;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政府走上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排除B項;美國依然以市場經濟為主導,而非政府主導經濟,排除C項;羅斯福新政是堅持資本主義私有制度前提下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并未改變資本主義根本運行機制,排除D項。故選A。12、C【解析】
本題考查新中國外交。材料指出,在1974的中美關系談判中,中國強調在臺灣問題的解決方式上,由本國自己決定,凸顯了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故C項正確;標志著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的是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的發表,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美國“希望中國承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并未提到其堅持“兩個中國”原則,故B項錯誤;材料主旨是強調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并未體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成為共識”,故D項錯誤。13、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1942年敵后根據地減息政策的調整及對民間農貸利率的規定從嚴格限制轉變為靈活處理,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以應對日本對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故B項正確;題干措施有利于團結富裕階層,不能體現各個階層的團結,排除A項;題干不能說明封建債務被廢除,排除C項;變化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債務負擔,排除D項。故選B。14、A【解析】
材料反映了東漢從江南一帶調糧食賑濟河南地區,說明江南地區農業獲得了發展,因此才能支援河南地區。A正確;賑濟河南等地不代表北方的農業產量持續下滑,B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政府調用,不是長途商業貿易,C錯誤;材料只提到南方賑濟北方,沒有涉及經濟的互補,D錯誤。故選A。15、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山東存在齊魯等諸侯國時,諸侯有對地方的世襲統治權,而右圖中只有郡的設置時,郡的長官由中央任免,聽命中央的垂直管理,這一變化說明古代山東地區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強了,A項正確;圖片中左圖的地理范圍比右圖的要小,行政區的范圍并沒有變小,B項錯誤;只有山東地區的地方管理區劃制度變化,不是采用直轄等做法,C項錯誤;行政機構設置都只有一層,D項說法不符合題意。16、D【解析】
根據材料“春秋戰國時期的裝飾藝術風格較商周更開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方面諸侯混戰,經濟方面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生產力提高,小農經濟逐漸確立,思想方面百家爭鳴,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轉型引起藝術風格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藝術風格的變化,而不是觀念的改變,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當時社會轉型對藝術風格的變化,而不是地理環境對藝術風格的變化,B項錯誤;材料所述藝術風格變化沒有體現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C項錯誤。17、B【解析】
中共二大提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揭示出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明確提出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和動力;提出“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方法,故答案為B;中共一大宣告中共成立,確定黨的任務和中心任務,A錯誤;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定毛澤東的正確領導,C錯誤;中共“七大”制定當時黨的任務和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內容,D錯誤。18、B【解析】
根據題干“1919年5月”、“上海許多家長都收到同樣一份由上海華童公學校長發出的通知”、“無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荒廢學業”等信息,結合所學可以知道,五四運動爆發后,上海學生通過罷課聲援北京學生運動,因此出現題干中的現象,由此可以知道,引發題干中現象的原因是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故B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學生反帝愛國運動,與民族工業發展無關,故A選項錯誤;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排除;根據材料“1919年5月”“無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荒廢學業”等信息可知,材料體現了五四運動,而不是國民經濟崩潰,學業難繼,故D選項錯誤。19、B【解析】
材料表明,美國影視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針對蘇聯,這反映了在時代大背景下美國影視公司的冷戰思維,故選B;材料無法反映民眾的情緒,排除A;材料僅反映了美國一方,無法體現美蘇雙方,排除C;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故選B。20、C【解析】
據材料圖示可知,1501~1875年非洲奴隸貿易從迅速上升到急劇下降,此期間經歷了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西方殖民國家需要大量勞動力,說明工業化水平較低情況下依靠眾多勞動力,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工業生產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會大幅度下降,因而出現圖示現象,故世界工業化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非洲奴隸貿易的發展,故C項正確;殖民擴張程度雖與非洲奴隸貿易密切相關,但并非是決定性因素,故A項錯誤;非洲黑奴貿易主要強調勞動力的重要性,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勞動力更顯得重要,但圖示顯示19世紀中后期奴隸貿易卻減少,說明世界市場的形成不能決定非洲奴隸貿易的發展,故B項錯誤;早在17世紀自然科學理論已出現突破,與非洲奴隸貿易的興起與衰落沒有直接關系,故D項錯誤。21、C【解析】
清朝統治者為了挽救統治危機而進行了新政,但仍沒有超出“中體西用”的范疇,最終失敗,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爆發,C正確;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不是因為清統治者的極端頑固,而是因為階級矛盾的激化,故A錯誤;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與“激進變革”、“極端頑固”不符,B錯誤;二次革命與護國運動發生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D與材料不符。22、A【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到上海有新式學堂、電燈、啟蒙思想等,反映出上海已成為西化的大都市,A正確;電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而啟蒙思想不是,排除B項;材料并不只涉及到啟蒙思想,還有西方的物質文明,排除C項;“取代”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23、D【解析】
根據疆域圖可知,這時羅馬帝國的疆域最大,這是圖拉真時期的疆域,選項D正確;斗獸場門柱具有希臘化色彩,這是公元80年的建筑成就,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圖拉真廣場建立時間是10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萬神殿建立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C。24、C【解析】
當前“魯莽冒失的、脫離實際的決定和行動”顯然是指責赫魯曉夫的改革不切實際,是為勃列日涅夫改革做鋪墊,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新經濟政策無關,A項錯誤;BD兩項表述均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25、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16年,‘雙十節’慶祝活動規模盛大”、“共和重昭,陰霾肅清”可知,各界民眾因為共和制度失而復得而倍感珍惜,這說明袁世凱復辟帝制行為不得人心,D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中的席卷全國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材料未涉及國民的民主參政意識,B選項排除;臨時政府的統治基礎十分薄弱,C選項排除。故答案為D。26、A【解析】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讀書人入仕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這必然促使士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故A項符合題意;隋唐時期科舉制結束貴族政治,強化官僚政治,宋代延續這一歷史趨勢,故B項不符合題意;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初期既定國策,C不符合題意;書院講學產生于唐代,從宋初逐步走向發達,與材料所述的現象關系不大,故D項不符合題意。27、C【解析】
本題考查古代商業的發展。“市”專門用于貨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場所。古代政府對市都有嚴格規定,如漢代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的中央設置亭樓,四面建有門、墻,可見管理是相當嚴格。而這種狀況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打破了原先空間好時間上的限制,不用封閉在政府規定的墻垣之內,形成了商業街。城郊農村出現“市”。“市”的發展說明我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詳解】題目中的城就是政府辦公和人民居住的場所,市指商品交易場所。“城區即市區”就是說居住區和商業區不再分開了,這種情況出現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所以排除A項和B項,答案只能從C項和D項中選,D項雖也屬于“城區即市區”但是不是較早期的情況,故不選D,由此正確答案為C。【點睛】漢代的“市”有專門管理機構。南北朝時形成草市,有“草市尉”管理。唐代出現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28、A【解析】
“啟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說要遵從舊典,管束商臣民,擁戴周王室。“保民”說明要從民本思想出發,體現出分封制目的是為了穩定統治,故A項正確。分封制促進了西周疆域發展,故B項錯誤。諸侯獨立,王權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響,故C項錯誤。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發展,故D項錯誤。29、C【解析】根據材料“光榮革命后”、“議會宣讀《權利法案》”等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控制議會制定了《權利法案》,限制王權,確立議會至上的地位,故“你們”是指英國議會,C項正確。國王的權力接受議會的制約,而不是英國民眾,排除A。材料強調英國國王接受議會的要求,而不是英國貴族,排除B。材料強調英國國王接受議會的要求,而不是英國王室,排除D。點睛:抓住題眼在解題中的關鍵作用,所謂“題眼”,就是一道題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題的題眼是“光榮革命后”“我們衷心地接受你們向我們提出的議案,并保證以英國法律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根據對題眼的了解,結合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相關內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選項即可知道答案。30、A【解析】
從材料中把人的手腳銬起來、把人關進監獄、把人活埋等刑罰可以看出商朝已經是國家,出現強制性權力,故選A;材料出現人拿著武器不能說明征戰十分頻繁,B錯誤;實行嚴刑峻法從法家出現才開始,C錯誤;階級社會固有的階級矛盾,但是材料不能顯示階級矛盾激化,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根據材料歸納出兩個特點。大部分職業的文化要求較低;依附于航運業的服務型行業從業人數較多;上海的傳統商業比例較高;許多中國人逐漸接觸西方生活方式與商業運作。(2)能概括兩個方面的變遷:經濟結構的變化;城市化發展;市政建設;社會風氣;傳媒發達;文化普及等。(3)對比材料找出兩組變化。出現工程師、科學家、律師等專門事業的人,體現了華人從事職業的知識含量增加;開始出現演員、運動員等新生職業;工業人口與現代商業人口的比例有大幅度增加;越來越多的華人進入租界政府供職。(4)本小題采用以下四個方面來評分,分別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最后合成總分。①觀點:是否基于材料;ⅱ提煉材料;ⅲ是否新穎深刻(鼓勵多元觀點)②史實:是否基于材料;ⅱ使用核心史實還是使用邊緣史實;ⅲ是否完整使用核心史料③論述:邏輯性(清晰、完整);ⅱ是否史論一致④組織:連貫性(非列舉);ⅱ科學性(準確使用學科術語)答案l:能夠擴展材料本身的意義,并進行更為抽象的提煉和概括,如在以上基礎上,還能從以下角度建立起聯系,并論證充分,如各種文明內容交錯推進社會轉型。現代世界的形成等。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組織: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視角:如西方文明推動上海社會生活、經濟結構的變化。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組織: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視角:如西方文明推動上海社會生活。組織: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答案4: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解析】
(1)根據材料一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華人職業分布表可知,其特點是職業分布中,除洋行雇員、錢莊助理等職業,大部分職業的文化要求較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端產業人才助力瀘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研究
- 婚姻登記工作規范
- 25年三月份度事業單位地理信息數據保密協議
- 幼兒園性教育
- 西湖吟趣圖課件
- 行業協會會議
- 酒店轉讓協議合同范文
- 軟件項目團隊管理制度
- 長春保潔公司管理制度
- 運動器械車間管理制度
- 顯示儀表ppt課件
- 文件模板(平行文)
- ASME B1.1-2003統一英制螺紋中文版_圖文
- 電力環網柜箱變基礎計算表
- 漱口水公司績效計劃(范文)
- Theme and Rheme 主位與述位(課堂PPT)
- pocib預算工具(進出口)
- 《群監員培訓》PPT課件.ppt
- 壓力容器設計計算書
- 尿毒癥腦病ppt課件
-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第三單元-單元解讀-共64張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