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章第3節第2課時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必備學問基礎練1.中國科學家利用雄性四倍體鯽魚與雌性二倍體紅色雙尾金魚交配,獲得了一種新型三倍體鯽魚,該三倍體鯽魚保留了生長速度快、不育等優點,同時新增加了體高/體長的值更高、肉質更甜的特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四倍體鯽魚與二倍體金魚能交配產生三倍體鯽魚,說明它們能進行基因溝通B.該新型三倍體鯽魚性狀不同于親本,因此它是一個新物種C.在該三倍體鯽魚的形成過程中發生了進化D.該三倍體鯽魚細胞是通過有絲分裂增加體細胞數目的2.下列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殖隔離是物種朝不同方向發展的確定性因素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C.兩個種群間一旦形成生殖隔離,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D.發生在生物體內的基因突變,有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更3.峽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導致新物種形成。兩個羚松鼠種群分別生活在某大峽谷的兩側,它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峽谷形成之前。下列關于羚松鼠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峽谷使兩側羚松鼠種群之間難以進行基因溝通B.峽谷的生態環境不能確定羚松鼠基因的突變方向C.地理隔離是羚松鼠種群產生新物種的標記D.沒有峽谷的阻隔,羚松鼠種群的基因頻率也會發生變更4.下列有關種群和物種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B.種群的范圍大于物種,一個種群可包含幾個不同的物種C.物種的形成不肯定經過地理隔離,但肯定形成生殖隔離D.種群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一旦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就成了不同的物種5.(2024江蘇鎮江高一期末)巴拿馬海峽將很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種群和加勒比海種群,如鼓蝦屬的7個物種之間在形態和體色方面發生了明顯的差異,只有約1%的種間交配可能產生可育后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環境變更可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B.鼓蝦屬7個物種之間的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變更的結果C.食物和棲息空間的不同,導致不同海洋種群基因突變的方向不同D.新物種大多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終出現生殖隔離而形成的6.[多選]同域物種形成是指新物種從同一地域的祖先物種未經地理隔離進化而來的。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是生活在遜木措湖的兩種裸鯉,原屬于同一物種,是探討同域物種形成的志向模型。在生殖期,裸鯉會釋放性外激素吸引異性前來交配。調查發覺,這兩種魚的嗅覺基因差異很大,這是導致它們分化為不同物種的關鍵。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的形成沒有經過隔離B.裸鯉釋放的性外激素會引發異性裸鯉嗅覺基因發生突變C.同一地域的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所含的全部基因構成了一個基因庫D.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對性外激素識別的差異,阻礙了這兩種魚的基因溝通7.墨西哥有一種穴居盲魚,生活在黑暗的石灰巖洞的淡水中。大部分穴居盲魚的眼睛都特別小,有些甚至沒有眼睛,完全失去了視力功能。下列推想合理的是()A.盲魚視力的丟失,可能是黑暗誘導下相關基因突變導致B.視力功能退化的盲魚越來越多,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視力正常的與完全失去視力功能的盲魚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D.該盲魚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只與環境的選擇作用有關8.[多選]如圖表示一個親代種群由于地理隔離(河流和山脈)形成了兩個新的種群,進而進化為兩個新物種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自然選擇確定三個種群的進化方向C.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新物種形成的標記是產生了生殖隔離9.如圖表示A海島上的一個兔種群甲,由于地殼運動,隨A海島被分成B、C兩個海島而分成兩個種群,經過長期進化漸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記B.若沒有發生地殼運動,留居A地區的甲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變更C.乙、丙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溝通,它們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D.甲、乙兩個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的基因庫組成完全不同10.(2024江蘇揚州中學高三模擬改編)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經過漫長的演化,現在大熊貓99%的食物來源于竹子。由于森林砍伐等人類活動導致大熊貓棲息地被分割,現有大熊貓被分割成了33個孤立種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大熊貓中與食性相關的基因發生了定向變異B.棲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種群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C.種群間基因的雙向遷移不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更D.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別11.某探討小組探討了某地的兩個湖泊。這一地區有時會發洪水。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像的魚: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探討小組已知魚的體色由一對等位基因限制,但不清晰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兩種假說,如下圖所示。(1)在假說甲中,湖泊Ⅰ中的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的祖先是。
(2)假說甲認為,湖泊Ⅰ、Ⅱ會形成上述兩種魚,根本緣由是灰色魚通過
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并在的作用下,適應環境的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生存下來,而不適應環境的灰色魚被淘汰。
(3)假說乙認為,湖泊Ⅰ中原有的紅褐色魚,由于洪水的作用,一部分進入湖泊Ⅱ中,從而產生以致無法進行基因溝通。假如湖泊Ⅰ中紅褐色魚與親緣關系最近,則這一證據能有效支持假說乙。若湖泊Ⅰ中的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存在,可以確定它們是兩個物種。
(4)連續兩年對湖泊Ⅰ中的金黃色魚進行調查,發覺DD和dd的基因型頻率變更如下表。時間DDdd第一年10%70%其次年4%64%在這一年中,該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填“是”或“否”),理由是
。
關鍵實力提升練12.[多選](2024江蘇鹽城響水中學高一期末)如圖表示某地區蝗蟲進化的基本過程,圖中X、Y、Z表示生物進化中的基本環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蝗蟲原種和蝗蟲新種之間不能進行基因溝通B.圖中X、Y、Z分別是遺傳變異、自然選擇、隔離C.蝗蟲新種的形成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定向突變的結果D.推斷蝗蟲種群發生進化的依據是種群的基因型頻率發生變更13.(2024·江蘇蘇州高一期中)下圖中①②③④表示形成新物種的4個環節,⑤~⑩是種群內不同變異個體。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表示地理隔離,它能干脆導致甲、乙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更B.②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為自然選擇供應材料,也可能隨機變更基因頻率C.③表示自然選擇,通過干脆選擇基因型定向變更基因頻率D.④表示生殖隔離,新物種的形成不肯定須要經過④14.[多選]某地有兩個習性相像的猴面花姐妹種——粉龍頭(花瓣呈粉紅色)和紅龍頭(花瓣呈紅色),起源于一個粉色花的祖先種,兩者分布區重疊,前者由黃蜂傳粉,后者由山蜂鳥傳粉。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粉龍頭和紅龍頭猴面花是因長期地理隔離而產生生殖隔離形成的B.兩者分布區重疊導致自然選擇對兩種群基因頻率變更所起的作用不同C.兩個猴面花姐妹種的生活區域重疊越多,對資源的利用就越充分D.因起源于同一祖先種,所以粉龍頭和紅龍頭猴面花種群的基因庫相同15.[多選]如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被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區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肯定存在生殖隔離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C.若經過漫長的進化,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則b和d是同一物種D.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但c和d不肯定屬于不同物種16.[多選]如圖為某哺乳動物種群因河道變更而發生的變更,下列與之相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河道的變更使同一種群的生物變成了不同的物種B.河道的變更使兩個種群失去了基因溝通的機會C.B種群和C種群基因頻率的不同僅與環境的變更有關D.地理隔離必定導致生殖隔離,生殖隔離必定源于地理隔離17.圖1顯示某種甲蟲的兩個種群基因庫的動態變更過程。種群中甲蟲的體色由基因A和a限制(如圖2),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在另一個基因型為AA的種群中出現了基因型為Aa的甲蟲,a基因最可能的來源是,該來源為生物進化供應了。當這個種群達到遺傳平衡時,灰色個體占4%,則A的基因頻率為。
(2)因國家推行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措施,種群1所在的地區環境污染持續改善,可預料該種群的后代中a的基因頻率將(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若想知道種群1和種群2是不是同一物種,應如何設計試驗?
如何依據試驗現象作出推斷?
第2課時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1.D解析三倍體鯽魚由于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配子,故三倍體鯽魚不行育,四倍體鯽魚與二倍體金魚屬于兩個物種,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不能進行基因溝通,A項錯誤;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新型三倍體鯽魚不行育,不能看作新物種,B項錯誤;進化的單位是種群,三倍體鯽魚不算一個物種,也不能形成種群,所以不能發生進化,C項錯誤;有絲分裂能增加細胞的數目,故該三倍體鯽魚細胞是通過有絲分裂增加體細胞數目的,D項正確。2.A3.C4.B5.C解析基因突變變更了基因的種類,染色體變異變更了基因的數目和排列依次,環境對種群的性狀進行選擇,從而變更基因頻率,所以三者都可以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A項正確;鼓蝦屬7個物種之間的差異,是由于自然選擇導致基因頻率定向變更,從而產生了生殖隔離,B項正確;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與環境無關,食物和棲息空間的不同導致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C項錯誤;新物種大多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終出現生殖隔離而形成的,D項正確。6.ABC解析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的形成沒有經過地理隔離,但經過了生殖隔離,A項錯誤;基因突變本身就存在,不是由性外激素引發的,B項錯誤;種群中全部個體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基因庫,同一地域的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是兩個不同的種群,故同一地域的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所含的全部基因構成了兩個基因庫,C項錯誤;斜口裸鯉和花斑裸鯉對性外激素識別的差異,影響了交配對象的選擇,進而阻礙了這兩種魚的基因溝通,D項正確。7.B8.AC9.C解析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記,A項錯誤;留居A地區的甲種群由于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等因素,其基因頻率也會發生變更,B項錯誤;乙、丙兩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不能進行基因溝通,C項正確;甲、乙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兩種群的基因庫有較大差異,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項錯誤。10.D解析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A項錯誤;棲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種群之間存在著地理隔離,B項錯誤;不同種群的基因庫不同,種群間基因的雙向遷移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更,C項錯誤;不同種群的突變方向各不相同,且自然環境不相同,引起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不同變更,所以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別,D項正確。11.答案(1)同一種灰色魚(2)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自然選擇(3)地理隔離湖泊Ⅱ中的紅褐色魚生殖隔離(4)否種群基因頻率未發生變更12.CD解析蝗蟲新種與蝗蟲原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兩者不能進行基因溝通,A項正確;圖中X、Y、Z分別是遺傳變異(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生殖隔離),B項正確;突變是不定向的,蝗蟲新種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項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故推斷蝗蟲種群發生進化的依據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更,D項錯誤。13.B14.ACD15.BD16.ACD17.答案(1)基因突變原材料80%(2)增大(3)讓種群1和種群2的雌雄個體之間交配,視察能否產生可育后代若能產生可育后代,則兩種群是同一物種;若不能交配產生后代,或交配后產生的后代不行育,則兩種群不是同一物種解析(1)依據題意分析,只有一種基因型AA的種群中原來只有A基因,沒有a基因,則a基因最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啟東市2025年高三下北師大版英語試題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
- 南通市崇川區啟秀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三次聯考(四川版)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內蒙古鄂爾多斯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診斷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長沙二手房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 業績合作協議范本
- 花園洋房買賣合同書
- 變電站防雷接地安裝工程合同
- 山東省聊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
- (三診)綿陽市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 歷史試卷A卷(含答案)
- 麻醉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
- JJF 2221-2025導熱系數瞬態測定儀校準規范
- 山東省高中名校2025屆高三4月校際聯合檢測大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 公司兩班倒管理制度
- 汽車漆面保護膜安裝協議
- 2025年武漢數學四調試題及答案
- 綠化養護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中國紡織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