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的聯想教學設計_第1頁
數字的聯想教學設計_第2頁
數字的聯想教學設計_第3頁
數字的聯想教學設計_第4頁
數字的聯想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好風光好風光恢復供貨才《數字的聯想》教學設計撰寫:華漕中心小學侯翠蘋單元主題:有趣的想象課題:數字的聯想知識要素:夸張與裝飾形狀的聯想技能要求:學習剪、畫、添加與配色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啟發聯想,使學生發現數字的裝飾美創意與表現:大膽想象,創意添加,使數字更有趣欣賞與評議:互相交流、不斷激發創作欲望教學重點:啟發開拓學生思維,設計有創意的數字聯想畫教學難點:數字的變化既要生動有趣,又要簡練教學準備:教具:鉛畫紙、范圖學具:彩色紙、即時帖(可選用)、膠水、蠟筆、彩色鉛筆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欣賞與討論1、情景創設(數字兒歌)。2、了解阿拉伯數字的淵源。3、教師啟發引導:數字的外形象什么?1、一起創編數字兒歌。2、各自提出不同的創意。設計與制作1、教師簡單介紹數字變化、制作的方法。2、指導草稿設計、剪貼勾線、在外部添加的方法,并涂色完成。3、制作過程中創設交流機會,拓展思維,提高全班整體作業效果。1、學生創作。2、有創意的學生交流創作感受。評論與見解1、提問:為什么有些數字特別有趣,它夸張了什么?2、提問:有些數字特別醒目,它用了什么手法?3、提問:你覺得哪一張最吸引你,為什么?討論交流:在設計時可夸張數字的某一部位,使數字的變化更有趣生動。涂色可用對比色等方法,使數字更醒目。欣賞與交流1、鼓勵學生相互交換作品。2、指導學生將作品做成頭飾。1、相互交換作品,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給老師。2、把作品做成頭飾進行即興表演。3、填寫“我的感覺”。《水跡象什么》教學設計撰寫:華漕中心小學侯翠蘋單元主題:有趣的想象課題:水跡象什么知識要素:概括、取舍、添加和聯想技能要求:學習點線面組合的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發現水跡產生的過程,體驗創造的樂趣創意與表現:根據水跡的形狀,添加出有創意的畫面欣賞與評議:能發現并評論別人和自己作品的優點教學重點:根據水跡的形狀特征,畫出有創意的畫面教學難點:有意識的控制水跡的變化教學準備:教具:課件、范畫等學具:紙、彩筆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發現與引導1、創設情景,在紙上留下水跡,引發興趣。2、引導學生說說水跡在紙上留下了什么?3、展示同齡人和名家的作品(作品形象夸張特征明顯)。1、學生展開想象,交流水跡象什么。2、欣賞作品,初步感受形象夸張、變化的藝術美。感受與嘗試1、指導學生在紙上隨意留下水跡。2、指導補充水跡的方法:可有意識的用晃、抹、點等方法來補充。3、用餐巾紙將水跡吸干,將水跡外形勾畫出來。嘗試在紙上用簡單的方法制作水跡,感受其樂趣。觀察與聯想1、引導學生對水跡進行觀察與聯想(可以轉動紙片、變化角度來觀察聯想)。2、強調根據物體的特征作添加,并用線條和色彩加以裝飾。3、根據畫面呈現的主題作適當的背景添加。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觀察,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將水跡添加得更生動。欣賞與交流1、指導學生講評,并給自己的畫面命名。2、引導學生說說感受與收獲。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給畫面命名,講述發現的過程、作品的閃光點。2、推薦其它學生作品,并闡述理由。3、談談感受與收獲。《象形的文字》教學設計撰寫:平陽小學方圓單元主題:有趣的想象課題:象形的文字知識要素:文字演變和古文字書寫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涂色的多種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發現古文字很像身邊的事物,線條優美實踐與創造:多種涂色方法的嘗試與創新;字與色的組合欣賞與評議:欣賞蠟筆的不同運用帶來的不同效果教學重點:美化象形文字教學難點:根據象形文字搭配涂色方法教學準備:教具:范作、課件等學具:蠟筆、鉛畫紙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了解與嘗試1、介紹一些基本的涂色方法,例如:接、圈、點、刮等。2、引導學生使用以上涂色方法進行嘗試。3、引導學生對嘗試作品進行評議。1、了解一些基本的涂色方法。2、嘗試用基本的涂色方法涂抹。3、評議嘗試的作品。涂色與創新1、引導學生對涂色方法進行討論。2、引導學生交流討論結果。3、指導學生再次進行涂色練習,及時反饋。4、發現學生作業中獨特的涂色方法,及時鼓勵。1、討論創造更多的涂色方法。2、交流心得。3、用多種方法進行涂色練習。欣賞與書寫1、講解古文字的演變過程。2、引導學生欣賞書本上的范例。3、帶領學生玩根據古文字配底色的游戲。4、引導學生在涂好的底色上寫上自己喜歡的象形文字。1、體會古文字的演變過程。2、欣賞書本上的范例,欣賞字與色的組合。3、玩根據古文字配底色的游戲——選擇與某一象形文字相配的涂色方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字,配上合適的涂色方法。4、在涂好的底色上寫上自己喜歡的象形文字。展示與評價1、創設學生作品展示環境。2、引導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3、教師評論小結。1、學生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2、推薦其它學生作品,并闡述理由。3、填寫“我的感覺”。《我的小書包》教學設計撰寫:平陽小學方圓單元主題:學習的好伙伴課題:我的小書包知識要素:初步感受方形物體技能要求:觀察、表現細節和立體感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發現書包造型的結構美創意與表現:寫生書包,表現細節部分欣賞與評議:欣賞、比較作品中的細節部分、學習評議教學重點:畫出書包的特征教學難點:畫出書包的外形和圖案教學準備:教具:范作學具:書包、畫紙、彩筆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欣賞書包1、出示漂亮的書包圖片給學生欣賞。2、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書包。3、引導學生討論各自書包的功能與外形特點的不同。1、欣賞漂亮的書包圖片。2、拿出自己的書包細細觀察。3、小組討論交流:①書包的功能;②書包的外形特點。觀察與對比1、引導學生觀察書包的結構。2、引導學生欣賞書本上的學生作品。3、提問:如何畫出書包的厚厚的感覺?4、請學生在平面的書包上添畫側面。1、觀察書包的結構。2、欣賞同齡人作品。3、嘗試畫出書包的厚度。寫生書包1、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自己的書包。2、引導學生選擇一個容易畫的角度。3、指導學生對書包進行寫生。4、提醒學生注意:①構圖(書包的大小和在畫面中的位置);②書包上的各種結構特征,甚至細致的縫線;③色彩的搭配,可以比真實的書包更鮮艷或者完全改變原書包的色彩。1、從多角度觀察自己的書包。2、選擇寫生角度。3、寫生書包。4、大膽上色。展示與評講1、創設學生作品展示環境。2、引導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3、教師評論小結。1、學生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2、小組討論、交流并發表自己的意見,介紹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說明好在何處?3、填寫“我的感覺”。《我的活動表》教學設計撰寫:平陽小學方圓單元主題:學習的好伙伴課題:我的活動表知識要素:簡單的設計和折紙技能要求:學習紙工折、剪的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制作的樂趣,發現合理安排時間很重要創意與表現:折疊紙條,并想象、剪貼、添加形象欣賞與評議:交流構思,展現作品并表述自己想法教學重點:連續重復折疊紙條的方法教學難點:對紙條進行聯想教學準備:教具:N次貼、范畫、紙條、彩紙、剪刀等學具:卡紙、彩紙、剪刀、固體膠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回憶引入1、引導學生回憶,激發學生對制作雙休日活動表的興趣。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3、引導學生設計自己的雙休日安排。4、引導學生欣賞書本范作,感受裝飾好的雙休日活動表。1、回憶曾經度過的美好的雙休日,對制作雙休日活動表產生興趣。2、小組交流:如何安排好雙休日。3、設計自己的雙休日安排并寫在N次貼上。4、欣賞同齡人作品。想象與設計1、引導學生設計雙休日活動表的外形。2、指導學生繪制雙休日活動表的外形草圖。1、設計雙休日活動表的外形。2、繪制雙休日活動表的外形草圖。制作與裝飾1、復習半圓形紙立體,引出支架的折剪方法。2、指導學生剪各種形狀的紙立體支架。3、引導學生對紙條進行聯想。4、指導學生完成作業。1、剪出多種形狀的紙立體作為活動表的支架。2、與老師一同討論紙條的折疊方法。3、分小組擺弄折好的紙條并進行聯想。4、粘貼折疊的紙條,并用彩紙添加形象,使主題更突出。。欣賞與推薦1、創設學生作品展示環境。2、引導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3、教師評論小結,鼓勵學生只要定了計劃,就要認真按照計劃去做。1、學生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2、推薦組內優秀作品,并闡述理由。3、填寫“我的感覺”。《我喜歡的動物》教學設計撰寫:昆陽小學羅紅單元主題:動物樂園課題:我喜歡的動物知識要素: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描繪動物動態的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模仿動物動作,說說動物特征創意與表現:畫一幅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畫欣賞與評議:學生從情感、構圖方面評論作品教學重點:用流暢線條豐富色彩表現動物教學難點:背景的添加,情境的創設教學準備:教具:有關的圖片,學生作品、課件學具:彩色水筆或蠟筆、圖畫紙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感受與交流1、揭示課題: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2、課件出示動物圖片,根據圖片,感受動物的特征。3、欣賞某一動物圖片,小組討論,能說出那些動物的特征和色彩。1、觀看圖片,說說喜歡的動物。2、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動作,說說其特征。3、開拓思維,發現動物特征。分析與體驗1、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畫出來。2、課件出示動物圖片,與畫中的動物比較:特征明顯嗎?3、課件出示環境圖片:談談給你留下形象深刻的動物的生活環境,你為什么喜歡?1、學生嘗試畫畫你喜歡的動物。2、小組討論、交流。3、感受不同動物的不同特征,感受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聯想與創作1、欣賞同齡人作品,說說動物及它生活的環境。2、師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的草圖。3、欣賞學生作品。4、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①先畫主體部分,注意動物特征;②可以畫一個動物,也可以畫動物一家;③適當添畫背景;④畫面飽滿,涂色均勻,色彩鮮艷。1、從同齡人作品中感受動物特征與情景的創設。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共同創作中體會動特征與背景的適當添畫。3、說說有趣的故事。4、充分發揮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喜歡動物。欣賞與評論1、作品展示。2、請學生用1-2句話表述他人的作品,評判標準:①是否抓住了動物的主要外形特征;②動物的形象是否生動;③畫面構圖是否豐富,色彩是否和諧。3、結合作品進行課堂小結。1、針對作品,談談你喜歡的動物并說出喜歡的理由。2、推薦其它學生作品,并闡述理由。3、肯定學生的自評與互評。4、填寫“我的感覺”。《克隆小動物》教學設計撰寫:華漕中心小學侯翠蘋單元主題:動物樂園課題:克隆小動物知識要素:知道復制的多種概念技能要求:學習對折印、畫、剪貼的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復寫紙的樂趣,發現復寫紙的秘密創意與表現:用復寫紙對折印畫,大膽想象,創意剪貼欣賞與評議:積極交流,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學重點:學習用復寫紙折印畫的方法教學難點:故事情景的創設教學準備:教具:范作、動物圖形若干、音像資料等學具:鉛筆、復寫紙、水筆、油畫棒、畫紙、剪刀、膠水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體驗與發現1、通過欣賞有關資料,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征,體驗動物的可愛之處。2、再次欣賞有關音像資料,使學生感受到不少動物因自然災害和人類捕殺而瀕臨滅絕,激發學生拯救動物的情感,從而揭示課題。1、仔細觀察并交流動物特征。2、學生產生了愛護動物的情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感受與嘗試1、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簡單介紹“克隆”的科學知識。2、引導學生看懂教材上的步驟圖。3、作品交流。4、教師提問:你在“克隆”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1、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克隆方面的知識。2、根據步驟圖,嘗試“克隆”小動物。3、相互交流自己的“克隆”感受。想象與創作1、教師出示四個相同動物圖形的范作,讓學生辨別比較與嘗試作業的不同之處。2、欣賞集體作業的范作,發散學生思維,以小組為單位,創設一個情景。1、交流討論:=1\*GB3①復制四個相同動物的方法就是將畫紙對折兩次,在中間夾入復寫紙后印畫而成的。=2\*GB3②可以添加背景。2、學生創作。欣賞與交流1、作品展示(有條件的可以將作品粘貼在情景背景圖上)。2、指導評價方法:引導學生從設計、創意上進行簡評。3、引導發散思維。1、將作品貼于黑板上。2、=1\*GB3①組內交流各自的創作。=2\*GB3②各組派代表根據情景介紹各自作品的特點。3、討論交流其他“克隆”的好方法。《我們的心愿》教學設計撰寫:昆陽小學羅宏單元主題:動物樂園課題:我們的心愿知識要素:了解動物高興時特點技能要求:動物與自然的關系以及構圖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動物高興心情,發現動作表情變化創意與表現:描繪動物高興的表情特征欣賞與評議:從情感、構圖方面評論作品教學重點:表現動物與自然的關系教學難點:人和動物和睦相處的畫面安排教學準備:教具:課件學具:彩色水筆或蠟筆、圖畫紙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引入與分析1、課件出示上節課若干學生作品,引入動物生活的家園。2、分析動物高興時的表情與動作。3、說說做哪些事可讓動物高興?4、揭示課題:我的心愿。5、欣賞同齡人作品:畫中表現了小朋友什么心愿?1、進行目的性觀察。2、討論分析動物高興時的表情與動作。3、開拓思維,思想教育。4、欣賞作品,發現動物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設計與討論1、你喜歡什么動物?你的心愿是什么?2、師生共同完成草圖。①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高興時的表情、動作;②動物生活的美麗家園;③人和動物友好相處的場景。1、小組討論、交流。2、積極參與到構思與創作中。創作與輔導1、出示學生作品。2、提出作業要求:①表現出動物高興的表情與動作;②表現出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場景;③有一定的故事情節。1、欣賞同齡人作品。2、大膽想象,善于表現出自己的心愿。欣賞與介紹1、展示作品,引導欣賞。2、請用1-2句話表述他人的作品,要求:①是否抓住動物主要特征;②是否表現了人與動物相處的情景。1、針對作品,學生自評:我的心愿。2、學生互評。3、引導學生有愛護與保護的意識: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學大師畫頭像》教學設計撰寫:航華一小陳賢單元主題:走近大師課題:學大師畫頭像知識要素:色彩的夸張與配色技能要求:顏色搭配和平涂訓練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大師的作品,發現大師畫頭像的特點創意與表現:在根據大師作品涂色時,發揮獨創性欣賞與評議:欣賞大師作品,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作業要求:基礎層面:用色彩平涂的方法完成作業拓展層面:涂色均勻,色彩搭配有創意探究層面:能對大師的作品進行在創造教學重點:欣賞大師作品,學習色彩的搭配知識教學難點: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色彩的搭配教學準備:教具:范圖、蠟筆、畫紙等學具:蠟筆、畫紙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設計意圖欣賞與交流1、課件展示:莫迪里阿尼作品。2、教師簡單介紹莫迪里阿尼生平及作品風格,揭示課題。3、教師介紹基本色彩知識(三原色、間色、對比色的簡單概念)及平涂顏色的方法。1、欣賞莫迪里阿尼作品。2、討論作品中的人物的特色和色彩特點。3、在實物投影上嘗試涂一塊顏色,了解平涂的要求(均勻、沒有空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嘗試與描繪(第一課時)1、利用畫圖板程序出示莫迪里阿尼的白描作品。2、對學生的配色作品進行評價。3、重點指導顏色的搭配方法(深淺、對比、相似)。4、利用實物投影示范一些平涂技巧。1、學生利用畫圖板程序嘗試為大師的作品配色。2、在迪里阿尼的白描作品上嘗試涂色。初步掌握色彩搭配與涂色方法。想象與創意(第二課時)教師提供莫迪里阿尼其他作品讓學生選擇性臨摹。有三個要求:①外形變化一點(加一些裝飾);②色彩變化(將學到的色彩知識運用到里面);③借題發揮,從添加與創造進行變化。學生作業: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創作;②重點在五官和頭發的刻畫。發揮想象,創造新形象。展示與評議1、幫助學生展示作品。2、評價重點:以肯定學生為主。3、拓展:欣賞其他大師作品,比較自己的作品,增強欣賞能力。1、展示作品。2、說一說自己學到了什么?3、評一評大師的作品和自己或別人的作品有什么地方不同。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我給同學畫張像》教學設計撰寫:平陽小學方圓單元主題:走近大師課題:我給同學畫張像知識要素:了解正面五官位置關系技能要求:能用線條和色彩表現人像特征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寫生的樂趣,發現人物的臉部特征實踐與創造:觀察并表現人物正面頭像欣賞與評議:欣賞并交流作品,評價自己與他人作品教學重點:表現五官以及發型教學難點:初步學會線描人物正面頭像的方法教學準備:教具:范例、課件等學具:畫紙、記號筆、油畫棒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設計意圖觀察與交流1、多媒體展示一組形象特征差異較大的人像畫;2、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人像的不同特征;3、揭示課題:《我給同學畫張像》。1、欣賞多媒體展示的人像畫;2、討論各自觀察到的臉型、發型是怎樣的。讓學生感受每個人的臉型和發型有很大不同,觀察并認識不同臉型和發型的特征。分析與總結1、教師小結不同的臉型、發型的特征和種類;2、教師分析臉型、發型的特征和種類;3、教師演示如何抓住臉型特征和發型特征,并進行歸類,提出作畫方法。1、結合課本學習欣賞;2、提高敏銳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嘗試與描繪1、教師引導學生相互結對寫生;2、教師提出作業要求:①基礎層面:畫出正面人物頭像五官的基本位置;②拓展層面:仔細描繪人物五官及發型特征;③探究層面:深入刻畫人物特征,方法與色彩有個性;3、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整體感及抓住特征。1、學生結對相互寫生;2、整體觀察,抓住特征;3、作畫方法可按教材提示的步驟也可按自己的喜好,注意線條的疏密及色彩的搭配。訓練學生眼腦手的配合。展示與評論1、創設學生作業展示的環境;2、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3、教師結合激勵性和診斷性的評價方式進行總結性評價;4、指導學生填寫“我的感覺”。1、學生展示完成作品;2、學生自評與互評:①談談自己和其他同學作業的成功之處,分析這些作業為什么畫得生動;②討論描繪生動與觀察仔細的關系;③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體會;3、填寫“我的感覺”。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認識交通標志》教學設計撰寫:平陽小學方圓單元主題:流暢的交通課題:認識交通標志知識要素:認識不同標志的含義技能要求:訓練畫、剪技巧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了解交通規則,發現交通標志的重要性實踐與創造:激發制作交通標志的興趣并表演欣賞與評議:表演貼切,能評議表演者的表演教學重點:制作頭飾,演示交通小品教學難點:認識常用的交通標志教具:學具:錄象、課件、范作、圖片等剪刀、膠水、彩紙、畫紙、彩筆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觀察與發現1、問題引入:“你認識這些標志嗎?在哪里能找到它們?”;2、播放馬路上的交通標志的錄像;3、圖片展示不同的交通標志,介紹名稱及作用;4、分析標志的外形并歸類,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圖形的特征(左右對稱)。1、討論在哪里能找到交通標志;2、觀看錄像,尋找街頭的交通標志;3、討論標志的不同形狀,并找出這些形狀的特征。讓學生認識并了解交通標志的作用。認識與制作1、引導學生討論交通標志的制作方法(外框對折剪,內部圖案直接畫);2、指導學生掌握畫、剪的技巧;3、指導學生制作交通標志,提醒學生色彩要符合真實的標志色彩;4、演示頭飾的制作方法(按頭圍的大小確定紙環的長度,再貼上交通標志)。1、討論制作交通標志的最方便的方法;2、學習對折剪的技巧;3、制作交通標志(剪一剪、畫一畫);4、把做好的交通標志制成頭飾。學生學習畫與剪相結合的制作方法,并用新學會的方法制作交通標志頭飾,感受制作的樂趣。表演與活動設計情境,組織學生進行交通情境表演游戲。(情景設計舉例:1、過馬路(玩法:一學生扮演民警站在十字路中心指揮交通,部分學生扮司機,部分學生扮行人過馬路。司機開車沿著馬路向前行駛,眼看紅綠燈,隨燈開行或停下。遇紅燈停車時,行人邊念兒歌“小朋友,大步走,一走走到馬路口,綠燈車開人停下,紅燈車停人快走”邊從人行道上穿過馬路。);2、上下班高峰時間;3、一個快樂的星期天;等等。1、戴上制作完成的交通標志頭飾;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分工(飾演交通警察的角色、飾演各類車輛的角色、飾演過路人和違規者的角色等),進行交通情境表演。創設生動情境,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表演活動,并體會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的意義。感受與評論1、引導學生交流體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2、引導學生對所制作的交通標志頭飾及表演過程自評和互評;3、教師結合激勵性和診斷性的評價方式進行總結性評價,表揚制作好的作品和表演好的學生;4、指導學生填寫“我的感覺”;5、可選的拓展內容:①查閱有關介紹交通標志的書,有條件的上網,收集四個今天沒有學過的交通標志。②根據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啟發他們設計以下內容的一些標記:不攀爬走廊護欄;不浪費自來水;不在走道上奔跑;不摘花;閃電打雷時不在大樹下躲避等等。請學生互相介紹自己設計的是什么標記,要提醒人們注意什么。③識標記競賽: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參賽小組,教師做主持人,競賽內容:出示今日所學標記,請學生講出標記的名稱。1、說一說自己的作品(或表演)什么地方最滿意;找一找別人的作品(或表演)什么地方值得學習;談一談對交通安全的體會;(議議、說說、評評)2、填寫“我的感覺”。引導學生欣賞自己與別人的作品(或表演),說出自己的體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并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立體交通》教學設計撰寫:七寶實驗小學陸麗銘單元主題:流暢的交通課題:立體交通知識要素:感受空間層次和前后關系技能要求:構圖、色彩訓練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感受便捷的交通,想象解決交通擁擠的措施創意與表現:設計流暢的交通場面,體現“四通八達”欣賞與評議:欣賞作品,評論自己與他人作品作業要求:基礎層面:畫出道路的順暢及交叉重疊,會用接色法涂色拓展層面:畫面構圖適當,表現出上海特色的立體交通探究層面:能表現較復雜的空間層次感,內容生動有趣教學重點:通過描繪道路前后或上下關系來表達城市交通的“立體性”教學難點:對畫面空間交叉、重疊關系的處理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圖片、學生作品學具:鉛畫紙、色卡紙、蠟筆的、自己收集的交通資料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引入與交流1、請同學談談平時出行會怎樣讓自己迅速到達目的地(教師巡回到各小組一起討論)。2、教師出示圖片(以前擁擠不堪的交通和現在順暢的交通)請學生討論對上海這些發展和變化的感想。1、學生小組討論:坐地鐵、走高架、過南浦大橋、乘磁懸浮、穿隧道等等。2、學生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更熱愛自己的家鄉——上海。通過交流,讓學生對上海這幾年的變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啟發與想象1、教師啟發:上海的交通除了地面還向上下的空間發展,請同學為我們的這種交通建設起個名字。2、出示課題——立體交通。3、引導學生思考:立體交通你準備從哪些方面來表現(要能體現上海面貌)。1、學生討論,就老師的提問發表自己的意見。2、讓學生理解這個題目的意義。3、學生分小組討論,同組同學互相補充完善,起到拓展思維的作用。創作與表現1、教師總結學生的討論。2、教師展示學生的草圖(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3、教師引導學生對空間層次感的理解,并做演示。鼓勵學生有創新精神并可大膽想象加入未來的交通面貌。4、教師巡回指導。1、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先嘗試用線條勾勒一幅表現立體道路的草圖。2、觀看同學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建議。3、通過觀察老師的示范,了解要畫出交通的立體性,必須正確表現出前后、上下的關系(從上面畫到下面)。4、先修改草稿再完成。欣賞與評論1、展示全班作品。2、欣賞作品(構圖安排、色彩搭配、交叉的空間層次感的安排等)。3、教師點評。1、學生欣賞。2、以小組形式進行互評、互講。3、請一些學生對作品自編故事來講解。《未來汽車》教學設計撰寫:平陽小學方圓單元主題:流暢的交通課題:未來汽車知識要素:形狀組合變化及想象技能要求:能用線條、色彩表現想象的內容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現代汽車造型美,發現各種形體組合實踐與創造:想象并設計未來的汽車并與生活相聯系欣賞與評議:自談設計的構思,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教學重點:設計汽車的外型教學難點:功能設計與結構組織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圖片、學生作品學具:畫紙、記號筆、油畫棒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觀察與比較1、出示汽車模型或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2、引導學生找出汽車的組成部分;3、引導學生對汽車的基本構造進行歸類。1、觀察汽車模型或圖片圖片;2、找出汽車的組成部分;3、歸類汽車的基本構造;4、發現汽車的共性:由車輪、車身、車頭等組成。讓學生感受現代汽車的造型美,并對汽車產生興趣,為之后的教學做鋪墊。認識與制作1、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了解各種汽車設計的新潮流;2、帶領學生討論,找出目前汽車的不足之處;3、引導學生想象未來汽車的外型和功能;4、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同齡人作品;5、揭示課題:《未來汽車》。1、欣賞新穎的汽車設計;2、探索汽車科技的新發展;3、分組討論目前汽車的不足之處;4、從造型、功能、環保等方面對未來汽車進行想象。激發學生對未來汽車產生遐想,使學生對“未來汽車”的設計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表演與活動1、教師提出作業的具體要求:①汽車的設計要展現出未來的生活面貌,要有想象力和獨創性,并體現環保觀念;②汽車可以設計成上天下海三棲的交通工具,也可設計為生活居住的房車,外形可以是動物、機器人等等,要與現代汽車有明顯不同;③添畫背景,要求主次分明,色彩鮮艷;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構思繪制作業,可以分組完成或獨立完成;(想一想,畫一畫)。學生獨立構思,并進行詳細的描繪,通過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創作,使創意和想象更大膽。感受與評論1、創設學生作業展示的環境;2、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3、教師結合激勵性和診斷性的評價方式進行總結性評價,表揚構思有個性或繪畫細致的作品。4、指導學生填寫“我的感覺”。1、展示完成的作品;2、發表自己的創作經驗及創作構思,并自評(重點介紹自己設計的獨特之處);3、學生互評:①誰設計的汽車能展現未來的生活、最有趣、最具獨創性;②誰的畫描繪細致,畫面漂亮;4、填寫“我的感覺”。引導學生發現別人作品的閃光創意,并用語言自我表達作品構思。《彩色人行道》教學設計撰寫:江川路小學秦濤單元主題:城市更漂亮課題:彩色人行道知識要素:了解對稱和不對稱圖案技能要求:學習繪制圖案和拼貼的基本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城市發展,發現彩色人行道美化生活的作用創意與表現:用多種方法創造出彩色人行道欣賞與評議:能發現他人巧妙的設計,能發現他人作品中的美作業要求:基礎層面:能繪畫或剪貼簡單的地磚花紋拓展層面:能設計出對稱或畫面有均衡感的不對稱地磚花紋探究層面:圖案設計新穎,色彩漂亮,并有自己的設計構思教學重點:綜合運用剪、畫、拼貼的方法設計地磚教學難點:圖案的設計,及色彩的搭配教學準備:教具:鉛畫紙、范畫學具:鉛畫紙和彩紙、剪刀、膠水、黑色水筆教學環節活動內容游戲與導入1、出示“地磚”圖片,請學生分組游戲,拼出一塊地面。2、展示小組成果,欣賞不同的組合效果:3、教師提問:平時在哪里也見過類似的圖形或事物?4、欣賞人行道的圖片。5、揭示課題:彩色人行道。6、教師小結:彩色人行道的用途:人行道的鋪設,能確保行人的安全。彩色人行道的出現使城市更美麗了。有的地磚是重新利用廢舊材料生產出來的,有環保意義。觀察與討論1、欣賞書本的范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制作方法、材料的選擇——繪畫、剪貼、綜合主要特點——人行道大多是由多個方形地磚組成的,利用地磚上簡單的線、形以及色彩,排列出好看有規律的圖案。2、討論,交流:地磚花紋、圖案的設計:不對稱的花紋,設計的時候要注意點線面的組合,畫面自由,活潑;對稱的花紋,可以發現多種骨骼線;依據骨骼線安排花紋,簡單方便,畫面有均衡感。嘗試與創作1、作業要求:在方形的“地磚”上用點線面設計花紋,可對稱也可不對稱,但應以簡潔為主,地磚內的花紋充實;花紋可以是幾何圖形,也可以把簡單的圖案進行變化;色彩搭配鮮艷,有深淺變化;用彩紙剪貼表現對稱的花紋時動腦筋想出簡單的方法進行制作;合理利用彩色紙,不造成浪費。2、學生設計作業。3、小組合作:把自己設計繪制的地磚粘貼組合成一彩色人行道。欣賞與討論1、展示各組的成果,相互欣賞作品:2、互評,同時為將來的城市建設提出建議。3、教師簡評。4、教學延伸:還可以設計不同形狀、花紋的地磚進行排列組合。《小小建筑師》教學設計撰寫:航華一小陳賢單元主題:城市更漂亮課題:小小建筑師知識要素:認識形狀的組合規律技能要求:學習剪、拼、貼和拓印的一般方法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城市變化,發現建筑中的各種幾何形體創意與表現:以幾何形的不同組合拼貼成各種建筑形象欣賞與評議:欣賞發現有創意的建筑形象并表述清楚作業要求:基礎層面:能剪出幾何形組合出建筑的形象拓展層面:設計出不同形象的建筑并用特別的幾何形裝飾探究層面:小組合作組合有趣的建筑群并拓印組成有創意的作品教學重點:剪出不同的建筑圖形教學難點:各種形狀的組合教學準備:教具:錄象(圖片)、范作、紙、蠟筆等學具:剪刀、紙、蠟筆、水筆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設計意圖感受與嘗試1、課件展示:城市大樓的圖片。2、揭示課題:小小建筑師3、實物投影示范其他幾何形的剪法(三角形、圓形)。4、教師實物投影總結示范:剪特殊幾何形的方法(大的、多角的)。1、欣賞、交流大樓的外形由哪些圖形組成?2、嘗試剪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方形)。3、討論嘗試怎樣剪比較方便。嘗試直接剪出幾何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觀察與組合1、出示圖片與范作:多種幾何形組合成的建筑群(近低遠高,近大遠小)。2、出示一張大的紙3、對同學們的集體完成的大樓評價(重點分析前后重疊時注意的地方,如后面的貼的高一些,前面低一些等)。1、欣賞討論遠近大樓的組合方式(先貼遠的還是先貼近的)。2、嘗試將剛才剪好的幾何形拼貼成高樓大廈。3、對完成好的作品進行修改,如能否用更好的形狀來裝飾大樓。(葫蘆型的房頂,能開的窗和門等)。能用剪、拼的方法,設計并構成建筑形象。實踐與創造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基礎層面:簡單圖形變大樓;拓展層面:我的大樓和別人不一樣;探究層面:小組合作組合有趣的建筑群并拓印、組成有創意的作品。學生作業:①可以用獨自創作或小組合作的方式,用彩色紙剪貼出高樓大廈。②剪出不同的幾何形裝飾大樓。拓展想象空間。展示與評議1、幫助學生展示作品。2、評價重點:造型是否概括、有創意?3、重點表揚造型特別的、裝飾有創意的作品。4、拓展:演示拓印的方法“造”大樓。1、展示作品。2、說一說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最有特色。3、評一評別人的作品什么地方可以學習。欣賞作品,知道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啦啦隊》教學設計撰寫:顓橋小學王曉峰單元主題:我們的運動會課題:啦啦隊知識要素:人物激動時的表情和動態技能要求:線條較流暢、色彩搭配得當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運動會的快樂,發現有趣的表情創意與表現:想象并描繪出啦啦隊的激動場景欣賞與評議:通過欣賞,能進行評論同學作品中的優缺點教學重點:運用重疊與遮擋畫人物教學難點:人物表情的想象要豐富教學準備:教具:課件學具:鉛筆、彩筆、圖畫紙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設計意圖游戲與導入1、活動導入:全班分甲、乙兩隊,各推選一名隊員上臺比扳手腕,其他學生當啦啦隊。2、引導發現啦啦隊的作用。參與游戲。通過游戲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啦啦隊的作用。創作與輔導1、欣賞與想象(課件展示:有關啦啦隊的圖片、照片等)。2、小結啦啦隊的表情:(興奮、失望、傷心……)。3、嘗試把啦啦隊的表情畫下來(同時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嘗試畫)。4、鼓勵與歸納:對學生的描繪予以鼓勵,并引導找出變化表情的方法(課件展示:眼、眉、嘴的變化)。1、學生觀察啦啦隊表情的變化。2、學生嘗試將自己看到、想到的“啦啦隊”表情畫出來。3、學生評議與討論。通過看看、畫畫、找找三步驟豐富學生對表情的想象、創作,解決本課難點。繪畫與創作1、欣賞作業(書本):添加人物動態、場景;知道重疊、遮擋(先畫前面的人,再畫后面的人);涂色方法靈活多樣。2、作業要求:畫出拉拉隊員高興和失望的表情;能用前后遮擋的方法畫出很多啦啦隊員。學生欣賞找出作品中的閃光點(動態變化、遮擋使豐富飽滿)。通過欣賞,豐富學生的表現力,尤其是學會遮擋的表現方法。欣賞與評價1、找一找,看誰畫的啦啦隊顯得氣氛熱烈,表情生動。2、看一看哪張畫畫的人物大小合適,色彩漂亮。3、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予以綜合評價。學生評議、交流。通過找找、看看,豐富評價形式,也明確評價表準。發現與拓展做一名文明、禮貌、團結、友誼、尊重對方的啦啦隊員。德育與美育的互相滲透,使本課的教育意義得到升華。《比賽跑》教學設計撰寫:顓橋小學王曉峰單元主題:我們的運動會課題:比賽跑知識要素:初步掌握人物側面動態特征技能要求:用線條表現側面跑步的特征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跑步的動作,發現跑的規律創意與表現:采用各種作畫形式創作賽跑的作品欣賞與評議:欣賞同學作品,講述自己的故事教學重點:怎樣抬能給人感覺跑起來教學難點:跑步時兩腿的跨度教學準備:教具:在學具的基礎上增加課件學具:刮蠟紙、牙簽、鉛筆等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想)設計意圖欣賞與嘗試1、欣賞(課件展示:運動員跑步的圖片)。2、嘗試畫出跑步的動作,同時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嘗試。3、評一評:誰畫的跑起來最快?誰畫的跑起來最慢?為什么?學生看看、畫畫,引入課題。靜態的畫面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又給了學生初步的認識。嘗試畫及隨后的反饋又使認識上升一步。觀察與思考1、欣賞與觀察:比一比怎樣才跑得快?(課件展示:慢跑的片段、快跑的圖片)。2、觀察身體、兩腿,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繪畫演示(兩腿大邁、兩臂抬起)。學生邊觀察思考邊模仿。動態的畫面,使學生對跑步的動作有更清楚的理解。描繪與刮蠟1、欣賞作品(實物、書上作品)①認識刮蠟紙、知道工具及使用事項等;②找優點(跑的快,頭發、衣服飛起來)。2、作業要求:①畫一畫比賽跑步的側面動態;②能用前后遮擋的方法畫。學生認識與欣賞。明確作業工具、材料及要求。欣賞與評價1、看一看哪些作品構圖好?2、找一找哪些作品有新意?學生評價與交流。有的放矢的評價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我們的獎牌》教學設計撰寫:江川路小學秦濤單元主題:我們的運動會課題:我們的獎牌知識要素:了解獎牌的造型特征技能要求:學習團、壓、切、盤等基本技能教學目標:體驗與發現:體驗獎牌的價值,發現獎牌的特征實踐與創造:訓練泥工基本的操作技能,開拓創新思維欣賞與評論:欣賞同學間的獎牌作品,培養學生心靈手巧作業要求:基礎層面:制作一枚簡單、有紋樣的獎牌拓展層面:創意制作出形狀、紋樣生動有變化的獎牌探究層面:獎牌的主題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知道獎牌的意義與特征教學難點:制作有一定創意的獎牌教學準備:教具:范作、獎牌圖片等學具:彩泥、墊板、泥塑刀、輔助工具(筆、瓶蓋、尺等)教學環節活動內容謎語與引入1、謎語導入:小小餅兒硬梆梆,能放能掛閃金光,不能用嘴來品嘗,卻能為你添榮光。2、揭示課題:我們的獎牌。觀察與感受1、欣賞獎牌實物或圖片,了解獎牌的含義。2、教師小結:在體育競賽中最常用獎牌等進行獎勵,在其他競賽中也有,它不僅是個人的光榮,也是集體的榮譽,在獎牌后面,更多的是汗水和努力。觀察與感受3、觀察、討論獎牌的特點與構成:4、交流:形狀:有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圖案:有一定主題,配以文字等裝飾,美化,總體比較簡潔,有浮雕凹凸的立體感;色彩:依據材料特點而不同,色彩不宜太多。5、出示范作或圖片,請學生觀察、討論,發現主體圖案與裝飾間的大小、位置關系。復習與制作1、看書范例,同時出示范作,欣賞思考:獎牌的制作用了哪些手段?2、請學生嘗試扎、壓、劃、切等技能。3、復習橡皮泥的基本技法:捏、搓、團、壓等,以及利用工具點、刻、劃的方法。4、教師示范。5、引導學生欣賞獎牌圖片,注意觀察圖案和裝飾。6、學生作業:自己設計制作一獎牌,可以在獎牌形狀、主體圖案、裝飾花紋、色彩等方面進行變化。欣賞與評論1、展示、欣賞作業。2、交流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