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種群章末測評蘇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江蘇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種群章末測評蘇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江蘇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種群章末測評蘇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江蘇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種群章末測評蘇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江蘇專版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種群章末測評蘇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章末測評(用時:75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14題,每題2分,共計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4·江蘇泰州高二校聯考期末]下列不屬于種群的是()A.某果園中全部的梨樹B.巢湖中全部的魚C.臥龍自然愛護區中的全部大熊貓D.我國東北長白山北部地區的全部東北豹2.[2024·江蘇淮安階段檢測]下列有關種群及種群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五島湖公園的湖水中全部鯽魚構成一個種群B.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某種群的個體數量越多,其種群密度就越高C.誕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確定種群數量變更的主要因素D.年齡結構可用于預料種群數量變更3.[2024·江蘇馬壩中學期中質檢]下圖為種群的各個特征之間的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為死亡率,乙為誕生率B.丙為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誕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C.丁為年齡結構,每種類型中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個年齡期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總是隨著誕生率的增大而增大4.[2024·江蘇宿遷檢測]科研人員在年對某地的喜鵲和環頸雉種群數量的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調查中科研人員發覺喜鵲捕食鼠類,環頸雉卵被鼠類捕食;并且在年,該地區在農業生產中大量運用劇毒農藥及殺鼠劑,2005年以后則逐步開展有關劇毒農藥整治工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調查時間喜鵲環頸雉灌木林區林草復合區旅游風景區合計灌木林區林草復合區旅游風景區合計1990603015105281264619953012547583818114200010001012693402592005800816112455340201045168691368540261201413555242146418789A.可用標記重捕法開展喜鵲與環頸雉種群數量調查B.調查期間喜鵲與環頸雉數量變更關系呈現為負相關C.影響喜鵲與環頸雉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棲息環境D.鼠類通過影響環頸雉的年齡結構而影響其種群密度5.[2024·江蘇南通階段檢測]為了監測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的發展狀況,對其種群數量變更進行調查,發覺在遷入新環境的第一年內,種群的數量每月增加。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調查物種的種群數量變更時可采納標記重捕法進行估算B.第一年內,物種種群數量月增長模型為,其中為0.07C.可推想對于物種來說,適應新環境D.當物種種群的誕生率等于死亡率時,年齡結構是衰退型6.[2024·江蘇南京高淳高級中學期末質檢]下列關于“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向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中先加培育液再加蓋玻片會造成統計結果偏高B.若計數板1個大方格(體積為)中有16個中方格,4個中方格中酵母菌總數為40個,則培育液中酵母菌的數量為個C.依據抽樣和計算獲得的數據繪制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屬于建立酵母菌種群數量變更的數學模型D.由于環境容納量有限,酵母菌種群增長到肯定數量后會長期保持穩定7.[2024·江蘇南通期中質檢]桃蛀螟是一種雜食性害蟲,其幼蟲主要寄生于松樹、核桃等林木,往往造成嚴峻的經濟損失。探討人員利用性引誘劑誘捕桃蛀螟雄性成蟲,在防治蟲害中取得了志向的效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沒有人為干預,桃蛀螟的種群數量將呈“”型增長B.探討中可采納標記重捕法調查桃蛀螟的種群密度C.性引誘劑誘捕主要通過變更年齡結構而降低種群數量D.通過性引誘劑誘捕可監測桃蛀螟的種群數量變更8.[2024·江蘇揚州中學階段檢測]某農戶靠養殖黑山羊發家致富,黑山羊的值-種群數量/值隨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曲線表示種群增長速率與種群數量呈負相關B.值-種群數量/值越大,影響種群增長的環境阻力越小C.捕獲黑山羊后種群剩余量最好限制在點對應的種群數量D.點對應的種群數量接近該種群在該環境中的值9.[2024·江蘇鎮江崇實女子中學期末質檢]如圖,甲、乙、丙分別表示在有限空間內培育(或飼養)兩種生物的試驗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表示的是共生關系,圖乙和圖丙表示的是競爭關系B.猞猁和雪兔的種群數量變更關系如圖甲所示C.噬菌體與細菌的種群數量變更關系如圖乙所示D.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的種群數量變更關系如圖丙所示10.[2024·河北石家莊期初質檢]桔小實蠅是熱帶和亞熱帶瓜果的主要害蟲,某種群的雌雄比例為,探討人員分別在2017年和2024年采納誘捕器誘捕桔小實蠅雄蟲的方法來調查該種群的個體數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2017年月份桔小實蠅種群數量基本呈“”型增長B.2024年月份桔小實蠅種群數量基本呈“”型增長C.2024年6月桔小實蠅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約為640只D.推想可知,溫度對桔小實蠅的種群數量變更沒有影響11.[2024·江蘇高三大聯考]下圖是探究溫度對乳酸菌種群密度影響的試驗結果,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試驗中應防止雜菌污染,以免造成試驗結果偏大B.可進行搖床培育,以增大培育液的溶氧量,促進乳酸菌增殖C.可運用細菌計數板對乳酸菌的種群密度進行取樣檢測D.培育下種群不呈“”或“”型增長,是低溫導致代謝減慢引起的12.[2024·遼寧鞍山一模]科學家跟蹤調查某群落中甲、乙兩個動物種群的數量變更,得到甲種群的增長速率變更和乙種群的“”值變更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時間段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甲種群密度在時刻大約是時刻的2倍C.乙種群密度在時刻最大,時刻最小D.甲、乙兩種群種內競爭最猛烈的時刻分別是和13.[2024·重慶高考]喬木種群的徑級結構(代表年齡組成)可以反映種群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預料種群將來發展趨勢。探討人員調查了甲、乙兩地不同坡向某種喬木的徑級結構,結果見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注:Ⅰ和Ⅱ為幼年期,Ⅲ和Ⅳ為成年期,Ⅴ和為老年期。A.甲地Ⅲ徑級個體可能在幼年期經驗了干旱等不利環境B.乙地陽坡的種群密度比甲地陽坡的種群密度低C.甲、乙兩地陽坡的種群年齡結構分別為穩定型和衰退型D.甲、乙兩地陰坡的種群增長曲線均為“”型14.[2024·全國甲卷]在魚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種魚苗,一段時間內該魚的種群數量、個體重量和種群總重量隨時間的變更趨勢如圖所示。若在此期間魚沒有進行繁殖,則圖中表示種群數量、個體重量、種群總重量的曲線分別是()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5.關于生態因子對動物種群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一般來說,非生物因素對整個種群的影響是相等的B.生物因素的影響,在大多數狀況下只涉及種群的一部分個體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通常和動物種群本身密度都有關系D.雖然有機體和非生物因素的關系也是相互的,但是生物間的相互依靠關系更加困難和親密16.[2024·江蘇鹽城階段檢測]稻蝗是平地與低海拔地區草叢間極常見的蝗蟲,成蟲除了冬季外,幾乎隨處可見。稻蝗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葉片為食,是水稻的重大害蟲。安徽農科院探討小組從6月1日起起先調查某農場內稻蝗跳蝻(稻蝗幼蟲)的密度,每次調查后隔3天再調查一次,所得數據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調查次數第一次其次次第三次稻蝗跳蝻調查次數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稻蝗跳蝻A.由于跳蝻跳動實力強,調查跳蝻密度時宜用標記重捕法B.依據跳蝻的密度,可預料稻蝗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C.6月9號到13號左右稻蝗種群出現過最大增長速率D.該農場中出現的稻蝗種群數量的最大值即為值17.[2024·江蘇南京第三高級中學期末質檢]下列有關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種群密度主要取決于林冠層的郁閉度B.溫度是影響溫帶和寒溫帶地區很多植物種子萌發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類等昆蟲在寒冷季節到來時一般會全部死亡的緣由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經常導致很多植物種群的死亡率上升18.[2024·江蘇徐州階段檢測]白鶴又名西伯利亞鶴,其全球現存僅約只。白鶴在西伯利亞繁殖,在我國長江中下游越冬。探討人員記錄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愛護區1992年到2024年期間越冬白鶴最大數量的年際變更,探討白鶴數量變更與其越冬地氣候變更的關系,得到如圖的結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科學家探討種群的核心問題就是探討種群的數量變更,種群的數量變更就是指種群的“”型和“”型變更B.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白鶴種群數量時,若標記物易脫落則導致白鶴種群數量統計結果偏小C.氣溫下降對愛護區白鶴的數量的影響具有滯后性D.年期間,愛護區內白鶴種群數量削減,主要與種群誕生率降低有關19.[2024·江蘇揚州期中質檢]吹綿蚧是一種嚴峻危害果園生產的害蟲,澳洲瓢蟲以吹綿蚧為食,可以有效抑制該害蟲的數量。科學家探討了吹綿蚧種群數量與被捕食率、補充率的關系模型,其中補充率代表沒有被捕食的狀況下吹綿蚧增長的比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吹綿蚧種群數量在點之間時,種群數量會漸漸穩定在點B.當種群數量超過點時,可能會導致吹綿蚧蟲害的爆發C.當種群數量超過點時,吹綿蚧種群數量會穩定在點D.在果園中適當投放澳洲瓢蟲,可使吹綿蚧種群的值增大三、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共計57分。20.[2024·江蘇揚州中學期末質檢](7分)有機質污染的水體中含有較多的草履蟲。某試驗小組為了調查A、B、個湖區的水體污染程度,從A、B、個湖區中各取水樣,分別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濃度葡萄糖溶液的燒杯中培育,并每天定時利用顯微鏡進行計數,以統計草履蟲種群數量的變更,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顯微鏡下對草履蟲進行計數時須要用到的關鍵工具是。與第相比,第對B區草履蟲取樣計數時要適當(填“增大”或“降低”)稀釋倍數。(2)依據圖中數據分析,湖區的水體污染更嚴峻,推斷依據是。(3)培育到后,A、B、個湖區的草履蟲數量都急劇下降,其緣由是(答出2點即可)。(4)生態學家高斯也曾做過培育草履蟲的試驗,結果發覺在肯定量的培育液中草履蟲的數量在第以后基本維持在值(環境容納量)左右。那么值是指。(5)描述、說明和預料種群數量的變更,經常須要建立數學模型。若草履蟲第一代的種群數量為,第代的種群數量為,每一代種群數量的增長率為,則理論上第代種群數量的表達式為。21.(8分)下圖是某河流中生物甲與生物乙的種群數量變更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個體總和稱為,其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2)曲線1在第周時,種群的誕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種群數量呈“”型增長。(3)曲線2在第周時種群甲的數量變更是(填“增加”“不變”或“波動”)。(4)河流中的甲、乙兩種生物的種間關系(填“可能”或“不行能”)是互利共生,緣由是。22.[2024·江蘇揚州中學階段檢測](8分)布氏田鼠是內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雨季時種群密度大幅增加。探究降水量影響布氏田鼠種群密度的機制,對草原鼠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1)野外調查布氏田鼠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影響田鼠種群數量變更的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還包括等生物因素。(2)科研人員以田鼠幼鼠為試驗對象開展了野外人工降雨圍欄試驗(圍欄用鋼板構成,鐵絲網封頂),將相同體重的田鼠幼鼠置于不同樣地中,5個月后檢測相關指標,結果如圖1、圖2所示。圖1圖2①由圖1可知,組田鼠體重增幅更大。田鼠體重的增加有利于個體越冬存活、性成熟提前,影響田鼠種群的,從而干脆導致種群密度增加。②由圖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生長,從而變更了其在田鼠食譜中的比例。(3)隨后科研人員在室內模擬圍欄內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組的食譜,分別飼喂兩組田鼠幼鼠,連續一個月后比較兩組田鼠體重增幅,得到了與圖1一樣的結果,說明。(4)進一步探討發覺,田鼠食譜變更使其對果糖等養分成分的攝入增加,進而引起其腸道中能合成短鏈脂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質之一,與體重增長呈顯著正相關)的菌群比例也顯著增加。綜合上述探討,請將下列選項排序以說明降水量影響布氏田鼠種群密度的機制。A.田鼠腸道微生物的菌群比例變更B.田鼠食譜中不同植物的比例變更C.田鼠獲得的能源物質增加D.草原植物群落組成變更降雨量增加體重增加種群密度增加(5)若要驗證菌群比例變更與田鼠體重變更的因果關系,請從①~③中選擇合適的田鼠作為菌群的供體和受體,設計兩組菌群移植試驗,寫出相應的供受體組合并預期試驗結果。。①增加降水組田鼠②半干旱組田鼠③抗生素處理的“無菌鼠”23.[2024·江蘇連云港灌南高二期末](24分)探討人員為檢測不同培育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設置了A、B、C、D四組試驗(每組接種酵母菌數量一樣),測得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更如圖甲所示。各組的培育條件為試驗A組:培育液;試驗B組:培育液并在點后定期補充適量培育液;試驗C組:培育液并僅在點時補充一次適量培育液;試驗D組為志向條件。請回答下列問題。甲乙(1)在對酵母菌計數時應采納,假如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計數,應實行措施,圖乙的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數目為24個,那么酵母菌培育液樣品中菌體數接近個,你計數的原則是。(2)試驗A、B、C、D組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更曲線分別對應圖中的曲線。種群增長的“”型曲線和“”型曲線屬于(填“數學”“物理”或“概念”)模型。(3)在抽樣檢測酵母菌數量時,須要借助,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育液和加蓋蓋玻片時,正確的操作依次是在前。本試驗不須要設置比照試驗,因不同時間取樣已形成比照;須要做重復試驗,目的是,需對每個樣品計數三次,取其。(4)圖中陰影部分依據達爾文的理論可以理解為。(5)在“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變更”試驗中,視察到血球計數板(圖1,規格為)計數室的某一個小方格中酵母菌如圖2分布。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小方格中酵母菌的數量應計為9個B.試驗中被臺盼藍溶液染成藍色的酵母菌為死細胞C.該血球計數板上有2個計數室,玻片厚度為D.制片時,先用吸管滴加樣液,再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24.[2024·江蘇南通期中質檢](10分)小球藻是一種單細胞綠藻,細胞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養分物質。探討發覺有些細菌能促進小球藻的生長,為篩選出對小球藻生長有利的共生菌,科研人員利用分別純化的3種細菌、、分別與小球藻混合培育7天,每天定時測定小球藻與細菌數量,結果如圖1。請回答下列問題。圖1(1)在小球藻培育過程中,除供應水、無機鹽等養分物質外,還需相宜的溫度及等環境條件。(2)探討中,對小球藻進行顯微計數時,通常采納的方法。用血球計數板(規格為)計數時,下列操作中導致估算值偏大的有計數板未晾干,有水滴殘留②培育液靜置后,用滴管吸取沉淀部分③先滴加培育液,再蓋上蓋玻片④計數時,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細胞全部計入。圖1中第2天對單獨培育的小球藻進行計數時,若每個小方格中小球藻數目平均為2個,則培育液被稀釋了約倍。(3)結果表明,在天內小球藻種群增長速率的變更趨勢是;與單獨培育相比,共同培育時3種細菌的數量均有所增加,可能緣由是。依據試驗結果,應選擇作為最佳共生菌。(4)探討人員利用小球藻、篩選出的共生菌和活性污泥處理生活污水,比較其脫氮效果,結果如圖2。圖2①結合圖1分析,在該探討中,應選擇培育2天左右的小球藻進行試驗,其緣由是。②藻—菌共生系統在天內脫氮效果顯著,但第4天起先和小球藻組基本相當,請結合圖1、圖2分析緣由。。③在生產實踐中,與活性污泥脫氮相比,利用藻—菌共生系統處理污水的優勢體現在。第一章章末測評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14題,每題2分,共計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B2.B3.B4.C5.C6.D7.D8.A[解析]在型增長曲線中,之前種群增長速率隨種群數量的增加而增大,之后種群增長速率隨種群數量的增加而減小,不呈負相關,項錯誤;值-種群數量/值越大,種群數量越小,影響種群增長的環境阻力越小,項正確;圖中的點時種群數量為,捕獲黑山羊后種群剩余量最好限制在,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不影響資源的再生,可實現可持續發展,項正確;值是環境可以容納的種群最大數量,種群數量達到值時,值-種群數量/值,即與橫軸的相交點,點最接近橫軸,對應的種群數量接近該種群在該環境中的值,項正確。9.D10.B[解析]年,月份桔小實蠅種群增長速率高于3、4月份,不符合“”型曲線增長速領先增大后減小的特點,項錯誤;2024年,月份桔小實蠅雄蟲誘捕數量呈“”型,而雌雄數量比為,故推想桔小實蠅的種群數量基本符合“”型曲線增長,項正確;640只只是2024年6月用誘捕器捕獲的雄蠅數量,不代表種群總數量,項錯誤;依據曲線圖可知種群數量變更受季節影響,可能是溫度變更引起的,項錯誤。11.B[解析]在試驗中應防止雜菌污染,如被雜菌污染,在計數時雜菌會被計數,會造成試驗結果偏大,項正確;乳酸菌屬于無氧呼吸型生物,在有氧時生命活動反而受到抑制,項錯誤;乳酸菌是單細胞生物,計數時得借助顯微鏡、滴管、量筒、吸水紙、細菌計數板、蓋玻片等器具,細菌計數板是一種細菌計數的常用工具,項正確;在培育下,乳酸菌種群密度基本不變,可能是低溫導致乳酸菌代謝減慢引起的,項正確。12.C[解析]在時間段,甲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種群數量在增加,年齡結構為增長型,項正確;甲種群在時刻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為,在時刻增長速率為0,種群數量為值,因此甲種群密度在時刻大約是時刻的2倍,項正確;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乙種群密度在時刻最大,小于1,種群數量減小,乙種群密度在時刻最小,項錯誤;甲、乙兩種群在種群密度最大時,種內競爭最猛烈,甲、乙兩種群種內競爭最猛烈的時刻分別是和,項正確。13.B[解析]由甲地個體數的柱形圖可知,甲地Ⅲ徑級個體可能在幼年期經驗了干旱等不利環境,所以數量較少,項正確;乙地陽坡的種群密度為,甲地陽坡的種群密度為,故乙地陽坡的種群密度比甲地陽坡的種群密度高,項錯誤;甲地陽坡各徑級的個體數相差不大,屬于穩定型;乙地陽坡的老年期個體數中年期個體數幼年期個體數,屬于衰退型,項正確;甲、乙兩地陰坡的種群數量均有幼年期個體數多(增長快)、老年期個體數量趨于穩定的特點,故二者種群增長曲線均為“”型,項正確。14.D[解析]在魚池中投放一批某種魚苗,志向狀況下魚苗會經驗幼年、成年、死亡的過程。隨時間變更的過程中,由于該魚種群沒有進行繁殖,種群數量在投放時最大,而后漸漸減小,直至趨近于0,故種群數量對應的曲線是丙;魚苗由幼年到成年,不斷攝食、生長,個體重量會漸漸增加到肯定程度,而后基本不變,最終死亡,故個體重量對應的曲線是乙;由于前期種群中個體增重比較快,個體死亡數量比較少,前期種群總重量會漸漸上升,而后期個體死亡率增大,且個體增重速率減小或基本不再增重,所以后期種群總重量會減小,故種群總重量對應的曲線是甲。項正確,、、三項錯誤。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5.ABD16.ABD[解析]跳蝻活動實力弱,且體積小,不相宜進行標記,因此調查跳蝻密度時采納樣方法,項錯誤;依據種群的年齡結構,可預料稻蝗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種群的密度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項錯誤;依據調查結果可知,稻蝗種群的值約為,當稻蝗種群數量為時,增長速率最大,從6月1日起起先調查,每隔3天調查一次,推知6月9號到13號左右(即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間)稻蝗種群出現過最大增長速率,項正確;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狀況下,肯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值,該農場中出現的稻蝗種群數量的最大值不肯定能維持,因此不肯定是值,項錯誤。17.ABD18.ABD19.AB[解析]當吹綿蚧種群數量介于點之間時,被捕食率大于補充率,因此可推想種群數量會漸漸下降而后穩定在點,項正確;當種群數量超過點時,由于補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種群數量會增加,從而可能會導致吹綿蚧蟲害的爆發,項正確;當種群數量超過點時,被捕食率大于補充率,因此種群數量下降,最終穩定在點,項錯誤;值是指在環境條件不被破壞的前提下,種群所能維持的最大數量,在果園中適當投放澳洲瓢蟲,天敵增加,可使吹綿蚧種群的值減小,項錯誤。三、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共計57分。20.(1)血球計數板;增大(2)A;湖區A草履蟲最早達到種群數量最大值,且種群數量最大值最大(3)養分物質消耗殆盡、有害代謝產物不斷積累(4)肯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5)21.(1)種群;種群密度(2)大于;(3)波動(4)不行能;互利共生的兩種生物的種群數量呈同步性變更,而依據曲線2、3可知,甲、乙兩種生物共存時并未出現同步性變更22.(1)標記重捕法;捕食、種間競爭、種內斗爭、寄生(2)①增加降水;誕生率和死亡率②羊草(3)增加降水組田鼠體重增幅變大是食譜變更引起的(或田鼠體重增幅變更的差異是由食譜的差異引起的)(4)D;B;A;C(5)①③和②③;①③組田鼠體重增幅比②③組大23.(1)抽樣檢測法;稀釋;;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解析]對一支試管中培育液中的酵母菌逐個計數是特別困難的,故可以采納抽樣檢測法對酵母菌計數;假如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計數,應對培育液稀釋處理;酵母菌計數原則是計數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即“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記右”,故圖乙的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數目為24個,那么酵母菌培育液樣品中菌體數接近個。(2)Ⅲ、Ⅰ、Ⅱ、“”型;數學[解析]試驗組培育液由于資源空間有限,有害廢物的積累,種群數量削減,如曲線Ⅲ;試驗組培育液并在點后定期補充適量培育液表示環境條件變得相對相宜,值增加,如曲線Ⅰ;試驗組培育液并僅在點時補充一次適量培育液表示環境條件變得相宜后,值增加,然后由于資源空間有限,有害廢物的積累,種群數量削減,如曲線Ⅱ;試驗組為志向條件,如“”型曲線。故試驗、、、組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更曲線分別對應圖中的Ⅲ、Ⅰ、Ⅱ、“”型曲線;種群增長的“”型曲線和“”型曲線屬于數學模型。(3)血球計數板;加蓋蓋玻片;削減試驗誤差;平均值[解析]在抽樣檢測酵母菌數量時,須要借助血球計數板;操作時,應當先加蓋蓋玻片,再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育液;做重復試驗的目的是取其平均值,進而削減試驗誤差。(4)被自然選擇淘汰掉的個體[解析]陰影部分表示環境阻力導致種群個體數實際增長與理論值的差異,即被自然選擇淘汰掉的個體。(5)B[解析]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