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_第1頁
2024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_第2頁
2024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_第3頁
2024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_第4頁
2024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江蘇蘇州一模]邊石壩是在水池內水沿著固定邊界(例如洞壁)進行碳酸鈣沉積,邊石壩的生長發育程度可反映洞內古環境水文遷移狀況。下圖為貴州丹寨金瓜洞某一邊石壩形成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最可能與圖中邊石壩伴生的地貌是()A.殘丘 B.石林C.石鐘乳 D.角峰2.關于圖中邊石壩的形成條件錯誤的是()A.池水的水位基本穩定B.空氣中高二氧化碳含量促進其形成C.池水的補給以滴水為主D.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徑流外泄[2024·四川綿陽市一模]下圖為某地區地質剖面圖。讀圖,完成3~4題。3.巖漿巖形成年頭的先后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4.圖中()A.甲處的斷層由內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乙處是因地殼水平運動而形成的向斜C.丙處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變質作用D.丁處地表形態是由火山灰積累而形成[2024·昆明市一模]下圖為學生繪制的某區域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5.圖中()A.甲為背斜山B.乙斷層形成早于褶皺C.丙為火山島D.丁由板塊碰撞形成6.圖中①巖石()A.經冷卻凝固形成 B.為沉積巖C.由變質作用形成 D.有氣孔白河屬于黃河的一級支流,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較寬敞,河灣遷移較頻繁,基本無人為干擾。某科研團隊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進行河灣遷移調查,發覺河灣邊緣有面積較大的礫石邊灘,其內側發育多種植被,且林木區樹齡各不相同。下圖示意河漫灘狀況。據此完成7~8題。7.礫石灘()A.受河流侵蝕影響,面積不斷變小B.旁邊水域比較淺,相宜修建碼頭C.地下水埋藏較深,植被分布稀有D.受彎道環流影響,橫向輸沙而成8.圖中植被區的樹齡()A.自東北向西南變大B.自東北向西南變小C.自西北向東南變大D.自西北向東南變小[2024·泰安一模]孤東近岸海疆位于黃河三角洲旁邊,該區域擁有大量土地與油氣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和產油區。如圖示意孤東近岸海疆不同年份5m等深線改變狀況。據此完成9~11題。9.孤東海疆岸線1976~2014年沖淤改變規律是()A.強淤積—弱淤積—弱侵蝕—強侵蝕B.弱淤積—強侵蝕—弱侵蝕—強淤積C.強侵蝕—弱侵蝕—弱淤積—強淤積D.強侵蝕—弱淤積—強淤積—弱侵蝕10.圖示①~④處距黃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11.為減緩岸線后退對油田生產的威逼,可實行的措施是()A.黃河調水調沙B.河口人工改汊C.上游大壩修建D.流域植樹造林二、綜合題12.[2024·福建卷,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河口地貌的演化與海平面、河流輸沙量等親密相關。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定,但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120米;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1.1萬年時達到頂峰(約25億噸,當今約10億噸);距今約0.7萬年,海平面起先趨于穩定。當今恒河河口(下圖)原為下切河谷,2萬年以來經驗了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的演化。(1)分析當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演化的緣由。(6分)(2)推想1.1萬年以來恒河流域西南季風強弱的改變趨勢,并說明理由。(8分)(3)有學者預料恒河三角洲將來將萎縮,分析該預料成立的條件。(6分)13.[2024·全國乙卷,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影響海岸線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區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積、地殼運動、人類活動等導致的陸面升降。最新探討表明,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復原,持續影響著該范圍的海岸線位置。距今約1.8萬年,北美冰蓋起先消融,形成廣闊消融區。下圖顯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巖海岸區)、乙(位于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兩站監測的海平面的相對改變。海平面的相對改變是陸面和海平面共同改變的結果。(1)分別指出冰蓋消融導致的海平面、消融區陸面的垂直改變,并說明兩者共同導致的海岸線水平改變方向。(6分)(2)依據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陸面垂直改變的緣由。(6分)(3)說明導致乙站所在區域海岸線改變的主要人為影響方式。(6分)分析甲站區域與乙站區域海岸線水平改變的方向和幅度的差異。(6分)專題通關訓練四地殼運動規律1~2.解析:第1題,邊石壩是在水池內水沿著固定邊界進行碳酸鈣沉積,屬于流水沉積地貌。圖中含有碳酸氫鈉的水滴在下滴過程中,隨著溶解于水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鈣沉積,形成石鐘乳。所以最可能與圖中邊石壩伴生的地貌是石鐘乳,C正確。殘丘是平原上殘留的孤立山丘,受外力侵蝕形成,A錯。石林屬于流水侵蝕地貌,B錯。角峰屬于冰川侵蝕地貌,D錯。故選C。第2題,圖中含有碳酸氫鈉的水滴在下滴過程中砸向洞壁,沿洞壁向池中流淌補給池水,沿洞壁流淌的水在流淌過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鈣沉積,形成邊石壩,所以空氣中高二氧化碳含量也促進其形成,而池水的水位基本穩定,避開水位改變大對洞壁邊石壩沉積處的侵蝕,促進了邊石壩的形成,A、B、C選項均不符合題意。邊石壩的形成與池水排泄方式關系不大,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答案:1.C2.D3~4.解析:第3題,依據巖漿通道狀態來推斷巖漿巖形成年頭的先后依次,②所在巖漿通道最早被上層沉積巖層覆蓋,故形成最早;③巖漿通道也有上覆沉積巖層,①巖漿通道沒有受到影響,故①形成最晚,則先后依次是②③①。故選B。第4題,甲處的斷層是巖層擠壓斷裂后形成,是內力作用的結果,A錯誤;乙處巖層向上拱起,是因地殼水平運動而形成的背斜,B錯誤;丙位于沉積巖層,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巖漿通道旁邊,故可能存在變質作用,C正確;丁處是火山活動巖漿噴出后冷卻凝固的結果,火山灰積累作用影響很小,D錯誤。故選C。答案:3.B4.C5~6.解析:第5題,甲處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地,A錯誤;彎曲的巖層發生了斷裂錯動,說明乙斷層形成晚于褶皺,B錯誤;丙處和陸地連為一體,是大陸島,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大陸板塊被擠壓抬升,再加上海峽處斷裂下陷,形成島嶼,C錯誤;丁位于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形成溝狀地貌,即海溝,D正確。故選D。第6題,據圖,依據所學學問,①巖石為侵入型巖漿巖,是液態巖漿在地下冷卻凝固形成,由于地下壓力巨大,該類巖石致密堅硬,花崗巖是該類巖石典型代表,A正確;該巖石為巖漿巖,B錯誤;該類巖石由冷卻凝固作用形成,C錯誤;該類巖石是侵入型巖漿巖,致密堅硬,噴出型巖漿巖有氣孔,D錯誤。故選A。答案:5.D6.A7~8.解析:第7題,礫石灘位于河流凸岸一側,以沉積為主,不是以侵蝕為主,A錯誤。礫石灘沉積為主,水比較淺,不適合修建碼頭,B錯誤。礫石灘靠近河流,地下水埋藏較淺,可能是因為土壤少、常被沉沒,導致植被少,C錯誤。礫石灘位于河流凸岸一側,以沉積為主,受彎道環流影響,橫向輸沙而成,D正確。故選D。第8題,圖中礫石灘、植被區均位于河流凸岸,凸岸漸漸接受沉積,因此凸岸延長方向應當是從東北向西南,因此東北植被的樹齡較大,西南植被樹齡較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答案:7.D8.B9~11.解析:第9題,圖示1976~1986年較1986~1996年5m等深線向海洋方向推動距離大,故沖淤改變規律是強淤積—弱淤積,1996~2002年較2002~2014年5m等深線向陸地方向推動小,故沖淤改變規律是弱侵蝕—強侵蝕,故選A項。第10題,圖示1976~2014年間,④處5m等深線不斷向海洋方向推動,故④處始終以淤積為主,可推出④處最靠近黃河河口三角洲,故選D項。第11題,黃河調水調沙具有季節性且時間短,難以對河流入海沙量造成重大影響,解除A項。上游修建大壩以及流域植樹造林會削減入海泥沙,進而加劇海水侵蝕海岸,解除C項和D項。河口人工改汊可引導泥沙向北注入孤東海疆,增加孤東海疆泥沙淤積,削減海岸侵蝕,故選B項。答案:9.A10.D11.B12.解析:第(1)題,依據材料信息“2萬年以來……海平面上升約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為下切河谷時,河口與海洋的落差較大,以下蝕作用為主;后來海平面上升,導致下切河谷被沉沒,形成河口灣;依據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1.1萬年時達到頂峰”可知,河口灣形成之后,河口與海平面落差變小,受到海水的頂托作用變強,河流流速降低,表現為以河流的沉積作用為主;依據材料信息“距今約0.7萬年,海平面起先趨于穩定”可知,后期隨著海平面的穩定,恒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在河口積累下來,形成三角洲地貌。第(2)題,依據所學學問可知,距今約1.1萬年至今,地殼相對穩定,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運動,恒河流域面積穩定,匯水區域沒有發生改變,說明河流的落差幾乎沒有發生改變,挾沙實力沒有改變;依據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1.1萬年時達到頂峰(約25億噸,當今約10億噸)”可知,恒河的輸沙實力降低,說明恒河的徑流量削減,恒河的主要補給方式為雨水補給,主要為西南季風帶來的降水,由此可知,恒河流域的降水量削減,西南季風變弱。第(3)題,依據上題分析可知,西南季風在減弱,會導致恒河輸沙實力降低,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積削減;海浪對三角洲會持續侵蝕,會導致三角洲面積減小;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量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會沉沒沿海低地,導致恒河三角洲被沉沒;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加劇,會導致恒河泥沙含量降低;在將來假如地殼發生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泥沙淤積速度,也會導致恒河三角洲面積萎縮。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灣;當今河口處落差變小,流速變慢,泥沙易淤積;后期海平面趨于穩定,恒河輸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積漸漸形成三角洲。(2)變弱。理由:地殼相對穩定,說明恒河流域面積基本不變,河流落差基本不變,河流挾帶泥沙實力基本不變;輸沙實力銳減,說明徑流量變小,降水量變小,西南季風攜帶的水汽量變小。(3)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接著上升;西南季風變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削減,輸沙量削減;生態退耕、修建水庫等人類活動,使河流含沙量削減,輸沙量削減;沉積速率小于侵蝕速率;地殼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積速率。13.解析:本題以海岸線的改變為背景,涉及海岸線位置改變方向、幅度及緣由、陸面改變等學問點,主要考查獲得和解讀信息的實力以及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學科素養。第(1)題,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區陸面的垂直改變方向。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冰蓋消融,冰川融水進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復原,可推想消融區巖層形變緩慢復原導致陸面上升。海岸線水平改變方向隨著海面和陸面的改變而改變,當冰蓋消融較快時,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則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過陸面上升幅度,海岸線向陸地方向推動,當冰蓋消融后,冰川融水削減,陸面上升幅度超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線向海洋方向退縮。第(2)題,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巖海岸區,當地緯度高,氣溫低,人口密度較小,人類活動對海岸線的影響不大,而且受海岸山脈影響,河流短小,輸沙總量小,流水侵蝕、積累對地表形態的塑造較弱,對海岸線的影響有限,因此甲站陸面垂直改變主要與基巖性質、冰蓋消融有關。甲站區域基巖堅硬,冰蓋覆蓋時,巖層受壓下沉,海平面相對陸面上升;冰蓋消融后,巖層承壓減輕,反彈抬升,海平面相對陸面下降。第(3)題,由圖可知,乙站所在區域海平面上升,從人類活動角度入手分析,如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加劇全球變暖,導致冰川溶化和海水熱膨脹,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內水庫等水利工程建設,導致河口三角洲泥沙來源削減,三角洲萎縮,海岸線向陸地推動。第(4)題,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巖海岸區,由圖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想甲地海岸線向南移動,基巖海岸較陡峭,故海岸線在水平方向上改變幅度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圖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線向北移動,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勢平緩,故海岸線在水平方向上改變幅度較大。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區陸面上升。冰蓋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過陸面上升幅度,海岸線向陸地方向推動;冰蓋消融后,陸面上升幅度超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線向海洋方向退縮。(2)甲站位于基巖海岸,下墊面堅硬。冰蓋覆蓋時,巖層受壓下沉;冰蓋消融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