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網工程一山頂環線道路工程路線說明_第1頁
路網工程一山頂環線道路工程路線說明_第2頁
路網工程一山頂環線道路工程路線說明_第3頁
路網工程一山頂環線道路工程路線說明_第4頁
路網工程一山頂環線道路工程路線說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寨山坪南部路網工程一山頂環線道路工程路線說明2/5第二篇路線說明1、設計依據及技術標準1.1技術規范(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20;(2)《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3)《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設計規范》JTG/T3311-202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的意見》國辦發【2014】55號;(5)《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技術指南(試行)》2015.2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貴州省交通廳;(6)《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7)《公路交通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D82-2009;(8)《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D81-2017;(9)《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D81-2017;(10)《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技術規范》JTGF71-2006;(11)《道路交通標志板及支撐件》GBT23827-2009;(12)《路面標線涂料》JT/T280-2004;(1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1.2技術標準根據項目特點,結合沿線地形、地質,本項目采用四級公路(I類)標準,設計速度15km/h,路基寬11米,1m(碎落臺)+0.75m(路肩)+3.25mx2(車行道)+2m(慢行道)+0.75m(路肩),設計荷載采用公路-Ⅱ級。2、路線總體走向路線起點接現狀4號上山路延伸段,沿現狀水泥路面道路布線,向北延伸,于K1+503.401處與3號路相交后繼續向北延伸,于K2+069.073處與南區縱線相交后向西延伸,于K3+060處轉向南,K4+601.769處與6號路相交后繼續向南延伸,于K6+220處向東轉向回到設計起點,閉合成環,整體呈逆時針走向,全長6816.588m。3、路線平、縱面線形3.1路線難點由于現狀寨山坪山頂存在現狀水泥路面,但現狀道路技術指標低,不滿足科學公園的定位與規劃,合理利用現狀道路是本項目的難點。道路沿線分布眾多基本農田,不侵占基本農田是重點。根據《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設計規范》JTG/T3311-2021規定,設計速度為15km/h的最大縱坡應不大于12%。3.2路線布設的原則(1)該項目在布線時,依據沿線的地質、地形,注重立體線形設計,除符合行駛力學要求外,還考慮了駕駛員和乘客的視覺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視覺上保持視線的連續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經濟性。路線力求順應地形走勢布線,正確運用線形要素規定值,合理組合各線形要素,采取相應的交通工程設施等技術措施,以充分發揮投資效益。(2)平面線形設計:平面線形應與地形地貌相協調,緩和曲線-圓曲線-緩和曲線的長度盡量接近,同時注意線形的連續與均衡性,避免小半徑圓曲線與陡坡相重合的線形,并同縱斷面、橫斷面相互配合,對一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盡可能地采用了高標準,同時兼顧技術指標的均衡性。(3)縱面線形設計:縱面線形平順、圓滑、視覺連續,并與地形相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縱面線形設計時,結合沿線地形、控制點標高、與平面線形的組合等因素,考慮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為填方,同時避免高填深挖,以減輕對自然地貌與環境的影響,同時避免過分遷就地形而起伏過大。(4)平、縱面線形組合設計:線形組合設計時,各技術指標除分別滿足平面、縱斷面規定值外,還考慮橫斷面對線形組合與行駛安全和舒適的影響,避免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組合。確定平面、縱斷面的各相對獨立技術指標時,各技術指標除相對均衡、連續外,還考慮與之相鄰路段的各技術指標的均衡、連續。3.3路線平面線形設計平面線形設計充分考慮了路線附近地形、地物,盡量做到少拆遷,不占基本農田、少占耕地,盡可能采用較大的平曲線半徑。項目全長6816.588m,平面設置交點79個,平均每公里交點12.029個,平曲線最小半徑為18米,回頭曲線最小半徑為18米,直線最大長度123.35米,平曲線長度占路線總長的85.86%。平面指標表路線長度m6816.588交點個數個79平均每公里交點個數個12.029平曲線最小半徑米/個18/1回頭曲線最小半徑米/個18/1平曲線長占路線總長%85.86直線最大長度米123.353.4路線縱斷面線形設計在縱斷面設計中我們采用多次拉坡,進行工程量比較,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量。縱斷面設置變坡點76個,平均每公里縱坡變更11.2次,最大縱坡12.0%,最短坡長45米,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為200米,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為250米,豎曲線占路線總長的49.009%。縱斷面指標表變坡點個數個76平均每公里縱坡變更次數次11.2豎曲線長占路線總長%49.009最大縱坡%/處12.0/1最短坡長米45豎曲線最小半徑凸形米/個200/1凹形米/個250/33.5大縱坡路段安全處治措施大縱坡路段隱患及針對性處治措施表序號起止樁號存在的安全隱患本設計主要處治措施1K1+419.55~K1+493.966縱坡>10%,且存在較多陡坡急彎的情況,部分路段路側邊坡高度大,路側危險程度較高。1.速度控制措施:大縱坡起點前設置下陡坡警告標志。2.警示、防滑措施:針對縱坡較大的急彎路段設置抗滑薄層鋪裝,提高路面防滑性能,陡坡路段適當位置設置震動減速標線,加強主動防護措施。3.視線誘導措施:視線不良的急彎路段設置線型誘導標志,視距不足的路段設置凸面鏡,利于駕駛員提前判斷路線走向。4.被動防護措施:對路側危險程度較高的陡坡急彎路段,采用加強型護欄,提高被動防護能力。2K1+568.748~K1+640.6983K1+686.795~K1+846.5474K2+827.405~K2+899.1485K3+115.579~K3+260.3636K3+590.383~K3+769.2577K4+018.453~K4+074.788K4+492.745~K4+543.7459K4+705.165~K4+832.52310K5+486.155~K5+533.28111K6+690.05~K6+766.8934、沿線設施4.1路基護欄4.1.1設置條件公路實際凈區寬度與計算凈區寬度不同時,應在交通安全綜合分析基礎上,根據一下的規定,按照駛出路外或駛入對向車行道事故的風險確定是否設置護欄。駛出路外或駛入對向車行道的事故風險應綜合考慮駛出路外或駛入對向車行道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嚴重程度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規定:駛出路外或駛入對向車行道的可能性應根據所在路段的線形、交通量、交通組成以及環境條件等因素確定。事故嚴重程度和運行速度、路側條件有關可分成低、中、高三個等級。1)路側凈區寬度范用內有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高壓輸電線塔、危險品儲藏室等設施時,事故嚴重程度等級為高,必須設置護欄。2)路側凈區寬度范圍下列情況時,事故嚴重程度等級為中,應設置護欄;1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邊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圖2.3.2區、區陰影范用之內的路段三級、四級公路路側有深度30m以上的懸崖、深谷、深溝的路段;邊坡坡度、路堤高度、與設置護欄的關系2有江、河、湖、海、沼澤等水深1.5m以上水域的路段;3有I級鐵路、一級公路等;3)路側凈區寬度范圍內有下列情況時,事故嚴重程度等級為低,宜設置護欄:1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邊坡和路堤高度在圖2.3.2的I區陰影范圍之內的路段,三級、四級公路邊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圖2.3.2區陰影范圍之內的路段:2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路側邊溝無蓋板、車輛無法安全與越過的挖方路段;3高出路面或開挖的邊坡坡面有30cm以上的混凝砌體或大孤石等障礙物防護等級路側護欄根據車輛駛出路外有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等級,按“路基護欄防撞等級的適用條件”的規定選取。4.2.2結構形式本護欄防撞等級為A級,用于路側的車輛防護,根據《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D81-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D81-2017。本項目路基防撞護欄采用鋼背竹護欄,外部使用高性能竹基纖維復合材料作為外套,內部選用空心鋼材作為增強材料形成橫梁和立柱,通過嵌套、粘結、鉚釘連接、螺栓連接等方式使整體共同受力從而抵抗撞擊力的一種護欄形式,為半剛性護欄。(1)布設要點路側防撞護欄應位于公路土路肩內,護欄面可與土路肩左側邊緣線或路緣石左側立面重合,立柱外側土路肩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5cm。護欄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內。護欄的立柱埋深應不小于B級波形梁護欄同類型安裝方式(打入式、埋入式、法蘭盤固定式)的埋置深度。一般路段生態護欄間距為2m,路側生態護欄的起、訖點應進行端頭處理:①護欄端頭采用加強型立柱端頭,加強型立柱間距為1m。②端頭處理方式為外展埋入式,端頭與護欄標準段之間應設置漸變段。③在填挖路基交界處護欄起點端頭的位置,應從填挖零點向挖方路段外展延伸一定長度不構成障礙物的土體內并進行錨固。打入式立柱需要打入土基1.2m,對于擋墻段和路基深度不足1.2m的路段,需要改變立柱的安裝方式。當護欄用在擋墻路段時,將立柱改為法蘭基礎通過植筋螺栓固定在擋墻上,法蘭立柱的法蘭盤選擇300×300×10mm的235鋼板,立柱和法蘭盤通過焊接連接,橫梁距混凝土臺的中心高度分別為450mm、900mm;當護欄用在路基深度不足1.2m時,將立柱改為法蘭基礎固定在混凝土基礎里,基礎為500×500×500mm的C30混凝土,橫梁距路面的中心高度分別為450mm、900mm。(2)外觀質量鍍鋅構件表面應具有均勻完整的涂層,顏色一致,表面具有實用性光滑,不允許有流掛、滴瘤或多余結塊,鍍件表面應無漏鍍、露鐵等缺陷。有螺紋的構件在熱浸鍍鋅后,應清理螺紋或作離心分離;構件外形不得有明顯扭轉,端部毛刺必須清除,橫梁和立柱不得焊接加長。橫梁的彎曲度每米不得大于1.5mm,總彎曲度不得大于橫梁定尺長度的0.15%;橫梁斷面切口應垂直,其垂直公差不得超過30°;橫梁不得有明顯的扭轉。(3)性能要求①鋼材性能要求上鋼橫梁、下鋼橫梁、鋼立柱等所用基底金屬材質應為碳素結構鋼,其力學性能及化學成分指標應不低于GB/T700規定的Q235牌號鋼的要求。主要力學性能考核指標為下屈服強度不小于235Mpa、抗拉強度不小于375Mpa、斷后伸長率不小于26%。螺栓、螺母等所用基底金屬材質為碳素結構鋼,其抗拉強度不小于375Mpa。②生態竹性能要求竹結構理化性能檢驗項目包括含水率、密度、吸水寬度膨脹率、吸水厚度膨脹率、水平剪切強度、表面耐水蒸氣性、防霉防變色性能、防腐性能等,具體要求見下表。竹結構材料理化性能指標項目單位指標值優等品合格品含水率%6.0~15.0密度g/cm3≧0.80,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0.10吸水寬度膨脹率%≦3.0≦4.0吸水厚度膨脹率%≦5.0≦10.0水平剪切強度MPa≧12.0≧10.0表面耐水蒸氣性能/無龜裂、無鼓泡防霉防變色性能霉菌/被害值為0被害值為1變色菌/被害值為1被害值為2防腐性能/不低于Ⅰ級(3)防腐處理鋼橫梁、鋼立柱應采用熱浸鍍鋅方法進行防腐處理。螺栓可采用熱浸滲鋅或熱浸鍍鋅方法進行防腐處理;其中,鋼橫梁、鋼立柱的鍍鋅層厚度不低于85μm,螺栓及立柱基礎的預埋螺栓鍍鋅層厚度不低于50μm。鍍鋅防腐層質量應符合GB/T1822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鋼構件防腐技術條件》的要求,具體如下:1)鍍鋅構件表面應具有均勻完整的涂層,顏色一致,表面不允許有流掛、滴溜或多余結塊。鍍件表面應無漏鋅缺陷。有螺紋的構件在熱浸鍍鋅后,應清理螺紋或做離心分離。2)鍍鋅構件的鋅層應均勻,試樣經硫酸銅溶液侵蝕5次后不變紅。3)鍍鋅構件的鋅層應與基底金屬結合牢固,經錘擊試驗鍍鋅層不剝離、不凹起。4)鍍鋅構件經鋅層耐中性鹽霧試驗后,基體鋼材不應出現腐蝕現象。5)鋼構件鋅層附著量滿足鋼立柱和橫梁平均鍍鋅層附著量不小于600g/m2,螺栓不小于350g/m2。平均厚度與最小厚度之差應不大于平均厚度的25%,最大厚度與平均厚度之差應不大于平均厚度的40%。4.6道口標柱道口標柱設在公路沿線較小平面交叉兩側,用來提醒主線車輛提高警覺,防范小支路車輛突然出現而造成意外。道口標柱一般沿主線方向,埋設在距路緣石外緣20cm處,沒有路緣石的,應埋設在距土路肩內邊緣20cm處,不應埋設在路基邊坡上。交叉路口兩側各設置2根道口樁,間距為2米。道口標注柱體常用材料為柔性TUP柱、鋼筋混凝土、鋼管和玻璃鋼等材料,本次設計考慮施工方便和耐用性,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制作。4.7里程碑、界碑、百米樁(1)布設原則及結構類型里程碑設于公路前進方向的右側,每隔1km設一塊,柱體為白色。公路界碑設于公路兩側用地范圍分界線上,界碑表面為白色,字用黑色,沿路線每隔200~500m設置一塊,曲線段可適當加密。百米樁設于公路右側里程碑之間,每100米設置一個。百米樁為方柱體,并根據需要在方柱體表面標識百米序號,文字根據公路實際編號及等級填寫,文字進行刻槽,國道采用紅字,省道采用藍色,縣、鄉道采用黑色。里程碑、界碑、百米樁均采用C30鋼筋混凝土。(2)里程碑、百米樁的制作碑(樁)通體刷白,里程碑雙面刻字,百米樁三面刻字;里程碑上里程編號應設置字框,其深為1厘米,框內字深5毫米,字高為14厘米;道路編號不設字框,字深5毫米,字高為7厘米;百米樁樁體不設字框,字深5毫米,字高10厘米;字體采用交通標志專用字體,高寬比0.7。所有編號、名稱、里程數字根據公路實際編號、等級和里程填寫,國道采用紅字,省道采用藍色,縣、鄉道采用黑色。(3)里程碑、百米樁的埋置按里程上行方向單側設置里程碑和百米樁;如遇沿溪傍山的上行方向無法設置里程碑和百米樁,可埋置在下行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