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內容。2.識記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識。3.歸納給文言文斷句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斷句能力。4.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及文中展示的哲理。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后,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墨子》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學說思想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為天下人不相愛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點。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僅決定自然界星辰、四時、寒暑等的運動變化,還對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對于鬼神,墨子不僅堅定信其有,而且認為它們對于人間君主或貴族也會賞善罰暴。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他還認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于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④節用。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欲。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這方面也要身體力行。寫作背景《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了解中國文化又談論國事者,多少都會想到《非攻》,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響古今的和平主義,是平民主義的戰爭觀。正確地解讀《非攻》,重要的是要明白《非攻》產生的場景。二千五百年前,中國史上出現了一個大變革的時期。那個被定名為春秋戰國的時代充滿了政變、瓜分,侵略、吞并,欺詐和屠殺,時間綿延兩百多年。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建文化基礎逐漸地被破壞,王室衰微、禮崩樂壞,直接造成了社會紊亂、經濟凋蔽。司馬遷記而述之:“諸侯恣行,政由強國。”《左傳》載“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可見混亂和戰爭帶給人民的苦難。對于這個時期的評論,孟子說:“春秋無義戰。”莊子怒斥曰:“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后來的董仲舒則以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義也。”可見那個時期的混亂是怎樣為人厭惡。但是,上述三人評論又有不同。孟子認為的“無義”指的是“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破壞的是秩序;莊子則是以“圣人不死,大盜不止”論,是對時代的否定;董仲舒的意見在于“夫德不足以親近,而文不足以來遠,而斷之以戰伐為之者”是從戰爭利弊的角度來評說的。墨子的《非攻》就寫作于這一時期,表達的是平民百姓對戰亂的看法,也是兼愛思想在戰爭問題上的體現。非攻就是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對防御戰,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經帶人參加過好幾次幫人守城的戰爭。例1: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齊人未附附:歸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視。D.齊人追亡逐北北:指敗逃者例2: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B.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D.則弗知非,從而譽之例3: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用法相同的兩項是()()A.眾聞則非之B.以虧人自利也。C.從而譽之D.項伯殺人,臣活之例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兩項是()()A.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B.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C.從而譽之,謂之義。D.若屬皆且為所禽基礎演練一、下列加點的詞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園圃(pǔ)攘(rǎnɡ)雞犬豕(shǐ)B.茲(cí)甚欄廄(jiù)扡(tuō)衣C.衣裘(qiú)譽(yù)之以此說(shuì)往D.遺(yí)后世雞豚(tún)不辜(ɡǔ)二、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至攘人犬豕雞豚者攘:竊取B.至殺不辜人也辜:清白C.情不知其不義也情:確實,的確D.多嘗苦曰甘甘:甜三、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B.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C.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D.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5-9題。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至攘人犬豕雞豚者攘:偷竊B.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茲:這,這個C.從而譽之,謂之義譽:贊美D.情不知其不義也情:確實,的確6.下面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行為不義”的一組是()①入人園圃,竊其桃李②扡其衣裘,取戈劍者③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④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⑤書其言以遺后世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④⑤⑥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是一篇體現墨家學說的文章。矛頭直指戰爭,從而揭示出戰爭才是造成百姓流離失所、橫尸荒野的罪魁禍首。B.文章認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生命。如果剝奪了別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那他就應該被處以極刑。C.第二段用類比的方式,論證了天下君子們分辨不清義和不義,說明他們在價值判斷上的混亂。D.本文主旨鮮明,在說理上層層鋪墊,對照鮮明,邏輯性強,而且懇切動人。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l)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9.選文體現了墨子怎樣的思想主張?鞏固提高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為之也。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勾君說之,則眾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選自《墨子·兼愛中》,有刪節)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家之與家之相篡篡:劫奪B.人之與人之相賊賊:偷竊C.何以易之易:改變D.士聞鼓音,破碎亂行碎:聚集2.下面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能直接體現墨子“兼愛”思想的一組是()①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②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⑤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⑥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⑥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A.選文開篇,墨子先說明,“仁人”的事業就是“興利”與“除害”,然后圍繞什么是“害”什么是“利”進行了明確的闡述。B.墨子認為,“害”就是國與國相攻,家與家相篡,人與人相賊,君對君不惠,臣對臣不忠,父對子不慈愛,子對父不孝順,兄弟之間不協和,并且認為這是天下“禍篡怨恨”的源起。C.墨子認為,“兼相愛”“交相利”才是“除害”“興利”的最好辦法,只要普遍地不分遠近不分親疏互相施愛,互相使對方得到好處,天下所有的禍害、篡奪、仇怨、憎恨就不會發生。D.墨子認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愛交相利的好處,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楚靈王好士細要”“越王勾踐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證。4.將下面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2)此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子墨子言曰:“譬若欲眾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是故古者圣王之為政也,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避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遠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逮至遠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譬之富者有高墻深宮,宮墻既立,謹上為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9.對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②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③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④美章而惡不生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0.下列加點字的活用情況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例句: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A.必將富之貴之B.然則我不可不為義C.無能則下之D.不義不親,不義不近11.下列加點字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有能則舉之,舉三者授之賢者))B.eq\b\lc\{\rc\(\a\vs4\al\co1(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仙之人兮列如麻))C.eq\b\lc\{\rc\(\a\vs4\al\co1(舉公義,辟私怨,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D.eq\b\lc\{\rc\(\a\vs4\al\co1(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12.下列有關選文內容分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墨子認為,對國家的賢良之士要“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賢良之士參與國家的管理與建設,這樣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B.其實,墨子在這里說的“賢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國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說墨子的人才觀是有很大局限性的。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別指出了富貴人、親者、近者、遠者等人不得不為義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賢事能”的重要影響及意義,從而亮明了自己“尚賢”的觀點。D.墨子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運用了一連串的類比。如文章開頭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說明舉賢的途徑;第二段又以修墻筑門作比,生動闡明了治理國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賢事能”。一、墨子,名,家創始人。主張。二、《非攻》由具體事例入手、、層層推進,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集中體現了《墨子》文章質樸無華,邏輯性強的特點。三、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眾聞則非之
責怪,反對
B.從而譽之
稱贊
C.至殺不辜人也
辜負
D.至攘人犬豕雞豚者
偷盜
四、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符的一項是(
)
A.本文采用比喻論證,以偷盜和殺人比喻掠奪戰爭,說理深入淺出。
B.墨子認為掠奪戰爭是最大的不義行為,必須堅決反對。
C.墨子無情地揭露了天下之君子非大不義而譽小不義的可恥行徑。
D.墨子認為偷盜、殺人乃至戰爭都是不義的行為,因為這三者“以虧人自利”的。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題。今有一人,入人園圃①,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②,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③,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④。至入人欄廄、取人牛馬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⑤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牛馬。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⑥天下⑦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選自《墨子·非攻》)[注釋]①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②非之:譴責他。③攘人犬豕雞豚者:偷竊別人的狗、豬、雞的人。④益厚:更嚴重。益,更。厚,重。⑤扡:同“拖”,這里是“強奪”的意思。⑥當此:對此。⑦天下:古人稱周朝統治的地區(包括各諸侯國)為天下。[鏈接]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響古今的和平主義,是平民主義的戰爭觀。春秋戰國時代充滿了政變、瓜分、侵略和屠殺,時間綿延兩百多年。在《非攻》中,墨子對于打著“義”的旗號去侵略他國的戰爭行為予以抨擊。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1)上為政者得則罰之()(2)是何故也()(3)茍虧人愈多()(4)其不仁茲甚()(5)謂之不義()(6)從而譽之()2.與“是何故也?”句式不相同的兩項是()()A.何陋之有B.宋何罪之有C.然胡不已乎D.夫子何命焉為3.文中所說的“小為非”的事例有哪些?試簡明列舉出來。4.墨子在文中對戰爭表示了怎樣的態度?你對此如何評價?5.墨子的“非攻”思想在當時能實現嗎?請簡要闡述。六、(2015北京東城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題。吳、楚反,景帝拜周亞夫太尉擊之。既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之曰:“吳王知將軍且行,必置人于殽、澠阨陋[1]之間。且兵事尚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計,至洛陽,使殽、澠間,果得伏兵。太尉會兵滎陽,堅壁不出。吳方攻梁急。梁請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吳,不肯往。梁王上書自言,帝使使詔救梁。太尉亦不奉詔,而使輕騎兵絕吳、楚后。吳兵求戰不得,餓而走。太尉出精兵擊破之。吳王之初發也,少將桓將軍說王曰:“愿大王所過城不下,直去疾西,據洛陽武庫,食敖倉粟,以山河之險,而令諸侯,雖無入關,天下可得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漢軍車騎至,馳入梁、楚之郊,事敗矣。”吳老將皆言:“此少年摧鋒可耳,安知大慮。”吳王不許。假令此計得行,亞夫未遽得志也。晉時,吳人于江磧[2]要害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濬作大筏數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錐輒著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鎖燃炬燒之,須臾斷絕,舟行無礙。唐史思明有良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環不休。李光弼命索軍中牝馬[3],得五百匹,縶[4]其駒而出之。思明馬見之,悉渡河,盡驅入城。思明怒,欲泛火船燒浮橋。光弼先貯百尺長竿,以巨木承其根,氈裹鐵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進,須臾自焚盡。馮子曰:岳忠武論兵曰,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愚以為“智”尤甚焉。愚遇智,智勝智遇尤智尤智勝故或不戰而勝或百戰百勝或出新意而勝或仿古兵法而勝天異時地異利敵異情我亦異勢。(取材于馮夢龍《智囊》)注釋:[1]阨(è)陋:險隘的山谷。[2]江磧(qì):長江水淺有沙石處。[3]牝(pìn)馬:母馬。④縶(zhí):拴。7.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智勝智遇尤智尤智勝故或不戰而勝或百戰百勝或出新意而勝或仿古兵法而勝天異時地異利敵異情我亦異勢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留下城邑留下:保留。B.江磧要害處要害:險要。C.須臾斷絕斷絕:斷開。D.循環不休循環:輪流。9.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吳王知將軍且行且兵事尚神密B.吳王之初發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若亡鄭而有益于君D.以巨木承其根先帝不以臣卑鄙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愿大王所過城不下,直去疾西,據洛陽武庫希望大王沿途經過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進攻,占領洛陽的軍械庫。B.此少年摧鋒可耳,安知大慮這個年輕人沖鋒陷陣可以,哪里知道考慮大局呢。C.思明馬見之,悉渡河,盡驅入城史思明的馬見到了母馬,都渡過黃河,全都被驅趕入城。D.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又打制了鐵錐,有一丈多長,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來阻擋船艦通行。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周亞夫采納了趙涉的意見,到了洛陽之后,就派人到殽、澠等地方四處搜查,果然發現了吳王的伏兵。B.周亞夫派遣輕騎兵斷絕了吳、楚軍隊的后路。吳兵由于饑餓而撤退后,周亞夫再出動精兵大破敵軍。C.吳王并沒有同意桓將軍的說法,而是假裝讓這個計謀得以實施,致使周亞夫這一戰并沒有獲得成功。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馬所生的小馬全被拴在城內,母馬想念孩子,因此不會被河對面的公馬吸引而去。12.在橫線上寫出下列文化常識的有關內容。①關于官職變動,“景帝拜周亞夫太尉擊之”中的“拜”指的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左遷”則表示。②文中提到岳飛說“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以及“”被合稱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A.以虧人自利也B.若以此說往C.故書其言以遺后世D.則必以此人為不知黑白之辯矣E.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F.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例:夫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告效果評估監測協議3篇
- 小賣部承包合同范例3篇
- 入伙協議書格式合同3篇
- 年薪制勞動合同范本3篇
- 保溫板施工監控3篇
- 綠色IT與計算機硬件的環保設計考核試卷
- 紙質寵物用品市場趨勢與消費行為研究分析考核試卷
- 服務標準化與醫藥研發服務考核試卷
- 真空泵在石油化工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2025年:勞動合同終止的多樣情形解析
- 2024華能四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屬單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怎樣正確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與理論邏輯?(答案3份)
- 鋼結構高處作業安全管理
- JJF 2221-2025導熱系數瞬態測定儀校準規范
- 華為手機協議合同
-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學試卷(無答案)
- 公司兩班倒管理制度
- 完整版高中古詩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譯】
- 2025年武漢數學四調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試卷
-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2025年春)教材變化詳細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