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驅動我國制造業升級與路徑優化研究_第1頁
“互聯網”驅動我國制造業升級與路徑優化研究_第2頁
“互聯網”驅動我國制造業升級與路徑優化研究_第3頁
“互聯網”驅動我國制造業升級與路徑優化研究_第4頁
“互聯網”驅動我國制造業升級與路徑優化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引言、研究背景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以制造業聞名世界。但自世界聯系緊密后,我國制造業從蓬勃發展逐漸走向衰退,我國便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政策,大力鼓勵制造業改革創新,想讓中國制造再次走向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外的制造業也迎來了改革,并以改革成功的姿態面向世界,走在國家經濟引領著的巔峰。也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成為聯系各國各業各人的緊密手段,因此我國大力發展“互聯網+”政策。制造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呈現的是至關重要的地位,它作為我國的第二產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有著非同小可的地位。中國傳統制造業是依靠著我國人口紅利發展、推動起來的。然而,近年來,外來制造業開始漸漸轉向東南、亞印度等人口紅利發展更為優的國家投資,我國的人口紅利不再成為優點。我國本土制造業也存在著供給大于需求、產能過剩等問題。目前,我國制造業仍是依靠國外的生產技術,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產業發展,附加值不高。如今,深圳市是我國互聯網用戶的大城市之一,也因地理位置的便利,引進許多國外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本土的制造業模式,得出制造業的自我升級方法,成功成為我國制造業的經濟發展第一大城市。因此我認為面對我國的制造業發展趨勢,深圳市作為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經濟重地對我國“互聯網+制造業”的發展提供示范作用。(二)、研究意義從理論意義上來講,互聯網的出現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新的機遇,對制造業的發展與升級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為此,如今很多研究學者對其發布了不少的文章,從而討論互聯網于制造業的意義。其中許多文章各個不同角度討論,但對地區的研究較少,從經濟地理角度對“互聯網+制造業”的研究也較少。因此,本文從廣東省深圳市出發,著重研究互聯網對深圳市的發展影響,對深圳市的制造業發展與升級影響。從實踐意義上來講,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信息網絡逐漸覆蓋到全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從方便群眾到帶動企業。“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制造業的發展推動也離不開它,也離不開經濟地理位置的選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制造業”不僅是一個產業的個例,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本文在客觀研究深圳市制造業的發展升級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選擇措施,對我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二、文獻綜述筆者在閱讀了時代制造業、傳統制造業各模式下對制造業的升級與路徑優化文獻后,結合我國制造業城市第一——深圳進行探討,明確制造業轉型基本理念,指出中國制造業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自我升級與轉型路徑是當務之急,是經濟發展與全球化經濟的必然。楊凌波(2018)從內外兩方面探討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因,然后建立價值鏈視角下的行動者網絡分析“互聯網+”趨勢對制造業企業的影響機理;并基于這種影響機理,探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從生產方式、經營理念、戰略決策提出路徑的可操作性。吳夢瑤(2018)通過全國241的城市2005-2014年面板數據建立計量模型進行實證檢驗,觀察“互聯網+”影響制造業升級的區域性差異,得出根據不同的區域地域特點及發展情況實施差異性戰略。朱琳(2019)以長江三角洲為例分別以2005-2009與2010-2016兩個時間段對其制造業進行分析,實證不同時間段內“互聯網+”對制造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張拯華(2019)從分析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現狀有何缺失從而制定制造業企業轉型路徑選擇,分別從商業民主化、運營數據化、組織社群化提出路徑的選擇。卞亞斌(2019)基于微笑曲線分析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困境,從企業運營的微觀角度探討“互聯網+”環境下的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可實現路徑。羅序斌(2019)從技術位、產業位和生態位“三位一體”視角,優化“互聯網+”驅動中國傳統制造業企業創新發展的路徑。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制造業自我升級與路徑優化中如何利用正確的轉型成功案例以作為模板,探討路徑的可行之處并得出路徑的最優化。三、“互聯網+”和制造業的相關理論概述現今,互聯網+的理論與往日大有不同,如今的“互聯網+”指的是2次創新下的互聯網新發展,是知識社會的創新下推動的互聯網形態的演變以及產生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式。在中國,“互聯網+”這詞語的起源可以說是揚易觀提出的發言。2012年他在第五屆移動博覽會上講到“互聯網+”理念,并認為“互聯網+行業”在未來將會盛行并為之服務我們,提升產品的重要要素,其會因多平臺、跨國際用戶與多屏幕之間結合而產生。根據楊易觀的發言,我認為,企業很有必要在自己行業找到互聯網+的思維。“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衍生出的更為深層次的產物,它的出現讓經濟形態進一步變化,實現國際經濟大聯合,推動全球經濟化的實施,提供了科技創新、技術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國際網絡平臺。總而言之,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互聯網平臺的出現,創造了“互聯網+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這出現讓本就落后的傳統產業有著翻身仗的機會,只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并對其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把產業產品投入互聯網進行創新改革,再進入經濟體系,提高全社會的創新改革理念與能力,創造出以互聯網為平臺施展行業優勢的經濟發展產業鏈。制造業在我國分在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屬于傳統工業的產業部門,為第一產業服務,如為第一產業加工和提供原材來。雖說它為第一產業所服務,但它是最為真實直接展示一個國家的發展能力、經濟條件和人民生活條件,也是區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志。四、深圳市制造業發展情況分析(一)、深圳市制造業情況1980年,作為鄧小平改革計劃的一部分,深圳被列為經濟特區,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成為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一個測試更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場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何新興移民城市。深圳毗鄰香港,這增強了其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深圳在中國經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深圳的科技實力在中國上屬于名利前茅,成績十分耀眼,因此成為了南方少有的科技技術創新研發基地。從區位優勢來看,在深圳是珠江與南海的交匯處,位于繁榮富饒的珠三角腹地,周圍有廣州、佛山、珠海等城市為其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與之毗鄰的香港歷來是沿海的通商要地,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其能最大程度地接收到香港的經濟輻射,發展經貿往來。因為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和先發的經濟優勢,深圳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總量排在中國大陸城市第三位,成為了我國經濟中心城市。從產業的角度來說,深圳建立起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和配套服務,讓深圳更好成功轉移升級產業做好了必要準備;單從地形優勢上說,深圳以其繁華的經濟能力與強盛的競爭水平誘惑著珠江三角洲乃至整個中國大陸的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進一步集聚深圳,成為深圳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從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部署會議上獲悉,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的有9109.5億元的增加值,對比往年提升9.5%,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超過9000億元增長值的工業城市,持續兩年成為我國第一中大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兩年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和三大產業的增速,為國內生產總值做出的貢獻達到44.7%,對比起往年,提高了4.8個百分點。這時深圳已然成功躍上中國最大制造業城市的地位。深圳經濟發展迅速,為我國經濟打下基礎。深圳在我國的制造業也有著領先發展,引領著制造業發展潮流。(二)、深圳市“互聯網+”制造業發展狀態互聯網上,深圳是中國第一服務的城市批向社會提供互聯網接入市,在1994年的10月,深圳電信首次獲郵電部批準,得到從事互聯網網絡的國際業務。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此產業便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推動器,尤其是近幾年,深圳的經濟可以繼續保持高水平的高速增長,成功成為新的一線城市,功勞難免少不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如今深圳電子軟件的產業發展體系完善,其產值在全國有10%的占比,其中細分,其信息制造是中國產值的七分之一,對比完整的互聯網行業產值占比也是較為高,有八分之一之多,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如此,改革開放風潮使深圳形成了容納百川的市風,培養了諸多知名互聯網企業例如騰訊、迅雷等,也吸引了百度和阿里巴巴等行業領軍企業相繼在深圳布局。深圳也在互聯網的應用上如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相關領域創新能力有著率先的引領作用。在制造業上,深圳所在的珠三角是中國制造業最為集中與集聚的地區,在硬件制造業上有著堅實的基礎。硬件制造業吸引互聯網企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其便利性,例如遠在北京的小米公司,他的許多硬件制造、加工都多在深圳展開產業鏈。這樣而形成的產業鏈在深圳較為多見,也可以算得上是深圳經濟發展的優勢之一,隨著互聯網發展,隨之而來的只能硬件和互聯網的結合將會越來越深入,因此,深圳在這方面的優勢也會越來越大。隨著制造業與互聯網結合程度越來越深,政府的政策也隨之推行。因此在2018年6月深圳為其量身定做了《深圳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深圳市關于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若干措施》適合自身經濟發展實際的政策。深圳根據國家出臺政策并按照其要求,堅持質量推動創新驅動,致力于推動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大力發展科技,人才引入和三個政策提高企業競爭力。可初步認為,智能制造業也正蓬勃發展,提供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好機會,培養一群高科技創新人才,并在國際競爭中有著穩定發揮。五“互聯網+”影響深圳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研究2017年是分割“互聯網+”在深圳的制造業作用的重要年份之一,因此我們以2013-2019年7年之間的數據分別進行“互聯網+”影響深圳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研究。(一)、數據來源和數據分析本文因以深圳市為例來研究“互聯網+”對中國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的研究,所以選取的數據以近年來深圳制造業轉型前轉型后的共7年數據,并以2016年為切割點分別進行分析。因制造業涉及行業數據過多,本文在制造業中選取工業為重要分析部分。深圳為了讓互聯網發展更為完善與普及,在2017年依照《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政策》要求,首次在深圳市實施了互聯網產業的扶持計劃。隨著出臺政策,深圳移動互聯網用戶逐漸增加。依《2017深圳市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報告》統計,深圳十區移動互聯網用戶比例超過93%。其中,龍華區、羅湖區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超過99%,比其他區高出許多。2017年里,深圳網民每周在線時間比2016年增加了9.1小時,為44.8小時。統計截止到12月31日,深圳94.5%網民在家使用電腦進行登錄互聯網,比2016年提升了11.9%。根據報告顯示,我們可以知道深圳的互聯網用戶滲透率已然超過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的平均數量。僅在2017年深圳市使用互聯網的用戶和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已經超過1000萬人,互聯網的普及率高達87.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2.1個百分點。(如圖5-1)圖5-SEQ圖\*ARABIC12017年深圳網民年齡分布根據統計顯示,深圳市民使用微信支付方式消費的比例最多,占深圳網民的89.4%,其次使支付寶支付,為69.7%。這兩種方式均為移動互聯網消費方式。最少的使銀聯支付,僅有10.1%。(如圖5-2)圖5-SEQ圖\*ARABIC22017年深圳支付方式在深圳網民中的占比而在制造業方面上,在2016年,深圳的第二產業有7700.43億元的增加值,呈現上升曲線,比往年增長了7.0%。其中工業增長最為迅速,全年有規模及以上的工業有7199.47億元的增加值,對比往年同增長了7.0%。再把工業拆分來看,將其分為輕重工業進行分析,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306.55億元,提高1.7%;而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892.92億元,提高8.2%。在2013-2016年期間,工業的增長率雖然持平,但工業增加值穩步上漲,從6222.23億元增加到7800.22億元,但上漲幅度不大。(如圖5-3)圖5-32013-2017工業增長值及增長速度在2018年,深圳的第二產業有996.95億元的增長值,其中工業占比例最多,有9254億元的增長值,比往年提高了9%。其中若分為輕工業與重工業來看,輕工業增長6.%;重工業增長10.2%。(如圖5-4)圖5-42014-2018工業增長值及增長速度在2019年,經過核算與統計,深圳的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實現有規模有能力以上的工業其增加值為9688.94億元,增長4.7%;其中,將制造業細分可分為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的增加值有5.5%的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9%。再將其再細分為各行業進行分析,醫藥制造業的增長最為多;提升10.2%,其次是專用設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長,其增長8.9%;再接著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與通用設備制造業,分別是增長7.1%和7.2%;與“互聯網+”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漲幅也較大,增長5.5%。制造業在2017-2019年間,增長率總體呈現上升曲線,增長速度快,其增加值也是十分樂觀,從2017年度的8739.14億元增漲到2019年度的9688.94億元。其漲幅程度比2013-2016年間較為明顯且幅度大。(二)、研究結論從2013-2016年、2017-2019年的數據來看,2013-2016年,“互聯網+”對深圳市的發展還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產生的影響較小,這個階段的互聯網發展還沒完善,覆蓋面還沒擴展完全,“互聯網+”與產業之間的聯系還沒構成一定的模式、結構,使產業與互聯網之間仍是“各司其職”。而在2017-2019年間證明,深圳市的互聯網覆蓋面已經高度覆蓋,網民的數量也引領全國,隨著這形勢的發展,這時候的深圳市互聯網產業已經發展起來了,它與其他產業的鏈接已經慢慢形成,特別是互聯網與制造業之間的聯系。中國制造業有著“落后”等一詞說法,在深圳市的互聯網相輔相成下,制造業逐漸擺脫“落后”等詞語,展現了中國制造業的新潮流。也說明了互聯網對制造業的轉型發展已經產生不斷的影響,這也讓深圳市的制造業開始帶領全國轉型升級。(三)、路徑選擇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國制造業需要依靠我國經濟大背景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結合上一章關于深圳市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研究,總結分析結果。針對深圳市的制造業成功轉型升級提出以下路徑建議,以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效的幫助。本文通過對深圳市制造業發展狀況進行剖析,結合互聯網在深圳的發展狀況,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路徑選擇結論:第一,通過對比2013-2016年、2017-2019年兩個時間段可發現,互聯網對制造業的影響隨著時間逐漸增長。這說明互聯網不斷在發展,其技術一直在變得更加成熟,互聯網與制造業之間的融合不斷加深,制造業的產業結構也發生著升級轉型。根據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成熟,無人機、機器人以及智能生產線等制造業的生產、銷售手段不斷進行更新、變化,這些技術的變更不僅加快了制造業的生產效率,還填補了傳統制造業的缺點。第二,政府的投入也有一定的影響。在2017年,深圳市政府發布扶持政策,從而在2017年相較于2016年的增長值大幅度增加,這說明了,政府政策與制造業發展、升級轉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可以得出,如果想要互聯網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顯著,政府一定要對二者大力投入。第三,互聯網的覆蓋率、網民的增長率也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深圳市互聯網全覆蓋的背景下,制造業實施互聯網轉型升級也有著一定情況的容易,并且因為全覆蓋,對制造業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也能存活并拓展海外、國外業務。網民的增長說明了現如今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網購、網上辦公已成為時代潮流。六、“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措施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已經作為國家政策發布。而“互聯網+制造業”是順應我國背景、政策下而產生的,這是一個順應時代的發展產物。但如何成功利用好“互聯網”打通制造業的“任督二脈”是值得每個人深究的問題提。深圳市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擁有一定的成功案例的示范意義,并以深圳市的經濟發展狀態,其發展模式有著對全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示范作用。(一)、順應時代,適應新時代新背景在深圳市的互聯網發展趨勢來說,互聯網的覆蓋率、普及率不斷上升,網民使用互聯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在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互聯網在全國人民中的使用率不斷上升;這說明深圳市已然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而制造業就要跟著潮流,把握時代背景,順應發展,使互聯網更好的融入互聯網。在深圳市,互聯網公司已經發展迅速,在全國有著一定的地位,最著名的要數騰訊公司、迅雷公司,還有華為搶到5G網絡技術發布和推廣等說明互聯網在深圳已經發展成熟,其技術能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總而言之,對于“互聯網+”我們要順應背景,靈活變通。(二)、依靠政府政策,形成“互聯網+制造業”新環境互聯網需要發展,必定對政府提出一定的要求,如相關基礎設施的建立。互聯網的覆蓋離不開政府基層建設的光纜線路的鋪設、基站等基礎建設要求。在為互聯網發展鋪好基礎建設后,政府要為互聯網產業產生起引導作用,如深圳市2017年發布的互聯網產業第一批扶持計劃。建立示范企業,為全市行業起示范效應從而帶動其余產業的發展。為地區引進新技術型人才,給予人才引進的企業綠色通道;除此之外,政府還需投入大量的資金,為制造業科技的創新與轉型升級給予一定的資金幫助,為其企業穩住資金鏈,使其更好、更快轉型升級投入生產。(三)、依賴互聯網,產生新的行業產業鏈隨著網民的普及率提升,我國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使用互聯網越來越熟練。我們可以設在網上辦公,更加高速、全方位為制造業產業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和辦公內容。如騰訊新推出的TIM——騰訊在線辦公軟件,阿里巴巴的釘釘,在互聯網背景下,為我們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企業溝通方法。因此我們要依賴互聯網,對互聯網做到善用、能用、樂用。(四)、加強互聯網相關的聯系,建立互聯網體系從數據、實證說明,“互聯網+制造業”還沒形成最完備的體系,它們之間的聯系還沒達到最強的效果。若想要提升聯系、形成體系,便要從基礎做起,提高互聯網技術的專業化。加強制造業相關的系統和用戶體驗。還有整合資源,為制造業生產線提供最優化資源,提高服務水平。生產是制造業的基本,銷售服務是制造業獲得利潤的基礎,因此我認為整合資源是必要之舉。(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創新是發展的唯一出路“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代表了萬物互聯的必然趨勢。所有物體之間都有局被傳感器,通信系統及執行器新形成的智慧系統的一部分,與周圍的世界建立聯系,能更好的適應環境。無論是“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的產生都無處不在改變影響著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模式。傳統制造業是低端生產階段,這是投入大、生產小、利潤小的生產階段,這是許多制造業不得不面臨破產、停業危機。從深圳市的制造業來看,許多制造業已經升級成功,成為了中高端的制造業生產模式,投入大量的機器人生產線,減少人工成本,為企業賺得更多的利潤。這就是科學技術角度創新帶來的生產模式變更的產物。因此,形成專業的科研團隊是提高科學技術的最好辦法,引入高科技創新人才,為制造業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科技力量。七、結論文章以近年來的2013-2019年的數據對深圳制造業的發展進行探究,并探討了2016年互聯網對深圳的改變與2016年第一次發布有關“互聯網+”對企業的政策。以文字分析敘述了制造業轉型升級可行性和建議,得出三點路徑選擇,分別是:第一,互聯網的大力發展;第二,政府的介入;第三,人民群眾的力量。為此三點的路徑選擇也得出四點的措施建議。由歷史發展可見,“互聯網+制造業”必定是發展的潮流趨勢所向,因此怎么引導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成為我國的難題之一;如何擺脫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也是如今制造業陷入思考的問題之一。如今互聯網的到來希望能幫助到制造業獲得答案。也希望本研究能為我國制造業發發展做出一點兒貢獻,期待我國制造業擺脫傳統制造業的名稱,迎來在國外“抬首挺胸”的資格。參考文獻[1]楊凌波.“互聯網+”背景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2]張拯華,張昊,朱永恒,等.“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發展路徑與機理選擇[J].中國市場,2019(30):56-57.[3]孫忠悅.“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裝備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9.[4]卞亞斌,房茂濤,楊鶴松.“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微觀路徑——基于微笑曲線的分析[J].東岳論叢,2019,40(08):62-73.[5]朱琳.“互聯網+”對長三角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影響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6]吳夢瑤.“互聯網+”發展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7]羅序斌.“互聯網+”驅動傳統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影響機理及提升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9(09):78-83.[8]張世彬.“互聯網+”下制造業轉型升級路徑優化——以用戶導向為推動力[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5):66-68+78.[9]馬翔.“互聯網+”戰略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作用機制研究:理論與案例[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3(04):98-106.[10]楊倩.互聯網融合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11]黃曉陽.基于“互聯網+制造”模式下中國制造升級路徑探討[J].知識經濟,2017(13):33-34.

修改畢業論文常用方法一、論文修改的方法畢業論文的修改方法有多種,且因人因文而異.但根本方法只有一種,即由學生自己進行認真修改,所謂具體的方法也就是在學生自己進行認真修改的基礎上多借助于一些外在的力量而已.(一)讀改式所謂讀改式,是指修改文章時邊讀邊改的修改方式.這是論文修改的主要方式.完成論文初稿后,由作者自己認真通讀全文,并放聲地讀,多讀幾遍.這樣,憑借語感的作用就能發現問題.語感與人們平時的讀書或談話聯系緊密,語感對檢查語病、缺字錯別字十分有效,也能使語句噦嗦、語句不通暢等問題隨時被發現.所以,初稿寫出來后,自己要大聲讀上幾遍,邊讀邊改,這是人們常常采用的一種修改方法.(二)冷改式所謂冷改式,是指初稿完成后.先擱置一段時間再修改的一種方法.許多人常有這種情況,有時初稿寫好了,也很想馬上把它修改好,可是自己怎么也發現不了毛病,自我感覺相當不錯,不愿修改或不知怎么修改.這時候,可以采取冷改式,把初稿放一段時間再修改,就會發現要修改的地方還很多.這種拉開時間距離的閱讀與修改,容易使作者心明眼亮.此時作者的思維比較容易跳出原有的圈子,從另外一種角度冷靜地審視自己的論文.只要時間允許,改好的論文可以擱一擱再進行修改,如此反復數次,有益于提高論文質量.(三)熱改式所謂熱改式,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熱打鐵,立即對論文進行修改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作者對論文記憶清晰,印象深刻,修改及時,避免遺忘.缺點是作者還處于論文寫作的興奮狀態,不夠冷靜、清醒,思想和情緒還難以從論文中超脫出來,還不能擺脫原來的寫作思路,難以發現初稿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判斷論文寫作的成敗,即使發現了問題,也舍不得修改.(四)求助式所謂求助式,是指作者完成論文初稿后,請他人閱讀或與他人討論等方式來發現自己論文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獲得指點修改的一種方法.這也是一種比較常用、比較有效的修改方法.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自己總認為好,看不出問題來,而別人站在比較超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