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夏金元的統治一、選擇題1.[2023江蘇連云港期末]邊疆治理為歷朝所重視。若為下表命名,正確的是()地區措施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臺灣設澎湖巡檢司A.西漢的邊疆治理 B.隋唐的民族關系 C.兩宋的民族關系 D.元朝的邊疆治理2.[2023江蘇南通期中]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一個政治家們充滿創造活力的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創制并實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A.全盤照搬了唐宋的政治制度 B.導致了民族關系的日益緊張C.實現了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 D.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交融3.[2023江蘇聯考]據統計,金代六部尚書共227人,女真族97人、漢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據此可知,金代政權()A.中央始終為三省六部制 B.北方漢族占據主導地位C.促進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實現了各民族一律平等4.[2023江蘇淮安檢測]元代行省長官在忽必烈時期主要執掌錢糧、戶口、屯種、漕運等事務;成宗時,可統帥本省軍隊。同時規定,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據此可知,元代()A.地方長官有較大的獨立性 B.重視對地方官員的監察C.行省權力受到中央節制 D.君主專制得到空前加強5.[2023江蘇宿遷期末]元朝的“大一統”超越前代,其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實施有效管理,元朝實行()A.行省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謀克制6.[2023江蘇鹽城檢測]金太祖在收國二年(1116年)占領遼朝東京遼陽后,下詔“除遼法,省稅賦,置猛安謀克一如本朝之制”,后又逐漸把猛安謀克制推向遼國內地。據此可知,猛安謀克制()A.推動了金的擴張進程 B.以軍政合一為特點C.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D.是在戰爭中形成的7.[2023江蘇南通檢測]元代西南地區土司在朝貢和入覲方面事例甚多,《元史》中常有“來貢方物”的記載。在出兵征伐方面,土司常奉中央王朝之命率士兵平叛,有的土司還“以疾薨于師”。這說明元代()A.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消除 B.邊疆治理奉行因地制宜原則C.土司對朝廷的歸屬感較強 D.土司制使各民族間地位平等8.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一制度是()A.行省制 B.科舉制C.郡縣制 D.猛安謀克制9.下表反映了遼、金、宋政權建都情況: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東京(今遼寧遼陽)、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金上京(今黑龍江哈爾濱)、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開封)、北京(今內蒙古寧城)、中都(今北京)宋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西京(今河南洛陽)、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縣),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由上表可推知,當時()A.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相當頻繁 B.北方仍具有較大經濟優勢C.區域經濟格局發生根本轉變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遷移10.《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這客觀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C.絲綢之路的復興 D.西歐城市的興起11.據統計,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傳、100人之多,占《元史》列傳的七分之一。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時西部民族的統稱)32人,漢人及其他民族37人。這表明元朝時()A.地方行政制度發生變革 B.各民族間交融加強C.重視對西南邊疆的管理 D.科舉制度穩定發展12.遼道宗稱“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于中華”;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定《皇統制》記載:“以本朝舊制,兼采隋唐之制,參遼宋之法。”以上材料旨在說明()A.多民族政權并立,遼金易代 B.漢文化影響深遠,民族交融C.本民族文化優越,不輸中華 D.各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發展二、綜合題13.[2023江蘇鎮江檢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地方行政區劃,自秦漢以來,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統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勢力據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極力避免某一地區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地方區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摘編自李孔懷《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樣,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元朝史學家揭傒斯說:“鎮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紀》也稱行省為“方面之寄”。合而論之,即在傳統的郡縣制基礎上另加行省之類的高層督政組織于中央與路、府、州縣之間,把行省當作分寄與集權的樞紐,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權。——摘編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創新?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其歷史作用。(2)結合材料三,指出行省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點。遼夏金元的統治一、選擇題1.[2023江蘇連云港期末]邊疆治理為歷朝所重視。若為下表命名,正確的是()地區措施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理西域由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臺灣設澎湖巡檢司A.西漢的邊疆治理 B.隋唐的民族關系 C.兩宋的民族關系 D.元朝的邊疆治理[解析]根據表格信息由宣政院管理西藏,由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西域、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可知是元朝的邊疆治理,D項正確;宣政院是元朝設的,不是漢朝,排除A項;表格反映的是對西藏、新疆和臺灣三地的治理,不是民族關系,排除B項;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的是元朝,排除C項。2.[2023江蘇南通期中]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一個政治家們充滿創造活力的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創制并實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A.全盤照搬了唐宋的政治制度 B.導致了民族關系的日益緊張C.實現了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 D.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交融[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下都有多個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都是為了迎合各個民族發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這些制度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交融,故D項正確;“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是唐朝實行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也沒有實現各民族平等,排除A、C兩項;遼建國后,按照“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原則,對契丹人和漢人實行南北分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關系的緩和,排除B項。3.[2023江蘇聯考]據統計,金代六部尚書共227人,女真族97人、漢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據此可知,金代政權()A.中央始終為三省六部制 B.北方漢族占據主導地位C.促進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實現了各民族一律平等[解析]除了女真族人之外,漢族、契丹族、渤海族人可以在金朝擔任尚書職務,說明金朝一定程度上向其他民族開放,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三省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各民族人口數量的比較,排除B項;在金代政權中,沒有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排除D項。4.[2023江蘇淮安檢測]元代行省長官在忽必烈時期主要執掌錢糧、戶口、屯種、漕運等事務;成宗時,可統帥本省軍隊。同時規定,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據此可知,元代()A.地方長官有較大的獨立性 B.重視對地方官員的監察C.行省權力受到中央節制 D.君主專制得到空前加強[解析]根據材料“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可知,元代行省的權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約,故C項正確。5.[2023江蘇宿遷期末]元朝的“大一統”超越前代,其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實施有效管理,元朝實行()A.行省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謀克制[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實行行省制,管轄遼闊的疆域,故A項正確;遼朝實行南、北面官制,排除B項;元朝實行四等人制,是對不同民族采取的差別對待的措施,而非邊疆管理措施,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金朝實行猛安謀克制,排除D項。6.[2023江蘇鹽城檢測]金太祖在收國二年(1116年)占領遼朝東京遼陽后,下詔“除遼法,省稅賦,置猛安謀克一如本朝之制”,后又逐漸把猛安謀克制推向遼國內地。據此可知,猛安謀克制()A.推動了金的擴張進程 B.以軍政合一為特點C.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D.是在戰爭中形成的[解析]猛安謀克制最初在金國實行,后來推廣到遼國內地,體現出了較強的適應性,故C項正確。7.[2023江蘇南通檢測]元代西南地區土司在朝貢和入覲方面事例甚多,《元史》中常有“來貢方物”的記載。在出兵征伐方面,土司常奉中央王朝之命率士兵平叛,有的土司還“以疾薨于師”。這說明元代()A.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消除 B.邊疆治理奉行因地制宜原則C.土司對朝廷的歸屬感較強 D.土司制使各民族間地位平等[解析]根據材料元代西南地區土司朝貢和入覲次數多,且輔助朝廷平叛,可知土司對朝廷的歸屬感較強,故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西南少數民族,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治理方式,排除B項;材料與民族地位無關,排除D項。8.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一制度是()A.行省制 B.科舉制C.郡縣制 D.猛安謀克制【解析】元朝疆域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創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故選A項。9.下表反映了遼、金、宋政權建都情況: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東京(今遼寧遼陽)、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金上京(今黑龍江哈爾濱)、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開封)、北京(今內蒙古寧城)、中都(今北京)宋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西京(今河南洛陽)、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縣),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由上表可推知,當時()A.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相當頻繁 B.北方仍具有較大經濟優勢C.區域經濟格局發生根本轉變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遷移【解析】從表中可以得出遼、金作為少數民族政權在中原也有自己的京城,其中,今天河南的開封和北京及山西的大同,還有遼寧的遼陽曾是幾個政權的都城,由此可以判斷當時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相當頻繁,故A項正確;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0.《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這客觀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C.絲綢之路的復興 D.西歐城市的興起【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元朝中西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和驛路暢通,這在客觀上有利于絲綢之路的復興,故C項正確。11.據統計,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傳、100人之多,占《元史》列傳的七分之一。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時西部民族的統稱)32人,漢人及其他民族37人。這表明元朝時()A.地方行政制度發生變革 B.各民族間交融加強C.重視對西南邊疆的管理 D.科舉制度穩定發展【解析】材料反映了蒙古人、色目人在仕宦云南的官吏中所占比例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傳的七分之一,說明元朝時期中央政府重視對西南邊疆的管理,選擇任命中央政府信得過的蒙古人、色目人駐守云南,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地方行政制度的變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民族交融,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科舉制度,故D項錯誤。12.遼道宗稱“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于中華”;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定《皇統制》記載:“以本朝舊制,兼采隋唐之制,參遼宋之法。”以上材料旨在說明()A.多民族政權并立,遼金易代 B.漢文化影響深遠,民族交融C.本民族文化優越,不輸中華 D.各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發展【解析】遼朝皇帝認為遼朝與中原王朝無異,金朝皇帝則借鑒中原王朝的各種政治制度,說明少數民族政權受漢文化影響,有利于民族交融,故選B項。二、綜合題13.[2023江蘇鎮江檢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地方行政區劃,自秦漢以來,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統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勢力據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極力避免某一地區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地方區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摘編自李孔懷《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樣,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元朝史學家揭傒斯說:“鎮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紀》也稱行省為“方面之寄”。合而論之,即在傳統的郡縣制基礎上另加行省之類的高層督政組織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下)第一次階段性檢測高二語文(學科)-學生用卷
- 疫情防控員協議合同協議
- 電動自行車租賃合同協議
- 申請長期無固定合同協議
- 環境咨詢服務合同協議
- 白酒合作經營合同協議
- 電腦維修協議合同書
- 電子商務行業合同協議
- 電商平臺售票合同協議
- 電線來料加工協議合同
- 2023年教師資格《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真題
- 厭氧罐檢修安全環保措施
- SH-T 3202-2018 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工程設計標準 含2022年第1號修改單
- 數學精彩兩分鐘一年級
- 浙江碼頭沉樁專項施工方案
- 質量內部-產品檢驗作業指導書
- 2023年網球教練員崗位職責(七篇)
- 波形梁鋼護欄檢查記錄表
- 煤礦安全生產重點檢查表
- 分集水器選型計算
- YY/T 1421-2016載脂蛋白B測定試劑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