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新題速遞之顯微鏡的使用(2024年4月)一.選擇題(共16小題)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會遇到不同情況,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將較暗的視野調亮——使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對光 B.鏡筒下降時,避免物鏡壓碎玻片標本——從側面注視物鏡 C.視野右側邊緣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動坡片標木 D.判斷視野中污點的位置——轉動反光鏡、遮光器或目鏡2.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菠菜葉片下表皮細胞,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的鏡頭組合是()A.目鏡10×、物鏡10× B.目鏡5×、物鏡10× C.目鏡10×、物鏡40× D.目鏡15×、物鏡40×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會遇到不同情況,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將較暗的視野調亮——使用平面反光鏡、大光圈對光 B.將視野中向右側邊緣游動的草履蟲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動玻片標本 C.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染色——先滴上碘液,再蓋上蓋玻片 D.視野范圍變大——目鏡、物鏡由長換作短4.某同學制作并觀察了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甲中,①具有放大的作用 B.圖乙可能是蓋蓋玻片,沒有讓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 C.圖丙是顯微鏡下看到的植物細胞結構 D.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個子矮的同學可以盡量向后傾斜鏡壁5.顯微鏡是我們用來觀察生物微觀世界奧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李浩同學在使用高倍鏡觀察人血液涂片時,發現視野模糊,此時應調節()A.粗準焦螺旋 B.細準焦螺旋 C.光圈 D.反光鏡6.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錯誤的是()A.圖④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小 B.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 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核 D.③所用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所用目鏡7.如圖,顯微鏡是初中生物實驗中常用的儀器,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問題正確的是()A.如圖1所示,在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時,在載物臺上放好標本后,下降鏡筒時眼睛應注視目鏡 B.如圖3所示,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像“E”從圖甲轉為圖乙所示的狀況,其正確操作步驟是:首先將玻片往右上方方向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將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 C.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物體的倒像,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如圖2),則其實際流動方向應是逆時針 D.當顯微鏡視野太暗時,換高倍物鏡觀察可以提高視野亮度8.顯微鏡觀察綠豆根尖永久裝片時,在視野右下角發現了根毛。想進一步觀察分裂過程中的細胞,正確操作是()A.換用高倍目鏡 B.調節細準焦螺旋 C.換用較大的光圈 D.嘗試移動玻片9.如圖是小秦在生物學課堂上利用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三次看到的視野圖(每次只調節物鏡和細準焦螺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一中調節b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a B.圖二中小秦觀察到的視野順序是①→②→③ C.從①到③的過程中,應將e的平面換為凹面 D.要將③中污點M移出視野,玻片應向右上方移動10.小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要使視野內看到的細胞形態最大,在下列鏡頭組合中應選擇()A.目鏡5×,物鏡8× B.目鏡10×,物鏡40× C.目鏡15×,物鏡10× D.目鏡20×,物鏡15×11.小秦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其中能有效解決對應問題的做法是()A.物像不夠清晰——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 B.物像偏右下方——將玻片朝左上方移動 C.視野光線較暗——轉動遮光器用小光圈 D.觀察目標偏小——換用倍數更小的物鏡12.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象,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圖象③放大倍數最大 B.圖象①的視野范圍最大 C.圖象④的視野亮度最暗 D.圖象②的標本距物鏡最遠13.實驗課時窗外烏云密布,導致環境光線較暗。下列措施可以使顯微鏡內觀察到的視野變亮的是()A.轉動粗準焦螺旋 B.用顯微鏡的小光圈調光 C.轉動細準焦螺旋 D.用反光鏡的凹面鏡調光14.下列關于顯微鏡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之和,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長度越長 B.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只可能在目鏡、物鏡和反光鏡上 C.在顯微鏡下視野內觀察到的物像是“bp”,則玻片上的實物是“dq” D.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后,觀察到的視野將變暗,這是最好選用大光圈及平面鏡15.探索生命的奧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及科學的探究方法。觀察圖并分析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一中①和⑤能放大物像,它們越長,物像的放大倍數越大 B.圖三細胞結構中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是標號4 C.圖三中③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圖二中步驟⑤操作不準確導致的 D.圖三中的圖像觀察的先后順序為:②→④→①→③16.甲、乙兩圖是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菠菜葉片下表皮時的兩個物像,Ⅰ、Ⅱ、Ⅲ、Ⅳ是該同學在觀察過程中用到的四種鏡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 B.A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B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Ⅰ、Ⅲ鏡頭組合比Ⅰ、Ⅳ鏡頭組合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更少 D.用顯微鏡觀察時,甲圖表示的視野比乙圖表示的視野更暗二.解答題(共4小題)17.顯微鏡是一種重要的科學觀察儀器,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三次,每次僅調整鏡頭和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圖圖示。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若觀察時使用的d目鏡倍數相同,視野甲比視野乙使用的物鏡鏡頭要。(選填“長”或“短”)(2)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甲轉換為視野丙,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首先將裝片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轉動(填字母),選擇高倍物鏡,此時視野變(選填“亮”或“暗”),調節C后,需再轉動使細胞變得更清晰。(填字母)(3)要將丙視野中的污點A移出視野,則應把玻片往方移動。(選填“左下”或“右下”)(4)圖二是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根毛細胞圖,則該細胞在載玻片上放置的狀況是(請選擇)。18.如圖是顯微鏡結構圖,根據此圖回答:(填結構名稱或選項字母)(1)用來調節視野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2)轉動,鏡筒可以大幅度升降。轉動,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3)在觀察物像時如果觀察到物像在視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像調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移動。(4)在一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中,與放大倍數有關的部件是。A.物鏡和遮光器B.目鏡和轉換器C.反光鏡和光圈D.目鏡和物鏡19.生物學上常用顯微鏡觀察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如圖一為顯微鏡結構圖,圖二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物像。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將臨時裝片在載物臺上安放好后,轉動圖一中的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此時眼睛要注視[]。(2)圖二甲為根尖細胞,其中多個細胞處于分裂狀態,可推斷該區域為根尖的;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要先經過,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3)若圖二中的甲是使用10×目鏡和10×物鏡的組合來觀察的,則該物像被放大倍。(4)圖二乙為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視野中的血液是從左向右流動,而實際的血流方向是。根據血流方向判斷[8]為血管。20.牡丹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牡丹的葉肉細胞,對光時,最先轉動圖甲中的[②],最后調節[⑤],使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2)在調焦的過程中,要使物像更清晰,應該調節[⑦]。(3)該同學觀察時發現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均不移動,可判斷污點位于上。(4)植物細胞特有的、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圖乙中的[4]。(5)對細胞有用的物質能夠進入,其他物質則被擋在外面,這主要是因為圖乙中的[3]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新題速遞之顯微鏡的使用(2024年4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會遇到不同情況,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將較暗的視野調亮——使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對光 B.鏡筒下降時,避免物鏡壓碎玻片標本——從側面注視物鏡 C.視野右側邊緣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動坡片標木 D.判斷視野中污點的位置——轉動反光鏡、遮光器或目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D【分析】(1)顯微鏡使用時,要將視野亮度調亮: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若要將視野調暗,則用平面反光鏡+小光圈。(2)顯微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虛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視野中偏右側的物像移動正中央的話,玻片標本應往右側移動。(3)判斷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動說明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動,說明不在目鏡上;然后移動玻片標本,污點動說明在玻片標本上,如果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解答】解:A、要將視野亮度調亮: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A合理。B、調焦時,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要從側面注視物鏡,避免物鏡壓碎載物臺上的玻片標本,B合理。C、顯微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虛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要把視野中偏右側的物像移動正中央的話,玻片標本應往右側移動,C合理。D、判斷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動說明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動,說明不在目鏡上;然后移動玻片標本,污點動說明在玻片標本上,如果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轉動反光鏡和遮光器無法判斷污點位置,D不合理。故選:D。【點評】本題結合實驗操作,考查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使用顯微鏡時的常見問題以及解決方案。2.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菠菜葉片下表皮細胞,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的鏡頭組合是()A.目鏡10×、物鏡10× B.目鏡5×、物鏡10× C.目鏡10×、物鏡40× D.目鏡15×、物鏡40×【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B【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解答】解: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多,A放大100倍,B放大50倍,C放大400倍,D放大600倍,B放大倍數最小,因此,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故選:B。【點評】掌握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多是解題的關鍵。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會遇到不同情況,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將較暗的視野調亮——使用平面反光鏡、大光圈對光 B.將視野中向右側邊緣游動的草履蟲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動玻片標本 C.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染色——先滴上碘液,再蓋上蓋玻片 D.視野范圍變大——目鏡、物鏡由長換作短【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專題】歸納推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專題;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B【分析】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步驟:“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以免產生氣泡;“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解答】解:A.將較暗的視野調亮,使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對光,錯誤;B.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將視野中向右側邊緣游動的草履蟲物像移至中央,應向右移動坡片標本,正確;C.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染色,先蓋上蓋玻片,再蓋玻片的一側滴上碘液,錯誤;D.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變大應選長目鏡、短物鏡,錯誤。故選:B。【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是解題的關鍵。4.某同學制作并觀察了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甲中,①具有放大的作用 B.圖乙可能是蓋蓋玻片,沒有讓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 C.圖丙是顯微鏡下看到的植物細胞結構 D.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個子矮的同學可以盡量向后傾斜鏡壁【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專題】歸納推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專題;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D【分析】觀圖可知:①物鏡,②載遮光器,③目鏡,④粗準焦螺旋,⑤細準焦螺旋,⑥反光鏡。【解答】解:A.圖甲中,①物鏡具有放大的作用,A正確。B.圖乙中有氣泡,可能是蓋蓋玻片操作不當造成的;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B正確。C.圖丙是顯微鏡下看到的植物細胞結構,C正確。D.因為臨時裝片與永久封片的主要區別就是臨時裝片通過水封形成裝片,而永久封片使用樹脂封片,不論顯微鏡怎么向后傾斜,永久封片都不會有水的溢出;但是制作的臨時裝片,由于制作時滴水、染色等過程會有很多的水,如果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傾斜顯微鏡,水就會順著溢出來,污染載物臺或者試驗臺,影響觀察,D錯誤。故選:D。【點評】掌握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功能及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是解題的關鍵。5.顯微鏡是我們用來觀察生物微觀世界奧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李浩同學在使用高倍鏡觀察人血液涂片時,發現視野模糊,此時應調節()A.粗準焦螺旋 B.細準焦螺旋 C.光圈 D.反光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B【分析】顯微鏡的種類很多,我們常用的為普遍光學顯微鏡;顯微鏡可分為兩個部分: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解答】解:A、粗準焦螺旋是較大幅度的升降鏡筒,A不符合題意。B、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李浩同學在使用高倍鏡觀察人血液涂片時,發現視野模糊,此時應調節細準焦螺旋,B符合題意。C、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視野亮度變強,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線進入,C不符合題意。D、反光鏡在鏡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轉動,是反射光線用的,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掌握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功能是解題的關鍵。6.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錯誤的是()A.圖④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小 B.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 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核 D.③所用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所用目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D【分析】分析題圖可知,①②③④中,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是③,細胞數目最多的是④,因此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④視野放大倍數最小。【解答】解:A、據分析可知,③視野中細胞體積最大,④視野中細胞體積最小,說明④所用的顯微鏡放大倍數最小,A正確。B、目鏡安放在鏡筒上,更換目鏡需要從鏡筒上直接拔插即可,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的,更換物鏡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B正確。C、③視野中細胞體積最大,所以,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核,C正確。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但所用目鏡倍數不一定比④所用目鏡大,D錯誤。故選:D。【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7.如圖,顯微鏡是初中生物實驗中常用的儀器,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問題正確的是()A.如圖1所示,在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時,在載物臺上放好標本后,下降鏡筒時眼睛應注視目鏡 B.如圖3所示,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像“E”從圖甲轉為圖乙所示的狀況,其正確操作步驟是:首先將玻片往右上方方向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將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 C.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物體的倒像,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如圖2),則其實際流動方向應是逆時針 D.當顯微鏡視野太暗時,換高倍物鏡觀察可以提高視野亮度【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C【分析】由圖1可知: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目鏡、④物鏡、⑤反光鏡。【解答】解:A、在載物臺上放好標本后,下降鏡筒時眼睛應注視④物鏡,防止鏡頭壓碎玻片標本,A錯誤。B、物像“E”從圖甲轉為圖乙,物像處在視野的中央,并且變大了;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要先向左下方移動裝片,使物像到達視野中央,然后將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B錯誤。C、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物體的倒像,旋轉180度后,流動方向仍是逆時針,C正確。D、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所以提高視野亮度可以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鏡。換高倍物鏡觀察,視野會更暗,D錯誤。故選:C。【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8.顯微鏡觀察綠豆根尖永久裝片時,在視野右下角發現了根毛。想進一步觀察分裂過程中的細胞,正確操作是()A.換用高倍目鏡 B.調節細準焦螺旋 C.換用較大的光圈 D.嘗試移動玻片【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D【分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細胞體積越小,視野越亮;反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體積越大,視野越暗。(2)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解答】解:顯微鏡下為倒立放大的物像,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觀察目標沒有在視野中央時,應該嘗試移動玻片使目標物像移到視野中央來。故選:D。【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9.如圖是小秦在生物學課堂上利用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三次看到的視野圖(每次只調節物鏡和細準焦螺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一中調節b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a B.圖二中小秦觀察到的視野順序是①→②→③ C.從①到③的過程中,應將e的平面換為凹面 D.要將③中污點M移出視野,玻片應向右上方移動【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結構模式圖;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C【分析】圖一中a為目鏡、b為粗準焦螺旋、c為細準焦螺旋、d為物鏡、e為反光鏡。【解答】解:A、轉動b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d物鏡,以免損壞物鏡或壓壞玻片標本,A錯誤;B、圖二①中的細胞體積較大,放大倍數比②大,比③小,所以正常觀察的視野順序是②→①→③,B錯誤;C、①到③過程中視野變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變大,視野變暗,應使用顯微鏡的e反光鏡的凹面鏡調亮視野,C正確;D、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二3中污點M偏右上方,即物像偏右上方,為將污點M移出,應該向左下方移動玻片,物像會向右上方移動,從而移出視野,D錯誤。故選:C。【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0.小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要使視野內看到的細胞形態最大,在下列鏡頭組合中應選擇()A.目鏡5×,物鏡8× B.目鏡10×,物鏡40× C.目鏡15×,物鏡10× D.目鏡20×,物鏡15×【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B【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解答】解: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A放大40倍,B放大400倍,C放大150倍,D放大300倍,B放大倍數最大,因此,D組合觀察到的細胞體積最大。故選:B。【點評】掌握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是解題的關鍵。11.小秦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其中能有效解決對應問題的做法是()A.物像不夠清晰——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 B.物像偏右下方——將玻片朝左上方移動 C.視野光線較暗——轉動遮光器用小光圈 D.觀察目標偏小——換用倍數更小的物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A【分析】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整理。【解答】解:A.細準焦螺旋能夠精準地調節焦距,因此,物像不夠清晰,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清晰,正確;B.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下方,將玻片朝右下方移動,錯誤;C.視野光線較暗,轉動遮光器用大光圈,錯誤D.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觀察目標偏小,換用倍數更大的物鏡,錯誤。故選:A。【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2.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象,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圖象③放大倍數最大 B.圖象①的視野范圍最大 C.圖象④的視野亮度最暗 D.圖象②的標本距物鏡最遠【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結構示意圖;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A【分析】分析題圖可知,①②③④中,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是③,細胞數目最多的是④,因此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④視野放大倍數最小,據此解答。【解答】解:A、圖象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A正確;B、圖象④的放大倍數最小,視野范圍最大,B錯誤;C、圖象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視野最暗,C錯誤;D、圖象④的放大倍數最小,與標本的距離最遠,D錯誤。故選:A。【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細胞的結構特點是解題的關鍵。13.實驗課時窗外烏云密布,導致環境光線較暗。下列措施可以使顯微鏡內觀察到的視野變亮的是()A.轉動粗準焦螺旋 B.用顯微鏡的小光圈調光 C.轉動細準焦螺旋 D.用反光鏡的凹面鏡調光【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D【分析】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使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使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解答】解: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使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使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因此,用反光鏡中的凹面鏡可以使顯微鏡內觀察到的視野變亮。故選:D。【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4.下列關于顯微鏡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之和,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長度越長 B.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只可能在目鏡、物鏡和反光鏡上 C.在顯微鏡下視野內觀察到的物像是“bp”,則玻片上的實物是“dq” D.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后,觀察到的視野將變暗,這是最好選用大光圈及平面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答案】C【分析】(1)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是取鏡→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每一步的操作要熟記.(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少、越大、視野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多、越小視野越亮.【解答】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例如目鏡的放大倍數是10倍,物鏡的放大倍數是40倍,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0×40=400倍。B、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移動裝片,污點移動就在裝片,不動就不在裝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如果不在目鏡和裝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與反光鏡無關。C、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倒像,所以在顯微鏡視野內觀察到的物像是“bp”,則載玻片上的實物為“dq”。D、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后,觀察到的視野將變暗,這是最好選用大光圈及凹面鏡。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了顯微鏡的結構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細胞的結構,要理解掌握.15.探索生命的奧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及科學的探究方法。觀察圖并分析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一中①和⑤能放大物像,它們越長,物像的放大倍數越大 B.圖三細胞結構中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是標號4 C.圖三中③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圖二中步驟⑤操作不準確導致的 D.圖三中的圖像觀察的先后順序為:②→④→①→③【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專題】結構模式圖;過程示意圖;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專題;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D【分析】圖一中:①目鏡、②粗準焦螺旋、③細準焦螺旋、④轉換器、⑤物鏡、⑥遮光器、⑦反光鏡。圖二中:①滴、②撕、③展、④蓋、⑤染。圖三中:1細胞壁、2細胞膜、3細胞核、4細胞質、5液泡。【解答】解:A、顯微鏡的①目鏡和⑤物鏡能放大物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A錯誤。B、細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質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不能輕易地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圖三細胞結構中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是標號2,B錯誤。C、圖三中③出現氣泡可能是圖二中步驟④蓋蓋玻片時操作不準確導致,C錯誤。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視野②示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左上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變為視野④;然后再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模糊物像①;此時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清晰,變為物像③;所以圖三中的圖像觀察的先后順序為:②→④→①→③,D正確。故選:D。【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6.甲、乙兩圖是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菠菜葉片下表皮時的兩個物像,Ⅰ、Ⅱ、Ⅲ、Ⅳ是該同學在觀察過程中用到的四種鏡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 B.A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B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Ⅰ、Ⅲ鏡頭組合比Ⅰ、Ⅳ鏡頭組合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更少 D.用顯微鏡觀察時,甲圖表示的視野比乙圖表示的視野更暗【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專題】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根莖葉的結構和功能專題.【答案】B【分析】(1)圖甲中A保衛細胞、B表皮細胞;圖乙是放大的保衛細胞圍成的氣孔;Ⅰ、Ⅱ為目鏡;Ⅲ、Ⅳ為物鏡。(2)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解答】解:A、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是將物像由左下方向視野中央移動的過程,由于在顯微鏡下成倒像的特點,即像與玻片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A錯誤。B、植物葉片上的B表皮細胞不含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A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所以,A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B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B正確。C、Ⅰ5×、Ⅳ40×鏡頭組合放大倍數是:5×40=200(倍),Ⅰ5×、Ⅲ16×鏡頭組合放大倍數是:5×16=80(倍)。所以,Ⅰ、Ⅲ鏡頭組合比Ⅰ、Ⅳ鏡頭放大倍數小,視野更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C錯誤。D、顯微鏡放大的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用顯微鏡觀察時,所以,乙圖表示的視野比甲圖表示的視野更暗,D錯誤。故選:B。【點評】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及葉片的結構。二.解答題(共4小題)17.顯微鏡是一種重要的科學觀察儀器,用同一臺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三次,每次僅調整鏡頭和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圖圖示。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若觀察時使用的d目鏡倍數相同,視野甲比視野乙使用的物鏡鏡頭要長。(選填“長”或“短”)(2)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甲轉換為視野丙,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首先將裝片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轉動a(填字母),選擇高倍物鏡,此時視野變暗(選填“亮”或“暗”),調節C后,需再轉動f使細胞變得更清晰。(填字母)(3)要將丙視野中的污點A移出視野,則應把玻片往左下方移動。(選填“左下”或“右下”)(4)圖二是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根毛細胞圖,則該細胞在載玻片上放置的狀況是C(請選擇)。【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專題】結構模式圖;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1)長;(2)a;暗;f;(3)左下方;(4)C。【分析】圖中a轉換器、b載物臺、c反光鏡、d目鏡、e粗準焦螺旋、f細準焦螺旋。【解答】解:(1)若觀察時使用的d目鏡倍數相同,視野甲比視野乙物像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因此,使用的物鏡鏡頭要長。(2)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甲轉換為視野丙,物像放大,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首先將裝片移動到合適位置,然后轉動a轉換器,選擇高倍物鏡,此時視野變暗,調節C反光鏡后,需再轉動f細準焦螺旋使細胞變得更清晰。(3)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污點A位于視野的右上方,要將丙視野中的污點A移出視野,則應把玻片往左下方移動。(4)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圖二是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根毛細胞圖,則該細胞在載玻片上放置的狀況是如C圖。故選:C。故答案為:(1)長;(2)a;暗;f;(3)左下方;(4)C。【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8.如圖是顯微鏡結構圖,根據此圖回答:(填結構名稱或選項字母)(1)用來調節視野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2)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可以大幅度升降。轉動細準焦螺旋,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3)在觀察物像時如果觀察到物像在視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像調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右下方移動。(4)在一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中,與放大倍數有關的部件是D。A.物鏡和遮光器B.目鏡和轉換器C.反光鏡和光圈D.目鏡和物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顯微鏡的構造.【專題】結構模式圖;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1)反光鏡;(2)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3)右下方;(4)D;【分析】圖中1鏡座、2鏡柱、3鏡臂、4鏡筒、5目鏡、6轉換器、7物鏡、8粗準焦螺旋、9細準焦螺旋、10載物臺、11通光孔、12壓片夾、13遮光器、14反光鏡。【解答】解:(1)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使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使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因此,用來調節視野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2)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有調節焦距的作用。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可以大幅度升降。轉動細準焦螺旋,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3)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在觀察物像時如果觀察到物像在視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像調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右下方移動。(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在一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中,與放大倍數有關的部件是目鏡和物鏡。故選:D。故答案為:(1)反光鏡;(2)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3)右下方;(4)D;【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9.生物學上常用顯微鏡觀察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如圖一為顯微鏡結構圖,圖二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物像。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將臨時裝片在載物臺上安放好后,轉動圖一中的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此時眼睛要注視[5]物鏡。(2)圖二甲為根尖細胞,其中多個細胞處于分裂狀態,可推斷該區域為根尖的分生區;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要先經過復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3)若圖二中的甲是使用10×目鏡和10×物鏡的組合來觀察的,則該物像被放大100倍。(4)圖二乙為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視野中的血液是從左向右流動,而實際的血流方向是從右向左。根據血流方向判斷[8]為動脈血管。【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細胞的分裂;觀察蛙蹼或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專題】結構示意圖;歸納推理;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專題;人體的循環系統專題.【答案】(1)5物鏡(2)分生區;復制加倍(3)100(4)從右向左;動脈【分析】1、圖一中1粗準焦螺旋、2細準焦螺旋、3目鏡、4轉換器、5物鏡、6反光鏡。2、圖2甲7是染色體,8是動脈血管。【解答】解:(1)將臨時裝片在載物臺上安放好后,轉動圖一中的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為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此時眼睛要注視5物鏡。(2)根尖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組成,其中分生區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因此圖二甲多個細胞處于分裂狀態,可推斷該區域為根尖的分生區。細胞分裂時,最先分裂的是細胞核,細胞核分裂前染色體會復制加倍,因此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要先經過復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因此若圖二中的甲是使用10×目鏡和10×物鏡的組合來觀察的,則該物像被放大10×10=100(倍)。(4)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倒像,因此視野中的血液是從左向右流動,而實際的血流方向是從右向左。由圖乙可知,血液有8流向毛細血管,因此8為動脈血管。故答案為:(1)5物鏡(2)分生區;復制加倍(3)100(4)從右向左;動脈【點評】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細胞的分裂、三種血管的特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0.牡丹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牡丹的葉肉細胞,對光時,最先轉動圖甲中的[②]轉換器,最后調節[⑤]反光鏡,使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2)在調焦的過程中,要使物像更清晰,應該調節[⑦]細準焦螺旋。(3)該同學觀察時發現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均不移動,可判斷污點位于物鏡上。(4)植物細胞特有的、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圖乙中的[4]細胞壁。(5)對細胞有用的物質能夠進入,其他物質則被擋在外面,這主要是因為圖乙中的[3]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壁及其作用;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專題】歸納推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專題;顯微鏡的使用專題.【答案】(1)轉換器;反光鏡,(2)細準焦螺旋。(3)物鏡。(4)細胞壁。(5)細胞膜。【分析】觀圖可知:甲圖中①目鏡、②轉換器、③物鏡、④遮光器、⑤反光鏡、⑥粗準焦螺旋、⑦細準焦螺旋,圖乙中1細胞核、2細胞質、3細胞膜、4細胞壁、5液泡、6線粒體、7葉綠體。【解答】解:(1)顯微鏡對光時,先轉動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⑤反光鏡,使反射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視野為宜。(2)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鏡筒,其中⑥粗準焦螺旋是較大幅度的升降鏡筒,⑦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就在玻片,不動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4)4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能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5)3細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質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不能輕易地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故答案為:(1)轉換器;反光鏡,(2)細準焦螺旋。(3)物鏡。(4)細胞壁。(5)細胞膜。【點評】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考點卡片1.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知識點的認識】植物細胞中,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細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種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進入細胞,都要經過細胞的邊界﹣﹣細胞膜.細胞膜將細胞的內部與外界分隔開來,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但是它并沒有將細胞封閉起來.細胞膜有適于運輸物質的結構,能夠讓細胞生活需要的物質進入細胞,而把有些物質擋在細胞外面.細胞在生活過程中產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也要通過細胞膜排出.可見,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命題的方向】本考點一般直接考查細胞的膜的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題型較簡單一般為選擇、填空,有時也結合細胞的結構圖進行考查.例: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能進入細胞,而有害物質不能進入細胞,這主要是由于()A.細胞壁能控制物質進出B.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C.細胞質能控制物質進出D.細胞壁的保護作用分析:此題考查細胞膜作用.細胞膜具有保護,控制細胞物質的進出作用.解答: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對物質具有選擇透過性,對細胞有用的物質可以進入,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則不能進入,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點評:細胞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并具有保護作用.【解題思路點拔】解題時要理解細胞的控制物質進出功能:既不讓有用的物質輕易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的物質輕易地進入細胞內.要注意與細胞的其它結構功能相比較來區別記憶.另外細胞膜也有失去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的時候,如當菠菜用開水浸泡后,水變成了綠色,是因為開水破壞了菠菜細胞的細胞膜,使細胞液流出.2.細胞壁及其作用【知識點的認識】植物細胞的結構中,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細胞壁在細胞的最外面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的作用,又具有支持細胞作用,使細胞保持一定的形狀.因此細胞壁有保護支持作用.【命題的方向】本考點一般結合細胞結構圖示,結合細胞的其它結構來進行考查.也可以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的形式單獨考查,難度不大.例:各種植物細胞能夠保持一定的形態,這主要是靠()A.細胞壁的保護作用B.細胞膜的保護作用C.細胞壁的支持作用D.細胞膜的支持作用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作用,據此作答.解答: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其支持作用能維持細胞形狀,控制細胞生長,細胞壁增加了細胞的機械強度,并承受著內部原生質體由于液泡吸水而產生的膨壓,從而使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細胞膜主要是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可見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了解細胞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給功能,解答此題要重點掌握細胞壁的作用.【解題思路點拔】植物、細菌、真菌具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這個結構.如果把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都放在清水中,植物細胞不會因為吸水脹破的原因,就是因為有細胞壁的緣故.細胞壁是全透性的與細胞膜不用,沒有選擇透過作用.3.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識點的認識】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如動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不含葉綠體,也不形成中央液泡。【命題的方向】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其功能是考查的重點內容,關于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以動植物細胞圖示以識圖填空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也可以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例:王剛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一些細胞,他判斷為植物細胞。因為他觀察到了()A.細胞壁和細胞膜B.細胞壁和液泡C.細胞質和細胞核D.細胞膜和細胞質分析:此題考查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解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因此,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了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等結構。故選:B點評: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細胞膜,知道動植物細胞的區別。【解題思路點拔】關于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熟記動植物細胞結構圖示,明確各結構名稱及其功能。2、植物細胞中帶有辣味、甜味、色素的物質等,位于液泡中的細胞液中。3、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如根部細胞,不見光的部位的細胞就不含葉綠體。4、動物細胞由于沒有細胞壁,所以在觀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要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目的是為了保持細胞原形。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則會吸水脹破。4.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知識點的認識】一、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的種類很多,我們常用的為普遍光學顯微鏡.顯微鏡可分為兩個部分: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一)機械部分1、鏡座:為顯微鏡最下面的馬蹄形鐵座.其作用是支持顯微鏡的全部重量.使其穩立于工作臺上.2、鏡柱:鏡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鏡柱.3、鏡臂: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后傾斜,便于觀察.4、鏡筒: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并使目鏡和物鏡的配合保持一定的距離,其作用是保護成像的光路與亮度.5、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6、載物臺: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臺叫做載物臺.用于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動.7、準焦螺旋: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二)光學部分1、反光鏡:一個可以轉動的圓鏡,叫做反光鏡.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能反光;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2、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能將觀察的物體進行第一次放大,是顯微鏡性能高低的關鍵性部件.每臺顯微鏡上常備有幾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從形態上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3、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物體實像進一步放大.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粗略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與接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物鏡為40×、目鏡為10×,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10=400倍.顯微鏡看到的是一個倒立而放大的虛像.二、顯微鏡的使用1、取鏡與安放安放顯微鏡要選擇臨窗或光線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潔、平穩,使用時先從鏡箱中取出顯微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輕放桌上,鏡筒向前,鏡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鏡和物鏡.用紗布拭擦鏡身機械部分.用擦鏡紙擦拭光學部分,不可隨意用手指試擦鏡頭,以免影響觀察效果.2、對光扭轉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打開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對準接目鏡注視,右眼睜開,用手翻轉反光鏡,對向光源,光強時用平面鏡,光較弱時用凹面鏡.這時從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只要視野中光亮程度適中,光就對好了.3、觀察將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彈簧夾或移光器將玻片固定.將玻片中的標本對準通光孔的中心.調焦時,旋轉粗焦螺旋,為了防止物鏡與玻片標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鏡筒,降低時,必須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物鏡與玻片標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鏡與玻片標本接觸,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鏡中觀察,一面用右手旋轉粗準焦螺旋(切勿弄錯旋轉方向),直到看清標本物像為止.對光、調焦都是用的低倍物鏡.觀察時,還是先用低倍物鏡,焦距調準后,移動玻片標本,全面的觀察材料,如果需要重點觀察的部分,將其調至視野的正中央,再轉換高倍鏡進行觀察.轉換高倍鏡后,只有輕輕扭轉細準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鏡時,切勿使用粗準焦螺旋,否則容易壓碎蓋玻片并損傷鏡頭的透鏡.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鏡能夠觀察清楚的標本,就不一定要換用高倍鏡.【命題的方向】對顯微鏡構造的認識,和練習使用顯微鏡,是初中階段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重要命題點.考查的形式多樣,各種題型都有,而且考查的內容覆蓋面較廣.例:當你發現顯微鏡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物的正確方法是()A.用紗布擦B.用手擦C.用紙巾擦D.用擦鏡紙擦分析:此題是一道實驗操作題,具體考查的是對顯微鏡的清潔方法.清潔鏡身時應有紗布;清潔物鏡和目鏡的鏡頭時,應用擦鏡紙.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用擦鏡紙擦拭鏡頭既可以清潔鏡頭,又可以避免損傷鏡頭和有少量的纖維留在鏡頭上,影響觀察效果.解答:通過分析知道當你發現顯微鏡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物,是對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的鏡頭能進行清潔,所以應用擦鏡紙擦拭.故選:D.點評:記清對顯微鏡的清潔方法,對顯微鏡進行保養.【解題思路點拔】解答關于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題目時,除了識記以上“知識點的認識”內容外,在顯微鏡實際操作過程遇到的問題是考查的難點,也是重點.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的改變與視野的明暗關系,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判斷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動說明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動,說明不在目鏡上;然后移動玻片標本,污點動說明在玻片標本上,如果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顯微鏡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給一個字母或者文字,在顯微鏡上看到是什么樣子,也是常見的題型,解決此類問題,最好把這個字母或者文字寫到紙上,旋轉180度,也就是倒過來看,就可以了.在觀察物像時,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視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動正中央的話,玻片標本應往左上方移動.難度較大的題目就是結合目鏡、物鏡的長短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繪制目鏡與物鏡的圖示,選擇相關組合,判斷視野中細胞大小、數目的關系.在前面“知識點的認識”中有關于目鏡、物鏡的長短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的知識,要記清楚,不要混淆.另外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如下表:鏡頭透鏡大小鏡頭長短視野亮度物像大小細胞數目鏡低倍大長亮小多高倍小短暗大少物鏡低倍大短亮小多高倍小長暗大少5.顯微鏡的構造【知識點的認識】一、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的種類很多,我們常用的為普遍光學顯微鏡.顯微鏡可分為兩個部分: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一)機械部分1、鏡座:為顯微鏡最下面的馬蹄形鐵座.其作用是支持顯微鏡的全部重量.使其穩立于工作臺上.2、鏡柱:鏡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鏡柱.3、鏡臂: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后傾斜,便于觀察.4、鏡筒: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并使目鏡和物鏡的配合保持一定的距離,其作用是保護成像的光路與亮度.5、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6、載物臺: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臺叫做載物臺.用于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動.7、準焦螺旋: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二)光學部分1、反光鏡:一個可以轉動的圓鏡,叫做反光鏡.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能反光;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2、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能將觀察的物體進行第一次放大,是顯微鏡性能高低的關鍵性部件.每臺顯微鏡上常備有幾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從形態上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3、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物體實像進一步放大.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粗略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與接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物鏡為40×、目鏡為10×,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10=400倍.顯微鏡看到的是一個倒立而放大的虛像.6.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知識點的認識】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我們可以選擇洋蔥、黃瓜、黑藻等材料,通常我們選擇洋蔥作為材料來進行觀察.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1.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3.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4.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5.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6.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步驟1~6為裝片制作)7.觀察:參照《顯微鏡使用》;8.繪圖:先用鉛筆,根據觀察到的圖象(不能抄書,看到什么畫什么),輕輕畫出輪廓.經修改,再正式畫好,務必使圖形真實.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用陰影、涂黑表示暗處).字盡量注在圖右側,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線,然后注字;在圖下方寫上所畫圖形名稱.【命題的方向】臨時裝片的制作是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生物技能,也是考查的重點.考查的形式多樣,多以實驗題、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的重點和難點是制作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等.例: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所滴加的液體分別是()A.生理鹽水、生理鹽水B.清水、清水C.生理鹽水、清水D.清水、生理鹽水分析:制作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不同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細胞原形.解答: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向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濃度相同的0.9%的生理鹽水.為保證滴加液體的適度,必須用滴管來向載玻片上滴加液體.故選:D.點評:制作臨時裝片的一些注意事項及原因要記牢.【解題思路點拔】在記憶制作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時,可以簡化成關鍵字口訣來記憶:擦、滴、撕、展、蓋、染.關于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中,需要考查的知識點一般有以下幾點:1、與觀察動物細胞相比,觀察植物細胞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動物細胞滴的是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原形.2、為防止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取得材料一定要在水滴中用鑷子展平.3、視野中氣泡的辨別:氣泡往往有粗而黑的邊緣,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鑷子尖輕輕壓一下蓋玻片,氣泡就會變形和移動.4、考查的重點是如何蓋蓋玻片,和染色的步驟,有的同學在實際操作中,操作不當蓋玻片出現許多氣泡,另外把碘液滴到蓋玻片的上方了,容易污染實驗桌,染色也不易成功.正確的操作要點如圖:7.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知識點的認識】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1.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3.取材:用牙簽在口腔內側輕刮幾下(操作前請漱口),并將之涂抹在生理鹽水滴中;4.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5.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6.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步驟1~6為裝片制作)7.觀察:參照《顯微鏡使用》;8.繪圖:先用鉛筆,根據觀察到的圖象(不能抄書,看到什么畫什么),輕輕畫出輪廓.經修改,再正式畫好,務必使圖形真實.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用陰影、涂黑表示暗處).字盡量注在圖右側,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線,然后注字;在圖下方寫上所畫圖形名稱.【命題的方向】臨時裝片的制作是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生物技能,也是考查的重點.考查的形式多樣,多以實驗題、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的重點和難點是制作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等.例: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A.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漱→刮→涂→蓋→染.只要熟練掌握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步驟,就能熟練作答.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放在實驗臺上備用;滴一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原有形狀;用涼開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用消毒的牙簽在口腔側壁上輕輕刮幾下,取得口腔上皮細胞,再在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蓋上蓋玻片,先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讓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蓋上,避免出現氣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故選:D點評:有關實驗步驟的看圖填空題是生物考試中的重點題型,要注意熟悉實驗步驟正確,操作規范,這就要求平時在實驗課中要勤于動手,勤于動腦,在實驗中培養學習興趣并注意實驗的嚴謹.【解題思路點拔】在記憶制作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時,可以簡化成關鍵字口訣來記憶:擦、滴、刮、抹、蓋、染.關于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中,需要考查的知識點一般有以下幾點:1、與觀察植物細胞相比,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在玻片上滴的是生理鹽水,植物細胞滴的是清水,目的是為了保持細胞原形.2、為防止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取得材料一定要在水滴中用牙簽涂抹一下.3、視野中氣泡的辨別:氣泡往往有粗而黑的邊緣,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鑷子尖輕輕壓一下蓋玻片,氣泡就會變形和移動.4、考查的重點是如何蓋蓋玻片,和染色的步驟,有的同學在實際操作中,操作不當蓋玻片出現許多氣泡,另外把碘液滴到蓋玻片的上方了,容易污染實驗桌,染色也不易成功.正確的操作要點如圖:8.細胞的分裂【知識點的認識】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政治生活+第二課第四框《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教學課件
- 2025年精神衛生理論試題
- 2025年公司上半年工作總結模版
- 全面釋放新質生產力
- 豐淚溝的臨床護理
- 腫瘤防治宣傳
- 某藥業四季三黃軟膠囊提案
- 某地產工程全過程“四化”管理
- 人教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口語交際:春游去哪兒玩》教學課件
- 產后盆底功能康復治療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測試題
- 甘肅旅游旅行
- 202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招聘考試筆試試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份對應的地級市與縣級市一覽表
- 孕期艾梅乙實驗室檢測培訓
- MOOC 知識圖譜導論-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室內裝飾裝修改造技術規程
- 毒蛇、毒蟲咬傷的急診救治
- MOOC 人力資源管理-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動申報表
- aeo供應鏈安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